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幼兒園中班教案我不怕看病,健康領域
一、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能積極主動參與活動,初步形成自我保護意識和安全意識,珍愛生命。 2、能力目標 能夠通過多種途徑收集與主題相關的資料;在調查、訪問過程中學習與人交往,嘗試記錄信息,並在體驗活動中把信息轉化為...
② 大班教案《我不怕困難》
大班社會活動:我不怕困難
活動目標:
1、知道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困難,只要努力就會獲得成功。
2、結合生活經驗,積極表述對「我不怕困難」的理解。
3、在游戲中接受挑戰,體驗不怕困難、獲得成功的快樂。
活動准備:
1、兩塊平衡木
2、任務卡4張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設置「過橋」情景導入這里有兩座橋,一座(等待幼兒觀察比較回答)高,一座矮,請小朋友們選一座橋走過去找到空位置坐好。
二、基本部分:
1、談過獨木橋的感受,初步了解困難。
(1)請選擇走矮橋的小朋友們舉手,告訴大家你為什麼選擇矮橋?
(2)請選擇走高橋的小朋友們舉手,說說你走高橋的理由。
小結:原來這座搞得獨木橋會讓我們有一點害怕,這種害怕就是一種困難,但只要我們克服害怕的心理,我們就能走過高橋了,讓我們一起大聲說:「我不怕困難!」
2、交流生活中遇到的困難,了解不同的解決困難的方法。
(1)在我們的生活中會遇到很多困難,你遇到過嗎?是怎樣解決的?請先跟旁邊的小朋友說說。(教師傾聽,引導幼兒說出曾經遇到過的困難。)
(2)幼兒個別交流,教師提升小結:原來詢問、堅持。安慰、請求都能解決問題。
3、游戲體驗:看任務卡完成任務,體驗戰勝困難後獲得成功的快樂。
(1)為了讓大家展示一下「我不怕困難」的勇敢精神,我為大家准備了任務卡,五人一組領取一張任務卡。
(2)任務要求:讀懂任務卡上的要求,按照要求完成任務。第一組:到小腳丫表演室拿海洋池及所有的海洋球。第二組:到小腳丫表演室拿綠色的書桌和六本書。第三組:找到4個圖形玩具盒、一個玩具錘子、一個玩具手串鈴。第四組:到親子活動室那一個簸箕、一把掃帚、一個紙簍、一條毛巾和一個臉盆。
(3)幼兒在10分鍾內分組完成任務。
(4)交流:你們是怎樣完成任務的。 •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你們遇到了哪些困難?你們是怎樣戰勝困難的? •教師格局幼兒的回答幫助提升。
小結:遇到困難並不可怕,只要肯想辦法就會有很多戰勝困難的方法,詢問、堅持、努力、分工合作、商量協調都能解決困難的好辦法。為我們不怕困難的勇敢精神鼓掌。三、結束部分:現在還有一個困難需要我們一起去解決,那就是有的小朋友還沒有嘗試走過高橋,讓我們互相鼓勵走過高橋回到教室吧! 活動自我反思:《綱要》中指出,社會學習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它不是教師直接「教」的結果,幼兒主要通過在實際生活中和活動中積累有關經驗和體驗而學習。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指南》也指出,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在社會活動《我不怕困難》中,我從情景「過橋」導入,讓幼兒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選擇過高橋還是矮橋,接著我拋出問題:「為什麼你選擇高橋(矮橋)?說說你的理由。」從而讓幼兒了解什麼是困難。雖然並我沒有解釋困難的意思,但緊接著我讓幼兒說說在生活中曾經遇到過的困難,又是如何解決的?在這個過程中,幼兒會了解到困難其實就是在做一件事情時所遇到的阻礙,它可以是一種心情,一種疲憊,一種心理暗示等等。如徐梓宸說的「因為害怕不敢走高橋」,趙子涵說的「爬輪子時腿很累了」,呂子騰說的「做數學我不會」,這些都是他們面對的困難,但這些困難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戰勝。如:嘗試挑戰、休息後的堅持、請教後的努力。為了讓幼兒獲得更多的戰勝困難的方法,我又借鑒《爸爸去哪兒》中的任務卡,讓他們在完成任務中區發現困難、戰勝困難。在設計任務卡時,我運用了圖文的形式出現,上面部分是圖示,下面部分是文字。當幼兒拿到任務卡後,由於對圖的認知理解還是不夠而且又不認識文字,拿第一道困難就擺在了眼前,如何來解決?所有的幼兒一個勁讀圖,甚至有幼兒在說:「我們不認識字呀?」我只一句話就點醒了:「你們不認識字,可有人認識呀!」於是大方詢問教師就成了幼兒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時不用直接教幼兒去問後面的老師,他們會主動想到、做到。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幼兒不亦樂乎,因為他們並不是把這些當成任務,而是當成一種游戲,一種同伴共同游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他幼兒獲得的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獲得成功後的快樂感和自豪感。在任務過程中,一位幼兒拿錯了東西,當她遇到我是還會主動詢問「老師,我拿的對不對?」我只是說:「在看看你的任務卡。」經過比較,他立刻就發現他拿的並不是任務卡上需要的。幼兒詢問、觀察比較的過程中把不確定變成了確定,這也是解決困難的方式之一。整個活動,我設置了三種情景:挑戰情景、生活情景(隱性的)、任務情景(游戲性的)。在這些情景中,幼兒通過在實際生活中和活動中積累有關經驗直接感知、實際操作、親身體驗,獲得了對「我不怕困難」的理解,同時獲得了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態度,以及戰勝困難的勇敢精神品質,我想在以後的生活道路上會永遠陪伴幼兒的成長。
但是,我設計的任務卡是五人或六人共同完成,始終是能力強的幼兒在指揮,能力稍弱小的幼兒只是跟隨能力強的幼兒,並沒有真正去發現困難解決困難,不利於能力弱的幼兒的發展。《指南》指出,尊重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兒發展進程中的個別差異,支持和引導他們從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發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達《指南》所呈現的發展「階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兒。因此在設計任務卡時最好更具針對性的,如能力強的可以兩到三個人一組,能力弱的單獨完成稍簡單的。
③ 打針吃葯我不怕教案 頭痛 20歲女孩頭疼六年,吃葯打針效果都不好不知道怎麼辦
抗癲癇葯物長期服用後為什麼會逐漸效果不佳?
