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教案 > 顛倒歌童謠音樂教案

顛倒歌童謠音樂教案

發布時間:2020-12-30 21:57:27

1. 傳統經典童謠

傳統經典童謠:

1、拉大鋸

拉大鋸,扯大鋸,姥姥家,唱大戲。接姑娘,請女婿,小外孫,回你也去。

2、張奶答奶

張奶奶,李奶奶,俺家有個小嬰孩兒,站得穩,坐不歪,好吃餑餑不吃奶。

3、保護眼睛

小眼睛,亮晶晶,樣樣東西看得清。好孩子,講衛生,不用臟手揉眼睛。

4、剪指甲

手指甲,長又長,小小細菌把身藏,常剪指甲愛干凈,小朋友講衛生,個個長得胖又壯。

5、牽牛花

牽牛花,會牽牛,牽著牛兒到處游。一游游到銀河邊,洗個澡兒樂悠悠。

6、太陽地球和月亮

太陽大,地球小,地球繞著太陽跑。地球大,月亮小,月亮繞著地球跑。

7、叫

黃狗、黃狗、汪汪叫。白鵝、白鵝、嘎嘎嘎。小羊、小羊,咩咩咩。花貓、花貓,喵喵喵。小寶、小寶,媽媽媽。

8、小老鼠上燈台

小老鼠,上燈台,偷油吃,下不來。喵喵喵,貓咪來,骨碌骨碌滾下來。

9、剪紙歌

小姣姣,手兒巧,拿剪刀,鉸呀鉸。鉸只狗,鉸只貓,鉸只麻雀喳喳叫。

2. 童謠有哪些

1、捉泥鰍. 池塘的水滿了雨也停了,田邊的稀泥里到處是泥鰍,天天我等著你 等著你捉泥鰍,大哥哥好不好, 咱們去捉泥鰍,小牛的哥哥,帶著他捉泥鰍,大哥哥好不好,咱們去捉泥鰍 2、采蘑菇的小姑娘 采蘑菇的小姑娘 背著一個大竹筐 清晨光著小腳丫 走遍森林和山岡 她採的蘑菇最多 多得像那星星數不清 她採的蘑菇最大 大得像那小傘裝滿筐 噻籮籮哩噻籮籮哩噻 噻籮籮籮 噻籮籮籮哩噻 誰不知這山裡的蘑菇香 她卻不肯嘗一嘗 攢到趕集的那一天 趕快背到集市上 換上一把小鐮刀 再加上幾塊棒棒糖 和那小夥伴一起 把勞動的幸福來分享 噻籮籮哩噻籮籮哩噻 噻籮籮籮噻籮籮籮噻籮籮籮噻籮籮籮噻籮籮籮哩噻 噻籮籮哩噻籮籮哩噻 噻籮籮哩噻籮籮哩噻 噻籮籮哩噻籮籮哩噻 噻籮籮籮噻籮籮籮噻籮籮籮噻籮籮籮噻籮籮籮哩噻 3、歌唱二小放牛郎 牛兒還在山坡吃草, 放牛的卻不知哪兒去了, 不是他貪玩耍丟了牛, 那放牛的孩子王二校 九月十六那天早上, 敵人向一條山溝掃盪, 山溝里掩護著後方機關, 掩護著幾千老鄉. 正在那十分危急的時候, 敵人快要走到山口, 昏頭昏腦地迷失了方向, 抓住了二小要他帶路. 二小他順從地走在前面, 把敵人帶進我們的埋伏圈, 四下里乒乒乓乓響起了槍炮, 敵人才知道受了騙. 敵人把二小挑在槍尖, 摔死在大石頭的上面, 我們那十三歲的王二小, 可憐犧牲在山間 幹部和老鄉得到了安全, 他卻睡在冰冷的山間, 他的臉上含著微笑, 他的血染紅了藍的天. 秋風吹遍了每個村莊, 他把這動人的故事傳揚, 每一個村莊都含著眼淚, 歌唱著二小放牛郎 4、小螺號 小螺號,嘀嘀嘀吹 海鷗聽了展翅飛 小螺號,嘀嘀嘀吹 浪花聽了笑微微 小螺號,嘀嘀嘀吹 聲聲喚船歸啰 小螺號,嘀嘀嘀吹 阿爸聽了快快回啰。 茫茫的海洋,藍藍的海水 吹起了螺號,心裡美吔 5、讓我們盪起雙槳 讓我們盪起雙槳,小船兒推開波浪 海面倒映著白塔,四周環繞著綠樹紅牆 小船兒輕輕飄盪在水中 迎面吹來了涼爽的風 紅領巾迎著太陽,陽光灑在海面上 水中魚兒望著我們 悄悄聽我們愉快歌唱 小船兒輕輕飄盪在水中 迎面吹來了涼爽的風 做完了一天的功課,我們來盡情歡樂 我問你親愛的夥伴 誰給我們安排下幸福的生活? 小船兒輕輕飄盪在誰中 迎面吹來了涼爽的風 6、誰會這樣 誰會飛呀,鳥會飛 鳥兒鳥兒怎樣飛? 拍拍翅膀飛呀飛 誰會游呀,魚會游 魚兒魚兒怎樣游? 搖搖尾巴點點頭 誰會跑呀,馬會跑 馬兒馬兒怎樣跑? 四腳離地身不搖。 7、數鴨子 門前大橋下,游過一群鴨 快來快來數一數,二四六七八。 嘎嘎嘎嘎真呀真多呀 數不清到底多少鴨 數不清到底多少鴨 趕鴨老爺爺,鬍子白花花 唱呀唱著家鄉戲,還會說笑話 小孩小孩快快上學校 別考個鴨蛋抱回家 門前大橋下,游過一群鴨 快來快來數一數,二四六七八。 8、小星星 一閃一閃亮晶晶,神奇可愛的小星星 高高掛在天空中,好象寶石放光明 一閃一閃亮晶晶,神奇可愛的小星星 當那太陽落下山,大地披上黑色夜影 天上升起小星星,光輝照耀到天明 一閃一閃亮晶晶,神奇可愛的小星星 9、讀書郎 小嘛小二郎 背著書包上學堂 不怕太陽曬也不怕那風雨狂 只怕那先生罵我懶哪 沒有學問羅無臉見爹娘。 丁丁啦切個隆冬搶 沒有學問羅無臉見爹娘。小嘛小二郎 背著書包上學堂 不為做官也不是為面子光 只為窮人要翻身哪 不被人欺負喂不做牛和羊 丁丁啦切個隆冬搶 不被人欺負喂不做牛和羊 只能想起這么多了,嘿嘿……希望能夠幫到你,O(∩_∩)O~

