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教案 > 高中美術擲鐵餅者教案

高中美術擲鐵餅者教案

發布時間:2020-12-26 13:39:44

⑴ 美術作品分析:擲鐵餅者

擲鐵餅者(Discobolos),大理石雕復抄製品,高約152厘米,羅馬國立博物館、梵蒂岡博物館、特爾梅博物館均有收藏,原作為青銅,希臘雕刻家米隆(Myron)作於約公元前450年。這個作品是古希臘雕塑藝術的里程碑,顯示出希臘雕刻藝術已經完全成熟。雕塑刻劃的是一名強健的男子在擲鐵餅過程中最具有表現力的瞬間,贊美了人體的美和運動所飽含的生命力,體現了古希臘的藝術家們不僅在藝術技巧上,同時也在藝術思想和表現力上有了一個質的飛躍。這尊雕像被認為是「空間中凝固的永恆」,直到今天仍然是代表體育運動的最佳標志。

⑵ 如何激發高中生對美術鑒賞課的興趣 馮麗

高中學生對上藝術欣賞課的興趣不是很大。一方面是因為他們學業負擔重, 壓力較大;另一方面也與藝術欣賞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弊端不無關系。有專家指出,陳舊的教學模式影響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以傳遞接受為特徵的傳統教學模式常使學生被動的接受教師傳遞的各種信息,努力迎合教師的審美觀,這是造成學生對精心編制的教材內容缺乏興趣的重要原因。還有,單一的、專業性較強的課程結構使大多數學生產生了對藝術欣賞的畏難情緒,很多經典的藝術作品離學生的實際生活有一定的距離,降低了學生參與藝術欣賞的積極性。枯燥的教學內容和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容易使學生產生倦怠情緒。1. 必須認識到通過教學操作設計喚起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性 藝術教師不是簡單的播放員, 歌唱家, 也不能只是藝術欣賞時的朗誦員。在美術欣賞課中, 我們的一些美術教師實際上只是津津有味地朗誦了收集起來的大量資料。可一堂課講完, 學生卻收獲甚少。這都是教學操作設計不當或根本錯誤引起的結果。因為學習興趣與學生認知活動中的注意力、想像力、思維力、創造力等智力因素密切相關, 也和支持學生進行藝術評價的情感、意志等心理因素直接想關, 它貫穿於藝術欣賞教學的始終。只有當學生以濃厚的興趣、自覺的態度,積極主動的進行欣賞, 才能高效, 全面地完成藝術欣賞教學任務, 達到藝術欣賞教學課程標準的要求。比如, 在講古希臘的雕塑時, 我沒有單純的讓學生自己進行欣賞, 而是先播放了雅典奧運會上一段有關於古希臘雕塑錄像, 並進行簡要的背景介紹, 讓學生充分領悟到西方人所崇尚的典範模式是怎樣形成的。再列舉出《擲鐵餅者》、《命運三女神》這樣著名的雕塑作品進行分析, 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古希臘雕塑莊重的藝術品格和寫實精神。然後出示《米洛斯的維納斯》讓學生結合高一語文課本中有關於維納斯的課文和網上資料從人體比例、人體動態、精神氣質等各方面進行賞析,發表各自的看法。最後設計一個給維納斯接上雙臂小游戲, 讓學生自己總結出殘缺美的概念, 進一步感受古希臘雕塑莊重而典雅的藝術風格。這樣一來,立刻激發了學生對藝術的求知慾, 提高了他們學習的自主性和鑒賞水平。? 2. 欣賞方法與手段要有新意 也就是說,要讓學生有新鮮感, 每節課都要上出新意。例如,在欣賞課中的提問就存在一些誤區。有的教師只講不問。在教學中使用單一的教學手段, 整堂課只有老師自己講, 這樣滿堂灌。結果是老師講得辛苦, 學生聽得昏昏欲睡, 效果不大; 也有的教師盲目濫問,有些教師在課堂上隨意提問,重復的、漫無邊際的、模糊的問題都問。有的問題與課堂教學的重點、難點距離較遠, 偏離主題, 有的問題沒有層次, 難易無階梯。總之,提問的目的不明, 不講究提問的藝術性, 收不到良好的效果。這都是欣賞方法與手段沒有新意。要知道我們的學生是有差異的。課堂是由具有不同個性和不同層次的學生個體組成的,個體之間的認識水平和個性特長等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老師要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 要著眼於設計每個學生特點的發展目標,要選擇好提問的對象,把握好提問 的時機,使每一個學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 讓每一個學生能看到成功的希望, 體驗到學習的樂趣,享受到學習成功的喜悅。? 3. 欣賞的藝術作品要化難為易, 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學習的難度和練習要求要適度,要注意循序漸進, 深入淺出。在教學中必須遵循由淺到深.由低到高.由易到難的要求。通過調查我了解到,雖然初中的美術課本上有西方美術欣賞的內容,但很多都是蜻蜓點水似的一略而過, 所以高中生並沒有多少西方美術欣賞的基礎知識。因此, 我在講《文藝復興三傑》時, 首先出示《最後的晚餐》, 並講敘故事, 讓學生指出誰是猶大。並提出問題為什麼這是猶大?你是根據什麼來判斷的?學生的興趣立刻提高了起來,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由此而引伸開的課堂學生的積極性很高,教學效果也不錯。 4,課堂教學要有收有放, 教師要實現課堂教學的合理調控,必須處理好收和放的關系,給學生充分的自由空間。教學中不要把學生限制住, 如統一的評價標准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一個教材統一的評價標准不利於學生的個體發展。凡是學生能夠掌握的要放; 學生自評雖然存在一定的困難, 但通過集體評價練習能夠達到教學目的的要放; 某一個知識,問題經過教師點撥能解除困難的要放。教師要實現課堂教學的合理調控, 必須善於調控學生的情緒, 使他們保持愉悅,積極上進的心境。? 5. 教師要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做學生的知心朋友 一個有良好情緒的人容易讓人接近, 也有利於傾心交談。教師只有多接觸學生,多了解學生, 多關心學生, 以情感人傾注母親般的愛去關懷他們, 以誠相待, 學生才會理解教師, 信賴教師。陶行之曾告誡: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像瓦特、牛頓、愛迪生這樣曾經被老師視為壞學生而趕出校門的名人還有很多。他們非但不壞,反被後人稱之為偉大的科學家。這就要求我們藝術教師要多用鼓勵的語言, 要熱愛學生、尊重學生、信任學生,要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學生,要善於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發掘其潛能。只要教師用賞識的眼光去挖掘這些珍珠,為其創造閃光的機會,就能讓他們點燃自信之火,獲得前進的動力。這就是我在教學中總結的一點經驗,和大家共勉,不足之處請批評指正。

