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趕走小怪獸小班音樂教案
活動目抄標:
1、講講做做玩襲玩,初步學習穿襪子。
2、鼓勵幼兒在生活中自己穿襪子。
活動准備:
墊子、不同大小、顏色的襪子
活動過程:
一、小腳動動動
1、進場音樂做運動,學高人走,矮人走。
2、小朋友熱了脫襪子,一起做小腳游戲。
小腳,小腳,點點頭,搖搖頭,拍一拍,搓一搓,腳尖碰碰碰,腳跟碰碰碰。
3、教師和幼兒一起討論
(1)「你幫你的襪子找到朋友了嗎?那我們來看看襪子是什麼樣的」。
(2)「為什麼它們兩個是好朋友?」(通過討論讓幼兒知道一雙襪子就是一模一樣的在一起,它們是一對好朋友)
(3)「你的襪子是什麼顏色?」(辨別紅色、黃色)
二、學習穿襪子
1、幼兒先自己嘗試穿襪子,教師觀察,並適時指導。
2、請個別穿得不對的幼兒到前面,教師和幼兒一起尋找原因,用兒歌總結示範穿襪子的正確方法:襪子、襪子真漂亮,襪跟在這里,襪尖在那裡,小腳用力往裡鑽,我的小腳真舒服。
3、音樂響起,幼兒穿好襪子在墊子做運動。
三、延伸
小朋友本領真大,我們穿好鞋子,到我們再去做運動吧!
B. 小班音樂《干凈的小手》教案
教學案例、教學設計、教學實錄、教學敘事的區別:①教學案例與教案:教案(教學設版計)是事先設想的權教育教學思路,是對准備實施的教育措施的簡要說明,反映的是教學預期;而教學案例則是對已發生的教育教學過程的描述,反映的是教學結果。②教學案例與教學實錄:它們同樣是對教育教學情境的描述,但教學實錄是有聞必錄(事實判斷),而教學案例是根據目的和功能選擇內容,並且必須有作者的反思(價值判斷)。③教學案例與敘事研究的聯系與區別:從「情景故事」的意義上講,教育敘事研究報告也是一種「教育案例」,但「教學案例」特指有典型意義的、包含疑難問題的、多角度描述的經過研究並加上作者反思(或自我點評)的教學敘事;教學案例必須從教學任務分析的目標出發,有意識地選擇有關信息,必須事先進行實地作業,因此日常教育敘事日誌可以作為寫作教學案例的素材積累。
C. 小班音樂活動《小雞吱吱吱吱》教案
活動目標:
1.理解歌詞,初步學會唱歌曲。
2.初步能以不同的角色學習唱歌表演,培養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表演能力。
3.感受音樂活動帶來的快樂,體驗小雞小鴨一起游戲及朋友間的友情。
活動准備:
1.草地背景圖。
2.小鴨、小雞圖片
3.節奏譜
4.頭飾(小鴨、小雞)與幼兒數量相同。
活動過程:
一、出示背景圖,講述小鴨小雞的故事。
1.「小朋友,春天到了,天氣暖和了,小動物們都要出來玩了。呀,看誰來了呀?(小鴨)小鴨搖搖擺擺地來到草地上,真開心」。
2.提問:小鴨是怎麼來到草地上的呀?誰來學一學這只小鴨呢?(學小鴨走路)
3.我們看看草地上還來了哪個小動物呢?(小雞)小雞快快樂樂地來到草地上,它是怎麼走路的,誰來做做這只快樂的小雞呢?(學小雞走路)
4.小鴨小雞都來到了草地上,兩個好朋友碰在一起了,提問:兩個好朋友怎麼樣了?(碰在一起),小鴨連忙跟小雞打招呼,它是怎麼打招呼的呢?(出示節奏譜1嘎嘎嘎)小雞是怎麼打招呼的?(出示節奏譜2嘰嘰嘰)
5.打完招呼後,他們還開心的唱起了好聽的歌。(嘎嘎嘎)(嘰嘰嘰)他們一同唱歌、一同游戲。
二、初步學習演唱歌曲。
1.帶領幼兒朗誦歌詞,記住歌詞內容。「王老師把小鴨和小雞兩個好朋友的故事編成了一首兒歌,我們一起學一學。」(有節奏的念歌詞)
2.教師清唱歌曲。「王老師還能把這首兒歌唱出來,你們想聽嗎?」
3.幼兒演唱。「小朋友也來唱一唱吧。」
D. 小班音樂是好朋友教案的難點
教學目標:
1.用親切柔和的音色學唱歌曲《音樂是好朋友》開發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力,體驗音樂的美感,同時讓學生感受和同學之間的合作樂趣。
2.學習re fa la三個音符,並能用柯爾文手勢表現出來。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用符合強弱規律的節奏感及柔和的音色演唱歌曲。
難點:認識新的音符,並能初步唱出三拍子的搖曳感。
教學方法與手段:
教唱法 教具:多媒體 鋼琴
教學過程:
一、師生問好
二、復習導入
小朋友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七個小兄弟里的三位do re mi大家還記得嗎?
