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學一年級音樂下冊有哪些歌曲 蘇教版
我只知道,我們教的,再見吧!冬天,小小雨點,我和小樹來比賽,回大樹媽媽,小寶寶睡了,家答家就是媽媽,勞動最光榮,勤快人和懶惰人,守株待兔,差不多了,中間可能會有漏的現象,你去問你的兒子(妹妹)或者老師,你連謝謝都不說一聲。,哦,把這先歌曲(我發的歌曲),幫我下載下來,盡請原諒,謝謝,大大的謝謝!
Ⅱ 三隻小豬搬家大班教案
活動目標:
1、理解《三隻小豬》的故事內容,初步掌握故事情節。
2、讓小朋友初步理解勤快和懶惰的含義。
3、豐富小朋友的詞彙:呼呼、嚕嚕、嘟嘟、勤快、懶惰。
活動准備:
《三隻小豬》的動畫片;故事圖片;詞彙字卡。
活動重點:
豐富小朋友的詞彙:呼呼、嚕嚕、嘟嘟、勤快、懶惰。
活動難點:
引導小朋友初步理解勤快和懶惰的含義。
活動過程:
1、以音樂進場,組織小朋友觀看多媒體電教。
2、教師讓小朋友坐好,並讓小朋友欣賞《三隻小豬》的故事。
教師提問:小朋友看故事《三隻小豬》時,看到了故事中都有誰?它們都做了什麼事?後來又發生了什麼事?
3、發散思維。
(1)看故事時,故事中有那些動物?(三隻小豬,呼呼、嚕嚕、嘟嘟……)三隻小豬中怎麼做的?做了那些房子?(草房子、木房子、磚房子……)(2)做好房子時,發生了什麼事情?
(3)後來為什麼草房子、木房子倒了,而磚房子沒有倒?
(4)最後大灰狼怎麼樣了?
4、教師逐步出示《三隻小豬》的圖片,進行創造性講述。
教師引導幼兒對圖片進行邏輯性排序、討論,並進行講述,教師進行指導,分三個步驟進行:
(1)教師根據故事情節,逐步出示圖片。
(2)讓幼兒觀察圖片說出自己的想法,然後討論,最後排序。
(3)豐富小朋友的詞彙:呼呼、嚕嚕、嘟嘟、勤快、懶惰。
5、教師完整講述故事。
6、結合現實教育小朋友做勤快的人。
7、教師小結:
通過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小朋友,嘟嘟是一個非常勤快的小豬,我們小朋友要向它學習,做一個勤快的好孩子,教師引導幼兒隨《勤快人和懶惰人的音樂做游戲,活動延伸:
搜集有關勤快人的動作圖片,在區域中展示,大家分享並學習,讓幼兒學習做一個勤快人。
Ⅲ 如何 提升幼兒對音樂歌唱活動的興趣
歌唱是指用嗓音來演唱有旋律、有歌詞的歌曲以及節奏朗誦、唱名游戲等。歌唱,不僅是人類音樂活動的重要領域之一,也是人類表達、交流情感的最自然的手段之一。德國音樂理論家舒巴爾特指出:「人聲是自然的原音,而自然的所有其它聲音,只是這個原音的遙遠的回聲。人的喉嚨是創作的第一個最純潔的,最卓越的樂器。」要使樂器成為大眾的音樂有許多困難,而歌唱活動是使幼兒進入音樂天地最自然的途徑。在歌唱過程中,可以使幼兒全身心的投入,可以培養他們的樂感和美感,可以豐富他們的音樂表現力,可以終生保持他們對音樂的熱忱。顯然,積極的歌唱活動對幼兒十分重要。 心理學家認為:興趣具有動力作用,也就是說人的興趣可以直接轉化為動機,成為激發人們進行某種活動的推動力。在實踐工作中,我就如何在歌唱教學中培養幼兒的興趣,有了點滴體會: 一、感受歌曲內容,產生歌唱興趣。 理解是學習的鑰匙,對幼兒進行音樂教育也需要讓幼兒理解學習內容,才能產生學習興趣。幼兒的生活經驗還很有限,理解事物和理解語言的能力也不強。因此在音樂教育中啟發幼兒理解歌曲內容是十分重要的。在學唱歌曲《理發員》前,讓幼兒先去理發店看看,知道推子、剪刀的用途,豐富生活經驗對歌曲的理解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而學唱《顛倒歌》時,我則將歌曲內容設計成生動形象的圖片,幼兒通過觀察圖片,用語言表述「什麼地方顛倒了」,理解了顛倒的事物,再聆聽老師的范唱,體會趣味性。除了豐富生活經驗、運用圖片外,還可以根據歌曲內容編個有趣的故事,或製作多媒體課件來幫助幼兒理解,如《螞蟻搬豆》、《豬八戒吃西瓜》、《迷路的小花鴨》等歌曲。只要幼兒對歌曲理解了,有了歌唱的興趣,再來學習演唱就容易多了。 二、體驗歌曲美感,煥發歌唱興趣。 音樂教育本身是一種美學教育,所以在音樂教學中讓幼兒充分體驗歌曲中的美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幼兒不能從歌曲中體驗到美感,那麼他們也不會產生良好的學習興趣的。