⑶ 高中美術教師資格證試講時要是抽到鑒賞一副作品 比如《擲鐵餅者》那

試講技巧:(僅供參考)
第一步,保證不出現大的問題
1.確定課次(該技術動作的第幾課時),不同課次可能重難點不一樣以及試講不超時
2.框架完整,包括(開始部分,准備部分,基本部分,結束部分)或者(准備部分,基本部分,結束部分)以及各部分所應包含的內容
3.課程設置合理,避免教學重點內容過多(特別是小學段),需重難點突出且能給出正確的解決措施(比如快速跑擺臂動作不正確可採用原地擺臂練習)
4.基本知識點不能出現錯誤(比如原地單手肩上投籃靠的是食指和中指撥球教成了食指撥球)以及使用正確的教學方法(比如武術一般採用背面示範為主你採用了鏡面示範為主)
5.運動強度不宜過大,練習次數設置合理,一般練習密度在35%----40%
第二步,如何突出亮點,與眾不同(以學生為主體)
1.備課需須明確重難點,課程所有設置都是圍繞重難點開展的
2.開始部分可採取適當的導入(特別小學生)引出學習的內容
3.准備部分可採用非傳統的熱身准備活動,比如說體操隊列隊形中的蛇形跑和「8」字圍繞跑以及連貫性的徒手操,從課程一開始就給考官不一樣的感覺
4.基本部分中 採用非傳統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可採用情境教學法(低學段),領會教學法(高學段),避免填鴨式的教學,比如通過青蛙過河練習立定跳遠(情境教學法),在做動作示範之前可根據設置的重難點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看老師的示範(領會教學法) ‚教學中可適當進行分層教學(身體素質差異分組完成各自的目標) ƒ展示環節更多的採用游戲競賽的形式,同時讓見習生和老師參與進來,增加班級的凝聚力 „整個教學中要有更多的鼓勵性話語,避免出現懲罰等詞彙
5.結束部分注意點題,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說出本節課的重難點,檢測教師的教學成果,也是為了讓考官知道教學成果
6.教學教具的使用,體現作為新時代教師的思想(考官很喜歡),比如跑的練慣用A4紙放在腹前
第三步,高標准,需拿備考
試講中語言表達流暢,抑揚頓挫體現說話的重點,口令和上課語言切換自然,面帶微笑,手勢自然,富有親和力,注意和考官眼神交流,重難點在新穎的教學模式下順利的解決,盡量做到以上所提試講方法

