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愛我的家中班教案怎麼寫啊
難啊大家有什麼好方法嗎?
告訴人們苦難育花花更香,花開之後香予人的道理。
⑵ 中班社會與健康《我愛大家》教案
教學目的 1、培養學生樂學、自立的健康人格 2、幫助學生調整學習心態,提高學習興趣與自信心。 3、幫助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 4、幫助學生在活動中了解自己會做的事,肯定自己能力的提高。 德育目標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教學時間一節課40分鍾 學習准備 (一)教師: 研讀教學活動設計及相關資料 (二)學生: 准備鉛筆、彩筆 教學重點學會自己的事自己會做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自立健康的人格 教學方法心得分享、情境模擬、自由發言 課型新授課 教學活動設計 教學活動時間教學提示 3-准備活動:原來的我 教師說明:上學前,你們可能已經學會了許多本領。下面請你們邊看圖邊來說一說。 3-教師引導學生將學生用書翻到第17、18頁。 3-請同學認真觀察圖畫。 3-教師請學生自由發言,說一說圖中的小朋友在做什麼。 4、教師請學生與自己的同桌說一說圖中的小朋友在做什麼。 5、教師請學生自願向全班介紹自己會做的事。 教師小結:看來,大家在上學前已經學會了不少本領,會做許多事。 二、發展活動:現在的我 教師說明:入學後,同學們又學會了許多新的本領,有哪位同學願意向大家說說入學後自己學會的本領? 3-教師請學生看學生用書第19頁的圖。 3-請同學說說圖中的學生在做什麼。 3-教師徵求學生意願來為全班同學演一演自己在學校學會做的事,其他同學猜一猜^解答。 4、表演同學公布^解答,並從舉手同學中點一名作為下一位表演者。 5、以此類推進行活動。 教師小結:同學們都帶著很多本領來到了學校,而且入學後又學會了許多事情,雖然每個人都不太一樣,但都值得鼓勵和表揚。 三、綜合活動: 3-教師請學生回憶,自己每學會做一件事情時,自己的父母、老師、同伴都有些表示?他們說了什麼?做了什麼? 3-同學自由發言。 教師總結:這節課中,大家通過兩個活動對自己現在已經學會的本領有了進一步的了解,這說明我們每個人隨著一天天長大,都能學會做很多事,收獲很多知識,從而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快樂。 四、活動評估: 教師引導學生閱讀學生用書第20頁的評估表,要求學生根據活動情況進行個別評估和團體評估,在自己認為較符合的標識上塗顏色。
⑶ 中班好孩子好習慣愛我家教案
活動內容: 我愛我家
活動目標:
1、培養關心他人的良好品質。
2、有感情的朗誦詩內歌。
活動容准備;
與課本內容相符的圖片(也可使用展台)
活動過程:
1、組織教學,請幼兒自己談一談在家裡都會做些什麼事情?
2、展示一下自己的本領。
3、幼兒自由結伴討論展示的內容。
4、請幼兒看課本第17頁(用展台進行展示)
教師引導幼兒進行觀察講述:圖中的小朋友在做什麼?你在家裡是怎樣做的?
教幼兒用完整的語言進行講述,並把內容編成一首詩歌讀給小朋友聽:
詩歌:爸爸、媽媽和我
爸爸是海,媽媽是帆,
我是快樂的小船;
爸爸是山,媽媽是樹,
我是自由的小鳥;
爸爸是陽光,媽媽是雨露,
我是幸福的花朵。
教師:小朋友,這首詩歌好聽嗎?想不想學?
