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教案 > 畫人像美術教案

畫人像美術教案

發布時間:2020-12-25 15:42:00

① 如何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探究 《畫人像》一課教案

如何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探究
《畫人像》一課教案

畫人像

課 型

造型·表現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人物的發型,臉型,五官,表情和服裝的不同特點,學慣用線表現正面人物的特點。
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生了解人物特徵的表現方法,培養學生正確觀察習慣和分析能力。引導學生學習畫家的表現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在小組學習研究中相互交流,培養他們的合作,探究意識。通過學習活動,在觀察,表現人物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習慣和表現能力。

教學准備

重點

人物的臉型和表情

難點

人物肖像畫的表現

教具

具有各種特徵的人物肖像畫和攝影作品以及有關人物肖像描寫的其他材料(如教師人物的肖像描寫),多媒體教學設備等。

教、學方法

探究、賞析、談話法等。

課時分配

2課時

第 一 課 時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了解用線表現正面人物的發型,臉型,五官,表情和服飾的不同特點,學會如何運用不同的線條。
2、了解表現人物特徵的方法,能夠大膽地運用某種造型方法表現同學的特徵。
3、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發展具有個性的表現能力。 培養學生關愛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質。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融入到生活中去欣賞美的事物。

教學准備

重點

了解人物的發型,臉型,五官,表情和服裝的不同特點,學慣用線表現正面人物的不同特點。

難點

如何用線表現人物的不同特點。

教 學 過 程 設 計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組織教學
二、游戲導入
1、出示圖片

2、想一想

三、講授新課
探究式學習活動

1 觀察

2、討論

3、分析

4、小結

5、人物特徵的表現手段

6、小結

四、實踐操作

五、展示、評價

六.課外延伸

檢查學具准備情況

·同學們,今天我們做一個游戲,游戲的名稱是: 猜猜「她」是誰 ?
·說說「她」的特徵
由此導入新課—《畫人像》

請幾位有不同特點的學生到講台前,全班同學一起分析他們的發型,臉型,五官,表情等不同的特點。
誰能用較簡潔的語言准確地說出他們的特徵。
帶領同學們分析書中丁聰的《女孩》劉文西《陝北人物》的作品。欣賞教材中的畫家作品,提問:兩幅畫中表現的人物各有什麼特點?線條是如何運用的?
··比較剛才所看的作品,想想:畫人像為什麼會有這么大的變化?這又與什麼有關呢?

·這主要跟攝影術的發明有關。在攝影術發明以前,像國王、王後、富商這樣的重要人物都要通過僱傭畫家來為他們畫肖像。這些肖像充滿了他們生活的線索,人們能從華麗的服裝或是嚴謹的制服上看出被畫者的身份。攝影術發明以後,畫家們開始認為逼真地再現人物肖像是沒有意義的,所以開始思考創作肖像畫的新方法。他們開始探索用不同的色彩和不尋常的方式來表達人類的情感和思緒。這就是肖像畫的起源和最初的作用。
·同學們,剛才我們一起說了人物特徵,那人物特徵主要是通過人物的哪個方面表現出來呢?(人物頭部)
·人物頭部是反映人物特徵最主要的地方,包括相貌,精神狀態,還有性格特徵。人物頭部的特徵主要是通過臉型、五官、和發式來表現出來的,而藝術作品又往往通過人物面部的刻畫來揭示人的內心世界,突出表現某一主題。
·臉型
你屬於什麼臉型?(如國字臉、瓜子臉等)
畫人物頭部時,我們應該先整體把握人物的臉型,再去刻劃人物的五官。 觀察模特時,多進行對比觀察,在畫的過程中盡量做到眼中有竹,胸中有竹,手中有竹。
·表情
同學們,你們「哭過」、畫人像「笑過」、「怒過」、「樂過」、「驚喜過」嗎?
請幾名學生上台來表演「哭、笑、怒、樂、驚」的表情。 其他同學仔細觀察,相互討論:人物表情主要是通過五官中的哪些變化表現出來的?怎麼變?
每組同學選取一種表情用簡筆畫的形式將它畫下來,並派一名同學到黑板上畫。
請學生逐個分析剛才所畫的表情,畫得如何?有沒有將表情特徵畫下來?沒有的,如何改?
·人物表情主要是通過人的 眉毛、眼睛和嘴巴的變化 來實現的。(出示各種表情圖片,說清每種表情的變化規律)。
·學生寫生一幅人物肖像畫。
·學生習作、教師巡視指導在學生畫的同時,教師應該多強調對比觀察,由整體到局部的觀察方法。
嘗試觀察和描繪你生活中的不同年齡、不同階層的人物,看看他們有什麼特徵?
你認為還有哪些方面可以體現人物特徵?
·展評學生作品,並請同學們到台前講述人
物都有哪些面部特點,作品表現出人物怎樣的內心情感等等。

上述展示了幾幅用其他方法表現人物的學生作品,引導學生課後可以進一步寫生。

觀察

思考

說一說

討論

說一說

了解觀察人物特徵的表現方法。

引導學生學習畫家的表現方法。

觀察

討論

觀察

討論

觀察

討論

實踐

感受

暢所欲言、互相欣賞、學習並交流經驗

培養學生學習的合作能力及評價能力。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

② 急需色彩人像教案!

色彩人物寫生(32學時)
要求和說明:
人物畫是用藝術手法表現人的姿態,性格和個人特點的藝術作品.色彩人物寫生增加了色彩能更突出的表現人物.通過色彩人物寫生學習,使學生明確人物寫生的目的,掌握肖像畫的的特點,能夠進行色彩人物寫生與表現.