1、一起復習,並講出他們的家都在五線譜的線上。看老師這里有個樂句你能唱出來嗎,出示並唱一唱
2、今天我們將認識另三個兄弟:re fa la小朋友們看看這三個音樂是不是都不在線上了?re住在下加一間,fa住在第一間,la在第二間,我想問一問這三位新朋友有一個相同的特點,他們的家都在五線譜的什麼地方?(學生回答:都住在五線譜大樓的間上)現在我們來認一認唱一唱這三位新朋友。跟琴唱並做一做手勢。用柯爾文手勢來幫助學習。
3、聽琴聲給學生一個音高的位置。跟琴唱這三個音。
4、拿出三隻小鳥叨著的音符上面各畫新教的音符,讓學生辯認,並做手勢。
三、新歌教學
(1)初聽歌曲《音樂是好朋友》
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准備了一首歌曲,我們來聽一下,聽後告訴老師你聽到裡面說了什麼?
提問:剛才我們聽到歌曲中說了什麼?(音樂是我們的好朋友)
對了這首歌是一首德國的歌曲,歌名就叫《音樂是好朋友》
出示歌曲。
(3)請大家看著歌譜把這首歌再來聽一遍。邊聽邊想:這首歌曲可以分為幾句,有沒有相同的旋律?它是一首幾拍子歌曲?
(分成三句,第一第三句旋律相同;三拍子歌曲)
(4)三拍子歌曲的強弱規律是什麼?(強弱弱)
(5)同學打一打,然後師打強弱(強拍拍手,第一個弱拍拍腿,第二個弱拍拍邊上同學的腿)。
(6)跟音樂拍一拍。
(7)那麼我們一起來看看五線譜呢,在這首歌曲里我們認識老朋友do mi sol,還有三個新朋友,出示re fa la 三個音符,要想學會唱這首歌還得認識一個新的節奏呢,出示符點四分音符,並學習,出示幻燈
(9)好現在小朋友我們看看樂譜,有幾處符點四分音符呢?在歌曲出現了幾次?(4次)大家唱一唱。
(7)五線譜變成兩種顏色。現在小朋友們看一下紅色的由你們唱,黑色的老師唱。
師生合作,在唱譜時最好加入手勢
(8)師:剛才小朋友唱得真好,現在老師要加點難度了,你們能不能跟老師一起把曲譜唱出來?剛才老師唱到最後兩小節時唱的什麼音?有誰知道?集體唱一唱,並在第一句最後兩小節處也唱唱,現在你們跟老師的琴聲完整地試一試吧,唱錯了沒關系,不要緊張。
(9)在會唱後做一個接龍唱的游戲,一小組唱兩小節,一組一組地接著,要求是在接龍時要流暢,就象一個小朋友在唱不要斷了,並加上手勢。
(10)那麼現在我們看著譜把歌曲用「mu」哼唱一遍。
(11)加入歌詞演唱。
(12)分小組唱。
(13)小組接龍唱。
(14)會唱後老師提一個更高的要求,歌聲要隨著旋律線的起伏而起伏,每一個樂句要把歌聲連貫起來,盡量做到四個小節換一次氣,好,我們來試一試。
學生跟琴唱,換氣提醒一下。
(15)我們這節課跟音樂交上了好朋友,那麼現在老師要跟大家一起來動一動了。小朋友們著音樂邊聽邊往前走,往後退著走,當唱到sol la si do這幾個音時小朋友兩個兩個拍手。注意別碰撞到別的小朋友。
