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幼兒園中班安全教案保持正確的坐姿
活動目標: 1、 學會正確的坐姿; 2、 養成幼兒良好的體態習慣。 核心要素:坐椅子 頭抬起 眼平視 背挺直 腿靠攏 腳並齊 兩小手 輕撫膝 活動准備:椅子 基本過程: (一) 導入活動 導入語:「現在我要介紹的是如何坐,請小朋友仔細地看」。 (二) 關鍵步驟: 1、 示範「坐」的姿勢。 (1) 雙手握椅子背,將椅子的前腿翹起並輕輕地拉出來。 (2) 在椅子前站好,上身前傾,臀部坐於椅子前三分之二處,上身挺直,雙腳並攏,腳尖朝前方,雙手放於膝上,雙眼平視。 2、 介紹沒有桌子的坐法。 (1) 擺放椅子:四條腿平穩地放在地上。 (2) 示範坐姿:身體輕輕地坐到椅子上;分步示範上身、腿、手和頭的體姿。 (三) 示範後和幼兒一起討論: (1) 身體為什麼要坐正,為什麼身體要朝前面的方向坐? (2) 為什麼坐時雙腿要並攏? 活動延伸: 1、 通過講故事和角色扮演的方式對幼兒進行坐姿禮儀教育。 2、 把幼兒在平時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正確坐姿(包括進餐、看書、繪畫等)拍攝下來,或洗成照片張貼在主題板報中,或製作成VD,讓幼兒觀賞。 家園互動: 1、 家長要注意觀察孩子的坐姿,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的坐、立、行走姿勢。 2、 家長要注意自己的坐姿,為幼兒樹立榜樣。 注意事項: 1、 腳要著地並放於桌子底下。 2、 在教室里只要離開座位就要將椅子放回桌子底下。 3、 坐下後,手可以放在膝蓋上,也可以放在桌子上。 活動反思: 1、 孩子對活動的哪一環節最感興趣?為什麼? 2、 你認為這個活動的成功之處在哪? 3、 你認為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該如何改進?
㈡ 中班教案《禮貌和安全教育》社會
二、活動目標:
1、幼兒知道一些生活常用的禮貌用語,知道禮待他人。
2、幼兒將禮貌用語實踐在生活中,並了解在什麼情況下用什麼樣的禮貌用語。
3、幼兒能體驗禮貌用語帶給我們的樂趣。
三、活動准備:圖片,多媒體,鉛筆,剪刀
四、活動重難點:本次活動主要是讓幼兒知道生活中的禮貌用語和將這些語言用於實踐。所以此次活動的重點是幼兒知道生活用語並能將禮貌用語實踐在生活中;難點是幼兒將禮貌用語實踐在生活中,並了解在什麼情況下用什麼樣的禮貌用語。
五、活動過程:
1、導入環節:老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發現了一個問題,有些小朋友在早上來幼兒園時見到老師什麼都沒說,小朋友知道早上見到老師要說什麼嗎?(幼兒答)哪下午的時候又要說什麼呢?(幼兒答)小朋友都很聰明,哪小朋友們知道可以用哪一個詞來形容這些語言嗎?(幼兒討論回答)所以我們將這些語言叫做禮貌用語;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禮貌用語,你們知道哪一些並且說說在什麼時候用?(幼兒舉手回答,老師總結幼兒的回答)
2、活動環節:
(1)(怎麼說)寶貝們回答的都不錯,原來呀,我們的生活中有這么多禮貌用語,現在我們來看一段視頻,看完之後,請小朋友說說你都聽到了那些禮貌用語?(視頻是到朋友家去做客還有吃飯的場景)剛才你們說了你們看到的、聽到的,小朋友有沒有發現在我們於他人見面時要說什麼呀?(幼兒答)對了,當我們與他人見面時要問好,哪與他人分開時要說什麼?(幼兒答)寶貝們真聰明,小朋友發現沒有,當大人給我們東西是我們該說什麼?(幼兒答)你們到那些家裡去做過客?有用到這些語言嗎?(幼兒答)嗯,寶貝們說的都很好,現在呀我想來請幾個小朋友來表演一下去朋友家做客。(情景表演)
㈢ 中班教案安全教育教案課間休息不打鬧
不隨便接受陌生人的東西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2、教育幼兒不隨便接受陌生人的東西、不給陌生人開門、不跟陌生人走。
活動准備:
1、圖片1幅
2、兒《陌生人》
活動過程
㈣ 穩穩當當坐下來安全禮儀教案中班
活動設計思路:
聖誕節快到了,班級里的小寶寶們都紛紛帶來了許多漂亮的聖誕飾品和聖誕樹,裝飾我們的教室,班級里充滿了歡快的節日氣氛。問及孩子:我們班的聖誕樹漂亮嗎?你還在哪裡看見過聖誕樹呀?「馬路上有聖誕樹的」;「商店裡有聖誕樹的」;「我家裡也有聖誕樹的」。孩子們的回答讓我們不禁想到:雖然聖誕節是西方的傳統節日,但是在上海這個國際化的大都市,卻隨處可見高聳的聖誕樹、歡快的聖誕馴鹿、滿載禮物的聖誕雪橇和和藹可親的聖誕老人,走在大街上耳邊也總能聽到《鈴兒響叮當》的聖誕樂曲,每到節日臨近各大商場都會布置出豐富多彩的聖誕主題裝置。而且《課程指南》中也提出了:要充分利用家庭、社區及周邊環境的教育資源,擴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空間,讓幼兒親生體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我們何不帶領幼兒走出教室,走出小區,走進多姿多彩的百貨商店,去親身感受那裡熱鬧、歡快的節日氣氛呢?
有了初步的設想,首先我們通過EMAIL廣泛徵求了家長的意見,在獲得了家長的普遍認同之後,我們又召開家委會,與家長共同選擇活動地點,商量活動流程及安全事項。很多家長紛紛出謀劃策:天天媽媽主動聯系車輛;婷婷爸爸客串聖誕老人;等等。在綜合了路線及商場環境之後,我們最終選擇了位於人民廣場附近的「來富士廣場」作為活動地點。為了確保活動的順利進行,我們多次前往商場,就幼兒安全和活動流程等方面與工作人員進行交流與溝通,並得到了他們的大力支持。
通過大家的努力和協作,我們的主題活動「聖誕進行時······」終於應運而生了。
活動設計與過程
活動目標:
1、通過參觀來富士廣場,讓幼兒與家長、老師共同感受百貨商店裡熱鬧、歡快的節日(聖誕、新年)氣氛。
2、體驗集體活動的快樂。
活動准備:
1、布置聖誕樹的禮物若干。
2、新年老人服裝一套;聖誕禮物每人一份。
3、印有幼兒園、班級和幼兒姓名的胸卡每人一張。
4、大巴士一輛。
活動過程:
一、陽光旅程開始了
知道今天有外出活動,小寶寶們在家長的陪伴下都早早地來到幼兒園,吃完了點心和牛奶,老師給每個小寶寶都戴上一個胸卡。
