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幼兒園中班音樂教案螞蟻搬蟲蟲
活動過程: 一、小小雞跟著媽媽到草地上玩。 1、入場。 「今天天氣這么好,跟著媽媽到草地上去玩吧!。」(邊說邊入場)「我們出發咯!」 2、音樂響起,幼兒跟著老師邊走,邊做動作。走到場地中央。 3、小小雞在草地捉蟲子吃。 師引導:「寶寶們,那裡有好多小蟲子,我們趕緊去捉啊!」邊做動作可以邊說:「捉小蟲,捉小蟲,小蟲小蟲真好吃!」「看那邊還有!」
B. 小班音樂教案小螞蟻觀察與分析
一、設計意圖
《小小媽蟻》這首歌旋律工整、起伏不大,歌詞具體形象,生動地表現了螞蟻找食的過程,小班的孩子容易用模仿動作來表現。可以在提高幼兒模仿動作的同時,使幼兒體驗到集體游戲的快樂。
二、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自然流暢的旋律,學習有節奏地做「碰須須」、排隊走」等動作。
2、嘗試創編出不同的「碰須須」的動作及「排隊走」的方式。
3、在游戲能夠體驗游戲帶來的樂趣,獲得一個跟一個走的經驗。
三、活動准備
1、活動前,引導幼兒觀察螞蟻搬食物的現場,獲得相關信息:螞蟻傳遞消息時會碰碰觸角的。螞蟻走是一個跟一個按一定的路線走的。遇到大食物時是許多螞蟻一起搬的。掌握螞蟻找食物過程:發現食物一找朋友(碰碰觸角)一排隊出洞一搬食物。
2螞蟻頭飾若干個。
3、道具如花生、米粒等。
難點:按游戲玩法的規定邊游戲邊做出相應的動作。
四、活動過程
1、欣賞歌曲《小螞蟻搬豆》
師: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曲子,聽聽是什麼?
幼兒傾聽,熟悉旋律。
師:讓我們一起學習小螞蟻的動作。
幼兒自己模仿螞蟻走、蟻傳遞消息、螞蟻排隊走、螞蟻搬食物等動作。
提出進一步的動作要求:像老師一樣一拍一拍的做。
幼兒聽音樂再做二次。
2、學習螞蟻:「碰須須」、「排隊走」的動作。
師:螞蟻搬豆時好朋友見面了會做什麼樣的動作呢?
學習「碰須須」、「排排隊」的動作。
(1)教師扮大螞蟻,幼兒扮小螞蟻一個跟一個在大螞蟻後面踏步走,模擬螞蟻「排隊走」。
(2)幼兒豎起雙手食指在頭頂作螞蟻觸角,螞蟻頭兒隨音樂與其它螞蟻互相碰頭,模擬螞蟻「碰須須」。
(3)學習游戲玩法。
老師(或一名幼兒)當大螞蟻,其佘當小螞蟻,大螞蟻在歌曲第1至4小節,模仿螞蟻走找食物,發現食物;第5至第8小節大螞蟻模仿螞蟻走回洞找小螞蟻;第9至16小節,大螞蟻與小螞蟻「碰須須」傳遞消息,被「碰須須」的小螞蟻一個跟一個排隊在大螞蟻的後面;17小節至27小節,螞蟻排隊走來到食物前面圍著食物;28至31小節,集體抬食物回洞。
3、學習創編螞蟻「碰須須」、「排隊走」的動作。
好朋友見面除了剛才我們做的動作,還可以用什麼來表示呢?
