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一(下)健康教育教案 如何防止性騷擾
4怎樣預防性騷擾
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的學習,要求學生掌握性騷擾的常見形式,學會防範和應對方法。
2、通過引導學生了解自己的隱私部位,知道男女差異,哪些部位不能讓人碰,培養學生珍愛生命,關心健康,樹立珍愛自我的意識。
3、培養正確審視性騷擾,觀察分析和應變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防止性騷擾的基本技巧,學會共同生活。
教學難點:正確認識處理性騷擾
教學方法: 情境創意法、互動探究法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板書課題
1、提問:
(1)見到過哪些性騷擾現象?
(2)討論過什麼是性騷擾嗎?
集體討論,讓同學們充分發表見解,觀察員在黑板上記錄,注意引導但不加評判。
2、教師小結:
(1)所謂性騷擾,是指一種帶有性意識的不受歡迎或不被接受的語言或行為。性騷擾多發生在異性之間。
二、深入探究
活動一:一般常見的性騷擾有:
△ 口頭性騷擾; (例略)
△ 行為性騷擾; (例略)
△ 環境性騷擾; (例略)
△ 信息性騷擾。(例略)
3、設置情景,角色扮演。
情景一
人物:一女學生
場景:公共汽車上
事件:受到某男士的騷擾
表演:如何應對
4、組織討論:
上面的表演中應對性騷擾的方法是否適用,為什麼?
5、小結:
應對性騷擾的技巧有很多,大體歸納為:
活動二:第一個技巧:警覺鎮靜
△ 遇到性騷擾時,相信自己的直覺,不要懷疑,但要冷靜。
△ 對性騷擾不要抱輕視或置之不理的態度,忍讓或逃避解決不了問題。
△ 對性騷擾的反應不可過分強烈,以免激起對方的攻擊慾望。
第二個技巧:防衛反應
△ 性騷擾是超越了可以接受的親密界限。因此,無論男性或女性,碰到性騷擾時,必須慎重地表明自己的立場及可以接受的界限。
△ 拒絕的態度要明確、平靜,清楚地告知對方你的不悅,請對方尊重你,也請他自重。
△ 在拒絕騷擾者時,要注意下列要點:
——言語:簡單直接:「不行」、「不好」、「走開」、「住手」等。
——聲調:大聲堅決。
——動作:抬頭直視、搖頭拒絕。
——神情:憤怒厭惡。
——行動:轉身離去或利用人群力量嚇退騷擾者。
三、拓展延伸:
第三個技巧:求助存證
△ 若事情解決了,與人傾訴,可以尋求精神支持與安慰。
△ 若事情尚未解決,必須與人傾訴,一起想辦法以阻止事態的發展。
△ 傾訴的對象可以是父母、老師、值得信賴的同伴、心理咨詢專家。
△ 若是經常受到性騷擾,就必須將發生的時間、地點和對方的行為言語記錄下來,以便作為日後投訴的證據。
6、課內反饋:
詢問同學們在性騷擾問題上還有何困惑。(針對困惑,視時間而定,或當堂解答,或課下回復)。
7、結束語
同學們,朋友們,人生之旅有鮮花、掌聲、歡笑,也會有困惑、痛苦、煩惱,了解和掌握了應對性騷擾的技巧,將會使我們在紛繁復雜的人際交往中,多一份理智,多一份成熟,多一份自信,多一份從容。祝大家學業進步,每天都有好心情
2. 怎樣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七年級心理健康教案
可以申請學校配備心理健康課教案工具箱,裡面有充足的教案告訴你怎麼上號心理健康課,你說的怎樣安排自己的生活屬於獨立自主的內容,心理健康課教師指導手冊中有以此為主題的教案。你可以去了解看看。
心理健康課的課程內容與主題分析
心理健康課程的內容有主次之分,主要的是自我、人際、社會、素質等方面,但在這些方面之外各個年齡都有不同特點和問題,但在這里不一一列舉,只探討適合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最主要的方面和側重點。
