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蘇教版一年級語文下冊的第八課《小松樹和大松樹》的教案,不要有多媒體運用,因為教學環境不允許。謝謝
一、教學內容:
蘇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八課《小松樹和大松樹》。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學習課文第二-四自然段,能分角色朗讀課文,並能讀出不同的語氣。
過程與方法:教給學生通過理解關鍵詞語來理解課文內容的方法,讀好人物的對話。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懂得做人要謙虛謹慎,不要盲目自滿,瞧不起別人。
三、教學重、難點及教學突破:
重點:通過對語言文字的朗讀、感悟來理解課文,讀好課文。
難點:理解小松樹說的話,風伯伯說的話。
教學突破:讓學生讀出理解,讀出感受,並創設情景讓學生敢想
敢說。
四、教學准備:
學生准備:朗讀課文
教師准備:大松樹、小松樹和風的頭飾及帖圖,
五、教學過程及設計思路:
一復習導入,揭示目標(約5分鍾)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思路
⒈出示圖片:
提問:它們是誰?長在山的什麼地方,誰來幫它們找找家?
⒉讓學生填一填,說一說。
出示:山上(。。。)
山下有(。。。)。
⒊揭示本課目標。⒈學生紛紛舉手。師指名一學生到講台上。該生把小松樹圖片貼在山頂上,把大松樹圖片貼在山腳下。
⒉填填說說。學生背誦第一自然段。
⒊明確要求。利用貼圖片的形式再現課文第一自然段的內容,直觀形象,容易使學生進入課文的情境之中。
通過填填說說的形式,檢查學生背誦情況。
二精讀第二自然段(約10分鍾)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思路
⒈師:這一天,小松樹對大松樹說了些什麼呢?同學們讀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
⒉板書:「喂,朋友,你看我長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你呢?」
提問:你們覺得小松樹怎麼樣?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⒊自由讀,體會一下小松樹說話時是什麼樣的態度?你從哪些詞句看出來的?
⒋讓學生說詞造句:
很很,「很遠很遠」這個詞寫出了什麼?
⒌「你呢?」是什麼意思?讓學生把小松樹心中想說的話補充完整。
⒍提問:大松樹真的長得比小松樹矮嗎?聽了它的話,大松樹是怎樣想的?怎樣做的?
⒎指導感情朗讀,表演。⒈學生自讀第二自然段。
⒉自由朗讀。例如:太驕傲了!它覺得自己能看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大松樹卻看不到。太霸氣了!太沒禮貌了!跟大松樹說話時喊「喂」。
⒊「喂,朋友」,從這兒可以看出小松樹驕傲,看不起大松樹。
⒋例如:很高很高,很大很大句子:這座山很高很高。
「很遠很遠」進一步說明了遠。
⒌學生想像,例如:你有我長得高,有我看得遠嗎?
⒍大松樹長得不矮,他想:
小松樹是小孩子不跟他說。
我不跟他一般見識。
所以大松樹沒有吭聲。
⒎練習朗讀,同桌互演。讓學生先自學
「字不離詞、詞不離句」,抓住句中的關鍵詞,反復讀,在讀中體會人物的心理。
鼓勵學生把想到的說出來。
三精讀第三自然段(約8分鍾)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思路
⒈小松樹的驕傲,沒有禮貌,大松樹都沒有去理會,他沒有回答。可是小松樹的話被風伯伯聽到了,風伯伯又是怎樣做的,怎樣說的?
