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教案 > 家庭生活安全小常識教案

家庭生活安全小常識教案

發布時間:2020-12-31 13:04:53

『壹』 法制教育教案

下面是一個法制教育教案。
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
重點:對未成年人不良行為的預防 目的:
1、使廣大學生了解本法內容。

2、使每一位同學遠離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為。
3、理論聯系實際,防微杜漸,自省自律,弘揚正氣,作品學兼優的好青少年。
授課內容: 同學們!今天的法制教育讓我們一起學習由第九屆全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第十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黨和政府歷來十分重視對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長,對青少年一代寄予了無限的希望,給予了無微不至的關懷。國家出台諸多的法律法規以法律的形式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尤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頒布和實施具有重大和深遠的意義。這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是保護青少年成長的需要。《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一共八章,分別為:總則;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教育;對未成年人不良行為的預防;對未成年人嚴重不良行為的矯治;未成年人犯罪的自我防範;對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預防;法律責任和附則。
今天我們重點學習本法中的第三章;對未成年人不良行為的預防。

一、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前兆
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又有俗話說:風是雨的頭。未成年人違法犯罪並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積累、漸變過程。此間必然會出現諸多前兆與信號。小錯不斷,大錯必犯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一些青少年違法犯罪就是由於他們長期養成了不良行為,放任自己而又沒有及時有利的得到矯正而發展形成的。
根據常見的違法犯罪徵候、跡象,根據外部表象的差異其前兆分成8類6種
1、言語:經常罵街、談男論女、隱語黑話、好說謊話、緘口不言、臟話不斷。
2、舉止:衣帽不整、精神不振、吊兒郎當、蠻橫無理、頂撞師長、愛打群架、強行索物、哥們義氣、逞強跋扈、輕佻放縱、坐卧不安、行蹤詭秘、大把花錢,喜怒無常。
3、結交「哥們、姐們」、口哨喚人、紙條傳情、紋身標志。
4、起居:生活懶散、飯量驟減、出沒無常、結群閑逛。
5、打扮:注重打扮,過度化妝、講究發型、統一裝。
6、嗜好:抽煙喝酒、參與賭博、混跡舞場、偷閱書刊、迷戀網吧。
7、攜物回家、護身器具、異性物件、書包異物。
8、學業:曠課逃學、成績突降、考試作弊、課堂搗亂、課上睡覺。在《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列出了九種不良行為:
(1)曠課、也不歸宿;
(2)帶管制道具;
(3)打架斗毆、辱罵他人;
(4)強行向他人索要財物;
(5)偷竊、故意毀壞財物;
(6)參與賭博或變相賭博;
(7)觀看、收聽色情、淫穢的音像製品、讀物等;

