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誰有音樂教案和課件《靜夜思》或者《遊子吟》,或者其它古詩新唱的教案和課件
一、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能夠品味古詩詞清雅古樸的風韻,寧靜深遠的意境。
過程與方法:通過班級音樂會,學生能夠形成一定的創造意識、合作意識,豐富音樂審美能力和表現能力。
知識與技能:能夠用自然連貫的聲音演唱歌曲,並准確掌握切分音符的演唱。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夠用自然連貫的聲音演唱
難點:演唱出古詩詞歌曲清雅古樸的風韻和切分音符的把握
三、教學過程
(一)活動導入
1、老師帶領學生自由古詩詞的分享,進而教師總結其實我們的古詩詞經常和音樂融合在一起,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古詩詞音樂的世界,體會古詩詞音樂的意境美。
(二)初步感知
1、初聽歌曲,感受情境
教師播放《靜夜思》的演唱視頻,並提出聆聽要求:注意聆聽歌曲的情緒,聽完以後說說歌曲中的感情。學生自由回答,教師總結感受歌曲中營造的清雅古樸的風韻和詩人遠在異地的思鄉之情。
(三)探究學習
1、教師范唱,感知音樂要素
教師自彈自唱,聽之前提問學生歌曲是通過哪些音樂要素、形式表現歌曲中的思念之情的。學生自由回答,教師總結四四拍的節奏以及合唱的演唱形式。
2、發聲練習(模仿風吹過的聲音)
3、學唱旋律聲部
在學生的「教學」後教師再通過鋼琴、歌詞的加入表現歌曲。唱的過程中提示學生由於古詩詞營造的典雅氣氛,需要注意歌曲的連貫、速度。
(四)拓展延伸
1、將學生按照興趣分成朗誦組、演唱組、樂器組,學生自主練習,通過課件播放音樂會舞台背景。
2、各興趣小組分別表演,小組之間互評、教師評價相結合。
(五)小結作業
教師提問學生「這節課學到了什麼?」學生自由回答,教師總結本節體會到了詩歌和音樂的完美融合,引導學生發現身邊還有哪些歌曲是用的古詩詞為歌曲。
Ⅱ 學前班音樂游戲星期之歌教案
大班歌唱教學《星期之歌》案例與反思
活動設計背景:大班的幼兒已經有了較多的經驗積累,對於樂句已有了認識和感知,也掌握了語詞節奏。而本次活動的設計關鍵就是在於使幼兒認識一周中的每一天,並且讓他們在所學歌曲的基礎上創編新的歌詞,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即注重語言的創造力,培養其對語言的興趣,並鼓勵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演活動。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注意升降音節的准確
2、感受歌曲的節奏,激發孩子歌唱的慾望。
3、教幼兒學習根據「星期之歌」的結構形式,進行仿編歌曲的活動,以發展想像和創造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欣賞並學唱歌曲,認識一周中的每一天。
難點:培養幼兒大膽的創編歌曲,並能大膽地在全體幼兒面前展示自己的成果。
活動准備
歌曲掛圖1幅,三角鐵、鈴鼓、鼓槌等樂器
活動過程
一、熱身活動
1、發聲練習:
老師彈奏音階,引導幼兒進行發聲練習
2、節奏練習
老師用手拍打鈴鼓,分別拍打出2拍子、3拍子、4拍子的節奏,讓學生模仿
二、談話導入,激發幼兒的學習歌曲的興趣。
師:小朋友每天都要到幼兒園上學,經常會聽到老師說第幾周呀星期幾呀,那麼你們知道一周有多少天嗎?都是那幾天呢?
老師出示日歷。
現在老師就和小朋友一起來數一數。(一天、兩天……七天,哦,一周有七天)都是那幾天呢?我們再來數一數,(星期一、星期二……星期天)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嗎,有一位叔叔將這幾天編成了一首好聽的歌曲,這首歌曲叫《星期之歌》,你們想聽嗎?
