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急求中小學音樂欣賞曲目,小學是民族類的,中學是世界名曲。謝謝!
二胡,賽馬,光明抄行,二泉映襲月;編鍾曲,蟾宮珠簾;民樂合奏,喜洋洋;木琴曲,我是人民小奇兵;手風琴曲,杜鵑圓舞曲;管弦樂,義勇軍進行曲;笛子曲,蔭中鳥;民樂合奏,春江花月夜;琵琶曲,彝族舞曲,陽春白雪;揚琴曲,將軍令;民間合奏,茉莉花;名族管弦樂曲,金蛇狂舞;笙獨奏,草原巡邏兵;古箏曲,高山流水,漁舟唱晚;嗩吶曲,百鳥朝鳳;琵琶曲,十面埋伏,大浪淘沙。
以上這些是民族樂。
管弦樂,藍色多瑙河;薩克斯曲,回家;鋼琴曲,土耳其進行曲,月光奏鳴曲;管線合奏,卡門序曲;舒伯特,未完成交響曲;貝多芬,英雄交響曲;莫扎特,費加羅的婚禮序曲;柴可夫斯基,胡桃夾子組曲;門德爾松,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貝多芬,第五交響曲命運,第一樂章;莫扎特,第四十一交響曲朱庇特第一樂章;莫扎特,第四十交響曲第一樂章。
後面的是世界名曲。
❷ 小學音樂教師教學案例
作者單位:北京海淀實驗小學 馮琳
年級:二年級1班
課題:《阿細跳月》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舉例說明哪些民族是我們所熟悉的,從中使學生了解我國是多民族的國家。
2、從視覺上使學生了解彝族這一民族的風格特徵。
3、從聽覺上使學生深入了解彝族民歌《阿細跳月》的樂型,掌握五拍節奏的特點及我國特色民族樂器的認識。
教學重點:深入了解彝族民歌的特性,掌握民樂合奏《阿細跳月》所帶來的旋律,介紹樂曲是由哪些民族樂器所演奏的。
教學難點:5/8節拍的掌握及民族樂器的分辨。
學生分析:
創造學生的想像空間,使學生的想像思維大於生活中固有的一切事物。發揚我國傳統民間
樂器的知識與文化,是小學音樂課程重要的因素之一,讓學生查閱和搜集有關我國五十六民族的文化特徵,使學生在課堂中充分自我展示。
教材分析:
《阿細跳月》又叫跳月歌,流行於雲南彌勒西山彝族阿細人之中。在節日或農閑的月夜裡,阿細人喜歡在松林或空曠草坪上舉行「跳月」。參加者多為男女青年。小夥子們手拿高音笛、低音笛、月琴、小三弦、中三弦、大三弦等樂器,邊奏邊舞;姑娘們則隨著音樂,邊拍手邊舞,至興高采烈時唱《跳月歌》。《跳月歌》很有特點,全曲由do、mi、sol三個音組成,採用5/8節拍。演唱時,在每小節的第四、五拍的前半拍由舌的兩旁吸氣。旋律活潑跳盪,富於動感,特色鮮明。作曲家秦鵬章就採用了彝族「跳月」的這一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歌舞曲,寫成了這民樂合奏曲。
教學准備:「哈利·波特」 的魔杖、音樂課件、演奏的樂器、彝族服飾
教學設計:
1、由「哈利·波特」的魔杖引發了同學們的討論,設計用有趣的魔杖給予學生神秘的暗示並激發學生的興趣,「請根據魔杖的提示尋找哈利·波特想了解中國民族音樂知識的線索,看看同學們誰的運氣最好,在准備的民族知識中和哈利想得是一致的。」
2、教師提前藏在學生教室里一些提示,讓學生趕快找到並揭開謎底,學生找到一些提示卡片,如:「樂器、音樂、舞蹈、服飾、民族」等,找到教師提早准備的彝族素材。並讓學生展示自己課前准備的民族知識。
3、通過音樂使學生了解到彝族民歌《阿細跳月》的旋律,並進行詳細的段落分析,樂曲開始是彈撥樂、鑼鼓的輕輕敲奏的短小引子,表現了男女青年在聚集。跳月就要開始了,竹笛領奏出熱情奔放、歡騰跳躍的主題:這段主題在第一部分中由高音笛、彈撥樂、弦樂及全奏多次反復出現,表現了多變的舞蹈姿態。第二部分作者將主題樂段作了移調處理,並進行幾次反復,與前面調性形成鮮明對比,好像健壯的小夥子們跳起了粗放的舞步。第三部分音樂又轉回原調,由高音笛演奏旋律後,整個樂隊全奏,樂曲進入高潮,在樂隊全奏中展現了宏大的舞蹈場面,彷彿狂歡中的人們忘記了疲勞。最後的短小尾聲,是採用了主題樂段的最後兩拍 擴充發展的,在漸強中結束全曲。