所以應該啟發幼兒理解歌曲中的美,並產生美好的情感是音樂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前提。如歌曲《拉拉鉤》、《好朋友》中的團結友愛、《勤快人和懶惰人》、《小蜜蜂》中的愛勞動,《李小多分果果》中的分享等都是美好的情感。教師能否用美好的感情對幼兒進行范唱十分重要,它直接影響幼兒能否產生要演唱歌曲的慾望。在范唱歌曲《拉拉鉤》時,我用斷頓、生硬的聲音和皺眉瞪眼的表情唱第一段,用連貫輕柔的歌聲和微笑的表情唱第二段,使幼兒感到教師演唱的美感,在這個基礎上再激發幼兒模仿教師的演唱和體會歌曲中的團結友愛的美好感情,幼兒就能夠對音樂產生學習興趣並積極地學習。 三、多樣的歌唱形式,提高歌唱興趣。 歌唱形式是歌唱活動中參加者的人數,全體參加者的合作方式以及伴隨的表演方式等的總和。一般形式包括:獨唱、齊唱、對唱、輪唱和個表演等。如歌曲《郊遊》採用歌表演的形式,讓幼兒邊唱邊做動作表演,表現歌曲歡快的情緒;演唱《小毛驢》時在合唱中一個聲部唱歌詞,另一聲部在每個樂句末加上「噢」、「啊」、「哈哈」等襯詞,使歌曲更為幽默滑稽。當然,這些歌唱形式的確定,可以是由老師設計指定的,也可以讓幼兒參與設計構思。以處理歌曲《小樹葉》的演唱形式為例,我鼓勵大班幼兒根據歌曲的形象和情感,提出自己的建議並說出理由,然後全體幼兒按方案嘗試。小朋友們提出了許多不同的方案:可以第一段獨唱,好象一個小朋友在問小樹葉,第二段齊唱,好象許多小樹葉一齊勇敢地回答;也可以男孩子唱第一段關心小樹葉,女孩子唱第二段勇敢地回答……通過多樣化的歌唱形式,避免了反復練唱的枯燥乏味,提高了學習興趣。 四、飽滿的教學情緒,引發歌唱興趣。 教師的教學情緒對幼兒學習興趣的產生有著極其重要的激發作用。教師情緒飽滿,則幼兒情緒容易亢奮;教師情緒低落,則幼兒學習興趣下降,這種影響關系是成正比變化的。如教師用聲情並茂的語調朗誦歌詞,並充滿激情地講解歌曲,都能使幼兒產生學習的積極性。所以教師良好的情緒不僅可以把幼兒愉快地帶進音樂的歡樂天地去,而且還能使幼兒積極地模仿歌曲中各種小動物的神態和動作,進行大膽地表演。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用親切的語言啟發幼兒學習,用良好的情緒感染和激發幼兒以歌曲角色的身份體驗歌曲中的情感。 在幼兒園歌唱教學活動中,培養幼兒學習興趣的方法還有很多,只要教師能夠有意識地去培養就一定能取得好的成效。 參考資料:http://www.jy135.com/html/jingyanlunwen/yinyue/55827.html 望採納~
Ⅳ 小鬼顯身手看看我有多能幹教案
幼兒園中班主題教案:小鬼顯身手
主題來源:
在一次談話活動中。蔣佳億說:「今天早上我吃了團子,是我奶奶做的,我跟奶奶學做,現在也會做了」。在孩子的眼裡,成人是多麼了不起。每個孩子都希望快快長大,盡快進入成人世界,模仿成人勞動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然的經過。順應孩子的需要,引領他們從成人那裡吸取一切有利於自省發展的養料,讓他們在模仿成人的過程中顯示自己的潛能,為促進幼兒主動發展創造良機。
預設目標:
1、通過故事,了解每一樣食品都凝結了眾人的勞動,享用時,對勞動者產生感激之情。
2、大膽、創造性地「設計」建築,滿足當設計師的願望,感受設計房屋的樂趣。
3、利用繩子的柔軟可變,創造性地玩出多種造型,嘗試合作玩繩,體驗用繩子造型的樂趣。
4、嘗試畫圈,並學習在圈上借形想像,體驗用圈圈創造繪畫的樂趣。
5、用繪畫的形式來表現彎曲的物品,和同伴一起將畫頁裝訂成冊。
主題環境:
1、收集不同行業勞動者的工作圖片、照片、布置在活動室中。
2、牆面張貼教師與幼兒討論並製作的「班級工作表」,讓幼兒明確自己在班內所承擔的任務。
3、設置「圈圈畫廊」,展示幼兒以圈圈為基礎的繪畫和手工作品。
4、開辟「彎彎饒饒天地」,引導幼兒搜集、展示各種彎繞物品。
活動區域:
美工區:
1、提供油泥與輔助材料,幼兒自製各種各樣的「糕點」。
2、提供水彩筆與白紙,引導幼兒畫出自己設計的小屋。
3、提供各類繪畫、裝訂工具,繼續製作《彎彎寫真集》。
4、投放能夠表現彎繞特徵的結構玩具,供幼兒拆拼各種物體。
益智區:
1、提供各行業勞動者與所用工具的卡片,引導幼兒進行分類和配對。
2、提供迷宮游戲,幼兒練習繞行的動作。
建構區:
1、提供積木、拼插膠粒玩具,引導幼兒拼搭各種造型的房屋。
