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班安全課教案我知道爸爸媽媽電話
作文課上,劉老師帶我們做了一個好玩的游戲,名字叫「對著干」。
老師邀請一部分同學到台上專來做游戲,屬我也是其中的一個。老師說:「摸左耳朵」,大家都摸右耳朵,老師說:「舉左手」,大家都舉起了右手,最後老師說:「請回座位吧。」我聽話地和其他的小朋友紛紛走回座位,不料老師卻笑著說:「你們上當了。」小朋友這才恍然大悟,原來老師在考驗我們呀。所以我們又回到了台上,這次老師又說:「請回座位吧。」小朋友們卻一動不動,這下可把老師逗樂了:「游戲真的結束了,請回座位吧。」
台下的小朋友都笑開了花,我們在笑聲中結束了這個有趣的游戲。
『貳』 小班《爸爸媽媽接我的時候》教案
幼兒園教案:媽媽來接我的時候
教師:屈老師
活動目標:
1、 知道媽媽來接時,要先把玩具整理好再離園。
2、 樂意回答老師的提問。
3、 學說「讓我把玩具整理好。」
活動准備:掛圖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一,提問。
1、 圖片里有誰?
2、 動物幼兒園里,小兔在玩玩具,兔媽媽來接小兔子了。小兔看到媽媽來了,它怎麼做?
二、出示圖片二,提問。
1、 圖片上有誰?
2、 狗媽媽來接小狗了,小狗為什麼不跑帶媽媽身邊?
3、 小狗在干什麼?
三、教師連貫講述兩幅圖片:動物幼兒園里,開始放學了。兔媽媽來接小兔子,小兔放下玩具跑向兔媽媽。狗媽媽來接小狗了,小狗說:「媽媽,請你等一等。讓我把玩具放到筐里,又把玩具筐送到了玩具架上。小狗高高興興得和媽媽回家了。
四、提問:狗媽媽接小狗時,小狗怎麼說?請幼兒學說「讓我把玩具整理好」。
五、小結:我們小朋友也要像小狗一樣,媽媽來接的時候,要把玩具整理好再回家,這樣才是乖寶寶。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引導幼兒看圖說話,讓每一位幼兒都有表達的機會,鼓勵幼兒大膽、清晰地表達自己看到的、想到的,並與同伴交流,及時肯定幼兒的回答,並積極地給予回應。
幼兒在活動中參與的意識強烈,能積極主動地表達自己看到的,學會短句「我把玩具整理好」,達到預期效果,活動過程較為理想。
(更多教案盡在:屈老師教案網)
『叄』 小班安全教育《我該怎麼辦》教案
一.教學目標
1能完整地講述做家務事的經過。
2願意從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學會用心體貼長輩。
二.教學重點、難點
1.大面積訓練,說做家務事的經過。
2.從小事做起,學會用心體貼長輩。
三.課前准備
課件、各種學慣用具、抹布、衣服(若干件)。
四.教學過程
(一). 激趣導入
同學們,你們在家裡做過家務事嗎?
你為什麼沒做過?能給大家說說當時的情況嗎?
(學生說一說父母不讓他們做家務事的情況)
(二).展示畫面,口語交際
1創設情景一
(1)(出示課件:故事)星期一,爸爸出差了,家裡只剩下媽媽和小明,媽媽又要上班又要照顧小明,還要做許多的家務事,小明就想幫媽媽做一些家務事,可媽媽說小明還小,不會做。
小朋友們,他該怎麼辦?誰來幫他出出主意?
(2)討論交流。
這位小朋友非常需要大家的幫助,你們願不願意幫他想想辦法?
四人小組討論交流。
媽媽為什麼不讓小明做家務?
怎樣才能勸說小明的媽媽,讓他做家務呢?
我們能做哪些家務事?我們之前學過的課文中小朋友是怎麼做的?
小組內表演。
小組內的幾個同學分別扮演媽媽、孩子、同學等角色,表演勸說的過程。說服「媽媽」後,請「媽媽」談談,為什麼接受了「孩子」的要求。
(3)上台表演。
小組上台表演。
評一評「最佳口才獎」。
看看哪組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用最好的方法說服「媽媽」。
2創設情景二
剛才有幾位同學都說做過家務,那誰來給大家說說為什麼要幫爸爸媽媽做家務?你是怎麼做的?
(1)說說你為什麼要幫爸爸媽媽做家務?
(2)個別說說做家務事的經過(要求口齒清楚,普通話標准)
(3)全班交流。
其他同學補充認為說得不完整的地方,在同一件家務事上,他們的做法又是怎樣做的?
3創設情景三
通過剛才的交流,老師發現同學們個個都是能乾的孩子,那你們想不想把自己能乾的一面展現給大家看呢?那我們就來一個「小能手」爭奪賽吧!