4、通過樂器使學生了解這首旋律活潑跳盪的《阿細跳月》,是由哪些樂器演奏的,教師准備一樣實物樂器,其餘的樂器可用課件代替,准備的樂器可以讓學生輕輕地用手嘗試,使學生體驗拿到實物的樂趣。
5、通過服飾使學生了解彝族的文化特色。並延續「哈利·波特」的魔杖使學生在教室找到關於彝族的服飾及裝物品,以便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6、通過舞蹈使學生掌握5拍節奏型,先可以用簡單的手來表示,123拍不動,45拍拍手;然後加上腳,123用腳來表示,1左2右3左45拍手;逐步較強難度。
7、結束,同學們安靜的等待和傾聽彝族舞曲的旋律「火把節之夜」,教師用「哈利·波特」的魔杖變出篝火放在教室中間,請同學們聽著《阿細跳月》的旋律,穿著彝族服飾,跳著彝族特有的舞蹈步伐,請一位同學代表「哈利·波特」也和大家跳起來,融入到我們團結的大家庭里。
8、弘揚民族文化精神。
❸ 如何在小學音樂課中滲透民族音樂文化
當音樂還抄在空氣中縈繞,突然我的眼襲神凝聚在一個學生的眼睛裡閃爍著的淚花上,它是那麼晶瑩剔透,透過淚花讓我彷彿看到了一幅感人的畫面:在歌曲《承諾》的歌聲的感召下,我們不拋棄、不放棄,一起奮力挪開那一塊塊因地震而塌下的磚頭.....。
❹ 如何提高小學民族音樂教學的實效性
如何提高小學民族音樂教學的實效性
民族音樂教學是小學素質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音樂教學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音樂文化素質,培養學生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使每個學生都擁有高貴的心靈與完美的人格。而要完成這一目的就不能脫離民族音樂教育。從事音樂教育以來,總是在探索這樣一個較為普遍的問題:孩子們對民族音樂的興趣不大,而聽到流行音樂則會眉飛色舞;中老年對流行音樂不太感興趣,對民歌則能朗朗上口,回味無窮。長此以往,沒有青少年對民族音樂的喜愛和發揚光大,民族音樂將會失去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而注重加強小學的民族音樂教育,使學生了解我國優秀的民族文化藝術,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是提高學生的民族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的有效措施。那麼如何提高民族音樂教學的實效性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認真選材,以課堂教學為主,全面落實民族音樂教學內容
認真選教材,結合唱歌教學,擴大民族音樂教學內容。在選教民族歌曲時,首先要向學生介紹歌曲所包含的內涵,使學生充分理解詞和曲調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使學生在學唱過程中自始至終接受著民族音樂的情感教育和知識技能訓練。在視唱教學中,選一些民族音樂歌曲的樂句、樂段、利用齊唱、對唱、合唱等多種行式,進行視唱教學。同時,在視唱教學中,引導學生理解樂句內容,體會樂曲所表達的音樂風格和主題,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民族音樂教育。
通過加強課堂民族音樂教學,使學生對我國的民族音樂文化傳統,有較為深刻的認識和理解,改變學生偏重唱流行歌曲的傾向.