2、用紙箱、積木等材料建造房屋。有的當瓦工用積木蓋房,有的當電工接「電線」,有的當木工用紙盒做門窗,有的當漆匠「刷」紙盒,等等。
語言區:
1、提供幼兒活動材料第三冊《百人糕》的故事,讓幼兒看圖講述、表演等。
2、提供各行各業人員工作時的場景圖片(可從畫報上剪下來),幼兒說說他們是干什麼的,在哪裡工作。
3、提供彎的物體圖片,讓幼兒仿編詩歌,進行對歌游戲。
家園共育:
1、協助孩子收集有關不同行業的工具與工作內容的圖片。
2、向孩子進行愛惜物品和尊重成人勞動的教育。
3、家長有意識地帶孩子觀察成人勞動場所,協助孩子將代表家長工作特點的一件物品帶到幼兒園來。
4、與孩子一起尋找家中有彎繞特點的物體,能從造型美或實用方面領會其變形的必要性。在此基礎上,仿編《對對歌》
5、親子游戲:我也會彎。家長和孩子一起想像、體驗身體彎曲的不同造型。
活動安排:
第一周
1、音樂欣賞:啤酒桶波爾卡
2、語言:百人糕
3、健康:誰的姿勢好
4、數學:哪裡一樣
5、兒歌:過節吃點心
6、英語
7、科學:大灰狼該不該救
8、數學:點心屋
9、歌曲:勤快人和懶惰人
10、泥工:我來做 糕點師傅
第二周:
1、體育:送貨忙
2、社會:不浪費水水
3、音樂:加油歌
4、美術:我是建築師
5、歌表演:我來自中國
6、數學:數數圓形有幾個
7、數學:數三角
8、語言:曲里拐彎
9、詩歌:我們的媽媽是祖國
10、科學:民族娃娃在一起
第三周
1、詩歌:我們的節日
2、科學:沙漠里的駱駝
3、打擊樂:大中國
4、故事:快樂的阿嘟
5、健康:我會擦屁股
6、數學:做並干
7、線條畫:一瓶花zhao
8、英語
9、六一匯演
10、水果冷餐會
活動一、故事:快樂的阿嘟
活動目標
1、感受故事中啊嘟熱愛工作的快樂情緒。
2、喜歡小火車頭阿嘟的角色,從中體會工作者的快樂。
活動准備:圖片
活動過程:
一、啊嘟有份快樂的工作
1、 教師出示故事角色,用歡快的語氣模仿角色口吻向幼兒打招呼,嘟突、嘟突……我是快樂的小火車頭啊嘟!你們好!
2、 雖然,我只是一個最最小的火車頭,但我覺得非常快活,因為我喜歡我的工作。我喜歡一邊工作一邊唱《快樂工作歌》。
3、 教師操作角色形象,模仿啊嘟快活的樣子搖頭晃腦地唱出《快樂工作歌》嘟突、嘟突,啊嘟我來了,嘟突、嘟突,啊嘟多快樂!
二、啊嘟的故事
1、教師完整地講述故事《小火車啊嘟》一遍。
2、提問:啊嘟在修理廠的工作是什麼?
他喜歡他的工作嗎?
漂亮火車頭沒有請啊嘟幫忙,結果發生了什麼事?
最後啊嘟幫助漂亮火車頭了嗎?
當漂亮火車頭道歉時,啊嘟是怎麼說的?(再次講述故事)
3、工作著是快樂的
你喜歡小火車啊嘟嗎?為什麼?師再次出示啊嘟形象,請幼兒跟著小火車啊嘟一起唱《快樂工作歌》
活動反思:
當我看到嘟嘟的圖片,第一眼就覺得十分有趣。
剛張貼在黑板上,孩子們就開始猜測起來:是汽車?公共汽車?火車?你一言我一語,都認為自己說的對,為捍衛自己的尊嚴而尋找理由爭辯。教室里七嘴八舌,沸騰起來。
我一看這情形,皺皺眉頭,心想:真是見鬼了!需要你們說的時候,一個個變成啞巴;不請你們說的時候,說的眉飛色舞,勁頭十足。就在准備「驚天動地」的時候,一個小朋友舉手了。不得已,為了遵守自己的諾言,我強壓心頭之火,勉強點頭示意他發言。(只要小朋友舉手,我就必須尊重他聽他說話。——這是我在小朋友面前保證信守的一個諾言。)
「蘇老師,這是汽車還是火車?沒想到他問的一針見血。
這時候,小朋友都自發安靜下來。看來,他們也想弄明白到底是什麼。舉手的小朋友真像是一場及時雨,幫我澆滅了心頭的怒火。我現在知道,「雪中送炭」遠比「錦上添花」更讓人記憶深刻了。
既然他們想了解,那真是太好不過了。這很像汽車,是吧?不過,這是不是汽車呢?請小朋友睜大眼睛仔細觀察,我一邊說一邊特意指了指車頂上的煙囪。在我的暗示下,聰明的孩子早就領會了並得意起來:這是火車!這是火車!
這是火車,但它只是個火車頭,並不是完整的火車。那這個火車頭叫什麼名字呢?「啊嘟」
「啊嘟」?小朋友不約而同都笑了起來,可能他們覺得很新奇吧。我也笑了。這個名字的確很有意思。
啊嘟唱歌才好玩呢?想不想聽?想,孩子們說。
於是,嘟突,嘟突,啊嘟我來了;嘟突,嘟突,啊嘟我去了;嘟突,嘟突,啊嘟我多快樂。
小朋友情不自禁都拍起手來。有的還跟我輕輕念。那想不想聽聽關於啊嘟的故事呢?想。好吧,你們可要認真聽呀。啊嘟的故事開始了……
活動二、語言:百人糕
活動目標:
1、通過故事,了解每一樣食品都凝結了眾人的勞動。
2、享用食品時,對勞動者產生感激之情。
活動准備:圖片
活動過程:
一、好吃的糕點哪裡來
你們知道這好吃的糕點是怎麼來的?
