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大班繪畫活動「花園里有什麼」活動設計
通過本次繪畫活動「花園里有什麼?」來發展幼兒的觀察力,並且學慣用重疊的構圖方式來進行繪畫創作。那「花園里有什麼呢?」,帶著這個問題,教師讓幼兒在課前親自到花園里去觀察、發現,捕捉一瞬間的畫面,並用相機拍攝下來,加強影像記憶,也為後來讓幼兒感知並學習重疊的構圖方式提供觀察、交流的基礎。有了很好的親身體驗,那本次活動的重點「幼兒善於觀察,願意在同伴間交流自己的發現」及難點「感知物體的位置關系,初步學慣用重疊的構圖方式進行繪畫創作」奠定了基礎。為了突破難點,教師選取三張具有明顯位置特點的照片,即「花朵之間的前後重疊關系」、「花朵與事物的前後重疊關系」、「花朵與事物的上下、前後重疊關系」,讓幼兒仔細觀察,並能用語言表述它們之間的位置關系,並提醒幼兒在進行繪畫創作時應注意什麼(重疊、遮擋關系)。 觀察是幼兒進行繪畫創作的前提條件。本次活動,教師運用了觀察法、談話法、提問法試圖讓幼兒享受繪畫活動帶給我們的快樂。 活動目標:1、善於觀察,願意在同伴間交流自己的發現。 2、感知物體的位置關系,初步學慣用重疊的構圖方式進行繪畫創作。 活動准備:1、課前幼兒已到花園遊玩過,且能仔細觀察,在成人的協助下,將自己的發現拍成照片。 2、教學用的三張照片及多媒體展示儀。 3、記號筆、油畫棒、畫紙。 活動過程:1、談話,導入課題。 「請你們互相說一說。」(幼兒拿著自己的照片與同伴交流。)2、利用多媒體,仔細觀察三張不同的照片,感知它們的位置關系。①觀察第一張照片。(花朵之間的前後重疊關系),如: (有的花被擋住了,只露出一半——)②觀察第二張照片。(花朵與事物的前後重疊關系),如: (小姑娘在前面,後面的花有的只露出一點——)③觀察第三張照片。(花朵與事物的上下、前後重疊關系),如: (小蜜蜂在花朵上,部分花朵被蜜蜂擋住了——) ④ 幫助個別幼兒。5、展示作品,布置成一個小花園,幼兒互相暢談花園里的故事。
Ⅱ 幼兒園繪本教案:《花園里有什麼》
教材簡解:
《里有什麼》是一本圖文並茂的繪本,它有別於一般的科普讀物,帶領孩子們走進一個精彩奇妙的世界裡。讓我們跟隨著書中的主人公去觀賞形形的花草樹木,去聞一聞花草的芳香,去聽一聽蟲兒的鳴叫,去感受清涼的微風。全書以一種新的視角傳遞給孩子如何調動各種感官去認識周圍的世界,引領孩子學會探索、研究的方法,為孩子插上想像的翅膀,享受著大自然珍貴的饋贈。
目標預設:
1.愉快的閱讀圖畫書,感知里有什麼小可愛。
2.重點觀察主角人物的動作、表情、感受畫面所富有的童趣,並用動作表現。
3.嘗試使用形容詞描述在里的感受。
重點:觀察主角人物的動作、表情、感受畫面所富有的童趣。 難點:怎樣感受看不到的東西並表述出來。 設計理念:
一、促進幼兒多元智能的發展。
現在的繪本閱讀已不再局限於語言的范疇,可以挖掘出其中豐富的知識內涵,《里有什麼》涉及到了認知和探索、語言的韻律和節奏、熱愛大自然的社會情感,能促進幼兒多元智能的發展。
二、提高幼兒的前閱讀能力。
1.能夠將繪本中的信息與現實生活相。 2.通過想像對書中的內容進行猜想和預測。 3.願意與同伴交流分享閱讀的經驗和感受。 設計思路:
這本書吸引我們的是它輕快、富有童趣的繪本語言。它沒有曲折的故事情節,卻又蘊藏著許多令人驚喜的小細節,而且一切都不是一下就能洞悉明白。活動前我們帶領孩子走進大自然,讓他們先去感受里一切生命的原生態的面貌。在閱讀繪本的時候,孩子們會不由自主地回憶起在里觀察到的東西,閱讀變得自然、真實。在了解有時看的到、有時看不到內容時,我們先讓孩子去自主閱讀,從繪本中尋找答案,讓孩子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交流閱讀中意想不到的發現,彼此分享閱讀的的經驗和感受。對於看不到的東西,我們使用音頻、視頻等多媒體課件,調動孩子的感官去感知,並鼓勵孩子們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很快解決了這個比較抽象、寫意的問題。最後的音、畫、聲的有機結合讓孩子體驗著閱讀的美感和韻味。
教學過程:
一、和幼兒討論有關的經驗。
孩子們,春天來了,幼兒園的里會有什麼呢?(老師帶領幼兒在幼兒園里散步。)
小朋友們,早上我們在幼兒園的里散步,你發現里有什麼? 二、閱讀圖書,感知里看得到的小可愛。 1.地面上看得到的。
(1)這里也有一個,猜猜裡面會有什麼?(幼兒猜想里有什麼。)
(2)我們一起來看看究竟有什麼呢?