(8)入法律、法規規定未成年人不適宜進入的營業性歌舞廳等場所;
(9)它嚴重違背社會公德的不良行為。
對具有以上所列不良行為的青少年如果不及時教育、其不良行為得不到有力的盡快的矯正,那不良行為的進一步發展就會導致違法犯罪,前兆就變成違法犯罪事實。
例一:湖北某締結連發勝8起家庭被盜、商店被撬案件,現場不留痕跡,作案手法高超。經偵破,著伙神出鬼沒的作案團伙是由21名13歲左右的初中學生組成。這些人有的從8、9歲就染有不良習氣,優劣機,但又得不到及時的教育和矯正,最終走向犯罪。
例二、北京曾處理過一個8人搶劫、流氓團伙,平均年齡不足14歲,他們在不到四個月的時間內作案15起。這8個人也都是從小很小就不良習氣纏身,行為不端,劣跡斑斑,有的不到及時矯正,最終也走向犯罪。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
二、防未成年人犯罪要沖預防未成年人不良行為開始
1、預防不良行為要從小抓起,從現在做起。 良好習慣,良好行為的養成要經過一個長期的 培養訓練。預防不良行為必須從小抓起;
2、預防不良行為要從具體的小事抓起。小事不小。小時不抓,就演變成大錯。教育無小事;從小抓,抓小事,久而久之,形成良好習慣,使不良行為得到及時的制止和矯治,起到防微杜漸的作用,抓好兩「小」,是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關鍵環節。
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紀律、有文化的接班人。
《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是中學生行為的准則,應努力做到我們每一個同學都要做到:自尊自愛,注重中學生儀表,真誠友愛,禮貌待人,遵規守紀,勤奮學習,勤勞儉朴,孝敬父母,嚴於律己,遵守公德。以高尚道德。
祝每一位同學都成為遵紀守法,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貳』 幼兒園大班家居生活要注意哪些隱患安全教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課前對實際生活的觀察、課上的交流互動,了解家庭生活中存在著哪些安全隱患,這些家庭安全隱患可能產生的後果,找到避免危險發生的方法,提高家庭安全生活的能力。 2.通過小組合作製作安全樹,培養整理信息的能力和合作意識。 3.通過課後與家長進行的消除家中安全隱患的活動,增強防患於未然的意識。 【教學重點】 了解家庭生活中存在著哪些安全隱患、這些家庭安全隱患可能產生的後果,找到避免危險發生的方法。 【教學難點】 消除家庭安全隱患,增強防患於未然的意識。 【教學准備】 1.學生准備。 在家中做一次檢查,完成調查表。調查表的內容包括:你家有哪些安全隱患;可能產生的後果;避免危險發生的辦法。 2.教師准備。 錄自家安全隱患,課上讓學生發現隱患。做好安全樹干及用於讓學生整理信息的樹葉。收集由家庭安全隱患引發的一些事故的圖片資料。 【教學過程】 活動一:交流自家安全隱患 1.導入。 播放《可愛的家》這首歌曲,同時利用大屏幕出示幾幅反映家庭安全隱患的畫面。 師問:聽著溫馨的歌曲,看著這樣的畫面,大家有什麼感受? (意圖:通過視聽反差,使學生意識到家庭安全隱患的存在是家庭生活中不和諧的音符。) 2.介紹家庭安全隱患。 課前教師讓每個學生在自己的家中做了一次家庭安全隱患的調查,並填寫了家庭安全調查表。(調查表的內容包括:你家有哪些安全隱患;可能產生的後果;避免危險發生的辦法。)課上讓學生先和同位交流,然後全班交流。 預估: 指名全班交流時,以學定教:第一個學生介紹的是哪方面的安全隱患,教師就隨機板書概括出來:防觸電或防天然氣泄漏或其他方面。圍繞第一個學生介紹的某一方面的安全隱患,讓其他學生把有關這一方面的調查表的內容歸類介紹。某一方面交流完,再介紹其他方面,依次類推。在說到某一家庭安全隱患可能產生的後果時,讓學生介紹一些由家庭隱患引起事故的真實事例,老師利用大屏幕展示一些由家庭隱患引起事故的圖片,進行補充。) (意圖:品德與社會這門課程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學生通過課前對自己實際生活的觀察、課上的交流互動,了解家庭生活中存在著哪些安全隱患、這些家庭安全隱患可能產生的後果,找到避免危險發生的方法,提高家庭安全生活的能力。學生調查的內容是分散的,教師要發揮引導者的作用,幫助學生歸類。由家庭隱患引起事故的慘不忍睹的圖片的展示,警醒學生,增強防患於未然的意識。) 活動二:發現老師家中的安全隱患 1.師:同學們,我們了解了這么多家庭安全隱患,了解了它們的危害和避免危險發生的辦法。現在,教師邀請大家去我家做客,幫教師檢查一下,我家有沒有安全隱患存在,該怎樣解決它們? (錄像內容:孩子自己從高處取下暖壺倒水,易燙傷;水燒開沒及時關火,易引發天然氣泄漏;使用電燙斗,把加熱中的電熨斗平放在衣服上去干其他的事情,易引發火災......) 2.播放錄像,學生觀看後交流。 (意圖:老師作為一名參與者,課前也尋找家中安全隱患,課上以錄像的方式呈現,拉近師生距離,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三:製作安全樹 1.師:為了讓所有家庭都安全,讓我們一起做一棵安全樹來幫助大家(教師在小黑板上貼出樹干)。讓我們分工合作,一起動手把剛才所學的安全知識整理到葉子上,把茂盛的安全樹擺放到學校一樓中廳,讓它提醒大家。 2.請組長到前面抽一個葉子,幾個葉子上分別寫有:在家中如何避免觸電;在家中如何避免火災;在家中如何避免燙傷;在家中如何避免摔傷;在家中如何避免天然氣泄漏;家中如何防盜等。 3.以小組為單位在樹葉上寫出各種方法。 預估:哪個組課上整理完,就把寫有方法的葉子貼在安全樹上,如果有的組沒有整理完,課下整理後再貼在安全樹上。 (意圖:讓學生通過製作安全樹,鞏固所學知識,培養整理信息和合作能力,以及用自己所學的知識服務於他人的意識。) 活動四:消除家中安全隱患 師:今天回家,我們和自己家裡人一起消除家中的安全隱患,與其危險發生後後悔不迭,不如防患於未然。下節課說一說你是怎麼做的。 板書:今天,你安全嗎 防火防摔傷 防盜防燙傷 防觸電防天然氣泄漏...... 防患於未然

