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奧爾夫音樂教案 大班 布萊梅的音樂家
兒童劇《抄布萊梅的音樂家》,改編自襲格林童話。主人公是一群被主人遺棄的動物,以主人公背井離鄉前往布萊梅小鎮做音樂家的夢想為故事主線,劇情一波三折又不乏詼諧幽默,看主人公如何化解旅途中碰到的種種艱辛,如何智斗強盜,如何見證彼此踏上理想的彼岸。
《布萊梅的音樂家》本著給小朋友們帶來歡笑和堅韌頑強的精神力量的理念,同時竭力塑造了一個輕松愉快的氛圍。劇中不乏積極健康的教育意義,寓意深刻,同時童趣十足,給孩子一個「向善」的推動力。
⑵ 奧爾夫音樂傷心與快樂教案
活動目標抄:
1、 熟悉旋律,學唱歌曲《我要親親你》,能根據演唱對象的名稱替換部分歌詞。
2、 能夠在動作的幫助下,記憶歌詞。
3、能大膽地用歌聲、動作表達自己對周圍事物的喜愛情感。
活動准備:
1、小娃娃、小兔子、小鴨子的毛絨玩具各一個。
2、小青蛙的手指偶一個。
⑶ 奧爾夫音樂樂器照片教案
活動目標:
1.感受的迴旋曲曲式;
2.在情境中感受、辨認主題音樂,感受古典音樂的優美旋律;
3.嘗試多種樂器合奏,感知多種樂器的音效。
活動准備:
農夫、小鳥、小魚流水、雷電圖片;響棒、手搖鈴、沙錘、鈴鼓、三角鐵;配套音樂CD和掛圖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
師:春天來了,所有的小動物都來迎接春天的到來!(教師出示圖片,根據圖片講故事,感受春天的情境)
二、感受迴旋曲曲式
1.初步感受音樂
師:春天的到來大家都很開心,連森林裡都想起來春天的聲音……(教師播放音樂,隨音樂出示不同動物的圖片)
師:剛才有哪些小動物來慶祝春天的到來了?
2.隨故事情景感受音樂曲式
(1)肢體動作創編
師:小動物們看到春天來了都做了點什麼漂亮的動作?你們來做一下試試……
(2)教師播放音樂,隨音樂講故事,伴隨肢體動作。
3.角色扮演——辨別主題、感受情境
(1)教師和幼兒合作扮演
農夫:學農夫耕田和播種
小鳥:學小鳥捉蟲、戲水、梳理羽毛、飛翔、玩耍
小魚流水:學流水中的小魚戲水
打雷閃電:用手抱住頭或兩人相擁
(2)幼兒自主扮演
三、樂器合奏——分析曲式
1.感受樂器音響效果
師:今天哪些樂器寶寶來了?
(教師分別演奏各種樂器,讓幼兒感受不同樂器的音響效果,了解樂器音響之間的區別)
師:你們來聽一聽,今天來的樂器寶寶像什麼聲音?
