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教案 > 小班音樂洗手帕教案

小班音樂洗手帕教案

發布時間:2020-12-28 19:50:31

❶ 淺談小班音樂課教學怎樣滲透游戲情境

法國大文豪雨果曾說過一句名言:「開啟人類智慧寶庫有三把鑰匙,一把是數字,一把是文學,一把是音符。」我愛音樂、孩子們更愛音樂,他們在唱唱跳跳中受到熏陶、形成活潑開朗的個性,在唱唱跳跳中感受音樂的美,產生愉悅的心情。幼兒時期的音樂活動對於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幼兒園的音樂教育,不僅在上課時進行,也可以在幼兒進園後的日常生活中進行,使幼兒經常生活在音樂環境之中,如在幼兒進餐、活動前,入廁後,以及游戲時間等,都可以根據時間的長短配以不同的活動。這樣的安排,給我帶來了以下好處:(1)在新出的《綱要》中提倡我們在安排一日活動時減少隱形的浪費,生活環節中安排音樂活動可以減少幼兒的等待時間。(2)有利於各個活動環節過渡緊湊,避免教師過多的說教。(3)能豐富幼兒的音樂經驗。那麼,如何在一日生活環節中安排幼兒的音樂活動呢?下面簡單的介紹一些我的做法:
(一)選一些優美的樂曲給幼兒欣賞如果時間較長的情況下,我會先選出一些曲子,然後根據樂曲的音樂形象用編故事的形式講給幼兒聽,使幼兒了解樂曲表達的意思,當音樂響起時,幼兒來創編各種動作。如在欣賞聖桑的《動物狂歡節》這組樂曲時,我先提出要求,讓孩子們只用動作,不許出聲,聽一至三遍音樂,並觀察孩子們的反應,他們的第一個反應是動作,如拍手、點頭,搖身體等,有的孩子還能很快用動作表現出樂曲中個別動物的動作。因此,我抓住時機,鼓勵幼兒隨著樂曲中動物角色的變換,發揮想像,大膽地自編動作,使幼兒在邊聽邊想邊做的過程中感知音樂,表現音樂。就這樣,發揮了他們的想像力、創造力。之後再提高幼兒的欣賞層次,讓他們思考,並用語言表達出來。嘗試讓幼兒聽著音樂編一個故事,這樣幼兒對作品的理解又會提高一個層次。又如,《趕花會》,我根據樂曲內容改為《小鴨看花》的故事,幼兒邊聽音樂,邊創編出:小鴨走、小鴨游,及各種姿態美麗的花。幼兒對於這個活動興趣很高,通過欣賞樂曲及創編動作,提高了對音樂的感受力、理解力及表現力。幼兒對於這個活動興趣很高,通過欣賞樂曲及創編動作,提高了對音樂的感受力、理解力及表現力。
另外,還可以欣賞音樂與活動同步進行。如在幼兒進餐時,給幼兒放一些曲子讓幼兒欣賞,如《天鵝》、《蝴蝶》等,有助於幼兒愉快進餐的同時,對於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也很有幫助。
(二)拍打一些節奏,提高幼兒的樂感1、拍打生活中的節奏,使音樂生活化。我在這方面借鑒了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教學思想,將節奏放在首位,利用身體做打擊樂器(如拍手,跺腳,拍膝蓋等)。結合語言,藉助這些形體動作來進行練習,激發幼兒的興趣。
如 下 雨 了 :║ 來 請坐請坐 :║X X X -X- X X X X幼兒先反復朗誦,感受節奏的長短,然後再拍打節奏。
2、拍打一些幼兒熟悉的歌詞節奏。如:拍打歌曲《走路》中的歌詞節奏:
小兔走路 跳 跳跳X X· | X X· | X- | X- | X- |小鴨 子 走路 搖搖 搖X X X | X X· | X- | X- | X- |由於這些歌詞幼兒很熟悉,節奏拍打起來也比較容易。
3、幼兒自己創編一些節奏型。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可以將兒歌,童謠等編成具有一定的節奏進行教授,從而引起幼兒的興趣,使幼兒有創編節奏的慾望。幼兒一開始創編時,往往節奏型很混亂,不大成型,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練習後,幼兒可以創編出一些簡單的節奏。這樣,教師一方面及時了解了幼兒掌握節奏的情況,另一方面也培養了幼兒創編的能力。
(三)用游戲的形式教一些簡單的舞蹈動作學習舞蹈動作不能都在音樂課中進行,這里教師可以利用入廁後、活動前及戶外活動的短短的時間,教給幼兒一些簡單的手部動作和基本舞步,豐富幼兒的舞蹈語匯。教師也可以用做游戲"跟我學"的方法,請幼兒自己創編動作,別的幼兒向他學習,發展幼兒的創編能力。這個活動幼兒也十分感興趣,常常創編出意想不到的動作,幼兒在邊玩邊學中得以發展。如帶幼兒到戶外散步時,教他們一些有。關美麗大自然的小舞蹈,《可愛的太陽》、《樹葉飄飄》、《風吹大地》等。又如在進行勞動以後,教他們《洗手帕》、《摘果子》等。這些舞蹈來源於幼兒的生活以及周圍熟悉的環境,因此他們很容易理解接受。經常利用短小、生動形象、動作性強的舞蹈來吸引幼兒的興趣,不僅使他們感到親切可信,易學易記易模仿,而且也能為他們今後創作舞蹈動作打下基礎。