3. 《顛倒歌》太陽從西往東落,聽我唱個顛倒歌。天上打雷沒有響,地上石頭滾上坡。臘月炎熱直流汗,六月寒冷

順序歌:

太陽從東抄往西落,聽我唱襲個順序歌。

天上響雷轟隆隆,地上石頭滾下坡。

江里鯉魚不下蛋,山上駱駝不搭窩。

臘月寒冷打哆嗦,六月炎熱直流汗。

妹照鏡子手梳頭,門外驢把口袋馱。

(3)顛倒歌童謠音樂教案擴展閱讀:

在我國俗文學園地有一種別有意趣的顛倒歌,它的創作風格類似於打油詩體,其特點是運用「故錯」手法,偏把事物往反了說,這種歌因為其幽默諧噱的民間趣味,在老百姓中廣為流傳。

4. 兒歌中的顛倒歌集中體現了什麼美

【大紅燈籠高高掛】
原曲:張建國、唐訶
填詞:姚玉鳳(紅了櫻桃)
編曲:專林崇
演唱:郭屬洪領(快樂大使)
大紅燈籠高高掛
七綵綢 扭成向陽花
喜上眉梢歡歌起
奼紫嫣紅映彩霞

大紅燈籠高高掛
獅燈舞 龍船劃
騰飛鞭炮空中炸
樹上的喜鵲叫喳喳
獅燈舞 龍船劃
騰飛鞭炮開心打
倒貼福字醉萬家
大紅喜字牆上掛
金嗩吶 吹艷百合花
龍鳳呈祥笑開顏
喜氣洋洋一幅畫

大紅喜字牆上掛
糯米酒 咖啡茶
奧迪藍鳥按喇叭
新娘子帶著小車嫁
糯米酒 咖啡茶
奧迪藍鳥開進家
全村樂得笑哈哈
紅紅愛字心中掛
心連心 澆開幸福花
和和美美家家樂
人壽年豐話桑麻

紅紅愛字心中掛
千朵花 萬朵花
濃香漫過綠窗紗
激情的鑼鼓震天涯
千朵花 萬朵花
香飄四季美如畫
繁榮盛世俏中華
啊 紅紅愛字心中掛
千朵花 萬朵花
香飄四季美如畫
繁榮盛世俏中華

5. 什麼是童謠意實

童謠 網路名片
童謠是為兒童作的短詩,強調格律和韻腳,通常以口頭形式流傳。許多童謠都是根據古代儀式中的慣用語逐漸加工流傳而來,或是以較晚一些的歷史事件為題材加工而成。
目錄[隱藏]

釋義
童謠的定義
童謠的特點
童謠的內容
童謠的歷史
童謠的分類1、搖籃曲
2、游戲歌
3、數數歌
4、問答歌
5、連鎖調
6、拗口令
7、顛倒歌
8、字頭歌
9、謎語歌
童謠的表現手法
童謠的教育價值1、智識教育
2、情趣教育
3、文學教育
4、品德教育
5、童謠對3—6歲幼兒發展的教育價值
童謠諺語集錦
中國民間童謠
春節話童謠釋義
童謠的定義
童謠的特點
童謠的內容
童謠的歷史
童謠的分類 1、搖籃曲
2、游戲歌
3、數數歌
4、問答歌
5、連鎖調
6、拗口令
7、顛倒歌
8、字頭歌
9、謎語歌
童謠的表現手法
童謠的教育價值 1、智識教育
2、情趣教育
3、文學教育
4、品德教育
5、童謠對3—6歲幼兒發展的教育價值
童謠諺語集錦中國民間童謠春節話童謠

