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分析電影《地球上的星星》中的美術老師那些地方值得我們學習他是通過那些方
發現美
最近看了一部有視聽效果很好的電影,
《地球上的星星》
。
《地球上的星星》
講述的是八歲的艾沙是個他有著讀寫障礙症的男孩,
卻被
認為弱智。他滿腦子奇思異想,可是在老師眼裡,他是個淘氣包、麻煩精。艾沙
父母無奈之下,
只好給他轉學,
而伊莎因此差點崩潰,
在新學校里,
歡快而樂觀
的藝術老師發現他原來有閱讀障礙,開始細心教導。他幫助伊莎展現繪畫天賦,
重拾自信。讓他漸漸走出學習障礙,給他帶來全新的生活。
這部充滿童趣和想像力的
《地球上的星星》
是寶萊塢巨資打造由印度著名演
員阿米爾
·
汗的導演處女作,而片中的那個有魅力的藝術老師就是由他本人扮演
的。
它是一部印度本土色彩濃厚的電影。
印度電影的特色是舞蹈和音樂在電影中
佔了很大一部分。
印度音樂歷史悠久,
傳統豐厚,
特色鮮明。
幾乎每一部電影都
至少六支插曲和舞蹈,
情節生動感人,
富有戲劇性。
電影中的主人公通常是載歌
載舞,
給人的感覺很美。
而寶萊塢的電影向來以畫面整體顏色艷麗著稱。
接下來
我就從該電影的聲畫應用方面來談談我的感受。
《地球上的星星》
傳承了印度電影的特點,
歌舞貫穿了
整部電影的是始終。
而恰恰是電影中的背景音樂是整部電影的一個亮點。
不
僅旋律優美,
配合電影渲
染情緒恰到好處,
而
且歌詞的內容也是極其符合電影情節的需要,
似乎是為電影
量身製作的。不僅烘託了氣氛,讓觀眾的情緒被充分調動起來與電影節奏平行。
在這部電影里設計了
八段的音樂和一次的舞蹈。為電影加入了浪漫和詩意的元
素。
劇中的音樂多是為了渲染氣氛、
深化情
緒、
表現內心情感。
音樂的參加使平
淡的電影情節生動起來。
每一段音樂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比如,
在伊莎父母把他
送到寄宿學校後伊莎很難過,那時導演用音樂代替了哭聲,把伊莎的心情更好
的體現出來,更讓觀眾觸動。劇中有音樂大都是在人物很少或沒有對話的情況
下,音樂從聽覺這個角度介入,參與畫面視覺內容的表達,使畫面內人物的某
種情緒得到進一步的強調,環境氣氛得到進一步的渲染,從而達到深化視覺效
果、
增強畫面藝術感染力的目的。
在這一點上
《地球上的星星》
很好的運用了音
樂來體現情節和人物個性。
在電影中有一段很熱鬧的歌舞,
是在拉姆老師出場時,
未見其人先聞笛聲,
然後師生一起的歌舞,
熱鬧場面堪比
《歌舞青春》
中的歌舞
場面。
這一段的耳目一新的出場也預示著這位老師的與眾不同的。
從這些觀眾就
可以看出拉姆
老師的個性和處事風格。
毫無疑問影片中是他拯救了小主人公。
這
些音樂和舞蹈使整部影片看起來很熱鬧,也很生動。
這部電影的第二個亮點是在電影在開頭和中間運用了動畫的手段來展示了
主人公的內心。
動畫在電影中的運用,
彌補了人所不能演繹出來的情節。
而且強
化了電影所具有的時間和空間的思維時空效果
,
拓展了該作品的表現空間和表現
能力。
動畫在電影中的運用給整部
電影增添了動感和可愛的元素。
在電影開頭有
一段很長的動畫,
展示的是電影主人公眼睛內的世界。
這段動畫鮮明的表現出小
主人公的豐富的想像力。
小主人公想像的世界魚可以飛,
動物可以開車等等。
這
也為小主人公的與眾不同奠定了基礎。
第二次運用動畫是在,
小主人公在數學考
試做題時,
這可以解釋小主人公的成績差的原因了。
而這些都說明他有很好的想
象力而非弱智兒童。
該電影的第三個亮點是畫面的
整體顏色艷麗。畫
面顏色艷麗給電影效果增
色許多。用色彩的視覺沖擊力表達情感、渲染意境
;
用色彩的語言來表達內容的
內涵
,
形式的美感
;
用色彩的象徵
,
張揚主人公的個性
,
引起觀眾的共鳴。這也是寶
萊塢一電影的一大特色。整部電影看起來更具美感。
本部電影的不足是電影的情節普通,不夠新意。這樣的情節在很多電影里
已經被應用,所以從情節來說是個小缺陷。為了美化拉姆老師所有的老師都被
醜化了,這與白雪公主的惡毒皇後類似。
『貳』 幼兒美術教案:我們的地球
