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幼兒園小班水果糖教案
幼兒園小班數學教案:比較多少 教師:屈老師 【活動目標】 1、學習運用重疊對應比較的方法,比較兩組實物的多少。 2、初步理解一樣多,多1個,少1個等詞彙。 3、培養幼兒的比較能力和對應感。 【活動准備】 磁性動物教具5隻及相應房子,小貓5隻,紅綠雪花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小動物回家。 1、出示5隻小動物,排成一排:今天天氣真好,小動物在外面來做游戲,看是誰?現在小動物們玩累了,想回他們自己的家裡,每隻小動物住一幢房子,我們一起來把它們送回去吧。出示5幢房子,引導幼兒邊觀察邊說:許多小動物,許多間房子。 2、把每隻小動物放入一幢房子,引導幼兒比較:房子和小動物是不是一樣多﹙一樣多﹚。 3、再出示一隻小動物:又來了一隻小動物。引導幼兒觀察比較:現在動物和房子是不是一樣多?﹙不一樣多﹚動物多了一隻,房子少了一幢。 二、小花貓和魚。 1、出示小花貓和魚:小花貓回到家裡,肚子餓了,找了魚來吃,看又幾只小花貓,有多少魚?引導幼兒說出:有許多小花貓、許多魚。 2、請個別幼兒上前擺放,比較魚和貓是不是一樣多﹙一樣多﹚。 三、幼兒操作。 出示雪花片,請幼兒比較自己拿到的紅的雪花片多還是綠的雪花片多?引導幼兒說出:紅﹙綠﹚的多一個,紅﹙綠﹚的少一個。 四、評價活動情況。(更多優秀教案盡在:屈老師教案網)
『貳』 小班 操作課 糖果的影子教案
活動目標:
1、主動藉助各種材料發出不同的聲音,分辨出不同物體發出的聲音。內
2、獲取振動產生聲容音的科學知識經驗,製造出好聽的聲音,感受自製聲音的樂趣。
活動准備:
1、塑料紙、有蓋的瓶子(礦泉水瓶、粗細玻璃瓶)、豆子、小石子、易拉罐、積木塊、筷子、大貝殼。
2、樂曲:拉德斯基進行曲、蝴蝶。
3、軍鼓一架。
『叄』 求一篇《甜甜的糖果》小班 藝術 健康 教案 急急急!!!!!
活動目標:
1、幼兒有興趣看看、說說、嘗嘗不同的糖果,了解各種糖果的名稱和特徵。
2、引導幼兒嘗試按某一特徵將糖果分類,培養幼兒的判斷、分析能力。
3、讓幼兒懂得多吃甜食容易蛀牙,要從小保護牙齒。
活動准備:
活動前帶孩子們參觀過超市的糖果櫃。
幼兒分四組,每個幼兒一個小籃子:
第一組:不同顏色的糖 第二組:不同形狀的糖
第三組:軟硬不同的糖 第四組:不同形狀、顏色的糖
幻燈片(不同的糖果)
課件:《沒有牙齒的大老虎》
活動重點:了解不同糖果的名稱和特徵,懂得多吃甜食會蛀牙。
活動難點:按糖果的某一特徵進行分類。
活動過程:〈交流回憶〉--〈給糖果寶寶分家〉--〈撕、剝糖果〉--〈沒有牙齒的大老虎〉
一、交流回憶
1、師:前幾天我們一起去了超市,你們有沒有看到糖果寶寶?多不多?它們一樣嗎?
2、你們看到了哪些糖果寶寶?
3、觀看幻燈片,了解不同的糖果。(根據幼兒講的常見的糖果)
二、給糖果寶寶分家
1、讓幼兒看看說說自己籃子里的糖果。
師:現在請你們看看籃子里有哪些糖果寶寶?它們長的怎麼樣?
(引導幼兒從顏色、形狀、軟硬來表述)
2、現在我們和糖果寶寶玩個游戲,給它們分分家,想想看可以怎麼分?(讓幼兒自由交流)
a)老師提醒幼兒按照某一種特徵進行分類:比如可根據顏色、形狀等。
b)讓幼兒嘗試按糖果的某一特徵進行分類。(教師巡迴觀察,對幼兒提出建議)。
c)請幼兒交流自己的分類方法。
三、幼兒自己嘗試撕剝糖果
1、請幼兒討論糖果怎麼吃。(讓個別幼兒示範)
2、幼兒自己撕剝糖果(包裝紙邊緣為齒形的糖果)
四、延伸活動:觀看課件
1、請出蛀牙的小朋友讓大家看。
師:他的牙齒怎麼了?為什麼會蛀牙?我們應該怎樣做?
2、觀看課件<<沒有牙齒的大老虎>>。
------------------------
甜甜的糖果
新成幼兒園 周麗琴
背景:
在開展主題<娃娃家>的過程中,有好多孩子拿來了許多色彩鮮艷的糖果紙,花花綠綠的糖紙吸引了他們的注意,這么多漂亮的糖紙真好看,可以做什麼呢?天天說:「我吃過糖,很甜的,我們自己來包糖果。」於是我滿足了孩子的要求,在區域中投放了孩子收集來的糖果紙以及彩泥、裝糖的小瓶。
實錄一:
一連兩三天,孩子的興趣非常高,他們坐在那裡一直是意猶未盡的包著糖果,天天一邊包一邊說:「這是大白兔奶糖,這是話梅糖。」然後和旁邊的小夥伴在比誰包得多?時不時會告訴我,他們包了很多糖。期間孩子是非常享受包的過程,當然看到自己包的成果,他們是非常開心的。
反思:
難道只是為了滿足孩子包糖果的願望,滿足他們情緒上的快樂,提高孩子動作發展的技能嗎?當孩子在重復已經做過的事情後,我在思考怎麼樣在已有材料的基礎上,挖掘更多的教育元素,再通過材料的改變和增加、推動孩子進一步游戲的興趣。
策略:
在原來裝糖的瓶子上我貼了一些點子,同時在又增加了一個裝糖的大瓶,並且把棒棒糖吃剩下的小棒放在裡面,看看他們有什麼反應?