如:互相碰手指,互相擁抱等,模擬螞蟻「碰須須」,碎步走,開車走等模擬動作。
(1)讓想出動作的幼兒領大家練習。
(2)讓想出動作的幼兒扮演大螞蟻領大家一起游戲,按照音樂的節拍邊唱邊做新想出的動作。
4、活動延伸:引導幼兒想出不同的排隊搬食物的方式。
教師出示大的食物,提出一隊螞蟻是搬不動的,怎樣辦?讓幼兒想辦法。如:兩隊一齊走去搬、幾隊從不同方向來一起搬等。根據幼兒想出的辦法,按照前面的要求邊唱邊做相應的動作表演。
五、活動結束
C. 幼兒音樂教案《螞蟻》中班重難點
活動目標: 1、在故事欣賞、動作表演的基礎上,理解歌詞,體驗歌曲的情感,熟悉歌曲的旋律。 2、藉助圖譜記憶歌詞,學唱歌曲。 3、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萌發關心他人的美好情感。 活動准備: 反映歌詞內容的圖譜、小螞蟻、蘑菇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復習歌曲,引起幼兒活...動興趣 1、集體演唱歌曲。 2、幼兒邊表演邊唱歌曲。 二:理解歌詞,動作體驗情感 1、師邊演示圖片,邊根據歌曲內容講故事。 (一天,一群小螞蟻正在搬東西的時候,沙沙沙,沙沙沙,天上突然下起了雨。怎麼辦呢?小螞蟻真著急呀!正在這時候,兩個小蘑菇看見了,他們一起呼喚小螞蟻:「小螞蟻,快快到我的傘下來避一避吧。」小螞蟻高興地來到小蘑菇的傘下。在小蘑菇的傘下一點雨也淋不到了,小螞蟻心裡很感激。他們給小蘑菇唱歌,圍著小蘑菇跳舞,他們和小蘑菇玩得可開心了。小螞蟻和小蘑菇成了好朋友。不一會,天晴了,雨停了,小螞蟻要回去了。小螞蟻對小蘑菇說:「謝謝你,好朋友謝謝你。」小蘑菇說:「不客氣,不客氣。你幫我,我幫你,世界更美麗。你幫我,我幫你,世界更美麗。」) 2、提問:故事中講了一件什麼事? 3、引導幼兒用動作體驗小蘑菇熱心幫助小螞蟻以及小螞蟻在蘑菇傘下快樂的情感: (1)小蘑菇是怎麼呼喚小螞蟻的?一起說說小蘑菇的話。 (2)小螞蟻在小蘑菇的傘下,一點雨也淋不到,心裡怎麼樣?它們是怎麼做的? (3)老師做小蘑菇,小朋友做小螞蟻。表演小螞蟻在小蘑菇的傘下快樂地跳舞唱歌。(音樂介入) (4)小蘑菇除了象老師一樣張開小傘,還會怎樣張開小傘讓小螞蟻來避雨呢?請幼兒在自己的位置上試著做一做,師表揚做出不同動作的小朋友。 (5)請幾個幼兒做小蘑菇,其餘幼兒做小螞蟻表演。師觀察指導幼兒的表演。(音樂) 4、通過語言關心別人的情感 (1)小螞蟻在小蘑菇的傘下避雨,他們玩的非常快樂。不一會,天晴了,雨停了,小螞蟻要離去了。它們是怎麼說的呢?
D. 幼兒園音樂教案《螞蟻爬山》
幼兒園案例:有趣的螞蟻教師:屈老師主題的產生:關注孩子的興趣點隨著天氣的漸漸暖和,小螞蟻的出沒越來越頻繁了,總有一些小朋友在午餐後休息時關注起螞蟻來。一天,雯雯和輝輝驚奇地發現幾只小螞蟻正在搬食物。輝輝大聲地叫道:「快來看呀,這兒有好多小螞蟻,它們在搬東西呢。」他的話引起了孩子們的關注,大家都圍了過來,一個個的問題也接踵而至:「螞蟻把食物搬到哪裡去呢?」 「螞蟻的家在哪裡?」「小螞蟻有幾只腳?」 ……對於「螞蟻」的話題一下子成了孩子們討論的熱點。根據孩子們關注的焦點,我們開始了有關螞蟻的探索活動。
主題的開展:實錄一:鼓勵孩子多途徑尋找、收集資料在活動的前期開展階段,我想了解一下孩子們關於螞蟻想了解些什麼,便開展了一次談話活動,他們你一言我一語說到了很多有關螞蟻的問題。在大家的一致討論下,我們決定一起回家找找有關螞蟻的資料。為了讓孩子能多途徑地去收集資料,便提出:「你們會怎樣收集資料呢?」思維一向敏捷愛動腦筋的靜靜說:「我讓媽媽幫我到電腦上去找找,網上什麼都有的。」喜歡看書,見多識廣的真真說:「我家有《網路全書》的書,明天我帶來,上面應該有小螞蟻知識的。」善於表達、我班的「小百靈鳥」雯雯說:「我姐姐有動物的碟片,我去問她借一下。」 連平時不太善於言語,對任何事情都表現得不太主動的辰辰這次卻非常積極地說:「我回家問爸爸,爸爸知道得多,他會告訴我的。」