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教案 >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早戀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早戀

發布時間:2020-12-29 04:13:48

① 針對學生厭學和早戀現象設計一份應對這一問題的心理健康活動課教案

談點個人看法來,我認為學生厭學自和早戀現象,錯不在孩子,如果孩子有這些方面的問題,那一定是家長出了問題,孩子在學習取得進步時沒有得到家長的肯定,在學習遇到挫折時沒有得到家長的幫助,戰勝困難,長期下來對學習產生了抵觸情緒,另一方面由於在家裡不能很好的、平等的和父母溝通,致使一些孩子在青春期,把感情投入到其他方面,總而言之這些都是父母的問題造成的,需要心理健康輔導的應該是那些大人,問題的源頭解決了,其他就迎刃而解

② 有關誠信的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

隨著社會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在日益升高,文化素質也在逐步提高,從而使少年兒童得到了更好的發展:身體發育早齡化,60%的學生在小學六年級前後就進入青春期;社會經驗比以往學生更加寬闊、更加深(或者說現在的少年兒童比十年以前的同齡孩子所知道的要多幾倍或者十幾倍)。這些「發展」既有他的作用,但還存在他的不利之處,從幾所小學調查中發現:其一、有的學生對於青春期有關的知識知之甚少,甚至是「無知」,這樣就造成了學生無法進行必要的及時的衛生保健,甚至心理上也出現很大的「波動」,造成思想壓力大、情緒低落、成績大幅度的下降等各種不利的因素。其二、現在小學生也存在「早戀」的現象尤其是六年級的學生,而絕大多數學生對於「早戀」的內涵或者說起概念等等根本一無所知,所以這種現象也可稱之為「幼稚」,但這種現象如果處理不當或者不能及時進行處理,其後果往往是不好控制的。
青春期(俗稱過渡年齡期)是指從兒童時代向成熟期過渡的階段。它的生物基礎就是性的逐漸成熟。這一時期是決定人一生的體格、體質、心理、個性和智力發展的關鍵時刻。它不僅要求身體發育成熟,而且要求掌握知識、技能,有較強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履行各種社會職能和擔負起社會責任。青春期階段的學生們內心深處經常會出現各種矛盾的情感體驗:喜悅與煩惱,開朗與沉默、社交與孤獨、大膽與怯懦等相互矛盾的傾向。他們逐漸地認識自我,並對周圍的一切十分感興趣,樂於評價和介入成人行列,意識上想擺脫對父母的依賴,出現「心理上斷乳」現象。這種急劇的斷乳現象給青少年帶來不安,產生情緒上的波動和混亂。由於性本能的啟動使他們逐漸將注意力轉向自己的內部。如果我們沒有及時掌握這種變化的實質,青少年就會陷入煩惱、困惑、焦慮、冷淡等不安的情緒中,他們不僅對外界,就是對自己也會採取「否定」的態度。心理學家稱青春期為暴風驟雨,疾風如濤的時期,人的身體及心理變化大為不同,發展趨勢呈跳躍式,是人生的「危險期」,因此,我們應注意觀察學生情感上細微變化,重視學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
一、學生心理健康的標准
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目的在於消除各種不利於青少年身心發展的因素,培養對社會生活具有良好的適應能力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心理健康的標準是:
1、能正確認識周圍世界,有良好的適應能力。
2、有豐富、積極而安定的情緒,對別人的情緒能給予良好的反應。
3、有自製力,能經受挫折,戰勝自身和外部的各種困難。
4、有穩定的興趣和求知審美,社會交往的需要。
5、有自信心、善於與人相處、樂於助人,以積極的態度對待生活。
二、學生心理障礙和不良品德產生的原因。
1、家庭的不良教育和不良環境的影響。由於是獨身子女、家長無原則地溺愛和袒護。在生活上,受腐朽生活方式的侵蝕,要什麼有什麼,缺乏嚴格的管理制度。在學習上,對其希望值很高,或許採取粗暴的壓制教育方式。學習上和生活上要求的強烈差容易導致學生的心理障礙。父母現在工作都比較繁忙,或居住外地,或父母不和或離異、家長與孩子交談的時間太少,孩子的心理變化不清楚。
2、社會環境的影響。由於現在處在改革開放、經濟發展時期,存在著各種思想意識。社會上剝削階級殘余勢力的侵蝕。不良分子不僅自己作案犯罪,而且常常欺騙、誘使,教唆少數青少年做壞事,使他們心靈受到毒害,沾染上不良品德和惡習。
3、學校教育工作上的失誤的影響。
目前,少數學校的「應試教育」依然存在,以學生成績論教師的「英雄」,決定教師的考核。因而某些教師不惜採取過激措施,擠牙膏似地「擠出」學生的輝煌成績。致使那些本來就較自卑的落後生,因過重的課業負擔和頻繁的各種考試甚感頭痛和萬分厭煩,對自己沒有信心,厭學情緒強烈,美麗的校園成為他們最恨的地方。有些班主任處事武斷,對好的學生關愛倍加,對差生冷嘲熱諷,使他們的自尊心受到嚴重傷害,產生強烈地反抗心理。處理不好的話,他們會採取過激的不正當手段報復他人,「捍衛」自尊。他們表面上的好強掩蓋著他們內心世界意志的脆弱。
三、採取多種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1、學校應重視學生的生理和心理教育。學校應開設健康教育課,階段性地進行青春期的心理、性道德觀念教育,男女生之間友誼和愛情、法制觀念、科學人生觀等方面的教育。開展閱讀青春期教育方面的書籍,參觀青春期教育方面的展覽等主題活動,請公安、勞教部分的同志給學生講有關法制的知識,正確處理青少年「早戀」和防止青少年犯罪。
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見 來自: 第一範文網
2、教育者對學生的學習成績,升學等問題給予關注和指導,杜絕將成績作為唯一標准衡量學生,分析學生成績不良的原因,允許學生有差異性,幫助學生樹立自信、提高學生解決問題、適應新環境、自強自主的能力。
3、細心觀察

