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學生心理健康評估
這是老師的任務吧~~~??呵呵
② 一篇關於自己的自我健康評估論文一千字 內容 身體狀況 心裡狀況 結束語
這種文體一般是先指出對方錯誤的實質,或直接批駁(駁論點),或間接批駁(駁論據、駁論證);繼而,針鋒相對地提出自己的觀點並加以論證。駁論是跟立論緊密聯系著的,因為反駁對方的錯誤論點,往往要針鋒相對地提出自己的正確論點,以便徹底駁倒錯誤論點。
側重於駁論的議論文是駁論文.駁論文往往破中有立,邊破邊立,即在反駁對方錯誤論點的同時,針鋒相對地提出自己的正確觀點.
批駁錯誤論點的方法有三種:1.駁論點2.駁論據3.駁論證.
但歸根結底是為了駁論點。
駁論文是議論文常見的論證文體,在對一些社會醜陋現象的批判與揭露上價值尤為突出,但學生在寫作中往往感到不知從何駁起,無從下筆。其實,這類文章寫作有一個思路,那就是:1、列現象,2、示弊端,3、探根源,4、指出路。本文適宜高中課文,魯迅先生的名篇《拿來主義》為例,對駁論文的這一特徵予以探析。
列現象
對現實中不合道德、有礙社會健康發展的現象進行列舉。事例選取的典型性,以求警醒人們;羅列的豐富性,以求引起讀者共鳴;修辭的多樣性,以求彰顯行文文采,增強氣勢。例:
單是學藝上的東西,近來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覽,但終「不知後事如何」;還有幾位「大師」們捧著幾張古畫和新畫,在歐洲各國一路的掛過去,叫作「發揚國光」。聽說不遠還要送梅蘭芳博士到蘇聯去,以催進「象徵主義」,此後是順便到歐洲傳道。
示弊端
每一種(類)醜陋的現象都會或多或少造成社會的損失。有些損失是明顯的,人們不齒、唾棄;但一些損失在較長的時間段後才會出現,許多人看不到這種想像的危害,那就要揭示,這要求寫作者既具有深邃的目光,透過現象看本質,又具有先知先覺的本領。
(這種一味的送去,造成物質的枯竭。)雖然有人說,掘起地下的煤來,就足夠全世界幾百年之用。但是,幾百年之後呢?幾百年之後,我們當然是化為魂靈,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獄,但我們的子孫是在的,所以還應該給他們留下一點禮品。要不然,則當佳節大典之際,他們拿不出東西來,只好磕頭賀喜,討一點殘羹冷炙做獎賞。這種獎賞,不要誤解為「拋來」的東西,這是「拋給」的,說得冠冕些,可以稱之為「送來」,我在這里不想舉出實例。
探根源
運用哲學的觀點去看問題,從理論的高度看問題,顯示思維的深度和思維的廣度。
但我們被「送來」的東西嚇怕了。先有英國的鴉片,德國的廢槍炮,後來法國的香粉,美國的電影,日本的印著「完全國貨」的各種小東西。於是連清醒的青年們,也對於洋貨發生了恐怖。其實,這正是因為那是「送來」的,而不是「拿來」的緣故。
找出路
高瞻遠矚,高屋建瓴,為讀者指出一條解決問題的思路。多從教育、政府規范和引導、法律嚴懲幾個角度談起。
所以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
總之,我們要拿來。我們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毀滅。那麼,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會成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這人沉著,勇猛,有辨別,不自私。沒有拿來的,人不能自成為新人,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自成為新文藝。
又如:「莫使『英雄』淚滿襟」這一主題,可以寫出以下提綱。
第一層:自己不做,阻止、限制他人;看到榮譽,嫉妒、中傷他人:這是使『英雄』淚滿襟者的典型表現。
第二層:傷及他人,使英雄心如死灰;危及社會,使社會正氣低迷。是使『英雄』淚滿襟者的產生出格舉動的危害。
第三層:個人慾望強烈,嫉妒心強,心胸狹窄,信奉「人人為我」,是使『英雄』淚滿襟者的產生出格舉動的根源。
第四層:不怕閑言碎語,反對嫉賢妒能,是我們對待這一出格行為的正確態度;加強道德教育,保護英雄權益,是我們對待這一出格行為的正確措施。