❷ 幼兒園打水仗音樂

隨著夏季高溫的到來,幼兒接觸水的機會很多,近段時間我們發現幼兒經常以喝水或洗手為由,長時間的在玩水逗留,有的在用香皂搓泡泡,有的用小杯子反復倒水,有的甚至忘乎所以的玩起了打水仗的游戲,孩子們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著對水的熱愛,藉此,我們抓住了孩子的興趣,開展了關於「水」的主題活動。 主題目標:引導幼兒了解水的性質、作用,激發幼兒保護水源、保護環境的意識,同時教育幼兒養成講衛生、愛清潔、多喝水的良好習慣。活動中激發幼兒體驗與同伴合作的快樂,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初,我們請家長幫我們搜集了有關水的書籍、圖片、及光碟,通過多種形式使幼兒對水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於是對水的性質展開了探索,通過實驗,運用幼兒的感官,孩子們發現水是無色、無味、無形能流動的液體。(我們在科學發現區放置了水、醋、奶等不同液體,幼兒在看看、嘗嘗、聞聞、倒倒的過程中,明白了水的性質。) 有一次洛洛提出了「透明水是干凈的」觀點,引起了爭議。卓雅說:「我媽媽說,透明水不一定是干凈的,裡面有許多細菌。」於是我們進行了「為什麼不能喝生水」的討論。通過看有關光碟,幼兒知道了顯微鏡下一杯水中有許多細菌,孩子們終於信服了卓雅的觀點。 由於自來水廠不適合孩子們實地參觀,我們就請了在自來水上班的黃一辰的媽媽做起了「媽媽老師」,由於我班孩子年齡小知識有限,所以僅靠語言描述他們很難聽懂,於是我和一辰的媽媽商量最好用淺顯易懂語言,而且具有演示性這樣有利於提高幼兒的興趣。一辰的媽媽准備很充分。在講解的過程中,幼兒最為感興趣的是過濾環節,為了進一步讓幼兒認識水的過濾過程,我們准備了不同材料的過濾網, 幼兒在操作、觀察的過程中發現污水要經過好幾次過濾才變成清水,使用不同材料過濾效果是不一樣的。 為了進一步引導幼兒探索水和感受水的樂趣,我們請家長幫我們准備了玩水玩具,去了游泳池,孩子們玩得非常開心,回來後我們請孩子們記錄了「快樂戲水」這一活動。「老師,我畫的是我和劉小龍一起在玩游泳圈,劉小龍把游泳圈借給我一起玩,瞧!我們玩得多高興啊!」 「老師,我畫的是小劉叔叔在教我們游泳,小朋友學得好認真,我一定要學會游泳。」崔如佳非常高興得說。 在出通知玩水時,苛璇的媽媽非常細心,為苛璇准備了一件漂亮的泳衣,這引起了孩子們的注意和羨慕,有的孩子嘟噥著回家讓媽媽買,為了給孩子們一點安慰,在孩子們充分的感知和認識泳衣後我們一起裝飾了《漂亮的泳衣》。 玩水過程中,錫雪的一聲尖叫,引起了孩子們的注意,我們仔細一看原來是一隻小青蛙,這下洛洛神氣的說:「膽小鬼,怕什麼?不就是一隻青蛙嗎,又不是大鯊魚,水裡的大鯊魚會吃掉你的」。尚英進也附和的說:「水裡的蛇也很嚇人」。孩子們議論開了,藉此,我們抓住了孩子的這一興趣點,對《水裡有什麼?》進行了討論並記錄。 接著我們又提出了《什麼需要水?》,在這個活動中,我們借著園內服務人員澆花和喂鴿子的機會,帶領孩子們進行了實地觀察,從而讓幼兒知道了植物和動物都需要水。 幼兒在《什麼需要水?》這一活動中記錄的非常好,於是我們又提出了一個問題《假如沒有水》幼兒進行了大膽想像。 黃佳奇:「假如沒有水的話,我想整個世界太可怕了,那可能有怪獸的」。 王詩雨:「假如沒有水的話,我想到處會變成一個大的垃圾廠,那可怎麼辦呢?」 曲宗洛:「老師你瞧,小草都死了,小朋友們也哭了,快救救他們吧」。 《假如沒有水》幼兒想像中非常可怕,那小朋友有什麼辦法嗎?通過談話,孩子們想的辦法非常的多,於是生成活動《保護環境,從我做起》。 「老師,我要節約用水,隨時關好水龍頭,我還要看著我們班的小朋友,如果他們不知道節約水的話,我要批評他們」。韓思鑒小朋友認真的說。 「老師,在家我要幫著媽媽一起打掃衛生,教育媽媽一塊保護環境,還有告訴我爸爸以後不能吸煙了。」紀孜源告訴我。…… 孩子們記錄的多數是圍繞自己日常生活中力所能及的事情,於是,我們生成了活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請幼兒講述了在家和在幼兒園所能自己做的事情,幼兒講的非常好,其中在幼兒園能做的有疊自己的被子、疊自己的手絹、自己收拾所用的彩筆、洗手絹、、、、、、多數的事情平時孩子們已經做的很好,可是洗手帕平時是老師洗,為了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我們讓幼兒體驗一次,在洗的過程中,幾個小朋友在爭論著誰的手帕漂亮,為了讓幼兒進一步的了解手帕,我們開展了活動《方方得手帕》這一活動,活動初,請家長幫我們搜集了料子、大小、圖案不一的手帕製作了手帕展,在孩子們有了充分的認知後並添畫了手帕。 「老師,我不喜歡方形的手帕,我想要一塊三角形的,方形的不時髦」郭弘義說 王蒞芊說:「我想要一塊圓圓的和太陽一樣漂亮的手帕」。 我發現僅僅裝飾畫已滿足不了孩子們的願望,於是我又請孩子們製作了自己喜歡的手帕,孩子們製作的各具特色,什麼樣的都有,有長方形的、正方形的、三角形的、圓形的還有許多很奇特的形狀,幼兒展出並講述了自己的製作品。 張曉晨是個非常聰明的孩子,她告訴我們「瞧,我制的手帕會變魔術」,說著隨手一折,一塊方方得手帕變成了三角形的手帕了,孩子們非常好奇是怎麼回事,於是我們生成了活動《按規律排序》和《會變的圖形》,把材料投放在區角活動中,供幼兒學習和探索。 多數幼兒在游泳池戲水時只顧玩,為了引導幼兒進一步的了解水,我們特設了玩水的區角供幼兒探索發現。 「老師,你說怎麼辦?」郭弘毅非常著急的問我 「怎麼了?你慢慢的說」我反問 「瞧,這只小鴨子它一點兒也不聽話,我想讓它下水去捉條魚,它卻不肯。」 噢!我明白了孩子們的意思,由此,我們一起探索了物體的沉浮現象,孩子們並進行記錄。 「我畫了一條魚」曲宗洛大聲的喊了起來。小朋友湊了過來,原來,洛洛在玩水的過程中不小心水撒在了外面,洛洛藉此用手畫了一條魚,這可引起了孩子們的興趣,他們也畫了起來。有的小朋友甚至乾脆把水倒在了地下,用手描繪了起來。看到孩子們對此有如此的興趣,於是,我請家長幫助我們用各種材料做了用水寫字的筆,有的用布做成、有的有毛線做成、有的用海綿做成、、、、、、然後,我們帶著筆和水一起去了旱冰場,在旱冰場孩子們毫無拘束的揮畫了起來。 對水的三兄弟的認識我們以幼兒熟悉的《雪糕》、《夏天的雷雨》、及《水蒸氣》為題材進行了學習和討論。 在《雪糕》的學習中,幼兒討論了雪糕的種類及用途,並製作了雪糕。在雪糕用途的討論中孩子們一致認為雪糕有製冷作用,我們提出還有什麼有製冷作用,孩子們說的非常好。 蓋苛璇說:「空調和冰箱都有製冷作用。」 李錫雪說:「太陽傘、太陽帽、太陽鏡也有製冷作用。」 李彥姝說:「我熱的時候,我奶奶用小扇子,給我扇扇,我就涼快了。」 於是我和孩子們一起製作了《漂亮的扇子》。 《夏天的雷雨》這一活動中,我們請孩子們觀察了下雨,然後,記錄了下雨的樣子。 岳瑞浩說:「老師,你看我的雨下的真大,小草小樹、小花在快樂的洗澡,它們好幸福呀」。 韓思鑒說:「老師,打雷是非常美的音樂,瞧!我的小草在音樂下快樂的跳舞,多好呀」。 在水的秘密的探索中,我們通過實驗的方式,泡在水中的芹菜快樂的在生長,反之,芹菜卻白白的乾死掉,從而引導幼兒認識水的流失現象,教育幼兒多喝水。 我們班開展了活動《好朋友俱樂部》,在我們的好朋友俱樂部里,孩子們之間得到了快樂的交流,家長之間也有了更好的溝通學習。

