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學音樂課教案
你是這來個版本的么:
第八課 童 心 教源 學 目 標:
1.童心與童趣是連在一起的,他帶給我們無限的歡樂,我們要珍惜這有限而寶貴的「小孩世界」,使其如春天一樣充滿生機。讓我們盡情地歌唱這充滿朝氣、歡樂的時刻。
2.用現代舞為歌曲即興伴舞,用打擊樂為歌曲伴奏,渲染這充滿詩意的童心世界。
教 學 重 點: 1. 音樂的感悟,情緒的調動。 2. 即興表演能力的培養。 教 學 難 點: 1. 音樂中附點節奏的加強與鞏固。 2. 現代舞及打擊樂器伴奏的創編活動。 教 學 內 容:
㈡ 中班音樂菜場里的歌教案
教材分析:
《買菜》這首歌曲歌詞雖然簡單,但是很多菜名連在一起說,幼兒容易混淆,不易掌握。如蘿卜黃瓜西紅柿,蠶豆毛豆小豌豆,這些菜雖然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但要每個幼兒清楚地按規定的節奏來唱,卻存在困難。於是我把這些菜名按照節奏分別畫出,如蘿卜就畫兩個並列的蘿卜,西紅柿就畫3個並列的西紅柿,這種圖形具體形象地表達了歌曲的節奏,使幼兒容易掌握,不易混淆。視覺的參與幫助了幼兒清晰地分解了節奏,
活動目標:
1、幼兒學唱歌曲《買菜》。
2、培養幼兒的注意力、創造力和合作能力。
3、讓幼兒在愉快的音樂聲中體驗到唱歌的快樂。
活動准備:
1、教學掛圖、圖片若干(與歌詞內容相匹配)
2、幼兒操作的卡片若干張,每人一支水彩筆。
3、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1、教師與幼兒聽音樂律動,帶領幼兒來到課前准備好的菜場場景內。
只見活動室裡布置成農貿市場,裡面有蔬菜類、水果類、水產類、肉類、家禽類等,各種菜都分類放好,給孩子們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教學反思:本環節是讓幼兒理解歌曲內容做鋪墊的,幼兒通過愉快的參觀活動,讓幼兒更容易理解歌曲內容。
2、學習歌曲《買菜》。
教師說到:"我是誰呀?媽媽今天帶你們去個好地方,你們想不想去?"孩子們一下子樂開了,他們有的跟在媽媽的後面,有的的拉著小夥伴的手,更有的孩子跑過來高高興興地拉著媽媽的手一起去買菜。
教學反思:
教師利用幼兒喜愛的角色游戲,通過扮演媽媽的形象,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情趣,引發他們的生活體驗。
幼兒參觀過菜場以後都搶著回答看到的瓜果蔬菜:有的說:「我看到了花菜、蘿卜、青菜、魚、雞、還有蝦」 ;有的說:「看到了茄子、西紅柿、辣椒、青菜和帶魚」 ;有的說:「 看到了草莓、香蕉、包菜、雞蛋。」 ……
師:那你們想不想知道媽媽在菜場里買了什麼?
(1)完整欣賞歌曲,
(2)通過律動學唱歌曲,
(3)兩人一組角色表演學唱歌曲。
㈢ 我要 音樂 鄉間的小路 教案
一、唱唱跳跳復習導入。
1、教師帶領學生唱跳著《校園的早晨》進教室:跳到自己的位子後跟老師站著原地邊唱邊跳。
導語:同學們,剛才我們演唱的歌曲是《校園的早晨》,這是一首(校園)歌曲,沒錯,你們還知道哪些校園歌曲呢?
2.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同學們知道得真不少,那麼什麼是校園歌曲?它又是什麼時候興起的呢?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開始今天的音樂之旅吧!
