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科學小手變變變教案
設計意圖:
小班的幼兒自我認知、自我意識已經初步形成,對自己的身體及身邊的事物越來越感興趣。小手是孩子們身體上最常用、最熟悉的,他們每天用手做許多事情,對自己的小手已經產生了興趣。本次活動旨在讓孩子充分展開想像,讓幼兒在想想、變變、玩玩的過程中對自己的小手更加喜愛,進一步激發幼兒喜愛小手、保護小手的意識。因此,我選擇並設計了這個活動。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參與游戲的願望,體驗小手變、變、變的快樂。
2、鼓勵幼兒大膽表現,培養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3、嘗試讓幼兒學說短句「我的小手變變變,變成……」。
重點難點:
重點是讓幼兒大膽想像、表現、體驗游戲的快樂。
難點是讓幼兒用小手去表現各種不同的事物。
活動准備:
1、知識准備:幼兒已經感知認識了「能乾的小手」。
2、物質准備:磁帶、錄音機、背景圖、顏料、盤子、濕毛巾。
活動過程:
1、教師和幼兒一起隨音樂表演《小手在哪裡》引起幼兒對小手的興趣。(孩子們對這段音樂非常熟悉,通過和小手捉迷藏、玩游戲,幼兒非常開心,都十分樂意參與到活動中去,既集中了幼兒的注意力,又使他們對小手產生興趣。)
2、引導幼兒說一說小手的本領,讓幼兒知道手能做許多事情,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在教師的引導提問下,孩子們能根據已有經驗回答出小手的許多種作用,了解並認識了自己的小手,也非常喜愛自己的小手,很自然的過渡到下一環節,和小手做游戲。)
3、教師和幼兒一起玩「小手變變變」的游戲,體驗「小手變變變」的快樂。
(1)教師示範。如:我的小手變變變,變成小貓喵喵喵;我的小手變變變,變成電話呤呤呤。
(2)鼓勵幼兒大膽表現,用小手錶現出各種不同的事物,小朋友們一起變一變。如:手槍、小兔子、照像機等。(每個孩子都有一雙小手,小手就是他們現成的學具,對於小手變出的各種事物孩子們也比較感興趣,所以孩子們在小手變變變的游戲中玩的非常投入,也很開心。在和諧愉快的環境中幼兒邊說邊玩,他們體驗到了小手變變變的快樂。活動中大部分幼兒都能參與進去,幼兒的表現是愉悅的、主動的,快樂教育的原則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同時目標二和目標三得到了落實,難點得到突破。)
4、教師和幼兒共同完成「小手印畫」。
(1)教師通過邊說兒歌邊示範的形式教幼兒「小手印畫」的方法。
(2)引導幼兒自由選擇顏色印出小手的形狀。
(3)作品展覽,讓幼兒觀察,引導幼兒想像「小手印」像什麼;教師添畫,變成美麗的小手印畫。(教師的示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孩子們急於也把自己的小手印印在紙上。由小手變到小手印,使幼兒的想像力、表現力得到發展。當他們看到自己的小手印在五顏六色的印在紙上,通過想像和教師的添畫,變成了小樹葉、小雞、小鳥後非常的興奮,體驗到了小手變變變的快樂。)
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求異,繼續玩「小手變變變」游戲,並可編成兒歌讓幼兒表演。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以發揮幼兒的想像力、表現力和表達能力為宗旨,在活動中教師是一個引導者、合作者、支持者,以關懷、接納、尊重的態度與幼兒交往,像孩子的一個朋友一樣,創設了一個寬松自由的空間。教師與幼兒之間、幼兒與幼兒之間通過互動,使每個孩子都得到了愉快的體驗。通過讓幼兒想一想、變一變、說一說,讓幼兒在充滿想像力的環境中發展認知、思維和表達能力。
② 中班美勞《手指》教案
活動目標:
1、在剪剪、貼貼中體驗手工活動的樂趣。
2、嘗試通過一次性水杯裝飾製作水母。
3、各種材料製作出不同水母腳和身體活動准備:
一次性水杯、剪刀、乳白膠、排筆、彩色皺紋紙、廢棄彩卡紙、範例一個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課題1、教師訴說故事:"生活在北美洲深海中的水母,格外強壯,它的觸須像人的手臂那樣粗,體型大,肌肉有力,每隻水母重達60公斤。水母們從小就學會了急速而迅捷的游動,以躲避種種凶惡的敵人。這樣一天天的鍛煉,它們的身體更壯,游速更快,力量更大了。在強敵日夜的追殺下,水母們仍免不了被咬傷,觸須也時常被咬斷。水母們不甘於任人欺負,更不甘於死亡。它們因運動而激發了新陳代謝的功能,因強壯而積聚了生命蓬勃的力量。於是,被咬得遍體鱗傷的水母,不但不會死,還會很快從這段觸須的根部長出新觸須,傷口也會迅速癒合。所以,人們從來看不到傷殘的、憂愁的水母。它們不停地游動著,永遠展示著完美和快樂。"2、師:"小朋友在剛才的故事裡聽見了吳老師說的水母的樣子和特點是什麼嗎?"二、知識探討出示範例1、師:"小朋友們看看吳老師手裡的是什麼?它是用什麼材料做的?"2、師:"我們應該先做什麼?然後做什麼?最後做什麼?"師小結:今天就用我們都認識的材料,彩色卡紙、皺紋紙、乳白膠和一次性水杯來做一隻水母。用皺紋紙做它的觸角,彩卡紙做水母的花衣裳,讓它們變得可愛漂亮起來。
請一位小朋友用大家討論出來的方式試做一隻水母,請其他小朋友觀察。
③ 小班美術教案小手變大叔
活動目標:
1,初步感受畫畫的樂趣,能夠用完整的線條畫出自己的小手。
2,通過塗版色,培權養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活動准備 :
鉛筆,圖紙,橡皮擦,油畫棒
活動過程:
(一) 開始部分
1,導入:謎語:兩棵小樹十個杈,不長葉來不開花,能寫能算還會畫,天天幹活不說話。
2提問:我們的小手能幹些什麼?(幼兒舉手回答)
(二) 基本部分
1,老師在白板上示範怎樣畫手,並提醒幼兒在化的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2,發放鉛筆,圖紙和油畫棒。讓幼兒開始自己畫小手。
(三)結束部分
1,幼兒畫出自己的小手後,提示幼兒自己塗上自己喜歡的顏色或畫上自己喜歡的圖案。
活動延伸:
讓幼兒掌握簡單的保護手的方法,展示幼兒的作品。
④ 小班巜大手和小手》教學藝術活動反思
在這次復活動中,活動氣氛熱烈,小制班幼兒對小手輪廓描畫和手印印染興趣濃厚,情緒高漲。
不足處:在活動過程中,有少數幾個幼兒沒有注意保持衣服的干凈及環境的衛生。在教學時,對個別不敢於動手操作的幼兒應更細致的指導。
⑤ 幼兒大班繪本大手握小手教案
教案,是在認真備課、研究教材、學生和環境等的基礎上,進行規劃課堂專教學的活動,是一個屬動態的、持續創造的過程。這種規劃,既可以以文本的形式表現,但更多、更豐富的內容是以非文本的形式存儲於教師心中的架構。前者是「有形教案」;後者是「無形教案」;前者是「顯性備課」、後者是「隱性備課」;前者是「備課於書」、後者是「備課於心」。
誤區之一:寫教案=備課;
誤區之二:教案越詳細越好;
誤區之三:教案可有可無。
⑥ 幼兒園中班戶外活動大手追小手
你好,我這里有《大手拉小手》的活動教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活動目標:
1、懂得自己長大了版,應該學著關心和照顧弟弟妹妹。
2、以熱情大方的小主人態度向弟弟妹妹介紹我們的班級,並會教弟弟妹妹學本領,與弟弟妹妹交流。 活動准備:
與中三班教師約定好時間。 活動過程:
一、討論怎樣做哥哥姐姐。
1、我們長大了,當弟弟妹妹來我們大三班做客時我們應該怎樣做小主人?和他們一起說些什麼話?有什麼本領要教他們?
二、實踐活動:
1、熱情大方迎接弟弟妹妹。每位幼兒邀請一位弟弟或妹妹到自己身邊,做自我介紹,互相熟悉。
2、我是小向導。引導幼兒帶弟弟妹妹參觀自己的班級,介紹我們的活動區域。
3、我長大了。與弟弟妹妹交流,告訴弟弟妹妹自己哪些方面長大了,也請弟弟妹妹講講自己的變化。
4、我的本領。引導幼兒教弟弟妹妹學本領(如變魔術、念兒歌、數數等)
三、說說感受。活權動結束後,教師引導幼兒說說自己帶領弟弟妹妹的感受。如自己是怎樣教弟弟妹妹變魔術的,心裡有什麼感受,弟弟妹妹是怎麼學的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