③ 如何用大學生心理健康知識安慰早戀的同學

中學生「早戀」, 對於班主任和家長來說是一個十分棘手的話題,在班級管理中,也是令班主任最頭痛的事情之一。所謂早戀,就是過早的戀愛,是一種失控的行為。事實上「早戀」是學生在青春期的一種理想觀、價值觀的暫時迷失,是一種不規范的,具有反叛性的思想和心理品質。導致這種心理和行為的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社會的不良影響、家庭教育、班級管理不及時、不到位,都能引起學生「早戀」。通常中學生出現早戀的原因有四種:因得不到家庭的溫暖而早戀;因從眾好奇心而早戀;因模仿成人生活而早戀;因被別人誤解而早戀 。學生一旦早戀,很難教育和疏導,處理不當會導致一系列不良後果,那作為班主任如何正確處理中學生的早戀現象呢?
1、尊重關心,正面疏導
對於早戀的學生,絕對不能加以歧視,要理解尊重他們的感情,在理解的基礎上贏得他們的信任,以關懷愛護的態度親近他們、幫助他們。有的班主任視學生早戀為「大逆不道」,一旦發現哪個學生有早戀行為就採取「緊急措施」,如不點名實有所指的暗示批評,限期斷交,等等,甚至斥之為「作風不正派」、「思想品質不好」,或用譏諷挖苦的語言當眾羞辱學生,或向家長告狀,借家長之手嚴加管教。這種簡單粗暴的處理辦法,極大地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使正陷入早戀迷途的學生感到壓抑和苦悶。
班主任在發現學生有早戀跡象,或經過認真觀察確認學生是在早戀時,一般不要急於去處理,而先要冷靜地進行一番分析,根據該生的性格特點,考慮教育幫助的方案,避開眾人,可以個別談心施教,尊重學生的隱私,嚴格保守秘密。或者及時和家長取得聯系是必要的,目的在於說服家長教育孩子時不斥責、辱罵,使家長和孩子之間心地相融,信任諒解。
2、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對早戀學生不能粗暴干涉,強行拆散,也不能居高臨下,嚴詞訓斥,班主任應成為學生生活道路的引路人,以平等的態度,以朋友和「參謀」的身份,曉以利害,喻以事理,幫助他們處理好關系,這關繫到他們終身幸福的問題。由於中學生自我剋制的能力較差,在通過說服教育,學生心悅誠服的前提下,班主任可幫助學生訂出自我約束的守則,並幫助督促他們自覺地履行守則。我班有兩個男女同學經常在一起,關系比較密切,他們上課精神恍惚,學習成績直線下降。我發現後找他們談心,了解了他們之間的關系。我答應他們暫時不告訴家長,同時向他們提出必須遵守的兩項規定:一是不準單獨在一起,在學校內保持正常交往;二是要把精力放到學習上。這兩位同學遵守了規定,他們逐漸理智地感覺到自己的戀愛的確有問題。其實,不是他們自身有問題,而是戀愛的時間不對,這只是一個美麗的錯誤。結果,他們之間的關系慢慢就變成了正常的同學交往。
3、信任代替批評,處理方法得當
一旦發生早戀,切不可一棒子打死,應對早戀學生一定要給與寬容理解。 班主任一定要隨時掌握學生的心理變化,以便有的放矢地做好各方面的工作。
班裡有位男生張某某,個性開朗,聰明好學。但他最近情緒很不好,上課總是無精打采,班級的活動也不怎麼參與,而且學習成績下降了很多。通過觀察與多方面的了解,我確定他「談戀愛」了。多次找他談心,表示我會幫他處理好這件事情。但是不論我怎麼引導,他就是不肯透漏那名女生是誰,可我心裡早已清楚那個女生是誰。他對我保證說他自己一定會處理好的,但是一周過去了他還是原來的樣子。我找准機會,為他調換了座位,不露聲色的把他和他心儀的那位女生安排在一起了。我的觀點是既然他暗戀她,俗話說「距離產生美」,以前他們之間有距離,他才會沒心思學習,我讓他們坐在一起,沒了距離他還會是那樣嗎?事實證明我的做法沒有錯,現在的他不再像以前那樣不思進取了,他又恢復到原來活潑好學的樣子,並且他和那名女生的關系也不再是我所不放心的那種關系了。
4、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
為了學生能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我利用班會課時間開展 「我的理想』演講活動,讓每個學生上講台脫稿演講。既給學生一個展示自我、張揚個性、暢談自己理想的機會;又激發了學生的自信心,營造了一個積極向上的班級氛圍,也培養了學生的演說能力。通過演講,班裡同學表達了各自的理想,有的想當廚師、有的想當工程師、有的想當記者…… 並引導他們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現在應當如何去努力。然後,讓學生把自己的理想目標寫下來,貼在了教室的理想專欄中,以示激勵。
5、加強學生的日常行為教育,構建和諧的班集體