『叄』 生活中的垃圾—六(下)思品教案

【六下】-1一天的垃圾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人們在生活中會產生大量成分復雜的垃圾,這些垃圾一經丟棄會給環境帶來污染。
過程和方法:調查統計家庭中一天產生垃圾的名稱、重量和種類。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認識到每個人每天都會產生垃圾,這些垃圾對環境會造成破壞。關注垃圾的去向,提高保護環境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難點:布置學生按要求帶垃圾來進行稱重測量。
重點:引導學生對垃圾產量大帶來的問題進行討論。
【教學准備】
1、布置學生提前收集家庭一天的垃圾,每組派一位學生把垃圾帶到學校來進行分類和稱重統計。
2、收集垃圾堆、垃圾場的圖片和垃圾污染河道的圖片。
3、教師准備彈簧秤。
【教學過程】
一、課前布置家庭垃圾的收集工作
布置:每組派一名同學把自家一天的垃圾帶到學校來做分類統計工作。(如果學生有困難可以在家稱量好再把數據帶到學校來進行統計,但一定要事實求是。教師也可以把自家垃圾帶到學校來做分類和稱重演示。)
課前布置:
1、調查走讀生數量
2、要求將垃圾家庭垃圾帶到學校。有條件的學生,可以先自學課本第一課,將垃圾在家裡分類後進稱重。
二、一天垃圾的分類、稱重和填寫記錄表
1、我們每天都要消耗食物和各種各樣的生活用品,與此同時,也產生了許多垃圾。我家一天會有多少垃圾?垃圾里有些什麼?
教師演示垃圾的分類和稱量。
2、學生分組分類,稱量並填寫「我家一天產生的垃圾統計表」表。(教師提醒學生注意安全衛生。)
三、關於垃圾的討論
1、請學生說說各種垃圾的來源。
2、教師在黑板上畫一張大表格,統計全班所有家庭產生垃圾的總重量。
3、學生匯報後填寫表格,計算平均每人每天產生垃圾的大致重量。
4、閱讀北京人均日產垃圾量資料,分組交流你對垃圾產量的一些想法。
5、全班交流,教師引導至少提煉以下幾點:
(1)人們的家庭生活會產生大量的垃圾。
(2)工業生產和農業生產、商場、學校也會產生大量的垃圾。
(3)大量的垃圾丟棄後,會給環境造成嚴重污染,從而影響我們的生活和健康。
(4)垃圾需要科學的處理,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四、課堂小結:
討論並記錄通過學習懂得的與垃圾相關的知識,也記錄下學習了這節課產生的一些思考。
板書設計:
一天的垃圾
教學反思
讓學生將垃圾帶到學校合適嗎?在尊重事實和學校的實際情況的要求下,如何幫助學生的一天的垃圾。對於以住校生為主體的學生,這確實比較困難。

