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教案 > 中班科學安全教案

中班科學安全教案

發布時間:2020-12-28 01:11:21

A. 中班科學教育觀察類教案小白兔的秘密

一、教學目標和能力要求:

1、通過觀察兔子的外形,認識小白兔的外形特徵和身體的組成,並代表動物認識動物一般的外形特徵。

2、通過研究兔子對外界條件的反應及飼養兔子,了解小白兔的生活習性。

3、在為動物建立檔案過程中,了解其他動物與小白兔的區別,通過交流了解認識更多的動物。

4、使學生學會做科學活動記錄,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能力和實驗操作能力

5、培養學生喜歡和保護小動物的意識,體驗合作學習的樂趣,使學生學會在探究過程會願意與他人合作、交流。

二、學情分析

小學三年級學生,年齡還小,對各種事物,尤其是對一些小動物充滿好奇和興趣。而小白兔是學生最喜歡的小動物之一,他們知道了很多小白兔的相關知識。充分利用好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相關的生活經驗,是上好這節課的基本。課前拍攝有關兔子生活情況的錄像,還購買一了只活兔子供學生觀察,以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三、教學重點:

了解小白兔的外形特徵,知道動物的部位名稱。

四、教學難點:

了解兔子的相關知識,讓學生學會做科學活動記錄。

五、教學准備:。

多媒體課件,小白兔模型兩只,米尺、台稱,有關兔子生活情況的錄像,購買一隻兔子供觀察。

六、教學過程:

一、歌謠引入,創設情境中「激」趣

1、問:同學們你們喜歡動物嗎?誰來把你喜歡的動物介紹給老師?

(鼓勵學生自由回答,教師要給予肯定)

2、出示謎語,讓學生讀一讀,想一想,打一個小動物?(課件打出謎語)

個子小,真靈巧

白皮襖,真可愛

紅眼睛,三角嘴

長耳朵,短尾巴

前腿短,後腿長

走起路,蹦又跳

愛吃蘿卜和青菜

你說奇怪不奇怪

3、生齊讀,猜謎語。

4、問:你們在謎語里能不能看到兔子長什麼樣子,請同學告訴老師你在這謎語里看到了什麼樣的兔子。這節課我們學習就是兔子,了解兔子的相關知識。

5、板書課題:小白兔

二、操作發現中「引」趣

(一)活動一:觀察兔子的外形。

1、任務驅動:小白兔是小朋友們最喜愛的小動物,你能說說知道小白兔的什麼嗎?

(拿出活兔讓學生進行觀察)

2、教師說明實驗要求:同學們要「眼看手勿動」。看看哪一小組觀察得最仔細,並且把你觀察到的在小組內和同學互相交流。

3、學生在小組內觀察、交流:小白兔的外形是由哪幾個部分組成的?

4、學生匯報。

5、教師引導學生以人體為例,分別說出人體是由頭、頸、軀干、四肢這幾個部分組成的;從而引導學生知道兔子的眼睛、耳朵、鼻子、須等都是在兔子的頭部。

6、老師給出一個兔子的畫面,讓學生通過觀察知道兔子的身體有哪些部位,在講解完身體部位後讓學生畫出一隻兔子。(相關知識:兔子可以分為頭部、頸、軀干、四肢和尾巴。頭部其中最為特別有一對長耳朵和一個三角嘴,眼睛也有紅光。)

7、同學們現在已經知道這些兔子基本特點,現在老師要求大家根據我們講的兔子的基本特點畫出一隻你喜歡的兔子,看看哪個同學畫的最好,最仔細聽老師的課了。(進行知識遷移,把這些知識用到其他動物上去,讓學生找找其他動物的身體特點。)

8、教師小結:小白兔的身體分為頭、頸、軀干、四肢、尾巴五部分。

三、自主探究中「導」趣

(一)活動2:認識兔子。

1、問:兔子還有沒有別的特點呢?一起來說一說,比如兔是怎樣運動的,兔子的身長、體重是多少,兔子耳朵和我們人的比較,有什麼不同,請同學們再次觀察,並把觀察的結果記錄下來。