❸ 小班下雨天人們是怎麼擋雨的教案

活動目標:
1、通過學習讓幼兒知道歌曲名稱,教幼兒初步學唱歌曲。
2、引導幼兒用不同的心情(煩惱地、開心地)來演唱歌曲。
活動准備:
1、鋼琴
2、小朋友多多的頭飾牌(正反各一個)
3、音樂磁帶和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律動練習:
《日常生活模仿動作》
《小手爬》、《洗手帕》。
2、發聲練習:
《小小樂隊》
《蜜蜂做工》
《春天》
二、基本部分:引導幼兒熟悉歌詞。
(一)、多多的煩惱
1、有個小朋友,她叫多多,多多有個煩惱,(老師出示多多的頭飾牌)有什麼煩惱呢?小朋友猜猜?原來多多的煩惱是不知道下雨天能幹什麼。
2、我們來聽聽多多的煩惱歌。
3、教師彈唱歌曲第一段。
4、提問:多多為什麼煩惱?歌曲裡面是怎麼說的?(我們不能出去玩)
(二)、雨天里能幹些什麼?
1、多多知道小朋友都很聰明,想請你們幫忙出出主意,想想下雨天可以干什麼事?
2、引導幼兒大膽的猜測,下雨天可以做什麼?
3、小朋友真聰明,多多聽到小朋友的主意很開心,不再煩惱了。
(三)、雨天快樂歌
1、你們瞧!多多現在怎麼樣了?(開心)對了,我們來唱唱雨天快樂歌。
2、老師示範多多「快樂」歌。
三、引導幼兒學唱歌曲。
多多是為什麼而煩惱、快樂的呢?(下雨)老師把多多的煩惱和快樂都唱到了歌裡面,歌曲的名字就叫《下雨天》,我們一起來聽聽
1、教師示範歌曲。
提問:
歌曲的名字叫什麼?引導幼兒完整的說出來。
2、引導幼兒跟隨教師琴聲完整的學念歌詞兩遍。
第一遍請幼兒念小聲,老師念大聲。
第二遍請幼兒念大聲,老師念小聲。
請幼兒跟隨教師完整的學唱歌曲兩遍。
第一遍請幼兒唱小聲,老師唱大聲。
第二遍請幼兒唱大聲,老師唱小聲。
3、小朋友唱的真好,引導幼兒邊唱歌曲時把情緒唱進去。
跟著老師沒有琴聲再完整的唱一遍,看看誰的歌聲最好聽誰表演的最像多多。。
4、幼兒分角色唱歌,男孩子扮演多多唱多多煩惱歌,表現出皺著眉頭,不開心的樣子,女孩子扮演多多唱多多快樂歌,表現出笑咪咪快樂的樣子。
三、結束部分
下雨天除了可以搭積木還可以干什麼?我們想好了,下課後把它唱到歌曲裡面好嗎?