9:30我們乘上了一輛大巴士,司機叔叔一按喇叭——「嘀嘀」,我們迎著陽光、帶著笑容出發了。這是我們班級第一次集體外出活動,小寶寶們興奮不已,一會兒趴在窗上看看外面的景色,一會兒又轉過來和小夥伴說說笑笑,當我們的車子開上延安路高架的時候,我們的小陽陽忽然很緊張地指著窗外說:「阿婆,車車要飛起來了!」她的話讓我們整車的人都忍不住放聲大笑起來,天天媽媽感慨地說:「其實前幾天已經帶天天去過了,但今天和老師、小朋友一起去,感覺他特別開心,這也許就是集體活動的魅力吧!」大家開心得說著、笑著,沒過多久我們的目的地——「來富士廣場」就到了。
二、美麗的聖誕樹林
一下車,小朋友們就發現了來富士廣場門口一棵大大的金色的聖誕樹。這棵聖誕樹可真大、真漂亮呀!小寶寶們都開心的拍起手來。在旁邊還有好幾棵矮一些的聖誕樹,組成了一個「聖誕樹林」周圍被許多彩色的禮盒、馴鹿包圍著,可熱鬧了!雖然天氣很冷,但是小寶寶好像全都忘記了,他們忍不住用手摸摸禮物盒,拍拍小馴鹿的身體,恨不得把這些禮物和聖誕樹都搬回家去。聰聰指著一匹金色的小馴鹿說:「它的衣服真好看!」老師笑著摸摸他的頭說:「對呀,新年到了,小馴鹿也穿上了漂亮的新年禮服。」
㈤ 中班安全與禮儀《家庭聚餐時》活動教案
活動目標:
1、知道室內活動時不打鬧。
2、在室內活動時能夠有意識的慢性、謙讓。
活動准備:
幼兒用書第4-5頁;快板一副;彩色油畫棒
活動過程:
1、學習兒歌《室內活動安全歌》
(1)示範朗誦兒歌,幼兒欣賞。
教師打著快板說一邊兒歌後,幫助幼兒記憶兒歌內容:玩玩具要怎樣?進出門要怎樣?活動室里要怎樣?
(2)教師帶領幼兒學習兒歌。
幼兒跟隨教師說兒歌,幼兒分組說兒歌。
2、引導幼兒知道在教室內不能追逐、打鬧,要謙讓、慢行。
(1)引導幼兒交流、討論:在室內怎樣做是安全 ,怎樣做是不安全的?如果發現小朋友做不安全的事,你會怎樣提醒他?
(2)小結:小朋友在室內要做到不追逐、不打鬧,有意識地謙讓、慢行。如果你發現有小朋友追逐、打鬧,要及時勸阻他們,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小朋友們的安全。
3、請幼兒閱讀幼兒用書,完成《安全行為二選一》的要求。
(1)引導幼兒看一看每組圖畫,那組小朋友的行為是正確的?為正確的塗上紅色,不正確的塗上藍色。
(2)師幼共同檢查幼兒的操作結果是否正確。
㈥ 幼兒園中班禮儀《專心聽講》教案
通過教學,使學生知道上課專心聽講有利於學好知識,教育學生上課要專心聽講。做到:眼看、耳聽、心想,注意力集中。
正文:
一、教學過程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師:小朋友,你知道《小貓釣魚》的故事嗎?小貓開始釣不到魚,為什麼後來釣到了呢?請小朋友帶著這個問題認真看《小貓釣魚》的動畫片。(放《小貓釣魚》的動畫片,或用幻燈片配上錄音)
二、教師分析:
小貓開始因為三心二意,一會兒捉蜻蜒,一會兒捉蝴蝶,所以釣不到魚。後來蜻蜒、蝴蝶又飛來了,它像沒看見一樣,一心一意釣魚,所以釣到了一條大魚。小貓一心一意地釣魚,這樣就叫精神集中,也叫專心。
三、過渡語:
小貓只有專心才能釣到大魚,我們學習 知識也需要專心,尤其是在課堂上,我們更應該專心聽講
創設情境:分四組,每組發給一朵小紅花。在黑板上出示蘭蘭、圓圓、亮亮、樂樂、林林圖像。
師:下面我們來做個游戲:紅花給誰戴。這五個小朋友在上課的時候,誰做得好,就給他(她)戴上小紅花。(放小品錄像《蘭蘭,好樣的》。沒有條件的可現場表演)
四、鏡頭一:
數學課上,老師在講課,同學們在認真聽,突然,外面傳來笑聲,蘭蘭像沒聽見一樣,專心聽老師講課,圓圓卻往窗戶外看。
問:老師在講課時,外面傳來笑聲,蘭蘭是怎麼做的?
