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教案 > 銅錢歌音樂教案

銅錢歌音樂教案

發布時間:2020-12-27 09:22:06

㈠ 《北京的春節》的教案

教案和教學設計都是抄事先設想的教學思路,是對准備實施的教學措施的簡要說明;教學案例則是對已經發生的教學過程的反映。一個寫在教之前,一個寫在教之後;一個是預期,一個是結果。
案例與教學實錄的體例比較接近,它們都是對教學情景的描述,但教學實錄是有聞必錄,而案例則是有所選擇的。

㈡ 民族歌曲有什麼

001.採茶舞曲(浙江民歌調) 李玲玉
002.回娘家(河北民歌) 張彤
003.編花籃(河南民歌) 俞淑琴
004.崔咚崔(湖北民歌) 周友金
005.姑蘇風光(江蘇民歌) 趙莉
006.斑鳩調(江西民歌) 屠洪剛
007.崖畔上開花(陝西民歌) 李玲玉
008.蘑菇頭號(浙江民歌) 周友金
009.趕小海(雲南民歌) 趙莉
010.放馬山歌(雲南民歌) 屠洪剛
011.猜調(雲南民歌) 周友金&俞淑琴
012.小放牛(河北民歌) 屠洪剛&俞淑琴
013.採花(四川民歌) 李玲玉
014.龍船調(湖北民歌) 俞淑琴&周友金
015.採茶謠(江西民歌) 趙莉
016.牧歌(內蒙古民歌) 張彤
017.貴州山歌(貴州民歌) 趙莉&屠洪剛
018.無錫景(江蘇民歌) 李玲玉
019.打著山歌過橫排(江西民歌) 周友金
020.掛紅燈(內蒙古民歌) 俞淑琴
021.秋收(陝西民歌) 趙莉&張彤
022.大板城的姑娘(新疆民歌) 屠洪剛
023.溜溜歌(湖南民歌) 李玲玉
024.打連城(內蒙古民歌) 俞淑琴&屠洪剛
025.沂蒙山小調(山東民歌) 張彤
026.忠實的心哪想念你(黑龍江民歌) 屠洪剛
027.楊柳青(江蘇民歌) 李玲玉
028.妹妹的山丹花兒開(西北民歌) 周友金
029.石榴青(廣西民歌) 張彤&李玲玉
030.放風箏(河北民歌) 俞淑琴
031.六月茉莉(台灣民歌) 李玲玉
032.四季歌(青海民歌) 李玲玉&俞淑琴
033.山對山來崖對崖(雲南民歌) 張彤&趙莉
034.茉莉花(江蘇民歌) 張彤
035.五哥放羊(陝西民歌) 李玲玉
036.小黃鸝鳥(內蒙古民歌) 屠洪剛
037.跑馬溜溜的山上(四川民歌) 李玲玉&張彤
038.掀起你的蓋頭來(新疆民歌) 周友金
039.趕牲靈(陝西民歌) 周友金&俞淑琴
040.娃哈哈(新疆民歌) 趙莉
041.紫竹調(江蘇民歌) 李玲玉
042.布穀歌(江西民歌) 廖莎&葉矛
043.想親親(山西民歌) 陳士爭&楊曙光
044.信天游(陝西民歌) 陳士爭&楊曙光
045.阿瓦日古里(新疆民歌) 張彤
046.燈碗碗開花(山西民歌) 楊曙光
047.采檳榔(湖南民歌) 廖莎
048.撿棉花(河北民歌) 楊曙光
049.阿拉木汗(新疆民歌) 屠洪剛
050.拔根蘆柴花(江蘇民歌) 張德富
051.采紅菱(安徽民歌) 廖莎&葉矛
052.烏蘇里船歌(黑龍江民歌) 張德富
053.知道不知道(陝西民歌) 王曉燕
054.花轎到門前(河南民歌) 楊曙光
055.鳳陽歌(安徽民歌) 張彤&李玲玉
056.四季歌(江蘇民歌) 吳曉梅
057.牛犁歌(台灣民歌) 吳曉梅&張彤
