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教案 > 美術教案漢代兵器

美術教案漢代兵器

發布時間:2020-12-30 08:53:15

1. 漢朝時期的武器

1、槍

槍是中國古代兵器之一,是由利刃加棍棒組成的長柄刺擊兵器,外形與矛相似,柄長於刃,與短兵器械完全相反,綜合威力大,是「十八般武器」之一,「四大名器」之首,被稱為「百兵之王」。

槍長而鋒利尖銳,使用靈便,槍頭刃可刺可斬,可刺穿盔甲;槍桿抓住,可格擋兵器,也可棒打或投擲殺敵,威力比棍棒類鈍器強。武將可騎戰馬沖鋒刺敵,或下馬步戰。

2. 漢代製造鐵質兵器有哪些

漢代新的冶鐵技術使鐵兵器的質量和形制及種類也不斷發展?完善回,其形狀逐漸趨於統答一和定型?比如,漢代的格鬥兵器有鈹?戟?矛?刀?劍等,遠射兵器有弩和弓等,防護裝備有鎧甲和盾牌等?漢代鐵劍的製作最能代表當時的鐵兵器製作水平?

漢代鐵質兵器

3. 漢代冷兵器有那些要詳細

漢代冷兵器:刀、劍、槊、矛、戈、戟、斧(鉞)、叉、錘、流星、弓弩回
至於關公刀,張飛蛇矛、呂布畫答戟都是很後來才有的
漢代沒有長柄刀(關公刀),這種長柄刀到唐代才流行。關公很可能用的是槊,類似於球形狼牙棒,頂部有矛頭,是很有力氣的武將使用的兵器,如項羽。
至於蛇矛,也是很晚才有的,矛頭帶有螺旋,有點象拉得較直的彈簧,利於更深的扎入身體。
戟,就是有矛頭的戈。至於畫戟,那是儀仗用的,實戰不用的,現在見到的畫戟、三叉戟是宋朝才出現的
刀:漢刀不是很寬的,有點象日本刀,更直一些,在東漢末才流行,當時一些士大夫不佩劍,以佩刀為時尚
斧(鉞):長柄叫鉞,短柄叫斧,鉞是最古老的儀仗兵器,婦好墓就有出土,是軍權的象徵
錘、流星:擊殺晉鄙、博浪沙刺秦王都是錘。有鏈條的錘叫流星,漢代已有。長柄錘也叫金瓜,也是宋朝才有的,屬儀仗兵器

4. 如何在美術教學中傳承中華文化

一、美術教學需要民族傳統文化的浸潤。
普通高中美術課程具有人文學科的特徵,體現為基礎性、多樣性和選擇性,其主要任務是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豐富生活情趣和終身愛好美術的情感,培養人文精神,完善人格。從高中教材可以知道,能和傳統文化有關聯的課程相當少,傳統文化常常被忽視和遺忘,機械反復地進行技能學習,將忽視美術內涵。學生的自主創造力得不到合理的發揮,也摧殘學生對審美的理解、感知、想像,更不能讓學生得到美的教化與並強化美術文化的認識。中國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藝術教育資源,我們可以汲取傳統文化中的藝術精華、精神積淀、審美情趣。
二、利用課堂課程教材領悟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
美術教師在平時的美術教學中應多注重向學生傳授中國傳統的文化知識,對現有教材進行合理的補充和拓展,加強對中國傳統文化知識的學習掌握。比如對中國書法、篆刻印章、中國結、皮影、武術、中國漆器、木版水印、甲骨文、鍾鼎文、漢代竹簡、四大發明、中國織綉、中國瓷器古代兵器、青銅器、年畫、鞭炮、謎語、餃子、舞獅等傳統文化的特點和內涵要有大概的理解和把握。在美術教學中,抓住教材安排的一些具有傳統特色的插圖滲透傳統教育。如對中國建築與外國建築的比較,欣賞中國的建築,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和光輝的成就。從建築的構造到裝飾紋樣、裝飾色彩,無不反映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交融,有極其深厚的傳統文化內涵。利用課堂知識讓學生課外通過探索各具特色的少數民族民居,如傣族的竹樓、蒙古族的蒙古包、侗族的鼓樓,而蒙古包是用最簡潔的手法、最省料的工藝完成的一種極富表現力的創造,體現了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我們不僅為工匠的精湛技藝而贊嘆,而且鼓樓是侗家人團結的象徵。通過對建築藝術的欣賞,學生體會以人為本、和諧相處的理想境界,這些理念與如今的和平發展、愛護自然、保護地球、構建和諧社會不謀而合。這樣通過課堂,提高學生的審美感受能力和想像能力,同時激發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陶冶學生高尚的情操和情趣。