人像畫是用藝術手法表現人,顯示人的姿態,性格和個人特點的藝術作品.人像畫的起源極為悠久,現在世界上已經發現在公元15000年的冰河時期,人們就在洞窟牆壁上面畫下了人的速寫,表明了人類希望表現自己.當然這些繪畫還談不上是人像畫,只是描寫人在活動時的圖像.至於能夠符合現代意義的人像畫,發展的時間要短得多,從產生到現在在大約1500年左右.
公元前6世紀,最早的一種人像的形式不是紀念活著的人而是紀念死者,這個傳統一直繼續到埃及和希臘.現在保存下來的最早的肖像畫是埃及王朝時期畫在石棺內外的人像和公元1到2世紀羅馬的木乃伊主人的肖像.當時人像畫是用蠟調制的顏色畫在木版上的,有的一直保存到現在,其畫面的顏色仍然新鮮生動.2世紀的時候,古羅馬成為當時西方世界的中心,勝利和征服帶來了財富,支持了肖像畫的發展.羅馬網落了卓越的希臘畫家,把羅馬人的顯赫保存在畫像中.羅馬時期的肖像畫具有理想化的成分,皇帝的神化的形象是用與頭顱不成比例的巨大軀體來顯示.這是羅馬的自負與希臘的完美,兩個不相容因素的結合而導致的荒謬.羅馬的人像畫存在於一個富裕穩定的社會,但是當這個社會崩潰的時候這個傳統也就衰微了.
肖像畫並不是直線發展的,它有時盛行有時衰落.例如到了歐洲中世紀的時候,肖像畫就很難存在,因為那時認為藝術作品只能是用描繪和頌揚宗教的神靈.到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肖像畫才開始復活,畫家的地位也有了改變,不再被認為是手腳伶俐的手工匠.13世紀後半葉,一響應用在金屬和錢幣上的側面畫像也開始在繪畫中出現,喬托被認為是第一個具有創造性的人物畫家.凡.代克是完善和發展了油畫的人,他的作品能夠色彩鮮明地一直保存到現在.這個時期肖像畫藝術中出現了兩條基本並行的途徑,一方面有些畫家那些穿著長跑和管服的顯貴,這樣可以得到豐盛的收入,生活得富裕自在.這些人像畫主要不是表現人物的性格特色,而是把注意力放在表現被畫人的政治和宗教方面的社會地位上.為了同一個的理由,一個人的肖像畫可以放在神話和歷史的畫面中,充當神和英雄的角色.而另一方面,一些畫家強調個人的感受和愛好,追求生活的真實,這些畫家就難以維持穩定的生活.
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思想的傳播,使畫家自身的價值日益顯示出來,有時注意力更多集中在畫家身上而不是他的作品上.達.芬齊的名字響徹了歷史.相對來是說他在繪畫方面的成就只是他傑出貢獻的一部分,而在這方面也顯示了他的無與倫比的才能,《蒙娜麗莎》可能是已有肖像畫.從技法上來講,這是一副創造性的作品,畫了許多年,可能是綜合了不只一個模樣的形象.從技法上講,這幅畫採用了不強調邊線的畫法,用不易察覺的透明色層多次覆蓋,從而取得了這種精妙的效果.這幅畫對流行的單人肖像畫的風格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達.芬齊早年曾經在義大利的佛羅倫薩,用了一段時間進行解剖學的研究.1503—1506年他住在一家醫院,從而獲得解剖學的知識,這肯定對他的繪畫起到作用.只有充分了解皮膚下面的肌肉和骨骼的結構,才能達到如此高度的寫實主義水平.
據研究證實,拉菲爾也曾經見過《蒙娜麗莎》這幅畫,他也畫了許多肖像畫.拉菲爾與達.芬齊雖然個性不同,但是對於世界的共同理念把他們聯系在一起,而與北歐的畫家不同.
處於北歐的丟勒的肖像畫顯得更為深思熟慮而不像達.芬齊那樣流暢.他們的作品互相比較起來,幾乎不像是同代人畫的.另一個年輕的德國畫家荷爾拜因(1497—1534)周遊了許多的地方,他的畫風比較開放.
17世紀的人像畫是由浪漫的感情充沛的巴洛克風格所控制.魯本斯和凡.代克畫了許多人物姿態莊重的肖像畫,顯示出被畫人的貴族身份和富有.委拉斯貴支和佛朗西斯科更注重表現對象的內在氣質.倫勃朗和其他一些荷蘭畫家則傾向於表現中產階層和下層人物的內心世界和情感流露,體會了肖像畫的高度美學的價值.
18世紀大多數著名的畫家都曾經繪制肖像.西班牙畫家戈雅畫得單純並且具有心理的洞察力.在法國,達維特,安格爾用經過訓練的新古典主義來畫正規肖像;德拉克羅瓦以戲劇性的色彩豐富的浪漫風格畫卓越的肖像;庫爾貝的肖像畫則表現了精力充沛的寫實風格.
19世紀後期至20世紀,印象主義及各種現代流派的肖像畫更是層出不窮,並涌現出一大批優秀的,在肖像畫上卓有成就的藝術家.
肖像畫中的人物形象與被畫對象相似與否,並不是評價繪畫水平的唯一標准.許多肖像畫家的畫能夠畫得很像被畫的人,當人們藍到畫面的時候,馬上可以認得出畫的是誰.許多人認為肖像畫大師的高明之處就在於他們能提供這種相似.其實僅僅有了表面的形似,並不一定能充分地顯示對象的內在氣質和畫家的感受,當然也不能成為決定繪畫水平高低的關鍵因素.為什麼當觀眾看到大師們畫的一些他們並不認識的男人或婦女的肖像時,也會受到強而有力的沖擊呢 這是由於真實的感受,同時又不失去對對象的尊重.
肖像畫不僅再現對象,而且還會記錄下藝術家是如何觀察和感受對象的,畫中的形象往往同他描繪的對象不同.因為畫家在畫一個面孔的時候,實際上記錄和反映了對象和自己這兩個方面.有一些肖像畫反映出畫家和被畫人感情上的交流:另一些畫的不怎麼好的人像畫,流入一種墨守成規的俗套或者簡單地挖苦諷刺對象,或者表現的簡單生硬.
背景的處理也是肖像畫的一個組成部分,有的畫家畫上的和對象有關的一些背景和環境,也有的使對象處於一種無關的或抽象的背景當中.
在一些人像畫中,畫家和被畫人的互相影響,經常會反映出畫家自己的長相和身材的特點.達.芬齊在他的"繪畫論"一書中曾經寫到:"如果你長難看,你會傾向於選擇不漂亮的面孔來畫.許多畫家畫的對象經常像他們自己."如果倫勃朗畫的肖像和他的自畫像相比較,可以看得出他畫的一些男子的肖像,不僅在面孔上與他自己相近,而且在體形上有時有些相似.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做能表現畫家自我的莫過於自畫像了.在那裡畫家內在的自己和外在的表現完全統一在一起,不必通過另外一個人來反映.畫自畫像可以反映把內在的自己和外在的表現統一起來的最徹底的企圖.同時畫自畫像也可以訓練畫家逐步掌握對五官及形象的觀察力,以及在畫布或紙上綜合表現出來的能力,這是一個復雜的任務.
在繪畫教學中,人像一直是人物畫學習的主要課題.人的面孔是最富於表現力的,不用講話只靠面部肌肉的輕微動作所作所形式的表情可以傳達出大量各種不同的信息,人像習作是人物畫的基礎,不只表現人物的膚色,而且還要刻畫形象,傳達出內心世界的感受.這是難度很高的課題.
第一節 人像寫生的基本要求