[編輯本段]釋義
詞目:童謠 拼音:tóng yáo 基本解釋 1. [nursery rhyme]∶有韻的詩歌形式的兒童故事 2. [children's folk rhymes]∶在兒童中間流行的歌謠,形式比較簡短 詳細解釋 兒童傳唱的歌謠。舊時認為能預示世運或人事。 《左傳·僖公五年》:「八月甲午, 晉侯 圍 上陽 。問於 卜偃 曰:『吾其濟乎?』對曰:『克之。』公曰:『何時?』對曰:『童謠曰:「丙之晨,龍尾伏辰……」其九月十月之交乎?』」《後漢書·方術傳上·許楊》:「明府今興立廢業,富國安民,童謠之言,將有徵於此。」 晉 葛洪 《抱朴子·勖學》:「夫童謠猶助聖人之耳目,豈況《墳》《索》之弦博哉?」《三國演義》第九回:「 卓 問 李肅 曰:『童謠主何吉凶?』」
[編輯本段]童謠的定義
楊德君《童謠》古人說:「童,童子。徒歌曰語。」(《國語•晉語》韋昭注)。「童子歌曰童謠,以其出自胸臆,不由人教也。」(楊慎《丹鉛總錄》卷二五)。 大體說來,「童謠」是指傳唱於兒童之口的、沒有樂譜、音節和諧簡短的歌謠。它的叫法很多,如清人杜文瀾在《古謠諺•凡例》中,把「兒謠、女謠、小兒謠、嬰兒謠」等都歸入「童謠」一類。此外,其他古籍中還有稱「孺子歌」、「童兒歌」、「兒童謠」、「孺歌」、「小兒語」、「女童謠」等的。名稱雖不同,內容都是一樣的。[1] 世界各國、各民族都有童謠,甚至於沒有文字的族群都有童謠。傳統童謠屬於民間文學之一,應該是包含在民謠中。基本上童謠沒有很明確的范疇和界限,凡是民謠中適合孩童聽與唱的都可以歸類為童謠。當然,童謠的創作者未必是兒童,不論是成人為兒童製作,或是本屬於成人的謠,只要是被兒童樂於接受或模仿、而活躍於兒童口耳之間的,都可以將它視為童謠。童謠通常帶濃厚的地方特色,詼諧幽默、音節和諧、形式簡短,讀來朗朗上口。[2] 《詩經》大序說:「情動於中而行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 歌謠是人類企圖強化表達喜怒哀樂等情緒,藉由語言的自然節奏,所表現出來的美化語言。這種人類的天性常因民族、年齡、身分、環境等而有不同的表現方式,但是,以語言為基礎卻是放諸四海而皆準的。 然而,將語言的自然節奏進而演化為具備音樂結構的歌曲,卻不是兒童所能勝任。因此,不論自發或摹仿,兒童能力所及也止於「謠」的階段,而謂之「童謠」。至於成人製作、配曲的便是「童歌」(或兒歌)。當然,童謠的創作者未必是兒童,不論是成人為兒童製作,或是本屬於成人的謠,只要是被兒童所樂於接受或摹仿,而或躍於兒童的口耳之間的,都可以將它視為童謠。 說簡單,通俗點,但不一定科學:「童謠,應該是由一代代人口耳相傳的,在兒童口中傳唱的,帶濃厚的地方特色,詼諧幽默、音節和諧,形式簡短的讀來朗朗上口的歌謠。」[1]
[編輯本段]童謠的特點
童謠主要有兩個特點:一是朗朗上口,通俗易懂;二是有趣、好玩,孩子們感興趣。
[編輯本段]童謠的內容
童謠的內容選擇有三個基準點: 1、童謠的內容取材貼近生活和自然、內容淺顯、思想單純。 童謠《布娃娃》童謠是在乳兒的搖籃旁伴著母親的吟唱而進入兒童生活中的。孩子們隨著年齡的增長,由感知到模仿,最終學會誦唱童謠,並從中獲得審美享受。童謠的內容往往十分顯淺,易為幼兒所理解,或單純集中地描摹、敘述事件,或於簡潔有趣的韻語中表明普通的事理。例如,聖野的童謠《布娃娃》:「布娃娃,不聽話,喂她吃東西,不肯張嘴巴。」於天真稚氣中表達了幼兒對周圍生活的模仿和思考。同時,孩子們在誦唱這首童謠時馬上就會聯想到自己吃飯的情景,懂得應該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2、童謠的內容想像豐富,富有情趣;整首篇幅簡短,結構劃一。 幼兒對周圍事物的認識還比較單純,又限於口耳相傳,因此,童謠的篇幅應當短小精巧,結構應當單純而不復雜。常見童謠,一般只有短短的四句、六句、八句,當然也有較長童謠(注音版)——中國經典兒歌的。就每句所組成的字數看,有三言、四言、五言、七言、雜言。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是基本句式。短小、單純,自然就易學易唱。如全舒的《小青蛙》:「小青蛙,叫呱呱,捉害蟲,保莊稼,我們大家都愛它」只19個字,既描繪出青蛙鳴叫的田野圖畫,又告訴兒童一個常識,簡短、單純,易誦易記。 3、童謠語言活潑,富於音韻,琅琅上口。 童謠的傳播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游戲方式來實現的,所以要求其作品適宜誦唱,並能與游戲過程相配合,必須呈現出鮮明的音樂性和節奏感。幼兒好動,又處於學習語言、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階段,富有音樂感、節奏明朗、生動活潑的童謠語言可以引起幼兒的美感、愉悅感,激發他們學習語言的積極性。因此,無論是傳統童謠還是創作童謠,也無論是世界上哪一個民族的童謠,都具備合轍押韻、節奏明快易唱、語言活潑的特點。
[編輯本段]童謠的歷史
唱響新童謠童謠歷史悠久,最早始於《詩經》魏風園有桃——「心之憂矣,我歌且謠」。《列子》中記載的《康衢童謠》,據說是我國傳說中的聖人堯時的童謠。《古今事物考》說:「《列子》曰:『堯乃微服游於康衢,聞兒童謠……』謠之起,自堯時然也。」有人認為《列子》這本書不一定可靠,只承認《國語•鄭語》中記載的《周宣王時童謠》才是真正最早的童謠。即使如此,童謠也有了近三千年的歷史。在我國文學史上,能夠與它比「老資格」的,就只有《詩經》中的某些篇章了。 綜觀中國古代童謠的歷史,可以發現一條明顯的分界線:在明代以前,所有的童謠幾乎都是政治童謠,不同程度地都是政治斗爭的工具,它們與兒童的生活簡直不相干;從明代開始,在繼續發展政治性童謠的同時,產生了一批真正反映兒童生活的童謠,或者說。這時才有人有意識地開始創作和收集真正意義上的童謠。我想,明以前大概也有非政治性的童謠,只是由於無人搜集記錄下來,所以就湮滅了;即使記下來一點,也往往被附會到政治中去了。明代是我國資本主義因素大量產生的時期,當時有一批人,沖破宋元理學的束縛,思想比較解放。他們的視野擴大到了前所未及的許多領域,加上當時印刷業的興盛,童謠的創作或收集也就有了較好的成績。現存我國最早的兒歌專集是明代呂坤於 1593年編成的《演小兒語》,此後,這方面的專集才逐漸多了起來。 從現有材料看,我國古代童謠大體上呈現出「兩多兩少」的狀況:亂世多,盛世少;王朝末期多,王朝早期少。像魏晉南北朝時期、五代十國時期、元代,政治上黑暗,內外戰爭頻繁,國家分裂,生靈塗炭,反映這一時期政治斗爭的童謠也就比較多。在每一個王朝中,一般又是末期比早中期多,像秦末、漢末、元末.明末等時期,都是童謠大量流傳的時候。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亂世和末世,政治斗爭尖銳復雜,各種政治力量都努力表現自己,其中就包括用童謠為自己造輿論。所以,有著產生童謠的肥沃土壤。另一方面,這時統治者的鉗制力則相對削弱,使那些生產出來的童謠不至於全部被扼殺。新上台的統治者對那些替自己造輿論的童謠,固然會樂於保留,就是對那些詛咒被推翻的統治者的童謠,也往往持一種容忍的態度,甚至也樂於記錄下來,以作為自己「順乎天心,合乎民意」的證明。反過來,在每一個王朝的初中期,統治階級的統治相對穩定,除了歌頌昇平的東西之外,真正有戰鬥力的童謠就不容易創作和保存下來了。[1]
[編輯本段]童謠的分類