音樂欣賞課,也是音樂課堂教學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小學生音樂欣賞課教學中,要注重選一些能夠代表我國特色的古樂名曲和現代優秀民歌。如《黃河大合唱》、《滿江紅》等。採取聽、唱、議的方法,先讓學生初步欣賞,再指導學生分析欣賞歌曲中的主題及表達主題的藝術特點,然後再讓學生聽,最後讓學生討論、認識。這樣既能加深學生的理解,提高對民族音樂的鑒賞能力,又能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學內容需要童趣化
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和網路技術,讓學生從不同的層次、角度了解與民族音樂相關的文字、音響、圖像等多種信息,幫助學生形象、准確地感受和認識。通過欣賞各種音樂資料,學生如身臨其境,從而反復聆聽與體味,加深對作品資料的理解。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對自己家鄉的民族音樂進行調查研究,使其近距離、真實地接觸民族音樂,而通過學生的自我介紹則可讓大家了解我國不同地區、不同民族豐富多彩的民族音樂。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提供給學生視覺和聽覺上的雙重體驗,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針對此,我在音樂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以更加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吸引學生,使學生在直觀、具體、生動、有趣的課堂氣氛中更好地學習民族音樂。
三、讓學生自主整理收集民歌,培養學生對民族音樂的興趣
讓學生自己搜集整理民俗民歌、趣人軼事,向長輩朋友學習民族歌舞,並在全班展示。在進行民歌音樂欣賞課時,有的同學介紹了如:南方民歌《揚州調》、《採茶調》、雲南的《綉荷包》、湖北的《龍船調》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歌曲。同學們在愉快的談論和表演中,不僅了解到了課堂以外不同地區、不同特色、不同體裁、形式的民歌,又了解到了民族音樂是與人民生活、工作、習俗息息相關的。這些民歌曾經伴隨著我們先輩春種秋收,伴隨著他們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通過搜集整理民歌才發現我國的民歌遺產豐厚,博大精深,蘊藏著無窮的藝術智慧,是我國的寶貴文化資源,我們應該好好學習民族音樂。
四、創設良好的民族音樂教育氛圍。
學校可利用廣播、報刊得便感各種宣傳手段宣傳民族音樂,傳播民族音樂的知識,組織民族音樂知識講座,民樂學習興趣小組,組織民族樂隊,舉辦民歌、民族音樂演唱、演奏比賽活動,組織學生廣泛收集本地區、本民族的民歌。在這些活動中培養興趣、傳授音樂知識,提高民族音樂的演唱、演奏能力,真正實現民族音樂的教育,提高學生的民族音樂素質。
弘揚民族音樂是我們音樂教師的歷史責任,不僅僅在於向學生傳授知識,而且能使學生認識到它在世界音樂寶庫中的重要地位,增強民族自豪感。我國的民族音樂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一朵奇葩,是中華民族的氣質和感情,它有著強大的生命力。我們教師要通過自己的教學實踐活動,讓學生時時感受到民族音樂帶給他們的快樂,讓他們的心靈在跳動的音符中自由放飛,激發他們參與民族音樂學習的積極動機,這樣才能提高、促進小學民族音樂課堂的教學實效。
❺ 求:小學音樂教材中出現的少數民族歌曲,要比較熟悉的。
我是一個五年級小學生,我們學過的有:彝族的「趕圩歸來阿哩哩」朝鮮的「蘋果豐收」侗族的「迷人的火塘」
❻ 小學音樂:《中國民族樂器中的彈撥樂器》教學設計