人像寫生的基本要求:
一,頭部五官比例合適,解剖關系正確,動態明確,重心穩定.
二,注意表達頭部的俯,仰,轉側,以及觀察時仰視的透視變化.頭部的特點是以面部中心線為基準左右的嚴格對稱,這種對稱不僅是五官,也包括頭部結構的各個基本形體的對稱.
三,注意用色彩塑造出頭部的形體和空間關系.表現出不同膚色在特定光線下的冷暖,鮮灰明暗變化.處理好畫面的色調和色塊的色彩構成,這包括面部,背景,軀體幾大塊構成的黑白,冷暖,鮮灰的關系,各色塊的大小與統一的對比關系.
四,表現人物的形象特點和精神狀態,這是你對於對象的心理感受和感情的外化.
五,掌握人物畫的方法和步驟. 六,了解人像寫生的一般規律.
下面,重點講講人像寫生的構圖和擺模特兒方面的要求.
一,人像寫生的構圖
根據畫面選擇的范圍,人像的構圖可以分為以下幾類:一,頭像,肩部以上的人像;二,半身像都可以把頭畫在畫面的中心,半身和全身像一般頭的位置大多要偏離畫面中心位置,兩只手要避免畫在同一水平線上,盡量避免在構圖上切斷手指和手臂.
色彩畫中物體的點,線,面位置的安排是構圖的重要因素.在構圖法則的研究中是把各種繪畫(靜物,風景,人物等)景物加以抽象化,概括為點,線,面,作為類似形的共同特徵來體現物體和諧統一,鮮明的整體效果.構圖法則是從成功的繪畫作品中總結出共同的規律,但是藝術家的構思總是有所創新,我們要熟悉和了解構圖的法則,吸引其經驗,還要能夠不受其局限.努力探求創造出新的構圖.
形體的位置在構圖中概括為大小不同的點.構圖首先要決定物體的位置.畫面上最吸引人的注意的重要的位置稱為視覺中心.經過實驗發現畫面的視覺中心與其幾何中心遠一些;就是要稍靠上一些就是為了靠近視覺中心.
當畫面上有兩個點的時候,例如頭部和搭在一起的雙手,構圖時要分清主次,取得平衡.
所謂分清主次是指一般情況下為主的要靠中心近一些,而次要的要離中心遠一些.
當畫面上有三個點的時候,例如頭部與分開的雙手,一般搭配成不等腰的三角形,利於取得高低錯落而不呆板的效果.古典畫家大多遵守這一規律,近代畫家也有反其道而行之的.
二,如何擺模特
如何選擇人像畫的模特呢 作為學習人像畫使用的模特應當選擇五官端正,比例勻稱的人,這樣有助於通過繪畫過程建立起正確的比例感.開始適宜畫青年男女,選擇骨骼肌肉關系比較明顯的,避免面部脂肪過多掩蓋了結構關系的面孔.靠後再安排皺紋較多的老人和比例短小的兒童.
擺模特時要注意採光的角度及光線照明角度與形體塑造,性格表現的關系.要想把對於解剖結構的知識和理解在畫中的體現出來,畫家除了使用輪廓的邊線以外,還要注重光影和色彩的變化.一般室內畫肖像時的採光力求接近室外的自然光效果,光源應當從斜上方照射.所以標準的畫室採用斜上方的天窗,沒有條件時可以使用北面的窗戶採光.如果遮擋住窗口的下半部分,只用上方的光源,效果會好一些.一般來說強烈集中的光造成的明暗對比強烈,適合於顯示男性面孔的堅強果斷;柔和散射的光線使面部的明暗接近,適合於描寫女性面孔的柔美溫和.此外,頂光,側光,逆光等也各有特色,值得在採光時仔細推敲.一般來說,關於頭部的角度,正面或四分之三側面比較容易引起人們的注意,四分之三角度的半側面和側面總比正面更能顯示面部的明顯特點.至於頭和身體一般多使之朝向不同角度,這種差別能夠給人以動態的感覺.
畫色彩畫時除非為了特殊效果,一般不宜使用人造光源.俗話說:"燈下不觀色",除非有特殊的光源設備,不然人造光源的大部分光色與自然的日光相差過遠.鎢絲燈光偏橙黃色,日光燈的光色偏青綠色.在人造光源下,難以正確觀察,判斷畫面和調色板上的顏色.
模特的姿勢要自然舒適,避免難以維持的表情和姿態.當許多人同時畫的時候.要兼顧到各個不同角度的可畫性.
第二節 人像形體特徵和色彩特徵