所謂日常行為的教育,就是抓學生的養成教育,訓練學生養成一個嚴格守紀的好習慣。努力為班級營造一個遵守紀律為榮、違反紀律為恥的班級氛圍。如果學生進入七年級以來就開始加強這方面的教育工作,班級管理相對比較嚴整,學生的日常行為比較規范,有積極向上的理想觀價值觀,他們會在內心對早戀之類的「不良行為」形成一定的抵制力。因為,在一個班風良好的班集體里,不良的行為會受到嚴厲懲罰的!這會大大的降低「早戀」的發生概率。
6、開展班級文體活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交友觀
人都有歸屬感,學生也是一樣。在班級里開展多種多樣的文體活動,既讓學生放鬆了心情,活躍了班級氣氛,又讓學生在娛樂過程中展示了自己的才能,張揚了個性。在學校的各項活動中,尤其是文藝節目演出活動中,我安排男女生共同參與本班舞蹈等節目。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給男女同學提供一些公開、積極向上的交往機會和空間,滿足了學生的交流慾望。同時,在活動中,學生過剩的精力和情感的到宣洩,特長和能力得到發揮,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贊譽,內心的榮譽感、歸屬感得到很大的滿足。這些都有利於他們積極樂觀向上的心理素質形成,與異性同學正常交往。青春期的孩子情緒情感豐富,精力充沛,對異性同學有好感、會產生深入交往的願望。這是一種正常的心理,如果長期壓抑,反倒會導致學生不正常的異性交往心理的形成。所以多開展班級活動,鼓勵男女生共同參與,使他們樹立正確的交友觀。
7、要讓學生認識到早戀的危害,用理智來戰勝這不成熟的感情
學生一旦墮入情網,往往難以克制自己情感的沖動。只要彼此表達了愛幕之情,便立即親密地交往起來,常因談戀愛佔去不少學習時間,分散精力,而嚴重影響學習和進步。他們只在乎暫時的心理和精神上的享受,不在乎早戀所產生的不良後果,從而導致一系列不良行為的產生。所以要讓學生認識到早戀的危害,從而用理智來戰勝這不成熟的感情。
談戀愛會有好處嗎?愛需要學習,愛需要能力,不是所有人都會的。與其匆匆步入愛河,不如靜靜等待成長!人生每個階段都有每個階段的使命,千萬不要在春天就去揮霍夏天。花季的情感是一種最美好的情感,我們要讓情感的波濤化為理想的浪花。
8、開好「拒絕早戀,遠離早戀」主題班會
我曾經聽過一位專家的報告,是關於學生早戀的案例。他曾經就學生早戀問題而專門開了一次班會,主要內容是藉助李琛的《窗外》那首歌曲對學生進行了心靈的洗禮。我上網查閱了大量的資料,經過精心整理,加上那位專家的案例,製作了「拒絕早戀,遠離早戀」的主題班會課件。主要內容有:青春期的特點、不能早戀的原因、早戀的危害、如何避免早戀、處理早戀問題案例。在班會課上讓學生觀看課件,最後讓他們聽了李琛的《窗外》那首歌曲,又讓學生用心體會歌詞的內涵。「……悄悄的愛過你這么多年,明天我就要離開……再見了心愛的夢中女孩,我將要去遠方尋找未來,假如我有一天榮歸故里,再到你窗外訴說情懷……」在這優美的歌聲中,學生們都若有所思。
整節課學生們有的好奇、有的害羞、有的認真、有的展開了緊鎖的眉頭……我覺得班會課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可同時我也在思考,早戀真的僅僅通過這一節班會課就能解決嗎?以後還要多開展這樣的班會活動,對他們進行心理輔導,做到警鍾長鳴。
9、爭取家長的積極配合,共同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
引導學生家長從七年級起,就要努力配合班主任做好孩子的各方面的教育,尤其是培養孩子積極健康向上的心態,高尚的理想觀、價值觀方面,努力為孩子創造一個寬松健康積極文明向上的家庭氛圍。
事實證明,許多孩子之所以發生早戀都是因為父母的不當行為,或不良的家庭教育環境造成的。我班的宋雅麗同學之所以和本班的一名男生有「早戀」行為,就是因為其父母長期吵架、鬧離婚,她在內心極度痛快壓抑的情況下,向本來有些好感的這名男生傾訴,時間長了兩人就有了「早戀」傾向。作為班主任我多次勸說他們要處理好他們的關系,不要影響到學習。用了好多方法做其思想工作,但效果甚微,他們已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而這名男生的父母一貫比較放縱孩子,平時也不怎麼管教他。我曾經因為他老愛上網聊天的事多次與他們溝通,他們都不配合。可沒想到該學生在上網的過程中,由於沒有家長的監控、指導,不由自主的接受了一些不良思想,本來就意志力不太強的他,不僅產生「早戀」心理,而且,對家長老師的教育極度的反感和叛逆。最後,男生的父母不得不採取「隔離」法,為他轉學,才中斷了他們的所謂「戀情」。因此,從七年級起就要好家長建立密切的聯系,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將「早戀」扼殺在搖籃中。
總之,「早戀」是青春期學生正常的心理傾向,預防早戀,是家庭、學校教育的一大難題,需要班主任長期不懈的努力去做好學生的思想及心理輔導工作。