二、「百人糕」的故事
1、那麼知道「百人糕」嗎?它是什麼樣的糕呢?
2、師完整講述故事,為什麼這種糕點叫「百人糕」?
3、出示掛圖,再次欣賞故事。
4、故事裡的糕點是什麼做的?米是從哪裡來的?糖是從哪裡來的?農民種稻子時需要什麼?
5、甘蔗和甜菜熬成糖時需要什麼?鐵鍋和煤又是從哪來的?農民種稻子時需要什麼?
三、感謝「百人糕」
1、分成六人一組,圍成圓圈,選出其中一個幼兒扮演「百人糕」其餘幼兒分別扮演米、甘蔗、甜菜、鐵鍋、煤。
2、游戲開始,每組確定從一個幼兒開始,依次說出自己扮演的物品,說完後將手搭到扮演「百人糕」的幼兒身上,最後大家一起說「百人糕」做好了。
活動反思:
本周輪到我們准備教具,在備課時,當我看到《百人糕》的教案,我就欣喜不已。這樣的教材,不正是我一直想要的嗎?當我聽著孩子吃點心時說:我不喜歡吃;當我看著他們還在互相扔衣服,對我的善意提醒丟在一旁;當我一直教育孩子節約用水,卻發現個別孩子趁洗手時間最早去,最後也未必肯出來;偷偷地一遍又一遍沖水……我聽著嘩嘩的水聲,看著不肯努力學的孩子,心痛不已。現在的孩子怎麼會變成這樣?是不是太幸福了,孩子們就不懂珍惜了?餓不著凍不著了,上學都是接送了,補丁衣服消失了……我們中國的傳統美德也接受著一場風暴。
《百人糕》的故事,真像一場及時雨。教材本身非常適合現在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孩子,他們只知道自己喜歡的東西,超市裡琳琅滿目,應有盡有.。這些東西到底怎樣做成的?對幼兒來說,不亞於神秘的星空、海底 ,一切都是謎。有了直觀教具,我從旁講解,幼兒就能初步了解原來一塊普普通通的糕,他的經歷是如此不同凡響。從稻子——米——米粉;從甘蔗、甜菜——糖……需要很多很多人的勞動,加工才能製作出糕來。小朋友津津有味地看著、聽著,圖上是日本小朋友聽他的爸爸在介紹糕的來歷。我想到班裡不認真學的小朋友,就借題發揮道:瞧,日本小朋友多愛學本領呀!聽的是那麼認真,我們跟他比一比,好不好?這么一說,小朋友都挺了挺身子,專注地看著我。
我想:如果小朋友能親眼看一看整個製作過程該多好?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產生的效果將遠勝空洞的說教。現在的孩子應該去貧窮的鄉村經歷一番,當他有了這樣反差極大的經驗,肯定會更懂得珍惜。
活動三、美術:我是建築師
活動目標:
1、大膽、創造性地「設計」建築。
2、滿足當設計師的願望,感受設計房屋的樂趣。
活動准備:
收集造型風格豐富多樣的建築圖片或照片。
活動過程:
一、說說看到過的建築物。
1、出示建築圖片或照片,引導幼兒欣賞、講述。
2、引導幼兒說說自己還見過哪些奇特的建築。
二我是建築設計師。
1、如果你是建築設計師,你想設計什麼樣的房子?
2、請幼兒大膽說說自己的構想,如果造蛋形的房子、或可以飛行或可以潛入海底的房子,鼓勵幼兒的奇思妙想。
3、幼兒繪畫,大膽地在畫紙上表現自己的想法。
4、能力弱的幼兒可以讓他們欣賞活動材料,然後再「設計」
三、誰是最佳設計師
1、幼兒互相介紹自己的設計作品。
2、幼兒評選最佳作品及最佳設計師。
活動反思: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城市的代表性建築物也越蓋越多,農村的建設也不甘落後,一幢幢高樓撥地而起,人們的生活水平也越來越高。
《我是小小建築師》這一活動主要是讓幼兒大膽、創造性地「設計」不同的房屋建築。在活動前我先出示了一些圖例供幼兒參考欣賞,接著我就請小朋友上來講一講爸爸媽媽帶你們去過哪些地方?見過哪些建築?從小朋友們的介紹中可以看出小朋友的閱歷還很豐富,葛婧小朋友說:「我看見過華西的金塔,很高很高,站在上面能看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呢。」趙渝希說:「我爸爸媽媽帶我去旅遊的時候,我看到有的房子造在樹上的呢……」被他這么一說,一些平時注意力不集中的幼兒都被吸引住了,他們也紛紛議論開了。
經過一番討論,我又提出了新的問題:「今天,設計師叔叔阿姨又要設計新的建築物了,但是他們想請我們中三班的小朋友來幫忙,看看哪個小朋友設計的房子最有創意,最特別!」趙欣怡說:「我要設計蝴蝶房子,我的房子它不但會飛,而且還會採花粉呢!」多有創意的想法啊。趙昱柯小朋友說:「我要設計一幢變色房子,它會變出各種各樣的顏色。」等等。
瞧,孩子們正緊張而又認真的設計著自己心中最獨特的房屋呢。趙家棋小朋友設計的是現代高樓,它設計的高樓的獨特之處是樓頂有探照燈,隨時能照到那些有可疑的人物,而且他的房屋用線條裝飾的非常漂亮。高衡周小朋友設計的是水陸兩用房子,既可以在陸地上走又可以在水裡開。劉嘉琦設計的是蝸牛房子,既美觀又舒適。戴傑設計的是麵包房子,當肚子餓的時候還能當食物呢!……
從孩子們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們的想像力是非常豐富的,關鍵在於教師如何去引導他們,讓我們為他們提供創造的舞台,讓他們在這一舞台上盡情的展示吧!