·孩子考學的過程中涉及樂器演奏 孩子考學的過程中涉及樂器演奏 了解了學琴市場上不同類型的老師,袁來爸爸再詳細介紹一下學琴的不同授課方式。不管是鋼琴、小提琴,還是其他樂器,授課方式基本相同,無外乎大課、小課及小班課(即小班教學)。因為地區經濟水平的差異,每個地方學琴的費用也不盡相同,這里只...·幼兒打擊樂器演奏能力的發展 幼兒打擊樂器演奏能力的發展 打擊樂器是人類最早掌握的樂器之一,演奏時主要使用大肌肉動作,因此是幼兒較為容易掌握的。幼兒打擊樂器演奏能力的發展也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 人們為3歲的.....·演奏樂器能加強兒童雙手的協調能力 演奏樂器能加強兒童雙手的協調能力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雲曉也指出,不要因此強迫每個孩子都去學習一種樂器,因為孩子有其自身的潛能特點和獨特的興趣愛好,如果強迫他們去學習一些潛能並不突出的才藝,容易使他們產生厭煩、畏懼心理,甚至會產生刻骨銘心的失敗體驗...·演奏樂器與即興曲 學慣用樂器演奏動物走及笑聲的節奏 活動目標: 1、熟悉故事內容,學慣用樂器演奏動物走及笑聲的節奏。 2、通過探索,認識動物走路聲音特徵與樂器聲音性質的關系,體驗探索聲音的樂趣。 3、能較專注地傾聽老師的指令演奏樂器。
❼ 如何上好小學民族音樂欣賞課
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其興旺發達的不竭之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希望在於內大批高素質人才的容涌現,而創新人才的培養依靠創新教育。音樂教育是整個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一個重要渠道。在傳統的音樂教學中,教師習慣於把學生當作教的對象和知識的承載體,盡可能地向他們灌輸課內知識, 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成了主...
❽ 如何培養小學生對民族音樂的興趣
《音樂課程標准》明確指出:音樂與相關文化是音樂課人文屬性的集中體現,是直接增進學生文化素養的重要領域,它有助於擴大學生的音樂文化視野,促進學生對文化的體驗和感受,培養學生鑒賞、表現、創造以及藝術審美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因此,建立音樂文化觀念,加強學校音樂教育的音樂文化教育,是當前學校的一個非常迫切的任務。
教師在音樂教學中,採用多種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比如挖掘歌(樂)曲的創作背景和作品內涵,通過讓學生了解作曲家的生平和生活經歷,激發學生對作品本身的好奇心,將點點滴滴的音樂文化知識滲透到學生心中,讓學生真真切切地認識到音樂文化的博大精深,擴大學生的音樂文化視野,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對音樂的鑒賞、表現、創造以及藝術審美的能力,幫助學生建立起音樂與人生的密切關系,為學生終身學習音樂和享受音樂奠定基礎。通過幾年的教學實踐和探索,我認為在教學中滲透音樂文化教育可以有以下做法:
一、挖掘教材,了解民樂,拓展音樂文化。
音樂教材中有很多與音樂文化息息相關的內容。當我們欣賞或學唱一個音樂作品時,我們不單單是為了唱好一首歌曲或聽完一首樂曲而教學,我們還要了解作品的風格、體裁、作者和創作背景,以及與之相關的音樂文化信息。首先,講解民樂,讓學生建立起學習民族音樂的自豪感, 明白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民族音樂是國樂,是我們中華兒女的根。然後,配合PPT 圖片 視頻資料,使學生在視覺上對民樂有更多的感知,老師還可以帶上實物樂器現場示範來激發學生主動走近民樂的興趣。
二、充分發揮教師人格藝術魅力,引起學生的好奇心。
興趣是人積極探究某種事物的認識傾向。它出自於好奇心,即探究新事物的心理需求,這種需求得到一定的滿足,就會產生對有關事物的興趣(如學習興趣)。音樂教師從第一節課起,言行舉止就要散發著藝術魅力,充滿藝術激情,深沉地吸引學生模仿、學習、追求和超越。在上課時,教師要做到精神飽滿,尤其是上課的前十分鍾,教師一定要用語言或動作或歌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產生學習的慾望。
