Ⅰ 童年中班歌曲演唱。教案
教 學 目 標
1.聽《童年的回憶》、《我們多麼幸福》,唱《搖啊搖》、《小酒窩》等作品,表達出對童年生活的回憶與熱愛。我們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深切地體現本課《童年》的主題及「音樂與人」的親密聯系。
2.在音樂實踐活動中,初步了解速度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
3.聽辨音的高低並進行模唱,初步能唱准,具有一定的音準能力。
教 學 內 容
聆聽《童年的回憶》 教學基本要求
聆聽《我們多麼幸福》 教學基本要求
編創與活動
表演《搖啊搖》
表演《小酒窩》
教 材 分 析
1.鋼琴曲《童年的回憶》
這首通俗鋼琴曲音樂清新瀟灑,優美動聽,具有濃郁的抒情性。作者為法國的圖森。經鋼琴演奏家理查·克萊德曼的演奏,這首樂曲和其他同類的樂曲(如《水邊的阿第麗娜》)同時流傳世界各地,為人們所熟知和喜愛。
樂曲為三段體結構。
當樂段末尾的旋律停留在主和弦三音( )時,A段歡快的旋律又驟然響起,樂曲進入再現部,最後在琶音和弦的襯托下,再度奏出B段的抒情動機結束全曲,主和弦的三音使童年的回憶綿綿不斷。
2.合唱曲《我們多麼幸福》
這首活潑歡快的歌曲,描繪了少年兒童的幸福生活,表達了他們為了祖國的明天而努力學習的決心及遠大理想。
歌曲由主歌和副歌兩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旋律常作跳進,「 」節奏多次出現,增強了弱拍上的力度,給人以爽朗明快的感覺,兒童們的天真神態躍然於歌聲之中。副歌為兩部合唱,旋律以級進為主,優美流暢。「哈哈」的旋律音調使笑聲既生動真實而又不失其音樂性,在歡笑聲中,人們彷彿看到了孩子們燦爛的笑臉。歌曲最後,以歌曲中惟一的上行四度跳進達到高音區 形成了歌曲的高點,表現了孩子們幸福、激動的心情。
這首歌曲在1980年全國第二次少年兒童歌曲評選中獲一等獎。
曲作者—鄭律成(1918-1976) 生於朝鮮南部,自幼喜愛唱歌。當時朝鮮處於日本侵略者統治之下,1933年隨親人來中國參加朝鮮革命組織,同時堅持學習音樂。抗日戰爭爆發後在上海參加抗日宣傳活動,1937年到延安學習工作。1950年入中國籍。作有300多首不同類型的作品,其中歌曲《延安頌》、《八路軍進行曲》(即《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等均是知名之作。
Ⅱ 小班音樂活動一打電話求教案
新知識是在舊知識的基礎上發展、變化、引申而來的,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根據所教知識專的內容,找出與新知識有屬關的舊知識,看一看哪些知識學生已經把握了,哪些知識還沒有完全把握,確定需要跟學生補哪些知識漏洞,課始安排什麼溫習內容,新授選擇什麼學習方法和教學方法等,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備學生的知識水平,只有這樣,我們在備課、上課時才能有的放矢。
Ⅲ 速求中班的音樂教案活動《親愛的回聲》!!注:是祥案!!謝謝!