⑷ 美術作品欣賞課教案怎麼寫啊

外國古代美術作品欣賞
——古文明之旅

本課在教材中的作用:本課在教材中的欣賞課中屬於外國美術作品欣賞的第一課,學生對外國美術方面的知識了解太少,所以難度較大。但本又課是擴大學生知識面的一節課,學生學習起來會有很大的興趣。

課業類型:欣賞課

授 課 人:龍 江

教學目標:

1、 通過學習了解人類古代文明的藝術成就。

2、 通過圖片的欣賞,掌握各地藝術風格的異同。

3、 通過學習和對比,體會我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自豪與驕傲。

教學重點:掌握各地藝術風格的異同。

措 施:用「旅行」的方法來提高學習興趣。

教學難點:學會欣賞。

措 施:通過系統的圖片資料,讓學生學會用時代背景和地域風格來分析藝術作品。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具准備:教材、多媒體設備。

學具准備:教材、多媒體。

教學過程:

I 、組織教學:

檢查學生用具准備情況,組織聽講情緒。

II 、板書課題(多媒體):

古文明之旅

III 、板書目標(多媒體):

(略)

IV 、導入新課:

師問:大家知不知道我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

生答:知道。

師問:那大家知不知道,「四大文明古國」是哪四個?

生答:中國、印度、埃及、巴比倫。

師:除了「四大文明古國」外,古希臘古羅馬是歐洲文明的發源地也有非常豐富的文明成果。今天我們就到印度、埃及、巴比倫以及古希臘古羅馬去看一看外國古代文明的藝術成果。

(用多媒體展示課程大綱)

一、 古埃及、兩河流域

埃及和兩河流域⒁是人類文明最早的發祥地。早在埃及古王國時期(約公元前2686-前2181年),它在建築和雕刻方面都已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著名的胡福金字塔、獅身人面像和拉荷特普及其妻諾夫爾特公主像,就是其中的代表作。(用多媒體展示並補充相關圖片)

金字塔是埃及法老(即國王)的陵墓。胡福金字塔是埃及最大的金字塔,高146米,故亦稱大金字塔。它不僅突出地體現了古埃及無與倫比的建築技術,而且具有很強的藝術表現力。它以巨大而又極其單純的幾何形體,給人以高大而又無比穩定的感覺,充分體現了統治者的權勢與神聖。

與胡福金字塔相鄰近的獅身人面像,高約20米,長約57米,高達6米的頭部據說是法老哈夫拉的容貌。建造這尊巨像的目的,是為了護衛哈夫拉金字塔前祭殿的大門。在古埃及人的心目中,獅子是力量的象徵。所以,獅身人面像實際上也是神聖不可侵犯的法老權力的象徵。(用多媒體展示並補充相關圖片)

出於和建造金字塔、獅身人面像同樣的目的,古埃及統治者十分重視自己雕像的製作。他們常將自己的雕像放置在自己墓室里。拉荷特普及其妻諾夫爾特公主像通體著色,人物形象安詳、莊重,公主的形象尤其生動、優美。用寶石嵌成的人的眼珠,使雕像顯得更加栩栩如生。(用多媒體展示)

與埃及文明幾乎同時期的兩河流域文明,在美術方面也有重要的成就。公元前七世紀的著名浮雕《受傷的母獅》,十分引人注目。身中數箭的母獅,滿身鮮血淋漓,身子的後半部已癱倒在地,但它健壯的前爪仍在掙扎著想從地上站立起來。那昂頭怒吼的神態,極其悲壯。像這樣極其真實而富有生氣的藝術形象,在那一時期的美術作品中是不多見的。(用多媒體展示並補充相關圖片)