(3)看到的有丁香花、酢醬草、金盞菊,以及小小的椰子樹,還有??還有??,
小結:哎呀!太多了,我們都說不完啦! 2.地下看得到的。
翻開土地來看看,裡面有什麼呢?(直接指著畫面提問)
哇,這是樹的根,這是草的根,這是還在睡覺的小蟬,這是蚯蚓挖的、這是小螞蟻的家、這是小螞蟻的蛋,還有??還有什麼藏在泥土裡?
請你發揮想像來告訴我吧。
小結:原來里的很多東西都藏在泥土裡來,要翻開土地才能發現, 三、幼兒自主閱讀,找到有時看得到有時看不到的東西。
1.有一些東西,有時看得到,有時看不到,你知道那是什麼嗎?請你拿起這本書,翻一翻,仔細地找一找,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發現。
2.提出閱讀的要求。
(1)放在腿上,一頁一頁地翻看。
(2)自己看,把看到的東西放在心裡,待會和大家交流。
(3)請幼兒拿著書上來介紹自己的發現,一定要告訴大家在第幾頁,全體幼兒翻到那一頁共同閱讀。
(4)介紹連頁,提醒其他幼兒注意傾聽介紹。 3.理解繪本中有時看得到,有時看不到的東西。
咦,我的書上怎麼找不到這些東西呢,請你幫我來找一找。(引導幼兒發現兩本書的不同)
看,像藏在樹葉下面的毛毛蟲,藏在草叢里的蚱蜢,以及停在花朵上面的小蝴蝶,這些東西不動的時候很難被發現,要仔細觀察才能發現,要耐心等待才能發現,但它們還是看得見的。
四、運用感官探索、感受看不到的東西。 不過,有些東西是真的看不到的。那是什麼呢?
感受涼涼的微風、聞一聞花草的清香,聽一聽蟲子的叫聲(播放班得瑞《森林交響曲》中蟲叫的音頻)
小結:原來「涼涼的微風」是看不見的, 「花兒的清香」是看不見的, 「蟲兒的叫聲」是看不見的,它們要用身體才感受得到;要用鼻子聞得到;要用耳朵才聽得到。
五、總結(播放課件——蟲鳴、花草抽芽、蟬寶寶睡覺) 噓——拉長耳朵仔細聽,你有沒有聽到小蟲鈴鈴的叫聲。 噓——睜開眼睛仔細看,你有沒有看到花草正在抽芽。
噓——翻開泥土仔細瞧,你有沒有看到土裡的蟬寶寶正在睡香香甜甜的午覺。
噓——噓——噓——
小聲點,不要嚇跑了里各種看得到、看不到的小可愛。
六、分別呈現看得見的、看不見的,暗示兩個不同的,請幼兒分類哪些是看得到的,哪些是看不到的。
我們一起來幫助里這些看得見、看不見的東西分一分類吧。 多美呀,這一切只要用心就能感受得到。(貼上愛心標志) 七、完整欣賞《里有什麼》。
春天的大自然多美呀!寫這個故事的人,畫這個故事的人,還有我們讀故事的人,心情都變好了。
現在就讓我們再一次用心的欣賞這個美好的故事吧。 (幼兒邊觀看課件邊欣賞配樂故事)
Ⅲ 大班早期閱讀《花園里有什麼》教案
作品分析:
1.語言的價值分析:這本圖畫書文字活潑較有韻律感,讀起來趣味性很強,自問自答的形式也較為新穎。
2.內容的價值分析:聽到這本書的書名你一定會覺得這肯定是一本枯燥的科普讀物。可是讀過這本《花園里有什麼》之後,我們就會發現,作者沒有一本正經地介紹花園里的花草樹木,而是用知性與感性交融的精彩內容,引導大家感悟大自然的豐富,體會人與自然融合的美好。
3.認知經驗的分析:通過閱讀,給孩子調動各種感官認識周圍生活的啟示。我們可以看一看,還可以聽一聽、聞一聞、摸一摸,人的各種感官器官多奇妙。通過各種感覺器官的探索,發現是細心觀察和認真「研究」的結果。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發掘更多的東西,才會真正享受發現帶來的驚喜。
4.繪本表現形式的分析:水粉畫的形式讓繪本變得色彩豐富,活潑生動,造型構圖非常富有童趣。
設計思路:
