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學美術《俯仰之間》教案
寫教案的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十項:
一.課題(說明本課名稱)
二.教專學屬目的(或稱教學要求,或稱教學目標,說明本課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
三.課型(說明屬新授課,還是復習課)
四.課時(說明屬第幾課時)
五.教學重點(說明本課所必須解決的關鍵性問題)
六.教學難點(說明本課的學習時易產生困難和障礙的知識點)
七.教學過程(或稱課堂結構,說明教學進行的內容、方法步驟)
九.板書設計(說明上課時准備寫在黑板上的內容)
十.教具(或稱教具准備,說明輔助教學手段使用的工具)
在教案書寫過程中,教學過程是關鍵,它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一)導入新課
1.設計新穎活潑,精當概括。
3.提問那些學生,需用多少時間等。
(二)講授新課
1.針對不同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
(三)鞏固練習
1.練習設計精巧,有層次、有坡度、有密度。
(四)歸納小結
(五)作業安排
布置那些內容,要考慮知識拓展性、能力性。
『貳』 誰有小學美術十一冊第18課 家鄉的藝術 的教案
活動目標:
1、知識目標: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了解家鄉民居、建築的一些特點與變化。
2、能力目標:培養初步的探究能力,探究建築與人們生活的關系與影響。
3、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建築藝術的精美和家鄉勞動人民的智慧。
活動准備:
1、課前觀察自己住的房子,並把它的樣子畫下來。
2、收集各個地方不同建築、民居的照片、圖片、郵票等資料。
3、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了解家鄉房子的特點和變化
1、展示作品,了解家鄉房子的特點
課前大家都觀察了自己住的房子,並把它的樣子畫了下來。現在,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1)誰願意介紹一下自己的作品?
(2)在繪畫、欣賞和評時的觀察中,你覺得我們住的房子有什麼特點?
小結:我們住的房子大多是樓房;也有的是平房,或者說磚瓦房,紅紅的瓦,白白的牆,這一切構成了家鄉一道獨特的風景。此外,在我們的周圍還有許多老房子,讓我們去看一看。
2、通過比較,感知家鄉房子的變化
(1)(出示製作的「老房子」課件)想一想:我們家鄉有沒有這樣的老房子?你喜歡這樣的老房子嗎?它哪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根據學生回答適當板書:青青的瓦、灰灰的牆、展翅的屋檐、雕花的房梁……)
(2)同桌交流(可以結合課下搜集的照片或圖片進行交流);
①你在哪裡見過這樣的老房子?
②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說說你當時的感受。
(3)全班交流。
生1:在我的老家農村見過這樣的老房子,當時給我的印象就是歷史久遠。
生2:我也是在老家見過這樣的老房子,覺得非常得好奇,回家總喜歡到那裡去看看。
師小結。青青的瓦、灰灰的牆、展翅的屋檐、雕花的房梁、門前的石獅子,這一獨特的歷史文化在我們看來是那樣的古老、新奇。
同學們,我們生長在江南水鄉,讓我們一起來畫我們家鄉的老房子——江南水鄉。
A、講解線條畫
(1)勾畫外輪廓形及比例。
(2)從主要部分入手。
(3)線條明確,有密變化。
(4)明暗對比強烈。
B、講解色彩描繪的方法。
(1)在初步概括的線條畫基礎上作色,線條不要有明暗變化,只要線條明確。
(2)線條、色彩畫分兩種清淡,稍有色差及鮮灰變化。
(3)以色塊為主的,線條只要框出結構即可,色塊鮮明,對比強烈。
D、學生作業,教師輔導。
1、學慣用線條描繪老房子的特徵。
(1) 遵循原則:整體——局部——整體
(2) 討論用線的方法:是自然曲線好,還是筆直的好?
2、色彩描繪方法。
(1) 線條結合法。
(2) 色塊表現法。
3、小組討論總結線、色描繪方法,並想一想自己適合用哪一種方法,為什麼?