2、教師引導學生看書22頁,然後用書上的方法和自己的方法進行比較,並選用幾種好的辦法進行實驗。

3、學生用自己的辦法進行實驗,並小組合作填好「我的觀察記錄」。

4、小組匯報實驗結果。

(實驗後,學生作匯報)

我的觀察與發現我的方法

體重

身長

身高

顏色

身體表面

運動方式

5、教師選取有代表性的進行板書:

身上長毛,很柔軟;

耳朵長,三角嘴

……

問:同學們,現在都知道小白兔有這些特徵,你有什麼問題想提呢?」

(在教師精心引導下,調動學生內在的積極性,再次投入到觀察中。在學生的細心觀察、相互爭吵、冷靜思考後,終於得出結果。):)

6、教師小結:兔子的前腳短,後腳長,才能就跑得快!耳朵會豎起來是因為受到外界的刺激等。如果同學們還想了解兔子的更多知識,課後回去可以通過看書或上網搜查去了解更多的。

(二)活動3:小白兔愛吃什麼?

1、問:圖中的食物小白兔都愛吃嗎?請你說說。

(板書學生的猜想)

2、小白兔是否真的喜愛吃這些食物呢,我們一起來試一試,把觀察的結果記錄下來。

B.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這是我上個的一節課,希望能幫到您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有趣的水
一、活動背景
水是幼兒每天都能接觸到的、熟悉的、喜歡的東西,我就抓住這一教育契機,注意創設操作環境,提供豐富的材料,讓幼兒通過眼、腦、手等多種感官協調活動,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是幼兒變被動學習者為主動學習者、探索者,從而萌發愛科學的情感。
二、過程實錄
(一)活動目標:
1.在嘗試活動中,了解水的特性。
2.能仔細觀察,樂於嘗試,懂得保護水。
(二)活動准備:
1.兩個金魚缸(一缸水內有一條金魚,一缸米內有塑料綵球),一玻璃杯清水,每組一份菊花精、白糖、鹽、沙、石子、紅豆。
2.人手一隻塑料小籃、有洞塑料袋、有洞小容器、半玻璃杯清水、一條毛巾。

(三)活動過程:
1、教師導入課題
(1)出示一杯清水
師:瞧,今天我給大家請來了好朋友——水。它的秘密可多啦,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探索水的秘密。
(2)幼兒猜猜水裡、米里有什麼。
師:小朋友看看這兩個金魚缸,一個缸內裝水,一個缸內裝米,你們知道水裡、米里都有些什麼東西嗎?
幼:有的說水裡有條金魚;有的說水裡有條金魚在游來游去。
師:你是怎麼知道的?
幼:有的說一看就知道;有的說透過水看到的。
師:看看米里有什麼?
幼:有的說只有米;有的說什麼也沒有;有的說看不出。
教師從米里拿出塑料綵球。
小結:水是無色透明的,能看見水裡的物體;米不透明,看不見裡面的。
(評:以探索秘密引出課題,萌發幼兒的好奇心,充分調動了幼兒的學習興趣,並以具體形象的猜一猜活動,讓幼兒自己感受水是透明的。)
2、幼兒進行嘗試操作。
(1)盛水活動
師:老師給小朋友准備了有洞的小容器、塑料袋、小籃、請你們選
一樣來盛水,看看會怎樣?
幼A:小容器里的水跑到了盆里。
幼B:籃子放到盆里時籃子里有水,拎起籃子水沒了。
幼C:塑料袋裡的水流到盆里了,盛不住。
小結:水會流動。
(評:提供材料,幼兒在自己的嘗試操作中感知水會流動,教師及時肯定幼兒的結論,使幼兒有了成功的體驗,為下一嘗試活動奠定了基礎。)
(2)溶解實驗
師:請小朋友從桌上的白糖、鹽、菊花精……中取幾樣東西放入你的清水中,再輕輕攪拌,看一看,你會發現什麼?
幼兒嘗試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水的顏色及實物在水中的變化。
建議幼兒相互交流實驗結果。
師:誰來告訴大家實驗中,你發現了什麼?
幼A:糖、鹽放在水中沒有了,沙子沉到了杯底。
幼B:菊花精放在水中,攪一攪後沒有了,水變成了淡黃色,小石子還在水中。
幼C:糖、鹽、菊花精放在水中都沒了,水變顏色了,沙子、紅豆、石子都在水裡。
師:小朋友觀察得可真仔細。
小結:糖、鹽菊花精放入水中不見了,這幾樣東西被水溶解了。
師:生活中你還見到哪些東西能被水溶解。
幼:有的說果珍,有的說阿華田,有的說味精,有的說化肥,有的說感冒沖劑。
(評:提供多種材料,引讓幼兒嘗試操作,並引導幼兒自己觀察、比較,講述自己的發現。既為幼兒間的互動提供了機會,又使幼兒的主動活動得到了充分體現,鍛煉了幼兒的語言能力,也理解了溶解的含義。讓幼兒運用已有經驗,培養幼兒創造性思維。)
3、引導幼兒保護水
師:水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也是小金魚的家,看小金魚在清水中游得多歡呀。可我們經常在電視看到一些河水發黑、發臭,魚兒都死了,也影響了人們的生活,所以我們怎樣保護水呢?
幼A:不把臟東西丟進河裡。
幼B:工廠里污水不能放到河裡。
幼C:看到河裡有垃圾把它撈上來。
幼D:讓治污水的叔叔把水變干凈。
師:小朋友的辦法可真多,好了,現在我們把剛才水杯里的水倒到水桶里,可千萬不能亂倒呀。
(評:教師適當引導,使幼兒了解水污染的危害,激發幼兒保護水,增強幼兒的環保意識。

