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說明音樂教學設計的一般過程和基本環節
音樂教學設計過程,是一個綜合性的過程,它主要包括:教學目的,目版標,教學策略權和教學評價等三方面。設計過程中的共同特徵要素是:學習血葯分析,教學內容分析,教學對象分析,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策略的制定,教學媒體的選擇,教學設計成果的評價等。 基本環節:音樂教學包含著許多運行邏輯序列,這些序列構建了音樂教學系統的多維空間結構,在時間維度方面,包括課、單元、學期、學年,其中課又可細分為若干基本環節等,在任務維度方面,包括即時設計和長期設計,前者一般由教師來完成,後者需要專門設計小組完成,在形式唯獨方面,包括教學方法,教學方式,組織形式等,在條件維度方面,包括教學環境,教學設備,技術手段等。
B. 初三音樂考試教案怎麼寫
功用和對比手法產生的新穎感。
分析題:《長江之歌》重復之處如此之多,為什麼又這樣美?假如設計B段也一直重復好不好?(學生課堂討論)
注意事項:
①A段與A』段的第二句略有不同,應加以區別,防止混淆。
②曲中長音有二拍、三拍、四拍,要求劃拍視唱,嚴格唱准各音符時值。
③根據結構分段習。
④介紹詞曲作者,王世光(曲)胡宏偉(詞)及簡單介紹創作花絮。
四、分析總結
(板書略)在圖表結構上反映,重復與對比的手法。(可以圖像表示)師生合作完成。
總結(投影)
A、對長江豐採的描繪。
B、對長江力量的闡述:細膩、柔和,力度;波瀾壯闊(高潮)具有推動力。
c、對長江的歌頌與贊美
尾聲、對長江的依戀與贊頌之情,進一步抒發。
在九八年的夏天,我們經歷了一場戰斗。「敵人」就是長江。怎麼「母親河」是「敵人」?你或許要問。她曾安靜地流淌著。哺育了千萬人民,灌溉著良田萬頃,滋潤了兩岸的泥土,我們吮吸著她的乳汁,沐浴著她的恩澤。忽然她卻勃然大怒,掀起駭人的滔天巨浪。沖走了房舍與家畜,無情地捲走了親愛的家人,這是為什麼?這其中有一部分自然因素,但更多的是人為造成的傷害,濫砍亂伐,隨意破壞自然生態環境,讓人們嘗盡了惡果,同學們!我們要愛護我們的地球,關注我們的生存環境,愛護我們的母親河,我們賴以生存的生命之源,一起攜手共建美好家園。
C. 教師資格證考試音樂學科的教學設計模板
教師資格證考試第1問:音樂學科專業知識
考查音樂學科專業知識,根據具體題目進行分析解答。
教師資格證考試第2問:關於教學目標設計
作答模板: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聆聽歌曲,了解我國西方優秀音樂文化的傳統,從而培養學生熱愛音樂的興趣,拓寬同學們的音樂視野。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對作品的聆聽學唱,感受、體驗作品音樂情緒風格特徵的表達。(低年段)
通過聆聽、演唱、探究等活動,能夠感受作品的音樂情緒,理解、想像樂曲的表現內容,從而提高音樂鑒賞能力。(中年段)
3.知識與技能目標
(1)在聆聽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感受XX(某一樂器)多變的音樂色彩。
(2)在學唱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將XX(如十六分音符、切分、附點等節奏型)處理的准確到位,且不拖拍子搶拍子。
(3)在學唱的過程中,學生能夠用優美的聲音,自信的演唱XXX。
教師資格證考試第3問: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新課
以直觀導入為例:為學生們呈現視頻、音頻、圖片
模板:同學們,又來到了我們快樂的音樂課堂。今天老師想帶大家去一個地方,請你們閉上自己的小眼睛,聽!(一段音頻,如海浪、海風的聲音等,之後詢問)大家剛才都聽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今天老師就帶領大家一起去XXX。
【設計理由】:
貼近生活,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習新課程成打下基礎。
二、新課講授
1.初聽作品,感受旋律
教師引導學生感受作品的音樂情緒。
2.復聽作品,體會內容
在教師的引導下,請學生結合歌詞譜例聆聽作品,感受、思考作品所要表達的內容。
3.再聽作品,學唱歌曲
教師示範,學生哼唱,一起處理譜中的重難點,分組練習,展示,教師點評。
三、鞏固提升拓展
要求學生根據本節課所唱作品的旋律編配新的節奏型。
(或要求學生表演作品中的故事情節)
四、小結作業
老師帶領全班同學回顧本節課重難點,並歌唱作品。最後布置相關作業。
教師資格證考試音樂學科的教學設計模板大家務必要記清楚,希望各位考生都能順利通過考試。更多關於教師資格證考試的備考技巧,備考干貨,新聞資訊等內容,小編會及時更新。
D. 中班音樂教案看星詳案
活動目標:1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歌曲《看星》,並能夠隨著音樂做相應的啞語動作內。 2 在理解容動作含義的同時掌握歌曲。 3 理解聾啞人,樂意關心並幫助殘疾人。
活動過程:
一 開始部分
1 學做啞語動作,理解動作的含義
·教師做動作,幼兒欣賞
指導語:請你們仔細看老師做的動作,猜一猜做的是什麼?