點擊這里查看此文件檔案
④ 小班健康教案《生病了,怎麼辦
設計意圖
此活動旨在結合季節和孩子的生活經驗,讓幼兒了解有關傳染病的預防方法,知道生病要及時就醫,不怕打針吃葯,做個勇敢的孩子,增強幼兒預防疾病的意識,培養幼兒講究衛生的好習慣。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常見病的症狀及預防常見疾病的方法。
2、知道身體不舒服要及時告訴大人,養成講究衛生的好習慣。
3、做個勇敢的孩子,不怕打針吃葯,體驗當醫生的快樂。
活動准備:
1、小熊一個。
2、預防疾病的方法圖片(洗手、吃飯、鍛煉……)。
3、醫生用具。
活動過程:
一、設置情景——引發興趣,導入活動。
1、出示小熊:「今天我給小朋友請來了一位小客人,小朋友看看他是誰?」小熊:「大家好!我是小熊,今天我給大家唱一首歌曲(唱兩句後不停的打噴嚏)
2、小朋友你們知道我怎麼了嗎?
看來,我不能給大家表演節目了,要不會把感冒傳染給大家的,小朋友再見!」
二、組織討論——了解感冒的症狀及原因。
1、小熊為什麼會感冒?
師小結:穿衣服少了、蹬被子了、到人多的地方被傳染了都容易引起感冒。
2、你們感冒過嗎?感冒了會有什麼感覺?
師小結:鼻子不透氣、流鼻涕、嗓子痛、頭痛、咳嗽、打噴嚏、有時候會發燒。
3、當身體不舒服的時候你們有及時告訴大人嗎?
在幼兒園的時候要跟誰說呢?
三、討論常見病的症狀及原因。
除了感冒,你們還生過什麼病?
(肚子痛、眼睛腫起來了、手足口、鼻炎、爛牙齒)
四、看病(體驗當醫生的快樂,懂得不怕打針吃葯)
1、討論:小熊生病了,該怎麼辦呢?
(師:誰的是醫生呢?請她過來給小熊看病吧?——醫生媽媽出來)
2、看病。
(1)醫生先自我介紹然後介紹攜帶的工具。
(2)為小熊看病,介紹看病的步驟。
(3)請幾位幼兒為小熊看病。(醫生加以指導)
(3)醫生:小熊,你要打針了。為小熊打針(幼兒討論)
師:小熊打針的時候哭了沒有?小朋友打針的時候是怎麼做的?
小結:小朋友也是勇敢的孩子,如果你感冒了,要趕緊去看醫生,不怕打針吃葯,這樣感冒很快就會好了。
四、結合圖片展開討論——初步了解預防疾病的方法。
1、討論:(緣緣媽媽)小朋友生病了可難受了,那你們知道怎麼樣才能不生病呢?
2、看圖片提升經驗,了解預防生病的方法:
(1)多喝水。(不能亂倒、不能浪費)
(2)不挑食(什麼飯菜都要吃,才能有營養)。
(3)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正確的洗手方法。飯前、便後要洗手,不浪費水)勤洗頭、洗澡、勤剪指甲。不去臟、臭的地方。(講衛生,不能亂扔垃圾)。
(4)不吃不潔物品。(如喜歡把積木放在嘴巴里,把吮小手、啃被單)
(5)生病了不能上幼兒園和公共場所的。
(6)注意增減衣服。(熱了要馬上脫衣服,冷了要及時穿衣服)
(7)沒有生病不能吃葯。(有小朋友喜歡吃葯)
(8)最重要的是多鍛煉身體。(在園參加戶外運動、認真做早操)
⑤ 中班健康教案天冷了怎麼辦
活動目標
1.
