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空山鳥語是一首什麼音樂
二胡獨奏曲,劉天華作曲,初稿寫於1918年,十年後才定稿。標題采自於唐王維詩:「空山不見人,但聞鳥語響。」在此曲中,劉天華創造性地運用三弦拉戲式的模進手法,描繪了深山幽谷,百鳥嚶啼的優美意境,是一首極富形象性的作品。1993年獲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華人20世紀音樂經典作品獎」。
全曲共五段,另有引子和尾聲。引子慢速帶裝飾音的八度、五度、四度的大音程跳進,恰似空谷回聲,刻劃出一種幽渺、靜穆的意境,令人神往。第一、二段的音樂清新活潑,氣氛活躍。第三、四、五段運用各種擬聲的表現技巧,生動形象,展現出一幅鳥聲四起。爭相飛鳴的喧鬧情景,表達了人們對美麗大自然的熱情贊頌。尾聲部分再現一段旋律,末句採用分解的大三和弦的上行旋律,明亮有力,表現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熱切追求。
空山鳥語是一首標題音樂。這首曲子是劉天華先生十大名曲里技巧最難的一首。劉天華先生把古詩「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聲」改為「空山不見人,但聞鳥語聲」。劉天華先生的故鄉江陰有一座山叫黃山,滿山都是竹林,鳥語花香,非常美,這首曲子就是作者根據當時的情景創作而成。它雖然在劉先生的十大名曲中排在第七,發表於1928年,但實際上它應該是劉先生的早期作品,應該排第三名。
❷ 音樂名作《空山鳥語》的創作者劉天華有哪些背景
劉天華(1895~1932),江蘇江陰人,著名作曲家、民族樂器演奏家、音樂教育家。五四時期著名文內學家、語言容學家劉半農之弟。
劉天華中學時曾參加過學校的軍樂隊,吹奏長笛與小號。中學輟學後以音樂為職業,曾學過小提琴、鋼琴以及多種西洋銅管樂器。1922年開始,先後擔任北京大學音樂傳習所國樂導師、北京女子高師和國立藝專音樂科的二胡、琵琶、小提琴教授。教學之餘,從外籍音樂家學習小提琴與西洋作曲理論,並尋師學習戲曲音樂,對民族民間音樂進行了實地考察和搜集整理。籌組了「國樂改進社」,編輯、出版了《音樂雜志》,創作了七首二胡曲、三首琵琶曲、一首絲竹合奏曲。《空山鳥語》這首二胡獨奏曲於1918年完成初稿,1928年定稿出版。這首樂曲巧妙地運用了二胡許多獨特的演奏技巧,生動地描繪了山明水秀、鳥語花香,令人心曠神怡的大自然景色,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之情。
❸ 秦時明月空山鳥語第3集背景音樂 大概是在5分45秒的時候
《秦時明月》第五季特別篇《空山鳥語》大結局3集中白鳳救弄玉時背景音樂插曲是相聲瓦舍的《西楚霸王》也叫《秦時明月—夜盡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