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美術老師讓畫我的童年,怎麼畫啊,還有我最不會畫人了,誰能教教我怎麼畫
其實不一定畫人呀,可以畫童年時的一個令你記憶猶深的地方,比如說,游樂場,公園,海邊。。。
⑵ 美術作業 要求畫關於童年的封面,就是書的封面,不要太復雜了最好有點創意。有圖最好 給高分
你看行不?但是我勸你作業還是要認真對待自己完成。
⑶ 小學美術說課稿模板
美術課《童年》說課稿
連雲港市墟溝小學 張曉青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一節美術欣賞課《童年》,首先我想談談對教材的理解。
一、說教材
《童年》是小學美術義務教育新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第五冊中的一課。《童年》是人生中最難忘的階段,當人們回憶自己的童年時,總是充滿著無限的感慨。這節美術欣賞課向我們展示了六幅不同時期、不同藝術表現形式的關於童年的作品。看似簡單的作品,其實卻給我們展現了一部歷史的畫卷。從宋朝的《瑞陽嬰戲圖》、清朝的《歡天喜地》到抗日戰爭時期的《戰斗中成長》,解放後的《翻身奴隸的兒女》,直到今天的《金色童年》。表現形式涉及年畫、雕塑、中國畫、油畫、攝影。其中不僅僅給了我們美術方面的信息,更為我們創造了一種情景,一種通過美術作品了解社會生活變遷的學習情景。在這里,美術活動不是知識的灌輸,不是技能的克隆,而是作為一種文化生活學習,它根植於生活,表現於生活,贊美於生活,運用於生活,並給生活以導向和啟迪。鑒於此,我設計了以下
1、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回憶童年、觀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樂。
(2)能力目標
會表達自己對童年生活的感受,會描述不同時期童年生活的情況,學會通過觀察童年體裁的藝術作品,體會不同藝術表現形式的魅力。
(3)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珍惜現在,珍惜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2、教學重點
(1)通過欣賞、感悟不同歷史時期童年生活的差異性。
(2)認識中國畫、油畫、雕塑、攝影等不同藝術表現形式,體會不同表現形式給人的不同美感。
(3)描述童年的生活內容及自己對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內涵。
3、教學難點
不同藝術表現形式的特點及對藝術作品相關歷史背景的了解。
二、說教法
根據三年級學生的知識儲備情況和接受能力,針對和利用小學生形象思維發達的特點,本節課我主要採取了創設情景、觀察欣賞、思考討論、延伸比較等方法進行教學,並運用多媒體課件這一小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把枯燥的講解變為生動直觀的課件展示,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說學法
在欣賞美術作品時,形象是切入點,是關鍵,這節課我放手讓學生主動探究,自己提出問題,通過討論自己解決問題,教師作為引導者,疑點難點師生一起研究解決。從而讓學生逐步走進作品,感悟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和藝術技巧。
四、說教學過程
1、游戲引入,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邊唱邊做《丟手絹》的游戲,游戲之後每人拿出自己最珍貴的童年紀念品,給同桌講講童年的故事,並請一兩名同學給大家講講自己童年的故事。
(這樣設計是創設情景,利用游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通過同學之間的交流,引發學生對童年美好時光的回憶,為後面對童年的深入理解做鋪墊。)
2、初步感受,提出欣賞要求
教師針對學生的發言進行小結:我們的童年生活是美好的、幸福的,藝術家們用他們特有的方法為我們展現了一幅幅鮮活的童年景象。多媒體逐個出示教材中的作品。說說你最喜歡那幅畫。
(這樣做使學生很快的進入審美情景,對所欣賞的作品有一個大致的了解。)
3、分組學習,交流審美心得
(1)學生根據自己喜歡的作品分成六個小組。
(這樣做,是為了讓學生抓住第一感覺,為自主學習做鋪墊,通過自願分組的形式,體現自主學習的初步嘗試。)
(2)分組之後,教師把每組的問題發給組長,由組長帶領組員討論。
A、《瑞陽嬰戲圖》組:作品最吸引你的是什麼?你想了解作品哪方面的知識?
B、《歡天喜地》組:你從作品中看到了什麼?你能表演一下嗎?你想了解這幅作品哪些知識?
C、《戰斗中成長》組:作品中的主人翁是誰?你是怎麼看出來的?欣賞作品後你想到了什麼?為什麼這么想?
D、《翻身奴隸的女兒》組:作品中的小朋友是哪個民族的人?從哪兒可以看出來?他們在做什麼?他們會想什麼?為什麼這樣想?
E、《冬天的陽光》組:你知道這是一件什麼形式的藝術作品嗎?你了解雕塑嗎?為什麼起這個名字?
F、《金色童年》組:這是一組什麼形式的作品?你能用語言形容一下作品中的小姑娘嗎?她的笑容讓你感受到了什麼?
(所提的問題都很有針對性,比如說:你最想了解作品那方面的知識?欣賞作品後你感受到了什麼?這些問題涉及到了作品的內容和思想,可以通過引導學生觀察作品中人物的神態、動作、衣著來體會,另外,讓學生通過表演的形式,去揣摸人物的情感,還有些問題是關於作品的藝術形式,這些問題的設計突出了本節課的重點。)
(3)小組討論後,組與組之間交流,教師針對藝術形式重點引導,比如,國畫、年畫、油畫及雕塑的不同特點,為了加深學生的認識,在欣賞《戰斗中成長》,播放電影《小兵張嘎》片段,在欣賞《翻身奴隸的兒女》時播放《農奴》片段,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體會社會歷史的變遷。
(通過組級交流,使全體學生共同分享各組的學習體會,提高小組化自主學習的實效性。)
4、教學延伸,珍惜美好童年
(1)比較《歡天喜地》、《瑞陽嬰戲圖》和《翻身奴隸的兒女》這三幅中國畫在表現形式上有什麼特點?