懂的疾病對人的危害,知道有些病是會傳染的,懂得勤喝水、多鍛煉等預防疾病的經驗。
2.
知道關心生病的朋友。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入活動
「最近幾天,我們班裡有的小朋友沒來幼兒園,知道為什麼嗎?」
「她生病了,」「是啊,她為什麼會生病呢?
生病了感覺怎麼樣?」
二、幼兒講述生病的原因及自己生病時的感受
幼:「不好好吃飯,也不鍛煉身體;
那次我生病了,發燒、嗓子也很疼,很難受的……
「不講衛生;那天我生病了,還住醫院了呢,醫生給我打針、吃葯,我很難受的……
三、引導幼兒說一說:生病了怎麼
1.
先讓幼兒講述。
師:要及時去看醫生,聽爸爸媽媽和醫生的話,要積極配合治療。
2.
怎樣預防生病?
小結:要勤喝水,飯前便後要洗手,不吃手指,不去臟、亂、臭的地方,加強鍛煉身體,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3.
怎樣才能讓我們的身體變得棒棒的,做一個健康寶寶呢?
小結:多運動,多鍛煉,多吃水果、多吃蔬菜,不挑食,並且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這樣你就會是一個健康的寶寶。
四、組織幼兒交流生活經驗:如何關心生病的朋友!
1.
你生病的時候,心裡覺得怎麼樣?
爸爸媽媽是怎樣關心照顧你的?
引導幼兒說出生病的時候身體很不舒服,不想吃飯,老想躺著,爸爸媽媽很耐心很細心的照顧,讓我覺得很溫暖,在爸爸媽媽的悉心照顧下我的病會很快好起來。
2.
如何關心生病的朋友?
引導幼兒說出打電話關心一下,讓爸爸媽媽陪著去看望一下,或者給他畫一幅畫送給他等。
小結:剛才你們說的真好,老師知道我們班的小朋友都是懂事的好孩子,知道關心別人,在家時如果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身體不舒服,也要多關心他們,你們能做到嗎?
五、結束部分:
隨音樂《健康歌》與幼兒一起活動身體。
活動反思
在活動開始,首先通過談話讓幼兒了解了生活經驗中,生病的原因及自己的感受。進一步加深了生病的原因,懂的了疾病對人的危害,知道有些病是會傳染的,並且懂得了講衛生、勤喝水、多鍛煉等防疾病的經驗。通過讓幼兒回憶生病時的心情,並懂得了如何去關心生病的朋友,從而激發了幼兒的愛心。
⑥ 兒歌打針我不怕大班
活動目標 1、 通過活動讓小朋友知道生病時,必須打針吃葯。培養小朋友樂意接受預防接種。 2、 鼓勵、培養小朋友不怕打針的勇敢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知道打針是為了身體健康。 難點:不怕打針。 活動准備 醫生工具一套,兒歌一首。 活動過程: 1.根據本班小朋友生病的實例,啟發小朋友想一想,生了病該怎麼辦?談談打針時有什麼感覺? 2.討論:自己生了病是怎樣做的?有什麼好辦法才能使自己少生病?(打預防針、鍛煉身體、增強對疾病的抵抗力,身體就不容易生病。) 3.學兒歌「打預防針」。 4.角色游戲「勇敢的娃娃」。 讓小朋友輪流當醫生或病人,增加勇氣,消除小朋友打針的恐懼感,教師及時表揚「勇敢的娃娃」。 教學反思 在這次活動中以談話、游戲的方式使小朋友認識到,打針並不害怕,打針是為了預防生病的,培養小朋友勇敢、不怕打針的堅強意志。
⑦ 教案課題小班健康安全我不怕打針
幼兒園綜合教案:《打針我不怕》
一活動目標:
1、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難過內或疼痛時不哭容。
2、引導孩子樂於接受治療。
二、活動課時:1
三、活動重難點
重點:培養孩子的勇氣。
難點:學習理解兒歌。
四、活動准備:
搜集或自編兒歌,詩歌。
五、活動過程:
a、觀察圖片:圖中在干什麼?
1、小朋友為什麼要打針?
2、小朋友打針應該怎麼做?
b、進入主題:
一情景表演詩歌的內容。
二教師示範性朗誦詩歌。
三教師帶幼兒學習朗誦3~4遍。
建議:與醫務室配合,在注射預防針之前學習詩歌。
附詩歌: 打針不哭病好了
小小針管亮晶晶,裡面要誰能治病
打針不哭真勇敢,身體健康多高興。
c、做一做。
下面那些小朋友表現好?請給做得好的小朋友塗上小星星吧。
教師小結:
小朋友生病時要聽醫生的話,不能怕打針、吃葯,這樣才能早早的好起來。要做勇敢的好孩子,記住了嗎?
活動延伸:
打預防針之前再朗誦詩歌,提醒幼兒控制自己情緒。
幼兒打針時教師觀察並記錄幼兒的表現,並對打針不哭的幼兒給予獎勵,如紅花、紅旗之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