三、引導幼兒初步感知理解歌曲。
1.教師示範唱《星期之歌》,讓幼兒初步感知歌曲。
2.朗誦歌詞
老師指導幼兒朗誦歌詞,使幼兒能夠獨立朗誦出歌詞
四、學唱歌曲
1.打節奏朗誦歌詞;
老師引導幼兒根據音樂旋律拍打節奏,邊打節奏(拍手)邊朗誦歌詞
分別用三角鐵、鈴鼓、鼓槌敲打節奏並朗誦歌詞。
2.試唱:
教師彈奏曲譜,引導幼兒逐句學唱,直到幼兒能夠獨立唱出歌曲和旋律
3.樂器伴奏唱歌曲
一部分孩子分別使用三角鐵、鈴鼓、鼓槌敲打出音樂的節奏
另外一部分孩子合著節奏唱歌曲
五、表演唱
組織幼兒進行分角色的表演唱,請七個小朋友分別代表一天,例如:星期一由一個小朋友來唱,星期二由一個小朋友來唱,以此類推,最後合唱。
六、引導幼兒創編「歌詞」。
老師引導幼兒創編歌詞,可以用顏色來代替星期,可以用水果來代替,還可以用身上的器官來代替……老師要充分地激發孩子的想像力和創作的慾望。
教學反思
這節歌唱活動,其活動目標是在學習歌曲的基礎上,結合歌曲內容,充分發揮想像力編創歌詞,並結合歌詞進行即興動作表演,能正確使用樂器,並能根據歌曲打擊出正確的節奏
在教學這首詩歌時,我有些操之過及。導致使用樂器的幼兒和唱歌的幼兒配合得不是很好,但創編歌詞這一部分很成功,幼兒的積極性很高,此環節幼兒非常輕松,他們也愉快地體驗了創作成功的喜悅,讓他們在快樂中學習,才能更好地達到教學效果。在此後的教學中,我會隨時隨地觀察幼兒的興趣,隨時完善自己的教學。
Ⅲ 《雨娃娃》詩歌教案
中班兒歌春雨教案
活動一:春雨沙沙
活動目標:
1、幼兒欣賞歌曲,理解歌詞。
2、幼兒感受種子出土發芽的喜悅和春雨悄悄下的意境。
活動准備:音樂磁帶,節奏譜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 ⅹⅹ∣ⅹ—‖
活動過程:
一、幼兒練聲:《在農場》(C、D、F大調)
引導語:「我們要用好聽的聲音唱出農場里各種動物的叫聲哦。」
重點指導:幼兒用好聽的聲音,不大聲叫,會根據教師琴聲的變化控制聲音的響輕;教師彈不同的調,要提醒幼兒隨琴聲唱准旋律。
二、欣賞歌曲,了解歌曲含義。
1、幼兒回憶有關春雨的經驗。
啟發提問:滴答滴答,下小雨了。你喜歡春雨嗎?為什麼?(幼兒自由講述)
教師小結:春雨可以讓植物生長,空氣清新。
2、教師介紹歌名,幼兒欣賞歌曲。
提問:歌曲的名稱叫什麼?
重點提問:歌曲聽上去的感覺怎樣?(優美、柔和)
3、幼兒再次欣賞,熟悉理解歌詞。
重點提問:聽見歌詞唱了什麼?
「沙沙沙」是什麼聲音?(春雨)為什麼不是「嘩嘩嘩」或其他聲音?(春雨小,像毛毛雨,聲音就輕。)
種子是真的說話嗎?實際上它在做些什麼?(從土裡鑽出來好像在說話一樣)
種子在說什麼?為什麼說「雨水真甜」?