二、 印度

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便產生在公元前六世紀的印度。從孔雀王朝(公元前324-前187年)到笈多王朝(公元4-5世紀)這近千年的歷史中,佛教美術得到了很大發展,且對亞洲其他各國佛教美術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現存的等身大的佛立像,是笈多王朝時期佛像雕刻的代表作。佛像的姿態肅穆慈祥,袈裟緊貼身體,衣褶清晰,線條流暢,頭後有精緻華麗的光環,表現了一種庄嚴靜穆之美。(用多媒體展示並補充相關圖片)

印度莫卧兒王朝時期(公元1526-1858年),由阿拉伯國家傳入的伊斯蘭教十分流行,各地興建了許多清真寺(21)和其它伊斯蘭教風格的建築,被稱為「印度的珍珠」的泰姬陵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這是莫卧兒王朝全盛時期的皇帝沙賈汗為紀念他早亡的愛妻泰姬·瑪哈爾所建造的陵墓,由來自波斯、土耳其、法國、義大利等國傑出的工匠共同設計建造。1632年破土,1648年建成。陵墓全部用潔白如玉的大理石建成,象徵泰姬的美貌和愛情的純潔。陵墓的藝術形象既有肅穆的紀念性,又具有開朗的親切感。各部分之間比例勻稱,既講究對比,又十分統一和諧,是一件精美無比的建築物。(用多媒體展示並補充相關圖片)

三、 古希臘、羅馬

古希臘和古羅馬是歐洲古代文明的發源地。它們在雕刻、建築等方面創造的輝煌成就,奠定了西方美術的基礎,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用多媒體展示並補充相關圖片)

米隆⒂的《擲鐵餅者》,抓住了一個極富表現力的瞬間,完美地表現了運動員健美的身體和強勁的力量,充分顯示了古希臘美術家塑造人體的高度技巧。(用多媒體展示)

取材於古希臘神話的著名雕刻《拉奧孔》⒃,以它精心的構思和對人體解剖的深入理解,在保持人的形體美的前提下,表現了拉奧孔及其兩個兒子身遭巨蛇襲擊時痛苦掙扎的情景。(用多媒體展示)

世界建築史上的傑作、古希臘的帕特農神廟,採用古希臘建築的典型形式——列柱圍廊式,造型莊重宏偉,各部分比例勻稱,風格開朗,並配以大量精美的浮雕,從而成為西方古典建築的典範。(用多媒體展示並補充相關圖片)

古羅馬的美術是古希臘美術的繼承和發展。華麗的《奧古斯都像》是羅馬帝國第一任皇帝(公元前27-後14)的肖像。奧古斯都⒄的形象像一個被神化了的英雄,赤著雙腳,腳旁的小愛神丘比特,暗示出他受愛和美的女神維納斯的庇護。雕像的寫實風格使人聯想到傳統的古希臘雕塑。(用多媒體展示)