『肆』 幼兒園小班社會課我的大家庭怎樣寫教案

活動目標: 1、通過各種活動,使幼兒知道朋友的重要性,學會相互關心、相互幫助。 2、在獻愛心活動中,掌握一些助人為樂的方法,增強社會交往能力。 3、體驗關心、幫助別人的快樂情感。 活動准備: 活動物質: 1、愛心卡每人一張,愛心小屋一座、笑臉、哭臉、磁帶 2、失學兒童、戰爭中的兒童、動物受傷、快樂的生活等圖片(PPT) 活動經驗:觀察周圍生活人們是怎樣關心的 活動過程: 一、 音樂游戲《辦家家》 T:小朋友,聽,這是什麼歌?讓我們一起唱一唱。 T:我們都有一個家,家裡有誰?你們生活在一起快樂嗎?為什麼? T小結:在家裡,我們每個家庭成員都相互關心、愛護,快樂的生活在一起。 二、 幫孩子過生日,協助幼兒體驗在幼兒園這個大家庭里溫暖、快樂的氣氛。 1、T:我們都有一個小家,還有一個大家庭你們知道嗎?(幼兒園)原來我們幼兒園也是一個大家庭,老師就象(媽媽),你們都是老師的寶寶。今天在幼兒園這個大家庭里有兩位寶寶要過生日,還有大蛋糕呢?那生日要怎樣過呢?(唱生日歌、吹蠟吃蛋糕、還有要祝福他們)那你們想對他們說些什麼呢? 3、T:你們今天在幼兒園這個大家庭里過生日,心情怎樣?那其他小朋友你們生活在幼兒園這個大家庭里開心嗎?為什麼呢?幼兒園里除了老師還有誰會關心我們?(院長、保健老師、廚房阿姨)他們怎樣關心?原來還有這么多人在在關心愛護我們,讓他們和我們一起分享生日蛋糕吧! 4、T:在幼兒園這個溫暖的大家庭里老師和小朋友們都相親相愛,互相關心,互相幫助過著幸福生活。 三、看PPT,知道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地球也是個家,並體會各種幸福和難過的事情,能獻出自己的愛心,幫助有困難的人。 1、 T:我們有個自己的小家,裡面有爸爸媽媽還有我;我們還個 幼兒園這個大家庭,有老師、小夥伴還有我,我們都生活的很幸福嗎?我們還有一個更大的家,是什麼呢?猜一猜呢?(地球)。 2、T:在地球這個更大的家庭里,每天都會發生許許多多的事情,你們想知道嗎?看PTT。 T:你看到了些什麼,覺得心情怎樣?(幼兒討論)(有幸福的,有難過的) 3、在我們地球這個大家庭里有些事情讓我們覺得幸福,有些事情讓我們覺得很難過,那些覺得難過的事情你想怎樣呢?幫助他們、關心他們,把自己的一片愛心獻給他們。 4、獻愛心活動,幼兒把自己祝願全都藏在愛心裡,放進愛心小屋,送給需要幫助的人。 1、T:在我們小朋友的身上都有顆愛心,請小朋友拿著它想一想,你想對那些有困難的人說些什麼愛心的話?先和你邊上的好朋友講講好嗎?(討論)把你想說的祝願藏在你的愛心裡,然後把它放進我們的愛心小屋裡好嗎? 2、你們把愛心都送出去了嗎,心情怎樣啊?那希望愛心小屋把我們每個人的愛心送給全國各地每個有困難的地方,好嗎?也希望我們這個大家庭到處充滿愛心,變得更加溫暖!

『伍』 急需如何引導合理消費的教案,求達人幫忙!!!!!!

第二單元 家庭生活
第四課 家庭理財

 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通過學習和組織有關的活動,使學生體會到在日常生活中消費是經常遇到的事情,通過消費,我們的生命得以生存,心智得到發展,社會得到進步。
2.使學生懂得在消費時要進行貨比三家的選擇,維護消費者的權益。
3.樹立合理消費的觀念。
4.通過學習和組織有關活動,使學生樹立科學的投資理財觀念,具有風險意識,了解基本的家庭投資理財方式。
(二)能力目標
1.樹立正確的消費理念。
2.樹立正確的投資理財理念。
(三)知識目標
1.了解消費商品時應該考慮的因素。
2.認識消費者擁有的權益。
3.了解基本的家庭投資理財方式,明確理性投資的重要性。