《花園里有什麼》這本書,對我很有啟發。剛開始拿到這本書的時候,發現這裡面的內容比較豐富,詞句具有韻律感、畫面優美等特點,這些都會使幼兒在情感上受到感染。但同時又不像平時的日常用語,對孩子們來說有點深奧,我就擔心,不會深受孩子們的喜歡。如何能讓幼兒接受呢,於是我採用了先自己看的環節,這樣對於一本幼兒從來沒有看過的繪本來所,應該能定下心來,慢慢的欣賞。隨著活動的深入,幼兒能夠用眼睛看到的、鼻子聞到的、耳朵聽到的,以及地下看不到的,確確實實存在的,都讓幼兒一一感知了。接下來樹葉是小蟲的隱身衣,這個形象的比喻讓幼兒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秘。花朵是蝴蝶的隱身衣、草地是蚱蜢的隱身衣這些都充分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慾望。接下來,樹葉滑過耳朵癢癢的感覺,那是一種意境美,幼兒對這個細節非常感興趣。於是我就根據幼兒實際掌握的情況,把散文中的經典語句讓幼兒通過調查表的形式,學著講述,領略散文中的意境美
活動目標:
1.能自主探索、發現花園里有什麼。
2.通過共同尋找書中的花園,了解各種植物和動物的特點。
3.養成樂於傾聽的好習慣。
活動准備:
1. 鮮花、百寶箱
2. 字卡(看、摸、聞、聽)
3. 大調查表、人手一本小書、大書一本
活動過程 設計意圖
一.利用各種辦法討論「百寶箱」里的物品。
1.師:桌子上有什麼?當孩子說出:百寶箱時。
裡面是什麼?(幼兒自由談論)
用什麼辦法能知道裡面的寶貝是什麼?(引導出各種感官知識,用眼睛看到的、鼻子聞到的、耳朵聽到的,以及看不到的,確確實實存在的如:空氣,都讓幼兒一一感知了)
2.用各種感官辦法,驗證百寶箱里的寶貝。
師:原來我們有這么多辦法,那請你上台來驗證你猜到的寶貝。(說一說你用的辦法,並驗證教師一邊出示字卡看、摸、聞、聽)
二.閱讀《花園里有什麼》,讀出花園里的植物和動物。
1.通過提問,引出主題
師:對了,這本書里也有一個關於花園的故事。封面上有?還有許多有趣的地方。請大家自己閱讀,找出你最喜歡的畫面!(幼兒自主翻頁尋找)
師:你最喜歡哪個畫面?(請一名幼兒上來翻一面。)畫面上,你看到了一些什麼?你認為畫面上哪些地方很美?(用同樣方法,請一名幼兒再來翻一面。)
2.師幼共同欣賞散文《花園里有什麼》
師:讓我們再一次探索花園里的秘密吧!
3.圖片、字卡匹配表。
師:好美的一篇散文啊,讓我們把書中的發現一起找出來吧!(幼兒運用散文中的詞語進行講述,教師嘗試運用圖示的語言與孩子交流,孩子有了質疑時,要帶孩子讀讀圖、再讀讀字)
《花園里有什麼》調查表:
三、欣賞動畫故事
師:大家發現的和我們書上說的一樣嗎?看看動畫片里怎麼說的。(欣賞動畫、感受散文的美)
調動幼兒的好奇心、探求欲
讓幼兒從自身出發,發揮想像,運用各種辦法探究百寶箱里的寶貝,從而為本節課探索書中各種感知覺知識做鋪墊。激發幼兒用多種辦法尋找答案的積極性。。
通過幼兒的驗證,了解各種感知覺的字,激發幼兒繼續探究的興趣。
出示本節課的新知識。
幼兒自主翻閱圖書,找出自己感興趣的地方進行講述。
遷移幼兒關於花的經驗,出現新的經驗。
幫助幼兒一同回憶繪本內容,為下一環節做准備。
幼兒運用繪本中的句子,與字卡圖片相匹配,分清什麼是看到的,什麼是聽到的等。
師幼再一次欣賞故事,感受散文的美!
Ⅳ 中班美術《花園里有什麼》張晨華 教案
花園里有什麼教案--活動目標:
1、在充分感知春天季節特徵的基礎上,嘗試用不同的圖像組成畫面,表達自己的發現。
2、願意與同伴分享交流各自的經驗,進一步感受散文詩的優美意境。
花園里有什麼教案--活動准備:
1、淺綠色正方形紙(紙上劃有三條表示地面的綠色線條),深綠或深藍色水筆,各色蠟筆。
2、幼兒共同准備畫有各種昆蟲的小紙片,搜集蝴蝶粘紙和固體膠。
花園里有什麼教案--活動過程:
一、情境
美麗的春天已經來到了,我們每天走進花園都會找到許多小可愛,還把它們記錄了下來,一起做成了一個大花園,布置在活動室里。現在,我們一起在這張畫上找一找花園里有什麼。
二、討論
按照畫面上的四個人物,運用散文詩《花園里有什麼》的內容,共同尋找和討論:
1、花園里看得到的是什麼?花園里都有些什麼樣的花朵?它們有些什麼不同?
2、有些東西有時看得到,有時看不到,能不能從畫里把它們找出來?我們是怎樣找到它們的呢?美麗的蝴蝶非常難畫,我們是怎樣學會畫的?小雞或小鳥的叫聲又可以怎樣在畫面上表示呢?