·幼兒學做動作
指導語:你們想學這些動作嗎?那我們一起來做一做!
2 幼兒學唱歌曲
· ·教師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一遍,幼兒欣賞
指導語:老師剛才所表演的動作其實是一首歌曲里的,仔細聽! smtxjs.com
歌曲里唱了什麼?
·教師講解,讓幼兒了解殘疾人
殘疾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非常的不容易,我們可以用動作幫助聾啞人指導發生了什麼事,其他的殘疾人還需要各種各樣的幫助,我們全世界的人都要來幫助他們,讓他們也過幸福的生活。
·幼兒演唱歌曲
指導語:你們想學這首歌曲嗎?那我們一起來唱一唱吧!
·幼兒再次演唱歌曲一遍
指導語:真能幹!這次我們來邊唱歌邊做動作好嗎?
E. 音樂老師教案範文
作者單位:北京海淀實驗小學 馮琳
年級:二年級1班
課題:《阿細跳月》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舉例說明哪些民族是我們所熟悉的,從中使學生了解我國是多民族的國家。
2、從視覺上使學生了解彝族這一民族的風格特徵。
3、從聽覺上使學生深入了解彝族民歌《阿細跳月》的樂型,掌握五拍節奏的特點及我國特色民族樂器的認識。
教學重點:深入了解彝族民歌的特性,掌握民樂合奏《阿細跳月》所帶來的旋律,介紹樂曲是由哪些民族樂器所演奏的。
教學難點:5/8節拍的掌握及民族樂器的分辨。
學生分析:
創造學生的想像空間,使學生的想像思維大於生活中固有的一切事物。發揚我國傳統民間
樂器的知識與文化,是小學音樂課程重要的因素之一,讓學生查閱和搜集有關我國五十六民族的文化特徵,使學生在課堂中充分自我展示。
教材分析:
《阿細跳月》又叫跳月歌,流行於雲南彌勒西山彝族阿細人之中。在節日或農閑的月夜裡,阿細人喜歡在松林或空曠草坪上舉行「跳月」。參加者多為男女青年。小夥子們手拿高音笛、低音笛、月琴、小三弦、中三弦、大三弦等樂器,邊奏邊舞;姑娘們則隨著音樂,邊拍手邊舞,至興高采烈時唱《跳月歌》。《跳月歌》很有特點,全曲由do、mi、sol三個音組成,採用5/8節拍。演唱時,在每小節的第四、五拍的前半拍由舌的兩旁吸氣。旋律活潑跳盪,富於動感,特色鮮明。作曲家秦鵬章就採用了彝族「跳月」的這一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歌舞曲,寫成了這民樂合奏曲。
教學准備:「哈利·波特」 的魔杖、音樂課件、演奏的樂器、彝族服飾
教學設計:
1、由「哈利·波特」的魔杖引發了同學們的討論,設計用有趣的魔杖給予學生神秘的暗示並激發學生的興趣,「請根據魔杖的提示尋找哈利·波特想了解中國民族音樂知識的線索,看看同學們誰的運氣最好,在准備的民族知識中和哈利想得是一致的。」
2、教師提前藏在學生教室里一些提示,讓學生趕快找到並揭開謎底,學生找到一些提示卡片,如:「樂器、音樂、舞蹈、服飾、民族」等,找到教師提早准備的彝族素材。並讓學生展示自己課前准備的民族知識。