058.大頂子山高又高(黑龍江民歌) 陳士爭
059.秋色最好是桔鄉(浙江民歌) 楊曙光
060.半個月亮爬上來(青海民歌) 張彤
061.梁山伯與祝英台(浙江民歌調) 廖莎&葉矛
062.唱大戲(山東民歌) 楊曙光
063.阿里山的姑娘(台灣民歌) 屠洪剛
064.起蓬號子(浙江民歌) 陳士爭
065.九連環(江蘇民歌) 李玲玉
066.小河淌水(雲南民歌) 張也
067.丟丟銅(台灣民歌) 屠洪剛
068.交城山(山西民歌) 吳曉梅
069.柳州有個鯉魚岩(廣西民歌) 張也
070.瀏陽河(湖南民歌) 廖莎&葉矛
071.月亮,月亮(吉林民歌) 吳曉梅
072.綉荷包(山西民歌) 廖莎&葉矛
073.天女散花(安徽黃梅調) 李玲玉
074.月牙五更(東北民歌) 張德富
075.劉海砍樵(湖南花鼓戲調) 廖莎&葉矛
076.綉燈籠(河北民歌) 李玲玉
077.上茶山(貴州民歌) 吳曉梅
078.森吉德瑪(內蒙古民歌) 李玲玉
079.散花(河北民歌) 楊曙光&陳士爭
080.舉杯(新疆民歌) 張彤
081.採茶燈(福建民歌) 李玲玉
082.壯鄉風光美(廣西民歌) 楊曙光
083.嘀格兒調(湖南民歌) 張也
084.牧羊山歌(甘肅民歌) 閻維文
085.茶葉青(福建民歌) 李玲玉
086.歌唱美麗的家鄉(貴州民歌) 廖莎
087.送情郎(東北民歌) 趙莉
088.打鞦韆(東北民歌) 楊曙光
089.剪剪花(河北民歌) 趙莉
090.望郎(四川民歌) 楊曙光
091.想親親(內蒙民歌) 屠洪剛&張也
092.綉荷包(四川民歌) 吳靜
093.走西口(陝西民歌) 程桂蘭
094.三笑(江蘇民歌) 李玲玉
095.打酸菜(山西民歌) 吳靜
096.燕子(新疆民歌) 閻維子
097.馬蘭戀歌(台灣民歌) 李玲玉
098.一對白鴿子(青海民歌) 吳靜
099.夏加錯(西藏民歌) 程桂蘭&閻維文
100.都達爾和瑪利亞(新疆民歌) 屠洪剛
101.山丹丹開花(陝西民歌) 楊曙光
102.扁擔歌(江蘇民歌) 李玲玉
103.歌唱寧夏用(寧夏民歌) 廖莎&葉毛
104.草原情歌(青海民歌) 閻維文&楊曙光
105.趕馬調(雲南民歌) 張也&屠洪剛
106.摘石榴(安徽民歌) 程桂蘭&屠洪剛
107.太陽出來喜洋洋(四川民歌) 閻維文
108.五指山歌(海南民歌) 李玲玉
109.雲南出來小馬街(雲南民歌) 張也&屠洪剛
110.摘葡萄(四川民歌) 閻維文
111.幸福歌(湖北民歌) 廖莎
112.看秧歌(山西民歌) 張也
113.話到嘴邊(河南民歌) 楊曙光
114.姑娘變了心(黎族民歌) 程桂蘭
115.什麼花開雙對雙(浙江民歌) 葉毛&廖莎
116.對花(山東民歌) 楊曙光
117.螃蟹歌(江西民歌) 屠洪剛
118.搖籃曲(東北民歌) 程桂蘭
119.送四門(陝西民歌) 趙莉
120.步步高(廣東音樂) 廖莎&葉矛
121.鬧元宵(山西民歌) 楊曙光
122.楊柳青青(江蘇民歌) 黃卓
123.一網魚來一網糧(廣東民歌) 廖莎&葉矛
124.綉金匾(山西民歌) 張也
125.青稞美酒(西藏民歌) 楊曙光
126.阿細山歌(雲南民歌) 葉矛&廖莎
127.杵歌(台灣民歌) 陸莉莉
128.月兒彎彎照九洲(江蘇民歌) 無鳴