活動四、手工:我來做糕點師傅
活動目標:
1、大膽地設計、製作「糕點」,體驗糕點製作的過程。
2、為自己能模仿糕點師傅的勞動內容和過程而感到自豪。
活動准備:
橡皮泥、牙簽、雪花片、泥工板等輔助材料。
活動過程:
一、小小糕點師
1、糕點店裡的師傅真能幹,會做各種各樣的糕點,讓我們吃的很開心。今天,我們來做糕點師傅,設計各種各樣的糕點吧。
2、幼兒用橡皮泥嘗試製作糕點。
3、根據幼兒的不同能力,引導其選擇合適的輔助材料來製作,如糕點成形需要切割,然後在糕餅上刻上花紋和壓印花紋,加上輔助物,模擬「巧克力豆」、「奶油」等,鼓勵幼兒製作不同的、富有創意的糕點。
4、請幼兒將自製的點心富有美感地擺到點心盤里。
二、瞧!我做的糕點
1、啟發幼兒根據自己製作的糕點特徵為它取個好聽的名字。
2、引導幼兒相互談論哪些糕點很漂亮,為什麼?
3、啟發幼兒從材料、形狀、使用輔助材料的情況等方面來欣賞、評價。
活動反思:
糕點是中國傳統文化美食之一,它不僅色彩鮮艷、形狀奇特,而且特別的好吃。像我們華士有名的糕點是馬蹄酥;無錫有小籠包;天津有麻花;蘇州有酥糖、麻餅、雪片糕等都是非常有名的。現在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一些糕點店裡的糕點更是讓人看了眼花繚亂,吃了贊不絕口啊!
糕點也是小朋友非常喜歡的一種食物,每個小朋友都吃過不同的糕點,但是讓他們來做糕點,大多數孩子還是第一次嘗試,孩子們聽說要做糕點興奮的不得了。在活動前我給他們准備了不同顏色的橡皮泥,有紅的、黃的、藍的、綠的等等,還給他們准備了一些不同的材料,有牙簽、樹葉、雪花片等。東西准備好了,要開始做了,在做以前我先請部分幼兒上來介紹:「你吃過哪些糕點?你看到的糕點是什麼樣子的?你想發明什麼樣的糕點?」經過一番介紹後,孩子們就進入了緊張的製作過程……
孩子們的想像出乎我的意料,孩子們大膽的設計,製作出了不同的糕點。不僅色彩搭配的漂亮,而且形狀各異:有的做了以前吃過的糕點、有的做出了小動物、有的做出了飛機、有的做了槍、還有的做了雙層的三層的糕點等等。
在開心而又愉快的介紹中,我們結束了這次活動,孩子們不僅學到了不少知識,更嘗試了自己模仿糕點師傅的勞動過程的樂趣。
Ⅳ 幼兒園的教學教案應該怎麼寫
現在幼兒園都要寫教案?這個社會太瘋狂了。。。
Ⅵ 67《勤快人和懶惰人》適合中班孩子演唱嗎
中班音樂活動《勤快人和懶惰人》反思
《勤快人和懶惰人》是一首詼諧幽默的歌曲,它把勤快人和懶惰人描寫得惟妙惟肖。第一段描寫了勤快人在廚房裡勞動的場景,旋律快。第二段描寫了懶惰人在廚房裡睡覺的場景,旋律慢。旋律得快慢是這首歌曲比較突出有心意的地方。非常巧妙地讓孩子理解了「勤快」「懶惰」兩種詞的不同意思。歌曲詼諧、幽默,又有一定的生活經驗,非常適合中班幼兒學習。通過活動,孩子懂得了要做愛勞動的好孩子,在家、在園都要堅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在導入階段,讓幼兒教師彈琴請幼兒欣賞不兩段音樂的不同地方。感受音樂的快慢也情感處理。然後我以保育員阿姨的事例引出「勤快」這個詞,先提問:保育員阿姨每天要做些什麼?孩子們說了很多,掃地、拖地、洗碗、擦窗等等,當孩子們說好後,我說,我想送一個好聽的詞給奶阿姨,讓孩子們猜,孩子們說出「辛苦」、「勤勞」、「謝謝」,我揭曉謎底「勤快」,並讓孩子們說說,「勤快」是什麼意思。在孩子們掌握了「勤快」的含義後,又很快地說出和勤快相反的是「懶惰」。這個環節既是理解歌詞,同時也為後面的創編歌曲做好准備。
在學習歌曲時,我提問勤快的人在廚房可以干什麼呢?「可以炒菜、洗碗、做飯、拖地」那我們一起來聽聽歌曲里是怎麼說的? 「有的炒菜,有的煮飯,有的在蒸饅頭」,在此基礎上,啟發孩子創編第二段歌詞,「他不炒菜,他不煮飯,他也不蒸饅頭」。
用不同的力度與速度演唱歌曲是活動的重難點,這個環節我先示範用不同的節奏、音量演唱兩段歌曲,並讓孩子比較兩段之間有哪些不同,讓幼兒感知以了解用快快地,有精神的聲音演唱第一段,用慢慢地,無精打採的的聲音演唱第二段。為了讓幼兒區分地更加明顯,我將幼兒分成兩組,一組扮演勤快的人,一組扮演懶惰的人,不僅要在歌曲上體現勤快人懶惰人之分,還要在表情上體現。這樣讓孩子們加入表演的成分,他們學得更帶勁了。
有了開始時的談話,進入到了創編階段,幼兒就能說出許多內容,來勁了「有的洗碗,有的洗菜,有的切菜,有的打掃衛生」我們都把這些編到歌曲里,並讓孩子邊表演邊唱。
但是因為馬上創編歌詞馬上唱出來,孩子們對歌詞還不是太熟悉,所以孩子們沒有把「快」和「慢」唱出來表現出「勤快」和「懶惰」,而且跟不上伴奏。其實可以先創編歌曲,然後再進行節奏活動。