3、通過音樂使學生了解到彝族民歌《阿細跳月》的旋律,並進行詳細的段落分析,樂曲開始是彈撥樂、鑼鼓的輕輕敲奏的短小引子,表現了男女青年在聚集。跳月就要開始了,竹笛領奏出熱情奔放、歡騰跳躍的主題:這段主題在第一部分中由高音笛、彈撥樂、弦樂及全奏多次反復出現,表現了多變的舞蹈姿態。第二部分作者將主題樂段作了移調處理,並進行幾次反復,與前面調性形成鮮明對比,好像健壯的小夥子們跳起了粗放的舞步。第三部分音樂又轉回原調,由高音笛演奏旋律後,整個樂隊全奏,樂曲進入高潮,在樂隊全奏中展現了宏大的舞蹈場面,彷彿狂歡中的人們忘記了疲勞。最後的短小尾聲,是採用了主題樂段的最後兩拍 擴充發展的,在漸強中結束全曲。
4、通過樂器使學生了解這首旋律活潑跳盪的《阿細跳月》,是由哪些樂器演奏的,教師准備一樣實物樂器,其餘的樂器可用課件代替,准備的樂器可以讓學生輕輕地用手嘗試,使學生體驗拿到實物的樂趣。
5、通過服飾使學生了解彝族的文化特色。並延續「哈利·波特」的魔杖使學生在教室找到關於彝族的服飾及裝物品,以便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6、通過舞蹈使學生掌握5拍節奏型,先可以用簡單的手來表示,123拍不動,45拍拍手;然後加上腳,123用腳來表示,1左2右3左45拍手;逐步較強難度。
7、結束,同學們安靜的等待和傾聽彝族舞曲的旋律「火把節之夜」,教師用「哈利·波特」的魔杖變出篝火放在教室中間,請同學們聽著《阿細跳月》的旋律,穿著彝族服飾,跳著彝族特有的舞蹈步伐,請一位同學代表「哈利·波特」也和大家跳起來,融入到我們團結的大家庭里。
8、弘揚民族文化精神。
F. 《這是什麼》音樂教案
【課 題:這 是 什 么】
一、年級:二年級
二、課型:藝術綜合課
三、教學目標:
1、用輕松愉快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這是什麼》。
2、在多種藝術形式中感受歌曲,表演歌曲。感受音樂所描繪的鍾表的形象,體驗輕松愉快的音樂情緒,認識時間的寶貴,懂得珍惜時間,培養時間觀念。
四、學情分析:
剛剛升入二年級的學生,可以說對音樂有了較為初步的認識,尤其對那些有情節的音樂作品更為喜歡。他們很願意用歌聲、用動作把自己對音樂的理解表現出來,但這種表演常常是最原始、最表面的,音樂形象稍有些抽象他們便不知所動,加之學生對音樂素材的積累淺而少,體態語言就更顯得匱乏了。此時特別需要老師的幫助,從音樂本身和其思想內涵上引導學生,使他們的內心與作品產生共鳴。
五、教材分析:
《這是什麼》是一首創作兒童歌曲,2/4拍,五聲宮調式,為四樂句構成的一段體結構。歌曲以謎語為歌詞,「會說沒有嘴,會走沒有腿」生動形象富有童趣,那是什麼發出的「嘀嗒」與「當當」的聲音呢,啟發學生以形象思維,積極動腦思考。
五、教學重點:
用輕松愉快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
六、教學難點:
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學習
七、教學教具:多媒體課件、錄音機、電子琴、打擊樂器。
八、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學生聽音樂與教師律動:《在鍾錶店裡》
學生:隨著音樂的節奏自由地表演。
教師:提示生活中鍾表的聲音。
學生:模擬小鬧鍾的叫聲。
[初步感受音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學科綜合、擴展知識:
猜一猜,想一想:
師:「小朋友們都很棒,老師真喜歡,現在老師給大家猜個謎語,看看誰最聰明」!(師按節奏說,邊說邊做動作。)
生:「齊答」。
師:「你們是怎麼猜出來的?」(從鍾聲等幾個特徵)
師:「你對鍾表有那些了解呢?誰能說說?」
生:「說一說對鍾表的了解」
師:「介紹鍾表的歷史」。(出示多媒體課件)
三、雙基訓練、解決難點:
讓學生模仿鍾表的聲音:
小鬧鍾 八分音符 掛鍾 四分音符 座鍾 二分音符
1、分別模仿3種鍾表的聲音。
2、組成鍾表的交響曲。
師:老師這里也有一個鍾表的聲音,你們來聽一聽。
2/4 滴答 滴答 | 滴答 滴答 | 當0 當0 | 當 — ||
請同學們也來模仿。
四、學習歌曲、陶冶情操:
1、猜謎語導入:師:老師今天讓大家猜個謎語,看你行不行,「會走沒有腿,會說沒有嘴」,猜一件物品。如果你猜不出,請聽一首歌,聽聽歌中唱的是什麼。
2、播放歌曲《這是什麼》並重復多次,學生與教師律動。
3、學唱歌曲,感受表現音樂形象。
4、請你拍手為歌曲伴奏好嗎?
5、播放課件歌詞部分,學生有感情地朗誦歌詞。
(1)以交替的形式朗讀歌詞。
(2)隨鋼琴完整朗讀歌詞。
6、模唱:(用 lu 、 la)
7、聽聽鬧鍾走的聲音(嘀噠嘀噠),提示學生要用輕松而彈性的聲音來讀唱,並用合適的動作來進行配合。
8、聽聽鬧鍾的鬧鈴聲(當當當—),提示應該用相對稍強,連貫的聲音。進行兩聲部的節奏練習
9、感情的演唱歌曲。
五、處理歌曲,創編節奏:
1、表演《這是什麼》
2、編創與活動
教師:請你說一說鍾表的作用。
學生:告訴我們什麼時候上學、下課、吃飯、起床、睡覺……
教師:還記得我們學過一首關於時間的歌嗎?
讓我們隨著時間的轉動唱起來吧。(音樂《時間象小馬車》)
學生:自覺圍成圓圈揚鞭跳躍,歡快地唱起來。
教師:誰能模擬時間的腳步,表現鍾表的走動,展示一下雙休日的生活呢?
學生(甲):在圓圈中間模擬鍾表的指針——早九點、十點、中午十二點、下午三點、四點、晚上六點、九點……
學生(群):隨著音樂有節奏地模仿起床、吃早飯、看書、練樂器、踢球、跑步、下棋、看電視……
教師:指導學生把動作表演得誇張一些(滲透藝術源於生活而要高於生活的道理),並不時地把每個人的表演介紹給大家。
教師:小鬧鍾日夜不停地辛勤工作,它病倒了,怎麼辦呢?
學生:再買一個新的…去商店退換…到廠家保修……
教師:小鬧鍾天天陪伴著我們,跟它有了感情,還真捨不得丟掉呢,讓我們把它送到鍾錶店裡去吧!
提示:在這段音樂中聽到了什麼聲音?
學生:聆聽並分辨各種音響,然後回答——有音樂盒的聲音、上發條的聲音、上弦的聲音、鬧鈴的聲音、大鍾擺搖盪的聲音、卡通表發出的報時聲……
教師:經過鍾錶店裡老爺爺的緊張工作,那些有問題的鍾表都修好了嗎?
學生:老爺爺看到自己把壞的鍾表都修好了,高興地笑了——
他在擦汗,他在喝水,
他在欣賞著鍾表發出的各種聲音,
鍾錶店裡的音樂真是太豐富了。
九、教師總結
同學們,說說鍾可以告訴我們什麼?(時間)它是我們的好朋友,它能提醒我們要有時間觀念,提示我們什麼時候該睡覺,什麼時候起床上學了!那我們能不能離開它呀?(不能)
我們要做一個遵守時間,懂得珍惜時間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