129.道拉基(吉林民歌) 無鳴&黃卓
130.下漁舟(廣東民歌) 葉矛&廖莎
131.鄉里妹子進城來(湖北民歌) 葉矛&廖莎
132.生產忙(東北民歌) 楊曙光
133.十大姐(雲南民歌) 張也
134.洞庭魚米鄉(湖南民歌) 戴建明
135.背著娃娃回娘家(河北民歌) 廖莎
136.一對斑鳩蹦出來(安微民歌) 布珍
137.黃楊扁擔(四川民歌) 無鳴
138.山歌(西藏民歌) 楊曙光
139.船兒曲(青海民歌) 李福山
140.我的花兒(新疆民歌) 楊曙光
141.三三二六(甘肅民歌) 戴建明
142.走絳州(山西民歌) 李福山
143.四季棉花調(江蘇民歌) 楊曙光
144.搭涼棚(江蘇民歌) 張也
145.尕老漢(甘肅民歌) 戴建明
146.採茶(雲南民歌) 張也
147.織手巾(甘肅民歌) 張也
148.小看戲(東北民歌) 楊曙光
149.三十里鋪(陝西民歌) 張也
150.花傘舞曲(河南民歌) 楊曙光
151.茉莉花(河北民歌) 黃卓
152.一隻鳥仔(台灣民歌) 無鳴
153.車水情歌(湖北民歌) 廖莎&葉矛
154.一字對花(山東民歌) 張也
155.天上的彩雲跑走馬(青海民歌) 戴建明
156.尕妹是牡丹誰不愛(甘肅民歌) 李福山
157.八月桂花遍地開(江西民歌) 張也
158.打櫻桃(陝西民歌) 張也
159.落雨大(廣東民歌) 布珍
160.金杯(內蒙民歌) 戴建明&張也
161.牧馬之歌(新疆民歌) 關貴敏
162.你送我一支玫瑰花(新疆民歌) 廖莎&葉矛
163.飄飄雪花如蝶飛(新疆民歌) 呂繼宏
164.桃花紅杏花白(山西民歌) 張也
165.鄂倫春小唱(內蒙古民歌) 呂繼宏
166.諾得爾江邊(吉林民歌) 楊曙光
167.嗄達梅林(內蒙古民歌) 趙莉&戴建明
168.藍花花(陝西民歌) 張也
169.我可愛的家鄉(雲南民歌) 廖莎&葉矛
170.天上有個紅太陽(西藏民歌) 廖莎&葉矛
171.迎春謠(吉林民歌) 孫小雲&呂繼宏
172.耕農歌(台灣民歌) 趙莉
173.小女婿(湖北民歌) 張也
174.太行山小唱(山西民歌) 王岩&張也
175.銅錢歌(湖南民歌) 葉矛&廖莎
176.十二月調(廣西民歌) 楊曙光
177.苦相思(山西民歌) 關貴敏&廖莎
178.雨不灑花花不紅(雲南民歌) 張也
179.春工謠(寧夏民歌) 廖莎
180.白麥子(新疆民歌) 廖莎&關貴敏
181.新貨郎(黑龍江民歌) 王岩
182.黑緞子坎肩(內蒙古民歌) 楊曙光
183.四季花開(湖南民歌) 葉矛&廖莎
184.刮地風(甘肅民歌) 葉矛&廖莎
185.尼姑思凡(湖南民歌) 趙莉
186.一根竹桿容易彎(湖南民歌) 王岩
187.賣菜(陝西民歌) 戴建民
188.採花調(青海民歌) 孫小雲
189.瞧情郎(東北民歌) 張也
190.阿里郎(吉林民歌) 趙莉
191.希望(西藏民歌) 葉矛&廖莎
192.放羊調(雲南民歌) 孫小雲
193.錫尼河(內蒙古民歌) 楊曙光
194.媽媽娘你好糊塗(遼寧民歌) 張也
195.小拜年(遼寧民歌) 葉矛&廖莎
196.盪湖船(江蘇民歌) 楊蠱光
197.跑旱船(陝西民歌) 廖莎&戴建民
198.道情調(江蘇民歌) 關貴敏
199.綉針紋(山東民歌) 楊曙光
200.十個字(河北民歌) 戴建明&廖莎