3、還有的東西用鼻子聞不出來,用耳朵也聽不到,就真的找不到了嗎?……小朋友的小草為什麼畫得這樣簡單?請他來介紹自己走在草地上的感覺。
三、創作
1、我們在花園里發現的比圖書里的小男孩更多,說也說不完,我們就來畫一張自己的花園,用它來編成自己的圖畫詩。
2、幼兒創作過程中教師結合散文詩關注幼兒當前的創作,引導幼兒不斷思考和交流。以下為活動過程中的部分實錄。括弧里正體字為教師的介紹,斜體字為幼兒的介紹。
猜猜看,花園里有什麼?看得到的是:
(小蝌蚪睜大了眼睛在找媽媽,一排排的小樹在長高),樹林里有樹哥哥和樹弟弟,花園里一定也有花姐姐和花妹妹。
(……已經看到了美麗的三角花,……發現了溫暖的陽光,……找到了泥土中的小蟲,……看到了好大一片草地,……看到了池塘里的荷葉一片又一片。)
(……看到了正在飛舞的蝴蝶),蝴蝶是很難畫的,你是怎麼學會的呢?(戎是照著書上畫,然後就記住了。)
哇!一隻蝴蝶只有一對翅膀活得成嗎?不行,它受了重傷。(原來漏畫蝴蝶翅膀的幼兒,立刻添上了另一對翅膀)。
……這位小朋友畫的蝴蝶特別美麗,給你們看一分鍾。
呱呱呱,這是誰的叫聲?(青蛙媽媽呱呱呱地叫,正在找勉的寶寶。)嘎嘎嘎,又是誰來了?
(一隻小鴨正在草地上散步,)
有沒有找到有時看得見、有時看不見的小可愛呢?f蝌蚪長出了後腿——前幾天它還沒有長出來,現在長出來7,)(小鳥在窩里的時候我看不見,飛出來我就看見了,)
(我摸到了毛毛蟲軟軟的身體)還能摸到什麼呢?……伸出小手摸到了粗糙的樹皮。
我們的花園越來越美麗,讓我們來檢查一下:我們的花園里看得到的是什麼,聽得到的是什麼,聞得到的是什麼,有的東西我們看不到、聽不到也聞不到,我們能找到嗎?(幼兒欣賞檢查自己的花園。)
四、仿編
我們每個人都有了一個美麗的花園,我們也能編一首自己的《花園里有什麼》,現在我們先來編第一段好嗎?(教師說詩歌的名稱後,幼兒開始集體朗誦第一段詞句,並在其中插入自己畫面上的內容。)
集體:猜猜看!花園里,看得到的是什麼?看不到的是什麼?
不用猜,我知道,花園里看得到的是
個別插入:看得到的是漂亮的小花和嫩草,
看得到的是美麗的蝴蝶在花叢中飛舞,
看得到的是小雞和小鴨正在一起玩耍,
看得到的是小蝌蚪在找它們的媽媽……
集體:還有……還有……哎呀!太多了,我說不完啦!
花園里看不到的是花草的清香,涼涼的微風。
還有……還有……
附散文詩
花園里有什麼
(劃線部分為幼兒填詞)
猜猜看!花園里,
看得到的是什麼?看不到的是什麼?
不用猜,我知道,花園里看得到的是,
太陽公公紅紅的臉膛,美麗的花朵在太陽底下張開了笑臉,
還有小白兔在一跳一跳又一跳。
還有……還有……哎呀!
太多了,我說不完啦!
花園里看不到的是花草的清香,涼涼的微風。
還有呢? 遠處樹叢中,布穀鳥」布穀」「布穀」的叫聲:
陽光中的紅、橙、黃、綠、青、藍、紫的顏色。
還有……還有……哎呀!
我不知道啦!我沒看到,怎麼會知道呢?
有一些東西,有時看得到,有時看不到,
像小螞蟻在泥土裡忙碌地鬆土,
白的雲彩從頭飄過
不過,有些東西真的看不到。
要用耳朵才能聽得見,要用鼻子才能聞得到。
那是蜜蜂嗡嗡地扇動翅膀,那是花草的清香,那是青蛙的「呱、呱」叫聲,那是小河在歡快地歌唱,
還有呼呼的風聲,花園里粉紅的百合花散發著沁人心的花香,還有些東西是用鼻子也聞不出來,用耳朵也聽不到的。
就真的找不到了嗎?
那是涼涼的微風吹在臉上癢癢的感覺!
那是呼吸清新的空氣舒服的感覺,那是太陽曬在身上暖洋洋。
還有些東西是用鼻子也聞不出來,用耳朵也聽不到的。
就真的找不到了嗎?
那是泥土下的種子寶寶!