5. 漢代有種兵器叫什麼:

漢代是中國古代鋼鐵兵器發展的重要時期。漢文帝、漢景帝時期社會經濟起飛,冶鐵業空前發展,鋼鐵兵器開始逐漸取代青銅兵器。從漢陽陵出土的兵器看,鋼鐵兵器已佔據主要地位。這時戰爭的方式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步、騎兵已經取代車戰成為軍隊的主要兵種。
依照作戰時使用的方式不同,大致可分為長兵器、中型兵器、短兵器以及用於發射的弓弩、箭鏃和護身的甲胄等。
先說長兵器,大約可分為戈、戟、矛、矟、錟、鈹、殺等。西漢初年戈的形制類似雄雞長鳴之狀。戟在頂端部位裝置有刺,即槍矛。矛的最重要特點是"矛鐏之銎皆為圓形,這是因為矛矜亦為圓形,與戈必之呈杏仁形者不同之故。鈹當屬矛一類的兵器,其特點是具有長刃。鎩這種兵器更多的是被用作宮廷警衛和防守習練之具的。
其次,是漢代兵器中介於長短兵器間的過渡類型,即所謂的中型兵器。這一類中型兵器大致有鉞、長斧、長椎、梲、殳、棓、鉤鑲等。鉞在漢代有數種意義,首先,漢代繼承了先秦以來有關鉞的象徵王權意義,《尚書·牧誓》記載說:"王左杖黃鉞",《虢季子白盤》所說:"錫(賜)用鉞"。《禮記·王制》所說:"賜用鉞,然後殺。"均是指鉞所代表和象徵的權力與地位。《後漢書·郭躬傳》記載說:"永平中,奉車都尉竇固出擊匈奴,騎都尉秦彭為副。彭在別屯,而輒以法斬人。……帝曰:'軍征,校尉一統於督,彭既無斧鉞,可得專殺人乎?"說明漢代對於鉞的認識在權力象徵意義上同先秦時代並無二致。其次,鉞在漢代又指一類刑具。《國語·魯語》記載說:"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鉞。"《釋名·釋兵》說:"斧以斬斷,見者皆戚懼也。"據此可知,鉞是用來腰斬之用的,在漢代畫像石刻上也有反映用鉞來斬首的記載的。《漢書·英布傳》和《漢書·王傳》所說的:"伏斧質淮南市"及"已解衣伏質"都說明了漢代用鉞來行腰斬刑的事實。所謂的質即鑕,《公羊傳·昭公二十五年》何休註解說:"鈇鑕,要(腰)斬之罪"。其三,鉞在漢代也指長斧一類的兵器,在居延漢簡、銀雀山漢簡和河北一帶的畫像石刻中都有較詳細的記載。

6. 漢代的兵器以什麼兵器為主

漢代的煉抄鐵技術已經十分成熟,漢代的鐵兵器已經在性能上壓倒了銅兵器?當時青銅的性能已經發展到了極限,而鐵器的潛力卻深不可測?

秦統一後,軍隊的武器裝備逐漸由原來的青銅兵器過渡到性能更加好的鐵器,但這一過程到漢代才完成?

隨著漢代冶鐵技術和鍛鋼工藝的進步,至西漢末期,鐵制兵器已逐漸盛行,青銅兵器開始退出戰爭舞台,冷兵器進入鼎盛時期?