⒉讀句子:「孩子,山下的松樹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遠,那是大山爺爺把你托起來的呀!」聯繫上下文讀,訓練學生用「比」、「托」說話,體會「托」的意思
⒊指導朗讀。
⑴體會風伯伯說話時會有什麼的動作、表情,加進動作、表情練讀。出示圖片,指名說。
⑵指名讀。
⑶同桌互演(要求不看書)⒈課件出示風伯伯的話:
孩子,山下的松樹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遠,那是大山爺爺把你托起來的呀!自由練讀。
⒉朗讀句子,練習說話,體會到小松樹比大松樹矮得多,他能看得遠,是大山爺爺的功勞。[
⒊自由練讀。
⑴體會風伯伯說話時的態度:
①摸著――-動作
②風伯伯稱呼小松樹孩子。
③風伯伯笑眯眯的,和藹可親。
⑵學生點評。
⑶互相練習。多媒體演示,想像人物的心理。創設語言環境,訓練學生想像說話的能力,進一步理解課文。朗讀時加進動作,表情,讓學生讀出理解,讀出感受。
四講讀第四自然段(約8分鍾)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思路
⒈提問:聽了風伯伯的話,小松樹怎樣呢?
⒉想像說話:小松樹為什麼低下了頭?
⒊課件出示圖片,理解「慚愧」:小朋友,當我們犯了錯,你會覺得怎麼樣?
⒋小松樹做錯了事,現在已經認識到自己錯了,它這時的心情就是「慚愧」心情。⒈回答:小松樹低下頭。
⒉小松樹知道自己錯了,低下了頭。
⒊看課文,練習說話,逐步理解「慚愧」。
⒋做低頭動作,體驗小松樹「慚愧」的心情。
理解文中的關鍵詞,再讓學生聯系語言環境想像小松樹當時的心情,進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五拓展延伸,進行表演(約5分鍾)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思路
⒈提問:這時小松樹會對風伯伯說些什麼?對大松樹說些什麼?
⒉提問:風伯伯和大松樹又會對小松樹說些什麼呢?
⒊指導角色表演。要求展開想像,加進小松樹、大松樹、風伯伯說的話和風伯伯、大松樹對小松樹說的話。
⒋提問:你最喜歡故事中誰?為什麼?⒈回答:大松樹哥哥,我錯了,你長得比我高,看得比我遠。
大山爺爺,我錯了,我不應該瞧不起大松樹。
⒉回答:風伯伯說:「知錯就改還是好孩子。」大松樹說:「以後我們倆還是好朋友。」
⒊組內演練,再選表現好的幾組上台表演。
⒋學生討論後,全班交流。讓學生充分發揮想像力,與文本中的人物對話,在對話中感受、體驗。
讓學生戴上小松樹、大松樹、風伯伯的頭飾,在表演中去體驗、感受不同角色的不同個性。
六本課總結(約1分鍾):
這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樹覺得自己長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樹。課文批評了小松樹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驕傲自大的行為。告訴我們做人要謙虛謹慎,不要盲目自滿,瞧不起別人。[
七隨堂練習設計(約3分鍾):
1、根據課文填空:
⑴喂,朋友,你看我哇!我能看到的地方,?
⑵小松樹能看得遠,不是,而是。大松樹看不遠,不是,而是。
2、仿照例句,用帶點的詞語說一句話。
山下的松樹比你高多了。
比:。
八板書設計:
8、小松樹和大松樹
站得高
看得遠
沒有回答↑托做人要謙虛謹慎,不要盲目自滿,瞧不起別人
六、教學反思:
《小松樹和大松樹》是一篇兒童喜愛的寓言故事。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師生動的語言和貼圖片的形式,把學生帶入課文的情境之中。在情境的創設中,學生積極地充當其中的角色,充分發揮想像力,與文本中的人物對話,在對話中感受、體驗。表演是對課文進行再創造,讓學生表演課文中的角色,是一種更為深入的體驗。教學中讓學生戴上小松樹、大松樹、風伯伯的頭飾,在表演中去體驗、感受不同角色的不同個性。學生將小松樹的傲氣、大松樹的大度、風伯伯的慈祥和寬容都表現得惟妙惟肖,課堂上氣氛十分活躍。在說的訓練中,我安排了以下兩方面訓練:一、句式說話。利用「很很,比,托」幾個詞培養學生說詞說句的能力。二、想像性說話。本課我設計了以下說話:1、「你呢?」是什麼意思?2、小松樹為什麼低下了頭?3、他會對大松樹、風伯伯各說什麼?4、風伯伯和大松樹又會對小松樹說些什麼呢?4、你最喜歡故事中誰?通過這些有坡度的說話訓練,不僅培養了學生想像擴散性思維,而且學生輕松地認識到做人要謙虛,不能盲目自滿。