(認真聽老師講課,不受其它聲音的干擾。)
五、鏡頭二:
語文課上,老師在黑板上寫字,林林拿出畫片,悄悄地對蘭蘭說:「你看,我買的新畫片,多漂亮。」蘭蘭擺擺手,還是望著老師寫字。
問:老師在黑板上寫字時,林林拿出畫片給蘭蘭看,蘭蘭是怎樣做的? (認真看老師板書,不受同學的影響。)
六、鏡頭三:
老師提問時,前面的同學不小心碰了蘭蘭的桌子,蘭蘭像沒看見一樣,認真思考老師的提問,站起來回答了問題,非常精彩,同學們鼓掌。
問:老師提問時,蘭蘭是怎樣做的?(認真思考,積極回答老師的提問。)
七、鏡頭四、
作業 本發下來,蘭蘭的全是「√」,圓圓、林林的有幾個「X」。老師表揚了蘭蘭,同學們誇她:「蘭蘭,好樣的!」
八、分組討論:
誰做得好,誰做得不好?(每組派一個代表給做得好的小朋友戴小紅花)
為什麼給他(她)戴上小紅花,討論後,學生自由發言。
九、小結:
蘭蘭不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能認真聽講,耳朵注意聽老師講課,眼睛注意看老師,腦子還認真思考老師講的問題。
由於蘭蘭懂得只有上課專心聽講,才能學好知識的道理,因此,她能不受別人的影響,專心聽講,積極思考問題,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誇獎。
十、聯系實際,指導行為,出示燈片:
《評一評》明明這樣聽講對嗎?(明明上課很守紀律,坐得端端正正,但是他的腦子里想著踢球的事,沒有專心聽講)
十一、小結:
上課專心聽講應該做到耳聽、眼看、心想,注意力集中。談談自己專心聽講的收獲或不專心聽講的後果。我們班有很多專心聽講,認真學習,成績優秀的同學。如果還有誰這方面做得不夠好,讓我們好好向蘭蘭學習。
㈦ 幼兒園中班禮儀與安全坐姿教案
盡管各個學科課程都有各自的特點,教學形式和手段也不盡相同,但在培養學生成為專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適應社屬會需求的高素質人才教育宗旨上是一致的,對教案的要求也是有共性的。這些共性原則上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
1. 取材內容合理,切合課程宗旨,符合培養目標定位的要求,適應現實需要,講述內容觀點正確,有實際應用價值。
2.能夠理論聯系實際,通過典型事例研究分析,揭示學科相關基本理論、基本方法的實質和價值及明確的應用方向。
3.邏輯思路清晰,符合認識規律。在教知識的過程中滲透教認識問題的方法,通過互動式教學安排和過程,能夠使學生舉一反三,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和能力。
㈧ 中班健康禮儀去游泳教案
【活動目標】
1、懂得應在大人的陪同下游泳,不獨自游泳。
2、了解並掌握游泳時的基本衛生及自我保護方法。
3、認識游泳物品,了解游泳時應注意的事項。
【重點】認識游泳物品,了解游泳時應注意的事項。
【難點】掌握游泳中的自我保護方法。
【活動准備】
1、海灘游泳圖片。
2、泳衣、泳帽、泳鏡、泳圈等物品。
3、游泳溺水視頻。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談話導入。
1、談話:
——炎熱的夏天悄悄來了,你最喜歡夏天的什麼活動?
2、出示海灘游泳景象的圖片,創設情境,激發幼兒興趣。
二、認識游泳物品的名稱及其用途。
——游泳要帶些什麼物品呢?