漢代兵器

7. (石窟藝術的聖殿--大足石刻)教案

教學目標:
1.感知大足石刻宏大、精美的雕刻藝術。
2.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才幹,激發學生愛家鄉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揭課題。
1.(課件出示:《世界遺產名錄》標志性圖案)同學們請看,這是什麼?(生讀:世界遺產名錄)聽說過嗎?它是記錄什麼的?猜猜看!
它是對文化和自然遺產的最高確認,算是自然文化領域的「諾貝爾獎」了。要進入這個名錄,必須要通過嚴格的評審。1999年,在許多參評的中國名勝古跡中,只有唯一一處通過評審。知道是哪裡嗎?(生答)大聲的說(生重復,貼板書)對!就是咱們我們重慶的「大足石刻」!
今天,就讓我們走進——(提示學生齊讀)名揚天下的大足石刻
二、觀石刻。(初步感受石刻的宏大、精美)
1.「大足石刻」究竟以何魅力征服世人?請你認真聽,仔細看。(課件整體欣賞,配有解說詞)
2.說說大足石刻現在給了你什麼印象?(抽生說)
三、講石刻。(具體感受石刻的宏大、精美)
1.的確,大足石刻(總結學生話)有同學親自去觀賞過大足石刻嗎?給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裡呢?給我們介紹介紹!(抽生說,有圖片就展示)
A.千手觀音
知道這「千手觀音」究竟有多少只手嗎?(1007隻)你自己數的嗎?大家要來數數看?(數不清)猜一猜,這一千多隻手雕刻在多大的地方?(88平方米)比教室還大岩壁上,雕刻數千隻手,當你站在它的面前仰望,你會有怎樣的贊嘆?(抽生說,很有氣勢•••)布局合理
讓我們細細觀賞這些手的姿態(課件),後面的同學能看見嗎,你代表他們來看看,要看仔細喲。(學生觀看後說)有的手托寶塔,有的手執兵器,有的手拿文房四寶•••真是千資百態。
每隻手上還有特別之處,你發現了嗎?(千手千眼)你知道千手千眼表達了什麼?(千手錶示法力無邊,千眼表示智慧無窮,認為千手觀音可以普渡眾生。這也表明了當時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咱們再看看這一千多隻手像什麼?(象孔雀開屏)多麼美的藝術造型! 2005年春節晚會中最出彩的舞蹈——《千手觀音》,其創作靈感便來自這猶如孔雀開屏的千手觀音佛像。
千手觀音的美讓人震撼!象這樣精美的石刻,在大足石刻中數不勝數。還有什麼地方給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B.卧佛:為什麼它給你最深刻的印象?
(大)你知道偶多大嗎?(31米)是全身從頭到腳的長度?(只有半身)為什麼沒有下半身呢?(學生猜想)
只有半身的獨特造型給我們無限遐想!卧佛真大呀,怪不得大足民間傳頌:身在大足,手摸巴縣,腳踏瀘州。我們不得不被工匠的技藝所折服!
C.華嚴三聖
它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們知道為什麼嗎?仔細觀察。
1.85米高的七級寶塔,1.2--2米的懸空手臂,重達千斤,誰知道這千斤寶塔千年不倒的秘密?
為使手臂不斷落,匠師們刻出寬袖袈裟,與其身軀相連,巧妙地支撐起千斤寶塔。
在我們重慶銅梁的邱少雲烈士雕像,(課件)這沖鋒槍連塑了三次都掉了,你知道最後怎麼解決的嗎?(雨衣)是的,這正是受三聖的啟發而雕成。可見古代工匠不凡的智慧。
D.大佛灣:是什麼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是啊,氣勢磅礴!)
石刻多(宛如一卷鐫刻在500多米長的懸崖上的連環畫,前後內容連接,大佛灣主持趙智鳳雕琢佛像,前後整整用了70年,為中國石刻藝術寫下輝煌的一頁。)
造型各異(你的觀察可真仔細,這里有5萬多尊雕刻無一雷同。)
E、九龍浴太子:
水對石刻是一種危害,那麼在這里已被化害為利了,是工匠們匠心獨運的傑作,又是因地制宜的典範。
2.大足石刻名揚天下,十萬多尊石刻都是那樣別具一格,引人入勝,讓我們把自己所了解的小組內交流交流。(小組討論)
小結:同學們交流得非常熱烈,大家不僅講出了宏大精美的石刻藝術,我還聽到了同學在講述石刻背後動人的故事。
四、品石刻。(感受石刻的文化內涵)
1.把你知道的故事來講一講。(生講,課件展示圖片)
(千手觀音的故事)妙善感動了釋迦牟尼,有感動到你嗎?(抽生說)
2.大足石刻中還有這樣一組感人的石刻。(課件展示:報父母恩)
誰來講講其中動人的故事?(抽生說:推干就濕•••••••)
3.你們的母親,千千萬萬的母親都曾這樣做過,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真是說不盡,道不完••••••(課件播放)
小結:古代的工匠師把孝道刻畫得淋漓盡致,還栩栩如生的展示了勞動人民的幸福生活。
4.生活圖。(課件展示,生觀看,師講解)
(吹笛女)奏出了響徹古今的樂音。
(養雞女)瞧,中國的蒙娜麗莎喲,多美的微笑。
(沽酒男女),賣酒夫婦釀出的美酒,香飄萬里。
(牧牛圖),極賦山野情趣。