Ⅶ 如何在音樂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在幼兒園音樂教育中培養幼兒的創造力是創造性教育的一個方面,通過音樂創造教育,對於培養幼兒的音樂感受力、想像力、創造力,開發其它領域的智力,將起到積極的影響。我們引用著名的「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音樂活動中通過節奏朗誦、聲勢訓練、歌唱、韻律、繪畫、演小劇、演奏打擊樂器等多種形式,使孩子不僅興致勃勃...地參與音樂活動,而且綜合提高了理解力、表現力和創造力;並提供機會讓孩子體驗音樂,即興創作,享受到音樂的快樂,從而實現了音樂教育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發展的總目標。 一、創編歌詞,讓歌唱活動更有趣。 1.對帶有生活經驗成分的歌曲,我們可以啟發孩子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創編歌詞。例如:在組織幼兒學習《動物猜謎歌》的歌唱活動中,教師啟發孩子們在「什麼個子高又高」的基礎上,根據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的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來創編歌曲中關於描述小動物的謎面和謎底,立即打開了孩子的思維:什麼脖子長又長,什麼尾巴像把扇,什麼身上有房子,什麼唱歌呱呱呱…… 2.對一些季節性歌曲,可以啟發孩子根據季節的特點和自己觀察到的一些現象進行歌詞的創編。如《雪花和雨滴》、《小雨沙沙》等。 3.遷移幼兒的生活經驗進行歌詞創編。比如《勤快人和懶惰人》、《小小男子漢》等歌曲。我們發現,幼兒在創編的過程中,不僅開發了創造潛能,還學會了觀察事物、積累經驗,更多的是他們開始去發現生活,創造性地表現生活。 二、動作造型,讓韻律活動充滿活力。 在韻律活動中,我們尊重幼兒的想像和表達,讓幼兒自由地用身體動作反映音樂節奏的強弱、快慢或提供主題音樂鼓勵幼兒進行動作創造,提倡幼兒同伴間的合作,讓音樂韻律成為幼兒即興舞動的載體,讓「律動」真正動起來! 1.鼓勵孩子去感受種種自然的動作,如走、跑、跳。在音樂中,孩子們可以將這些平時看似最普通的動作創造成帶有稚趣、令人意想不到的情景。例如同樣的走,在音樂聲中,孩子們可以蹲著、踮著、像棉花似的飄著、像機器人般顛著等等。 2.為孩子創設一些特定的情景和角色。如「秋風中的小樹葉」、「暴風雨中的樹苗」、「水族館里的魚」、「沸水裡的水餃」等等,讓他們根據生活經驗自由地去聯想、盡情地去表現和發揮,我們會看到「孩子的世界」。 3.將好的樂曲與律動結合起來,給孩子更深的體驗和創作的空間。例如樂曲《泉水丁冬》是AB的兩段體結構,旋律開始優美、舒緩,到後來又變得歡快、強烈。我用它作為音樂活動《音樂噴泉》的配樂,幼兒充分欣賞,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根據旋律創編出了許多優美的動作。幼兒自然而極富創造性的動作造型讓我們的音樂也隨之更具童趣和音樂性了。 三、即興表現,讓音樂欣賞更具個性。 學會傾聽和欣賞音樂,是音樂素質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孩子們感受美、創造美和表達美的綜合體。在欣賞活動中我們採用了以下方法: 1.讓幼兒傾聽周圍環境中的音響。比如大風、下雨、雷聲、火車進站與出站、小動物的叫聲、媽媽炒菜的聲音、活動室里的聲音等等,從幼兒熟悉和感興趣的聲音入手,培養幼兒的傾聽習慣和興趣,並請幼兒通過畫聲音線、口技模仿等表現出來,為欣賞音樂作品打下基礎。 2.分辨音樂力度、速度的變化,引導幼兒用語言、身體動作或打擊樂器創造性地表現不同的音樂形象。如《小兔和狼》,老師在高音區彈奏歡快、輕松的音樂,幼兒自由模仿小兔子;在低音區彈奏低沉、緩慢的音樂,大灰狼兇狠地走來,小兔子趕緊藏起來。 3.感受音樂情緒的變化,模擬一些現象來表現不同的音樂情緒。如在欣賞《喜洋洋》後,請幼兒想像並作畫,有的孩子畫「過大年 放鞭炮」,有的畫「舞龍舞獅」,有的畫「包水餃吃水餃」,還有的畫「新郎新娘結婚」……對於這些五花八門的表現,老師首先應給予接納和鼓勵,然後請孩子談談自己的想法,引導所有孩子共同討論、共同提高。 四、節奏性創編,讓節奏樂樂趣無限。 1.營造自由創造的氛圍。如:在音樂教學活動《小動物找家》中,開始我們設計的是讓神奇的音樂召喚迷路的小動物。