人像的形體特徵包括基本形體結構特徵和個性特點.肖似是肖像畫的要求,也就是說要畫的像對象.但是色彩人像寫生並不能在一開始就把五官的描繪擺在第一位.首先要掌握頭部和五官的基本幾何形體特徵,以及它們在空間中的對稱關系,因為人的面孔和五官是對稱的.塑造基本結構是描繪形象的基礎.一個人的頭部的基本結構特點,比起年齡,肌肉,皺紋等來,要穩定和重要的多.一個人在幾十年中,五官和肌肉可以變化很多,但是頭骨的基本結構不變.
形象的個性特點是畫家通過造型手段來體現的對被畫人氣質的心理感受,其中包含了生理特點和心理情緒.面部肌肉的細微動態,可以表達豐富微妙的心態.人們平時不用說話,只憑面部的表情就可以互相傳達許多信息.好的肖像畫可以通過視覺形象傳達出被畫人的心理素質及社會經歷等.
在肖像畫中色彩特徵的表現具有豐富的內容.不同部位的皮膚色彩是不同的,性別,年齡,種族的不同,體現在色彩上的區別也是很明顯的.
用色彩塑造頭部的形體結構
人像寫生中首先要區別亮面,暗面,反光幾個大面顏色的冷暖鮮灰的不同,還要用色彩做進一步深入細致的塑造,不能只畫素描的明暗變化.面部的每一個體面轉折,都會改變受光角度使色彩變化,因而每深入一步的塑造都是伴隨著冷暖,明暗,鮮灰的變化.
皮膚色彩變化的規律
不同人皮膚的顏色是有區別的,不僅人種有黑,白,黃,棕各種膚色的區別,而且同是黃色人種的中國人,男女老少也各異,不同人的皮膚差別有的很懸殊.但其中也可以尋找一些色彩變化的共同規律,比如,頭部中額頭的顏色一般偏暖,下頜以及脖子的顏色偏冷,兩頰的顏色偏紅,手的皮膚顏色比臉的顏色暖,手背常摻雜有靜脈的青色.
人物膚色過度與色彩銜接的技巧
膚色的變化是柔和,細致,微妙的,繪畫時要避免簡單生硬.使用水彩和水粉畫人物的皮膚時,開始時宜使用時濕畫法,趁顏色濕潤時連續鋪色使之銜接自然,力求整體完成,然後再加以適當的修整.局部著色可以適當暈染,以利銜接.使用水粉,水彩的較少使用干畫法畫皮膚,因為如果沒有豐富的經驗和技巧,由於不易掌握色彩的干濕變化,很難做到皮膚色彩銜接得柔和,自然.
使用油畫顏色畫人物時,膚色的調配應當與畫靜物和風景時不同,要求更為細致確切,避免生硬和單調的顏色.
組織好頭部和背景的色彩關系
背景起到雕塑空間,襯託人物的作用.由於色彩的對比作用,不同的背景對於前景人物的色彩是起到不同的影響的,背景顏色會改變人對臉色的感覺.灰背景前臉色顯得濃重,冷色背景前臉色發暖,暖色背景前臉色發冷,深色背景前臉色較深.可以根據需要,通過 有意識的搭配背景顏色來加強和減弱臉色的每些部分.背景的顏色在構成畫面總的色調方面也起著作用.為了調整方便,大多數人平時置備許多不同顏色的襯布,使用是根據需要隨時調換.
第三節 人像寫生的方法步驟

