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波浪線烏龜回家
教學目標: 1、在欣賞故事的基礎上理解故事內容,進一步了解烏龜的一些生活習性,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想法。 2、感受朋友間互幫互助的快樂。 3、懂得和烏龜友好相處,文明禮貌的對待小動物。 教學准備: PPT 教學重點: 理解故事內容。 教學難點: 不同小動物幫助烏龜的辦法。 教學過程: 一、圖片導入,引起興趣 1、出示圖片,這是誰? 2、烏龜有什麼本領? 3、烏龜的家在哪裡? 小結:今天老師要講一個《送大烏龜回家》的故事。 二、觀察圖片,理解故事 1、分段講故事,圖片一:大烏龜在爬山坡的時候發生了什麼事情? 2、誰第一個發現的?它說了什麼? 3、小老鼠和小蚱蜢是怎麼幫助小烏龜的?他們成功了嗎?為什麼? 小結:烏龜太大了,小蚱蜢和小老鼠力氣小,幫不了忙。 4、哪些動物的力氣大,可以幫助小烏龜? 5、小兔子和小刺蝟也來幫忙了?他們會想什麼辦法呢? 6、分段講故事:小刺蝟幫大烏龜翻過身了嗎? 7、小白兔想了什麼辦法幫助大烏龜? 小結:小白兔真聰明,它知道大烏龜會游泳,把大烏龜送到家裡。這個辦法真好。 8、大烏龜回到河水裡,對小動物們說了什麼? 完整欣賞故事 三、集體討論,經驗升級 1、故事中大烏龜遇到困難,小動物們都來幫助他,他們覺得幫助朋友是件快樂的事情。你們的朋友遇到困難你會幫助他們嗎? 2、你幫助過朋友做過什麼事情? 小結:我們要互相幫助,幫助別人是件快樂的事情。
㈡ 幼兒園小班美術畫畫教案有哪些
【活動目標】
.培養孩子自己動手畫烏龜。
2.通過動手畫,回憶生活中或電視中看到過烏龜的樣子,讓孩子講個關於烏龜的故事,使得孩子能得到感知覺-記憶-思維的發展。
【活動准備】白紙、鉛筆、「忍者神龜」的小木偶
【活動過程】
一、拿出「忍者神龜」的小木偶(導入活動)
我:認識這個小木偶嗎?
凱凱:不認識?
我:你再仔細看看,這個小木偶長的什麼樣子啊?
凱凱:有點,。。。。。。像烏龜哦,
我:對了,凱凱真聰明!
二、指出「忍者神龜」的小木偶(引出主題)
我:那麼凱凱,有見過烏龜嗎?
凱凱:有見過的,在海南經常有看到的。電視里也有見過的。
我:你記得烏龜的樣子嗎?
凱凱:恩,記得一點點。。。(停頓、思考)。。。好像是綠色的,貝殼很硬,脖子。。。
脖子。。。
我:脖子,怎麼樣的?是不是伸縮的啊!(引導性)
凱凱:對的。還一動一動的哦。
我:那我們一起畫一個烏龜吧。看阿姨畫的和凱凱畫的哪裡不一樣,好嗎?
凱凱:好的。(跑進房間拿畫筆)
三、畫畫(體驗過程,分享過程)
凱凱:阿姨,我畫好了。(畫了四個小圓圈,一個稍微大點的圓圈。)
我:那凱凱能給阿姨講講,凱凱畫的烏龜有什麼特別的呢?
凱凱:這是烏龜媽媽,身邊是它的寶寶。它的寶寶餓了,要吃「奶」。
我:(笑著)原來凱凱畫了個偉大的烏龜媽媽啊!
四、小結(分享經驗)
我:凱凱看看阿姨畫的,(指著畫)這是烏龜的頭部、堅硬的貝殼、還有小腳。
這個啊,是烏龜爸爸,現在啊,要找凱凱畫的烏龜媽媽和它的孩子們啦!
凱凱:哈哈。。。
分析:
(1)3-4歲幼兒最容易掌握的顏色中,就包括綠色,這很容易的使孩子從顏色視覺上得到認識;然後用很直觀性的圖案來表達情感,如用圓形、三角形、長方形等。
(2)幼兒記憶中的內容種類,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3-4歲幼兒的記憶處於記憶中的再認階段,在腦海中會有粗略的印象,也即是以形象記憶為主。
(3)思維是具有概括性和間接性的;站在自己的立場和觀點為中心來考慮問題,用簡單的圖案講述一個不簡單的故事。
㈢ 小烏龜的新衣教案小班藝術
活動目標: \r\n1、在猜猜、聽聽、說說中理解兒歌內容,嘗試運用手指游戲等方式大膽表現。 2、樂於參加活動,體驗游戲的樂趣。 活動准備: 小烏龜玩具;\\「小豆豆」若干;籮筐、音樂節奏等。 活動過程: 1、猜猜想想,引出兒歌名稱 兒歌:小烏龜掉豆 \r\n小烏龜,翻跟斗, \r\n口袋裡面裝豆豆, 翻一個,掉一顆, 翻一個,掉一顆, 翻了一個有一個, \r\n 掉了許多小豆豆。 (1)猜猜它是誰? \r\n(2)小烏龜有什麼本領呢?(幼兒模仿烏龜做動作)。 (3)小烏龜還有一個很特別的本領。 \r\n聽兒歌,想一想:小烏龜在干什麼?背上有什麼秘密?怎麼掉豆豆的? 2、聽聽說說,理解兒歌內容 \r\n(1)兒歌欣賞與學習:教師演示玩具,引導幼兒理解兒歌內容。 重點:翻一個,掉一顆 (2)看看數數小烏龜掉了幾顆豆豆,什麼顏色的? \r\n3、做做玩玩,體驗兒歌樂趣 (1)手指游戲:小烏龜翻跟斗,引導幼兒和老師一起邊念兒歌,邊用手指玩小烏龜翻跟斗游戲。 \r\n教師演示抓豆豆,玩手指游戲,比比誰的口袋大。 (2)分組活動——幼兒每人抓一把豆豆,玩翻跟斗、掉豆豆,隨著有節奏的兒歌玩手指游戲。 \r\n (3)集體分享——數數掉了鄲涪策皇匕郝察酮暢捆幾顆豆豆,誰的豆豆最多?誰的豆豆最少? 活動延伸: \r\n幼兒扮演小烏龜,隨著節奏表演兒歌,到草地上繼續玩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