❹ 幼兒園論文.怎樣提高幼兒音樂表演能力

幼兒音樂教育是對幼兒進行的音樂啟蒙教育。由於幼兒有活潑好動、好奇心強等特點,所以應當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創設充滿美感的音樂意境,建立師生間的一種默契,啟迪幼兒的思維,運用具體形象的教具,採用生動活潑的教學內容和形式,培養幼兒對音樂的興趣,讓幼兒在唱唱跳跳中受到熏陶,在積極的情緒體驗中豐富情感,提高對音樂的表現能力。
關鍵詞:
拉近距離,建立默契;創設意境,啟迪思維;利用教具,培養興趣,;精選教法,快樂學習 。
幼兒音樂教育是對幼兒進行的音樂啟蒙教育。《幼兒園教育綱要》明確指出:根據我國的教育方針和總的培養目標,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園的教育任務應是向幼兒進行體、智、德、美全面發展的教育,使其身心健康活潑的成長,為入小學打好基礎,為造就一代新人打好基礎。由於幼兒有活潑好動、好奇心強等特點,所以應當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創設充滿美感的音樂意境,建立師生間的一種默契,啟迪幼兒的思維,運用具體形象的教具,採用生動活潑的教學內容和形式,培養和發展幼兒對音樂的興趣,讓幼兒在唱唱跳跳中受到熏陶、在積極的情緒體驗中豐富情感,提高對音樂的表現能力。具體我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嘗試的:
一、拉近距離,建立默契,引起情感上的共鳴。
一堂課的成功與否,主要是看教師與幼兒之間配合得是否默契。若想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就必須在雙方之間架起相互溝通的橋梁。如要保證橋梁的正常溝通,讓幼兒能積極地、主動地接受教師的活動內容,我認為關鍵是教師要「童化」自己,和孩子拉近距離,「以童心喚童趣」。大班的孩子由於年齡特點,對那些抽象、平板的講述是很難產生興趣的,所以,我在活動中就常常用生動、形象的體態語言。通過靈活的眼神、活潑的語氣、誇張的動作來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以此來縮短我與孩子們之間的距離。久而久之,孩子們很自然地就對我產生一種親切感和信賴感,喜歡和我交流,願意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同時,他們就會把對我的這種感情遷移到對我的音樂教學活動中,逐漸對音樂產生興趣,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
在與孩子們拉近了距離後,教師與幼兒之間的默契也至關重要。在活動中,教師應尊重幼兒,平等地對待每個孩子,讓幼兒在師生互動中輕松愉快,主動積極地學習,並善於捕捉幼兒發現,創造的苗子,及時給予鼓勵。
在日常活動中,我經常讓孩子聽不同的樂曲,發揮自己的想像並即興用動作表現。在我的鼓勵下,孩子們想像的內容越來越豐富。在聽了歌曲《小燕子》後,開始大多數幼兒只會表現小燕子捉蟲子,飛來飛去的動作,我又用語言啟發孩子,「小燕子,還會找哪些朋友?」在我的啟發下,在孩子們相互的影響下,每個幼兒都投入到了自己的嘗試活動中,表現小燕子的內容就更豐富了:有的在表現小燕子跟白雲姐姐跳舞,有的孩子表現燕子媽媽用蟲子喂養小燕子寶寶,有的表現一群小燕子在快樂地游戲……我以鼓勵和肯定孩子們的每一個動作。孩子們都會熱情洋溢地邊跳邊向我介紹他們的動作。我則會想出各種辦法來贊許他們。
師生之間建立起這種平等、互動的情感關系後,就能達到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互相熱愛,教師才會在教學活動中注意傾聽幼兒的願望,並滿足他們的要示,讓每個幼兒有充分表現和樂意表現自我的機會,使孩子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
二、創設意境,啟迪思維,提高歌曲表達力。
黑格爾說過:「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只有使幼兒處在形象活潑的音樂氛圍中,才能受到良好的音樂熏陶,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根據教學需要,創設適於實際的教學情境,引導不同層次的幼兒通過動腦、動口等多種途徑積極參與教學過程,把幼兒帶入情境之中。幼兒好奇心強,注意力容易分散,創設形象逼真的情境,採用直觀具體的教具,能使內容更充實、更形象、更生動、更具有吸引力,從而給幼兒以思維上的啟迪,觸發學生思維的靈感,為孩子插上想像的翅膀,為積極、主動地學習創造條件。
例如:如在學習歌曲《春天》前,我先帶著幼兒走出教室,引導在園內觀察春天景色,並引導幼兒說說春天周圍環境的變化,春天有哪些美麗的景色。孩子們在看看、聽聽、說說中調動了視覺與感知覺,充分感受到了春天的美麗景色。孩子們通過自己的觀察感受到了春天的美。有的孩子情不自禁地在草坪上跳起了舞,還有的孩子學著柳樹姑娘的樣子隨風擺動。他們有的說:「迎春花開了,好像一個個小喇叭!」有的說:「許多小動物也出來了!」有的說:「春天來了,太陽變得很暖和。」還有的說:「小河裡的小蝌蚪在游來游去!」孩子們有了這一系列的情感體驗,到了學唱歌曲時,就有了豐富的實際感受,孩子就能用表情和動作來確切地表現歌曲了。
三、利用教具,培養興趣,充分發揮主體作用。
興趣是產生學習動機的重要心理因素,它是推動幼兒去探索知識並帶有情緒色彩的意向,是人對學習的一種積極認識傾向和情緒狀態。幼兒用意識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較差,學習積極性直接受興趣支配,因此應把激發幼兒的興趣放在首要位置,在激發興趣的基礎上,讓幼兒學習最基本的技能技巧。幼兒年齡小,思維能力弱,但感性認識相對較強,生動、鮮艷的教具格外被孩子們所喜愛。因此,在教學中,運用與內容有內在聯系的直觀教具,既形象直觀,給孩子留下清晰的表象,為感知、理解知識創造條件,又可激發孩子學習的濃厚興趣,培養孩子的觀察力和想像力。
如:利用美麗的畫面,動聽的歌聲去看、去聽,充分調動孩子的視覺和聽覺器官,更形象直觀地感受音樂、理解音樂,讓孩子充分發揮想像力,擴大音樂視野。教師隨時抓住孩子的注意力,善於摸索、分析心理,這樣才能不斷激發孩子的學習熱情。所以,我們在音樂教學中應努力營造音樂氛圍,引導孩子抓住音樂特點,「讀」懂音樂,感受音樂。
如在欣賞《獅王進行曲》時,我首先讓幼兒邊看圖邊聽音樂,視聽結合感知音樂形象,接著,我請幼兒討論音樂里有些誰,孩子們聽聽猜猜,說出了音樂里有一個很兇猛的動物,有的說是老虎,有的說是獅子,有的小朋友聽出了吹號的聲音,於是,我就以音樂為背景,編了一個「猴子報到→獅王來了→吹號歡迎→獅王觀看小動物表演→獅王大吼」的故事,然後,我就引導幼兒用手腳等器官表現音樂描述的內容,讓幼兒以運動覺感知音樂意境。孩子們自發地分成了三組,有的表演獅王,有的做吹號的小動物,有的做表演節目的小動物,我也參與到了游戲中,表演報告「獅王駕到」的小猴子。-我和孩子們盡情地表演著,連平時很少喜歡表演的孩子也積極投入到了活動中。在這里,我利用生動有趣的圖譜,動聽的音樂,抓住了一系列的契機,從而使幼兒在興趣盎然的活動中感知音樂、理解音樂、表現音樂,即提高了孩子們音樂欣賞的能力,又發展了其他能力。
四、精選教法,快樂學習 ,提高音樂教學實效。
幼兒如同一株花苗,要澆之以愛,灌之以鼓勵,她才能綻放美艷的花蕾。因此,教師應該優化教學方法,應有意營造一種非常寬松、活潑、自由的氛圍,以民主的態度,商量的口吻,指導孩子進行音樂活動。放手給孩子一個充分自由發揮的空間,為他們營造一個「自由王國」,使孩子的思維始終處於一種積極的活躍狀態。這樣,就可以充分激發孩子的主體意識,使他們學得主動、學得開心。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作用就在於激勵幼兒。激勵是音樂活動中的一個秘訣。教師必須抓住幼兒學習狀態最好的時機,逐漸引導他們較有把握地當眾表達,並促使他獲得成功,增強自信心,激發學習熱情。
在韻律活動《洗手帕》中,我事先請幼兒在家參加洗手帕活動,在活動中我先啟發幼兒回憶洗手帕時的情景,並請孩子們說說他們是如何洗手帕的—(擦肥皂、搓手帕、洗手帕、絞干手帕、晾手帕)。然後給幼兒欣賞一段歡快的音樂,引導幼兒邊聽邊想邊嘗試用動作表現,鼓勵幼兒聽著音樂創編洗手帕動作。我邊巡視觀察著幼兒創造的情況,去發掘好的苗子,邊鼓勵表揚著幼兒。我會對一些膽小內向的孩子說:「試試看,行不行。」「你的動作真美,比昨天又有進步了!」我會對一些能力較強的孩子說:「你想得真好,太棒了!」接著說:「請再想想有沒有其他辦法,那樣會更好。」這些孩子們會非常樂意地接受,並會在活動中依靠自己的意志繼續努力。接著我又請一些孩子上台聽音樂表演他們創編的動作,並進行點評。我發現孩子們創作出了許多不同的節奏。如:××/××;××××/××××/;××/×××××/等。動作也各有特點:有的左面搓搓,右面搓搓;有的拿起手帕舉在上面看看,放在前後看看;還有的提著手帕自轉一圈看看……。
教師採用這種教學方法的目的是為了使幼兒在活動中增強動腦、動口、動手能力,並讓每個幼兒特別是一些智力發展慢的、動作的協調能力不夠強的幼兒在原有基礎上充分發揮特長和個性。我邊點評著幼兒的動作,邊讓全體幼兒學做,將好的創作動作相互遷移,引導幼兒相互學習。使能力差的幼兒也能跟上,並有興趣參與創作活動。最後,我又請幼兒在相互學習的基礎上再來創編「洗手帕」的動作。我高興地發現這次幼兒創編出來的動作更多了。特別是能力較差的幼兒也能跟上旋律,表現「『洗手帕」的動作。在活動中提高了他們的自信心與成功感。
由此可見,運用一些適合孩子的教學方法後,能促進幼兒產生積極的情感和態度,引導幼兒只動投入學習過程,增強對音樂活動的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我不僅注意啟發幼兒根據自己對音樂的感受來表演動作,還注意幫助引導幼兒用自己的動作來解釋、記憶音樂及歌詞,表達對音樂的體會。如在歌表演《辦家家》活動中,我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想像來做動作。當表演到「我來做爸爸」時,有的小朋友說:「爸爸很神氣,應該聽起胸,叉著腰…」表演到「我來做媽媽」時,小朋友爭著說:「媽媽很溫柔的,應該雙手像抱娃娃一樣。媽媽很甜的,應該笑眯眯的。」最後表演到「炒小菜」時,連平時能力較差的幼兒也情不自禁地做起了炒菜的動作,而且是那樣的專注。
在實踐中,我發現許多音樂作品都能成為一幅畫,採用根據歌曲作畫的方法,能幫助幼兒進一步體驗和表現音樂的情感。我就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循序漸進進行。剛開始,我選擇了簡單的並為幼兒熟悉的歌曲。如歌曲《母鴨帶小鴨》唱出了母鴨和小鴨歡快游戲的情景,我就請幼兒把母鴨和小鴨畫出來,由於比較簡單,許多孩子都願意嘗試,接著我又啟發幼兒畫成一幅畫,這樣更能加深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又如歌曲《好朋友》,小朋友學會歌曲後,創作出了許多妙趣橫生的作品。有的畫出幫好朋友扭紐扣,有的畫出了幫好朋友梳頭,還一定創編出了歌曲以外的內容,幫好朋友系鞋帶,跟好朋友做游戲等。根據歌曲作畫,調動了幼兒的聽覺和感知覺,促進了幼兒正確把握、體驗、表現音樂情感的能力。
總之,對於幼兒園的孩子來講,教師只能遵循幼兒的年齡特點、思維發展規律,利用多種形式,突出一個「活」字來進行音樂教學。要堅持從培養孩子興趣出發,精選一些妙趣橫生、有趣味的教法,讓孩子多聽多唱,放手讓孩子在音樂的環境中學習音樂、理解音樂、感悟音樂、表現音樂。真正給孩子一個展示的舞台,一個鍛煉的機會,一個成功的體驗。實踐表明:孩子們通過科學的音樂教育,不僅學到了一些必要的音樂知識和技能,同時也培養了對音樂的感受力、記憶力、理解力、想像力和表現力,提高了他們的音樂素質,同時也大大促進了其智力的開發。

