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布老虎是什麼藝術樣式
布老虎是一種古代就已在中國民間廣為流傳的極具鄉土氣息的傳統工藝品。
屬於民間工藝品中的手工布藝樣式。
B. 如何引導幼兒參與日常美術教學活動
每個孩子都是藝術家。的確,幼兒美術無論是在形式上還是內容上,都有一些成人意想不到的表現,散發出本真的、感性的、獨特的絢麗光芒。可以說,幼兒的美術活動是幼兒完整生活的一個側面,是幼兒整體智慧發展的一部分,更是促進幼兒全面、健康成長的一種有效形式。因此,我們要組織豐富多彩的幼兒日常美術活動,引導幼兒主動參與。 一、組織幼兒參與美化環境活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創設並有效地利用環境促進幼兒的發展。幼兒園的環境包括活動室內外環境、校園環境等。引導幼兒親自動手動腦美化自己的生活環境,做環境的小主人,可以培養介他們的理解美、創造美的能力。在幼兒參與美化環境活動時,首先鼓勵幼兒大膽設想。大班布置活動室環境時,我組織孩子分組討論,應該布置什麼、怎樣布置、選用什麼材料布置時;集思廣益之後,讓他們大膽創作,有的製作出千紙鶴、小風鈴、小壁掛等小飾品,有的制出「動物游樂場」等大幅牆飾。活動中孩子們享受著創造的樂趣。其次啟發幼兒盡情表現美。盡管幼兒的畫線條稚拙,色彩雜亂,製作玩具粗糙、簡單,但他們都愛自己的作品中,孩子們完會把剪得不怎麼好的「作品」隨手貼在窗戶或牆壁上;會在自己的小臉蛋上貼上畫上彩色圖案等,這雖然會影響衛生,但卻是孩子們在盡可能情況下自我表現美,老師和家長不能武斷地批評孩子的行為,應該因勢利導,鼓勵幼兒正確地表現美。然後教育幼兒珍惜勞動成果,維護美好環境。可讓大班幼兒輪流做值日生,互相監督,不亂折花、草、樹木,不亂畫牆壁或圖書,保持活動室內外環境的清潔、美觀。 二、引導幼兒參與各種游戲活動 畫畫、玩玩、做做是幼兒學習的動機和動力,游戲可吸引幼兒積極、主動、愉快地投入到美術活動之中。 首先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游戲材料。廢舊物品,如各式小瓶子、紙盒子、碎布頭、小棍子、易拉罐、火柴等,這些未成型玩具一方面起著以物代物的作用,另一方面為兒童提供創造的條件,他們能用電光紙和小棍做風車,用厚紙和繩子做望遠鏡,用紙箱做汽車身,套在腰部到處跑,便是開汽車的游戲了。 此外還需為幼兒提供泥沙、蠟光紙、圖畫紙、水彩筆等美術材料,供幼兒根據游戲需要自由選取,自由創作。 其次引導幼兒在游戲時有目的進行美術活動。如在玩水游戲中,可指導幼兒放鴨子、劃小船等。這樣幼兒為了游戲需要做鴨子和小船,他們就會自覺地選擇材料用紙折出小鴨子和小船。木偶游戲中可讓幼兒利用廢乒乓球隊和舊布製作簡單的木偶,玩娃娃家時,幼兒可製作小傢具、糕點、蔬菜等。有的游戲中會自己想出美術活動。老師要支持、幫助他們實現計劃。然後要積極開展美術游戲。如「接力畫競賽」、「染色」、「手掌畫游戲」、「小巧手」、「母子同剪花」等以美術為主的游戲。 游戲與美術活動要有機結合,使美術活動成為推動游戲活動的潤滑劑,也使幼兒在游戲中進一步練習和鞏固美術知識、技能,提高學習美術的興趣。 三、開展美術欣賞活動培養幼兒對美的感受力 美術欣賞中是一種審美活動,通過欣賞可使幼兒對生活和藝術中的美具有一定的接受理解和創造能力。 首先要讓幼兒欣賞美術作品,提供易被幼兒理解的名畫、工藝品、雕塑等,如讓幼兒通赤欣賞《奔馬》,了解這幅畫的音樂韻味與氣勢,同時培養了孩子大膽創作的勇氣。著名畫家徐悲鴻為什麼將馬畫得這樣好,這樣生動逼真。欣賞民間工藝品《布老虎》等,能從小培養幼兒對民族傳統藝術的興趣和愛好,啟發幼兒把美好的東西創造性地運用到自己的手工製作中。此外,我選擇了十多幅優秀的兒童畫布置在活動室內的美術欣賞園地中,供幼兒欣賞。 其次引導幼兒發現自然景物之美。法國藝術家羅丹有一句名言:「自然總是美的。」兒童應該盡早,而且長時間投入到大自然,從中吸取對它的印象,體驗大自然在每人心中激起的感受,幼兒需要親眼發現美、欣賞美的能力。 然後引導幼兒發現周圍環境中的美好事物。如欣賞玩具、欣賞節日裝等。如國慶節來臨的時候,我利用課外活動的時間,組織幼兒到大街上,觀察節日景象,畫「節日的景象」,孩子們細心觀察、體會著節日的變化。 四、營造寬松、自由和諧的活動環境 輕松、自由、和諧的環境和氣氛可以消除幼兒的膽怯心理,提高作畫勇氣,使孩子大膽表現自己的認識和情感。 允許幼兒活動時間的自由。在不影響其他教學活動前提下我根據活動的實際情況適當延長或縮短,幼兒可根據自己的情況靈活掌握。允許幼兒自由選擇活動內容。如畫《我最高興的事》,有的畫「看花燈」,有的表現「看馬戲」,有的表現「捉螃蟹」等。允許幼兒活動時情緒自由。可以哼唱歌曲、小聲討論,互相詢求幫助等。 引導幼兒參與日常美術教育活動的形式還有很多,作為教師應該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充分挖掘幼兒生活中的各種材料開展美術活動,從而促進幼兒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的發展。