4、幼兒用自己喜歡的動作表達歌曲特點。(集體、個別)
提問:你在聽這首優美的歌曲的時候,會用什麼動作來表現呢?(優美、柔和)
可以配合歌曲哪些動作呢?(下小雨、輕輕說話狀)
教師出示節奏譜,幼兒隨音樂拍打節奏,念歌詞熟悉旋律。
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 ⅹⅹ∣ⅹ—‖
種 子 種 子 在 說 話 在 說 話 哎喲 喲 雨水 真 甜
5、幼兒輕輕跟唱兩遍。
重點指導:要求幼兒演唱時咬字吐字清晰,用輕柔的聲音演唱。
三、復習律動《開火車》
要求:根據音樂的節奏幼兒邊唱邊請同伴組成一列火車
活動二:春雨沙沙
活動目標:
1、幼兒理解歌詞內容,並嘗試根據歌詞內容自編動作。
2、幼兒嘗試用不同輕響的歌聲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感受春雨悄悄下的意境。
活動准備:錄音磁帶
活動過程:
一、幼兒練聲:《在農場》(C、D、F大調)
引導語:「我們要用好聽的聲音唱出農場里各種動物的叫聲哦。」
重點指導:幼兒用好聽的聲音,不大聲叫,會根據教師琴聲的變化控制聲音的響輕;教師彈不同的調,要提醒幼兒隨琴聲唱准旋律。
二、演唱歌曲,並嘗試根據旋律或歌詞內容自編舞蹈動作。
1、復習歌曲,嘗試用不同輕響的歌聲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1)幼兒欣賞歌曲,回憶歌詞。
提問:歌曲唱了些什麼?
重點提問:沙沙沙是什麼聲音?(下雨的聲音)
為什麼不用嘩啦啦作為下雨的聲音呢?(嘩啦啦是下大雨,沙沙沙是下小雨)
小結:春天的雨都是毛毛細雨,滋潤著大地的植物。
(2)重點句練習:春雨 | 春 雨 | 沙沙 沙||
強 弱 強 弱強 弱
提問:在唱「春雨春雨沙沙沙」這一句的時候應該怎樣唱呢?(輕輕的聲音)
重點指導:教師用手勢和頭部動作幫助幼兒表現出強弱來。
(3)幼兒表演。
重點提問:怎樣才能唱好這首歌曲?(旋律優美的、唱的時候聲音要溫柔)
2、鼓勵幼兒自編動作,模仿種子發芽的動作。
啟發提問:你想用什麼舞蹈動作表現種子發芽呢?(啟發幼兒可以表演喝春雨、冒芽、長大等)
(1)請幼兒表演,交流分享。
重點指導:鼓勵幼兒交流自編動作的意思。表揚動作大而優美的幼兒。
(2)幼兒集體表演。
重點指導:鼓勵幼兒邊歌邊舞,大膽表達春雨落下來時的情景和愉快心情。
三、復習律動《開火車》
要求:根據音樂的節奏幼兒邊唱邊請同伴組成一列火車。
附歌曲:春雨沙沙
春雨,春雨,沙沙沙,沙沙沙,種子,種子在說話,哎喲喲,雨水真甜,哎喲喲,我要發芽!
春雨,春雨,沙沙沙,沙沙沙,種子,種子在說話,哎喲喲,我要出土,哎喲喲,我要長大!
Ⅳ 幼兒園音樂巜聽懂了》的教案怎麼寫
幼兒園音樂教案:兩只老虎
教師:屈老師
活動意圖:
兩只老虎兩只老虎
跑得快跑得快
一隻沒有眼睛一隻沒有尾巴
真奇怪真奇怪
兩只老虎兩只老虎
跑得快跑得快
一隻沒有眼睛一隻沒有尾巴
真奇怪真奇怪
通過幼兒園優秀教案,經典兩只老虎音樂又激發起了孩子們對音樂的喜好,看看我們新設計的教案,讓您的教學有新的層次。
活動目標:
1、樂意根據兒歌詞做動作,並能隨著歌曲形象的表演。
2、喜歡參加韻律活動,體驗邊唱歌邊做動作的快樂。
活動准備:
老虎胸飾、錄音機、磁帶、多媒體課件、幼兒已會唱《兩只老虎》的歌曲。
活動過程:
1、幼兒與老師一起復習歌曲。
師:你們這些小老虎真可愛,我知道你們還會唱《兩只老虎》的歌呢,你們願意唱給我聽聽嗎?