C. 中班科學課《在家裡我會做的事》教案

1、學習圍繞「我會做的事情」。2、集中注意力傾聽別人談話。3、願意快樂地參加談話活動。

D. 中班科學活動泥土裡有什麼活動教案

設計意圖:
我們是一所農村幼兒園,孩子們從小就和泥土親密接觸,身上手上整天都是灰濛蒙的,沒有干凈的地方。在玩的過程中他們喜歡用小樹枝劃出一道道痕跡,有時堆出一個個小山,有時表現為毫無目的。本次活動就是利用並挖掘了這一教材的潛在價值:"回歸生活世界"。讓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有目的的進行探索、研究,以發現泥土的特徵,感受泥土帶給他們的樂趣。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實踐,引導幼兒區分干泥和濕泥,了解他們的性能用途,感知他們的不同特性。
2、增強幼兒玩土的安全和衛生意識。
3、培養幼兒的探索興趣。
活動准備:
1、玩過挖土:尋找過泥土裡有什麼。
2、玩土區;塑料小鏟子、水、模具若干;套袖、鞋套人手一副。
3、活動背景:輕音樂。
4、手機電話一部,老師佩帶的小型麥克風一部。
活動過程:
一、介紹活動任務,引出活動。
先穿戴好套袖鞋套後,帶入場地--玩土區。
1、引入活動:通過接聽蚯蚓先生的電話,交待今天的任務:找泥土的秘密。
2、討論:"我們在找泥土秘密的時候應該注意什麼?"3、交待規則:看誰先找到泥土的秘密,聽到電話鈴響後,快點回來告訴泥土的好朋友--蚯蚓先生。
(評價: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本次活動由找秘密引出,激發幼兒的好奇心,促進了幼兒參與活動的慾望。活動一開始我以接聽蚯蚓先生的電話內容,為幼兒布置任務,開始了今天的活動。因為幼兒在玩土時常常處於無休止的狀態,所以我通過以蚯蚓先生為主線貫穿活動始終,來引導幼兒進行活動收放各環節的銜接。)二、感知干泥土的特徵。
1、自由探索。
"請小朋友們帶上工具去玩一玩,看看你能發現泥土有什麼秘密?"(1)為什麼用玩具小熊做出來的小熊一碰就沒有了呢?(2)兩處的(翻過的泥土和沒有翻的)泥土有什麼不同?(軟、硬)(3)泥塊為什麼用手拿就沒有了?(易碎、松)(評價:幼兒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教師細心地觀察,根據幼兒的操作及時提出一系列的問題,引導幼兒從無目的地玩到有目的的探索答案解決問題,由此,幼兒對泥土的"硬、軟、松、易碎"的特性,在自己的親身感知後也有了基本的理解。)2、幼兒講述。
師問:"你發現了什麼秘密?"(蚯蚓先生來電話了,我們一起來告訴蚯蚓先生。引導幼兒集中。)我發現乾的泥土很松。
我發現泥土很軟。
我發現那邊有的泥土很硬。
我用鏟子輕輕一敲,泥土就碎了。
三、感知濕泥的特性。
1、自由探索。