㈢ 對聯常識(三):《對聯》教案

教學目的
一、了解對聯的起源及含義
二、了解對聯的特點.
三、掌握對聯的寫作
教學設想
對聯作為一種應用文體在2004年高考試題中出現,在此利用一個課時讓學生了解對聯的含義、起源和特點。學會對聯的寫作。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對聯 請同學們看下面兩幅畫,說出門上貼有什麼?
二、 對聯的起源
最早人們在門上貼的並不是對聯,而是在桃木板上畫上神荼、郁壘這兩個門神。遠在周代就有用桃木來鎮鬼驅邪的風俗。桃符本來是掛在大門兩旁,長六寸、方三寸的桃木板,後來在上面畫上這兩位門神的像為符。每年正月初一,家家戶戶換上新符。說明神荼、郁壘在此,妖魔鬼怪膽敢前來,就抓起來去喂虎,以保來年平安吉祥。北宋王安石曾在<<元日>>詩中描寫了這種古老的風俗:「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歌劇<<白毛>>中喜兒唱道:「門神門神扛大刀,大鬼小鬼進不來。」可見,這種風俗流傳久遠。到了唐以後,有人開始把桃符上的門神神荼和郁壘換成了秦瓊和尉遲恭。相傳,唐太宗李世民生病,聽見門外有鬼魅呼叫,以告群臣。秦瓊和尉遲恭戎裝立於門外,夜果無事。於是令畫工畫兩人像,懸掛宮門左右。後世沿用此習,秦瓊和尉遲恭就成了門神。 後來,因為用桃符的人多,而畫像又不易,所以就乾脆把秦瓊、尉遲恭甚至神荼和郁壘的名字寫在桃板上,懸掛在大門兩旁,這就將桃符上的畫變成了文字,也就產生了對聯的基因。
隨著歷史的發展,人們的思想不斷進步,認為寫上幾個人的名字還不如寫上一些押韻上口的喜慶吉利的詩句,這樣就出現了第一副對聯:「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壽」(五代時期後蜀王孟昶作)。在明太祖的倡導下,對聯蓬勃發展發展,出現了一大批如解晉、祝允明、唐寅等對聯高手。例如解晉的: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毛澤東引用來給具有主觀主義態度的人畫像) 清朝才子紀曉嵐更是作對聯的高手。有一次,乾隆見紀曉嵐悶悶不樂,便問他有何心事。紀曉嵐請乾隆猜,乾隆以上聯回答「十口心思,思家思民思社稷.。」紀曉嵐見皇帝直猜到他心裡,非常激動,馬上叩頭謝恩,以下聯道謝:「寸身言謝,謝天謝地謝君王。」 傳說,有一次乾隆皇帝微服私訪下江南,見到一戶農家正在操辦喜事,乾隆一時興起,便派人送去幾個銅板和一副上聯「三個銅錢賀禮,嫌少勿收,收則貪財。」他滿以為這半聯會使對方難堪。沒想到這家的大人還沒來得及回答,只見一個十一二歲的頑童上前答道「兩間茅屋待客,怕窮莫來,來則好吃。」回答的工整巧妙,反而使乾隆舉足不前,左右為難。還有一次乾隆和和珅、紀曉嵐在一起,乾隆高興便出了上聯:四方台台四方四方四方四四方(乾隆);萬歲爺爺萬歲萬歲萬歲萬萬歲(和珅) 對聯經過了這么漫長的歷史階段,已逐步變成了美麗的裝飾品。文雅的交際手段和給人以美的享受的藝術形式。
二、對聯的含義
對聯(雅一點叫楹聯,俗一點叫對子。)就是兩兩相對的句子。(或是一種應用范圍極廣的文學形式應用文。它是由上下兩部分字數,句數完全相等,內容相關,詞性相同或相近,停頓節奏一致,平仄協調的文字組成的文學樣式。)例如
秀山輕雨青山秀;香柏鼓風古柏香。
三、 對聯的特點
1、要字數相等,斷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達到某種效果外,上下聯字數必須相同,不多不少。
2、要平仄相合,音調和諧。傳統習慣是「仄起平落」,即上聯末句尾字用仄聲,下聯末句尾字用平聲。
3、要詞性相對,位置相同。一般稱為「虛對虛,實對實」,就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數量詞對數量詞,副詞對副詞,而且相對的詞必須在相同的位置上。
4、要內容相關,上下銜接。上下聯的含義必須相互銜接,但又不能重復。