C. 求中學美術教案越詳細越好
中學美術教案
《中國民間美術》教學案例
上海市黃浦區浦光中學 程 璐
《中國民間美術》教學案例
上海市浦光中學 程 璐
一、背景
美術又稱視覺藝術,美術欣賞的過程離不開視覺的參與,用一般性的語言轉譯美術作品的信息,是難以具體而詳盡表達人對作品的感覺的,可見傳統的美術教學授課模式的局限性日益凸現出來。因此,如果在欣賞過程中能夠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和網路資源,全面、形象、直觀地呈現信息,就可以優化美術欣賞教學過程,訓練學生看美術作品的能力,指導欣賞者直接與美術作品的交流,這也是本案例探究的主要目標。
二、過程
1、探究項目
本教案的探究項目是《中國民間美術》
選擇這一內容的原因是:中國民間美術在生活中以各種形式出現,學生也很喜歡,尤其是APEC會議中領導人穿著的唐裝,更具民間特色。學生通過發生在身邊的事更能體會中國民間美術在生活舞台上的藝術魅力。
2、實施過程
(1).設疑
在課前老師根據教學的主要目標和關鍵內容,以及學生現有的知識設計一系列具有啟發性的問題,如:什麼是中國民間美術(尋找身邊的實例)?中國民間美術的特徵是什麼?中國民間美術作品的實用性體現在哪裡?中國民間美術的表現形式有哪些?中國民間美術的寓意有哪些?這些問題通過網路發給學生思考。
(2).搜索
學生為了分析、思考這些問題,要收集有關書面材料進行社會調查,教師提供相關的網路資源和主題網站(中國民間美術),並指導學生通過校園網查閱相關內容,培養學生探究學習的能力。
(3).討論
在課堂上,學生們帶來了中國結、玩具布老虎、年畫、綉球、泥娃、風箏等中國民間工藝品(說明課前同學們非常積極地瀏覽教師製作的中國民間美術的主題網站和相關的英特網資源,對民間美術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這種形式比以前用圖片、錄象等方式展示更有直觀性、參與性,信息量更廣了,學生也更有興趣,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可以直接與美術作品進行交流、討論,還有的同學組成了小組,利用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把本組預習後的體會,製作成網頁在網路上和同學們共享,並提出了更深一層的問題在網路上交流,如:這么多的中國民間美術品的共同特徵是什麼?中國民間美術和其他美術作品有什麼不同?中國民間美術能否溶入現代高速發展的社會?等等。這些問題的提出馬上得到了同學們的反饋,在BBS上同學們紛紛發表了各自的見解,網路不僅為學生提供自主性、個性化表現的機會,還在校園中形成濃郁的審美意識,說明學生能主動地去研究有關中國民間美術的知識,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學生逐步養成獨立獲取知識和創造性的運用知識的習慣,在這個過程中也逐漸喜歡上了這一民間美術。
(4).引導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耐心地聆聽學生的發言,如有的同學帶來的不是民間美術品時,要讓他再一次通過網路資源的可視性,讓他馬上上網查詢;又如有個同學帶來了玩具布老虎,她只認為這件玩具很好看、很好玩,但對布老虎這一民間工藝品所代表的寓意並不清楚,教師這時就可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百事大吉」(圖案:百合花,柿子,大桔子;寓大吉大利,事事如意)、「龍鳳呈祥」 (圖案:龍鳳呈祥;象徵高貴、華麗、祥瑞、喜慶),又如用諧音的魚來表示對生殖繁盛和生活富裕的祝福;用具有象徵意義的牡丹來祈求富貴平安;用蓮蓬來寄託多子的願望;用蝙蝠、鹿、鶴來表示福、祿、壽。中國民間美術可以說是中國民俗文化最形象、最生動的一種載體,圖文並茂、豐富多彩的人機交互,而且立即反饋,這種交互方式對於教學過程具有重要意義,拉近了欣賞者與美術作品的距離,使學生在這種情境的感發下獲得思想的啟迪,感悟到一件小小的民間美術品意義是那麼深遠。
