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二年級下冊美術作品杯子可以變成什麼
二年來級下冊美術作品杯子可以源變成——
青蛙、天鵝、奶牛、烏龜、小狗、河馬、小孩......等等。
重點培養學生表達自己感受或意願的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知覺能力、形象記憶能力、形象記憶能力和創造能力,引導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美術實踐活動,嘗試工具、材料和製作過程,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在這個過程中,獲得身心愉悅和持久興趣,激發創造精神,陶冶審美情操。
B. 急求人美版二年級上冊全冊美術教案。。。。
2011年人美版小學美術二年級上冊全冊全套教案,共25頁
第一課 我和昆蟲
教學內容與目標:
1.顯性內容與目標
應知:了解自然界中昆蟲的種類和特點,知道表現主題的方法。認識對稱的基本特點,發現昆蟲的對稱。
應會:體驗參與學習、主動學習的快樂,通過觀察,學會抓住特點表現不同種
類的昆蟲。利用所學的知識大膽想像和表現有情節的「我和昆蟲」。
2.隱性內容與目標
培養學生觀察自然、了解自然的好習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觀察、了解有趣的昆蟲,大膽表現有情節的故事內容。培養學
生的想像能力和表現能力,引導他們積極參與教學,培養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
力。
難點:表現有情節的故事內容,充分發揮想像力。抓特點表現昆蟲。訓練組織:
畫面的能力。
學習材料:
彩筆、油畫棒、彩色紙、廢舊廣告紙、掛歷紙、報紙、剪子、膠水……
教學過程:
一、布置課前准備:收集有關昆蟲的資料,如圖片、書籍或者網上下載昆蟲
的資料。每人了解一種昆蟲(名稱、形狀、顏色、花紋),並能介紹給大家聽。
1.組織教學:集中注意力,提要求。
2.講授新課
讓我們先了解昆蟲——板書課題一部分:昆蟲。
(1)引導學生觀看。(展示部分昆蟲)
提示:你知道片中昆蟲的名稱嗎?可以邊看邊說出名稱。
(2)布置學生介紹昆蟲資料。
同學們准備了大量有關昆蟲的資料,誰能展示、介紹資料?
教師介紹:昆蟲標本
(3)引導學生觀察昆蟲的變化過程。組織小組討論——「說一說昆蟲變化的過程」。
(4)看書第2、第3頁分析昆蟲的形態、顏色、花紋。
(5)總結歸納。
①昆蟲身體結構上有什麼共同的特點?
②昆蟲的動態有什麼不同?
③自然界的昆蟲與人類有關系嗎?
(6)自然界昆蟲與人類有密切的關系,你能想像你和昆蟲之間會發生什麼故事嗎?編個故事講給大家聽。
(7)補充課題另一部分:我和昆蟲。
(8)欣賞優秀作品。
3.提要求,完成作業。內容生動有趣;表現手法多樣;昆蟲特點突出;顏色鮮艷漂亮。
4.教師輔導要點:
(1)構圖飽滿。
(2)人與昆蟲表現生動。
(3)顏色漂亮。
分小組講故事,比一比誰的故事最有趣、最有想像力。
5.展示、講評作業。
教學反思:
第二課 奇妙的爬行
教學內容與目標:
1.顯性內容與目標:
(1)觀察、分析生活中點並體會美感,培養學生的象創作能力。
(2)了解爬行動物特點學科學習的能力。
(3)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學習能力。
2.隱性內容與目標:
(1)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的情感。
(2)培養學生細致認真的習慣。
(3)培養學生對未知世界探索的精神。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爬行動物的習性,並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創作出富有情趣的、奇妙的爬行畫面。
難點:如何抓住爬行動物的特點大膽表現,並充滿畫面。
學習材料:
關於奇妙的微觀世界的圖片、小動物(小昆蟲)的標本,動畫、作業紙。
教學過程:
1.學生介紹課前收集的有關爬行動物的資料、圖片。
2.觀察、回憶不同種類爬行動物的外形特點。
欣賞爬蟲及爬行動物圖片以及教材中的內容。
思考:
①你認識這些爬行動物嗎?
②你能給大家介紹一下它長得什麼樣子嗎?
③它們給你們帶來什麼樣的美感?
④你能把你看到的爬行動物畫下來嗎?
3.接龍游戲:各小組將你們觀察到的爬行動物的外貌特點畫在黑板或紙上,比一比哪個組畫得又大又美。
4.如果你是一隻小爬蟲,你會爬到什麼地方呢?怎麼樣爬才能到達目的地呢?
(1)教師出示樹葉、木頭、石塊等模型,請學生描述或表演爬行的情景動作。
(2)啟發學生談一談爬行動物們還會碰到什麼有趣的現象。
5.作業要求:
每組設計爬行動物的頭飾或服裝以及爬行的背景,可以用彩紙、報紙、彩筆等多種材料進行繪制、剪貼製作,比一比誰畫的爬行動物又大又美,設計的旅行又奇妙又有趣,最後表演《爬蟲一家的奇妙之旅》。
6.分工合作:
小組討論:誰畫頭飾、誰畫背景?每個人如何分工?