師幼一起演唱。
2、幼兒戴好胸飾聽音樂進入活動室。
3、引導幼兒為歌曲創編動作。
師:小老虎你們喜歡跳舞嗎?那我們今天就來跳《兩只老虎》的舞好嗎?可是我還不會跳呢!怎麼辦呀?那我們今天就一起為《兩只老虎》的歌編一些好看的動作,編好以後我們就能跳舞了。
(1)引導幼兒逐句創編動作。
師:想一想「兩只老虎,兩只老虎,」可以做什麼動作?(鼓勵幼兒與別人做的不一樣)
師:我知道小老虎有很多本領,現在請你把跑的本領做給我看看。那「跑得快,跑得快,」我們怎麼做?除了往前跑還可以怎麼跑?
師:這兩只老虎很奇怪的,它們一隻沒有什麼?還有一隻沒有什麼?那,沒有眼睛怎麼做?沒有尾巴呢?
師:你們說這兩只老虎奇怪不奇怪?那「真奇怪,真奇怪,」我們可以用什麼動作來做?
4、創編歌詞及動作
師:這兩只奇怪的老虎,一隻沒有眼睛,一隻沒有尾巴,那如果還有兩只奇怪的老虎,你猜它們會沒有什麼?(幼兒邊說邊做動作)
教師與幼兒一起邊演唱創編的歌詞邊做動作。
5、完整表演
(1)引導幼兒完整表演
師:我們編了這么多動作,那我們一起連起來跳一遍好嗎?
誰還會用不同的動作來跳一遍?我們用他的動作也來跳一遍好不好?
(2)創設情境,用不同的動作完整表演兩遍
師:小老虎真能幹會跳舞了,媽媽現在帶你們去幾個好玩的地方跳好不好?看!現在我們到了什麼地方?(草地)請你們用最喜歡的動作來表演一下!
再出現樹林景象,請幼兒找一個好朋友跳。
6、結束活動
師:奇怪的老虎可真多,那我們一起到外面去找找還有沒有更奇怪的老虎好嗎?
師幼一起聽音樂走出活動室。(來源:屈老師教案網)
希望這篇教案對你有幫助。
Ⅳ 幼兒園中一班音樂《聽雨》教案
一、 活動目標 1.欣賞、理解散文詩,感受詩歌中表現的「雨滴唱歌」的優美意境。 2.復述描述雨聲的句子,掌握象聲詞:吱吱吱、沙沙沙、嗒嗒嗒、叮叮叮等。 3.培養樂觀的生活態度。 二、 活動准備 1.課前准備:在戶外觀察小雨的情景,在雨中走一走、聽一聽,小雨落在各個地方上的聲音;看一看、踩一踩地上的雨水,說一說有什麼感受。 2.拍攝真實的雨聲。 3.配樂朗誦《聽雨》,背景音樂用《秋日私語》。 4..蝴蝶魔術棒一支,代表雨聲的四張雲朵狀小圖譜:樹葉、鐵皮屋、荷花、窗玻璃。 三、指導要點 1.活動重點:理解感受詩歌中的表現的「雨滴唱歌」的優美意境。 2.活動難點:復述描述雨聲的四個句子。 3.指導要點:通過欣賞、說說演演等方式讓幼兒理解散文詩的內容,感受詩歌的優美意境。 四、活動過程 1.引入。 教師:聽過小雨的歌嗎?小雨的歌是怎樣的?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 2.初步欣賞散文。 