❺ 嘩嘩流水清又清歌曲教案反思

家庭與幼兒抄園之間保持經常的溝通,形成積極的,和諧的一致教育。

1、家長應努力提高自身各方面的修養和能力,為孩子的處世樹立一個良好的學習榜樣,應向孩子傳達積極的向上的生活態度、觀念和行為方式,讓孩子從小確立真、善、美的價值觀念,讓孩子有機會在實踐中提高交往能力,培養愛心、自信心與責任心,同時,注意有效地控制和減少不良環境對孩子發展可能產生的消極影響。

2、家長配合,培養幼兒獨立的生活能力:具體內容有自己穿脫衣服、鞋襪,自己洗臉、刷牙,自己上廁所,獨立進餐、收拾整理房間、洗手帕和襪子,能幫成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等。

總之,社會性的發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培養立足於新一代人格、個性品質和社會性發展的人,是時代與社會發展的要求,更是兒童成長發展的需要,孩子的社會化水平需要一步一步地培養,要引導、誘導、輔導,不能拔苗助長,有待教師進一步探索和研究。

❻ 小班毛巾怎麼上好這一課

活動准備

彩色正方形小毛巾, 小盆數量與幼兒人數相等

音樂律動( 洗手帕)

活動過程:

一、導入 :

1、毛巾律動進活動室 。

二、初步感知毛巾的顏色形狀

1.師:我們剛才拿什麼跳舞的啊?