那是還有池塘里剛出生的小蝌蚪寶寶和河裡游動著的魚群,草叢里跳出來的蚱蜢。
噓——讓我們仔細去尋找,小聲點,不要嚇跑了花園里各種看得到、看不到的小可愛。
Ⅳ 大班語言:《花園里有什麼》活動設計
3、願意在同伴面前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教學重難點: 重點:運用多媒體技術欣賞散文詩,感受散文詩的風格。 難點:通過觀察、猜測、動作模仿等方法,理解散文詩的內容。 教學對象分析: 文學欣... 相關:◇ 大班美術:花園里的故事 >>詳細◇ 大班美術:花園里的故事 >>詳細◇ 美術:美麗花園 >>詳細◇ 我的小花園 擺放花園里的 >>詳細 設計思路: 《花園里有什麼》是一首優美的散文詩,散文詩運用生動美妙的語言、淺顯易懂的句式為幼兒營造了一種優美、愜意的意境。然而傳統的教學活動採用圖書、圖片的形式卻很難引起幼兒在情感上的共鳴。於是我將散文詩製作成多媒體課件,引導幼兒在操作電腦的過程中,通過觀察、傾聽、模仿等方法,理解散文詩的內容,帶給幼兒美的享受,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 活動目標: 1、在自主操作、完整播放的過程中,欣賞散文詩,感受散文詩的意境美。 2、通過觀察、猜測、遷移經驗、動作模仿等方法,理解散文詩的內容。 3、願意在同伴面前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教學重難點: 重點:運用多媒體技術欣賞散文詩,感受散文詩的風格。 難點:通過觀察、猜測、動作模仿等方法,理解散文詩的內容。 教學對象分析: 文學欣賞活動是一種陶冶情感、培養審美情趣的重要活動形式,對於幼兒的要求比較高。十一五以來,我園承擔了中央電教館立項的課題《現代技術環境下幼兒語言活動的研究》,長期以來堅持開展了多媒體技術語言教學活動,幼兒對於計算機等多媒體技術有一定的了解,並掌握了簡單的操作方法;此外,我園的主題閱讀課程是我園的特色課程之一,通過開展大量的閱讀、欣賞類活動,促進了幼兒在語言方面的發展。我大班幼兒前期開展過相應的文學欣賞類活動,如:收集東收集西、變色鳥等,對於文學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有較強的基礎。 教學媒體的選擇和設計: 教學活動中使用的教學課件《花園里有什麼》,其製作運用了photoshop軟體對圖片進行處理,運用Authware將圖片內容進行動畫製作,運用cool edit pro音頻剪輯軟體對背景音樂進行剪輯,運用錄音機功能進行現場錄音。 教學過程: 教學線索 多媒體技術手段 教師指導幼兒活動 一、展示課件首頁,談話導入活動。 運用廣播教學展示課件首頁 1、電腦的畫面上有什麼?猜猜這是什麼地方? 2、欣賞完以後請你告訴我們:花園里看得到的是什麼?看不到的是什麼?還有什麼其他的發現?花園里到底有什麼?幼兒自主操作電腦欣賞散文詩,對散文詩的內容感興趣。 三、完整播放課件,欣賞散文詩。 運用廣播教學完整播放 現在我們再來完整欣賞一遍,欣賞完以後,請你告訴我們心裡有什麼感覺。 幼兒完整欣賞散文詩,大膽表達自己對散文詩的感受。 四、分段欣賞散文詩,進一步理解散文詩的內容。 教師運用廣播教學操作課件 1、花園里看得到的是什麼?看不到的是什麼? 2、土地里會有什麼秘密? 3、有些東西有時看到有時看不到,那是什麼?什麼是隱身衣? 4、畫面上的小朋友在干什麼?我們來學學他的樣子?猜猜他能聽見(聞到)什麼?幼兒分段欣賞,仔細觀察動態的畫面,大膽猜測散文詩的內容。 五、再次完整欣賞散文詩,幼兒輕聲跟讀。 運用廣播教學完整播放 我們一起來輕輕朗誦這首散文詩,用我們的眼睛、耳朵、和心靈來感受散文詩的美妙。 幼兒再次欣賞。 教學反思: 一、析內容: 《花園里有什麼》是一篇優美的散文詩,作者以獨特的視角,將花園里各種看得見的、看不見得、感受到的、感受不到的事物,以優美的語言、排比的句式呈現在孩子們的眼前,繪本的畫面人物形象突出、色彩柔和美麗,營造出一種和諧動人的意境。這樣的一首散文詩正適合大班幼兒的欣賞與學習,它能夠帶給幼兒美的欣賞,陶冶幼兒的情操,促進幼兒審美能力的發展。 二、析目標: 本活動的目標從幼兒的角度去思考,充分挖掘散文詩的內涵,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從三維的角度進行了制定。 1、學科目標:在自主操作、完整播放的過程中,欣賞散文詩,感受散文詩的意境美。 目標從語言學科的角度提出,指出本節活動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幼兒欣賞散文詩,感受散文詩的意境美,同時也對幼兒運用多媒體技術的能力提出了要求,體現幼兒學習的自主性。 2、策略目標:通過觀察、猜測、遷移經驗、動作模仿等方法,理解散文詩的內容。 目標的制定關注幼兒的學習策略的運用,引導幼兒掌握學習的方法,著重啟發幼兒通過自身學習策略的運用進一步理解散文詩的內容。 3、社會性目標:願意在同伴面前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帶給幼兒美的欣賞,同時也需要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因此活動中幼兒能夠積極主動大膽地表述就顯得十分重要,目標三中對幼兒的表達提出了相應的要求。 三、析方法: 1、現代技術在教學中的巧妙運用。 