人像寫生需要遵循一定的方法步驟.人像寫生的方法步驟不是固定不變的,不同的畫家,不同畫派畫人像的方法有許多不同.課堂的人像學生作業,由於受到時間的限制,許多方法步驟,這在不能採用.但是由於人像寫生的目和的時間長短的不同,也需要採用不同的色彩工具和相應的方法步驟,這在前面介紹不同畫種的技法中有比較詳細的說明.例如兩三個鍾頭的頭像速寫要一次完成,方法比較單純;中短期寫生作業需要多次完成,比較復雜.下面以中短期頭像寫生為例,介紹一下人像畫寫生的基本方法步驟.
起稿
起稿時,先要考慮好構圖的安排,有時要畫個速寫的構圖稿.
在畫面上起稿的時候,水彩,水粉一般用鉛筆,油畫用木炭或用稀釋的單色油彩,不必畫得很完整,只是確定下主要的輪廓和比例,用線表現形體和提示出明暗交界線,陰影的邊緣.一般水彩畫,水粉畫起稿到這種程度就可以了.但是油畫人像起稿時,利用油畫遮蓋力強的長處,有時換要增加一個階段,用單色(通常用熟褐或生褐色,因為容易使膚色取得調和)只調松節油,像水彩似的畫出基本明暗關系,為下一步的鋪色打下一個更好的基礎,要把主要色塊的明暗關系拉開,畫出明暗交界線和暗面及投影.
色彩稿
時間較長的油畫頭像作業,常常要畫色彩稿,它是很有效果的.色彩稿要抓住第一印象,確定最基本的色彩關系,有時要多畫幾張,以取得滿意的效果.
鋪色
鋪色階段是人像畫的主要階段.首先要組織色調和畫面上基本大色塊的黑白,冷暖,鮮灰色彩關系,特別是要先處理好面部,背景,衣服這幾塊顏色的互相關系,避免一下子就陷入局部,例如不畫背景顏色冷時,臉色就顯得暖些;在暖色背景的襯托下,臉色就顯得冷.
刻畫
深入塑造時,首先要塑造頭部的基本結構,即頭的長方體基本幾何體,以及額頭,眼窩,顴骨鼻子,下頜等基本形體.不能把臉部當成一個平面,直接畫上眼睛,鼻子,嘴,一定要把額頭畫得凸出來,把眼睛畫成陷阱眼窩里的球體,始終要像雕塑一樣首先塑造結構,體積和空間.頭,頸,肩的聯結關系,由於頭發衣服的影響,容易被忽略而出現錯誤,要注意內在聯系關系的正確.
整理
這是人像畫的最後階段,要從遠處對比例,動態,結構,形體,色彩等做全面的檢查調整,注意畫面各部分的主次,強弱,簡繁等關系.

③ 如何刻畫人物性格作文指導教學設計

【如何刻畫人物個性】
要寫好人物,一定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抓事典型事例,突出人物性格。
人物的思想品質和性格特徵是通過一件具體的事例體現出來的,所以,寫人一定要抓住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特徵的典型事件來寫。
這里的「典型事件」並非一定是轟轟烈烈的大事,有時,一件小事也能反映一個人的品質。有時,恰恰是一些平凡小事,才更能讓人信服。
(2)通過言行描寫,體現人物個性。
常言道:「聽其言,觀其行,知其人。」也就是說,想了解一個人的「特點」,就要留心觀察他在做事的過程中的音容笑貌、舉止動作,找出他與眾不同之處,也就抓住了他的「特點」。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你所寫的人物語言,一定要符合人物身份,不能一個八十多歲的老奶奶用官員的腔調來說話。
另外,行為也是體現人物性格的一個方面,因為,人的行動是由思想來支配的。描寫人的行為,一定要仔細觀察,用詞准確。
(3)刻畫心理活動,達到表裡如一。
在描寫人物時,對人物內心活動的描寫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只有把所要描寫人物的內心把握准確,才能表裡如一地刻畫人物。
(4)寫人物抓特點,切勿千人一面。
我們知道,世界上這么多人,但我們依然能准確地區分出每個個體,這就說明人和人之間還是存在差異的。我們在寫人時要准確地抓住這些差異,而不是「一個鼻子一張嘴,兩隻眼睛兩條腿」這樣泛泛地寫。抓住個性,寫人才不會出現千人一面的情況。

④ 如何運用欲揚先抑來刻畫人物教案



「你們願做什麼樣的朝陽,怎麼樣才能讓你們的青春像朝陽一般?」

「我希望做一個永遠充滿朝氣的朝陽,最好可以任意的發揮,想像,還可以創造,可是……我沒有時間。」W君顯得很無奈的揮了揮手。

「我希望做一個『好孩子』式的朝陽,可是,我總是太愛玩,『好孩子』也許離我太遠了。」F君的語氣略帶惋惜。

語文老師聽了這些話,高興地說:「其實你們都是朝陽。只要別太死讀書,給自己留些發揮的時間和空間,那麼你們的創造不會只是夢。你們想想你們今天說過的話,多麼完整,多麼有道理,文采也不錯嘛!……」

這原本「痛苦的考試」,竟變得如此輕松,我喜歡,也深深地被這堂不尋常的考試所陶醉。真希望師弟、師妹們「減負」後的考試,和我們這次考試一樣快樂。

2、當堂點評:

本文的成功。得益於作者巧妙的構思——運用「欲揚先抑法」抒情達意,將一次別開生面的「不同尋常的考試」,寫的情趣盎然,意蘊深遠,令人回味。

晚自習語文老師宣布考試,「教室里嘆氣聲已滿天飛」,「F君」調侃的話,教室里一陣鬨堂大笑,老師因勢利導,以「看著窗外的夕陽,你會想到什麼」為話題,開始了晚自習的考試,形式新穎,方法獨特。結尾寫「痛苦的考試」「竟變得如此輕松,我喜歡」,這是欲揚先抑的寫法,前後句意不通。

2、《我的叔叔》

我有一個頂好頂好的叔叔,他最疼我,我也很喜歡他。他是個稅務員,平時戴著大蓋帽,威風極了。有時,他把大蓋帽扣在我頭上,我邁起正步,逗得大家笑。可是最近發生了一件事,使我對叔叔有了新看法。