以上為筆者對駁論文的寫作指出的思路,希望廣大考生積極借鑒,在考場上表現出深邃長遠的目光,高瞻遠矚的見解,決勝於考場。
③ 我兒子13歲,心理綜合健康評估285分什麼情況,怎麼辦
如果孩子平時的性格心理都很健康,建議不要去做這些所謂的評估,累了自己也傷了孩子的心
④ 心理健康評估的指標是什麼
心理學家指出:人的心理健康是戰勝疾患的康復劑,也是活的機體健康、事業成功的基本要素。那麼,
情緒變化不強烈,能冷靜地尋找原因,抗精神壓力的能力強,屬心理健康水平較高的一類。
心理耐受力。
有些精神壓力不是突然而來,迅速而去的,它們纏纏綿綿,伴隨著人的工作與生活長時間存在。能坦然面對這種境況的人,心理耐受力較好。
心理自控能力。
人對自己的情緒、情感和思維活動,對自己的言行舉止都具有自我控制能力,只是這種能力有個體差異。一個心理比較健康的人,自控力是較強的。
自信心。
自信心是心理健康的核心支柱。當一個人面臨生活事件和工作任務時,首先要估計一下自己的能力,想一想自己有無足夠的能力去應付客觀要求。真正的自信心有賴於正確評價自己的能力。
心理活動的節律性。
人的心理活動有自身的節律。比如意識狀態便有明顯的節律,覺醒睡眠周期便是意識的節律性表現。這種周期被破壞,便會產生所謂的失眠。
意識水平的高低。
指觀察水平而言,觀察力中,自我觀察是對自己的情緒、思維、個性特點及行為表現的體驗和察覺,通常也稱為自覺性。對環境的觀察力包括對客觀事物的存在、發展以及細小差異的察覺。正常的意識活動是保證心理健康的敏感指標。
社會交往狀況。
正常的社會交往,是符合人情事理的人際交往,它可以增強人的生活情趣,增進社會適應能力,在生活事件發生時,能及時獲得社會支持。所以社會交往既可作為心理健康的指標,又是增進心理健康的途徑。
思維的品質。
思維品質已以其現實性和邏輯性為標志。不良的思維品質,多表現為空泛性和反邏輯性。如果一個人的思維活動不具備現實性,不合邏輯性,那麼在現實生活中必然處處碰壁,並由此造成種種不愉快的情緒,影響身心健康。
心理受創傷後的康復能力。
心理健康的人在蒙受精神創傷後,可以很快恢復常態,不留嚴重後遺。
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當生活環境變化時,能隨遇而安。情緒穩定,不受天氣、地理條件影響,也很少受人際關系變化的影響。
想直接電話咨詢的客戶,不收取任何費用,24小時服務。
由權威專家為你解答體檢相關問題,根據你的情況給予專業的個性化指導意見。
⑤ 心理健康評估有哪些原則
心理健康是指內心的平靜與安詳,這是一種理想狀態,也是我們寄希望的內目標。現實生活中,容這是一個從幼稚走向成熟與完善的過程。實現這一過程,需要三種個體本身具有的能力,即求知、愛、和意志,這三種能力藉助於自我發展表現出來的。
1、藉助心理測評工具由簡入深,循序漸進原則;
2、主要聽從對方傾訴,了解評估者內心真正的原因;
3、配合評估者挖掘誘因,通過回憶,社會關系,重大事件等的回憶找到原因;
4、一定要採用正向的語言進行評估,不能因評估使評估對象產生新的應激負面因素。
⑥ 心理健康評估有哪些原則
回答第一題
一,個體心理活動要與生物學特徵相符一定的生物學特徵,如在不同的年齡、性別、身體健康狀態下,會表現出不同的心理活動狀況。在評判心理健康水平時,不能偏離生物學特徵。二、個體心理活動要與客觀環境相符心理是客觀現實的反應,任何正常的心理活動和行為,無論形式或內容均應與客觀環境(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特別是社會環境,保持一致,即保持心理與環境的同一性。人的心理行為若與外界失去同一性,就難以為人理解;或為環境氛圍所迫,產生心理壓力,造成心理的緊張和焦慮。三、個體心理活動內容各成分之間協調統一一個人的認知、體驗、情感、意志行為在自身是一個完整和諧一致的統一體。這種整體性是確保個體具有良好社會功能和有效地進行活動的心理基礎。例如,遇到一件令人慶幸的事,在感知的同時,應有愉快的情緒體驗及相應的表情,並以歡快的語調和行為來表達,如果一個人用低沉不快的語氣訴說一件愉快的事件,或者對痛苦的事件做出愉快的反應,那就是異常的狀態。四、人格的穩定性人格是個人在長期的生活過程中形成的獨特的個性心理特徵。個性心理特徵形成後,就具有相對的穩定性,並在一切生活中顯示其區別於他人的獨特性,在沒有重大變故的情況下,一般不易改變。例如,如果一個爽朗樂觀外向的人,突然變得沉悶悲觀內向,說明他的心理和行為已經偏離了正常軌道,這就要考慮他是否出現異常。