二、台灣校園歌曲時代
1、介紹:(師生分角色讀)上世紀70年代中期,台灣大學生在鄉土文學的影響下,出現了一股「唱自己的歌」的熱潮。校園歌曲就此誕生了。
導語:隨著校園歌曲在校園中的傳唱,涌現了(多媒體依次出示):《蘭花草》《捉泥鰍》、《外婆的澎湖灣》《流浪漢的獨白》等大批作品,在校園中廣泛傳唱。這個時期是台灣校園歌曲的鼎盛時期。校園歌曲也被稱為 「校園民歌」、「現代民歌」、「樂府民風」。校園歌曲在台灣常被稱為校園民謠。
2、點歌台:同學們,現在我們就來聽聽比較有代表性的《外婆的澎湖灣》。
(片段)
3、介紹葉佳修:導語:同學們,這個時期有一位非常重要的領軍人物,他就是——(葉佳修)?剛才我們欣賞的《外婆的澎湖灣》就是由他作詞作曲的,讓我們來認識一下(觀看藝術人生訪談葉佳修的MTV資料)。他是著名的創作型歌手,他的好多作品到現在都在廣為傳唱呢!上節課我們學習的《鄉間的小路》也是他作詞作曲的,讓我們一起聽聽他親自的演唱。
三、復習豐富《鄉間的小路》
1、(示譜)學生復習歌曲:同學們這首歌曲我們已經學過了,讓我們跟著伴奏音樂完整地復習歌曲,同學們要注意歌曲的演唱順序。
2、同學們,這首歌曲可以分為幾個部分?
教師總結:共三個部分,一三部分相同;(出示1和3)
3、色塊填充:
A、同學們看歌曲這里的藍色塊處,請你選擇合適的節奏型,拍一拍,奏一奏。(示節奏型)
B、學生分組討論選擇,逐一拍節奏,我們先選擇這種來填充。多媒體出示統一用「XX X」和「XX XX XX XX X O」
C、除了可以用手拍出來,我們也可以加入一些打擊樂器來填充。拿出雙響筒,學生練一練。
D、為了節約時間,前面都相同的部分就不唱了,我們選擇第三部分第二段歌詞來演唱。兩組用打擊樂器伴奏,其餘學生演唱。
4、解決第二部分:同學們配合得真不錯,但是老師覺得還是有點單調,如果第二部分我們用豎笛來伴奏,看看是不是更熱鬧一些呢?
A、出示豎笛譜,學生一起練習
B、跟著第二部分伴奏音樂:一半學生演唱一半豎笛伴奏
5、解決演唱形式:
A、同學們,《鄉間的小路》描寫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啊?
B、是呀,《鄉》唱的是一幅牧歸圖。它向我們描繪了浪漫,愜意的夕陽景象。那麼運用怎樣的演唱形式才能生動地表現出來呢?請同學們討論一下
C、學生討論:領唱、齊唱、獨唱、合唱(輪唱)。同學們說的都可以,那麼第一部分就用領唱的形式,誰來領唱呢?
6、表現歌曲:一個人領唱第一部分,一人學生用打擊樂器伴奏。第二部分請一半學生齊唱,另一半學生用豎笛伴奏。第三部分,兩組學生用打擊樂伴奏,其餘的邊演唱歌曲邊徒手伴奏。注意演唱的順序。
四、大陸校園歌曲時代
1、導入聽《同桌的你》:同學們表現得很豐富,很投入,下面讓我們再來聽一首歌,歌名是什麼?它是不是校園歌曲呢?(聽)
2、介紹:受台灣校園歌曲的影響,80年代中期,大陸也開始流行校園歌曲,比如我們熟悉的《校園的早晨》、《童年》、《玻璃杯》等等。剛才我們欣賞的《同桌的你》被大學生們稱為當年的「畢業歌」。
3、吉他介紹:同學們有沒有留意《同桌的你》的主奏樂器是什麼?