童謠百首按照國家劃分:有中國和外國童謠。 按照年代劃分:傳統童謠和新童謠。傳統的童謠是靠口頭傳誦。新童謠是新文化運動稱之為「童謠」。有人把它譜曲,用它編操,以它作畫成為一種能誦能唱,能舞能練的作品,並且可以通過廣播、電視、互聯網傳播。 按照地域劃分:有方言童謠和普通話童謠。 按照童謠的藝術形式劃分:我國童謠在千百年的歷史傳承中,經過一代又一代人自覺或不自覺的潤色加工,已經形成了十幾種倍受兒童喜愛的特殊的傳統藝術形式。如搖籃曲、游戲歌、數數歌、問答歌、連鎖調、拗口令、顛倒歌、字頭歌和謎語歌。
1、搖籃曲
搖籃曲也稱搖籃歌、催眠曲,屬「母歌」。這是一種主要由母親或其他親人吟唱給嬰幼兒聽的,用於催眠、教話、認物的簡短童謠。
2、游戲歌
游戲歌是兒童游戲時伴隨著一定的游戲動作而吟唱的童謠。游戲歌是兒童游戲時伴隨著一定的游戲動作而吟唱的童謠。像《找朋友》、《丟手絹》、《拍手歌》等,
3、數數歌
數數歌是以適合兒童審美心理的形象描寫來巧妙地訓練兒童數數能力的童謠。如:傳統童謠《一二三》:「一二三,爬上山,四五六,翻跟頭,七八九,拍皮球,張開兩只手,十個手指頭。」有的數數歌除能用來進行知識教育外,還滲透了一定的思想教育的內容。數數歌的特點是:變數字為形象,化抽象為具體。
4、問答歌
問答歌,指採取一問一答或連問連答的形式來敘述事物、反映生活的童謠。例如,朱晉傑的《什麼好》:「什麼好?公雞好,公雞喔喔起得早。/什麼好?小鴨好,小鴨呷呷愛洗澡。/什麼好?小羊好,小羊細細吃青草。/什麼好?小兔好,小兔玩耍不吵鬧。」問答歌的特點就在問答。既然要回答問題,總得動點腦筋,所以問答歌能啟迪兒童的心智,喚起兒童對各種事物的注意,幫助兒童認識理解周圍的世界。
5、連鎖調
連鎖調,即連珠體童謠。它以「頂針」的修辭手法結構全歌,即將前句的結尾詞語作為後句的開頭,或前後句隨韻粘合,逐句相連。如金波的《野牽牛》:「野牽牛,爬高樓;高樓高,爬樹梢;樹梢長,爬東牆;東牆滑,爬籬笆;籬笆細,不敢爬;躺在地上吹喇叭;『嘀嘀嗒!嘀嘀嗒!」連鎖調的特點是「隨韻接合,易唱易記。連鎖調對培養幼兒的思維和語言能力十分有益。
6、拗口令
拗口令,也稱繞口令或急口令。它是把一些發音容易混淆的字聯綴成有一定意義的童謠,是專門用來訓練兒童發音的。 如錢德慈的《誇駱駝》:「駱駝馱著貨,貨用駱駝馱。伯伯牽駱駝,一個跟一個。穿過大沙漠,不怕渴和熱。伯伯誇駱駝,幹活真不錯。」總之,拗口令繞彎、咬嘴,又要求讀得快,重在聲母、韻母和聲調的訓練。
7、顛倒歌
顛倒歌,也稱滑稽歌、古怪歌或倒唱歌,指故意把事物的本來面目顛倒過來敘述,使其具有幽默和諷刺意味的童謠。如河南的童謠《小槐樹》:「小槐樹,結櫻桃,楊柳樹上結辣椒,吹著鼓,打著號,抬著大車拉著轎。蚊子踢死驢,螞蟻踩塌橋,木頭沉了底,石頭水上漂……」 它的特點是:正話反說,內容機智,聯想豐富。
8、字頭歌
字頭歌是指每句尾字幾乎完全相同,多以「子」、「頭」、「兒」作為每句結尾的童謠形式。如:「小珍子,捲袖子,幫助媽媽掃屋子。擦桌子,擦椅子,拖得地板像鏡子,照出一個好孩子。」字頭歌以其獨特的句尾區別於其他類型童謠,受到兒童的歡迎。
9、謎語歌
謎語歌採用寓意的手法,抓住謎底與謎面間的某種聯系,以歌謠形式敘說現象或事物的特徵。謎語歌是一種有文學趣味的、有益的智力游戲,它可以對兒童進行知識教育;同時,歌中准確生動的語言,形象有趣的描述,又有利於兒童語言的發展;謎語歌還可以促進兒童分析、綜合、推理、判斷能力的發展,促進兒童記憶、想像、聯想能力的提高。
[編輯本段]童謠的表現手法
童謠常見的表現手法有:比喻、擬人、誇張、起興、摹狀、反復、設問等等。
[編輯本段]童謠的教育價值
1、智識教育
益智童謠兒童的知識淺薄,生活經驗有限,而兒歌的內容,又絕大多數是描述一般生快樂童謠,讓寶寶輕松學說話活情景、民俗節慶的祝賀,或者是日月星辰、風雨雷電、天文氣象等自然景觀,甚至是關於魚蟲鳥獸、花草樹木、色彩數字等的想像情節,不但生動有趣,合乎兒童胃口,而且題材包羅萬象,更能滿足兒童好奇的心理。因此,兒童可以從童謠中,獲取新的經驗和智識。
2、情趣教育
兒歌的內容,特別重視情感和趣味,能夠陶冶兒童性情,變化兒童的氣質,使他們養成活潑、爽朗、優雅、天真的性格。孔子不是說過「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的話嗎?
3、文學教育
寶寶童謠兒歌豐富了兒童的字匯,增強了兒童的表達能力。兒歌中的詞句,通常是淺白而簡練的。由於淺白,使兒童容易了解其中的意思,領略其中的情趣,欣賞期中的意境,並很快地學會新的語匯;由於簡練,使兒童容易學到生動優美的句子,無形中增強了兒童語文的表達能力進一步地說,兒童的語言能力,都是從簡單的語匯慢慢累積而培養起來的,他們不但從吸收到的各類語匯中擴充了知識的領域,更從這些語匯中的運用中增強了聯想及敘述的能力。
4、品德教育
有些兒歌也蘊含著倫理道德或勸勉諷戒的教育性內容教忠教孝,使兒童能得到陶鑄品行、美化性靈的好處。因此,若將兒歌運用到音樂、舞蹈、戲劇、游藝等學科的連結教學活動上,更能達到生動活潑的教學效果。兒童在半游藝、半學習的教學活動中,必能更深入地領悟到詩歌里的情感和意境,從而受到深刻而具體的熏陶。如此,不但能適應兒童身心的發展和需要,充實兒童的涵養,對兒童的品德教育,尤其可以收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5、童謠對3—6歲幼兒發展的教育價值
親子童謠著名兒童學家、首都師范大學金波教授認為,好的童謠是心靈雞湯,它能滋潤孩子們的心靈,幫助他們健康成長,童謠這種文學形式,孩子們最容易掌握,通過傳唱童謠,既可以得到快樂,又可以學到知識,非常有助於孩子們形成良好的審美能力。並且對兒重開朗樂觀的人格塑造、思想品德的形成、美好情感的培養、行為習慣的養成、乃至中華民族語言美感的熏陶都有著潛移默化、無可替代的作用。我們希望通過我園的童謠教學,讓童謠進駐我們的心田,傳承中華民族的美德,學會欣賞美、感受美、表現美……在這里度過一個智慧快樂的童年。[2]
[編輯本段]童謠諺語集錦
001、摩挲摩挲肚兒,開小鋪兒,又賣油來又賣醋。 002、黃毛兒丫頭去趕集,買個蘿卜當鴨兒梨,咬一口喉兒辣的,誰讓你專門兒挑大的! 003、數一數二數老張,老張的媳婦會打槍,槍對槍,桿兒對桿兒,不多不少十六點兒。 004、小小子兒,坐門墩兒,哭著喊著要媳婦兒。要媳婦兒干嗎呀?點燈說話兒,熄燈做伴兒,明兒早晨起來梳小辮兒。 005、一年級的小豆包兒,一打一蹦高兒。二年級的小地主,一打一跳舞。三年級的耍大刀,四年級的上子彈。五年級的一開槍,六年級的就滾蛋。 006、一年級的小豆包兒,一打一蹦高兒。二年級的小不點兒,一打一瞪眼兒。三年級的吃飽了飯,四年級的餓死了算。五年級的發了火,六年級的全滾蛋。 007、一隻小花狗兒,坐在大門口兒,兩眼黑溜溜,想吃肉骨頭。 008、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水牛下水,水沒水牛腰。 009、妞妞騎牛,牛擰,妞妞擰牛,媽媽趕馬,馬慢,媽媽罵馬。 010、下雨了,冒泡兒了,老頭戴著草帽兒了。 011、從前有個山,山裡有個廟,廟里有個和尚講故事,講的什麼故事?從前有座山,山裡有個廟…… 012、小耗子兒上燈台,偷油吃,下不來,叫媽媽,媽不來,嘰哩咕嚕滾下來。 013、吃汽水,喝麵包,夾著火車上皮包,下了皮包往北走,看見一個人咬狗,拿起狗來砍磚頭,反被磚頭咬一口。 014、蟲兒蟲兒蟲兒蟲兒飛,拉屎一大堆,大蟲往家跑,小蟲後面追。 015、我做了一個夢,夢見你在河裡蹦,我拿叉子一叉,你蓋子還挺硬。 016、報告司令官,沒有褲子穿,穿個小褲衩兒,露著肚臍眼兒。 017、編編編花籃兒,花籃裡面有小孩兒,小孩兒的名字叫花籃兒。 018、水牛兒,水牛兒,先出犄角後出頭,你爹你媽給你買了燒羊肉,你不吃不吃,全讓老貓給你叼走了,嘔! 019、剃頭打三光,不長虱子不長瘡。 020、老狼老狼,拉屎靠牆,牆倒了,老狼蹶著屁股逃跑了。
我想就這些了,希望能對你有用處。