(1)分成幾個小隊,如蘋果隊、香蕉隊等,每隊都做不一樣的家務(如疊衣服、抹桌子、整理書桌等),全班學生分別到各個小隊去做家務。
(2)每個小組挑選一名代表上台爭奪「小能手」,看誰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書桌上的東西整理得井井有條。
(3)進行做家務比賽,做得好的評為「小能手」並獎小紅花。
總結:
通過這一節課,大家有些什麼想說的?(學生交流)剛才同學都說了這么多,這說明大家是孝敬長輩、愛勞動的好孩子,那我們以後天天都要做爸爸媽媽的好幫手,好不好?
請欣賞《我有一雙勤勞的手》。
『肆』 幼兒園小班社會我和媽媽去上街教案
活動目標: 1、知道離開成人的視線會發生很多危險。 2、外出時能夠跟緊成人、不亂跑。 活動准備: 1、多媒體教學資源《離開大人真危險》。 2、幼兒用書第34-37頁。 活動建議: 1、談話導入,喚起經驗。 請小朋友說一說,最喜歡爸爸媽媽帶自己到什麼地方玩?為什麼喜歡去這些地方?引導幼兒描述超市、商場或公園里熱鬧的場景。 2、閱讀幼兒用書第34-35頁,或播放多媒體教學資源《離開大人真危險》。組織幼兒討論,了解離開成人視線的危險。 觀看圖片 1,提問:媽媽在銀行取錢的時候,樂樂離開媽媽跑到哪裡?在銀行門口他撿起了什麼放到嘴裡?這樣做有什麼危險? 觀看圖片 2,提問:爸爸打電話時,樂樂跑到一邊和誰玩?這樣做有什麼危險? 觀看圖片 3,提問:爸爸在買報紙的時候,樂樂跑到哪裡?獨自跑到馬路上玩會發生什麼危險? 觀看圖片 4,提問:樂樂離開媽媽做什麼?這樣做危險嗎? 小結:外出時,如果離開爸爸、媽媽的視線會發生很多危險,所以要拉著大人的手,緊緊跟在他們身邊。想去自己喜歡的地方,不要獨自離開,一定要有大人的陪伴。 教師結合幼兒用書講故事:《我和媽媽一起走》。 提問:丫丫跟媽媽去超市的時候看到了什麼?他有沒有離開媽媽自己去看娃娃?媽媽讓丫丫自己先出去玩一會時,丫丫怎麼說,又怎麼做的?我們在外出時,能不能做的和丫丫一樣好? 活動延伸:請家長以幼兒一起閱讀幼兒用書,並讓他們講一講:跟大人外出時應該怎樣做。
『伍』 幼兒園小班教案我和媽媽在一起
發不了鏈接自己網路 兒訊網 每日更新上千個資料。資料包含小學到高中所有科目的課件、試卷、教案等。 如果找不到你想要的資料還可以在服務中心發布需求,網站將通過其它渠道幫助你尋找
『陸』 我的媽媽語言教案
【設計思路】
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人之所以為人的重要道德基石,是家庭和睦的根基,是社會和諧的基本道德價值取向。幼兒是未來社會的主人,開展感恩教育應從娃娃抓起,尤其應從學前教育抓起。《感恩》是一篇看圖講述,我將幼兒熟悉的人物以幻燈片的形式出示,設置與幼兒生活貼近的情境,為幼兒創設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環境,使他們想說、會說、敢說、有機會說。同時以讀兒歌,聽音樂,歌表演等形式開展活動使幼兒懂得感恩,知道如何用感恩的心去回報於己有恩的人及幫助需要幫助的人,體驗「感恩」的快樂。
【活動目標】
1、懂得感謝關心和幫助過自己的人。
2、體驗「感恩」的快樂。
【活動重點】懂得感謝關心和幫助過自己的人。
【活動難點】結合生活實際理解「感謝」
、「幫助」。
【活動准備】
多媒體課件【活動過程】
一、幼兒表演手指游戲《毛毛蟲》,引入主題。
1、請幼兒表演手指游戲《毛毛蟲》
小手拿出來(做手指游戲——毛毛蟲),小蟲蟲膽子小,不敢爬出洞,它就一直呆在洞里嗎?這群毛毛蟲真可愛,都知道同伴之間互相幫助。那麼,在平時的生活中,有誰幫助過你、關心過你呢?
2、初步引導幼兒講述關心和幫助過自己的人,他們都為自己做了哪些事情。
二、根據幻燈片《感恩》遷移生活情景。
1、圖一:請幼兒講述父母是怎樣關心和幫助自己的。
出示第一張圖片。小朋友猜一猜這兩個人是誰?小朋友都上中班了,從生下來到現在,平時爸爸媽媽是怎樣關心你的,幫助你的?(引導幼兒說一說)你想對爸爸媽媽說什麼?做什麼?