可是在討論活動中,幼兒提出了各種不同的看法,有的說是將這些動物根據不同叫聲、跑步的聲音分好類,用適合的樂器雙響筒、雙響梆子渲染其跑和叫的聲音,最後教師加上了幼兒的意見,使教學活動更加豐富了。 2.注重幼兒的自我表達和表現。如在打擊樂《波基進行曲》活動中,教師鼓勵孩子依據自己的意願嘗試將大鼓加在合適的地方,設計不同的節奏型,選擇演奏的姿勢。在加大鼓時,不光讓孩子們打擊出多數孩子的想法,還給少數孩子的想法也留下了嘗試的餘地,真正讓每個孩子的意願都得到了表現和表達。 3.將節奏樂與生活相結合。生活中其實到處都存在著生動的音色和節奏:雨聲、雷聲;拍手聲、跺腳聲;用勺子和筷子敲打小碗的聲音,用積木敲擊塑料瓶的聲音;將皮筋綁在紙盒上彈撥的聲音,將廢水桶製成小鼓敲擊的聲音……孩子們對它們很熟悉,很好奇,很喜歡。所以,只要我們做有心人,那麼我們的節奏性活動就無處不在。 在創造性音樂教學活動中,我們激勵創造,關注個性發展,在不斷的「探索→實踐→反思」過程中,音樂如同一架彩虹橋使孩子們獲得了全面、和諧的發展。就讓孩子們乘著音樂的翅膀,快樂地創造、快樂地飛翔吧!
Ⅷ 幼兒園音樂欣賞活動的教育內容有哪些
音樂欣賞是幼兒園藝術教育的內容之一,它是指以具體的音樂作品為對象,通過聆聽的方式及其他輔助手段,感受、理解、鑒賞和品評音樂藝術作品的真諦,從而得到精神愉悅的一種審美活動。選擇恰當的作品是幼兒進行音樂欣賞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究竟該如何為幼兒選擇音樂欣賞作品呢? 一、有賴於音樂作品本身的特點 ...具有較強的思想性和藝術水平。音樂是沒有國界的,它具有以情動人、以情感人的藝術魅力,通過情感的抒發和表達來打動人、感染人。幼兒年齡小,好想像,愛幻想,因此生動形象、富於變化的音樂旋律與節奏能激發幼兒的想像;同時,兒童情感外露,富有情緒感染力的音樂不僅能喚起兒童的內心感受,還能使他們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因此,為幼兒選擇的音樂作品必須具有較強的思想性、藝術性,具有鮮明的風格特徵,這樣音樂所表達的內容、形象、情感,就會被幼兒所喜愛、理解、接受,並能喚起他們的興趣。 具有豐富多樣性。適合幼兒欣賞的音樂作品主要有:優秀的中外少年兒童歌曲,由歌曲改編的器樂曲,專門為兒童創作的簡單的器樂曲,專門為兒童創作的音樂童話片段,中外著名音樂作品或其中的片段。可見,幼兒音樂欣賞作品的內容、形式、風格是多種多樣的,從內容上看,它有反映社會生活、自然界的作品,也有反映兒童生活和內心世界的作品;從形式上看,它有不同形式的歌曲、器樂曲等;從風格上看,它有進行曲、搖籃曲、圓舞曲等,同時還包含了不同時代的中外優秀作品和優秀的民間音樂。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而富有藝術美的音樂欣賞作品,能擴大兒童的藝術視野,豐富他們音樂欣賞的知識與經驗。 結構應當工整。在為幼兒選擇音樂欣賞活動作品時,我們還要考慮到該作品的比例結構是否合理。一般而言,形式簡單、結構工整,且長度適中的音樂作品比較適於幼兒欣賞。而我們在選擇作品的過程中經常發現,一些優秀的中外著名作品,或是為幼兒專門創作的音樂童話,在結構或長度上有時很難符合這些要求,這就需要教師將作品與幼兒的實際情況相結合,認真分析和節選,選擇作品中比較常見的樂段或節奏變化明顯的音樂進行提煉,使之符合或接近幼兒的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如大班音樂欣賞活動《金蛇狂舞》,它原本的結構是「引子—A—B—A—B—A」,經過教師的思考和節選,將作品壓縮成了一個「引子 —A—B—A」的單純的三部曲的結構,這樣既尊重了作品的本身,又符合了教育的要求。 二、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徵 小班幼兒音樂作品的選擇。3~4歲的小班幼兒受其生理、心理發展水平的影響,他們對音樂的理解能力十分有限,此時的他們往往會對「傾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他們會十分樂意地、自發地傾聽周圍環境中的各種聲音,並主動分辨這些聲音。「傾聽」是幼兒必須具備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基本技能,是對幼兒實施音樂教育的基本出發點,也是開展音樂欣賞的前提和基礎。因此,教師可以更多地為小班幼兒選擇一些傾聽的素材,為今後中、大班的音樂欣賞活動打下良好而堅實的基礎。