幼兒園音樂教案《親愛的回聲》
教師:屈老師
教學目標:
1、能夠用鮮明的力度對比來表現回聲的效果。
2、感受6/8的韻律感,並能用優美的歌聲表達6/8的旋律。
3、通過學唱歌曲,創編回聲效果,發揮學生創造才能,培養學生爽朗樂觀的生活態度和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學會控制聲音的強弱表現人聲與回聲的奇妙和諧、遙相呼應的音響效果。
2、唱准六度音程、唱出6/8的韻律感。
教學設計思想:
1、創設相關情景,激發學生對自然界的音響感到好奇和有趣,從而用自己的聲音或樂器進行模仿和表現。
2、從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徵和音樂的認知規律出發,運用靈活多樣的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實踐活動。
3、音樂是聽覺的藝術,讓學生帶著不同的要求反復的感知音樂,並獲得審美愉悅,從而達到審美育人的目的。
4、給學生提供表現舞台,培養學生音樂表現能力和審美能力,發掘學生的創造潛能,積累音樂創作經驗,發展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
5、整個教學過程遵循藝術融合原則,藝術參與原則及藝術愉悅原則。
教學時間:40分鍾
教具准備:打擊樂若干、多媒體電腦、歌紙
教學過程:
一、聽拉索的《回聲》(時間:5分鍾)
1、你有什麼感覺?歌曲創設了一個什麼樣的情境?
2、自然界中怎樣的環境下會產生回聲效果?
3、你能製造回聲嗎?
[設計意圖:通過畫面的展現,把學生帶入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情境之中,使他們產生一定的內心體驗和情緒,從而加強學生對教材的理解,促使他們產生用音樂來表達的願望。]
二、以小組為單位,用所給的教具製造回聲,鼓勵用其他方法製造回聲(各種打擊樂器、或其它可以發出聲音的東西)。)(時間:5分鍾)
1、小組實踐活動、討論。
2、分小組表演。
3、結論:回聲可以通過強弱的對比以及旋律的完全重復來表現。
[設計意圖:讓學生把感受到的、理解了的音樂表達出來,發展其智力,發揮其想像力和聯想力。通過實踐活動,增強學生音樂表現的自信心,培養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三、創編《***的回聲》(時間:10分鍾)
1、以小組為單位選一首簡單的歌曲進行回聲的創編。(《小雨沙沙》、《布穀》《乃喲乃》)
2、各組表演並說出創編的根據與意圖。
3、教師總結。
[設計意圖:鼓勵音樂創作,開發和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潛質,以學生為本的評價方法,促進師生共同發展。]
四、學習歌曲(時間:20分鍾)
1、揭題聽范唱。
問:歌曲的哪一句用了回聲的效果?
2、老師唱人聲,學生模仿回聲。
問:這首歌除了用完全重復及強弱對比的方法來表現回聲效果以外,它還運用了和聲的方法來豐富歌曲的表現力。請同學們找找看是哪一句。
3、學習和聲部分歌譜。(出示歌譜)
問:出現了哪兩個和聲音程?
*學生進行和聲練習。
*視唱整句歌譜。
4、第二遍聽歌曲,學生輕聲哼唱。要求人聲部分用「a」回聲部分用「o」
[設計意圖:運用母音進行聲音的練習,並利用兩個音發聲時嘴形的大小不同來形象表現人聲和回聲的強弱區別,化難為易,便於學生尋找強弱感。]
5、完整演唱全曲。
*強弱的對比。
*比較認識3/4與6/8的特點,3/4是舒緩優美,6/8輕巧歡快。
*引導學生注意聲音的位置。
*每句人聲的最後一個音的時值要拖足。
問:想讓回聲清楚點,一般我們會怎麼喊?引導學生感悟每句人聲的最後一個音的時值要拖足。
6、注意節拍特點,分角色演唱,更好的用歌聲表現人聲與回聲交相輝映,美妙生動的藝術效果。
[採用豐富多樣、形象生動的方法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感悟音樂,在愉悅的心情下掌握音樂技能,同時也體驗音樂所帶來的樂趣。]
六、小結下課。(更多教案盡在:屈老師教案網)
Ⅳ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歌唱歌謠《鴿子》
嗯.