三、精心設計教案改變教學方式,創立以唱、動結合的課堂教學結構。
教學中,不光強調歌唱的技能技巧的訓練,還應引導學生表現美、創造美。要留給學生大量的空間,去想、去說、去聽、去演、去感覺和體驗。創立以唱、動結合的課堂結構,使學生在唱中感知,在動中展現自己的創造。如歌曲《青春舞曲》有著濃郁的新疆舞曲特點,節奏感強,充滿著歡樂氣氛。在教學中,學生們情不自禁地會聞歌起舞。在學習這首歌前,我先給學生放映有關新疆風情的影音圖片,介紹新疆舞蹈的特點,並演示了幾個簡單的動作。學生興致很高積極跟著學做動作,之後按歌詞內容編排各種動作,讓同學們自由表達舞曲中歡樂的情景。
四、用激勵的評價方法,激發學習興趣。
課堂教學中善於應用激勵性評價,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榮譽感、自豪感,而且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習興趣。在學生的心目中教師是最有威望的人之一,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的成長帶來很大的影響。在學習上,受到表揚他們就很高興,能產生更大的學習積極性,受到批評則容易產生消極情緒。因此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課堂評價應體現激勵性原則,以正面鼓勵學生為主,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課堂中的成功喜悅,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自尊、自信中快樂成長!在一次歌唱教學集體齊唱的時候,我在前面指揮,學生們在下面激情飽滿的演唱。期間我發現有個平常比較調皮的同學並沒有認真演唱,而是在模仿我的指揮動作,雖然動作不是那麼規范,但是樣子非常投入,節拍也比較准確,當歌曲結束的時候,我及時對他的表現給予了肯定並糾正了他的動作,當然也點出他在課堂上的不足給了批評。之後發現他沒有像已往違反紀律時遭到批評後顯示出垂頭喪氣,而是高興地望著我不斷的點頭。在以後的課堂上發現他比以前表現的更好了,課余遇見還會向我請教有關音樂的方面知識。
此外,歌唱教學的小組競賽有利於調動學生的歌曲興趣和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在競賽前,我要求學生要認真聆聽其他小組的演唱,並提供評分標准,讓學生自己擔任評委相互評議。然後引導他們從歌曲的情感、音準、速度、力度等方面進行評價,最後還評出一位最佳評論員。這樣,學生在歡樂激烈的氣氛中,不僅提高了音樂表現力、語言表達能力,而且還知道了自己的優點,明確今後努力的方向,更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
對學生音樂成績的評定,大多數的老師都以一首歌或一個曲子來評定學生的音樂成績,而這也必定要挫傷一些學生的積極性。音樂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不同特長的學生可以用不同的形式來表達。每上完兩單元內容後,我都會舉行一次小小的音樂會,我讓學生自由組合,按教材內容選用唱、奏、跳等方式來進行表演,學生自己選出代表組成評委,分組進行比賽,在分組比賽後進行個人才藝表演,平常良好的表現可以給學期末成績加分。實踐證明,用這種方法可以減輕學生對考試的恐懼心理,讓學生積極參與音樂活動。在考核過程中同學十分投入,課堂既輕松活潑又井然有序,不僅培養了合作意識,而且還培養了學生的創新和編排能力。
五、拓展音樂教育視野,提高學生音樂審美鑒賞能力
學校音樂教育,要把社會音樂教育納入自己的視野,把音樂教育與學生的日常音樂生活有機地聯系在一起。因此,我們應該盡一切可能給學生提供各種類型、風格多樣的音樂體驗,盡力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培養具有音樂審美鑒別能力的音樂聽眾。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要想讓學生真正領悟音樂的美,創造美的音樂,民族音樂是必上的一課。然而,對於現今中學生,似乎流行音樂或者具體說是流行歌曲離他們更近些。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深入學生當中,了解並熟悉他們喜歡的音樂,哪怕是那些不良的。只有這樣,才能成為他們的朋友,進而更准更快地替他們去除糟粕,提高欣賞音樂的能力。例如,在欣賞歌舞音樂時,我先放起了《好日子》伴奏帶,因為熟悉,很快學生就唱了起來,激發起了學生的興趣。然後,我將其中秧歌的音樂介紹給了學生,讓學生明白流行音樂的創作也會以民族音樂作為素材。