⑵ 松鼠和松果小松鼠將來種的一棵棵小松樹是什麼樣子
將是長滿松果的一顆顆松樹
⑶ > 從小松樹說的話你知道了什麼_蘇教版一年級下冊:《小松樹和大松樹》教案(3)
皇帝說的話 有一天早晨,皇帝的廚房裡關著一隻白公雞,一隻安哥拉兔,和一匹小牛。 待一會兒,他們三個就要被廚子殺死,燒成三個很好吃的菜給皇帝去吃。他們三 個心裡都很難受,只是誰也沒有告誰,彼此不知道.....·父母在教育小孩子時經常說的話 孩子愛打斷別人的話是什麼原因 隨便打斷,是非常無禮的一種表現。在很小時出現這種狀況,家長可能沒意識到,在日常生活中,你可能還是會遇到這樣的人:他們很熱衷交談,當別人闡述自己觀點時,他們喜歡打斷別人,談論自己的看法。這樣的人往往會遭人厭煩,不願與其交流。但...·蘇教版一年級下冊:《小松樹和大松樹》教案(9) 蘇教版一年級下冊:《小松樹和大松樹》教案(9)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兩條綠線里的字只識不寫,認識3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做人謙虛謹慎,不可盲目自滿,看不起別人。 教學重點: 1、能有感情...·蘇教版一年級下冊:《小松樹和大松樹》教案(3) 蘇教版一年級下冊:《小松樹和大松樹》教案(3) 教學目的: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6個二類字,認識3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做人要謙虛謹慎,不可盲目自滿,看不起別人。 教學准備:課件,生字卡片 教時...·蘇教版一年級下冊:《小松樹和大松樹》教案(2) 蘇教版一年級下冊:《小松樹和大松樹》教案(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把自己對課文中每個人物的理解通過繪聲繪色地朗讀表現出來。 2.學會本課生字,綠線內的字只識不寫,認識3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⑷ 老松樹和小松樹讀了短文,你有什麼話對小松鼠說
因為它感覺慚愧呀。
小松樹和大松樹 課文原文
山回上有一棵小松樹,山下有一棵大答松樹。
小松樹對大松樹說:「喂,朋友,你看我長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你呢?」大松樹沒有回答。
小松樹的話被風伯伯聽到了。風伯伯摸著小松樹的頭說:「孩子,山下的松樹比你高多了。你能看得遠,那是大山爺爺把你托起來的呀!」
小松樹聽了,慚愧地抵下了頭。
⑸ 美術《小松樹》的教案中班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內的容6個字只識不寫。認識1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做人要謙虛謹慎,不可盲目自滿,看不起別人。
重、難點: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風伯伯對小松樹說的話。
課時劃分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生字,並能正確、美觀地在田字格中書寫。
3、初步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具准備:
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今天,我們要學一篇非常有趣的故事。
1、板書課題。
2、讀准「松」的平舌音、翹舌音。
3、齊讀課題。
4、讀了課題後,你想知道些什麼?
二、初讀課文
1、放多媒體動畫,聽故事。
2、自由讀課文。
要求:讀准字音,讀通句子。
3、再讀課文,標上小節號,畫出生字詞。
生按要求自學課文,師巡視指導。
4、檢查自學效果。
5、正音。
聽:是後鼻音。
呢:讀輕聲。
慚:讀平舌音。
伯伯:第二個伯讀輕聲。
⑹ 一年級下冊松鼠和松果.這一課.松果變成小松樹.小松鼠為什麼感到奇怪
他自己埋的,怎麼會感覺奇怪呢?
《松鼠和松果》
松鼠聰明回活潑,學會了摘松果吃。他高答高興興地走進了大森林,摘了一個又一個。每個松果都那麼香,那麼可口。
忽然,松鼠眨眨眼睛,想起來了:如果光摘松果,不栽松樹,總有一天,一棵松樹也沒有了!