6. 來唱顛倒歌,歌詞是什麼

《顛倒歌》-小蓓蕾組合

滿天月亮一個星 千萬將軍一個兵

從來不說顛倒話 聾子聽見笑盈盈

倒唱歌兒順唱歌 河裡石頭滾上坡

我打弟弟門前過 看見弟弟搖外婆

滿天月亮一個星 千萬將軍一個兵

從來不說顛倒話 聾子聽見笑盈盈

倒唱歌兒順唱歌 河裡石頭滾上坡

我打弟弟門前過 看見弟弟搖外婆

滿天月亮一個星 千萬將軍一個兵

從來不說顛倒話 聾子聽見笑盈盈

倒唱歌兒順唱歌 河裡石頭滾上坡

我打弟弟門前過 看見弟弟搖外婆

滿天月亮一個星 千萬將軍一個兵

從來不說顛倒話 聾子聽見笑盈盈

滿天月亮一個星 千萬將軍一個兵

從來不說顛倒話 聾子聽見笑盈盈

(6)顛倒歌童謠音樂教案擴展閱讀

《顛倒歌》是小蓓蕾組合演唱的歌曲,收錄在專輯《044、兒歌曲庫-幼兒唱遊歌曲》中。

小蓓蕾組合是童聲合唱的一個組合,所在地區為香港,被稱為「兒歌爺爺」的吳頌今是他們的老師。其成立於1980年,成員是5至15歲、嗓音條件好、歌唱水平高的小歌手。

小蓓蕾組合其成員由5至15歲、嗓音條件好、歌唱水平高的小歌手組成,曾經以小蓓蕾組合、小蓓蕾歌唱組合、小百靈歌唱組合、小紅星歌唱組合、小青蛙合唱隊、小可愛組合、小菩提組合等多個藝名,演唱錄制過上千首不同題材風格的優秀兒童歌曲,出版發行過40多個唱片磁帶專輯。

7. 童謠的分類

1、按照國家劃分:有中國童謠和外國童謠。

2、按照年代劃分:傳統童謠和新童謠。傳統的童謠是靠口頭傳誦。新童謠是新文化運動稱之為「童謠」。

3、按照地域劃分:有方言童謠和普通話童謠。

4、按照童謠的藝術形式劃分:我國童謠在千百年的歷史傳承中,經過一代又一代人自覺或不自覺的潤色加工,已經形成了十幾種倍受兒童喜愛的特殊的傳統藝術形式。如搖籃曲、游戲歌、數數歌、問答歌、連鎖調、拗口令、顛倒歌、字頭歌和謎語歌。

(1)、搖籃曲

搖籃曲也稱搖籃歌、催眠曲,屬「母歌」。這是一種主要由母親或其他親人吟唱給嬰幼兒聽的,用於催眠、教話、認物的簡短童謠。

(2)、游戲歌

游戲歌是兒童游戲時伴隨著一定的游戲動作而吟唱的童謠。游戲歌是兒童游戲時伴隨著一定的游戲動作而吟唱的童謠。

(3)、數數歌

數數歌是以適合兒童審美心理的形象描寫來巧妙地訓練兒童數數能力的童謠。有的數數歌除能用來進行知識教育外,還滲透了一定的思想教育的內容。數數歌的特點是:變數字為形象,化抽象為具體。

(4)、問答歌

問答歌,指採取一問一答或連問連答的形式來敘述事物、反映生活的童謠。問答歌的特點就在問答。問答歌能啟迪兒童的心智,喚起兒童對各種事物的注意,幫助兒童認識理解周圍的世界。