散文詩的內容主要表現的是花園里有趣的事物,以及對事物的感受與體會,其中內容含概量大,范圍廣泛,涉及到大量的圖片資料,如果採用傳統的教學手段,僅用一本圖書或圖片,是不能全面生動地展現散文詩中的內涵,而多媒體教學課件則能將散文詩中的內容形象、生動、全面地展現給孩子,其變化的畫面、優美的音樂、生動的朗誦、極大地烘託了教學氛圍,豐富了教學畫面,帶來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2、互動式多媒體技術體現幼兒學習的自主性。 (1)教學課件設計的獨特性。 電腦課件的交互性體現在孩子可以自主學習。課件下方的小圖標是單獨並行的,點擊圖標就可以進入相對應的畫面,圖標可以反復、隨機的操作,孩子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來欣賞散文詩。 (2)動態效果調動幼兒多種感官。 電腦課件不僅可以將散文詩的內容生動、形象、全面地展現出來,而且課件的聲、光、色能夠帶給孩子全方位的沖擊,優美的音樂、生動的畫面能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讓他們在聽聽、說說、看看的過程中理解散文詩的內容。 (3)巧妙提問、遷移經驗,引導幼兒深入理解。 這首散文詩對花園里有趣的事物進行了生動形象的描寫,同時運用了許多擬人化的描寫手段,將大自然萬物的生長秘密進行了描述,幼兒在欣賞的過程中會對這些問題會產生疑惑和不解。在活動中,教師通過設置提問,幫助幼兒遷移生活中的經驗,進而理解散文詩中的內容。 四、析過程: 活動開始環節,教師運用多媒體技術展示課件的首頁,以動態的畫面、優美的音樂吸引幼兒的注意,同時教師通過提問創設活動的情境,引導幼兒遷移生活中的經驗,激發了幼兒對活動的興趣。 教師鼓勵幼兒自主操作電腦欣賞散文詩是本節活動的亮點,這個環節的設計充分體現幼兒學習的自主性,幼兒可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相應的內容,可見畫面中的圖標採用圖片的形式,並與其中的內容對應,能更好的幫助幼兒識別和操作。在幼兒自主欣賞之後,教師關注幼兒對散文詩意境的感受,創設寬松的心理氛圍,引導幼兒運用詞語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而完整欣賞散文詩的環節也顯得十分重要,幼兒前期的自主欣賞會存在不完整性,而完整欣賞的環節能幫助幼兒從整體上理解散文詩的內容。 在分段提問的環節中,教師能准確把握散文詩中需要引導的問題,同時藉助語氣、面部表情、動作等輔助方法給予幼兒暗示和提醒,積極回應幼兒的回答,有效解決了教學中的難點。
Ⅵ 《花園里有什麼》活動設計
設計思路:
《花園里有什麼》是一首優美的散文詩,散文詩運用生動美妙的語言、淺顯易懂的句式為幼兒營造了一種優美、愜意的意境。然而傳統的教學活動採用圖書、圖片的形式卻很難引起幼兒在情感上的共鳴。於是我將散文詩製作成多媒體課件,引導幼兒在操作電腦的過程中,通過觀察、傾聽、模仿等方法,理解散文詩的內容,帶給幼兒美的享受,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
活動目標:
1、在自主操作、完整播放的過程中,欣賞散文詩,感受散文詩的意境美。
2、通過觀察、猜測、遷移經驗、動作模仿等方法,理解散文詩的內容。
3、願意在同伴面前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教學重難點:
重點:運用多媒體技術欣賞散文詩,感受散文詩的風格。
難點:通過觀察、猜測、動作模仿等方法,理解散文詩的內容。
教學對象分析:
文學欣賞活動是一種陶冶情感、培養審美情趣的重要活動形式,對於幼兒的要求比較高。十一五以來,我園承擔了中央電教館立項的課題《現代技術環境下幼兒語言活動的研究》,長期以來堅持開展了多媒體技術語言教學活動,幼兒對於計算機等多媒體技術有一定的了解,並掌握了簡單的操作方法;此外,我園的主題閱讀課程是我園的特色課程之一,通過開展大量的閱讀、欣賞類活動,促進了幼兒在語言方面的發展。我大班幼兒前期開展過相應的文學欣賞類活動,如:收集東收集西、變色鳥等,對於文學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有較強的基礎。
教學媒體的選擇和設計:
教學活動中使用的教學課件《花園里有什麼》,其製作運用了photoshop軟體對圖片進行處理,運用Authware將圖片內容進行動畫製作,運用cool edit pro音頻剪輯軟體對背景音樂進行剪輯,運用錄音機功能進行現場錄音。
教學過程:
教學線索
多媒體技術手段
教師指導
幼兒活動
一、展示課件首頁,談話導入活動。 運用廣播教學展示課件首頁 1、電腦的畫面上有什麼?猜猜這是什麼地方?
2、花園里你能看到什麼?聽到什麼?聞到什麼?
幼兒對首頁畫面感興趣。
二、幼兒自主操作電腦初步欣賞散文詩。 幼兒自主操作 1、今天老師為小朋友們帶來一首散文詩,詩里說了許多花園里的秘密,你可以自己點擊畫面下方的小圖標,就能欣賞到散文詩。
2、欣賞完以後請你告訴我們:花園里看得到的是什麼?看不到的是什麼?還有什麼其他的發現?花園里到底有什麼?
幼兒自主操作電腦欣賞散文詩,對散文詩的內容感興趣。
三、完整播放課件,欣賞散文詩。 運用廣播教學完整播放 現在我們再來完整欣賞一遍,欣賞完以後,請你告訴我們心裡有什麼感覺。 幼兒完整欣賞散文詩,大膽表達自己對散文詩的感受。
四、分段欣賞散文詩,進一步理解散文詩的內容。 教師運用廣播教學操作課件 1、花園里看得到的是什麼?看不到的是什麼?