師:教第一拍向前走一大步,第二第三拍在原地走。
跟音樂走一走
E. 托班音樂教案:什麼聲音
目標
1、知道唱歌的聲音很好聽。
2、願意在集體面前大膽地唱歌。
准備版
1、玩具小狗一隻,玩權具小女孩一個。
2、沙球、小鈴、小鼓各一隻。
過程
1、出示沙球、小鈴、小鼓。
——教師一邊操作樂器一邊請幼兒聽發出的聲音。沙球(小鈴、小鼓)發出什麼聲音?這些聲音好聽嗎?小狗也聽到了一種好聽的聲音,它不是沙球的聲音,不是小鈴的聲音,也不是小鼓的聲音,那是什麼聲音呢?請小朋友猜一猜。
2、教師完整朗誦散文。
——小姑娘唱歌的聲音好聽嗎?你們會不會用好聽的聲音唱歌呢?
3、幼兒集體唱一首學過的歌。
——唱歌聲音好聽嗎?誰願意給大家唱好聽的歌?幼兒自由地到前面唱歌給大家聽。唱完問:他唱的聲音好聽嗎?大家拍手鼓勵。
附
什麼聲音
小狗聽到一種好聽的聲音。
「是沙球『沙沙沙』的聲音嗎?」「不是。」
「是叫、鈴『鈴鈴鈴』的聲音嗎?」「不是。」
「是小鼓『咚咚咚』的聲音嗎?」「也不是。」
啊!原來是小姑娘唱歌的聲音。
我們也來學學小姑娘唱歌吧!
F. 小班音樂小灰熊教案
大魚和小魚(按規律排序)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比較區別物體大小、長短的不同,並能按大小、長短給4個物體排列順序。 2、有一定的觀察、比較能力。 3、願意嘗試不同的排序方法。 活動准備: 經驗准備:幼兒接觸過3以內的大小比較。 物質准備: 教具:四條大小不同的魚。 學具:剪下《幼兒用書》(P13、14)大小排序卡片,幼兒人手一套;長短不同的紙條若干,排序圖。幼兒用書(P7),人手一支筆。 活動過程: 一、魚兒快樂游。 1、教師出示四條大小不同的魚:這是什麼?它們有什麼地方不一樣? 2、教師出示排序板:魚兒要去參加游泳比賽,要求它們有順序地排成一條線。請幼兒來幫小魚排隊,並引導幼兒思考:怎樣排隊才能有順序呢? 3、個別幼兒示範,教師引導幼兒將小魚排在排序圖上,從小紅旗後面開始排。說說小魚是按什麼順序排隊的(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啟發幼兒思考:除了這樣排隊,還能怎樣排隊頁時有順序的呢?再請個別幼兒示範。 二、幼兒操作活動。 1、去比賽:請幼兒將小動物按大小順序在排序板上排隊。 2、紙條比長短:請幼兒將4根長短不同的紙條在排序上有順序地排列。 3、找一找:請幼兒打開《幼兒用書》(P7),觀察畫面說說:畫面上有什麼?請找出最大的動物,並將它圈起來;找出最長的動物,並在最長的動物旁邊畫圈。三、評價活動。 1、展示幼兒的操作活動,請幼兒說說按什麼順序排列物體。 2、鼓勵幼兒嘗試不同的排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