四、對聯的寫作
對聯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對仗,對仗又可分為工對、寬對、借對和流水對等,只有掌握了這些特點,才會寫出較好的對聯。
1、工對:就是工整的對仗。要求很嚴,既要詞性相對,又要詞類相同,這才是工對。所謂詞性相對,就是名詞對名詞,代詞對代詞,副詞對副詞,虛詞對虛詞。所謂詞類相對,是指舊時把名詞又分為以下十幾類。如: 天文(日月風雲等) 時令(年節朝夕等) 地理(山水江河等) 宮室(樓台門戶等) 器物(刀劍杯盤等) 衣飾(衣冠巾帶等) 飲食(茶酒餐飯等) 文具(筆墨紙硯等) 文藝(詩詞書畫等) 草木(花草桃杏等) 鳥獸蟲魚(麟鳳龜龍等) 形體(身心手足等) 人事(道德情才等) 人倫(父子兄弟等)。只有這些門類在對聯中對上後,才能稱得上工對。請看下面歌訣:
天文:天對地,地對天。日月對山川。祥雲對瑞雪,暮雨對朝煙。北斗七星三四點,南山萬戶十千年。
地理:溪對谷,水對山。峻嶺對狂瀾。柳堤對花苑,洞壑對峰巒。舟橫清淺水村晚,路入翠微山寺寒。
時令:朝對暮,夏對春。五戊對三更。重陽對七夕,冬至對秋分。三百枯棋消永晝,十千美酒賞芳辰 。
國號:今對古,漢對唐。五帝對三皇。三國分吳魏,六朝有宋梁。虞夏商周為四代,禹湯文武是三
食饌:茶對酒,飯對羹。美釀對香粳。炮羊對鱠魚,煮筍對餐英。雪夜烹茶真韻事,春初煎韭見交情。例1 月下飛天鏡 雲生結海樓 「月」和「雲」既是名詞,又是天文類詞對天文類詞。
例2 曉鏡但愁雲鬢改 夜吟應覺月光寒 「曉」和「夜」同是名詞,又是時令類詞對時令類詞。這兩聯均為漂亮的工對。
2、寬對:是針對工對而言的.。寬對要求不那麼嚴格,只要詞性相同,就可以相對。
例1 山外斜陽湖外雪 窗前流水枕邊書 山陽湖雪四個名詞對下聯的窗水枕書四個名詞。
例2 閉門藏新月 開窗放野雲 「閉」「藏」兩個動詞對下聯「開」「放」兩個動詞。
3、借對:借對的構成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借義,一種是借音。 因為一個詞有兩個以上的意義,作者在聯中用的是甲義,同時又借用它的乙義或丙義來與下聯構成工對,這就是借義的借對。例如: 歧王宅里尋常見 崔九堂前幾度聞 「尋常」的甲義是平常,但古代八尺為「尋」,兩尋為「常」,兩尋為常,所以又以它的這個乙義,拿來對數目「幾度」,就非常工整。 除了借義,有時借它的讀音來與下聯相對。
例如:滄海月明珠有淚 藍田日暖玉生煙 借「滄」的讀音「蒼」表顏色,來與下聯表顏色的「藍」來相對,而且「海」對「田」,「月」對「日」,「明」對「暖」,「珠」對「玉」等,都是工對,既是詞性相對,又是同類詞相對。
4、流水對:流水對又稱串聯。指一聯中相對的兩句關系不是對立的,且單句意思不完整,合起來才構成一個意思,似流水而下,故稱流水對。或者可以這樣理解;它的上下兩聯不是並列關系,而常是因果、條件、假設等主從關系,屬偏正關系,內容串聯,這就構成了串對。例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一籽入地,萬粒歸倉。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以上三個例子,全都是由流水對組成的.
既然串對的兩聯不是並列關系,那上下兩聯是並列關系的對聯,就屬於正對和反對了。正對用來表現相近或相似的事物。從兩方面來說明一個事物,描繪一種景象。例如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反對是用來表現相反的事物,上下兩連的內容是相反的。例如
柳絮體媚無骨氣,梅花形廋有精神。
五、對聯的分類
1、春聯 高天冬去蘇萬物,大地春回放百花。
爆竹兩三聲人間是歲,梅花四五點天下皆春。
2、婚聯 歡慶此日成佳偶 且喜今朝結良緣
百年恩愛雙心結,千里姻緣一線牽。
3、壽聯 體健身強宏開壽域 孫賢子肖歡度晚年
壽比南山松不老 福如東海水長流
4、輓聯 煙雨凄寞,萬里名花凝血淚 音容寂寞,清溪流水是哀聲
月照寒楓,空谷深山徒泣淚 霜封宿草,素車白馬更傷情
5、名勝聯
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看:東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趁蟹嶼螺州,梳襄就風鬟霧鬢。更頻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莫孤負:四周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叄春楊柳。
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凌虛,嘆滾滾英雄何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雲。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只贏得:幾杵疏鍾;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
6、行業聯 美味招來雲外客 清香引出洞中仙
7、書畫聯 無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識燕歸來
8、其它聯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橫批:缺衣少食)
一二三四五六七 孝悌忠信禮儀廉(橫批:忘<王>八無恥)
六、高考名題舉例,練習
例1、 下面都是春聯的上聯,請選擇其中一題對出下聯。(山東等考卷)
(1)掃千年舊習 __________(樹一代新風)
祖國江山好 __________(大地氣象新)
(2) 冬去春來千條楊柳迎新風 ______________________(民安國泰萬里河山映日紅)
例2、下面都是春聯的上聯,請選擇其中一題對出下聯。(雲南等考卷)
(1) 春暉盈大地 __________(生機滿乾坤)
科學能致富 __________(勤勞能發家)
(2) 國興旺家興旺國家興旺 ____________________(老平安少平安老少平安)
練習:
1、下面都是春聯的上聯,請選擇其中一題對出下聯
處處春光好 __________(家家氣象新)
一代園丁樂 __________(九洲桃李榮)