5、教師教幼兒學習朗誦。
6、在幼兒學會的基礎上,讓幼兒集體朗誦或個別朗誦詩歌。
7、鼓勵幼兒進行仿編詩歌,教師進行整理。
8、思品教育:教師教育幼兒尊敬老人、關愛家人。
⑷ 中班主題活動我愛我家之散文家是什麼教案
一、 主題解析:
(一)主題要求:
1、嘗試使用多種形式收集身邊的信息,了解自己的家;
2、尊敬父母和長輩感受家庭的溫暖。
(二)主題解讀
二、 內容選擇與參考:
內容與組織形式
課程整合
必選
我有一個家
P2
·全家福(集體/小組)
·我家有幾口人(區域活動)
·逗得全家哈哈笑(親子/集體)
生活:
內容來源:4—6歲《生活》教材
·做家務P21
·我是媽媽的小幫手P26
·學做小主人P31
·學做小客人P32
·一家親P108
運動:
內容來源:4—6歲《運動》教材
·拖地板P47
·移動的牆P59
·烏龜搬家P75
·弟妹追拍P75
·電腦游戲戰P89
游戲:
·小鬼當家
·小菜場
·小建築師:造房子:
·小設計師:布置新家
園本教材:
·民間童謠:搖到外婆橋
·民間游戲:跳房子
我的家
P3
·我家住哪裡(集體/小組)
·布置新家(區域活動)
·帽子床(區域活動)
·小電話(區域活動)
·我家的廚房(參觀、集體、游戲)
·爸爸媽媽的小幫手(親子活動)
·開鎖(集體/區域活動)
媽媽和我
P11
·我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集體/小組)
·我出生了(集體、游戲)
·展示各自出生時的用品(集體、親子)
·畫媽媽(區域活動)
·給媽媽過節(穿插在節日中)
備 選
爺爺奶奶喜歡我
P15
·我的爺爺奶奶(參觀、親子)
·畫畫爺爺奶奶
·做甜糕(區域活動)
·方臉和圓臉(集體/小組)
·我愛爺爺奶奶(集體/小組)
爸爸本領大
P7
·采訪爸爸(親子)
·爸爸的大手
·寶寶的小床
·學唱歌曲「爸爸本領大」
·父與子
替換與生成
·做甜糕→遠足活動:敬老院(和爺爺奶奶同樂)
·遠足:參觀爸爸媽媽的工作單位
·活動:中秋團團圓圓
·活動:做客
三、環境創設:
1、 活動室環境創設:
主題牆面設計——我們收集的資料、展示出生時的用品、我愛我家、全家福、爸爸調查表等;
游戲活動區——投放與主題相關的內容與材料(詳見區角活動、角色游戲)。
2、家庭社區資源:
家長參與——共同收集資料、和孩子一起利用廢舊物品製作家電和傢具、「我愛我家」親子書、指導孩子在自己的家裡開展一些活動。如:爸爸調查表、我是爸爸媽媽的小幫手聽爺爺奶奶講故事等。
社會考察——參觀傢具店、敬老院、參觀爸爸媽媽的工作單位等。
四、教案例舉:
★ 集體活動:
目錄:
1. 活動:全家福
2. 活動:我家有幾口人
3. 活動:家是什麼
4. 活動:開鎖
5. 活動:我的家
6. 活動:我家的廚房
7. 活動:我的爸爸本領大
8. 活動: 我的漂亮媽媽
9. 活動:我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
10. 活動:方臉和圓臉
11. 活動:畫爺爺奶奶
⑸ 中班語言教案《我愛我家》聽課記錄與評析
中班語言教案《我抄愛我家》聽課記錄與評析的寫作思路在於:首先對課程的流程做具體的描述,然後對課程整體進行評價和分析。
正文
聽課記錄
活動過程:
一、談話:我愛我家
說說自己喜歡家的理由。
你的家裡有些什麼?
二、欣賞與討論
1、這是誰的家?家是怎樣的?
2、這是誰的家?家裡有什麼?你們的家裡有些什麼?
三、幼兒創作
這是你們的家,把你們的家也畫下來。
四、指導重點
家是什麼?
五、引導評價
家是……,有了它會……
幼兒用語言介紹自己的家
活動評析:
活動中,把握教師提問的開放性和針對性。如:在欣賞作品中,教師問幼兒這是誰的家,讓孩子自由地去發揮自己的想像。
幼兒在創作的過程中,教師介紹個別幼兒的思路和獨特表現,能對其他孩子的創造起到推動的作用,一個對全班幼兒的提示會緊緊抓住所有幼兒的心。
我想如果我把這種介紹交流推遲到幼兒作品完成以後,幼兒再想學習、創造,超越的契機就錯過了其意義也變的很小,這也是我在學習二期課改中認識到的教師角色的轉變,把從教師原來的傳授者、評價者,到現在逐漸成為幼兒活動的觀察者、合作者、支持者。
⑹ 中班我愛我家主題教案我家有幾口人
一、主題名稱:我愛我家二、主題背景:
(一)主題產生:
家是幼兒最熟悉的地方,是幼兒最為重要、最為親近的生活環境。父母及家人是幼兒最親密的人,也是給幼兒最多體驗的人。孩子們在家裡享受著父母的愛,是全家關注的焦點,他們在各方面得到無微不至的關懷。他們的需要很容易在家中得到滿足。但如果孩子們只是一味地沉浸在愛的海洋里,久而久之因麻木不仁而忘卻了對家人乃至社會的責任,終將成為令全家人失望、被社會拋棄的人。培養幼兒的愛心就應該從其身邊最親近的家人開始,逐步擴展到共同生活中的其他人。我們希望每一個孩子既能在充滿愛意的氛圍中成長,又能以其力所能及的方式去關愛他人(首先是父母)只有這樣,健全人格的形成才能有可能。讓愛伴隨幼兒成長,他們定將因愛而感動,為愛而行動!