(5)、連鎖調

連鎖調,即連珠體童謠。它以「頂針」的修辭手法結構全歌,即將前句的結尾詞語作為後句的開頭,或前後句隨韻粘合,逐句相連。連鎖調的特點是「隨韻接合,易唱易記」。連鎖調對培養幼兒的思維和語言能力十分有益。

(6)、拗口令

拗口令,也稱繞口令或急口令。它是把一些發音容易混淆的字聯綴成有一定意義的童謠,是專門用來訓練兒童發音的。拗口令繞彎、咬嘴,又要求讀得快,重在聲母、韻母和聲調的訓練。

(7)、顛倒歌

顛倒歌,也稱滑稽歌、古怪歌或倒唱歌,指故意把事物的本來面目顛倒過來敘述,使其具有幽默和諷刺意味的童謠。它的特點是:正話反說,內容機智,聯想豐富。

(8)、字頭歌

字頭歌是指每句尾字幾乎完全相同,多以「子」、「頭」、「兒」作為每句結尾的童謠形式。字頭歌以其獨特的句尾區別於其他類型童謠,受到兒童的歡迎。

(9)、謎語歌

謎語歌採用寓意的手法,抓住謎底與謎面間的某種聯系,以歌謠形式敘說現象或事物的特徵。

謎語歌是一種有文學趣味的、有益的智力游戲,它可以對兒童進行知識教育;同時,歌中准確生動的語言,形象有趣的描述,又有利於兒童語言的發展;謎語歌還可以促進兒童分析、綜合、推理、判斷能力的發展,促進兒童記憶、想像、聯想能力的提高。

(7)顛倒歌童謠音樂教案擴展閱讀

童謠特點:

1、童謠的內容取材貼近生活和自然、內容淺顯、思想單純。

童謠是在乳兒的搖籃旁伴著母親的吟唱而進入兒童生活中的。孩子們隨著年齡的增長,由感知到模仿,最終學會誦唱童謠,並從中獲得審美享受。童謠的內容往往十分顯淺,易為幼兒所理解,或單純集中地描摹、敘述事件,或於簡潔有趣的韻語中表明普通的事理。

例如,聖野的童謠《布娃娃》:「布娃娃,不聽話,喂她吃東西,不肯張嘴巴。」於天真稚氣中表達了幼兒對周圍生活的模仿和思考。同時,孩子們在誦唱這首童謠時馬上就會聯想到自己吃飯的情景,懂得應該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2、童謠的內容想像豐富,富有情趣;整首篇幅簡短,結構劃一。

幼兒對周圍事物的認識還比較單純,又限於口耳相傳,因此,童謠的篇幅應當短小精巧,結構應當單純而不復雜。常見童謠,一般只有短短的四句、六句、八句,當然也有較長的。

就每句所組成的字數看,有三言、四言、五言、七言、雜言。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是基本句式。短小、單純,自然就易學易唱。

如全舒的《小青蛙》:「小青蛙,叫呱呱,捉害蟲,保莊稼,我們大家都愛它!」只19個字,既描繪出青蛙鳴叫的田野圖畫,又告訴兒童一個常識,簡短、單純,易誦易記。

3、童謠語言活潑,富於音韻,琅琅上口。

童謠的傳播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游戲方式來實現的,所以要求其作品適宜誦唱,並能與游戲過程相配合,必須呈現出鮮明的音樂性和節奏感。

幼兒好動,又處於學習語言、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階段,富有音樂感、節奏明朗、生動活潑的童謠語言可以引起幼兒的美感、愉悅感,激發他們學習語言的積極性。因此,無論是傳統童謠還是創作童謠,也無論是世界上哪一個民族的童謠,都具備合轍押韻、節奏明快易唱、語言活潑的特點。

8. 關於民俗文化的童謠

童謠,就是兒歌,是一種以兒童為主要對象的歌曲,曲色多半較為簡單,歌詞亦以淺白和富教育意義,使兒童容易明白。這類的歌曲多半反應了兒童的思想和內心世界,現在有相當數量成為動畫卡通的主題曲。

1.《哆啦哆嗦嗦咪啦嗦》:哆啦哆嗦嗦咪啦嗦,鋼筆水兒、嘩啦啦,我和姐姐摘棉花。姐姐摘了二兩半,我剛摘了一小把。教師誇我好寶寶。寶寶鬧,媽媽累,爸爸說我是累贅。我不哭,我不鬧,爸爸送我上學校。不打架,團結好。

2.《太陽公公》:太陽公公起得早,他怕寶寶睡懶覺,爬上窗口瞧一瞧,咦,寶寶不見了!寶寶正在院子里,一二三四做早操,太陽公公眯眯笑,誇我是個好寶寶。

3.《小板凳兒》:小板凳兒,四條腿兒,我給奶奶嗑瓜子兒。奶奶說我嗑得香,我給奶奶熬雞湯。奶奶說我沒擱油,我給奶奶磕個頭。奶奶嫌我嗑的慢,我給奶奶煮雞蛋。

4.《小姑娘蛋兒》:小姑娘蛋兒,梳倆辮兒,抹紅臉蛋兒; 上井沿兒,打出溜滑,摔屁股蛋兒,回家抹點二百二兒(紅葯水)。

5.《拉大鋸》: 拉大鋸,拉大鋸,姥姥家門口唱大戲。 接姑娘,喚女婿,小外甥也要去。姥姥煮個鴨蛋屁,煮也煮不熟。 燒也燒不熱,氣的小外甥直冒油。

(8)顛倒歌童謠音樂教案擴展閱讀:

童謠,是為兒童作的短詩,強調格律和韻腳,通常以口頭形式流傳。許多童謠都是根據古代儀式中的慣用語逐漸加工流傳而來,或是以較晚一些的歷史事件為題材加工而成。

在全世界各民族和文化中,都有童謠的記錄。如中國的《三字經》,英國的《一閃一閃小星星》(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等。

2008年6月7日,北京童謠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童謠主要有兩個特點:一是朗朗上口,通俗易懂;二是有趣、好玩,孩子們感興趣。

按照國家劃分:有中國童謠和外國童謠。按照年代劃分:傳統童謠和新童謠。傳統的童謠是靠口頭傳誦。新童謠是新文化運動稱之為「童謠」。有人把它譜曲,用它編操,以它作畫成為一種能誦能唱,能舞能練的作品,並且可以通過廣播、電視、互聯網傳播。