7.小組創作,教師巡視指導。
8.課後小結:
(1)以小組為單位表演,給同學們介紹奇妙的爬行。
(2)學生自評、互評。
(3)教師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今後你還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識呢?
9.課後拓展:你掌握了哪些知識?回家後觀察身邊的爬行動物,看一看它們是怎樣生活的?如果你有興趣還可以將它們寫生下來。
教學反思:
第三課 奇妙的小鬧鍾
教學內容與目標:
1.顯性內容與目標:
(1)通過欣賞活動,了解鍾表的文化以及造型特點。
(2)通過對不同種鍾表的欣賞,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3)通過鍾表的設計與製作,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設計與製作能力。
(4)通過本課的學習,引導學生利用自己設計製作的鍾表,認識表盤上的時間,進行跨學科的綜合。
2.隱性內容與目標
(1)通過欣賞活動,激發學生對美術學習活動的興趣,體驗成功的快樂。
(2)培養學生的時間觀念。
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重點:不同種鍾表的特點及其設計製作方法。
難點:如何巧用材料以及對表盤的設計。
學習材料:家庭中使用的各種鍾表、廢棄的食品盒子、廢掛歷紙、圖釘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導入新課。語言進行組織教學。引導學生欣賞師生課前准備的各種鍾表實物。
出課題:漂亮的小鍾表
二、 提問:你知道有哪些不同種類的鍾表?
引導學生分析課本第6頁中的鍾表圖片,分析其外形的不同特點。
提問:教材第6頁、第7頁上鍾表的表盤,是怎樣利用生活中、自然界中的形象進行巧妙設計的?
提問:人們為什麼這樣來設計表盤?
提問:你能利用課前准備的材料設計一個與眾不同的鍾表嗎?怎樣設計?
教師根據這幾位同學的介紹,引導學生了解如何巧妙地運用材料,展示幾種巧用材料的作品,並且引導學生了解如何使表針能撥動。
三、布置作業,教師巡視輔導。
布置學生認一認鍾表。
小結:你喜歡鍾表嗎?為什麼?
布置作業:課後還可以用多種形式來設計小鍾表。
C. 小學二年級人美版美術哪課好上些
人教版美術二年級上冊:第8課《對印的花紋》教案
教學目標:
1、能說出5-10件左右對稱的物體。
2、能夠用印的方法表現2-3幅作品。
3、了解對稱圖形帶給人們的一般感受。
教學重、難點:
1、對稱圖形的特點。
2、如何正確使用水彩顏料。
教學課時:2課時
課前准備:對稱的實物、水粉顏料、調色盤、筆、水罐、抹布、作業紙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組織教學
二、引導階段
1、讓同學議一議、說一說日常生活中什麼東西是對稱的,對稱就是以一條中心線為准、左右對稱或上下對稱、對角對稱,出示准備的實物、結合教材範例讓學生看一看、議一議對稱的美(平衡、均衡、整齊、穩定)。
2、組織讓學生觀察教材的製作過程:把作業紙對折,在對稱軸的一邊畫、合起來,印一印,打開看象什麼?讓大家來試一試製作一幅對稱圖,再談談製作中會遇到什麼困難,(對稱的顏色不明、畫麵糊了)。討論怎樣才印的清晰(顏料濃淡要適當)。
3、小組討論:哪些物體適合用對稱方法表現。構圖(一半圖形的設計)、色彩的搭配?
三、發展階段
1、教師示範
(1)構思要印什麼,先想好,紙對折、在中心線的一邊,畫出一半的內容。
(2)調色(注意顏料少調些水,色彩要鮮艷,不要幾種顏色混在一起,弄臟了畫面。
(3)對印,展開,根據印出來的圖案看看,想一想印出的東西像什麼?
(4)添畫,對構圖缺陷的可添畫補救、形象不清用添畫使其具體清晰,色彩不豐富的可添畫裝飾美化。
2、學生進行操作練習,教師巡視輔導,注意提醒學生注意保持畫面的整潔,手臟了不要用抹布擦乾凈。引導小組同學互相學習。
四、收拾與整理
將毛筆、調色盤、水罐清洗干凈,用抹布將桌子擦乾凈。
(第2課時)
一、組織教學
二、課堂教學
1、復習上節課知識:什麼是對稱?舉例生活中的對稱物體。
2、檢查學生作業,指出優點和不足。
3、學生繼續完成作業,教師巡迴指導。
三、展示作品
1、小組進行評議,讓同學談談其他同學的作品,你看了會什麼感受,個別同學對全班小結。
2、作品展示,學生自評,他評。
四、總結
大家設計巧妙,看出來同學們都是非常愛動腦筋的,希望大家今後能將自己的設計運用到生活中去,給更多的人帶來方便。
五、課後拓展
將作品製成卡片送給朋友或師長。
教學後記:
了解對稱圖形帶給人們的一般感受是本節課主要目的。構思要印什麼,先想好,紙對折、在中心線的一邊,畫出一半的內容對印,展開根據印出來的圖案看看,想一想印出的東西像什麼?添畫對構圖缺陷的可添畫補救、形象不清用添畫使其具體清晰,色彩不豐富的可添畫裝飾美化,這些都可以提高學生的想像力。
D. 二年級上冊美術教案
在河北人民出版社教師教科書網上有,直接下載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