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音樂家舒伯特是哪國人
奧地利 奧地利共和國(_德語:Republik _sterreich,英語:The Republic of Austria),簡稱奧地利(Austria),是一個位於內歐洲中部的議容會制共和制制國家,下含九個聯邦州,作為一個內陸國家,與多國接壤,東鄰是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南鄰義大利和斯洛維尼亞,西鄰列支敦斯登和瑞士,北鄰德國和捷克,國土面積83855km_。首都維也納,人口超過170萬,是奧地利最大的城市。主體民族為奧地利人,少數民族有斯洛維尼亞人、克羅埃西亞人和匈牙利人,約占總人口的0.5%。官方語言德語。 奧地利從中世紀開始到一戰結束前曾是歐洲強國之一,更是統治中歐650年哈布斯堡王朝的所在地。自1278年開始被哈布斯堡家族統治,1699年獲得匈牙利統治權,1815年維也納會議後,成立以奧地利帝國為首的德意志邦聯,1866年在普奧戰爭中失敗,邦聯解散。1867年與匈牙利王國聯合為奧匈帝國,一戰後帝國瓦解,1918年11月成立共和國,1938年被德國吞並,1945年被盟軍佔領,1955年重新獲得獨立,同年10月26日宣布成為永久中立國。
㈡ 他們都是享譽盛名的音樂家,在後世都被譽稱為什麼莫扎特,貝多芬,海頓,舒伯特,肖邦,李斯特。
樂聖 貝多芬 德國
音樂之父、十二平均律之父 巴赫 德國
清唱劇大師 亨德爾專 德國
音樂詩屬人 舒曼 德國
樂劇巨匠 瓦格納 德國
藝術歌曲之王 舒伯特 奧地利
指揮界帝王 卡拉揚 奧地利
圓舞曲之王 約翰-施特勞斯 奧地利
交響曲之父、四重奏之父 海頓 奧地利
音樂神童 莫扎特 奧地利
歌劇之王 威爾第 義大利
男高音歌王 卡魯索 義大利
高音之王 帕瓦洛蒂 義大利
鋼琴詩人 肖邦 波蘭
小提琴之王 帕格尼尼 義大利
歌劇界女王 卡拉斯 美國
鋼琴之王 李斯特 匈牙利
標題音樂之父、現代管弦樂之父 柏遼茲 法國
印象派大師 德彪西 法國
法國音樂之父 保爾-莫里亞 法國
俄羅斯音樂之父 格林卡 俄國
神弓 海菲茲 俄國
音樂繪畫大師 穆索爾斯基 俄國
捷克音樂之父 德沃夏克 捷克
新捷克音樂之父 斯美塔那 捷克
民族樂派奠基者、芬蘭第一公民 西貝柳斯 芬蘭
民族樂派大師 格里格 挪威
當代鋼琴泰斗 魯賓斯坦 波蘭
㈢ 音樂家舒伯特的靈感來自哪裡
1826年7月的一天下午,抄音樂家舒伯襲特與友人在維也納郊外散步。歸途中在一家餐館用餐。在等待飯菜的時間中隨手翻閱友人的一本詩集。突然,他被一首詩深深吸引,樂興在胸中湧起,像大海的怒濤不能自己,可當時找不到樂紙,情急之下便將旋律寫在菜單背面,那就是世界名曲《聽哪,雲雀!》舒伯特的名曲《魔王》也是這樣譜成的。一個去拜訪舒伯特的朋友親眼目睹了這一過程。當舒伯特正在朗讀歌德的敘事詩《魔王》時,他邊讀邊在屋裡徘徊,當讀了兩三遍後,他突然抓起筆飛快地在紙上譜寫旋律,這就是著名的《魔王》。藝術家創作的實踐證實了靈感是不期而遇突然產生的。正如明代的湯顯祖所說:「自然靈氣,恍惚而來,不思而至,怪怪奇奇,莫可名狀,非物尋常得以合之。」
㈣ 海頓,莫扎特,貝多芬,舒伯特,施特勞斯音樂家的代表作各1個
海頓:清唱劇《創世紀》
莫扎特:歌劇《魔笛》
貝多芬:第九交響曲《合唱》
舒伯內特:聲樂容套曲《冬之旅》
(小)約翰·施特勞斯:《藍色的多瑙河》
(老)約翰·施特勞斯:《拉德斯基進行曲》