那是星期六晚上,媽媽帶我去叔叔家玩。一進門,我就發現一位陌生人在跟叔叔談著什麼。見我們進來,那陌生人一把抓起叔叔的大蓋帽,慌亂地蓋住茶幾上的一堆東西,便起身要走。只聽叔叔說:「行,這事我一定能辦好!」邊說,邊送那人出門。

趁叔叔去送客,我好奇地掀開大蓋帽一看,呀!我一下子驚呆了,厚厚一沓「大團結」!哼,叔叔也會做這見不得人的事兒,真沒想到!我氣呼呼地想。不一會兒,叔叔走過來跟我說話,我故意裝做沒聽見,就是不理睬他。

第二天,叔叔到我家,問我昨天怎麼啦,有沒有不舒服。我白了他一眼,一聲不吭,心裡橫豎覺得叔叔挺不順眼。為逗我開心,他把大蓋帽扣到我頭上,被我狠狠地甩掉了。

晚上,媽媽要我去給奶奶送魚。奶奶就住在叔叔家裡,我雖然不樂意見叔叔,但也不好說不去,只好去了。

來到叔叔家,幸好沒碰見叔叔,謝天謝地。我把魚遞給奶奶,轉身就往外走。經過叔叔房間時,忽然聽見裡面有動靜,我就躡手躡腳地把門推開一道縫,向裡面望去。糟糕,昨天那個陌生人又在叔叔屋裡。他又來干什麼?我側著耳朵,想聽個究竟。

「我那罰款的事……」這是陌生人的聲音。

屋裡沉默了一會兒,叔叔開了口:「上次那件事,按規定應罰5000元至10000元,但考慮到你是初次偷稅,決定罰款5000元。昨天你那2000元,我已經替你上交了,明天你到所里再補交3000元吧!以後記著,要自覺繳稅,別來那套……」叔叔正對他進行稅法教育。聽到這里,我感到內疚和不安起來,是我錯怪了您,我的好叔叔,對不起!

3、「欲揚先抑」與「欲抑先揚」是相反相類的兩種布局方法。

楊朔寫過一篇著名的散文《荔枝蜜》。他在文中說小時候因為被蜜蜂螫過,因此對它總有疙疙瘩瘩的厭惡之感,但後來在廣東從化參觀了養蜂場,嘗到了荔枝蜜,又聽了養蜂老人的一番介紹,對小生靈蜜蜂頓生敬仰之情,它那勤懇、無私的品質正體現了中國勞動人民的美德。這是典型的欲揚先抑寫作手法。所謂欲揚先抑,是指本要大力頌揚的對象,而落筆開始卻貶抑它,批評它。

魯迅的《范愛農》也採用了這種手法。1907年作者與范愛農同在日本。革命黨人徐錫麟刺殺安徽巡撫而被捕處於極刑後,消息傳到日本,留學生大為義憤。當時他們集會罵清朝政府,有人主張打電報到北京抗議,然而范愛農卻說:「殺的殺掉了,死的死掉了,還發什麼屁電報呢。」徐錫麟是范愛農的老師,他竟說這樣無情無義的話,因此作者說:「我非常憤怒了,覺得他簡直不是人,自己的先生被殺了,連打一個電報還害怕,……從此我總覺得這范愛農離奇,而且很可惡。天下可惡的人,當初以為是滿人,這時才知道還在其次;第一倒是范愛農。中國不革命則已,要革命,首先就必須將范愛農除去。」在文章開頭,范愛農給讀者留下極可憎可惡的印象,這是極力的「抑」,然而接下去在敘述他倆以後的交往中,范愛農原是一個嫉惡如仇、正直有志氣的人。前文的「抑」,反襯了後文的「揚」。

採用這種寫作手法,要自然合理,切不可牽強生硬。

4、伯父從台灣歸來

前幾天,爸爸收到遠在台灣謀生的伯父寄來的信,說他要回鄉探親了。

我別提多高興了,整天猜想著伯父回來時會給我帶什麼禮品。

記得前年,遠房的叔叔從新加坡回來一趟,臨走時送我一件高級的風雪衣。我穿著它,人人注目,好幾個同學向我打聽,什麼地方買來的?多少錢?我總是詭秘地一笑:大陸上買不到的。我想,這次伯父回來,肯定會帶給我更好的禮物。哎,不知怎的,我眼前總浮現出想像中的伯父的模樣。高高的個兒,油光的頭發,一身筆挺的西裝,烏亮的皮鞋,也許還拎著大皮箱……

一天,我放學回家,老遠就看見家門口圍著很多人。我估計準是伯父回來了,便一口氣奔到家門口,分開人群,擠進屋裡。只見奶奶旁邊坐著一個老人,約摸六十來歲,黑瘦的臉上爬滿了皺紋,兩鬢斑白,穿一身樸素的中山裝。看那樣子,比我爺爺還要老。我愣住了,這哪是我想像中有風度的伯父呀!