首先應該幫助中小學生建立明確及正面的自我,提高自我效能與心靈素質。建立明確及正面的自我有三方面,1.主要通過自尊、自我的形成感,增強自我價值來實現:2.能夠客觀的認識、評價自我,同時能正確看待別人的評價:3.發現自身的特點可以接納認可自我,發現自身的優勢樹立自信心:提高自我效能與心靈素質則有兩方面要培養:1.樹立個人信念與價值觀,體會生命的意義。2.增加自我的肯定與成功經驗,學會歸因及改變負面認知,增強自信心。當面對困難與挫折的時候能夠從自己身上找到原因,並對所犯錯誤有個正確的認識,不是全面否定自己,客觀認識到現實的各種不利因素。
同時隨著學生年齡的成長與心理的發展,要培養獨立自主能力和促進認知能力。因為不論是小學還是中學階段學生都會有一個成人意識的發展以及邏輯思維的過度。經歷這一變化的中小學生都會有一個心理上的成人感,就是我覺得自己長大了,不像以前那麼渺小幼稚了。這個時候要對學生的自主性、獨立思考或自主學習的能力進行培養,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同時在思維上:小學會步入抽象邏輯思維階段,初中則會步入形式運算邏輯思維階段,高中則會進入辯證邏輯思維階段,所以要針對不同學齡段進行思維邏輯的訓練與教育。
而在整個中小學學習過程中有個重要的因素是貫穿始終都要進行培養的便是人際關系與團隊競爭關系,在人際方面的能力培養上不得不提的便是要增加中小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技巧以及溝通能力。健康的人際關系要擁有正向的連接關系、堅定清晰的規范、關懷支持的環境、積極合理的期望、有意義的參與機會。要建立教師與學生及學生們之間的關系,增強學生對教師的信任感,提升學生對自我性格的認識及探討性格對人際關系的影響。老師要教導學生分辨益友和損友,以及拒絕誘惑的方法,鼓勵學生選擇益友,建立健康的關系。在人際關系技巧方麵包括溝通、自我肯定、拒絕及抗拒、解決沖突及人際協商的運用。要認識不同性質的批評及其效用,鼓勵學生應作善意及具建設性的批評,還要認識不同的道歉方法,鼓勵學生養成道歉的習慣。在團隊競爭與合作方面要幫助學生了解分工與合作的關系,在合作中促進成長,還要幫助學生體會合作完成一件事情的樂趣,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在培養學生基本的心理素質的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相關的優秀品質以及積極正面行為,和一個良好的心態。這樣在長大以後才能在社會上有所作為成為國家和社會所需要的人才。在培養優秀潛能方面要側重幾個方面:正面行為、樂觀心態、道德效能、目標抉擇、情緒控制、表達能力。
在情緒方面既要做到對自己情緒的把握還要做到對情緒表達的控制,具體要做到認識自己及他人感受的技巧、表達感受的技巧、控制情緒反應或沖動的技巧(延後享樂及容忍挫折的能力),以及自我管理情緒的策略。而在目標和抉擇能力方面要掌握訂立目標、規劃、並選擇方案的方法,培養樹立目標的意識,掌握設定目標的原則。了解目標的重要性,掌握制定計劃的方法。在道德效能方面要培養分辨是非的能力,尊重規則、標准及社會公義,只有這樣才能有效避免學生在長大之後不會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很多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是未意識到自己違法之後的嚴重性以及所承擔後果的,所以要加強這方面的教育而非僵硬的思想品德叨嘮。
培養正面的行為和積極樂觀的心態長大之後才能對社會所需要的人才,而要做到這點需要學生了解和認識什麼是正面行為(親社會行為),建立標准,並有所行動。只做到這些還不夠,還要幫助學生建立樂觀的態度,學會放鬆減壓,調整認知。
以上是中小學教育當中主要的一些方面和側重點,而根據不同的年級階段和學期學段的不同仍有不同的側重,所以心理健康課並不像其他的科目一樣,它的教學大有天地,就看心理老師是否能有所作為以及學校相關領導是否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