(通過作品間的橫向比較,使學生初步認識到國畫的一般特點,從而使他們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珍惜優秀民族藝術的態度。)
(2)對比《戰斗中成長》、《冬天的陽光》和《金色童年》表現形式的不同,他們對快樂的理解相同嗎?
(通過解讀作品中「快樂與幸福」的內涵,培養學生珍惜和熱愛美好生活的情感,體現美術教育的人文性。)
(3)試著把這六幅作品按年代排序、並說出理由。
(這是一種縱向排序,使學生透過藝術作品了解時代的變遷和社會歷史的發展,並使他們認識到藝術作品是時代的反映與生活的記錄。以上設計通過作品之間的對比,突破了本課的教學難點)
(4)聯系自己的童年生活,談談感受。
(提升學生對美術作品的認識,培養學生珍惜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五、說板書設計
一個好的板書有「微縮教案」之稱,這節課我設計的是一種框架型的板書,把教材中要欣賞的六幅作品的名稱按年代排序寫下來,並在後面註明它的藝術形式,設計簡單明了,涵蓋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
⑷ 創意美術之我的童年
<
也可分為上、下篇.上篇描繪了外婆講童話的情景、本領,還記錄下來《隱專士和勇士》這篇優美屬迷人的童話;下篇介紹了「我」的第一個知識分子朋友,一個不知真名實姓、只知外號「好事情」的「外人」和「怪人」,並且著重敘述了他們之間的友誼.上、下篇之間的內容通過「怪人」聽外婆講童話的場面聯系起來.小說故意用若明若暗的手法,巧妙地讓讀者心領神會「好事情」和外婆的某種尷尬關系.
⑸ 幼兒園中班美術快樂的童年教案
《創意美術》適合3-7歲寶寶閱讀。月刊, 《創意美術》隨意看,自由想,快樂畫,輕松做。培養孩子手眼腦的協調性,開發智力。激發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培養孩子的藝術眼光。 我覺得這個比較適合中班的孩子集體學習。
⑹ 童年繪少兒美術教育機構招聘啟示
這里不能打廣告的,去別的平台吧。
⑺ 名畫家畢加索的繪畫童年是怎樣的
畢加索的父親是一個美術教師,耳濡目染使他深深愛上了繪畫。小時候趁家人不在家時版,他權常拿起父親的畫筆作畫,先在紙上畫人物、房子、樹木、小貓、小狗、小雞、小鳥,雖然不怎麼像,可他自己卻非常欣賞。小畢加索畫得興起,連牆上、地上也都畫上了他的「美術作品」。自己的手上、身上、臉上也不知什麼時候塗上了五顏六色。媽媽回來看了哭笑不得。他卻稚氣地說:「媽媽,看我畫得多美!」媽媽說:「看你亂畫得多臟!」假裝生氣要打他。他卻堅強地說:「不!不!我要畫畫。」爸爸回來聽見了哈哈大笑,說:「哈,我們家裡又多了一個小畫家!」 多年以後,那位曾喊著要成為作家的小男孩,最終成為了當代西方最有創造性和影響最深遠的藝術偉人。
⑻ 小班美術童年的禮物教案
活動目標:
1、願意親近朋友,有和朋友一起過生日的願望。
2、有控制地表現封閉的圖形。
活動准備:小兔頭飾一個、扎有絲帶的生日禮物盒一個及禮品若干、彩色紙、水彩筆
活動過程:
一、小兔的生日禮物(本環節旨在引起幼兒活動的興趣,初步引發幼兒願意親近朋友的願望。)
教師:小朋友們,這是兔子姐姐。昨天是兔子姐姐的生日,我給兔子姐姐准備了一份禮物。瞧,這是禮物盒,我們看看這個禮物盒是什麼樣子的?
1、欣賞禮物盒:引導幼兒說說禮物盒的形狀、圖案及包裝的絲帶。
師:猜一猜禮物盒裡會有什麼?(先視覺後聽覺)
2、打開禮物盒,走到幼兒面前和幼兒一起欣賞送小兔的生日禮物:巧克力、蛋糕、蘋果……說說物品的名稱、顏色等。
3、兔子姐姐收到這么多禮物開心極了,你們想不想送兔子姐姐禮物?
二、討論禮物的包裝辦法(本環節旨在在交流討論中初步知道有控制地表現封閉的圖形)
1、來看看我們給兔子姐姐准備了哪些禮物,可是這些禮物都沒有包裝的漂亮,讓我們一起來把禮物都包裝好吧。
2、把禮物放進禮物盒裡 :在禮物的周圍,用封閉的圖形表現禮物盒。
師:把禮物放在盒子里,用圖形給它包起來,要包好哦不然禮物就漏掉啦!要一個禮物包裝完之後再去包裝另一個。
三、幫小兔包裝禮物(本環節旨在在操作過程中初步知道有控制地表現封閉的圖形。)
1、禮物放平整了嗎?引導幼兒檢查是否粘貼牢。
2、禮物盒要蓋上,不要讓它掉下來:檢查添畫的圖形是不是封閉。
四、欣賞分享(本環節旨在欣賞分享中產生願意親近朋友,有和朋友一起過生日的願望。)
1、大家檢查禮物包裝好了沒有,發現有破損及時修補。完成的幼兒自己把作品貼在大禮物盒上。
2、交流分享:跟兔子姐姐說說送了哪些禮物給兔子姐姐,禮物包住了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