④ 需要一個反映中學生心理健康的視頻,如反映中學生早戀的,各位大哥大姐能不能推薦一下。最好是15分鍾。

網路視頻 中學生早戀

⑤ 問題研究未成年人早戀的背景意義

隨著世人健康觀念的變化,健康促進學校運動在全世界的開展,關注學生心理內健康的心理咨詢容機構如雨後春筍般建立,心理輔導活動興起並日漸普及。美國把國人的心理健康教育放在國家安全的高度予以重視,台灣也把心理健康教育當做解決近年青少年問題日趨嚴重、犯罪率升高、犯罪低齡化問題的重要手段。從1991年七屆人大通過《未成年人保護法》,以立法的形式關注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始至200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中要求「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都充分說明重視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關注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不僅是我國的國策,也是世界性的潮流。隨著青少年性成熟的提前,高中教育重視迎接高考的學習,忽視青春期教育和性倫理教育,加上影視報刊、聲訊台、網路、簡訊、商業廣告中大量的戀愛、愛情甚至赤裸裸的黃色信息,對中學生的早戀現象,乃至性犯罪起了誘發作用,危害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破壞了社會的安寧和諧,有鑒於此,

⑥ 心理主題班會陪伴是最長請的告白

看看這個有沒有用隨著社會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在日益升高,文化素質也在逐步提高,從而使少年兒童得到了更好的發展:身體發育早齡化,60%的學生在小學六年級前後就進入青春期;社會經驗比以往學生更加寬闊、更加深(或者說現在的少年兒童比十年以前的同齡孩子所知道的要多幾倍或者十幾倍)。這些「發展」既有他的作用,但還存在他的不利之處,從幾所小學調查中發現:其一、有的學生對於青春期有關的知識知之甚少,甚至是「無知」,這樣就造成了學生無法進行必要的及時的衛生保健,甚至心理上也出現很大的「波動」,造成思想壓力大、情緒低落、成績大幅度的下降等各種不利的因素。其二、現在小學生也存在「早戀」的現象尤其是六年級的學生,而絕大多數學生對於「早戀」的內涵或者說起概念等等根本一無所知,所以這種現象也可稱之為「幼稚」,但這種現象如果處理不當或者不能及時進行處理,其後果往往是不好控制的。
青春期(俗稱過渡年齡期)是指從兒童時代向成熟期過渡的階段。它的生物基礎就是性的逐漸成熟。這一時期是決定人一生的體格、體質、心理、個性和智力發展的關鍵時刻。它不僅要求身體發育成熟,而且要求掌握知識、技能,有較強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履行各種社會職能和擔負起社會責任。青春期階段的學生們內心深處經常會出現各種矛盾的情感體驗:喜悅與煩惱,開朗與沉默、社交與孤獨、大膽與怯懦等相互矛盾的傾向。他們逐漸地認識自我,並對周圍的一切十分感興趣,樂於評價和介入成人行列,意識上想擺脫對父母的依賴,出現「心理上斷乳」現象。這種急劇的斷乳現象給青少年帶來不安,產生情緒上的波動和混亂。由於性本能的啟動使他們逐漸將注意力轉向自己的內部。如果我們沒有及時掌握這種變化的實質,青少年就會陷入煩惱、困惑、焦慮、冷淡等不安的情緒中,他們不僅對外界,就是對自己也會採取「否定」的態度。心理學家稱青春期為暴風驟雨,疾風如濤的時期,人的身體及心理變化大為不同,發展趨勢呈跳躍式,是人生的「危險期」,因此,我們應注意觀察學生情感上細微變化,重視學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
一、學生心理健康的標准
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目的在於消除各種不利於青少年身心發展的因素,培養對社會生活具有良好的適應能力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心理健康的標準是:
1、能正確認識周圍世界,有良好的適應能力。
2、有豐富、積極而安定的情緒,對別人的情緒能給予良好的反應。
3、有自製力,能經受挫折,戰勝自身和外部的各種困難。
4、有穩定的興趣和求知審美,社會交往的需要。
5、有自信心、善於與人相處、樂於助人,以積極的態度對待生活。