2、土地里會有什麼秘密?
3、有些東西有時看到有時看不到,那是什麼?什麼是隱身衣?
4、畫面上的小朋友在干什麼?我們來學學他的樣子?猜猜他能聽見(聞到)什麼?
幼兒分段欣賞,仔細觀察動態的畫面,大膽猜測散文詩的內容。
五、再次完整欣賞散文詩,幼兒輕聲跟讀。 運用廣播教學完整播放 我們一起來輕輕朗誦這首散文詩,用我們的眼睛、耳朵、和心靈來感受散文詩的美妙。 幼兒再次欣賞。
教學反思:
一、析內容:
《花園里有什麼》是一篇優美的散文詩,作者以獨特的視角,將花園里各種看得見的、看不見得、感受到的、感受不到的事物,以優美的語言、排比的句式呈現在孩子們的眼前,繪本的畫面人物形象突出、色彩柔和美麗,營造出一種和諧動人的意境。這樣的一首散文詩正適合大班幼兒的欣賞與學習,它能夠帶給幼兒美的欣賞,陶冶幼兒的情操,促進幼兒審美能力的發展。
二、析目標:
本活動的目標從幼兒的角度去思考,充分挖掘散文詩的內涵,結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從三維的角度進行了制定。
1、學科目標:在自主操作、完整播放的過程中,欣賞散文詩,感受散文詩的意境美。
目標從語言學科的角度提出,指出本節活動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幼兒欣賞散文詩,感受散文詩的意境美,同時也對幼兒運用多媒體技術的能力提出了要求,體現幼兒學習的自主性。
2、策略目標:通過觀察、猜測、遷移經驗、動作模仿等方法,理解散文詩的內容。
目標的制定關注幼兒的學習策略的運用,引導幼兒掌握學習的方法,著重啟發幼兒通過自身學習策略的運用進一步理解散文詩的內容。
3、社會性目標:願意在同伴面前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帶給幼兒美的欣賞,同時也需要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因此活動中幼兒能夠積極主動大膽地表述就顯得十分重要,目標三中對幼兒的表達提出了相應的要求。
三、析方法:
1、現代技術在教學中的巧妙運用。
散文詩的內容主要表現的是花園里有趣的事物,以及對事物的感受與體會,其中內容含概量大,范圍廣泛,涉及到大量的圖片資料,如果採用傳統的教學手段,僅用一本圖書或圖片,是不能全面生動地展現散文詩中的內涵,而多媒體教學課件則能將散文詩中的內容形象、生動、全面地展現給孩子,其變化的畫面、優美的音樂、生動的朗誦、極大地烘託了教學氛圍,豐富了教學畫面,帶來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2、互動式多媒體技術體現幼兒學習的自主性。
(1)教學課件設計的獨特性。
電腦課件的交互性體現在孩子可以自主學習。課件下方的小圖標是單獨並行的,點擊圖標就可以進入相對應的畫面,圖標可以反復、隨機的操作,孩子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來欣賞散文詩。
(2)動態效果調動幼兒多種感官。
電腦課件不僅可以將散文詩的內容生動、形象、全面地展現出來,而且課件的聲、光、色能夠帶給孩子全方位的沖擊,優美的音樂、生動的畫面能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讓他們在聽聽、說說、看看的過程中理解散文詩的內容。
(3)巧妙提問、遷移經驗,引導幼兒深入理解。
這首散文詩對花園里有趣的事物進行了生動形象的描寫,同時運用了許多擬人化的描寫手段,將大自然萬物的生長秘密進行了描述,幼兒在欣賞的過程中會對這些問題會產生疑惑和不解。在活動中,教師通過設置提問,幫助幼兒遷移生活中的經驗,進而理解散文詩中的內容。
四、析過程:
活動開始環節,教師運用多媒體技術展示課件的首頁,以動態的畫面、優美的音樂吸引幼兒的注意,同時教師通過提問創設活動的情境,引導幼兒遷移生活中的經驗,激發了幼兒對活動的興趣。
教師鼓勵幼兒自主操作電腦欣賞散文詩是本節活動的亮點,這個環節的設計充分體現幼兒學習的自主性,幼兒可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相應的內容,可見畫面中的圖標採用圖片的形式,並與其中的內容對應,能更好的幫助幼兒識別和操作。在幼兒自主欣賞之後,教師關注幼兒對散文詩意境的感受,創設寬松的心理氛圍,引導幼兒運用詞語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而完整欣賞散文詩的環節也顯得十分重要,幼兒前期的自主欣賞會存在不完整性,而完整欣賞的環節能幫助幼兒從整體上理解散文詩的內容。
在分段提問的環節中,教師能准確把握散文詩中需要引導的問題,同時藉助語氣、面部表情、動作等輔助方法給予幼兒暗示和提醒,積極回應幼兒的回答,有效解決了教學中的難點。
Ⅶ 中班語言《花園里有什麼》教案與反思
活動意圖:
花園里各種各樣的動物、植物、微風都深深地吸引了孩子們,幼兒有「萬物有靈」式的思維,在他們眼中,周圍的一切和他們一樣,有著人的靈魂。隨著天氣的漸漸暖和,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和日常觀察,幼兒每天都會有許多新奇的發現。中班幼兒語言表達已經相對完整,但語言的豐富性仍有待提升,幼兒能夠說出看到了什麼,但依然缺少描述事物的能力。從幼兒的經驗出發開展了本次活動《花園里有什麼》。讓幼兒說說自己在花園里的發現。用兒童的眼光去看待世界、感知花園里的秘密。使幼兒樂意親近大自然熱愛大自然。
活動目標:
1、感知春天的季節特徵,能夠和同伴分享自己在花園里的發現,並體驗春天的美好。
2、理解故事內容,了解花園中的動植物特徵。
活動准備:
蟬視頻、PPT。
重難點:
根據自己的經驗,大膽表達自己在花園里的發現。
活動過程:
一、圖片導入
今天我們班來了個小夥伴,名字叫西西,他很害羞,我們熱情點給他打聲招呼。
(出示錄音:我有個問題,花園里有什麼?)