按照地域劃分:有方言童謠和普通話童謠。

按照童謠的藝術形式劃分:我國童謠在千百年的歷史傳承中,經過一代又一代人自覺或不自覺的潤色加工,已經形成了十幾種倍受兒童喜愛的特殊的傳統藝術形式。如搖籃曲、游戲歌、數數歌、問答歌、連鎖調、拗口令、顛倒歌、字頭歌和謎語歌。

9. 兒歌中的顛倒歌集中體現了什麼美

在我國兒歌除一般形式外,還形成了一些特殊形式:
1、搖籃歌
搖籃歌也稱搖籃曲、催眠曲,古代名為撫兒歌。搖籃歌有的是母親等長者在嬰兒的搖籃邊隨口哼唱而成;有的則是成人作者創作或加工的歌謠。搖籃歌可說是人類最早接觸的一種文學樣式。它韻律舒緩、樂音諧美,使襁褓中的幼嬰鬆弛神經,悄然睡去。有的搖籃歌沒有完整或明確的意思,只是用柔和的聲音連綴起幾個詞語或短句,如:啊哦……啊哦……乖乖喲……覺覺嘍……狗不咬喲…… 貓不叫喲……乖乖睡覺嘍…… (四川兒歌) 有的則融入了母親的親昵和愛護,如;睡吧,我可愛的小寶寶,睡吧,睡吧,月兒靜悄悄,把你搖籃兒照。我給你講故事,我給你唱歌謠。你閉上小眼快睡覺,睡吧.睡吧!(俄羅斯萊蒙托夫《搖籃曲》) 世上流傳的搖籃歌,大都以母親為抒情主人公,有的純粹抒發母親的溫情,有的寄託了對孩子未來的希望,有的藉以表達對親人的懷念、對理想的懂憬和對事業的嚮往(如印尼搖籃曲《寶貝》)……由作家創作的搖籃歌更是寄寓著作者的思想情感,並流露出鮮明的時代特色。
2.游戲歌。
游戲歌是幼兒在游戲過程中念唱的兒歌。孩子們邊玩邊唱,且歌且舞,可以提高游戲的興趣,增添歡樂的情緒,可以協調游戲的節奏、動作,還可以豐富游戲的內容。在游戲歌中,有一類叫「哄耍歌」,是母親或其他長者對語言能力較弱階段的嬰兒所唱,它們或幫助嬰兒認知動作,或哄逗孩子戲耍。如:點點蟲,蟲會飛。點點雞,雞會啼。點點烏,鳥會飛,嘟啦。(傳統兒歌) 就是母親等長輩把著孩子的手,指點著周圍具體的事物念唱的。小耗子,上燈台。偷油吃,下不來。吱兒咬兒叫奶奶,奶奶不肯來,嘰里咕嚕滾下來。 (傳統兒歌)這首廣泛流傳於我國許多地區的哄耍歌,風趣幽默,歌詞語調都充溢著長者對孩子的親昵與愛撫,使孩子沉浸在無比愉悅之中。游戲歌中更多的是兒童玩樂時所唱的歌謠。如配合拍手游戲的《拍手謠》,配合踢毽的《一個毽兒踢八踢》,配合跳繩的《跳繩歌》,等等。
3.數數歌。
這是一種培養和訓練幼兒識數能力的兒歌。它把初步的數字和一些有趣的事物聯系起來,使抽象的數字變得具體形象,引發幼兒的興趣,從而學會數數。數數歌中有的著重幫助幼兒識數和掌握最基本的數序。如:一二三,爬上山,四五六,翻筋斗,七八九,拍皮球。伸出兩只手,十個手指頭。 (金近《數字歌》) 有的把數字和動植物等知識相結合,既幫助幼兒練習數數,又得到一些知識。如:小黑雞,兩條腿,小黃牛,四條腿,蜻蜓六條腿,蜘蛛八條腿,螃蟹十條腿,蚯蚓蟮魚沒有腿。 (安徽兒歌《沒有腿》) 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七個妞妞來摘果,七個花籃手中提。七個果子擺七樣:蘋果、桃子、石榴、柿子、李子、栗子、梨。 (北京兒歌《七個妞妞來摘果》) 還有一類數數歌,不僅能幫助幼兒識別簡單的數和數序,還訓練他們初步的計算能力和語言能力。如《數蛤蟆》:一個蛤蟆一張嘴,兩隻眼睛四條腿,撲通撲通跳下水。兩只蛤蟆兩張嘴,四隻眼睛八條腿,撲通撲通跳下水。 (傳統兒歌) 隨著蛤蟆的數目依次遞進,要求念唱者迅速推算出它們的嘴巴、眼和腿的數目,邊唱邊算,也起到了訓練兒童思維敏捷、語言准確的作用。
4.謎語歌。
謎語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不僅是兒童,成人也很喜歡;謎語的形式可以用詩歌,也可以用其他短語或散文體寫成。 謎語一般由謎面(喻體)和謎底(本體)組成。謎底就是所猜測的對象;謎面則是啟示猜測者的話語,往往運用比喻、擬人、描述等方法去暗示本體的特徵。用兒歌形式表述謎面的謎語即是謎語歌。猜謎是一項富有游戲趣味的活動。謎面中蘊含著強烈的懸念,正投合幼兒好奇好勝的心理;謎面的描寫往往形象生動,有助於幼兒認識事物,把握概念。謎語歌對於開發幼兒智力,提高他們的辨別和聯想能力都很有益處。供幼兒念唱的謎語歌一般以事物為謎,謎面的文字淺近,讓他們稍加思索即能說出謎底,比如傳統兒歌:初一一根線,初二看得見,初三初四像娥眉,十五十六圓又圓。明確的現象中包含著謎底「月」又如:上邊毛,下邊毛,中間一粒黑葡萄,到了夜裡毛對毛。(陶行知的《眼睛》) 形象地描繪了眼睛的外觀,突出它在晚間的變化,謎底就在說謎者的身上,既親切又有趣。
5.連鎖調。
連鎖調也叫連珠體、連句或銜尾式。這種兒歌用「頂真」的修辭手法去結構,即將前一句末尾的詞語作為後句的起頭,或者前後句「隨韻接合」,逐句相連。傳統兒歌中的連鎖調意思往往不完整,甚至沒有明確的意思,但句式簡短,節奏韻律感很強,有趣的連語諧音順口易記,幼兒很愛誦唱。比如:蓋!蓋!蓋花樓。花樓低,碰著雞。雞下蛋,碰著雁。雁叼米,碰著小孩就是你。(河南兒歌) 每個句子都很短,極易上口,是在孩子玩「蓋花樓」這一游戲時唱的。現代創作的連鎖調往往表達一定的意義,讓幼兒從中得到啟示。比如金波的《野牽牛》:野牽牛,爬高樓;高樓高,爬樹梢;樹梢長,爬東牆;東牆滑,爬蘺笆;籬笆細,不敢爬;躺在地上吹喇叭:嘀噠嘀嘀噠!嘀噠嘀嘀噠! 巧妙地把野牽牛的自然形象與連鎖調的形式生動風趣地聯系起來,既介紹了牽牛攀援的特徵,又善意地批評了膽小怯懦的心理行為。