按照這格式寫就可以了

⑸ 擲鐵餅者作者文化背景

《擲鐵餅者》的作者是米隆。
Myron (活動於約公元前480~前440) ,古希臘雕刻家。
生於伊柳塞拉,長期在雅典活動,是希臘古典時期名家之一。他擅長作青銅像,作品突破了古風時期雕刻的拘謹形式,把希臘雕刻藝術推向新的高峰。他善於把握人體的准確結構及其在運動中的變化關系,並達到精神和肉體的平衡和諧。被認為是希臘藝術黃金時期——古典時期的開創者。
中文名
米隆
外文名
Myron
出生地
伊柳塞拉
出生日期
公元前480~前440
職業
希臘雕刻家
基本信息條
來自義大利南部城市克羅通的米隆是公元前六世紀著名的摔跤手。他是文獻所載的第一個大滿貫冠軍,贏得了一系列重要比賽。他獲得了六次奧運會冠軍,其中一次是在青年組比賽中;七次皮鬆運動會冠軍,其中也有一次是在青年組;十次地峽運動會冠軍和九次尼米亞運動會冠軍。在三十年中,他都是頭號種子選手,無論在青年組還是成年組。他數次「一塵不染」地贏得了冠軍,令他聲望極高。
在四十多歲的時候,他輸給了年輕的同胞提馬泰奧斯,後者不敢主動進攻,只是成功地消耗了他的體力。退役後的米隆成為了一名政治家。他屬於畢達哥拉斯派,這個派別在克羅通建立了勢力很大的社團。公元前511-510年米隆被任命為將軍,擊敗了臨近的城邦西巴里斯。
流傳下來很多關於米隆的傳說。其中主要講到他的絕技。例如他可以將一個石榴牢牢抓住,沒人能把它從他手中奪走。而他又如此小心,使石榴完全保持本身的形狀不被破壞。他在奧林匹亞的雕像刻畫了他手攥一個石榴的形象。
像其他運動員一樣,他被描繪成胃口很大的人。他曾經將一頭成年公牛扛到體育場,在一天之內吃完這頭牛。
另一個故事則是關於他的死。一天米隆看到一棵中間插著楔子的樹,楔子把樹的一部分分開了一道縫。米隆把雙手伸進樹縫中,想把整個樹都劈開。這一魯莽舉動使他受到懲罰——他的手被樹卡住動彈不得。當天晚上,他被餓狼吃掉了。
人物介紹
他的代表作《擲鐵餅者》,是古典時期前期的一件傑作。
運動者彎腰向前成弓狀,重心落於右足,上身向後轉側,拿鐵餅的右手轉向身後使前傾的身體獲得瞬間的平衡,又預示了下一個擲出鐵餅的激發動作。作者巧妙的構思,使靜止的形象給人以連貫運動的想像。人物的面部鎮靜安詳,充滿自信,使人預感到即將獲得的勝利。
此像原作已佚,現存有幾件羅馬時期的大理石摹製品。
米隆的另一件著名作品是雙人雕像《雅典娜和瑪息阿》,表現雅典娜女神從水中看到自己吹笛時難看的樣子而將笛子棄擲於地。在一旁窺視的山林神瑪息阿欲趨前拾起笛子,此時雅典娜回首投出斥責的目光,瑪息阿驚懼後退。傳說這一作品是象徵雅典人對比奧提亞人的蔑視。雅典娜代表雅典,她端莊威嚴,而影射比奧提亞的瑪息阿,則醜陋粗野,二者形成鮮明的對比。保存至今的也是羅馬時期的摹製品,分別收藏在兩個地點(雅典娜像藏美因河畔法蘭克福,瑪息阿藏羅馬拉特朗美術館)。