8. 中國古代兵器的古代書籍

《中國古代兵器》陸敬嚴.著 出版社: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3年12月
ISBN:756050452 頁數:323
包裝:平裝
是第一部論述中國古代兵器、戰爭器械與裝備的專著;詳細介紹了中國古代冷兵器、戰車、城防體系與防守器械、偵察器械、遠射兵器、攻堅器械、火葯與火器等兵器、裝備、設施的起源、發展、基本原理、使用方法、性能與作用,並穿插介紹了一些與兵器發展有關的著名戰例和事件。 五代至宋之間,新的戰爭型態又蘊釀成形,由於火葯的發明與使用,熱兵器登上了歷史舞台,這是宋代戰爭的一大特點,此時的騎兵戰力相當有限,主要以步戰、城池攻防戰與水戰為多,在短柄兵器上,則吸收了西北少數民族的風格,形式龐雜,有鞭、棒、錘等,在接戰時配合長刀使用,以破解敵軍的鐵甲,而長刀也變化為刀身微曲、刀頭較寬、厚脊薄刃、並帶有護手的型式,堅重有力,從出土的少數宋刀得知,此時也運用了純熟的夾鋼技術。在長柄的兵器方面,則有大刀、戟、斧、鉤、錘等,可說無奇不有,這些都是為了戰術上的需要而製作的;軍中以很少用劍,只作為軍官的佩飾,短刃厚脊鈍鋒,樣式重拙,不利擊刺,顯然象徵多於實用。
蒙古與阿拉伯的交會
元朝雖是橫跨歐亞的大帝國,但流傳下來的兵器實物卻非常的少,蒙古軍長於騎戰,人人馬術嫻熟,行動飄忽而快捷,使用利於砍削的馬刀或腰刀是很合理的,同時我們也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以如此強大的軍事隊伍而言,其兵器的質量必有可觀;文獻中曾記載蒙古軍征服阿拉伯時,曾擄掠當地的能工巧匠隨軍征戰,以當時「大馬士革鋼」冶煉技術之精湛,其兵器之形制、製作工藝等,必定因此有所改良或提升。另一個旁證是:其他的文獻也提及,女真興起之時,因與蒙古諦盟,獲得蒙古的協助,兵器的製作技術遂得以大幅進展;以蒙古在明代的不振,卻能以精良的技術支援女真,說是元朝所遺是相當可能的,此點相信在未來必可由考古實物得到佐證。
戚家刀與抗倭戰爭
明代的火器發展已漸成熟,遠射的火炮已基本上取代了炮與床弩,但單兵使用的火器如鳥銃等,因裝填費時,未至完全實用的程度,所以刀、矛、弓箭等傳統兵器仍為步兵之基本裝備,並因倭寇的侵擾而有重大的變革。當時的軍隊在接戰倭寇,時手中的兵器常遭精良的日本刀磕折,死傷極重,爾後發展出厚背砍刀相抗,雖不再易斷,但一經正面砍架,刃口常翻卷,甚至不能傷敵,況且器又沉重,遠不如日本刀的靈動沉猛;為長久之計,抗倭名將戚繼光遂上書建議,向日本政府訂制軍刀一批,其形制基本上是中國式的,但製法卻是日本風格,這批為數數千的中日混血軍刀在戰場上有優異的表現,戚繼光於是以此進行仿製與改良,稱「戚家刀」,刀形狹長,具有優美彎弧,護手與刃的相接處裝有吞口,面長背短,可增加刀的強度,清代腰刀一度保留了這個特點。日本刀的影響還顯現在另一種長刀上,這種刀長約二米,具有長柄,以利雙手握持,頗似苗刀,由步兵使用,殺傷力極大。 三千年來,在中國古代刀劍的發展過程中,有一些關鍵是必須提出來的,它們代表著此段文化史的精萃,也代表著傲世的文明成就。
青銅劍的表面處理
這部份又可分為烏黑亮澤的防銹層與規則的表面暗紋兩種,其製作方法仍是千古之謎;防銹層是一種鉻鹽氧化物,厚度僅十微米左右,在西方直至二十世紀才掌握它的技術;平面暗紋或呈菱形格狀、或象火焰,至今所知並無重復者,構思巧妙、華美絕倫,在世界兵器史上無出其右,可說超絕古今。金屬的摺疊不論青銅、鋼鐵,我國的金屬摺疊技術在東周已相當成熟,領先阿拉伯、日本近千年,這種技術巧妙地克服了同時保持刀劍硬度和韌度的矛盾,使剛柔並濟,因此沿用至今;由於反覆捶打,紋理十分細密,不經研磨拋光,一般難以看出,加以年久失護,往往銹蝕,所以在得到古刀劍時,通常須要適當的處理,使之回復原貌,同時,也有助於了解刃體的銹蝕狀況,以便去除腐蝕性的銹斑,否則遲早銹穿刃體,無葯可就,這是收藏者不可不知的。 刀劍既然長久以來一直是兵器或武力的代表,小至個人的健身護體,大至國家的宣威致勝,無不以之為基礎,因此人們在其上施以巧藝,或增進其功能,或裝飾其外表,以下是常用的工藝:錯金、鎏金、包金、鑲嵌、髹、失蠟法(或稱脫蠟法)中國古代鋼鐵冷兵器之審美