(教師一一演奏樂器,請幼兒猜想樂器和動物形象的配對)
2.教師示範樂器操作
教師播放音樂,隨音樂變化操作各種樂器。注重樂器的正確操作姿勢。
3.幼兒分組操作
四、導出活動
——律動結束
⑷ 奧爾夫音樂寶寶愛喝水教案
水分的補充可以按照寶寶的公斤體重來計算哦,科學比例是一公斤寶寶每天需要30ml的水。4個月內純母乳喂養的,可以不用喝水;母乳和奶粉混合喂養的,可以根據奶粉和母乳喂養的比例,適當增減。比如奶粉和母乳各一半的話,那可以先計算需要的水量,再把需要的水量減半。平時注意觀察寶寶的便便情況,一般消化好的寶寶大便...是軟軟糊糊的。如果大便比較干,小便偏黃,也是提示您要注意給寶寶多喝水了。一般喝水呢,是在兩餐奶之間,即喂完奶半小時到一小時喂,寶寶消化更好,由於不能面見患者給予檢查,建議先到正規的醫院診斷,再根據臨床醫生的指導進行治療,嚴禁自行用葯,以免延誤病情。
⑸ 幼兒園中班奧爾夫音樂游戲的教案都有哪些
教學案例、教學設計、教學實錄、教學敘事的區別:①教學案例與教案:教專案(教學設屬計)是事先設想的教育教學思路,是對准備實施的教育措施的簡要說明,反映的是教學預期;而教學案例則是對已發生的教育教學過程的描述,反映的是教學結果。②教學案例與教學實錄:它們同樣是對教育教學情境的描述,但教學實錄是有聞必錄(事實判斷),而教學案例是根據目的和功能選擇內容,並且必須有作者的反思(價值判斷)。③教學案例與敘事研究的聯系與區別:從「情景故事」的意義上講,教育敘事研究報告也是一種「教育案例」,但「教學案例」特指有典型意義的、包含疑難問題的、多角度描述的經過研究並加上作者反思(或自我點評)的教學敘事;教學案例必須從教學任務分析的目標出發,有意識地選擇有關信息,必須事先進行實地作業,因此日常教育敘事日誌可以作為寫作教學案例的素材積累。
⑹ 奧爾夫音樂歌曲我們愛祖國教案
活動目標
1 感受優美抒情的三拍子歌曲,學慣用連貫舒緩的聲音有感情地演唱。
2 體會歌曲的情感,萌發愛國之情,嘗試用聲情並茂的演唱抒發自己對祖國的熱愛。
活動准備
1 提前帶領幼兒通過錄像、書籍等了解長江、黃河的位置,感受它們的壯闊,了解它們對中國的意義,初步激發幼兒對長江、黃河的熱愛。
鈴鼓1個。
2 中國地圖1張。
3 錄音機,《我愛家鄉我愛祖國》歌曲磁帶。
活動過程
游戲「打氣",引導幼兒練習氣息。
教師交替敲、搖鈴鼓,引導幼兒聽鈴鼓聲做動作:敲鈴鼓時模仿騎車動作,按節
奏小跑步;搖鈴鼓時模仿打氣動作,同時口中發長音「哧」。重點引導幼兒發音時深吸慢吐,「哧——」的聲音要和搖鈴鼓的聲音一樣長。
復習歌曲,歡迎新來的小朋友,引導幼兒用輕巧跳躍的聲音唱出歌曲歡快活潑的性質。
學唱歌曲《我愛家鄉我愛祖國》。
教師范唱歌曲,引導幼兒感受歌曲的性質。教師:這首歌和《歡迎新來的小朋友》聽起來感覺一樣嗎?它是什麼樣子的?你聽了有什麼感覺?
教師出示中國地圖,介紹長江和黃河,並再次范唱歌曲。
引導幼兒熟悉歌詞。教師:歌里唱了什麼?長江是什麼樣子的?黃河是什麼樣子的?