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量入為出」的消費原則是本課的一個難點和重點。
這一課的設計意在使初中學生能夠對消費樹立一個正確的觀念,奠定個人消費和家庭消費的思想基礎。課文中首先就選擇的物質基礎——豐富多彩的物質文化產品進行了描述,指出了選擇的必要。然而,在不同經濟條件的家庭環境中張大的中學生,往往會有不同的消費觀念。在城市,有的家庭具有名牌消費意識,在農村,經濟條件差的家庭仍然強調節儉消費,能省則省。因此,沒有必要讓不同家庭經濟背景下的學生認同統一的消費價值觀。但無論如何,「量入為出」是應該遵循的消費原則,因為一個人的消費應該和他的消費能力相一致,當然這種一致還要考慮他的未來收入既未來消費能力,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是可以通過信貸方式將未來的消費能力轉移到現在來消費。
在購買商品作決策時,都應考慮到消費該商品的替代品的狀況、消費該商品的互補品的狀況,做到總體把握消費支出。具體到要購買時,要在不同的商品和服務中,對質量、價格等方面進行必要的考察和對比,即「貨比三家」,達到節約支出,盡量通過較少的支出達到最大滿足的消費目的。
2.維護消費者權益是本課的重點。
維護消費者權益也是維護社會中每一個成員的利益問題,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消費者。如果消費者的權益得不到有效維護,那麼就會從根本上減弱發展經濟的動力,甚至影響到社會的穩定。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由於市場經濟體制尚不成熟,消費者的權利受到了侵害,同時應勇敢地拿起法律的武器,通過與經營者協商解決、請求消費者協會協調、向有關部門申訴、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和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這五種途徑來解決。
3.科學理財也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家庭理財,是運用諸如儲蓄、購買保險、證券、外匯和期貨交易、收藏、住房投資等多種理財手段管理資產和負債,從而規避風險,使家庭收益最大化。現代意義的理財,不僅包括「以錢生錢」,還包括管理負債。中國人有三個傳統習慣或觀念不符合現代意義的理財理念:
①節儉生財。
節儉是一種美德,但如果現在還秉持節儉的理財觀,實在是一種滯後於時代發展的理財習慣。節儉本身並不生財,並不能增大資產「蛋糕」規模,而僅僅是減少支出,這會影響現代人生活質量的提高。俗話說,理財,關鍵是開源節流,節儉雖然符合後面一項,但依靠節儉,不會成為富翁。
②理財投資是投機活動。
投機是投機取巧,是用損人利己的行為來謀取不義之財,而投資是「以錢養錢」活動,兩者有著本質的區別。當然,投資與投機就象孿生兄弟,相伴而生,有投資必有投機。
③只有把錢放在銀行才是理財。
應該說儲蓄理財最安全、最穩妥。但在利率較低的情況下,再扣除20﹪的利息稅,結果並不一定劃算
4.常見的家庭投資方式是本課的另一個重點。
(1)儲蓄。
(2)購買保險。
(3)購買證券,包括股票、債券和基金。
(4)信託。
(5)住房投資。

 教學方法
講授法、舉例法

 課時
2課時

 教學工具
多媒體演示

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們是家庭的一員,在我們上節課中說到家庭的基本功能里有一個是家庭具有「消費的功能」那麼,我們作為家庭的一員,想想看,我們到底該如何去消費,是不是盲目地進行消費——市面上流行什麼我就去買什麼?到底要什麼消費呢?我們說你手裡的錢是一定的,那如何用有限的錢來購買最有益的東西呢?這就要講到家庭理財了。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四課——家庭理財