如,小班音樂欣賞活動《小朋友散步》,讓幼兒隨著音樂中不同的音響變化,理解睡覺、起床、散步、聽雷聲、看天氣、刮大風、下大雨、跑回家等一系列的感知活動,讓幼兒創造性地表現自己的思維能力和表演模仿能力。 同時,教師還可以為他們選擇一些結構單 一、形象鮮明、篇幅短小的音樂元素進行欣賞。如,音樂作品《小兔跳》以歡快的跳音和優美的快節奏旋律來表現小兔跳躍的畫面;《小熊吹喇叭》通過低沉、緩慢的音樂表現手法,展現出小熊笨拙可掬的可愛形象;《小燕子》舒緩、優美、流暢,讓孩子們感受到燕子自由、愜意地在天空飛翔,等等。小班幼兒雖然還不能用語言較好地表達對作品的感受,但他們會通過對這些音樂的欣賞,用身體去進行模仿,去創造性地表現,來獲得身心的愉悅,以達到欣賞的目的,為今後欣賞更豐富、更多元化的音樂作品做好鋪墊。 中班幼兒音樂作品的選擇。幼兒到了4~5歲,他們欣賞音樂的聽辨能力有所提高,逐漸能辨別聲音的不同變化,具體表現在傾聽能力、感受能力、聽辨能力的進一步增強。此時的他們能夠感受一些不同題材、性質鮮明、結構短小的歌曲、樂曲或單純的器樂形象。因此,教師可以選擇一些風格鮮明的音樂作品,如圓舞曲、進行曲、搖籃曲等,同時也可選擇一些樂句、樂段之間有重復的音樂作品,比如一些AB結構的樂曲和一些簡單的ABA結構的三段體的作品。 與小班幼兒相比,中班幼兒在音樂欣賞過程中對音樂的理解能力在不斷發展,對音樂的創造性表現能力也在不斷增強。這一時期的幼兒基本上能夠理解音樂所表達的情緒和情感,並由此產生一定的想像、聯想,再用外部動作加以反映。因此,教師可以選擇一些情感豐富、有情節的音樂作品讓幼兒去欣賞,讓他們初步學習運用不同的藝術表演形式來表達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如語言文學、美術繪畫、韻律動作和舞蹈等。 大班幼兒音樂作品的選擇。大班幼兒對音樂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又有了更大的進步,隨著他們音樂經驗的不斷豐富和積累,他們能夠感受和辨別較為復雜的音樂作品,並能區別作品結構、情緒和風格上的細微差別,同時也能夠對音樂形象鮮明的同類音樂作品進行分析和歸類。他們用語言來表達對音樂的感受的能力增強了,並能在音樂的變化過程中大膽想像,因此為他們選擇音樂作品時,教師可以更多地選擇一些中外著名的優秀樂曲,以及專門為幼兒創作的器樂曲、兒童音樂劇、童話劇等,如《四小天鵝舞曲》、《夢幻曲》、《彼得和狼》、《牧童短笛》等。 三、貼近幼兒的生活和符合幼兒的興趣 音樂欣賞作品選擇恰當與否,是幼兒感受、表現和創造的前提,因此為幼兒選擇音樂作品時,應當考慮到他們的興趣愛好,並善於把孩子生活中熟悉的內容引入音樂活動,以便讓幼兒聯系實際生活加以想像並用動作進行表現。當幼兒有了切身的體驗,他們才能對音樂產生表現的慾望。 如,《勤快人和懶惰人》的音樂作品講的是廚房勞動,是幼兒比較熟悉的,結合幼兒實際生活和「娃娃家」的經驗,為欣賞活動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礎。活動中教師適當的啟發和引導,可以喚起每位幼兒參與欣賞活動的熱情和積極性,自然而然地聯想和感受到:有的音樂好像是媽媽在洗菜、擇菜,有的音樂好像是媽媽在切菜,還有的音樂好像是媽媽在炒菜,等等。漸漸地,孩子們在濃郁的興趣中,愉快地欣賞了音樂,同時將日常生活中的勞動和與之相符合的音樂形象結合,起到了真正欣賞音樂的目的。 我們也不難發現,生活中很多孩子對一些流行音樂非常感興趣,經常能夠隨口哼唱幾句。從幼兒的生活和興趣出發,成人世界的流行音樂同樣可以作為幼兒音樂欣賞的一個題材,但需要教師結合幼兒的認知水平,進行認真的思考、推敲、提取和升華,對作品進行篩選和過濾。如,前一段時間非常流行的歌曲《老鼠愛大米》、《兩只蝴蝶》,孩子們特別喜歡,將歌曲中成人化的歌詞進行幼兒化的理解,將歌曲中描寫愛情的情感轉化為友情的情感,這樣經過升華後的作品更適合幼兒欣賞,也更容易被幼兒理解和接受,走出了「流行音樂不適合幼兒欣賞」的誤區。 四、緊密聯系主題活動,做到點面結合 目前,幼兒園主題教育活動正被各級幼兒園廣泛採納和實施。在主題活動的開展過程中,孩子們可以在老師的引領下對某一主題進行深入的學習和探究,在選擇音樂欣賞作品時,我們也可以根據主題背景下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選擇具有典型代表的作品來進行欣賞。如,在大班主題《中國娃》之《多彩的民族風情》活動的開展過程中,幼兒對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