二、學生心理障礙和不良品德產生的原因。
1、家庭的不良教育和不良環境的影響。由於是獨身子女、家長無原則地溺愛和袒護。在生活上,受腐朽生活方式的侵蝕,要什麼有什麼,缺乏嚴格的管理制度。在學習上,對其希望值很高,或許採取粗暴的壓制教育方式。學習上和生活上要求的強烈差容易導致學生的心理障礙。父母現在工作都比較繁忙,或居住外地,或父母不和或離異、家長與孩子交談的時間太少,孩子的心理變化不清楚。
2、社會環境的影響。由於現在處在改革開放、經濟發展時期,存在著各種思想意識。社會上剝削階級殘余勢力的侵蝕。不良分子不僅自己作案犯罪,而且常常欺騙、誘使,教唆少數青少年做壞事,使他們心靈受到毒害,沾染上不良品德和惡習。
3、學校教育工作上的失誤的影響。
目前,少數學校的「應試教育」依然存在,以學生成績論教師的「英雄」,決定教師的考核。因而某些教師不惜採取過激措施,擠牙膏似地「擠出」學生的輝煌成績。致使那些本來就較自卑的落後生,因過重的課業負擔和頻繁的各種考試甚感頭痛和萬分厭煩,對自己沒有信心,厭學情緒強烈,美麗的校園成為他們最恨的地方。有些班主任處事武斷,對好的學生關愛倍加,對差生冷嘲熱諷,使他們的自尊心受到嚴重傷害,產生強烈地反抗心理。處理不好的話,他們會採取過激的不正當手段報復他人,「捍衛」自尊。他們表面上的好強掩蓋著他們內心世界意志的脆弱。
三、採取多種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1、學校應重視學生的生理和心理教育。學校應開設健康教育課,階段性地進行青春期的心理、性道德觀念教育,男女生之間友誼和愛情、法制觀念、科學人生觀等方面的教育。開展閱讀青春期教育方面的書籍,參觀青春期教育方面的展覽等主題活動,請公安、勞教部分的同志給學生講有關法制的知識,正確處理青少年「早戀」和防止青少年犯罪。
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見 來自: 第一範文網
2、教育者對學生的學習成績,升學等問題給予關注和指導,杜絕將成績作為唯一標准衡量學生,分析學生成績不良的原因,允許學生有差異性,幫助學生樹立自信、提高學生解決問題、適應新環境、自強自主的能力。
3、細心觀察,對學生的異常行為和不良的行為習慣採取正確的教育方法,切記不要簡單粗暴,努力做到和風細雨「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打開他們心靈的窗戶。及時發現引導,處理和治療,減少產生不良心理的環境因素,消除心理沖突,培養學生的挫折的能力。
4、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正確評價自己,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培養健全的人格特徵。利用班會,讓學生暢談人生,對未來充滿自信。
5、開展心理健康咨詢活動,指導學生減少或防止緊張狀態的產生,為學生提供解決各種心理異常的方法,普及心理衛生知識,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四、塑造學生積極成功的自我意象。
1、既嚴格要求,又充分賞識。所謂嚴格要求,就是嚴而有度、嚴而有方、嚴而有恆,這一切源於對學生的熱愛,所謂充分賞識,就是對學生多尊重、多理解、多寬容、多激勵。充分賞識,教師必須正確地比較和評價學生,既橫向比,又縱向比。評價學生要客觀公正,多進行鼓勵性和肯定性評價。
2、努力挖掘閃光點,培養學生自信心,對後進生、教師不能思維定勢,像尋覓火種和開採金礦一樣,努力找出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千方百計使其燃成一片。通過艱苦的教育,點燃他們發奮進取的火焰。幫助他們排除進步的障礙。
3、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
在教學中,教師要面向全體,分層教學,設計不同層次的提問,採取不同的激勵標准,熱情鼓勵中等生和後進生參與課堂,大膽發言,體驗成功的快樂,增強自信心和進取精神。學生就不會輕易產生厭學情緒,師生之間就會關系融洽,從而塑造了學生積極成功的自我意象。
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應該把學生當作一個個生命個體、一個個發展中的人來看待、尊重他們的個性和需求,鼓勵他們開創新的生活,致力於健全人格的培養,努力提高學生的能力素質,心理素質和健康素質,讓心理健康教育步入科學性、個性化、普及化的發展軌道