——教師出示游泳物品,引導幼兒認識物品名稱及其用途。
三、與幼兒討論游泳應注意的事項:
——游泳前要先換好游泳裝,換好衣服後先做做操,讓身體做好下水準備。
——帶好泳帽和泳鏡及游泳圈www.jy135.com准備下水。
——下水前先取一些水,向胸前、身上慢慢潑濕,熟悉水溫後再下水。
——隨意從池邊跳下是很危險的事,要從入口的樓梯上下。
——不要把頭放到水裡或開玩笑游戲。
——水池邊經常很濕,走路要小心,這樣才不會滑倒。
——游泳後要馬上洗澡。
四、播放有關溺水的視頻,知道游泳時要注意安全。
1、了解有關溺水的事情。
——你知道游泳時會發生什麼危險嗎?你是通過哪些方法指導有關溺水的事情呢?(電視上、報紙上、圖書里、成人的講述中等。)
2、觀看有關溺水的情況報道,救人的過程等,並互相交流自救知識。
3、教師小結:游泳時不注意安全就會發生危害……。
4、啟發幼兒討論引起溺水的原因。
五、學習游泳時簡單的自我保護的方法。
——游泳時怎樣才能既開心又安全?
盡量要在安全的游泳池中游泳,不去危險的地方;一定要在成人的陪同下,不能一個人去游泳,在還沒有安全掌握技能的情況下,要使用防護用品,一旦在水中有不舒服的情況下,要趕快上岸並大聲呼救。
㈨ 幼兒園中班安全鄰里之間教案
學習目標 (一)知識目標 知道鄰里之間應該和睦相處、互相幫助、互相謙讓;懂得鄰里和睦相處可以使每一個家庭得到幫助,又可以促進社會的安定團結。 (二)能力目標 能夠理解鄰里之間應該保持友好平等的關系。要培養與人交往的能力,做到與鄰里友好相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願意與鄰居和睦相處,感受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的快樂,愛護家庭周邊的環境。 教學建議 1.遠親不如近鄰、 (1)教材是從「我和鄰居李大爺親如一家」的故事展開的。李大爺退休在家,主動擔任了大院的管理員工作,每天都為鄰里做些服務工作,深受大家的尊敬。 有一天小明的父母沒有下班,小明突然肚子疼得特別厲害。李大爺聽說後忙帶著小明去醫院檢查。小明的母親回來後,十分感謝李大爺。小明家和李大爺真是親如一 家人。 (2)建議教師圍繞這個故事組織學生進行討論:你有什麼感受和體會? (3)教學中教師還可以給大家講一些鄰里互相幫助的故事,也可讓同學們講一講這些方面的故事和事例。 (4)鄰里之間要為鄰居多想,互相體諒,互相幫助。為了建立友好睦鄰關系,我們每一個人都要為維護和增進鄰居之間的和睦盡一份力量。建議教師要引導學 生聯系實際,談談自己與鄰居的關系是怎樣處理的?例如,我家和鄰居相處得很好,我家和鄰居沒有來往,我家和鄰居井水不犯河水,我家和鄰居誰也不理誰等。 (5)教師可以請學生說一說自己家是屬於哪一種情況,然後找找原因。教材中的案例只是從鄰里之間互相幫忙,如幫助蓋房等方面給以提示。實際生活中,鄰 里之間的關系是多方面的。如做飯時突然沒有鹽了,向鄰居借一點兒;修理東西時,自家工具少,向鄰居借工具使用等等。建議教師要引導學生聯系實際。對於小學 生來說,為了鄰里的和睦,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打掃樓道,幫鄰居老奶奶拿東西等。 (6)怎樣指導兒童與鄰里相處?建議教師組織學生通過調查,列舉出正確與錯誤的事例,展開討論。如尊重鄰居,見面要主動打招呼、問候,主動為阿姨、叔 叔讓路等。總之,指導兒童和鄰居相處,不僅要指導他們怎樣去做的方法,還要培養他們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礎、文明禮貌的行為習慣、寬廣的胸懷和一定的涵 養。 2.愛護家庭周邊的環境 (1)建議教師組織學生調查自己家庭周圍還有哪些不夠方便的地方,向有關部門提出建議。比如:多設一排座椅,再建一個花壇,多放一個垃圾桶等。通過這 些活動,讓學生理解環境美,是需要大家共同來建設的。調查前,教師指導學生製作調查表,列清楚時間、地點、內容等。向有關單位提出的建議可以是書面的,也 可以畫圖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