2、圖二:老師是怎樣關心幫助小朋友的?你最想對老師說什麼?
出示第二張圖片。小朋友從上小班到現在,很多時間都和老師在一起。想一想,老師是怎樣關心和幫助你的?(聯系實際引導幼兒說說)你想對老師說什麼?
3、圖三:圖片上的小朋友在做什麼?小夥伴是怎樣幫助自己的?你最想對他們說什麼?
小朋友猜一猜,這幅圖上都有誰?他們之間發生了什麼事?(引導幼兒結合生活實際說一說)三、結合生活實際理解「感謝」
、「幫助」的意思。
引導幼兒結合生活實際從家裡、幼兒園生活的各個方面說說關心和幫助過自己的人,用「感謝」
、「幫助」各說一句話,感知和體會「感恩」。
四、學習兒歌《感恩》。
感恩感謝親愛的父母,感謝敬愛的老師,感謝我的小夥伴,感謝幫助過我的人。
五、播放歌曲《感恩的心》,教師和幼兒一起表演。
說了這么多,小朋友都累了吧,接下來,咱們一起來欣賞歌曲《感恩的心》(老師帶動幼兒一起做動作)。
六、活動延伸。
幼兒自由選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對關心和幫助過自己的人表示感謝。
『柒』 小班教案社會我和媽媽去做客
活動目標抄
1.初步感受媽媽的愛,知道媽媽很關心自己、很辛苦,應該聽媽媽的話。
2.會大聲回答問題,能嘗試用多種方式表達對媽媽的感激之情
3.激發幼兒對媽媽的喜愛之情。
活動准備
用幼兒帶來的媽媽的照片布置專欄。
活動過程
一.引起幼兒興趣。
小朋友,你們看看,這些都是誰?
二.初步了解媽媽是怎麼樣關心寶寶的?
1.早晨媽媽是怎樣關心寶寶的?
2.媽媽下班回來後做些什麼事?
3.晚上媽媽又是怎樣關心寶寶的?做了哪些事情?
小結:媽媽很關心自己的孩子,每天都要為孩 子做許多事,媽媽真辛苦。
三.嘗試用多種方式表達對媽媽的愛。
鼓勵幼兒用自己的方式來表達對媽媽的感激:說感謝的話、為媽媽做一些力所能事、送給媽媽小禮物、聽媽媽的話等
『捌』 幼兒園小班教案我來拋你來接聽課意見
活動目標1、懂得離園時要等自己的家長來接,不能跟別人走,2、能對不同的行為作出是否安全的判斷,並做正確標記。
活動准備1、水彩筆人手一盒。
2、成人女性和小女孩木偶各一。
3、教學掛圖和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1、教師簡單介紹情境。
教師:(1)小朋友們,放學的時候誰來接你們呀?
(2)如果媽媽沒有來接,有其他人要帶走,你會怎麼辦?
2、教師使用木偶表演故事情景。
(1)教師:有一個小朋友就遇到了這樣的事,我們看看她是怎麼做的。
(2)教師操作木偶表演:
旁白:很多小朋友都回家了,妮妮還沒有人來接,這是時來了一個阿姨。
陌生阿姨:妮妮,我是你媽媽的同事。你媽媽加班,她讓我來接你。來,我帶你去找媽媽。
妮妮:你真的認識我媽媽嗎?你會帶我去找媽媽?
(3)教師:①小朋友們,你們說妮妮該怎麼辦呢?
②如果妮妮跟著這個不認識的阿姨走會發生什麼事情?如果跟著不認識的人走,以後可能再也看不到媽媽了,也看不到自己喜歡的玩具了。
3、其他班的教師扮演陌生阿姨,邀請幼兒參與即興的情景表演。
(1)情景創設:
旁白:××小朋友正在等媽媽來接他,老師和其他小朋友的媽媽在說話。這時,一位不認識的阿姨悄悄地靠過來,跟這個小朋友說話。
別班教師扮演的陌生阿姨:你叫××吧,你媽媽讓我來接你。
(2)教師依次邀請三名幼兒參與即興的情景表演,請幼兒觀看、評價他們的反應。
(3)組織幼兒討論:你覺得他們做得對嗎,為什麼?
(4)教師幫助幼兒整理應對這種情況的方法。
①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可以對這個不認識的阿姨說:我不跟你走,我要等媽媽。
②我們也可以告訴老師,對老師說:老師,這個阿姨要接我。
③我們一起學說這兩句話。
4、幼兒閱讀、操作幼兒用書。
(1)教師:說一說圖上小朋友哪種做法是對的,在那幅圖上打√。
(2)幼兒操作,教師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