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愛家鄉的古塔公園,作文
記得小時候,爸爸媽媽常常帶我去古塔公園,就在大潤發超市附近,乘128路公交車就到版啦,一下車,我就看到權碩大無比的古塔公園。
走進園門口我們就聽到音樂特別好聽,草地上的小草已經發芽了,櫻桃花也有花骨朵了,柳樹又生出了樹枝,樹上有許多鳥兒,有的在搭窩,有的在嬉戲,有的在唱
歌。我們來到了古塔公園散步,人們在談論見聞,有的在放風箏,有的在跳舞,有的在玩溜溜球,人們的生活多麼愜意,多麼有趣啊。
接著我們走進了齊石林,千年形成的石頭,有的像巨人一樣,它們好像有的在沉思,有的在講課,有的在張望,它們有的高有的矮,高的可達到2米多,矮的才達到我的膝蓋。
然後我們來到了古塔公園正中央,看著雄偉壯觀的古塔,上面的佛像非常清晰,雖然歷經千年的風吹雨打,仍然氣勢恢宏,可以想像當年的工匠師真是技藝精湛,技術超凡啊。塔頂上有鴿子,鳥兒,它們好像一邊飛一邊高興的唱著,多麼美,多麼美。這就是家鄉的古塔公園。
我愛家鄉的古塔公園。
2. 家鄉的古塔5、6十字怎麼寫
龍興寺,系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新絳縣城龍興路北端高阜之上。該寺始建於唐,原名碧落觀,唐高宗咸亨元年(公元670年)改稱龍興寺。唐會昌五年(公元845年)由於武宗大興滅法運動,拆寺毀佛之風盛行,寺內建築幾乎毀之殆盡,唯有塔院得以倖存。宋時,太祖趙匡胤寓居於此,改寺為宮,後僧人占居,恢復龍興寺之名。原存建築主要有大雄寶殿和龍興寶塔等。1990年,在山西省文物局的支持下,新絳縣委、縣政府向社會集資,組織義務勞動,搶修了龍興塔基和寺院,修建於山門,建起108級青石台階,修建了碧落碑亭等,使龍興寺面貌煥然一新。
大雄寶殿是寺內的主體建築,殿內供奉著三世佛,中間為「毗盧佛」,西為「釋迦佛」,東為「盧舍那佛」。佛像面容豐滿,神態安然,均為宋金時期的彩塑珍品。殿前殿後還陳列有許多的石碑,著名的有「碧落碑」,為唐代皇室李氏家族所立,碑文集各家書法之長,獨具特色,是古代書法作品中的精品。
大殿後就是龍興寶塔。據碑文記載龍興塔始建於唐,原為八級,清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重包以外皮,並增高至十三級。塔呈八角形,高約43米,全部用磨光的青磚砌成,塔身各檐下的斗拱等均為仿木結構,塔的每級上均有額題,自下而上依次為:一柱擎天、兩莖仙掌、三汲龍門、四大躋空、五雲獻瑞、六鰲首戴、七星召應、八風協律、九陌看花、十園蓉境、十方一覽、十二碧城、十州三島。該塔結構精巧,體態秀麗,頗有「欲與天公試比高」之雄偉氣勢,登上寶塔頂後,絳州古城一覽無余,景色如畫。令人更感神奇和迷惑的是,該塔曾多次「冒煙」。據《重修新絳龍興寺碑記》載:「光緒乙亥(公元1875年),塔頂冒煙,僉為青雲直上,為發達科名之徵兆」。這年大旱。之後1937年、1971年、1976年等時間老人傳說也亦冒過「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