我班的「小淘氣」龍龍說:「我回家仔細去觀察小螞蟻,找找它們的家在哪裡。」……我連忙表揚了他們,還獎給這些孩子每人一張小貼紙,並告訴他們如果真的找來,還有更好的獎品。沒過兩天,螞蟻的資料越來越多,為以後的探索活動打下了基礎。反思:在收集資料前,通過教師的支持,啟發,使孩子們知道了收集資料的各種途徑和通道,從孩子的話語中可以感受到孩子自發學習的需要。為了滿足孩子們的這種需要,我鼓勵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收集資料的活動中,並採用物質和精神獎勵相結合的方式對參與活動的孩子給予不同形式的獎勵,激發孩子參與活動的積極、主動性。並引導他們在集體中和大家交流分享自己收集資料的方法,在無形中讓幼兒彼此間相互取經。這種形式的交流使能力強的孩子獲得了發揮的空間,使自己的經驗得以與大家分享;能力一般的孩子從能力強的孩子身上了解到收集資料的方法,從而得以借鑒;能力比較弱的孩子也通過和大家的交流產生了學習的願望,從而在以後的活動中會投入更大的探索熱情。
E. 幼兒園音樂課螞蟻搬家活動效果分析
活動設計背景
孩子的好奇心是不可磨滅的,每當教師拿著剪刀的時候,他們總圍在旁邊好奇觀看,由於幼兒年齡較小,孩子的手指靈活性和操作能力還比較欠缺,本次活動就是為滿足幼兒的好奇心,並發展其操作能力而設計的,同時也提供孩子學習使用剪刀的機會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對繪畫的興趣 。
2、使幼兒學會欣賞歌曲《螞蟻搬豆》。
3、要求幼兒學會團結友愛、互相幫助。
教學重點、難點
1、和小朋友學會團結友愛,互相幫助
2、學習如何使用剪刀
活動准備
剪刀、鉛畫紙、彩色紙、水彩筆、油畫棒、漿糊、紙制螞蟻模板(一大一小)。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
(出示兩個螞蟻模板)冬天到了,螞蟻爸爸造了一間新房子,看看是什麼樣的?(出示畫有較大圓形的彩色紙)螞蟻一家住在這里可舒服啦!小螞蟻一天天長大,有一天,它對爸爸媽媽說:「我已經長大了,我想一個人住一間房間。」 螞蟻爸爸同意了
二、老師示範
1、 我們幫小螞蟻把房子隔開來,變成了兩個房間。(教師在圓內畫波浪線)
2、幼兒操作用彎彎的線把小螞蟻的家分成兩個房間。
三、觀察演示,幼兒操作
1、 設疑:這幾天老是下雨,小螞蟻的房子就要淹沒了,怎麼辦呢?(我們一起來幫小螞蟻搬家)
2、學習使用剪刀
⑴ 示範用剪刀沿線條剪,剪一點,轉一轉。(先剪出圓形,再沿著波浪線把圓形一分二。)
⑵ 幼兒學剪,教師觀察指導:
① 指導幼兒拿剪刀的方法。
② 觀察幼兒能否沿著輪廓線,剪一點,轉一轉。
3、學習粘貼
搬呀搬,搬到哪兒去呢?這里有一塊空空的地方。(出示鉛畫紙)
⑴ 示範粘貼
先把小螞蟻住的小房間搬過來。再搬爸爸媽媽住的大房間,彎彎的地方是房間的門,兩間房間門對門,中間留出一條路,它們就可以走來走去,相互關心。(教師示範把彎彎的波浪線間隔一定距離粘貼。)
⑵ 幼兒粘貼,觀察指導
觀察幼兒能否對應地並間隔一定距離地粘貼。
四、音樂活動
1、展示幼兒作品,相互欣賞。
2、 音樂欣賞《螞蟻搬豆》
教學反思
本課是以螞蟻搬家
課前我先讓學生聽故事,孩子們分角色扮演小螞蟻,教師扮演螞蟻媽媽。通過螞蟻的王國故事的導入和分角色的扮演,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接下來的環節打下了很好的基礎。老師和學生的參與也融合了新課標中學生主導教師為輔的精神。 的故事為題材引導學生進行繪畫創作的,在這一課中通過創設情境滲透德育意識,培養學生集體協作精神的典型課例。通過對昆蟲外形特徵的描繪,激發學生對昆蟲的喜愛和探究興趣。天真的孩子會憑借自己的觀察、體驗和豐富的想像進行無拘無束的表達。