爆竹聲聲脆 _____________(祖國日日新)
滿園春色好 _____________(遍地面貌新)
東風送暖大江南北春光好 _________________(雨露滋潤長城內外氣象新)
爆竹聲聲舊風俗舊習慣隨舊歲離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風習習新思想新氣象伴新春到來)
2、請同學們課後每人收集20副對聯。
總結:對聯是一朵小花,是我國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中一朵精巧別致的小花;對聯,是一條小溪,是我國古老文化長河中一條清澈的小溪。它以工整的對仗,和諧的音調,特有的書法,為我國廣大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這種文學形式在世界各國中是獨一無二的,是我國特有的瑰寶。希望同學們發揚光大。

㈣ 小河淌水和銅錢歌的音樂解析

小河淌水
樂曲在同名雲南彌渡山歌(當地稱「調子」)的基礎上編創而成。原歌詞質朴自然,富於想像。主題分五個樂句,以從容舒展、比較自由的節奏和回環起伏、清新優美且具雲南地方風格的旋律,描繪了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深遠意境;銀色的月光下,周圍一片寧靜,只有山下的小河不時發出潺潺的流水聲。美麗聰慧的阿妹,見景生情,望月抒懷,把對阿哥的一片深情,化作動人的歌聲。深厚的情意隨著小河的流水,飄向阿哥居住的地方。

銅錢歌

這是湖南益陽的民間小調。湖南位於長江中游的南岸,古代,這里與湖北等屬楚國之腹地,留下了大量璀璨奪目的楚文化遺跡,後世的湖南民歌,應該是先秦「楚歌」的一個自然而又合理的延續。20世紀40年代以來在湖南各地、各民族中所采錄下來的極為豐富的民歌資料,不僅其藝術表現手段是多種多樣的,而且它的音樂語匯也是多姿多彩的。其中,一種帶有升高「Sol」(〓)的五聲羽調式的旋律就是本地民間音樂風格的重要代表之一。這首《銅錢歌》是借銅錢而諷喻有錢、貪錢的不良道德和丑惡心理,具有很強的揭露性和批判性。其歌詞採用四季體,詞格為七七七七五五九(襯)五,主題統一而集中,句式富有變化,長短相間,主襯互補,甚至還用了一個短短的「垛句」(南方稱「趕句」)。它的前四樂句是主題的基本呈示,為起、承、轉、合式,句式規整,層次清晰。第五樂句是全曲的轉折,可以看作是下半部分的開始,也可以說是兩個部分的過渡。此後的「趕句」將情緒逐漸推進,在6小節的襯句後,以一個2小節的短句結束了全曲。總的來說,前面的樂段較方整,後面的樂段多變化,形成了自身結構的對比。它的音調:從頭至尾,都使用了以「羽(〓)—宮(1)—角(3)」為骨乾的、建立在「小三—大三」這一「音調結構」基礎上的旋律音型;同時,它又用低八度的「徵(5)」和高八度的「徵(〓)」在「兩端」將三個骨幹音「包裹」起來,而且,低「徵(5)」經常是升高半音的「Sol(〓)」,這也就是我們前面所說的「帶有升徵的五聲羽調式」的基本含義,對此我們稱之為「湘羽調」。這種「湘羽」色彩,除了一部分民間歌曲外,在湖南花鼓戲唱腔中使用得更為普遍,成為湖南民間音樂風格的一種標志。

閱讀全文

與銅錢歌音樂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