理查·施特勞斯:歌劇《玫瑰騎士》
㈤ 德國音樂家、詩人舒伯特宣稱,在美國,十三扇「金色的大門向不容異說和專制政治的受害者們敞開著」。它作
(1)美國獨立以前作為英國的殖民地,沒有經歷過數千年的封建社會。 (2)英屬北美的內十三塊容殖民地。英國的殖民統治嚴重阻礙北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3)戰爭的正義性;人民群眾的積極參戰;法國等國的國際支援。 (4)正義事業必勝;人民的力量是無窮的,只要調動廣大人民的積極性,就能戰勝一切困難。 |
㈥ 世界各大音樂家都是怎麼死的
世界大音樂家很多很多,這里本人只選取一部分音樂家來回答你: 1、貝多芬與舒伯特之死: 1826年12月貝多芬患重感冒,導致肺水腫。1827年3月26日,貝多芬終於咽下最後一口氣,原因是肝臟病。在他臨終前突然風雪交加,雷聲隆隆,似乎連上天也為這位偉大音樂家的去世而哀悼!貝多芬的葬禮非常隆重,有兩萬多人自動跟隨靈柩出殯,遺體葬於聖麥斯公墓。而一年之後,即1827年,舒伯特去世按照其遺願葬於貝多芬墓旁,終生未婚。 2、舒伯特之死 自從1822年起,舒伯特就在和梅毒作斗爭. 盡管有人提出其它的病因,最終的病症很可能是傷寒症;他晚期的病狀與汞中毒的病狀相似,而汞恰恰是19世紀早期被用來治療梅毒的葯物;無論如何,沒有足夠 的證據來作出確定的診斷。他於1828年11月19日死於維也納,哥哥費迪南德的公寓里,卒年31歲。根據他的要求,死後被葬在其崇拜了一生的偶像貝多芬 的墓邊。 1888年,舒伯特以及貝多芬的墳墓被遷到了維也納中央公墓,與小約翰·施特勞斯以及約翰內斯·勃拉姆斯的墓為鄰。 3、肖邦之死 肖邦1848年在巴黎舉辦了他的最後一次音樂會,此後他訪問了英格蘭和蘇格蘭,本打算11月在倫敦在舉行幾場音樂會和沙龍演出,但由於肺結核病情嚴重不得不放棄這些計劃返回巴黎。1849年他的病情加重,已無法繼續授課和演出,最終於10月17日在巴黎市中心的家中去世,時年39歲。 4、老約翰·施特勞斯之死1849年9月25日,老施特勞斯患猩紅熱,最終被猩紅熱奪去了生命。5、小約翰·施特勞斯之死 1899年6月3日下午4點15分,因雙葉肺炎發高燒致死。6、約翰內斯·勃拉姆斯之死: 勃拉姆斯1897年4月3日死於維也納,死後被葬在維也納中央公墓。7、李斯特之死 1886年,李斯特到拜羅伊特去看望女兒、瓦格納的遺孀科西瑪,在演奏瓦格納作品的音樂節期間逝世,終年76歲8、莫扎特之死: 1791年12月4日深夜,5日凌晨1點,莫扎特因病去世。出殯那天,狂風呼嘯,大雪紛飛。惡劣的氣候迫使幾位送葬的親友都中途返回,只剩下一個掘墓老人趕著靈車踽踽獨行......。這是一個埋葬罪犯、流浪漢與貧民的墳場,下葬的墓穴里已有兩口他人的棺材。康斯坦采當時重病卧床,沒能到場。當她數日後前往墳地時,已無法找到准確的墓址。人類文明史上的一代奇才就這樣無影無蹤地消失了,身後留下尚未還清的1682弗羅林的債務9、門德爾松之死 1848年,因健康原因,急病交加而去世。享年38歲9個月1天。10、柴可夫斯基之死: 柴可夫斯基死於1893年的11月6日,正好是第六交響曲首演後九天。大部分當時的學者都認為他死於霍亂,起因是因為喝下受到污染的自來水。但是近幾十年來,另外幾種理論逐漸流行起來,一般都相信他自殺的可能性很大,有可能是法學院校友會對同性戀的抵制運動導致。 音樂史學家亞莉珊卓歐洛娃在他未出版的「柴可夫斯基點滴」一書手稿中,口頭證詞做為證據來支持柴可夫斯基死於自殺的推論。