1. 圖片認識吉他
2. 同學們,那個時候,經常會在公園里、各大院校的舞台上、校園的青草地上,聽到吉他的彈唱聲……浪漫自在又溫馨!木吉他是校園歌曲的主要伴奏樂器。今天老師也想用吉他伴奏演唱一首《童年》。
3. 出示歌詞,教師演唱。聽完後總結:老師唱的時候很多同學都跟著唱了起來,那就讓我們一起來過過癮吧!
4. 學生跟著吉他分句學唱歌詞。
5. 老師用吉他伴奏學生演唱《童年》
4、表演
同學們唱得還可以,現在我們加入一些聲勢動作表演一下。會捻指嗎?練習捻指,出示節奏,跟著節奏練習。現在那起沙球一起練習,沒有沙球的同學徒手練習,節奏也是這樣的,拍手呢,練習拍手。
A、出示節奏譜子:沙球(拍手、捻指) X O X O
B、分工:一組捻指,一組用沙求伴奏;還有一半拍手,跟音樂齊唱
5、表演唱《童年》
五、總結
1、總結歸納:今天我們了解了校園歌曲的發展歷程,對校園歌曲有了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話說說什麼是校園歌曲?校園歌曲有什麼特點呢?(依次出示問題)
2、學生討論總結:校園歌曲:由學生們創作或學生傳唱的一些描寫他們思想感情、反映校園生活的歌曲。
校園歌曲的特點:輕松活潑,清新自然,旋律簡單優美,歌詞直白,給人美感,易學易唱,貼近生活。
同學們,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春來了,桃紅了,柳綠了,田間盪漾著新苗的歡笑,神州大地一片生機!同學們,我們擁有如此優越的學習環境,擁有純潔美好的校園生活,能在祖國媽媽的環抱中健康快樂地成長,相信我們的明天會更加燦爛!相信我們綠色的祖國到處開滿幸福之花!
七、下課
伴隨著音樂走出教室。
㈣ 美工區 分辨進出區音樂教案
活動目標:抄1、通過看、傾聽、表演,進一步熟悉《讓座》《雨中接媽媽》等的角色。
2、大膽利用各種材料製作頭飾、服裝、樂器等,提高動手能力。
3、讓幼兒在活動中學會欣賞同伴的表演。
活動重點:
通過看、傾聽、表演,進一步熟悉音樂的角色和內容,鼓勵幼兒大膽表演。
活動難點:
大膽利用各種材料製作演出服飾、樂器,提高動手能力和創造力和表現力。
活動准備:
美工區:繪畫紙、蠟筆、牙膏盒、牛奶盒、卡紙、蠟光紙、易拉罐等。
表演區:製作好的演出頭飾或面具、打擊樂器等去進行表演游戲。
活動過程:
一、集體活動。
1、教師:剛才我們唱了什麼歌呀?,唱的真好聽,像小音樂家一樣。你知道音樂家是做什麼的嗎?
2、今天老師請小朋友們來當小小音樂家,誰來說說如果你去當小小音樂家你會怎麼做?音樂家要在哪裡表演?還需要什麼道具呢?
㈤ 小班音樂活動教案認識二分音符
活動目標:
1、知道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音符的音符標記及其所表示的時值。
2、學唱《音符歌》,感受歌曲的歡快旋律。
3、體驗游戲的樂趣,創造性地表達對音樂的感受。
活動准備:
1、「音樂王國」活動背景圖2、《音符歌》的課件3、錄音機,磁帶4、音符標記若幹活動過程:
一、隨音樂聲進場師:今天,老師帶你們去郊遊,好嗎?(復習「郊遊「入場)二、 進入「音樂王國」
1、老師帶領幼兒參觀師:你們看,這里美嗎?有什麼?(指音符)這是什麼?(音符)2、觀看FLASH師:聽!什麼聲音?我們坐下來看一看。
三、認識音符師:你們剛剛看見了什麼?他們在干什麼?他們就是音樂王國的小主人。他們可棒了!在音樂的大家庭中,到處都有著他們的身影,正是因為有了他們,音樂里的節奏才會如此的和諧。
(1)(全音符)師:這是誰的家?(開門)他是誰呀?(全音符標記)他長得什麼樣?(全音符是一個圈)他的節奏是這樣的,(出示節奏圖X__ __ __)誰能用手拍出來?(幼兒嘗試後,教師示範)我們和他打個招呼吧,音符有幾拍,打招呼的時候就要把他表示出來,誰先來試一試?(教師示範)我們一起來試一試。你們再想一想還可以用什麼別的聲音來表示呢,要邊說邊打節奏。
(2)(二分音符)師:誰來敲門?他是誰啊?他是二分音符。你們看,他是怎樣的?他比全音符多了個什麼?這是符桿。(二分音符加符桿)二分音符有兩拍,誰來和他打招呼?