⑦ 心理健康對青少年的重要性。

所謂的「不良行為」,從心理學角度看,很多的「不良行為」主要與時代沒有關系,而是與生理發育和人格成長有關系,換句話說,是人生在這個階段不可避免或難以避免的一些心理現象和生理行為。所以,應以冷靜、「中性」的態度,淡化在校學生的某些「不良行為」問題,對某些「不良行為」,或疏導,或等待,或觀察,或不加可否。作為學生,「自我」同「本我」要好好協商、談判,一些行為要適可而止,不要越軌。

1、「貪玩」——「本我」。玩是動物包括人的天性,青少年玩起來更會忘記或不顧一切。我們可以看到在山野里有這樣的畫面:一邊是老牛被拴在犁耙上,埋頭地犁地;一邊是小牛犢在犁地老牛的四周,瘋狂地撒歡兒。——這是小牛犢的本能。它不知道或不懂得一旦它長齊了牙齒,就會告別瘋狂地撒歡兒,就要像老牛一樣,被拴在犁具上,埋頭地犁地。從勞動力角度說,13—18歲的人正在向勞動力走來。貪玩也就是這么幾年,一旦工作了,也就沒有這樣的時間和機會。青少年就像小牛犢那樣,不一定意識到這一點,但這是這一年齡段的規律性行為。正好,又和學業碰到一起了。如何通過玩耍調節緊張的學習,以及在玩耍中學習某些方面的知識。而在「玩」的前面加一個「貪」字,這主要是「應試教育」給青少年加的罪名。總之,對於學生來說,玩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正常或正當的需要,注意控制著一個玩耍的「度」。

2、「粗野」——人格發育發展。粗野是動物包括人的本性,是人的潛意識里「本我」的表現。野生動物它們不讀書學習,所以永遠粗野。人因為是高級動物,高級的重要標志之一是讀書學習;於是在「學齡期」就要進學校接受教化,否則,就是粗野的孩子。青少年接受教化,是人格順利成長的重要手段。一方面青少年的粗野是客觀的;一方面教化需要一個過程,教化的效果在每個青少年身上是不同的。

3、「不聽話」——有些家長來咨詢,問「孩子不聽話怎麼辦?」

這個問題很難能給家長一個滿意的答案。因為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得先弄清楚3個問題?

⑴以什麼或誰為標准判斷「聽話」和「不聽話」?

⑵具體是些什麼話,孩子不聽?

⑶家長要孩子「聽話」,是為了控制孩子還是為了有利於孩子人格的健康發展?