主題活動《我們愛地球》 設計思路: 由於假期里,孩子們在家觀看了雅典奧運會,看到了許多升中國國旗和外國國旗的場面,很顯然僅僅了解中國的國旗是不能滿足他們的好奇心的,在老師的鼓勵下和家長的幫助下,孩子們開始收集各國國旗的圖案,有的小朋友家裡買了世界地圖,有的買了插國旗的玩具,有的在書店找到了《世界國旗...地圖冊》,還有的孩子和爸爸媽媽一起上網下載了許多彩色的國旗,通過收集國旗,孩子漸漸對國家、對七大洲、對地球的概況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於是這樣一節關於地球的活動產生了,通過這個活動,旨在讓幼兒了解:國旗→國家→七大洲→陸地(海洋)→地球這樣一種從屬關系。 綜合活動 (一):地球的故事 一、活動的目的: 1、了解地球的大致概況,知道地球是由陸地和海洋組成,認識七大洲。 2、知道國旗代表一個國家,知道七大洲各代表國家。 3、培養幼兒探索問題、獨立思考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學准備: (一)知識經驗准備:幼兒對世界上一些常見的國旗、國家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如中國、美國、加拿大、英國、俄羅斯、巴西、澳大利亞。 (二)物質材料准備: 1、環境准備:主題牆面:《世界各國國旗》;幼兒繪畫塗色作品《各國國旗》;教室里懸掛各國國旗卡片。 2、材料准備:立體世界地圖;課件《地球板塊變化圖》;自製橡皮泥(麵粉、油、水)若干;盤子;水;中國、美國、加拿大、英國、俄羅斯、巴西、澳大利亞這些國家的小國旗插件。 三、教學過程: (一)、運用中國國旗引出話題: 1、這是什麼?你們還見過哪些國旗?在哪裡見到的? 2、為什麼這些地方要掛國旗?是什麼意思?(國旗代表國家) 3、你們還知道哪些國家? 4、在我們的地球上有許許多多的國家,這些國家在什麼地方呢? (二)、了解地球的概況。 1、出示立體世界地圖,幼兒觀察並說出,地球由陸地和海洋組成。 2、嘗試說出這些陸地的名稱。(七大洲) (三)、認識七大洲,知道七大洲與代表國家的關系(從屬關系)。 1、演示課件《地球板塊變化圖》,用講故事的形式幫幼兒理解七大洲與地球的關系。(七大洲從屬於陸地,陸地從屬於地球)故事梗概:地球有七個孩子,其中歐洲和亞洲是一對雙胞胎兄妹,大家親密地住在一起,有一天,七個孩子決定分家,歐洲和亞洲首先分開,然後是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澳洲和南極洲。然後這些洲都有了自己的孩子——國家,但是因為南極洲太冷,所以沒有國家。 2、看後提問:地球有幾個孩子?他們的名字各是什麼?這些洲有沒有自己的孩子?嘗試說說這些洲有那些孩子? (四)、啟發幼兒運用自製橡皮泥和水製作地球的七個孩子和海洋,並將小國旗插件放入正確的洲。 延伸活動: 了解陸地的概況(高山、湖泊等)和海洋的概況(海島、火山等),嘗試用橡皮泥表示。 社會活動(二):地球媽媽 活動目標: 1、使幼兒了解環境污染的危害及主要原因。 2、教育幼兒要從我做起,注意保護環境,增強幼兒的環保意識。 活動准備: 1、大圖片兩幅(美麗的家園圖和被污染的家園圖) 2、小貓的信一封;空白的地球圖四張;勾畫筆人手一支。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課題 1、小朋友,你們知道嗎,現在在我們周圍有一種非常 可怕的病毒,是什麼? 2、小貓也不幸染上了"病毒",它被送進了醫院,正在接受治療。它給我們小朋友寄來了一封信。 二、教師念"小貓的信"(附後),同時出示兩張大圖片。 三、討論:小貓的家園環境的變化 1、小貓的家原來是怎麼樣的?(青青的山,藍藍的天,綠油油的草地,魚蝦肥又壯,空氣新鮮.......)。 2、後來又怎麼樣了?(天空灰濛蒙,河水又臟又臭,還漂著油和死魚,河邊堆滿了垃圾,空氣也不新鮮了.......)。 3、小貓的家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呢?(工廠的污水排在河裡,空氣中的黑煙,機器產生....)。 4、環境的變化對小貓有什麼影響?(小貓睡不好覺,也吃不到新鮮魚,呼吸不到新鮮空氣,病毒滋長了)。 5、我們是喜歡怎樣的小貓家呢?為什麼? 四、讓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環境展開討論,使幼兒知道環境污染會給人類和動植物帶來很大的災難,從而教育幼兒要熱愛大自然,保護環境。 1、環境的污染給小貓帶來了很大痛苦,在我們的生活中,你是喜歡怎樣的環境呢?為什麼?你不喜歡怎樣的環境?為什麼? 2、你還知道污染的環境會帶來哪些災難? 3、那麼,怎樣才會有新鮮的空氣,美麗的風景,優美的環境呢?我們小朋友可以做些什麼? (如:地上有果皮、紙屑時怎麼辦?在綠化帶上玩時,看見有人在搞破壞該怎麼辦?.....) 附小貓咪的信: 親愛的小朋友們: 你們好! 我的家住在一條小河邊,這里有青青的山,藍藍的天,綠油油的草地、 。。。。篇幅限制,需要教案原本可以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