最後,在《好日子》的旋律中集體扭起了秧歌,課堂氣氛非常活躍也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在欣賞民歌時,我將騰格爾、彝人製造、阿里郎組合等一些少數民族歌手的音樂引進課堂,同他們的民族——蒙古、彝族、朝鮮族的民歌放在一起,讓學生欣賞,並啟發他們從中找出不同民族民歌的特點。講到民族樂器時,我舉例《賽馬》,利用其中二胡的音樂來介紹二胡豐富的音樂表現力。還有,在引導學生欣賞《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時,為了便於同學們更好地理解這節課的內容,我放了一首《感恩的心》。這首歌很多同學都會唱,但都不了解它真正的內涵。我深情地把這首歌的歌詞及歌曲的創作背景介紹給同學們聽,重點描述了親情的偉大。再聽這首歌曲時,教室里靜極了。一種濃濃的溫情在教室里悄然盪漾著,歌曲把師生彼此的情感緊緊地聯系在一起。在完成教材教學內容的同時,我會不失時機地向學生們推薦一些學生們喜歡聽的,如《同一首歌》中優秀的民族歌曲和優秀的外國歌曲進行欣賞,拓展他們的音樂視野,提高他們的音樂審美能力和音樂鑒賞能力。
❾ 小學二年級音樂下冊教案
教學目標 1、通過演唱漢族民歌《簫》感受歌曲流暢、起伏的情緒,體驗歌曲所表的抒情、愉悅的情感,體驗歌曲所蘊含的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2、能用連貫、有支持的氣息和舒展流暢、明亮的聲音演唱歌曲《簫》。
3、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了解我國民族樂器、滲透傳統民族音樂,培養孩子的民族自豪感,弘揚民族精神。
教學
重難點 1、能唱好歌曲中出現的一字多音處
2、滲透傳統民族音樂。
教學准備 電子琴,幻燈片,多媒體、電子琴、洞簫、竹笛。
教學過程 復備
一、組織教學
1、教師彈琴師生問好
師:同學們好!生:你好!你好!張老師你好!
2、教師彈奏音樂
發聲練習
lu.-lu.lu-la.la.la-wu.lu.-lu.wu.lu-.lu.wu.-lu.-lu-
3、復習敲打樂曲《小星星》
師:好!同學們,我們來復習一下上節課我們用酒瓶琴學打的《小星星》,誰來敲打?
生:學生敲打
二、問答式導入、師生問答互動
1、說說自己認識的民族樂器
師:好!同學們敲打的很好!這是我們自己做的樂曲『酒瓶琴』。我來問同學們,咱們中國的民族樂器很多,誰能給我們講一下你了解認識幾件樂器?生1:有笛子,生2:葫蘆絲,生3:二胡
師:我們中國的民族樂器很多,除了剛才同學們講到的,像古箏、琵琶、嗩吶、簫等等,好多好多的。今天呀我帶來了一件樂器,
2、辨別「簫」和「笛子」【教師出示民族吹管樂器簫實物】
師:誰知道這是件什麼樂器?生1:笛子,生2:簫
師:好!簫、回答對了。
師:有的學生說是簫,有的學生說是笛子、不好辨認,【教師出示笛、簫實物】
師:笛是橫著吹、簫是豎著吹。
三、滲透民族傳統音樂
1、教師現場演奏簫
師:我來吹一下你們聽一聽、它的音色是什麼樣的、【教師用簫示範吹奏古曲《春江花月夜》片段】怎麼樣?生:好聽!
師:它的音色是什麼樣的?生:是低沉的。
2、教師現場演奏笛子
師:好!下面同學們再聽笛子【教師用笛子示範吹奏民樂曲《喜洋洋》】生:真好聽!
師:笛子的音色是怎樣的?生:明亮、快捷
師:好!明亮快捷,回答的很好!
3、出示課題,學生試吹
師:今天呀、我們就以簫做主題展開。教師播放課件「簫」圖片
師:下面請哪位同學來試吹一下,生:學生試吹笛、簫。
師:好!有問題,剛才前面幾位同學沒吹響、而後面的一個同學吹響了、為什麼?誰來告訴我?生:方法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