奶奶先開口:「這是我孫兒瓊瓊。」伯父伸出粗糙溫暖的大手把我拉過去,撫摩著我的腦袋說:「比相片中見到的大多了。」我任他怎麼說,也不回答。伯父沉默了片刻,好像想到什麼似的,站起來,抓過身邊的旅行袋,從裡面掏出糖果,對圍著的親友說:「謝謝大家來看我,請坐,請坐。」說著,把糖果分發給大家。不一會兒,鄉親們陸續走了,屋裡只剩下我們一家人。我趁這空隙,掃視了周圍,並不見大箱小箱,只有那旅行袋靜靜地躺著。我開始失望了。

以後幾天,伯父總是出門,有時由我父親陪著,晚上也常很晚到家。有時見他與爺爺、我父親談笑風生,可我毫無興趣去聽,我關心的是禮物,而伯父從未提起過這類事,我不免又增加了抱怨。我心想,伯父真是與眾不同的「番客」。四鄰們從海外歸來的親人,總帶著讓人羨慕的禮物,而他竟這么吝嗇!同學們有時問起伯父帶給我什麼,我啞口無言,臉熱到耳根。親戚們按當地風俗送來豬腿、紅蛋,為伯父「脫草鞋」(洗塵的意思),可他讓奶奶一一退回,也沒像其他番客一樣回敬親友,惹得親友們背後數落。

十多天過去了;伯父要走了,我徹底失望了。我勉強地隨著爸爸到車站去送行。在車站上,伯父再三叮囑爸爸:「我走後,你趕緊把設備添置起來,有什麼情況及時寫信告訴我。至於那小學校,應該多添點電化教具和運動器材。」聽到這些,我一下子呆住了,伯父的形象頓時在我眼前高大起來,回家的路上,爸爸告訴我,伯父這次帶回一筆錢,想在村裡辦兩個加工廠,還想資助一所小學。他覺得別的番客為故鄉做了不少事,而自己常常感到內疚。

啊,伯父,你給我,給鄉親們帶來了最好的禮物。

我轉身想再望一下伯父,可汽車已消失在大路盡頭。伯父,我等著你再回故鄉。

【借鑒】

欲揚先抑。本文贊揚「伯父」熱愛故鄉、渴望故鄉親人及後代過上幸福生活的高尚品質。而文章的前半部分處處在貶低「伯父」:他是那麼「吝嗇」,一點兒禮品也不給「我」帶來,連遠房的叔叔還不如;他是那麼沒風度,臉上爬滿了皺紋,兩鬢斑白,穿一身樸素的中山裝;完全不是「我」想像中的人;他是那麼不近義情,鄉親們送的豬腿、紅蛋,一一被退回,也不回敬別人……一樁樁、一件件事,都在抑低「伯父」,可是文章最後,從「伯父」與「爸爸」的交談中,了解到他是一個慷慨、重情的人,他的內在「風度」使人敬仰,令人欽佩。作者採用欲揚先抑的手法,收到了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5、阿麻的故事

阿麻並不是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人物,他只是我小時候鎮上的一個鄰居。

我們這個鎮子並不大,叫真如鎮,鎮里大都是我們劉家宅的人。我家對門便是阿麻家了。

阿麻長得並不俊,甚至有點丑,臉上滿是麻子,腳一跛一跛的,我們小孩子很不喜歡他。

記得那時,滿園的柿子熟了,我和幾個小夥伴偷偷地溜進柿子林偷摘柿子吃,被阿麻抓往了。「好呀,小丫頭,又來偷柿子了,走,見你父親去!」不由分說拉著我就走。我犟著脾氣不走,小夥伴們有的抱他的腰,有的用柿子砸他的頭,我掙扎了出來,撒腿就跑。跑著跑著,不見了阿麻,我們別提有多高興了。不消說,後來便被父親狠狠地揍了一頓,於是對阿麻便恨之人骨。

我們鎮旁邊有條小河,說小不小,每次上學、進城都要繞很大一個圈子。阿麻不知從哪兒搞來了條小木船,撐著小船為我們擺渡,而且分文不收,免費送大家過河,大人們都說阿麻積德了。可是沒多久,阿麻收費了,大人孩子渡一次船要收費三角;再過一個月,竟漲到了一元錢。大人們很生氣,紛紛說阿麻實在太缺德,敲自己人的「竹杠」。阿麻什麼也沒說,只是來來往往地擺渡,收錢,臉上常常露出興奮的神色。漸漸的,人們發現阿麻消瘦了,撐船的力氣也不像以前那麼大了,於是人們又抱怨阿麻為了賺錢連命也不要了。終於有一大,阿麻病倒了。聽醫生說,是癌症,活不長了。而這時,小河上開始架起一座石橋。阿麻的病情一天天地惡化,小石橋一天天地快要完工了。

阿麻終於死了,死在小石橋落成的那一天。一陣爆竹聲後,鎮長說話了。他沒說多少話,後來他說:「這座小石橋是阿麻把擺渡的分分角角積攢起來造的。阿麻很早就知道他得了癌,但他一直沒有說出來。臨死時,阿麻還念念不忘鎮上的人,他希望鎮上的人們能原諒他,阿麻擺渡收費這么貴,都是為了我們這個鎮哪!」鎮長說著說著,哭了,鎮里的許多大人也開始抽泣,就連我們這些小孩子也覺得眼眶濕濕的。唉,阿麻,我們竟誤解了他!