E、交流,好的作品上台交流。
『叄』 小學美術教案(武漢)
你在網路搜索處輸入:小學美術教案,在注意下面的相關搜索及更多相關搜索,就可以看見的
『肆』 怎樣寫小學美術欣賞課教案
初二年級美術教案
外國古代美術作品欣賞
——古文明之旅
本課在教材中的作用:本課在教材中的欣賞課中屬於外國美術作品欣賞的第一課,學生對外國美術方面的知識了解太少,所以難度較大。但本又課是擴大學生知識面的一節課,學生學習起來會有很大的興趣。
課業類型:欣賞課
授 課 人:龍 江
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了解人類古代文明的藝術成就。
通過圖片的欣賞,掌握各地藝術風格的異同。
通過學習和對比,體會我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自豪與驕傲。
教學重點:掌握各地藝術風格的異同。
措 施:用「旅行」的方法來提高學習興趣。
教學難點:學會欣賞。
措 施:通過系統的圖片資料,讓學生學會用時代背景和地域風格來分析藝術作品。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具准備:教材、多媒體設備。
學具准備:教材、多媒體。
教學過程:
I、組織教學:
檢查學生用具准備情況,組織聽講情緒。
II、板書課題(多媒體):
古文明之旅
III、板書目標(多媒體):
(略)
IV、導入新課:
師問:大家知不知道我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
生答:知道。
師問:那大家知不知道,「四大文明古國」是哪四個?
生答:中國、印度、埃及、巴比倫。
師:除了「四大文明古國」外,古希臘古羅馬是歐洲文明的發源地也有非常豐富的文明成果。今天我們就到印度、埃及、巴比倫以及古希臘古羅馬去看一看外國古代文明的藝術成果。
(用多媒體展示課程大綱)
古埃及、兩河流域
埃及和兩河流域⒁是人類文明最早的發祥地。早在埃及古王國時期(約公元前2686-前2181年),它在建築和雕刻方面都已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著名的胡福金字塔、獅身人面像和拉荷特普及其妻諾夫爾特公主像,就是其中的代表作。(用多媒體展示並補充相關圖片)
金字塔是埃及法老(即國王)的陵墓。胡福金字塔是埃及最大的金字塔,高146米,故亦稱大金字塔。它不僅突出地體現了古埃及無與倫比的建築技術,而且具有很強的藝術表現力。它以巨大而又極其單純的幾何形體,給人以高大而又無比穩定的感覺,充分體現了統治者的權勢與神聖。
與胡福金字塔相鄰近的獅身人面像,高約20米,長約57米,高達6米的頭部據說是法老哈夫拉的容貌。建造這尊巨像的目的,是為了護衛哈夫拉金字塔前祭殿的大門。在古埃及人的心目中,獅子是力量的象徵。所以,獅身人面像實際上也是神聖不可侵犯的法老權力的象徵。(用多媒體展示並補充相關圖片)
出於和建造金字塔、獅身人面像同樣的目的,古埃及統治者十分重視自己雕像的製作。他們常將自己的雕像放置在自己墓室里。拉荷特普及其妻諾夫爾特公主像通體著色,人物形象安詳、莊重,公主的形象尤其生動、優美。用寶石嵌成的人的眼珠,使雕像顯得更加栩栩如生。(用多媒體展示)
與埃及文明幾乎同時期的兩河流域文明,在美術方面也有重要的成就。公元前七世紀的著名浮雕《受傷的母獅》,十分引人注目。身中數箭的母獅,滿身鮮血淋漓,身子的後半部已癱倒在地,但它健壯的前爪仍在掙扎著想從地上站立起來。那昂頭怒吼的神態,極其悲壯。像這樣極其真實而富有生氣的藝術形象,在那一時期的美術作品中是不多見的。(用多媒體展示並補充相關圖片)
印度
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便產生在公元前六世紀的印度。從孔雀王朝(公元前324-前187年)到笈多王朝(公元4-5世紀)這近千年的歷史中,佛教美術得到了很大發展,且對亞洲其他各國佛教美術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現存的等身大的佛立像,是笈多王朝時期佛像雕刻的代表作。佛像的姿態肅穆慈祥,袈裟緊貼身體,衣褶清晰,線條流暢,頭後有精緻華麗的光環,表現了一種庄嚴靜穆之美。(用多媒體展示並補充相關圖片)
印度莫卧兒王朝時期(公元1526-1858年),由阿拉伯國家傳入的伊斯蘭教十分流行,各地興建了許多清真寺(21)和其它伊斯蘭教風格的建築,被稱為「印度的珍珠」的泰姬陵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這是莫卧兒王朝全盛時期的皇帝沙賈汗為紀念他早亡的愛妻泰姬·瑪哈爾所建造的陵墓,由來自波斯、土耳其、法國、義大利等國傑出的工匠共同設計建造。1632年破土,1648年建成。陵墓全部用潔白如玉的大理石建成,象徵泰姬的美貌和愛情的純潔。陵墓的藝術形象既有肅穆的紀念性,又具有開朗的親切感。各部分之間比例勻稱,既講究對比,又十分統一和諧,是一件精美無比的建築物。(用多媒體展示並補充相關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