(3)(四分音符)師:他是二分音符嗎?為什麼?那他是誰呢?(四分音符黑了頭)四分音符只有一拍,誰來向他打招呼?
(4)復習這三個音符師:現在我們再來和他們逐一打招呼。
(5)出示節奏圖師:小朋友們看,音符們出來玩了,我們按節奏用掌聲歡迎他們。我們來向他們打招呼。
(6)觀看一段FLASH,簡略介紹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標記。
師:這里有幾個音符?你們認識了幾個?還有誰不認識?
(7)師:音樂王國的幾位小主人,你們認識了嗎?(逐一說名稱)說說他們的樣子。(念歌詞)4.游戲(1)師:小音符們可喜歡和小朋友做游戲了,你們願意嗎?現在我們跟著音樂一起與找你喜歡的小音符。
(2)幼兒圍繞在教師的周圍師:全音符在哪裡?在哪裡?幼兒:在這里,在這里。
(3)師:我們現在和小音符一起唱歌,唱到誰,你就帶著他跳起來!(帶著他蹲下去躲起來)三、活動結束小朋友一起探討。
㈥ 大班音樂教案春天在哪裡 仔細
幼兒園大班音樂教案:春天在哪裡
教師:屈老師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感受春天的美好,體驗與教師同伴合唱的樂趣。
2、培養幼兒的節奏感。
3、引導幼兒用自然、美好的聲音唱歌,並用不同的合唱方式的表現
歌曲的歡快、活潑的情趣。
重點:鼓勵幼兒大膽的創編動作,表現歌曲內容。
難點:引導幼兒理解歌詞,演唱時注意「嘀哩哩」一段吐字要
清除、節奏要准確。
解決方法:教師指導幼兒反復練習。
【活動准備】
1、引導幼兒通過不同的方式充分感受到春天的變化。
2、與歌曲內容相應的「春天景象」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教師放音樂《嘀哩哩》,引導幼兒邊座優美的動
作編進活動室。
教師:「小朋友們,現在是什麼季節啊?」「那你們是怎樣知道春天來了阿?」「今天,老師帶來一首好聽的音樂,請小朋友們一邊做出優美的動作,一邊進活動室里尋找春天的足跡,好嗎?」
(二)基本部分:
1、教師引導幼兒尋找春天的足跡
2、教師利用圖片享有二展示有花、有綠草、小鳥的春景圖。
3、在感受春天的基礎上組織幼兒有節奏的朗誦詩歌《嘀哩嘀哩》,引導幼兒理解歌詞的內容。
4、組織幼兒學唱歌曲,引導幼兒用歡快活潑的聲音演唱,表現春天的美好,演唱時注意「嘀哩哩」一段吐字要清楚,節奏要准確。
5、教師引導幼兒分組進行演唱,並創編動作表演歌曲,抒發對春天的熱愛之情。
(三)教師組織幼兒伴隨著《嘀哩嘀里》的歌曲,邊唱邊扮演小蝴蝶或小蜜蜂走出教室。
【活動延伸】
教師組織幼兒在區角活動時,將歌曲的內容以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
(更多教案盡在:屈老師教案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