(二)講解新課
第四課 家庭理財————————(板書)
一、合理消費
在生活中,人類本身就是消費者,只要生存著,就離不開消費。而什麼是消費呢?
1. 消費的定義:
人們為了滿足生活需要而消耗商品和享受服務的行為和過程,叫做消費。
[舉例]:買飲料,家庭購置電腦,全家人外出旅遊,等等,這些都是消費。
p.19「四副圖片」——各種各樣的消費。
該四副插圖反映了我們生活中面臨的兩大類的消費選擇:商品和服務。商品又稱有形商品,包括第一產業生產的農產品(如農貿市場上的蔬菜,魚肉蛋禽類等)和第二產業生產的工業製品(如商場、超市裡的服裝、鞋、帽、家電、書刊等)。服務又稱為無形產品,主要指第三產業的服務行業所提供的各種有償服務(如各種形式、各種規格和不同檔次的旅遊服務、客運服務、還有理發服務、美容和家庭保姆等各種不同性質的服務)。
商品和服務從不同方面滿足了我們的需要,都能給我們帶來滿足,提高福利水平。隨著經濟發展,我們需要的無形的服務產品會越來越多。
在改革開放之前,買什麼東西都要憑票購買,因為當時我國實行的是計劃經濟,購買東西需要有購物票,就是你有再多的錢,如果沒有購物票,也沒有辦法買到東西。——賣方市場
而在我們現代社會,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們的生活——物質和文化生活越來越豐富,可供人們選擇購買的產品和服務也多樣化了,形成了一個買方市場。面對這樣豐富的商品和服務,我們怎麼去選擇呢?
2. 適度消費——購買能力
①「量入為出」原則——根據收入的多少來定支出的限度。
「入」——家庭現有的收入,也包括家庭將來的收入。
[注意]:近年來,銀行開展了個人消費貸款業務,可以用明天的錢來圓今天的夢
p.30「大家談」
「討論」老年人與青年人的觀念不同,如何說服?
②貨比三家——(物美價廉)節約支出,盡量通過教少的支出達到最大滿足的消費目的。
p.30「貨比三家」圖片——北市魚便宜,南市雞便宜。
全面衡量商品的價格、質量、品牌、性能、售後服務等因素。
[舉例]相同價格之下,質量、品牌、性能、售後服務因素造成選購的導向。
③適時購買
p.30——適時購買
p.30——「知識窗」
成本決定價格——反季節蔬菜價格>正常季節蔬菜價格。
供過於求——價格下跌;
供不應求——價格上漲。
④從實際出發
生活習慣、社會文化等因素造成每個人的消費需求不同。
選擇適合自己具體情況的商品,不要盲目攀比、趕時髦,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⑤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樹立環保意識——不用不能分解的塑料袋,少用一次性筷子(中午吃飯的時候的筷子),在公共場所不亂扔垃圾等。
不可回收資源——水資源、森林資源、礦產資源等(節約使用)。
p.31 「大家談」
樹立當代消費觀:
第一:合理消費,同時要走出節儉的誤區。
小農經濟時代——節儉時一種美德。
現在:買方市場形成、生產過剩、消費引導市場的現代市場經濟。
西方經濟學中著名的「節約悖論」:私人儲蓄的增加,對個人來說時財富的增長,但對社會來說,則並不能帶來社會財富的增加,反而會減少社會財富。這是因為在收入不成問題的基本理論前提下的現代社會,時消費制約生產,而不是生產限制消費。如果不消費或者降低消費就會使資本的運動停滯,隨後又會引起對勞動力需求的停滯,最終導致生產的停滯。
第二:不能八消費等同於浪費,合理消費不是浪費。
消費對勞動產品和商品效用的享受,作為一種社會財富,商品是由人的勞動與社會資源共同創造的,其使用價值是用來滿足人們某種需要。對商品使用價值的享用過程即消費過程。
浪費則是對勞動產品和商品效用的占而不用或者隨便丟棄,如果對商品占而不用或者隨便丟棄,不僅浪費了人類勞動,也浪費了社會資源。只要是與消費者個人收入和財力相適應,在資源的社會供應量為既定的條件下不過多地佔有或消耗該種資源的消費,都應被看作是合理的消費,而不是浪費。在現代社會條件下,勞動者作為一個消費者,不僅需要生存資料,而且需要享受資料,同時也需要發展資料,決不能把人們對享受資料和發展資料的需求看成是一種浪費。
總之,為合理消費正名,在中國就是要鼓勵合理消費,促進消費結構的合理化,實現合理的家庭消費模式。