⑹ 如何提高高中美術鑒賞課學生學習積極性

高中學生對上藝術欣賞課的興趣不是很大。一方面是因為他們學業負擔重, 壓力較大;另一方面也與藝術欣賞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弊端不無關系。有專家指出,陳舊的教學模式影響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以傳遞接受為特徵的傳統教學模式常使學生被動的接受教師傳遞的各種信息,努力迎合教師的審美觀,這是造成學生對精心編制的教材內容缺乏興趣的重要原因。還有,單一的、專業性較強的課程結構使大多數學生產生了對藝術欣賞的畏難情緒,很多經典的藝術作品離學生的實際生活有一定的距離,降低了學生參與藝術欣賞的積極性。枯燥的教學內容和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容易使學生產生倦怠情緒。
1. 必須認識到通過教學操作設計喚起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性 藝術教師不是簡單的播放員, 歌唱家, 也不能只是藝術欣賞時的朗誦員。在美術欣賞課中, 我們的一些美術教師實際上只是津津有味地朗誦了收集起來的大量資料。可一堂課講完, 學生卻收獲甚少。這都是教學操作設計不當或根本錯誤引起的結果。因為學習興趣與學生認知活動中的注意力、想像力、思維力、創造力等智力因素密切相關, 也和支持學生進行藝術評價的情感、意志等心理因素直接想關, 它貫穿於藝術欣賞教學的始終。只有當學生以濃厚的興趣、自覺的態度,積極主動的進行欣賞, 才能高效, 全面地完成藝術欣賞教學任務, 達到藝術欣賞教學課程標準的要求。比如, 在講古希臘的雕塑時, 我沒有單純的讓學生自己進行欣賞, 而是先播放了雅典奧運會上一段有關於古希臘雕塑錄像, 並進行簡要的背景介紹, 讓學生充分領悟到西方人所崇尚的典範模式是怎樣形成的。再列舉出《擲鐵餅者》、《命運三女神》這樣著名的雕塑作品進行分析, 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古希臘雕塑莊重的藝術品格和寫實精神。然後出示《米洛斯的維納斯》讓學生結合高一語文課本中有關於維納斯的課文和網上資料從人體比例、人體動態、精神氣質等各方面進行賞析,發表各自的看法。最後設計一個給維納斯接上雙臂小游戲, 讓學生自己總結出殘缺美的概念, 進一步感受古希臘雕塑莊重而典雅的藝術風格。這樣一來,立刻激發了學生對藝術的求知慾, 提高了他們學習的自主性和鑒賞水平。?
2. 欣賞方法與手段要有新意 也就是說,要讓學生有新鮮感, 每節課都要上出新意。例如,在欣賞課中的提問就存在一些誤區。有的教師只講不問。在教學中使用單一的教學手段, 整堂課只有老師自己講, 這樣滿堂灌。結果是老師講得辛苦, 學生聽得昏昏欲睡, 效果不大; 也有的教師盲目濫問,有些教師在課堂上隨意提問,重復的、漫無邊際的、模糊的問題都問。有的問題與課堂教學的重點、難點距離較遠, 偏離主題, 有的問題沒有層次, 難易無階梯。總之,提問的目的不明, 不講究提問的藝術性, 收不到良好的效果。這都是欣賞方法與手段沒有新意。要知道我們的學生是有差異的。課堂是由具有不同個性和不同層次的學生個體組成的,個體之間的認識水平和個性特長等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老師要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 要著眼於設計每個學生特點的發展目標,要選擇好提問的對象,把握好提問 的時機,使每一個學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 讓每一個學生能看到成功的希望, 體驗到學習的樂趣,享受到學習成功的喜悅。?
3. 欣賞的藝術作品要化難為易, 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學習的難度和練習要求要適度,要注意循序漸進, 深入淺出。在教學中必須遵循由淺到深.由低到高.由易到難的要求。通過調查我了解到,雖然初中的美術課本上有西方美術欣賞的內容,但很多都是蜻蜓點水似的一略而過, 所以高中生並沒有多少西方美術欣賞的基礎知識。因此, 我在講《文藝復興三傑》時, 首先出示《最後的晚餐》, 並講敘故事, 讓學生指出誰是猶大。並提出問題為什麼這是猶大?你是根據什麼來判斷的?學生的興趣立刻提高了起來,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由此而引伸開的課堂學生的積極性很高,教學效果也不錯。 4,課堂教學要有收有放, 教師要實現課堂教學的合理調控,必須處理好收和放的關系,給學生充分的自由空間。教學中不要把學生限制住, 如統一的評價標准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一個教材統一的評價標准不利於學生的個體發展。凡是學生能夠掌握的要放; 學生自評雖然存在一定的困難, 但通過集體評價練習能夠達到教學目的的要放; 某一個知識,問題經過教師點撥能解除困難的要放。教師要實現課堂教學的合理調控, 必須善於調控學生的情緒, 使他們保持愉悅,積極上進的心境。?
5. 教師要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做學生的知心朋友 一個有良好情緒的人容易讓人接近, 也有利於傾心交談。教師只有多接觸學生,多了解學生, 多關心學生, 以情感人傾注母親般的愛去關懷他們, 以誠相待, 學生才會理解教師, 信賴教師。陶行之曾告誡: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像瓦特、牛頓、愛迪生這樣曾經被老師視為壞學生而趕出校門的名人還有很多。他們非但不壞,反被後人稱之為偉大的科學家。這就要求我們藝術教師要多用鼓勵的語言, 要熱愛學生、尊重學生、信任學生,要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學生,要善於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發掘其潛能。只要教師用賞識的眼光去挖掘這些珍珠,為其創造閃光的機會,就能讓他們點燃自信之火,獲得前進的動力。
這就是我在教學中總結的一點經驗,和大家共勉,不足之處請批評指正。

⑺ 高中西方美術鑒賞答案

8.大公牛。10.漢莫拉比法典 最高神。11.宮殿、戰爭 狩獵場面,,還有種答案,浮雕 亞述內王宮。12.阿加門農容金面具,,orz,又有 兩種答案。。獅子門。13.荷馬時期、古風時期 薩摩色雷斯的勝利女神 米羅的維納斯。15.科洛西姆競技場 萬神廟 凱旋門。16.往往採用豐富的構圖來加強形象的個性特徵。
17.黑暗時代。
18.希臘神話 基督教。
19.拜占庭建築 羅馬風(Romanesque)建築 哥特式建築 拜占庭式 拜占庭風格 羅馬風(Romanesque)建築 哥特式建築 哥特式 羅馬風(Romanesque)建築。20.雅典學院 大衛 貝尼尼。 本人本著十分負責任的態度,全是純手工一條條查下來的,,和上面那位有些出入,因為有兩種答案,後面懶了就只寫了一種。這是什麼東西啊,不會我到以後也會有吧。