回答第二題
一,上述標准僅適合於大多數人,沒有全部達到上述標準的人並非意味著心理不健康,但在某一標准方面極端異常的人,必定是屬於心理異常。二,心理健康的標準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它受時代、民族、文化等因素制約,會隨著時間、地點、人群的發生變化。三,心理健康有一定的時間概念,異常心理和行為的偶爾出現不能成為心理變態的依據,而異常心理和行為窨維持多久才能屬於變態或病態,要視具體情況而定。第四,心理健康不等於有精神病症,有的精神病症患者在某些具體標准上仍可能表現得很正常。對精神疾病的診斷須由有經驗的專科醫生做出。第五,心理健康並不意味著完美無缺,它只是個體在自身和環境許可下的一種最佳功能狀態。人們應為實現這樣的標准而努力,但又不必因未達到上述標准而沮喪。第六,盡管有關心理健康的具體標准人們不一定能完全達到,但上述四條原則性的標准卻是心理健康者必須要做到的。心理健康與心理失調是一個復雜的動態過程。在人的一生中,心理健康或心理失調有時是交替出現的。當一個人處於心理失衡時,只要積極地進行心理的自我調整,或通過求助心理專家的幫助,大多可恢復心理健康的狀態。
⑦ 《淺談心理評估在健康評估中的發展》2000字論文
談心理評估在健康評估中的發
我知道如何完成,來寫,選擇的
⑧ 心理健康評估的指標內容有什麼
心理健康評估的指標
1、對環境的適應能力。生活環境發生變化後,仍能隨遇而安。情緒穩定,不受天氣、地理條件影響,也很少受人際關系變化的影響。
2、心理強度。情緒變化不強烈,能冷靜地尋找原因,抗精神壓力的能力強,屬心理健康水平較高的一類。
3、心理耐受力。有些精神壓力不是突然而來,迅速而去的,它們纏纏綿綿,伴隨著人的工作與生活長時間存在。能坦然面對這種境況的人,心理耐受力較好。
4、心理自控能力。人對自己的情緒、情感和思維活動,對自己的言行舉止都具有自我控制能力,只是這種能力有個體差異。一個心理比較健康的人,自控力是較強的。
5、自信心。自信心是心理健康的核心支柱。當一個人面臨生活事件和工作任務時,首先要估計一下自己的能力,想一想自己有無足夠的能力去應付客觀要求。真正的自信心有賴於正確評價自己的能力。
6、心理活動的節律性。人的心理活動有自身的節律。比如意識狀態便有明顯的節律,覺醒--睡眠周期便是意識的節律性表現。這種周期被破壞,便會產生所謂的失眠。
7、意識水平的高低。指觀察水平而言,觀察力中,自我觀察是對自己的情緒、思緒、個性特點及行為表現的體驗及時察覺,通常也稱為自覺性。對環境的觀察力包括對客觀事物的存在、發展以及細小差異的察覺。政黨的意識活動是保證心理健康的敏感指標。
8、社會交往狀況。正常的社會交往,是符合人情事理的人際交往,它可以增強人的生活情趣,增進社會適應能力,在生活事件發生時,能及時獲得社會支持。所以社會交往既可作為心理健康的指標,又是增進心理健康的途徑。
9、思維的品質。思維品質依其現實性和邏輯性為標志。不良的思維品質,多表現為空泛性和反邏輯性。如果一個人的思維活動不具備現實性,不合邏輯性,那麼在現實生活中必然處處碰壁,並由此造成種種不愉快的情緒,影響身心健康。
10、心理受創傷後的康復能力。心理健康的人在蒙受精神創傷後,可以很快恢復常態,不留嚴重後遺症。
⑨ 老年人健康評估內容包括哪些內容
世界衛生組織將健康定義為:健康不僅是指沒有疾病和身體缺陷,還要有完內整的生理、心理狀容況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這一定義揭示了人類健康的本質,指出了健康所涉及的若干方面。因此,護理人員對老年人進行健康評估時,應該全面考慮,不僅要處理已經發生的問題,還要預防潛在問題的發生。老年人健康評估的內容主要包括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功能以及綜合反映這三方面功能的生活質量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