實錄二:
果然傑傑第二次去玩的時候,發現了瓶子上的標記,先是數一數有幾個點子,然後自己就包好一顆放進去一顆,一直到包好五顆糖,他又倒出來,再重新一顆一顆放進去,發現沒錯,於是又往另一個瓶子里裝糖。而黃一晨用小棒自己做了一根棒棒糖,非常得意地讓我看。旁邊的大瓶子里累積裝了不少糖了。在游戲分享的時候,我讓小朋友講講自己是怎麼裝糖的?大瓶子里的糖給誰吃呢?孩子們想到給其他小朋友吃,給娃娃家的媽媽爸爸小寶寶一起吃。
反思:
1、因為老師對材料本身做了一個調整,引發孩子關注到了材料的變化,在包糖果、裝糖果的過程中自己摸索出了不同的方法,融合了點數和手口一致數數的內容。因為糖果是孩子喜歡的食品,所以在游戲中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另外通過游戲的分享,推動了游戲間的角色交往。
2、站在老師的角度思考如何關注低結構活動和高結構活動的轉換與挖掘?甜甜蜜蜜的糖果是孩子的最愛,是不是通過游戲的分享與提升有可能生成一個集體活動?但並不是老師的「一相情願」,要建立在孩子普遍感興趣的基礎上,追隨孩子在活動中的學習趨向,並及時提供材料,以觀察、了解孩子為前提,拓展更深挖掘一個活動點的內容與價值,這是我要在以後的活動中不斷實踐、不斷加以學習和探索的。
『肆』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糖怎麼不見了》
活動設計背景 一天班級的小潘帶了兩塊糖,活動期間他吃了一塊,有的小朋友看見也想吃就像他要,他不給,活動結束多到了喝水時間,他怕別人搶就把糖藏在了水杯里。等他想起自己的糖時在去找糖已經不見了。他就找到我說有人偷吃了他的糖。我拿起水杯發現原來他把糖放進有水的杯子中化了。我就由此設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觀察糖在水中的變化過程,並能用自己的語言大膽的說出自己的發現。 2、 增強幼兒的好奇心,並願意思考「糖怎麼不見了」的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能大膽的說出自己的發現。 難點:思考「糖怎麼不見了」。 活動准備 沒人一個小水杯,一塊糖,湯勺。 活動過程 1、讓幼兒觀察糖溶解的過程,激發幼兒的興趣。 看看你們的座子上都有什麼?如果把糖放到水裡去會怎麼樣? 今天老師請你們試試,仔細看看糖放到水裡會怎麼樣。 幼兒實驗、觀察交流。 2、引導幼兒觀察溶解現象。 你們剛剛看見糖放到水裡怎麼不見了?它到哪去了?他真的沒了嗎?他現在變成了什麼樣子? 幼兒討論交流 3、小結。 今天我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糖放到水裡去就不見了。 4、活動延伸。 你知道還有什麼其他的東西向糖一樣,在水裡會化掉嗎?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對引導幼兒好奇心、獨立思考、表達等習慣是非常有益的。但在教學組織形式上還有待改進,本次活動可以進行分組教學,以此來增強幼兒的競爭意識。
『伍』 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教案:糖怎麼不見了
活動目標:
.能對糖的溶解現象有好奇心,並願意用語言大膽表達自己的發現。
2.能用攪拌的方法觀察溶解的過程,及口味前後變化。
3.願意積極探索,知道有的東西放在水裡會溶解,有的不會。
活動准備:
每人一小杯水、一個勺子、糖、鹽、米、奶粉、果汁粉、沙子。豆子。抹布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
猜猜你品嘗的是什麼。老師隨機給小朋友分兩種飲料(白開水、糖水)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飲料給小朋友們嘗一嘗,然後再輕輕的告訴你的好朋友,你嘗到的是什麼味道的?
師:誰來告訴大家你喝到的飲料是什麼味道的?為什麼有的是甜的有的是沒有味道的?那你有沒有在裡面看到糖呢?糖寶寶到哪兒去了?
二、開始
1.教師示範小實驗:觀察糖溶解的現象。
(1)先讓幼兒大膽猜測實驗結果
(2)教師和幼兒一起操作:先嘗一口自己杯子里的水(無味),然後用勺子舀一勺子糖放入水中,看糖會發生什麼變化?用勺子攪拌一下,觀察糖到哪裡去了嗎?躲到水裡去了!請幼兒再次品嘗水(變甜)
(3)請幼兒交流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總結:糖放在水裡化掉,不見了,這個過程就叫做溶解,我們的水就會變甜。
2.請幼兒自己操作。
(1)幫助幼兒拓展經驗,引導幼兒說說還有什麼東西會溶解?
(2)師:老師這里還有米、奶粉、果汁粉、沙子、鹽,你們也來試一試?(幼兒分組操作)觀察溶解顯現、顏色變化,發現有的物品不能溶解。
(3)幼兒自由交流實驗結果,鼓勵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發現。
三、結束
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還有好多東西是可以溶解的,也有好多東西是不可以溶解的,小朋友們可以回家後跟爸爸媽媽們一起觀察、發現、然後再來告訴我們的好朋友,好不好?
『陸』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 糖是從哪裡來的
最普通的糖,就是我們平時吃的白糖,它屬於蔗糖,主要來自甜菜和甘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