重點解釋「源遠流長」和「奔騰萬里」的意思,並介紹歌名。
帶領幼兒拍節拍說歌詞,引導幼兒拍出三拍子的韻律和強弱特點。說歌詞時嘴張圓,發聲時口腔內軟顎上拾。並注意引導幼兒一句話一換氣,控制氣息、深吸慢吐。熟練後加入旋律,進行配樂朗誦。
幼兒學唱歌曲。引導幼兒演唱時口腔內軟顎上抬,高位發聲,一句話一換氣,深吸慢吐。
進一步激發幼兒的愛國之情,引導幼兒有感情地完整演唱。
玩游戲「傳球」,引導幼兒注意聽鼓聲節奏,按節奏傳球。
⑺ 奧爾夫音樂游戲《快樂跳舞草》教案
學前教育:一、本課教學目的:
1、能用肢體模仿出劃船的律動,嘗試用肢體感應復拍子。
2、學慣用樂器演奏。
3、通過游戲增進幼兒的團隊合作精力,體驗游戲帶來的快樂。
二、教學籌備:
水袖、鈴鼓、圓舞板若干;一面小旗子和大鼓;故事掛圖。
三、教學過程:
(一)、以故事導入。
(出示圖片)師:太陽聽到了小老鼠的呼喚,努力沖出烏雲,又露出金色光芒了!競賽可以繼續了,可以繼續劃船了。
【教學反思】:在這個環節中,我以配上圖譜講故事的情勢引出,講述一隻小老鼠呼喚太陽經過。在圖譜的輔助下,孩子們非常自動地與我一同講述故事;給下個環節做了很好的鋪墊。
(二) 、用肢體感應復拍子。
師:老師的身體真靈活,喜歡跟著音樂跳。小朋友認真聽,認真看,老師的身體跟著音樂怎麼跳舞的?一會兒老師請你們的小身體跟著音樂一起跳舞。
第一遍音樂,老師用肢體有節奏的做動作小朋友欣賞。
第二遍音樂,老師請小朋友一起跟音樂模仿做肢體的動作。
1、 肢體劃船
第一段:雙手左右劃船狀。
第二段:雙膝左右搖晃。
第三段:雙手左右劃船狀。
第四段:肩膀左右舉起輪動。
【教學反思】:通過讓孩子們在欣賞、了解劃船的音樂旋律、節奏的基礎上,懂得劃船的動作,幼兒基礎上都能做出劃船的動作。老師激勵、表揚小朋友們的表現師: 老師要考考小朋友,剛才我們是一個人的小身體在跳舞,如果變成兩個人的小身體一起跳舞,應當怎樣跳呢?請幼兒自由討論摸索動作,教師根據幼兒的動作進行小結,並模仿教師分辨隨音樂做動作。
2、 第二遍音樂,雙人劃船律動。
第一段:牽手左右搖晃。
第二段:手掌掌心互貼,前後互推。
第三段:雙腳打開,左右搖晃走步。
第四段:坐下背靠背,前後動搖。
【教學反思】:在這個環節中,我以考考幼兒為引線,激勵幼兒勇敢地進行嘗試。發現孩子們不能很好控制時,我又進行引導。我驚喜地發現,孩子們把雙人劃船的動作表現得淋漓盡致的,很自然、很輕松地就控制了。
(三)、體驗龍舟競賽。
師:老龍舟請我們小朋友一起參加龍舟競賽,可是我們沒有那麼大的龍舟,怎麼辦呢?教師提醒幼兒可以根據教師籌備的道具進行游戲。
1、 水袖劃船,屁股坐在水袖上。
單人:手抓住水袖或加持一對鼓棒……等道具,輔助作劃龍船狀。
多人:成一直排,雙手抱前者的腰,齊力劃動。師:我們的龍舟造好了,競賽現在開始了。【教學反思】:這個環節對於小班的幼兒來說有點困難,幼兒在玩游戲時因為沒有力量,游戲在中途中止。
2、奪標競賽幼兒分組奪標競賽,老師搖紅旗吶喊,增長競賽氣氛。
(四)、樂器分組演奏。
老師介紹樂器,示範操作方式,提出注意事項
師:老師請小朋友一起用樂器寶寶為音樂配上好聽的伴奏。
第一段:鈴鼓/拍點點、拍點點方式演奏六拍。
第二段:鈴鼓/拍搖~、拍搖~方式演奏兩拍。
第三段:圓舞板/拍點點、拍點點方式演奏六拍。
第四段:圓舞板、左拍~右拍~方式演奏兩拍。
【教學反思】:對於孩子們來說,圖譜和故事情節以及游戲的互動,已經使他們控制了節奏及旋律,所以,在演奏律動也就顯得輕而易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