提問:花園里什麼?
小結:花園里有美麗的蝴蝶、有唧唧喳喳叫的小鳥、有嗡嗡叫的小蜜蜂還有漂亮的小花。
過渡語:西西說,說了那麼多,我也記不住,陪我去花園里逛一逛吧??
提問:走進花園,看到什麼?
小結:走進花園,我看到了高高的樹,五彩繽紛的花朵,綠綠的小草。
二、觀看PPT
1、看——尋找隱身的昆蟲
到底什麼東西有時看得見,有時看不見?跟著西西仔細找一找?
提問:仔細觀察東西的時候,需要用到什麼工具呢?
2、你在哪裡發現了什麼?
3、蝴蝶的翅膀像什麼?(顏色、形狀像花瓣)
小結:春天花園里有小動物躲在草叢里,樹葉下,花朵里,春天需要你用眼睛仔細的看,才能發現更多的秘密。
2、挖——尋找地下的動物(螞蟻、蟬)
過渡語:西西說,別看我膽子小,可我懂得知識可不少,除了我們看得見的世界,還會有我們看不見的世界,只要我們做一件事情就會知道?
Ⅷ 中班教案 花園里有什麼
當然是公主啦,孩子的心中都是天真無邪的
Ⅸ 中班花園里有什麼教案
中班美術活動《花園里有什麼》
中班美術活動《 花園里有什麼》
活動目標:
1、 嘗試用不同的形狀組成畫面,學會合理安排畫面。
2、 體驗欣賞和繪畫活動的樂趣。
活動准備:
1、花園展示板一塊、小鳥、蝴蝶、蜜蜂等圖片
2、記號筆、油畫棒
活動過程:
一、 音樂導入:我是一朵小紅花。
1、 師:小朋友們,我是誰?我們也來做做美麗的花朵吧!
2、 聽音樂讓幼兒擺出不同形狀的花朵。
二、欣賞花園里的花。
1、 師: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客人(出示小熊玩偶),它就是小熊,小熊家有一片美麗的花園,那裡的花可好看了,它想請我們小朋友一起去欣賞美麗的花園,你們想去嗎?小熊有個要求,你要說出它家花園里的花是什麼形狀的?
2、(出示展示板)幼兒欣賞,師巡迴指導。
3、師:你喜歡哪朵花?這朵花裡面的花蕊什麼形狀?花瓣什麼形狀?
4、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不同形狀的花瓣。
5、出示畫好的花朵:花朵畫好之後還要給它穿上漂亮的衣服,再剪下來把美麗的花朵開到小熊的花園里。
6、師:請小朋友畫一朵自己喜歡的花。
三、幼兒作畫,師巡迴指導。
四、幼兒貼畫,師指導安排畫面。
1、幼兒貼畫,
2、哇。小熊的花園真漂亮,來了許多蝴蝶、蜜蜂它們也想在美麗的花園里玩,小朋友想一想,它們應該停在什麼地方才能讓我們的花園更美。
五、講評。
師:小朋友你們看花園里哪朵花最美,我們就學它擺個花的形狀。
活動反思:
環節設計簡單明了,第一環節以音樂游戲導入再深入到欣賞范畫,而教師對范畫的處理是並沒有直接出示範畫,而以參觀花園去感知不同形狀的花朵,教師在設計花園展板時考慮到范畫會給幼兒帶來局限性,因此以不同形狀的花朵展示在幼兒面前。通過幼兒觀察後的討論出示不同形狀的花瓣圖形,為幼兒更好地作畫鋪墊。
最後環節,以集體性的貼畫,讓幼兒學會合理安排畫面,這種方法的嘗試考慮到幼兒能力上的差異,合作性的完成更能讓幼兒感受美感,從而達到一定的效果。
Ⅹ 中班美術活動春天裡花園有什麼教案
案例不僅抄要說明教學的襲思路,描述教學的過程,還要交待教學的結果--某種教學措施的即時效果,包括學生的反應和教師的感受,解決了哪些問題,未解決哪些問題,有何遺憾、打算、設想等。以「問題」為主線,有矛盾、沖突甚至「懸念」,能引起讀者興趣和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