6.問答歌。
問答歌又叫問答調、對歌,有的地區稱為盤歌,它的特點是以設問作答的形式表述內容,以此幫助孩子觀察、分辨事物的能力。問答歌可以一問一答,如:我說一來誰對一,什麼開花在水裡?你說一來我對一,菱角開花在水裡!我說二來誰對二,什麼開花把道沿?你說二來我對二,馬蘭開花把道沿! 我說三來誰對三,什麼開花葉尖尖?你說三來我對三,韭菜開花葉尖尖! (吉林兒歌《十數對花謠》) 有的則是多問多答,如:什麼尾巴長?什麼尾巴短?什麼尾巴像把傘?猴子尾巴長,兔子尾巴短,松鼠尾巴像把傘!什麼尾巴彎?什麼尾巴扁?什麼尾巴最好看?公雞尾巴彎,鴨子尾巴扁,孔雀尾巴最好看! (程宏明《尾巴歌》)什麼船兒上月球?什麼船兒海底游?什麼船兒水面飛?什麼船兒冰海走?宇宙飛船上月球。潛水艇兒海底游。氣墊船兒水面飛。破冰船兒冰海走。 (李海松《什麼船兒》) 問答歌也可以和連鎖調結合起來,連續提出問題,這種形式的兒歌往往句式短促、諧音相連、生動活潑,很有趣味。如:嘭嘭嘭,請你開開門。你是哪一個?我是隔壁張小寶。你來干什麼?我來借個火。借火干什麼?生爐子。生爐子干什麼?打劈刀。打劈力干什麼?劈竹子。劈竹子干什麼?做蒸籠。做蒸籠干什麼?蒸米糕。蒸米糕乾什麼?明天請你楊姥姥來吃糕。…… (陝西兒歌) 歌中給孩子們介紹了一些淺近而又必要的生活常識。
7.繞口令。
繞口令又稱拗口令、急口令。它由一些讀音相近的詞語組合而成。由於語言拗口,而又要求清晰、快速、順暢地念出,可以用來訓練幼兒口齒清楚,吐字辨音正確,提高口語能力,促進思維的敏捷,是一種實用性很強的兒歌。比如傳統兒歌:天上星啦斗,地上雞啦狗,園里蔥啦韭,河裡魚啦藕。又如: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要想說好四和十,得靠舌頭和牙齒,誰說四十是「細席」,誰的舌頭沒用力;誰說四十是「事拾」,誰的舌頭沒伸直。認真聽,常練習,十四,四十,四十四。 (北京兒歌《四和十》)
8.顛倒歌。
顛倒歌又稱倒唱歌、古怪歌、滑稽歌。它通過大膽的誇張,故意將事物的正常關系和各自的特徵加以顛倒,達到以反襯正的目的。顛倒歌把不可能出現的事物、現象描寫得繪聲繪色,讓人產生一種反常、奇特、滑稽的感覺。在引發孩子們好奇之後,促使他們從相反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從而提高辨別事物的能力,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的想像力和幽默感。比如: 『 太陽從西往東落,聽我唱個顛倒歌。天上打雷沒有響,地上石頭滾上坡:江里駱駝會下蛋,山上鯉魚搭成窩;臘月酷熱直淌汗.六月寒冷打哆嗦;姐在房中頭梳手,門外口袋把驢馱:成魚下飯淡如水,油煎豆腐骨頭多;黃河中心割韭菜。龍門山上捉田螺:捉到田螺比缸大,抱了田螺看外婆;外婆在搖籃里哇哇哭,放下田螺抱外婆。 (北京兒歌)
9.字頭歌。
字頭歌是一種每句末尾的字詞完全相同的兒歌。這些字詞大都是;子;「頭」「兒」等,以它們作為韻腳,一韻到底,具有很強的韻律感。每首歌一般都有一個完整的意思,語言往往幽默、風趣。比如:擦桌子,抹椅子.拖得地板像鏡子,照出一個小孩子。小孩子,捲袖子,幫助媽媽掃屋子,忙得滿頭汗珠子。 (徐青《好孩子》) 從西頭,到東頭,這邊來了個小老頭。穿著靴頭,帶著帽頭,腰裡掖著個小斧頭,上山頭,砍木頭,砍了這頭砍那頭,跟上山來個小丫頭,拿著一籃小饅頭。摔了一個小跟頭,碰了丫頭的花花頭。小丫頭,不啼哭,理理頭,拾饅頭。找到了砍木頭的小老頭,小丫頭,叫老頭:「爺爺 爺爺我給你送饅頭。」 (河北兒歌) 小小子兒開鋪兒,開開鋪兒兩扇門兒,小桌兒小椅兒,馬木筷子兒小碟兒。十棵小樹兒,排成一排兒,手兒拉手兒,不怕大風兒。 (北京兒歌)

10. 顛倒歌的歌謠

顛倒歌

原唱:佚名

作詞:佚名

作曲:佚名

東西路,南北走,頂頭碰上人咬狗。版

拾起狗來砸磚頭權,又被磚頭咬了手。

老鼠叼著狸貓跑,口袋馱著驢子走。

另一版本是:

吃牛奶,喝麵包,夾著火車上皮包;

東西街,南北走,出門看見人咬狗;

拿起狗來砸磚頭,又怕磚頭咬我手。

(10)顛倒歌童謠音樂教案擴展閱讀:

顛倒歌幾乎都是這樣,把自然界的某些規律、某些常見現象來個顛倒,在這個顛倒的世界裡,四季可以打亂,雄雌可以混淆,弱者可以戰勝強者等等,可以讓想像力自由馳騁。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山東省曹縣有這樣一首:「顛倒話,話顛倒,石榴樹上結櫻桃。蠅子踢死馬,螞蟻架大橋。丫丫葫蘆沉到底,千斤秤砣水上漂。我說這話你不信?老鼠銜個大狸貓。」它把多組事物放到一起顛倒著唱,思路非常活躍。

閱讀全文

與顛倒歌童謠音樂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