老師介紹自己的毛巾, 我的小毛巾漂亮嗎?它是什麼顏色,什麼形狀?

2.師:請你們拿起自己的小毛巾,和旁邊的小朋友說說悄悄話,告訴他你的小毛巾是什麼形狀,什麼顏色?

3.師:請你讓你的小毛巾在自己的小腿上休息休息,誰願意來介紹一下他的小毛巾呢?

4.師總結:小朋友的小毛巾也是正方形的,有紅色,黃色,綠色,藍色,真漂亮

5.顏色對對碰小游戲

三、教師引導幼兒「變魔術」,探索方法,鞏固基本形狀。

1.師:小毛巾還想請小朋友來變魔術呢,想不想變?看!小毛巾什麼形狀的呀?能不能變出長方形呢?變變變,變成長方形。快快開動小腦筋,想想怎樣把正方形的小毛巾變成長方形?

2.師:誰願意來介紹一下你是怎樣把正方形變出長方形的?(教師用語言小結:用這2邊的角對折過去,讓2個小角做了好朋友,長方形就變出來了。)

3.師:小朋友真了不起呀,能變出三角形嗎?變變變,變成三角形。

4.請一個幼兒演示變三角形。教師講解:拎住一個小角去找對面的那個小角做好朋友了,瞧,一個三角形變出來了,你是這樣變的嗎?

四、了解毛巾用處,學會正確使用小毛巾

1.師:我們能用小毛巾來干什麼呢?

2.師:對呀,可以用小毛巾來擦汗,擦鼻涕,擦嘴巴,擦手。

3.來,讓我們一起拿起小毛巾,試一試:小小毛巾,四方方,軟軟身體,本領大,擦擦頭發,擦擦汗,擦擦嘴巴,擦擦手,感冒時候用處大,阿嚏,阿嚏,擦鼻涕。

五:變臉小游戲

師:小毛巾本領真大啊,小毛巾想和大家玩變臉的游戲!准備好了嗎?(用小毛巾把臉遮起來)變變變,變笑臉,變變變,變哭臉,變變變,變生氣。

六、延伸活動

師:小毛巾又有用又好玩,是我們的好朋友,用的時候要輕拿輕放,一起愛護它,這樣小毛巾就願意和你做好朋友啦!我們剛才用小毛巾來擦手擦嘴巴,還用小毛巾來變魔術、做游戲,小毛巾都有些臟了,那我們一起來洗洗小毛巾。跟著音樂律動《洗手帕》:(模仿動作)挽起袖子,拿小盆,准備開始洗,最後晾毛巾結束。

教學反思

用毛巾律動開始,讓孩子們充滿了好奇心,在教育活動中都表現的十分積極,活躍,並且在活動中學會了怎樣使用毛巾,怎樣愛護毛巾。

❼ 如何培養幼兒對歌曲的表達能力

由於幼兒有活潑好動、好奇心強等特點,所以應當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創設充滿美感的音樂意境,建立師生間的一種默契,啟迪幼兒的思維,運用具體形象的教具,採用生動活潑的教學內容和形式,培養和發展幼兒對音樂的興趣,讓幼兒在唱唱跳跳中受到熏陶、在積極的情緒體驗中豐富情感,提高對音樂的表現能力。具體我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嘗試的:

一、拉近距離,建立默契,引起情感上的共鳴。

一堂課的成功與否,主要是看教師與幼兒之間配合得是否默契。若想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就必須在雙方之間架起相互溝通的橋梁。如要保證橋梁的正常溝通,讓幼兒能積極地、主動地接受教師的活動內容,我認為關鍵是教師要「童化」自己,和孩子拉近距離,「以童心喚童趣」。大班的孩子由於年齡特點,對那些抽象、平板的講述是很難產生興趣的,所以,我在活動中就常常用生動、形象的體態語言。通過靈活的眼神、活潑的語氣、誇張的動作來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以此來縮短我與孩子們之間的距離。久而久之,孩子們很自然地就對我產生一種親切感和信賴感,喜歡和我交流,願意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同時,他們就會把對我的這種感情遷移到對我的音樂教學活動中,逐漸對音樂產生興趣,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

在與孩子們拉近了距離後,教師與幼兒之間的默契也至關重要。在活動中,教師應尊重幼兒,平等地對待每個孩子,讓幼兒在師生互動中輕松愉快,主動積極地學習,並善於捕捉幼兒發現,創造的苗子,及時給予鼓勵。

在日常活動中,我經常讓孩子聽不同的樂曲,發揮自己的想像並即興用動作表現。在我的鼓勵下,孩子們想像的內容越來越豐富。在聽了歌曲《小燕子》後,開始大多數幼兒只會表現小燕子捉蟲子,飛來飛去的動作,我又用語言啟發孩子,「小燕子,還會找哪些朋友?」在我的啟發下,在孩子們相互的影響下,每個幼兒都投入到了自己的嘗試活動中,表現小燕子的內容就更豐富了:有的在表現小燕子跟白雲姐姐跳舞,有的孩子表現燕子媽媽用蟲子喂養小燕子寶寶,有的表現一群小燕子在快樂地游戲……我以鼓勵和肯定孩子們的每一個動作。孩子們都會熱情洋溢地邊跳邊向我介紹他們的動作。我則會想出各種辦法來贊許他們。

師生之間建立起這種平等、互動的情感關系後,就能達到互相了解、互相尊重、互相熱愛,教師才會在教學活動中注意傾聽幼兒的願望,並滿足他們的要示,讓每個幼兒有充分表現和樂意表現自我的機會,使孩子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

二、創設意境,啟迪思維,提高歌曲表達力。

黑格爾說過:「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只有使幼兒處在形象活潑的音樂氛圍中,才能受到良好的音樂熏陶,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根據教學需要,創設適於實際的教學情境,引導不同層次的幼兒通過動腦、動口等多種途徑積極參與教學過程,把幼兒帶入情境之中。幼兒好奇心強,注意力容易分散,創設形象逼真的情境,採用直觀具體的教具,能使內容更充實、更形象、更生動、更具有吸引力,從而給幼兒以思維上的啟迪,觸發學生思維的靈感,為孩子插上想像的翅膀,為積極、主動地學習創造條件。