請小朋友們往乾的泥土裡加一點水,你會發現什麼?水到哪裡去了呢?我問:加了水的泥土怎麼樣了?為什麼會粘在手上?你繼續加水,再試試看,泥土又是怎樣呢?
(評價:本環節主要引導感知濕泥的特徵,由干泥到濕泥的變化,誘發幼兒去探索。在我一邊和幼兒玩一邊引導幼兒的過程中,完全抵消了幼兒的緊張和顧慮,幼兒在輕松的環境中探索,尋找秘密,正如《綱要》中所說"教師應該為幼兒創設平等寬松的氛圍",同時教師的引導者、合作者、支持者的身份及幼兒是活動的主人也相互融合、互相促進。)2、幼兒講述。
師:你發現了什麼秘密?(蚯蚓先生來電話了,我們一起來告訴蚯蚓先生,加水後泥土的秘密吧。引導幼兒集中。)泥土會吸水。
泥土中加水後會變的軟軟的,很有黏的。
全粘在我的手上了。
加水後,我把塑料的螃蟹拿起來,螃蟹還是好好的,泥土沒有松。
加水後,泥土會變形,想做成什麼形狀的都可以。
四、了解泥土的作用。
1、討論:小朋友在生活中見過泥土有什麼用嗎?
2、請幼兒講述。
可以泥土種植花、草。
可以用泥土種樹。
泥土可以種莊稼。
泥土可以可燒成磚瓦蓋房子。
泥土可以捏成泥人,還可以做玩具,我們家有的。
泥土還是小蟲子的家。
五、活動延伸引導幼兒清洗玩土時用的工具。
活動總評:
本活動在選材上,充分考慮了幼兒的興趣,適合幼兒的年齡特徵,有利於幼兒的身心發展。幼兒在老師的引導下,改變了以往玩土時缺乏目的性的狀態,在整個活動中教師能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把時間、空間大量的留給幼兒,讓幼兒通過操作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幼兒們在相互交流、操作的過程中不知不覺中構建積累經驗,完成了活動目標。

E. 幼兒園中班科學活動教案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探索蛋寶寶有的為什麼會跑得快有的卻跑不快。
2、比較快慢,學慣用數字記錄快慢。
3、幼兒大膽嘗試參與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

【活動准備】
生蛋、熟蛋兩個,課前裝飾成蛋寶寶,兩個大盆標上生熟標志混一起的生蛋和熟蛋若干,兩個碗、記錄紙、筆。

【活動重難點】
重點:讓幼兒明白生蛋滾不快,熟蛋滾得快。
難點:引導幼兒學會邊操作邊記錄。

【活動過程】
一、課題導入
師:今天,我們班來了兩個小客人,你們看看是誰來了?
出示兩個生熟不同的蛋寶寶跟幼兒打招呼,並說明來意。
師扮蛋寶寶說:我是生蛋寶寶,(我是熟蛋寶寶)我們今天來就是想請小朋友幫幫忙,幫我們把我們的同伴給分出來回到自己的家。
師出示混一起的生熟雞蛋一盆

二、幼兒交流探討區分
師:現在請小朋友說說看怎麼把他們區分開
(幼兒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來區分雞蛋的生熟,比如搖晃著放耳邊聽聽看,看看錶面蛋殼有什麼不一樣,再還可以轉轉看)