其中最大的不足就是孩子在活動扮演中沒有達到原先預設的團結合作的目的,而是各扮演自己的,另外一點就是在使用剪刀時,有很多孩子還沒學會正確使用剪刀的方法,我想這可能是我在教學中還存在很多欠缺和經驗的不足,我會認真思考並改正,爭取下次做得更好。
F. 音樂《螞蟻搬豆》教案是哪個年齡段小朋友學的
中班音樂活動《螞蟻搬豆》教案
活動目標:1、能用愉快好聽的聲音學唱歌曲,體驗與同伴合作的快樂。
2、會用適當的動作表現螞蟻搬豆的情景。
活動准備:小螞蟻的頭飾若干,布縫制的「大豆子」一個,豆子頭飾若干,圖片2張,《螞蟻搬豆》的歌曲錄音帶;用一個大輪胎當螞蟻洞口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談話:小朋友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小客人,你看是誰來了?(出示一隻小螞蟻讓幼兒認識)提問:它長得什麼樣子?你在哪裡見過它?引導幼兒討論。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圖1提問:圖上畫的是什麼?(一隻小螞蟻 一粒豆)這只小螞蟻在干什麼?它在哪裡看見一粒豆?(在洞口看見了一粒豆,)它看見一粒豆想怎麼樣?(搬回家。)那麼,它能搬得動嗎?(搬不動)為什麼在螞蟻的眼裡豆子會這么大?(因為螞蟻太小,豆子太大了。)我們一起來學一學螞蟻搬豆時用力、著急的樣子好嗎?教師提示,幼兒自由表現。
2、下面我們一起看圖1編一首兒歌好嗎?教師邊說邊用肢體語言來表現動作(一隻螞蟻在洞口,看見一粒豆,用力搬也搬不動,急得直搖頭。) 引導幼兒一同邊說邊創編動作。 討論:「小螞蟻搬不動豆子怎麼辦?誰有好辦法?」 請幼兒根據自己的認識自由回答;老師給予肯定。
3、出示圖2:「讓我們來看一看,小螞蟻想了個什麼好辦法?」 引導幼兒看圖後自由交談。教師運用歌詞小結:「小小螞蟻想一想,想出好辦法,回洞請來好朋友,一起抬著走。」 鞏固歌詞:「小螞蟻想的什麼好辦法?」幼兒:「回洞請來好朋友---」
4、讓幼兒一起來學一學小螞蟻們是怎樣把豆子抬回家的。師生共同把兩幅圖編成一首兒歌讀一遍。
5、教師談話:「老師把小螞蟻搬豆子的事編成了一首好聽的歌曲,,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好嗎?」 (好)教師看著圖完整的清唱一遍歌曲。提問:這首歌好聽嗎?(好聽)你想不想學唱這首歌?(想)那麼我們先給這首歌起個名字好嗎?(好)引導幼兒給歌曲起名字,師生通過討論確定名字叫《螞蟻搬豆》。
6、學唱歌曲,創編動作。1)放錄音,幼兒邊聽邊用手打節奏。2)引導幼兒一起看著圖片唱一唱 。3)跟著琴聲再來唱一遍。跟隨錄音機唱兩遍。4)聲音由低到高唱二遍 ,幼兒邊唱邊自由創編動作。5)整體唱,分組唱,個別唱。引導幼兒用好聽、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6)請幼兒自由選擇頭飾,隨音樂進行分組表演。引導幼兒根據歌詞大膽創編動作,表現螞蟻搬豆的情景。
教師小結:為什麼一隻螞蟻搬不動豆子呢?結合實際幫助幼兒理解團結起來力量大的道理。教育小朋友同伴之間要互相關心,互相幫助。
三、結束活動,做游戲:
請小朋友當「豆子」坐在椅子上,另一名幼兒當找到豆子的螞蟻,輪胎當洞口。邊唱邊動作,唱到「請來許多好朋友」時,另外幾名小朋友趕緊跑過去圍在豆子周圍做抬豆子動作,「豆子」這時也隨音樂一起走動。游戲反復進行。
四、活動延伸:在表演區做音樂游戲《螞蟻搬豆》進一步體會團結
五、小結與反思:
本節課是一節音樂游戲,通過本次活動幫助幼兒懂得如何與同伴友好相處,使幼兒初步理解一個人的力量小,團結起來力量大的道理。知道有困難找大家幫助。用音樂游戲來培養幼兒的道德品質,讓幼兒能在愉快的氛圍中體會到幫助別人的快樂,以此來促進幼兒之間的友好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