⑻ 名詞解釋 擲鐵餅者 巴黎聖母院 《拾穗者》 浪漫主義美術

擲鐵餅者(Discobolos),大理石雕復製品,高約152 厘米,羅馬國立博物館、梵蒂岡博物館、特爾梅博物館均有收藏,原作為青銅,米隆(Myron)作於約公元前450 年。這尊被譽為「體育運動之神」的雕像,一望而知是表現投擲鐵餅的一個典型瞬間動作:人體動勢彎腰屈臂成S型。這使單個的人體富於運動變化,但這種變化常常造成不穩定感,所以作者將人物的重心移至右足,讓左足尖點地以支撐輔助,以頭為中心兩臂伸展成上下對稱,從而使不穩定的軀體獲得穩定感。身體的正側轉動,下肢的前後分列,既符合擲鐵餅的運動規律,又造成單純中見多樣變化的形式美感。米倫的這尊雕像解決了雕塑的一個支點的重心問題,為後來的雕塑家創造各種運動姿態動作樹立了榜樣。巴黎聖母院是一座哥特式風格的教堂,是古老巴黎的象徵。它矗立在塞納河中西岱島的東南端,位於整個巴黎城的中心。它的地位、歷史價值無與倫比,是歷史上最為輝煌的建築之一。《拾穗者》便是最能夠代表米勒風格的一件作品,它沒有表現任何戲劇性的場面,只是秋季收獲後,人們從地里揀拾剩餘麥穗的情景。畫面的主體不過是三個彎腰拾麥穗的農婦而已,背景中是忙碌的人群和高高堆起的麥垛。這三人與遠處的人群形成對比,她們穿著粗布衣衫和笨重的木鞋,體態健碩,談不上美麗,更不好說優雅,只是謙卑地躬下身子,在大地里尋找零散、剩餘的糧食。然而,這幅內容朴實的畫作卻給觀眾帶來一種不同尋常的庄嚴感。米勒一般採用橫的構圖,讓紀念碑一般的人物出現在前景的原野上。三個主體人物分別戴著紅、藍、黃色的帽子,衣服也以此為主色調,牢牢吸引住觀眾的視線。她們的動作富於連貫性,沉著有序,布置在畫面左側的光源照射在人物身上,使她們顯得愈發結實而有忍耐力。或許長時間的彎腰勞作已經使她們感到很累了,可她們仍在堅持。盡管臉部被隱去了,而她們的動作和軀體更加富於表情——忍耐、謙卑、忠誠。「浪漫主義」一詞來源於中世紀的「浪漫傳奇」一字,意思是中古歐洲所盛行的英雄史詩和騎士傳奇、抒情詩等。我們這里所指的浪漫主義,一般是指18—19世紀歐洲一些國家所產生的思想和藝術的運動,它反映在藝術的各個領域:德國是詩和音樂;英國是詩、小說和風景畫;法國是繪畫和雕刻。
浪漫主義產生的哲學基礎,是這一時期流行的德國古典哲學和深受啟蒙思想影響的空想社會主義。它強調主觀、天才和靈感;強調人性的自由和解放。
在藝術創作中,浪漫主義強調藝術家的主觀創造性,表現出對於歷史的興趣和對社會現實中重大事件的關注,另外在對歷史懷念的同時又表現出對東方異國情調的嚮往。
在藝術表現上,浪漫主義與古典主義學院派是完全對立的,它反對純理性和抽象表現,強調具體的、具有特徵的描繪和情感的傳達;反對類型化和一般化,主張表現個性化,描繪人物的性格特徵和精神狀態;反對用古代藝術法則來束縛藝術創作,主張自由奔放熱情的主觀描繪,使藝術家的感情在創作中得到充分的傳達;反對刻板的雕刻般造型和過分強調素描為主要表現手段,竭力強調光和色彩的強烈對比上的飽和色調,以動盪的構圖、奔放而流暢的筆觸,有時以比喻或象徵的手法塑造藝術形象,藉以抒發畫家的社會理想和美學理想。

閱讀全文

與高中美術擲鐵餅者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