例如:如在學習歌曲《春天》前,我先帶著幼兒走出教室,引導在園內觀察春天景色,並引導幼兒說說春天周圍環境的變化,春天有哪些美麗的景色。孩子們在看看、聽聽、說說中調動了視覺與感知覺,充分感受到了春天的美麗景色。孩子們通過自己的觀察感受到了春天的美。有的孩子情不自禁地在草坪上跳起了舞,還有的孩子學著柳樹姑娘的樣子隨風擺動。他們有的說:「迎春花開了,好像一個個小喇叭!」有的說:「許多小動物也出來了!」有的說:「春天來了,太陽變得很暖和。」還有的說:「小河裡的小蝌蚪在游來游去!」孩子們有了這一系列的情感體驗,到了學唱歌曲時,就有了豐富的實際感受,孩子就能用表情和動作來確切地表現歌曲了。

三、利用教具,培養興趣,充分發揮主體作用。

興趣是產生學習動機的重要心理因素,它是推動幼兒去探索知識並帶有情緒色彩的意向,是人對學習的一種積極認識傾向和情緒狀態。幼兒用意識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較差,學習積極性直接受興趣支配,因此應把激發幼兒的興趣放在首要位置,在激發興趣的基礎上,讓幼兒學習最基本的技能技巧。幼兒年齡小,思維能力弱,但感性認識相對較強,生動、鮮艷的教具格外被孩子們所喜愛。因此,在教學中,運用與內容有內在聯系的直觀教具,既形象直觀,給孩子留下清晰的表象,為感知、理解知識創造條件,又可激發孩子學習的濃厚興趣,培養孩子的觀察力和想像力。

如:利用美麗的畫面,動聽的歌聲去看、去聽,充分調動孩子的視覺和聽覺器官,更形象直觀地感受音樂、理解音樂,讓孩子充分發揮想像力,擴大音樂視野。教師隨時抓住孩子的注意力,善於摸索、分析心理,這樣才能不斷激發孩子的學習熱情。所以,我們在音樂教學中應努力營造音樂氛圍,引導孩子抓住音樂特點,「讀」懂音樂,感受音樂。

如在欣賞《獅王進行曲》時,我首先讓幼兒邊看圖邊聽音樂,視聽結合感知音樂形象,接著,我請幼兒討論音樂里有些誰,孩子們聽聽猜猜,說出了音樂里有一個很兇猛的動物,有的說是老虎,有的說是獅子,有的小朋友聽出了吹號的聲音,於是,我就以音樂為背景,編了一個「猴子報到→獅王來了→吹號歡迎→獅王觀看小動物表演→獅王大吼」的故事,然後,我就引導幼兒用手腳等器官表現音樂描述的內容,讓幼兒以運動覺感知音樂意境。孩子們自發地分成了三組,有的表演獅王,有的做吹號的小動物,有的做表演節目的小動物,我也參與到了游戲中,表演報告「獅王駕到」的小猴子。-我和孩子們盡情地表演著,連平時很少喜歡表演的孩子也積極投入到了活動中。在這里,我利用生動有趣的圖譜,動聽的音樂,抓住了一系列的契機,從而使幼兒在興趣盎然的活動中感知音樂、理解音樂、表現音樂,即提高了孩子們音樂欣賞的能力,又發展了其他能力。

四、精選教法,快樂學習 ,提高音樂教學實效。

幼兒如同一株花苗,要澆之以愛,灌之以鼓勵,她才能綻放美艷的花蕾。因此,教師應該優化教學方法,應有意營造一種非常寬松、活潑、自由的氛圍,以民主的態度,商量的口吻,指導孩子進行音樂活動。放手給孩子一個充分自由發揮的空間,為他們營造一個「自由王國」,使孩子的思維始終處於一種積極的活躍狀態。這樣,就可以充分激發孩子的主體意識,使他們學得主動、學得開心。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作用就在於激勵幼兒。激勵是音樂活動中的一個秘訣。教師必須抓住幼兒學習狀態最好的時機,逐漸引導他們較有把握地當眾表達,並促使他獲得成功,增強自信心,激發學習熱情。

在韻律活動《洗手帕》中,我事先請幼兒在家參加洗手帕活動,在活動中我先啟發幼兒回憶洗手帕時的情景,並請孩子們說說他們是如何洗手帕的—(擦肥皂、搓手帕、洗手帕、絞干手帕、晾手帕)。然後給幼兒欣賞一段歡快的音樂,引導幼兒邊聽邊想邊嘗試用動作表現,鼓勵幼兒聽著音樂創編洗手帕動作。我邊巡視觀察著幼兒創造的情況,去發掘好的苗子,邊鼓勵表揚著幼兒。我會對一些膽小內向的孩子說:「試試看,行不行。」「你的動作真美,比昨天又有進步了!」我會對一些能力較強的孩子說:「你想得真好,太棒了!」接著說:「請再想想有沒有其他辦法,那樣會更好。」這些孩子們會非常樂意地接受,並會在活動中依靠自己的意志繼續努力。

❽ 兒歌[洗手帕]課題解析

活動目標: 1、分辨音樂的強弱、快慢,並用兩種不同的力度、速度的洗手帕的動作來表現。 2、通過洗手帕活動,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准備材料: 《洗手帕》磁帶、鋼琴、手帕 重點難點: 聽音樂能夠區分強弱、快慢。 活動地點: 活動室 活動形式: 集體活動 ...活動過程: 1、復習律動《小蜻蜓》,進入活動室。 2、出示手帕,教師演示洗手帕的方法。(討論:手帕臟了怎麼辦?可以怎樣洗?) 3、欣賞音樂《洗手絹》。幫助幼兒熟悉樂曲旋律,分辨音樂的強弱、快慢的變化(討論:音樂又快又重時應怎樣洗手帕?音樂又輕又慢時可以怎麼樣洗手帕?)。 4、請幼兒分段聽音樂,練習兩種洗手帕的動作。 5、鼓勵幼兒邊聽音樂邊完整的洗手帕的動作。 6、啟發幼兒在樂曲末邊說「晾起來」邊做相應的動作,表現出勞動後的愉快心情。 7、與幼兒一起做《小兔和狐狸》的音樂游戲結束活動。 希望喵喵能夠幫助到您哦!