他認為柴可夫斯基服用砒霜自殺,所以死亡日期和屍體處理才會遮遮掩掩,產生前後不一的說詞。然而,歐洛娃的論點缺乏書面上的證據,因此受到多方質疑,至今柴可夫斯基的真正死因還是個未解的謎。 11、舒曼之死: 1856年因患精神病逝世。 1844~1850年,移居德雷斯頓繼續從事作曲和指揮。因精神疾病日趨嚴重1854年投河被救,兩年後逝世於精神病院。12、巴赫之死: 1750年7月28日逝於德國萊比錫,終年65歲。13、弗朗茨·約瑟夫·海頓之死: 1802年,海頓感覺到一種多年困擾他的疾病開始惡化,以至於他身體上已經不能繼續作曲創作。這對海頓來講無疑是一次重創:正如他自己所說,有如此多的新鮮的音樂創意,如潮水般源源涌來,等著他去完成。盡管海頓在最後的幾年裡被僕人精心照顧,經常有人登門造訪,並得到了許多榮譽,但這絕不是他最快樂的時光。在生病期間,他經常靠彈奏奧地利國王頌來尋找精神安慰。這首曲子是他1797年以一個愛國者的熱情創作的。 海頓在拿破倫攻陷維也納後不久去世。他最後的遺言,竟是在鄰居遭到炮轟後他安慰僕人們不要害怕。海頓被葬在Hundsturmer墓地(現在的海頓公園,維也納Meidling)。而Esterhazy家族對此竟然不聞不問。直到後來vonCambridge公爵和NikolausII.大公說起,才華橫溢的海頓曾在他家做過多年的樂長,他在1820年決定把海頓的墳遷到Eisenstadt的海頓教堂。當海頓的棺材被打開時,人們發現頭顱不見了。後來調查發現,Esterhazy大公的秘書,是當時頭骨學者FranzJosephGall的崇拜者。他買通了監獄管理人和其他兩個公務員,在海頓下葬八天後,把棺材打開,偷走了頭顱。因為當時找不到被盜的頭骨,人們只能將無頭的遺體運到Eisenstadt下葬。後來監獄管理人交給警察一個所謂的海頓頭骨,但真的頭骨在秘書那裡。他讓好友Peter將頭骨轉交音樂學院。但直到Peter死也沒有完成這個任務。Peter的遺孀還是沒有做到。頭骨後來經過多人的手,直到1895年被維也納音樂家之友協會收藏在它的博物館里直到1953年。又幾經周折,終於在1954年頭骨從維也納被運到Eisenstadt與身體合為一體,經歷了145年,海頓總算是有了全屍。 14、亨德爾之死: 1759年春,74歲的大師照例指揮了演出,在暴風雨般的掌聲中,老人倒下了。幾天以後,這位樂壇上的巨星隕落了。 亨德爾享受了國葬的待遇,長眠在歷代國王聖賢下葬的威斯敏斯特教堂墓地,在那裡有一座亨德爾紀念像聳立至今。
㈦ 舒伯特音樂家簡介20字
弗朗茨·舒伯特 ,日耳曼人,1797年1月31日出生於維也納,奧地利作曲家、音樂家。他是早期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也被認為是古典主義音樂的最後一位巨匠。
㈧ 音樂家舒伯特的簡介
舒伯特,奧地利作曲家。一七九七年一月三十一日生於維也納,一八二八年十一月十九日死於維也納。舒伯特的創作生涯雖然很短暫,卻給後人留下了大量的音樂財富,600多首委婉動聽的藝術歌曲,為世界音樂寶庫增添了耀眼的光輝,在音樂史上被譽為「歌曲之王」。其最有代表性的歌曲有《魔王》、《野玫瑰》、《聖母頌》、《菩提樹》、《鱒魚》、《小夜曲》、聲樂套曲《美麗的磨坊女》、《冬日的旅行》等;另有18部歌劇、歌唱劇和配劇音樂,10部交響曲,19首弦樂四重奏,22首鋼琴奏鳴曲,4首小提琴奏鳴曲以及許多其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