「不聽話」的話題,可能是自有人類以來就一直困擾著「親子關系」的一個「情結」。人們一直把「聽話」當作「好孩子」的標准。當「不聽話」的孩子變成了父母,這「不聽話」的父母又要求他自己的孩子要「聽話」。

也許,這是人們做「父母」角色的一個局限性。所以,「孩子不聽話怎麼辦」的課題,至今尚無法做出令人滿意的答案。

4、「手淫」——屬於隱私活動,但也不是見不得人的事。「手淫有害」不能成立。「精滿自溢」。手淫——遺精,是自然、安全、合乎情理的緩解、宣洩性沖動的方式,是「青春期」性成熟的一種生理表現,是解除因性壓力而引起心理不安、躁動的一種「自慰」的心理防禦方式。

5、「早戀」——首先這個詞就沒有個科學的定義;然後,現實中主要是指老師和家長,對這個詞的理解普遍偏激。

從「少年期」到「青春期」到「青年期」,青少年性心理的變化有「三步曲」:第一樂章——疏遠異性階段,在課桌的中間有「三八線」,下課了,女的一群唧唧喳喳,男的一簇嬉戲打鬧;第二樂章——接近異性階段,但不限於特定的目標,多是群體的異性交往;第三樂章——迷茫的愛慕異性階段,開始有了自己心目中的「白馬王子」和「白雪公主」偶像。

「戀愛」,按傳統、現代的解釋是指未婚男女雙方互相愛慕的心理活動和行動表現。就婚姻與家庭來說,「戀愛」是重要以至是最重要的「手段」。「早婚」,這詞容易界定:是指未到生理和法定結婚年齡而結婚。可這人與人(這里指異性)的愛慕之情,能用年齡來界定么?誰能說出個具體數字?
當然還有「新潮」的戀愛:正因為在戀愛階段也不排除性愛,所以當代一些「新潮」的人,有把「戀愛」只當作「目的」的。他們把戀愛的時間拖得很長或把戀愛的對象換得較頻。也就是「光戀愛,不結婚」。「新潮」,實際上是在戀愛期間,性愛行為沖破了傳統的道德、一個人的「本我」打敗了「自我」而形成的一種現象。

從心理學角度說,男女在兒童期是不忌性別、兩小無猜;到了少年期,會有一段時間的「異性相斥」,這是一種「錯覺」和「假象」;到了青年期,就回復到「異性相吸」的「真相」上來。在傳統的時代,其「相吸」是隱秘和含蓄的;可到了開放的今天,就變得公開和赤裸,甚至還要「趨眾」、趕時髦,—— 誰身邊沒有個異性朋友傍著,誰就是落伍者。所謂的「早戀」,就是青少年從「假象」走到「真相」初步的「相吸」行為。

從嚴格意義上說,這種「相吸」不能叫「戀愛」,也不能等同於「新潮」;只是一種異性間本能的性吸引的暫時表現,性意識的萌動,盲目、好奇、懵懂、朦朧的「游戲」而已,是在幼稚地對成人進行「模仿」罷了,但對婚姻與家庭,他們還沒有考慮到,甚至這到底是什麼性質的行為,感到迷茫,連自己都不知道,沒有真正戀愛的能力、明確的意向和嚴肅的責任感。

在客觀「認知」的前提下正面輔導,包括宣傳學習性的知識、心理動力「里比多」,進行躲避刺激、意識控制、自然「脫敏」、排遣、升華和開展「轉移」活動等。

其實,如果「早戀」是成立的話,那到了「青春期」,「早戀」比「戀母」或「戀父」情結要好得多。

6、「同性戀」——就總體來說,筆者對現在有的學校出現的「同性戀」現象的看法有三:

一、是兩個同性同學交往親密,不能隨便、輕易扣上「同性戀」的帽子。

二、是有些女生睡在一個被窩里,甚至有肌膚之親,這並不能證明是在搞「同性戀」。

三、是「同性戀」在當今是個有爭議的問題;從發展的眼光看,它不但不是「性心理疾病」,而且因為沒有傷害別人、破壞社會所以也不違紀、違法,只是時下傳統的道德在譴責他們,而對傳統的道德是要有所突破的。

7、抽煙、喝酒——青少年在長身體的時候,也在長心理就是人格的成長;但兩者成長不同步,有的反差較大。一個突出的表現就是認為自己已長大成人,但心理發育並未跟上。模仿成人抽煙、喝酒就是要顯示「成人氣概」。

人是社會的人,學生也想建立些人際關系,這煙、酒就成了一種社交的紐帶和手段。平常學習緊張,周末要放鬆放鬆,課堂上須「夾著尾巴」,在宿舍里可以放肆一下,同學聚會,多喝了一點酒,來了激情,藉此展示個性、張揚自己。

提起抽煙,這是個一貫性的問題。「嚴禁吸煙」可以作為校紀明文寫上,但不要指望真的能全面杜絕。能保證在課堂上絕對不抽、校內基本不抽(宿舍、廁所除外),老師就算較好地完成這項任務了。