❾ 教案能乾的小小人課後反思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願望。
2、引導幼兒認識手,知道用手能做許多事情;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幼兒初步保護手的概念。
重點難點
難點:1、手指的名稱不同。2、對手和手、手指和手指進行比較。
重點:讓幼兒在自己動手操作中去體驗、感受成功的快樂。
活動准備
1、錄音機、磁帶。
2、豐富的手工操作材料:橡皮泥、積木、串珠子等。
活動過程
一、組織教學:
老師與幼兒一起聽音樂、做動作進入活動室。
二、游戲引入法:
玩一玩手指游戲。
三、觀察發現法:
1、看一看:啟發幼兒觀察,復習認識小手。
2、比一比:啟發幼兒說出手指的名稱,並比較大小不同,引導幼兒與同伴、老師的手進行比較。
3、說一說:我們的小手能幹什麼?(激發幼兒用語言來表達手能做許多事情,教育幼兒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把自己的小手變成最能乾的小手。)
4、鞏固:我們的小手真能幹,會穿衣服、扣紐扣,會刷牙、洗臉,會梳頭……現在我們就一起來聽著音樂扣紐扣、刷牙、洗臉、洗手帕。(師幼聽音樂模仿日常生活動作)
四、感知操作法:
1、變一變:小朋友的小手很能幹,老師的大手也很能幹。小朋友你知道嗎,老師的手還會變魔術呢,看一下老師的手變出了什麼?(孩子觀察講述)
2、聽音樂幼兒自選材料游戲:我們的小手好能幹,能幫助我們做這么多的事情,老師為小朋友准備了好多好玩的東西,用你能乾的小手去玩一玩吧!鼓勵幼兒自由選擇喜歡的材料進行操作活動,如撕紙、搭積木、用橡皮泥串糖葫蘆等。

❿ 小班幼兒教案認識小手帕是什麼形狀數學

教學目標: 1、通過認識手帕,初步了解手帕的用途。 2、能正確使用手帕,逐步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 3、體驗游戲活動帶來的快樂。 教學重點: 1、幼兒如何正確使用手帕教學准備: 1、准備好與幼兒人數相等的漂亮手帕 2、幼兒平時使用手帕的情景圖片 3、實物投影儀 4、錄音機、磁帶 5、娃娃若干教學課時:一課時教育理論: 1、陶行知先生說過「生活即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幼兒使用過手帕,知道手帕可以擦鼻涕,擦嘴等,但現在隨著餐巾紙的泛濫,如何培養幼兒正確使用手帕,從小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所以有必要設計《小手帕》的健康活動,讓幼兒在玩手帕的游戲中,學會這個基本的生活技能和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知道節約是一種美德。 2、遵循以幼兒為活動主體,教師為活動的引導者。在整個活動中體現出參與性、互動性、趣味性。 3、充分考慮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無意注意佔主體地位,有意注意為次要地位,運用游戲的形式貫穿本節教學活動。 教學過程: 一、老師以變魔術的方式引出課題手帕師:寶寶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份禮物,猜猜老師會送什麼禮物送給你們呢? 師:瞧:禮物就在你們的椅子下。(在幼兒的小椅子下放一塊手帕)師:寶寶們趕快找一找,老師送你們的禮物是什麼?(豐富詞彙:手帕) 二、在幼兒玩、說、看、疊中學會正確使用手帕師:你們喜歡老師的禮物嗎?知道這小手帕可以干什麼呢?請你們拿出手帕,一起玩一玩。 師:手帕可以幫助寶寶們干什麼是呢?(手帕可以擦汗、擦鼻涕等)師:娃娃家的娃娃流鼻涕了,誰來幫幫他?這樣擦對嗎?誰有不同的擦法?(請幼兒邊說邊做動作)。 師:我們一起來學一學怎樣擦鼻涕?(學習正確的擦鼻涕方法)師:娃娃的臉出汗了,誰來幫他擦擦?娃娃的手臟了,誰來幫他擦擦?(幼兒學慣用手帕擦汗,擦手)師:手帕的本領真大,會幫助我們做許多事情,讓我們變得干凈漂亮,你們喜歡手帕嗎? 師:那我們應該怎樣愛護手帕呢?(幼兒講述)師:寶寶們講得真好,我們一起來看看這里的寶寶是怎樣做的?誰做的對誰做的不對?(出示3張圖,讓幼兒講講怎樣正確使用手帕) (1)圖片一:一位小朋友在疊手帕,放進口袋裡; (2)圖片二:一位小朋友在洗手帕,放在太陽下晾乾; (3)圖片三:一位小朋友在用臟手帕擦嘴,並放在嘴裡咬。 教師小結:寶寶們都知道怎樣愛護自己的手帕,手帕臟了自己洗,來我們一起來洗手帕。 (放洗手帕的音樂做洗手帕律動)。 師:手帕是我們的好朋友,每天和你們一起來上幼兒園。我們應該愛護它,來,我們一起來學疊手帕。看看誰疊得最整齊?(教師示範疊手帕,在實物投影上演示。教師邊講邊疊。邊對邊、角對角、折一折)教師小結:聽,手帕在說什麼?「寶寶們,我喜歡干凈,你們用完我後,請你回家後把我洗干凈晾乾,我喜歡每天換,用好後會疊好放在口袋裡,每天要帶我上幼兒園,和寶寶們做好朋友。」 三、結束活動,大家一起玩手帕變變變的游戲師:今天老師送給你們的禮物就是手帕,我們帶上手帕一起出去玩一玩吧! 教學評析: 本活動在小班幼兒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設計的。並提供了符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的操作材料—手帕。在活動開始時,採用「送禮物」的方式,給幼兒帶來禮物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在活動中,採用游戲的形式,讓幼兒初步了解手帕的用途,在針對「如何正確使用手帕」的這個教學重點時,先讓幼兒邊說邊做動作,我再出示三張圖片,讓幼兒對手帕的使用有直觀的了解。其次順其自然引出正確使用手帕這個環節,最後又以送禮物的祝願回到和手帕交朋友上來。在這節課中,一直以手帕為幼兒的活動對象,幼兒通過玩一玩、說一說、看一看、疊一疊的活動方式,循序漸進地讓幼兒學會了如何正確使用手帕。在設計本活動時,處處體現幼兒的主體性、參與性,教師始終是活動的觀察者、引導者。

閱讀全文

與小班音樂洗手帕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