教師有表情地朗讀散文,在朗讀的過程中用舒緩、平和的語氣語調,表達出溫柔、抒情的情懷。 提問:下雨了,小花蝴蝶心裡感覺怎樣?媽媽對她說了什麼? 3.再一次欣賞散文。 提問: (1)小雨是怎樣唱歌的? (2)小雨跟誰玩的時候發生了沙沙沙、叮叮叮、吱吱吱、嗒嗒嗒這些好聽的聲音? 4.說一說,演一演。 教師有感情地朗讀一遍。 (1)提問: 聽了這篇散文你有什麼感受?小花蝴蝶聽了小雨唱歌心情有什麼變化? 描寫小雨唱歌四句話里有什麼共同地方?你最喜歡詩歌中哪一句? (2)集體朗讀。 5.閉上眼睛欣賞配樂朗誦,感受詩歌優美意境。 6.引導幼兒自由表現自己的感受。 (1)讓幼兒聽配樂散文自由地朗讀,表現自己的感受。 (2)教師帶領幼兒隨著配樂散文自由的朗讀。 註:本案例參考教師指導用書。
Ⅵ 詩歌蟲兒的歌公開課教案
活動目標:
1.通過學習朗讀兒歌,初步感受問答歌的結構特點和語言風格。
2.引導幼兒有節奏地朗誦兒歌,並豐富有關昆蟲的知識。
3.願意和老師、同伴一起朗讀兒歌,體驗合作朗讀的愉悅之情。
活動准備:螢火蟲、蝴蝶、蜻蜓PPT。音樂:蝴蝶找花、小蜻蜓、圓舞板
活動過程:
一.認識昆蟲
1."嗡嗡嗡"聽,是什麼聲音?誰來了?(蟲兒飛來了)什麼蟲兒飛到小一班來了?(蜜蜂圖片)原來是蜜蜂飛來了!蜜蜂飛的時候會發出嗡嗡嗡的聲音。(師拿著蜜蜂飛一圈)和蜜蜂打個招呼吧!(蜜蜂,你好!)大家好!今天蟲兒要聚會,除了我,還有別的蟲兒要來,你們歡迎嗎?(歡迎歡迎!)
2.(點擊螢火蟲)這一閃一閃會發光的是什麼蟲兒呀?(螢火蟲)看,螢火蟲的尾巴會發光,一閃一閃像什麼?(小星星,燈籠……)(出示燈籠)
(點擊蝴蝶)什麼蟲兒來了?(這是一隻漂亮的花蝴蝶)花蝴蝶在干什麼?(花蝴蝶兒愛跳舞,請幼兒聽音樂學一學)還有什麼蟲兒來了?(點擊蜻蜓)你們看蜻蜓像什麼?(飛機)我們小小班時學過小蜻蜓律動,聽著音樂一起來飛一飛。(律動:小蜻蜓)你們知道蜻蜓有什麼本領嗎?(點擊PPT,吃蚊子)蜻蜓最愛吃蚊子。
二.學習詩歌
1.蟲兒們又漂亮又能幹,它們要來考考小一班的小朋友,聽好:什麼蟲兒嗡嗡嗡?什麼蟲兒提燈籠?什麼蟲兒愛跳舞?什麼蟲兒吃蚊子?小朋友你們會回答嗎?
2.好,我再來問:什麼蟲兒嗡嗡嗡?蜜蜂飛來嗡嗡嗡。什麼蟲兒提燈籠?螢火蟲兒提燈籠。什麼蟲兒愛跳舞?花蝴蝶兒愛跳舞。什麼蟲兒吃蚊子?蜻蜓最愛吃蚊子。
3.師生一起讀《蟲兒歌》。
4.邊拍手邊跟著節奏讀《蟲兒歌》。
5.給幼兒圓舞板,邊打節奏邊讀《蟲兒歌》。
6.老師問,幼兒回答。師生合作朗讀《蟲兒歌》。
7.幼兒分組合作朗讀《蟲兒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