一件兵器,除去所包含的政治、經濟等研究要素外,其中藝術價值與文化內涵是我們所最為關注的。兵器的使用價值以外,其藝術、文化含量是我們研究的最主要課題。一件兵器就是一件藝術作品,談到藝術便離不開審美,而審美則需要標准。我們的收藏與研究的內容便是它的「美」及美的含量。那麼,一件兵器具備哪些要素才值得收藏與研究呢?換言之,什麼樣的兵器是美的,可以稱得上是藝術品呢?下面我們簡述如下:
一、 藝術價值:
1、外在方面:包含兵器造型的姿態美,尺寸的長短、重量的大小、血槽開制的規矩程度、銹蝕程度、有無雕刻、鑲嵌、金銀錯等工藝及工藝水準高低。
2、內在方面:鍛造花紋的美感、規律性、稀有性等。
二、 學術價值:如銘文、銘刻的有無、精美程度、研究意義大小等。
三、 實用價值:即實戰性的有無、強弱等。
四、 紀念性:可能涉及的歷史人物與事件。
五、 完整性:兵器的完整、一致程度、缺損大小、是否拼湊等。
六、 完美性:在具備完整性的基礎上,品相優劣的問題。
七、 稀有性:指存世量的多寡。
八、 年代:在具備相類似品相與藝術價值的前題下,年代愈久肯定收藏研究的價值愈高。
中國古代兵器的分類
目前有關中國古兵分類有多種學術流派。分類的通常思路為:
一、編年法:即以時間、年代的延續為依據。
二、以兵器的使用階層或社會群體或個體為對象劃分。
三、依據兵器的使用功能及作用劃分:如:十八般兵器等長兵、雜兵、刀劍類等
四、以文物標准劃分:即一、二、三級文物。目前這種方法最不成熟。
鑒於中國古兵的自身特點,分類的標准制定應體現中國古兵在世界兵器文化及中華民族多元文化中的地位與貢獻及民族歷史與文明的悠久燦爛。充分展示中華民族高尚而特有的價值觀和審美觀。同時深刻而具體的展現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哲學和軍事思想以及倫理道德。
基於此,我們對中國古兵的分類 是依據其審美與藝術價值來劃分,依次如下(三級九等):
一、第一類級:精絕作品:1、指古代工匠為武將量身製造的個體武器。這些作品均具備至高作品的藝術與審美要求:他們製造精湛、造型科學、獨具匠心、藝術感染力強、具有強大殺傷力並具備藝術原創性特點且存世量稀少。
2、皇室御用軍械:歷代皇室兵器均以其製造精良、裝飾奢華、具備相當的實戰性而著稱於世,並以其象徵高貴的地位、至高的權力、神秘的政治色彩而被世人推崇,並 以其存世稀少而成為世界各地著名藏家所追逐的目標。
二、第二類級:即制式兵器,通常被人們稱做官造的兵器。指各期軍隊武官所配備的制式武器,這些武器鍛造精良,工藝規范,裝飾美觀,通常會出現金銀錯工藝或鎏金銀的工藝、鏤空鑄造、鏨刻工藝等。鞘室一般以裹革、髹漆、彩繪等進行裝飾。銘文、銘刻亦多有出現,有一定的存世量
三、第三類級:民造精品。是民間武夫所使用的具備一定藝術價值的兵器。此類兵器一般製造較為規范,工藝較為講究,品類豐富,民俗特點突出,地域性強。豐富體現了中華武術文化的精深與博大。是研究中國古兵器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以上三級,按各級作品所含文化藝術含量的高低,又各分為上中下三等。總計三級九等。所余民間普通粗陋兵器不列入等級范圍,一般愛好者可適當把玩收藏。