(5).應用
為了使學生對問題有再探討的機會,促使他們聯系實際進一步思考。布置:
課堂討論題:逢年過節你會挑選哪一件中國民間美術作品送給你的親友,談談你的理由?要求學生以所找到的資料為基礎發表自己的觀點,並在學習的BBS討論區上發表,沒過幾分鍾,學生送出的禮物紛紛在討論區上發表了,教師適時選取部分學生的文章進行交流和點評。
課後討論題:APEC會議中領導人穿著的唐裝是最富有中國情調的服裝,圖案的設計來源於民間美術「團花」的啟發,紐扣的設計來源於民間的「結節」藝術,但在設計中還借鑒了西服的做法,顯得古樸風韻、灑脫自如;在申奧宣傳片中,導演把音樂、舞蹈、建築、服裝等中西方文化特徵有意識地糅合了起來,使整個申奧宣傳片具有極高的藝術震撼力和感染力,請結合以上事例,談談中國民間美術如何能更好地溶入現代社會,並在世界舞台上傳承她的藝術魅力?通過BBS在校園網上發表。(一周後,校園網上紛紛有了同學們發表的文章,有的同學建議開辦一個中國民間美術的網站,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了解這一民間藝術,還有的同學建議在世界各地開辦連鎖民間工藝品店,來傳承我國這一民間藝術等等,教師從每篇文章中都能感觸到一個莘莘學子的愛國之心,為能傳承這一民間藝術,大家出謀劃策,看了很感動,達到了教學目的。
3、教學效果
本教案的實施,改變了以往教師講、學生記的灌輸式教學。
首先,學生對單元計劃的概念並不清楚,教師通過計算機在單元中的作用,通過校園網,事先布置了單元計劃,網路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資源,豐富了知識面,開拓了視野,節省了時間。
其次,教師由以前的主導者變為組織者、指導者和鼓勵者。教師積極溶入學生對民間美術的調查活動中,關心活力的過程並及時提供幫助和指導,學生在這一過程中表現比以前更有積極性,教學效果滿意,學生有些想法、見解很有創意,有利於對學生分析、探索、理解能力的培養。
第三,圖文聲像並茂,多角度調動學生的情緒、注意力和興趣,讓學生直接與美術作品進行交流。
第四,課後在BBS上的討論如何把傳統藝術與現代社會的融合的問題上,能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對中國民間美術如何被當今青少年接受甚至傳承更具深遠意義。計算機提供了人機交互、相互討論的平台。
4、 需探索的問題
(1).學生收集的圖片有時有一定的局限性,製作的網頁不夠精美。
(2).因學生上網條件、搜索快慢等存在個人差異,個別同學在BBS討論過程中交流較困難。
D. 美術布老虎是哪個朝代作品
追根溯源,布老虎起源於虎圖騰崇拜。原始社會,風雷閃電,猛獸出沒,人類自身的脆弱,強大的老虎被人們看作是世界上的強者。而老虎不僅勇猛無敵,而且對自己的幼崽特別保護,民間有「虎毒不食子「的說法。因此,人們把虎作為生命保護神和繁衍生育之神。布老虎以雙頭虎枕為多見,是崇虎習俗在民俗中的表現形式,其中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雙頭虎枕是一個象徵陰陽相合的母體,可以祛災,保護娃娃的平安。而單頭虎、直卧虎等則是作為全家保護神的鎮宅圖騰虎類型.
布老虎是中國傳統的民間藝術,在中國民間廣為流傳。 布老虎的存在源於民間百姓對虎的崇拜。虎崇拜最早源於伏羲時期,著名民族學家劉堯漢在《中國文明源頭新探》一書中講到:「伏羲本為虎圖騰,秦漢以後有史學家以龍為真命天子的思想。」由此可見虎圖騰源自伏羲並早於龍圖騰。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期間,民間盛行給兒童做布老虎,或者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畫虎臉,寓意健康、強壯、勇敢。
布老虎之所以成為布制玩具中的代表,是因為它與中國民間風俗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這種關系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早在距今約六千多年的新石器時代,原始部族在陶器、石器及玉器上,便有類似虎的圖畫,在河南出土的仰韶文化時期的墓葬中,虎與龍分別居於死者左右,從中可以看出虎在先民心中的地位。近數十年陸續在全國各地發現的大量漢朝早期的岩畫中,也充分表露出自然界猛虎的形象,畫中的老虎正撲向羊捕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