Ⅳ 幼兒園口才表演大班小兔子打電話教案
活動過程: 1.快樂歌唱「寶寶打電話」,再現打電話的生活經驗。 ●第一遍歌唱,老師給幼兒打電話。 ●第二遍歌唱,幼兒給同伴打電話。 2.給小動物打電話,學唱歌曲「誰找我呀」。 ●給小狗打電話,感受歌曲旋律。 ——「小狗的電話鈴聲和我們的電話鈴聲有什麼不同?」 ——「你們覺得這個鈴聲好聽嗎?」 ●給小兔打電話,對歌詞感興趣。 ●給小鴨打電話,快樂哼唱歌曲。 ——「剛才你們打給了自己的好朋友,我也想打給我的動物朋友,猜猜我打給誰? 」 謎語歌: 我有圓腦袋,身穿黃黃衣, 嘴兒扁又扁,走路搖又擺, 愛吃魚和蝦,愛在水裡游, 我是誰? ●給大象打電話,試著變化聲音地歌唱。 3.我設計的電話鈴聲 ●老師的電話鈴聲:教師將幼兒熟悉的歌曲作為自己的電話鈴聲即興歌唱。 ●寶寶自己設計電話鈴聲。 ——「小動物們的電話鈴聲會唱歌,真好聽,我們也來給自己的電話設計一個音樂鈴聲?」說說、唱唱我們自己設計的歌曲鈴聲。 活動建議: 1.本次活動,教師應鼓勵孩子喜歡唱歌、快樂唱歌,在延伸活動中可以引導孩子搜集更多好聽的歌曲做鈴聲。「在我們的身邊除了好聽的電話鈴聲,還有許多好聽的聲音,我們一起再去找找好嗎?」 2.建議在活動前後,可以讓幼兒多聽聽手機里的各種鈴聲和不同風格的手機音樂,進一步激發幼兒歌唱的興趣! 附:歌曲「誰找我」 你打我電話,找我有事嗎? 我正忙著呢,請你多等一下! 馬上就來了,馬上就來了, 你別掛……! 成長交流: 今天的活動中老師根據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設計了一個四位數的電話號碼,在與不同動物打電話的時候,幼兒就是一個不斷地認數字,讀數字和記憶數字的過程。這樣的活動孩子很感興趣,我們老師平常在進行音樂活動時都有過什麼整合? 1.說說本活動的創新之處 2.本活動情景「給小動物打電話」的創設在教學實施中的好處? 3.每次打電話情景起到什麼作用?感知重點是什麼?
Ⅵ 幼兒音樂教案《打電話》導入怎樣寫
學習模仿故事中角色的叫聲和對話,嘗試根據故事內容進行情境表演。。 活動准備: 1.幼兒用書人手一冊。 2.符合故事內容的草地場景,大公雞、小母雞、小雞、雞蛋的桌面教具各一個。 3.公雞、母雞掛飾各為幼兒人數的一半。 活動過程: 一、欣賞並理解故事《雞的一家》。 1.教師模仿公雞的叫聲,吸引幼兒聽故事的興趣。 教師:今天我請來了一個朋友,請你們聽一聽它的叫聲:喔喔喔,喔喔喔……猜猜看是誰來了?現在我就給大家講一個關於雞的一家的故事。 2.老師邊操作桌面教具邊講述故事. 3. 教師:故事裡有誰?他們是怎樣說話的?小雞是從哪裡出來的? 4.幼兒邊看圖書,邊跟著老師講故事。 5.幫助幼兒進一步熟悉故事內容。 教師:大公雞對小母雞說了什麼?小母雞是怎麼回答的? 二、表演游戲:雞的一家。 1.鼓勵幼兒模仿大公雞、小母雞的叫聲和動作,並學說它們的對話。教師:你喜歡故事裡的誰?它說了什麼話?它說話的時候是什麼樣子?如果你是 大公雞會怎樣邀請朋友? 2.幼兒嘗試扮演角色進行表演。 幼兒自由選擇大公雞或小母雞的角色,戴上掛飾,聽故事進行表演。教師鼓勵幼兒用自己的語言邀請和回應同伴,並用動作表現出親親熱熱在一起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