沒有了松樹,沒有了森林,以後到處光禿禿的,小松鼠、小小松鼠、小小小松鼠……他們吃什麼呢?到哪兒去住呢?
對,松鼠有了好主意:每次摘松果,吃一個,就在土裡埋下一個。
春天,幾場蒙蒙細雨過後,在松鼠埋松果的地方,長出了一棵棵挺拔的小松樹。
將來,這里會是一片更茂密的松樹林。
⑺ 小松樹和大松樹教案松字,這是一個什麼字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認識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做人要謙虛謹慎,不要盲目自滿,瞧不起別人。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看圖導入,揭示課題
1.看插圖,問:圖上畫的是什麼樹?(松樹)教「松」(song)。領讀。
2.板書課題:小松樹和大松樹指出「松」是平舌音,「樹」是翹舌音。指名讀課題,領讀課題。
3.從「小松樹和大松樹」這個題目上,你們想提出哪些問題?
(1)小松樹和大松樹在什麼地方?
(2)他們之間發生了什麼故事啊?
(3)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呀?
二、初讀指導
1.自由讀課文。
要求:
(1)畫出生字詞,圈出生字,自由拼讀,讀准字音,理解生字詞的意思。
(2)標出自然段的序號,想想各段的主要內容。
學生自由讀,互相交流。
2.檢查自讀情況。
(1)出示帶有生字的詞語。指名認讀,結合實際正音,齊讀生字詞。
(2)課文中的詞語,估計學生都能理解,可採取下列辦法解決有關詞語:
指名回答:低頭(動作表示)聽(動作)摸(動作)回答(聯系課堂提問與學生的回答)
《蘑菇該獎給誰》一課中,哪個詞的意思和「慚愧」一樣?(難為情)
(3)觀察生字特點,想出記住生字的方法。小組內交流。
(4)朗讀課文,說說各個自然段的意思。
A、介紹兩棵松樹的大小和位置。
B、小松樹對大松樹誇自己長得高、看得遠。
C、風伯伯教育小松樹。
D、小松樹慚愧地低下了頭。
(5)逐段指名朗讀。
三、作業
1.認讀、練寫生字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體會小松樹的思想感情。
⑻ 求音樂:兒童歌曲《小松鼠》歌詞
歌曲 《小松鼠》
我是一隻小松鼠,咿呀咿呀喲。
我有一條大尾巴,咿呀咿呀喲。
我這樣跳,我那樣跳,跳跳跳跳跳跳跳。
我是一隻小松鼠,咿呀咿呀喲。
⑼ 少兒歌曲的《小松樹》 歌詞
歌曲名:小松樹 歌手:少兒歌曲 專輯:童年的歌謠 Cd2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 少年兒童合唱團* 小松樹快長大 綠樹葉新枝芽 陽光雨露哺育它 快快長大 小朋友 快長大 像松樹發新芽 毛澤東思想哺育我們 http://music..com/song/1545486
⑽ 中班教案社會熱心的小松鼠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專本課9個生字,兩屬條綠線內的6個字只識不寫。認識1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做人要謙虛謹慎,不可盲目自滿,看不起別人。
重、難點: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風伯伯對小松樹說的話。
課時劃分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生字,並能正確、美觀地在田字格中書寫。
3、初步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具准備:
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今天,我們要學一篇非常有趣的故事。
1、板書課題。
2、讀准「松」的平舌音、翹舌音。
3、齊讀課題。
4、讀了課題後,你想知道些什麼?
二、初讀課文
1、放多媒體動畫,聽故事。
2、自由讀課文。
要求:讀准字音,讀通句子。
3、再讀課文,標上小節號,畫出生字詞。
生按要求自學課文,師巡視指導。
4、檢查自學效果。
5、正音。
聽:是後鼻音。
呢:讀輕聲。
慚:讀平舌音。
伯伯:第二個伯讀輕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