三、幼兒嘗試區分生熟蛋
幼兒分組把生熟雞蛋區分並做記錄
師:剛才小朋友都用了自己的方法區分出了生蛋和熟蛋並作了記錄,現在老師來看看生蛋寶寶和熟蛋寶寶是不是都找對自己的同伴了。

四、蛋寶寶比賽跑步
出示小跑道,請一幼兒拿來兩個標著不同記錄的雞蛋同時輕輕推動一下雞蛋,看看滾動情況如何,如果一樣快說明兩個是同樣的一家人,否則就不是一家人,並請幼兒用數字作記錄。再請幼兒拿兩個雞蛋進行比賽,以此類推進行分類。分出有不一樣的快慢速度後做上標記放兩個籃里。
師檢驗生熟:
敲開一個跑得慢的雞蛋在碗里幼兒看,再敲開一個跑得快的雞蛋幼兒看,得出結論是:生雞蛋跑得慢,熟雞蛋跑得快。

五、幼兒操作游戲比賽
幼兒各拿兩個雞蛋在桌上輕輕滾動的速度來區分,重新檢驗剛才區分的雞蛋生熟是否正確。
游戲結束師總結:
本次活動幼兒都很能幹,知道了區分生蛋寶寶和熟蛋寶寶,生蛋熟蛋寶寶也特別表揚我們小朋友,謝謝小朋友的幫忙。

課後延伸:
此次活動後留一些蛋寶寶在區域角,讓幼兒在區域角再玩一玩蛋寶寶跑步比賽,並用自己的方法記錄游戲結果。

F. 中班科學《生活中的工具教案》

活動目標:1.在實驗的過程中了解生活中常見的小工具(篩子、漏斗、鑷子),初步體驗和認識工具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方便。2.能正確地選擇和使用這三種常見的工具,用時注意安全。3.嘗試自己動手動腦解決問題,體驗操作成功的喜悅。

活動准備

1.一籃黃豆、大米混合的豆子;五個裝著棉球的小口瓶子;米和小口瓶。

2.鑷子、篩子、漏斗等工具。

活動過程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教師出示一個用透明膠帶密封的大紙箱,引發思考。

(聽說大三班的小朋友們都很聰明能幹。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大箱的東西想請你們幫幫忙。都是些什麼呢?)

(2)在幼兒期待中,教師努力想徒手打開箱子,引導幼兒回憶相關生活經驗。

(誰有好辦法能幫老師打開箱子?)

(可以用小刀、剪子……)

(3)教師使用小刀打開了箱子,幼兒初步感知工具的作用。

(小工具還真有用,果真幫了我大忙)

(活動一開始,教師努力創設一個問題的情境,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好奇心和探究欲是幼兒科學活動得以維持和獲得成功的首要條件。)

2.發現問題,大膽猜想。

(1)教師從箱子里取出一系列材料並一一介紹(混合的黃豆和大米、裝有棉球的玻璃瓶),請幼兒幫忙分別把黃豆和大米裝進玻璃瓶儲存起來,那我們要做些什麼?

1、把棉球從瓶子中取出,

2、把黃豆和大米分開,

3、把黃豆和大米分別裝進瓶子。」

請你們自由選擇一項任務去試一試,當音樂停止了,就馬上回來。

(播放一段三分鍾的音樂計時。)

(材料:一籃混合著黃豆、綠豆的豆子,幾個裝有棉球的小口瓶子,豆子和小頸瓶。)

(2)幼兒分小組自由選擇一項任務,徒手操作。

(活動結束,沒有一組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任務?)

(3)教師提出問題:「你們完成任務了嗎?為什麼我們沒能完成任務?」

(4)鼓勵幼兒大膽猜想:「有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幫助我們,讓我們能比較容易地完成這些任務呢?」

(幼兒在徒手操作的過程中已經產生了問題和疑惑,教師適時引導幼兒分析面臨的問題,鼓勵幼兒運用已有經驗作出猜想和假設。是否敢於大膽猜想和假設是幼兒主動學習和探究活動的基本前提和條件。)

閱讀全文

與中班科學安全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