9. 漢代兵器劍的尺寸多少

漢代的劍主流來已經是源鋼鐵劍。長短各不相同:

短劍長在50-70CM左右,劍身稍闊,劍脊略薄,刺削並重,多飾以銅格。

長劍全長在80-110CM左右,劍莖約在20CM左右,刃寬3.5~4CM左右,大多3.7CM或3.6CM,一般來說劍刃是由寬變窄在靠近劍尖部分有明顯收腰,刃厚度一般在0.8CM左右。相對霞身厚脊,重擊刺,可雙手握大力劈斬。(在古代鑄劍師們為減其重量都是在長劍身上收腰,越長的劍收腰越明顯)

超長劍全長110-140CM左右,少數達到160CM,收腰明顯;基本為雙手持握,多飾玉具,少部分飾金銀,多為王侯顯貴的佩飾之器。

10. 我想畫出一些我國的冷兵器,有哪位大神可以傳授一些繪畫技巧

要畫好冷兵器首先要對兵器有一定了解,了解古代兵器的種類以及作用

比如有些劍中間回有槽作用答是劍刺入身體中的時候槽能將空氣帶入身體也被稱為血槽

在古代還流傳這很多神奇色彩的兵器了解他們並進行創造!

推薦觀看CG窩里有幾期中國冷兵器的視頻在youku搜索即可!!!!!!!!!!!

閱讀全文

與美術教案漢代兵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