(二)主題價值:
主題《我愛我家》,意圖讓幼兒更好的了解自己的每一個家庭成員;並在采訪、觀察中收集身邊的相關信息,了解自己的家。我們試圖沿著感受、抒發、回報的脈絡將幼兒與家人之間本來就具有的自然情感予以渲染和提升,使這種情感成為幼兒豐富的情感世界中永不褪去的組成部分。
三、主題預設目標:
能關注周圍環境中的事物,初步了解並體驗人與人、人與整個環境和諧相處的快樂感覺;能在成人幫助下逐步形成與他人共處的良好態度;學習並嘗試與人交往的方式,促進社會交往能力的發展。
四、主題實施時間:
2007年9月1日--2007年9月30日五、可利用的資源:
1、請幼兒收集兒時的照片的全家福2、邀請家長懷孕的阿姨到班裡作客3、請個別媽媽到班中來介紹懷孕生產的情況六、主題內容安排:
游戲活動:小電話 開鎖生活活動:爸爸媽媽的小幫手 稱謂歌 家裡需要關心的人學習活動:全家福 我家有幾口人 逗得全家哈哈笑 我家住哪裡布置新家 帽子床 我家的廚房 采訪爸爸爸爸的大手 寶寶的小床 爸爸本領大 父與子我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 我出生了 畫媽媽我的爺爺奶奶 畫畫爺爺奶奶 方臉和圓臉做甜糕 給爺爺奶奶敲敲腿、捶捶背運動活動:烏龜搬新家 吸塵器
⑺ 我愛我的家中班教案怎麼寫啊
活動設計背景
活動源於中班主題《我愛我家》。我們班孩子最近開展的「全家福」、「說說我的家」、「媽**愛好」等活動,使孩子們對家有一定的了解和感受,但他們的經驗很零散,比較關注自己的,細小的事件,所以我想通過這次活動讓幼兒在經驗的交流和積累中體驗到家的溫馨,家人共享的快樂,讓孩子在情感和認知上對家有初步的感受。
其次從孩子需要的角度看,突出回歸生活的特點,這也是二期課改中新教材所倡導和追求的。生活中,我們每天需要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也經常需要按特定的規則尋找某個場所,這個規則就是從大方向確定小方向。如果能幫幼兒提升這些生活中常見的情景的話,對其思維方式比如他再遇到類似問題如何解決和今後的發展成長都是有積極意義的。
活動目標
1、感受家的溫馨,體驗家人間相互關懷的快樂。
2、對家有初步的認識,
3、了解「找家」的順序並嘗試在集體面前大膽交流自己的經驗。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對家有初步的認識,感受家的溫馨。
難點:了解「找家」的順序並嘗試在集體面前大膽交流自己的經驗。
活動准備
活動准備:音樂、照片、錄像、部分幼兒去過老師的家、包裝好的禮物、剪刀等
活動過程
一、 激發興趣
1、出示字「家」或背景音樂我的家,討論:什麼是家?
小結:家是有門有窗的房子,是我們住的地方。
2、家裡都有些什麼?這些東西都放在哪裡?家裡有誰?
二、 經驗交流
1、在你家裡,你覺得誰最能幹?
2、你家裡,發生過什麼高興的事?
3、你覺得你的家還有什麼不滿意或不夠好的地方?
(點評:從對家的整體感受到對細節的關注,讓孩子在自然的交流中初步回憶、感受家的舒適,溫馨,體驗親人在一起的快樂。孩子也是家庭中的一員,了解家庭,參與家庭生活能更好地激發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感,這是這本書里沒涉及的。把他們聯系起來進行能促使幼兒現有經驗與新的經驗的整合,引導他們自然的關注生活,關注身邊的人。)
4、(觀看照片回憶整個尋找的過程)誰記得我家是住在哪裡的?(出示地址)要去我家先要找到什麼?我們是從哪裡出發的?乘哪一輛呢?乘了幾站?我們要下車了,看看我們到了什麼地方?找到路後接著該找什麼?弄堂找到了,再找什麼?
5、(觀看錄像發現房間里的秘密)這是我家的什麼地方?
根據幼兒觀察的情況,和他們討論房間的一些設施和物品
6、觀察猜測不同的房間,引出禮物想想禮物盒裡裝的是什麼?
(點評:找家的過程中,既包含了對距離、數字等數概念的知識,也包含了乘車、做客等現實生活中的常識,還要和情感的體驗,親情的交流聯系在一起。這樣的整合能最大限度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和知識技能的獲得。)
三、 操作延伸
1、 幼兒分組拆禮物,想想為什麼要送這個?對收禮物者表達自己的想法。
小結並引出大家的家。
2、 小結:(用兒歌幫幼兒小結)
(點評:新的經驗的拓展,能促使幼兒生成新的問題,引發更廣泛的思考。)
⑻ 中班手指游戲我愛我家
五隻小猴盪鞦韆,嘲笑鱷魚被水淹。 鱷魚來了,鱷魚來了,嗷嗚一口。。。 四隻小猴盪鞦韆,嘲笑鱷魚被水淹。。。(以此類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