8、沉溺「網吧」—— 「網吧」,是當今電子、信息時代的產物,許多學生迷戀、沉溺到廢寢忘食、耽誤學業的地步,都是事實。

對「網吧」,第一,要堵是堵不住的;第二,要學生不看網上的不利於青少年身心成長的內容,這首先要從源頭即廠家、商家那裡堵,禁止製作、推銷這種「軟盤」,但這不是學校的任務或責任;第三,凡事有利有弊,青少年也確實通過「上網」,練就了聰明的腦、靈巧的手,當然也滿足了「本我」貪玩的欲求,回過頭再來較安心地做功課。

不同時代有不同內容或方式的引誘源或叫「甜蜜的陷阱」。電腦的時代,就不可避免會發生電腦問題。成人照樣也入迷上癮。某單位現在實行「無紙化」辦公,據調查,有80%的員工在上班的時候上網。一些成人在網上進行「QQ」交友,有個男人最後實地約會時,發現對方就是自己的老婆。所以不要一味指責青少年。「上網」這一引誘源,並不是「洪水猛獸」,也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

因此,筆者認為,所謂的幾大「不良行為」,主要是在「應試教育」下,家長、老師對青少年的過激或偏激看法。

對「青春期」,無論是「美喻」還是「問題」,都是生理、心理發展的不可逾越的階段,是規律性的東西,是正常現象;問題在於同學個人如何自我調適和老師、家長如何積極引導。

⑧ 早戀對人的心理健康好嗎

早戀,也有叫做青春期戀愛,指的是未成年男女建立戀愛關系或對異性感興趣、痴情或暗戀,一般指18歲以下的青少年之間發生的愛情,特別是在校的中小學生為多。

經過二十年在中國的調查表明,在中學階段沒有發生過感情的人很少。而大多數都是暗戀、單戀(單思)。只有相互有好感,才能發展成為早戀。

早戀行為是青少年在性生理發育的基礎上,也是心理轉化為行為的實踐。然而,一般人認為早戀會帶來很多問題,如影響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學業成績等,尤其對女孩更為明顯突出,但一般不會有太嚴重的影響。早戀常常以失敗告終,很少出現早戀能夠終身廝守的;亦有人認為早戀是青少年對男女關系的探索和學習,為將來的戀愛與婚姻作準備,不宜過份禁制或壓抑。

早戀的定義
關於多早才是早戀,目前對於這個問題沒有普遍的認識,亦沒有令人信服的專業界定。各個國家的情況更是不一樣。而在中國,一般認為早於大學時期(約18歲)的戀愛應算作早戀,或在第二性徵出現(約12~14歲)之前發生的戀愛才算早戀。

關於怎麼樣的程度才算早戀,也沒有廣泛的共識。一般認為,產生對異性的愛慕就算是早戀。但在這種意識下看,青少年由於正常生理和心理發展造成的對異性的愛慕則被歸為「早戀」,顯然不科學。

所以你滿19周歲了,不算早戀。。。。

⑨ 請教關於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案例題)

首先說「老師」。作為一個教育者。不管做什麼。首先都要起到一個標榜的作用。不意氣用事,不人雲亦雲。不管這兩位學生是否真的早戀,首先要做的是確認事實,青春期的孩子,性子里多少都有些叛離性格。你越是堅持,他反抗的就越是激烈。所以,作為一個教育者,當看到兩位「早戀」學生時。首先要忍住火氣,調查清楚他們到底是在做什麼,也許他們根本就不是你想的那樣又怎辦,男女生之間正常的討論,甚至是男女生之間的死黨關系都有可能讓兩位學生竊竊私語。所以,這位「教育者」的做法欠妥。
再說兩位學生。典型的叛逆性格,雖然不知道他們是否真的有早戀傾向,但是從題中看出。他們之間只是朋友關系的幾率要大於早戀關系。所以對於老師不明不白的冤枉,反抗的尤為激烈。對於孩子來說,特別是青春期的孩子來說。對於老師的冤枉,特別反抗。甚至憎恨,因為教育者的言語直接印象到家長對孩子的態度,對孩子的印象是非常大的。
那麼,面對這樣的問題。作為一位「教育者」應該怎麼做呢。
作為一個教育者。凡事都要以教育為主,要孩子明白早戀的危害,鯀治水失敗的原因很明白的告訴我們,堵不是辦法。要堵疏結合才能成功治水。所以,對於早戀,堵不如疏。引導孩子正確的對待早戀才是正確的。引導孩子保持純潔的男女友誼。而不是參雜了早戀的男女關系

閱讀全文

與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早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