3. 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①破壞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假冒偽劣、缺斤短兩的商品或劣質的服務、欺行霸市、發布虛假廣告的行為。
②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途徑
a.與經營者協商解決;
b.情趣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消協)協調;
c.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
d.根據經營者達成的協議提請仲裁;
e.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p.31「知識窗」——消費時的注意事項
消費者權益日「3•15」的由來
1962年3月15日,美國地前總統約翰•肯尼迪在美國國會發表了《關於保護消費者利益地總統特別咨文》,首次提出了著名地消費者的「四項權利」,即:求安全的權利;有權獲得真實情況的權利;有自由選擇的權利;有自由表達意見的權利。肯尼迪提出的這四項權利,逐漸為世界各國消費者組織所公認,並作為最基本的工作目標。
1983年,國際消費者聯盟組織確定每年的3月15日為「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其目的就是為了擴大宣傳,促進國際范圍內保護消費者的活動。正如國際消費者聯盟組織主席帕金女士所說:「人們的交往,產品的交換,技術和通訊的活動,等等,要求我們必須在全球范圍內考慮並行動。當這種斗爭每天繼續下去的時候,我們每年選擇一天,讓各方面都能聽到我們為消費者而發出的聲音,並且獲得為未來的任務而努力的精神動力。」
「際消費者權益日」的紀念活動包括:舉行記者招待會或發布新聞公報,向公眾介紹消費者組織的活動情況,公布新的一年的工作計劃,告訴人們消費者組織將為保護消費者利益做哪些工作;開展宣傳活動,通過發放傳單或消費者刊物、播放有關的電視節目、咨詢和多種形式的展覽等活動,介紹「國際消費者權益日」的內容,努力提高一般消費者的認識。
中國消費者協會於1987年9月加入國際消費者聯盟者組織後,每年的3月15日都組織全國各地的消費者舉辦大規模的「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宣傳咨詢服務活動,並且每年突出一個主題來強化社會各個方面對消費者權益的重視。2004年,該協會更名為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
消費者運動和國際消費者聯盟組織
消費者運動,指的是在近、現代商品經濟條件下,消費者為爭取公正、維護自身權益,同損害消費者利益行為進行斗爭的一種有組織的社會運動。消費者運動直接導致了國際消費者聯盟組織的誕生。
最初在歐美一些較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一些企業無視消費者利益,生產和推銷劣質產品,使消費者利益受到損害。例如美國就曾出現過在食品、葯品中加入許多有害物質,損害消費者的健康乃至生命的情況。
在這種緊迫的情況下,有人提出了對食品、葯品進行檢驗的主張。廣大消費者逐漸形成共同的認識,要與損害消費者利益的行為進行斗爭,維護自身權益;同時也認識到僅憑個別消費者的力量無法對抗有組織的企業人,必須團結才能產生力量。於是,消費者運動便應運而生。
1844年,英格蘭北部以製造毛毯、法蘭絨而知名的羅奇代爾市,首創消費者合作社,當時叫做消費協作組合,它是世界上消費者運動的最早的源流。
1891年,紐約消費者協會成立。這是世界上第一個以保護消費者權益為宗旨的組織。
1899年,美國消費者聯盟誕生,成為世界上第一各全國性的消費者組織,美國並於1914年設立了第一個保護消費者權益的政府機構——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各種反映消費者利益和要求的組織,在一些發達國家相繼出現。1953年,德國消費者同盟成立;1957年,英國成立了消費者協會;1960年,美國、英國、荷蘭、澳大利亞、比利時5國消費者組織在海牙發起成立了國際消費者聯盟組織。1962年,歐洲消費者同盟成立。到1994年,國際消費者聯盟組織中的會員和通訊會員有110多個國家,300多個消費者組織。
中國消費者協會成立於1984年12月26日,1987年9月加入國際消費者聯盟組織並成為正式會員。聯合國組織也非常重視這種世界性的消費者運動,為此,國際消費者聯盟組織的代表已被吸收並成為聯合國驚社理事會、工業發展組織、糧食組織和貿發會議等機構中的顧問和聯絡員,代表消費者並反映他們的利益,參加有關會議和文件的制定。
1985年4月9日,聯合國大會一致通過了《保護消費者准則》,敦促各國採取切實措施,維護消費者的利益。這進一步推動了消費者運動的蓬勃發展。
消費者運動經歷了一個從自發的群眾性活動到有組織的群眾性活動,從政府的行政干預到用法律維護消費者利益,從生產者、經營者對保護消費者的放任狀態到積極參與的歷史過程。現在,全球一個總的趨勢是,世界各國政府越來越關注國民生活,把保護消費者利益列為社會及經濟政策的重要部分。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以下簡稱《消法》)的誕生。
改革開放之後,中國消費者告別了短區的時代,消費者權益的保護提到了議事日程上。在1987年9月4日,全國第一個保護消費者權益的地方性法規——《福建省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條例》經福建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審議,順利通過。
《福建省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條例》的頒布在全國掀起了巨大的威權浪潮。在此之前,沈陽市政府於1987年1月率先頒布了《沈陽市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若干問題暫行規定》,10月4日,又正式頒布了行政法規《沈陽市消費糾紛仲裁暫行辦法》。隨後廣東、湖北等省、直轄市和自治區紛紛出台類似的地方性法規,到1993年10月31日《消法》正式出台前,全國已有28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制定了保護消費者權益條例。

閱讀全文

與家庭生活安全小常識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