後來,不知哪位能工巧匠在小石橋上雕了阿麻的半身像,這樣,阿麻便可每天目送著鎮上的孩子高高興興去上學,大人喜氣洋洋去城裡辦事了。

【借鑒】

①欲揚先抑。文章的主人公是阿麻;這個阿麻是怎樣的一個人呢?文章先寫阿麻的外形:「臉上滿是麻子,腳一跛一跛的」,難怪小孩們「不喜歡他、阿麻對小孩們很兇,不是「抓」便是「拉」,小孩們對他「恨之入骨」。至於大人們,對阿麻也有評價,因為他收擺渡費,而且不到一個月,竟從三角漲到一元,人們說他「缺德」,敲「竹杠」,連阿麻消瘦了,也挖苦他「為了賺錢連命也不要了」。可以看出,文章先是對阿麻這個人一抑再抑。直到小河上架起了石橋,阿麻死了,鎮長才道出了石橋就是阿麻把收來的擺渡費分分角角積起來造的。這樣,在這篇文章中,一個看似令人厭惡、確具有高尚品質的人,便樹立起來了。這里用的是先抑後揚的謀篇手法。

②曲徑通幽。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用意是贊揚勞動人民的高尚品質。但是,文章並沒有直說,卻是敘述了一些看來阿麻的品質並不高尚的事,特別是寫阿麻從擺渡到造橋,先是買船,免費擺渡,不久卻收了費,而且擺渡費猛漲。直到最後,才寫出阿麻收擺渡費正是為了造石橋,為人民做好事。文章就是這樣曲折地表現了一位品質高尚、值得尊敬的平凡的普通人。

6、聽報告

布告欄上貼著一張藍色的廣告紙,用醒目的字體寫著:留英博士,研究生黃衍報告會。地點:大飯廳;時間:9月20日下午三時半。

「又是什麼長篇大論,立志成才啦,要當個好學生啦,還不是老一套!」我心裡嘀咕著,順手帶了本《心有千千結》,走進了會場。

「與其聽他吹牛、抖威風,不如瞧瞧瓊瑤的書。」我想。

報告開講了,黃衍西裝革履,筆直地站在講台上。

「同學們,我並不是偉人……」不必要的謙虛。

「我是中國第一個得到英國劍橋大學獎學金的博士研究生……」——口氣不小。

「我只想說些你們沒聽說過的。」——不入俗套。

「請給我40分鍾。」——倒還爽快。

「要想有所作為,知識面必須盡可能廣……」——鄙人同意。

「科學和藝術是相通的,數理化好的同學決不能輕視語文……」——是的,學理的最好有文學才能。

「我很驕做,但驕傲不一定錯……」——貌似奇談怪論,但我贊成,人應該有一點傲氣。

「我在母校時,老師就很難一致贊成我是個好學生……」——喲,原來與我「同類項」!

「啪」——我手中的書滑到了地上,兩眼直直地叮著他,耳朵里生怕漏掉了他講的每一個字。會場里靜得出奇。一千幾百名聽眾的心彷彿被他的心吸引和融化了。

這是我有生以來聽過的最生動的報告!

【借鑒】

①欲揚先抑。學校組織聽報告,在「我」看來內容是「老一套」,無非是立志成才啦,當個好學生啦,而且總是長篇大論,讓人懨懨欲睡。這次聽報告,「我」斷定也不例外,故帶了小說書進會場。這是對聽報告的「抑」。然而這次報告卻例外,越聽越有勁,全神貫注到手中的書掉落在地上,明知也不去拾,「兩眼直直地盯著他,耳朵里生怕漏掉了他講的每一個字」,這是「揚」,極力贊美報告的內容好,報告的時間短。全文先抑後揚,抑是為了揚。

②亦庄亦諧。這是一個生動的引人入勝的報告(可惜作者對報告的內容寫得大少),寫法也很詼諧別致,在記錄報告人某些話後,插入作者的評議,如「不必要的謙虛」、「鄙人同意」、「原來與我『同類項』」等,文白夾雜、數學名詞的借用,都顯得幽默有趣味。

7、買 雞

國慶節前一天,家裡正忙著大掃除。爸爸突然想起晚上舅舅要來我家吃飯,便對我說:「敏敏,你去買只光雞。」說著他摸出十五元錢。

我興匆匆地來到自由市場的雞攤上。買雞的人真不少,好不容易輪到我,攤主見我太小,替我揀了一隻草雞,渾身黃燦燦的。我樂滋滋地回家,心想爸媽一定會表揚我。

一到家,果然爸爸說那雞不錯,稱稱分量,一絲不差。媽問花多少錢,我說十二元。我想把找出的三元錢還給爸,可是摸穿口袋也找不到。「丟了?」媽說。我說肯定忘記在雞攤上了,我轉身要去自由市場。爸一把拉住我:「干什麼?」「去要錢!」爸說:「賣雞的多大年紀?」我說:「二十多歲。」爸說:「算了!這種做個體生意的人見錢眼開,怎麼肯承認。」他還說上星期在國營店買煙,明明給了營業員二元錢,但對方心不在焉地跟別的顧客閑聊,最後說只給了他一元,怎麼解釋也沒用,還誣蔑爸爸要賴錢。媽也說:「你吵不過他們的,別為三元錢被人揍了。」唉,自認倒霉,一件好事被弄成了壞事,可我心裡怎麼安定得下來呢?

過了半小時,我推託要到同學家去,便直奔雞攤。那賣雞的一見我,沒等我開口,便說:「你這小鬼,真沒頭腦,多餘的三元錢怎麼不拿去。」我分明看見在他的錢箱旁壓著我的找頭。他一邊給我錢,一邊說:「給家裡人罵了吧?」我點點頭,真是哭笑不得。我謝了他一聲,他說:「別謝了,我們都有不對。」他隨手揀起一個雞肫,說:「給你,這算你吃批評的補償。」我怎麼也不要,他硬是塞給了我。

我急急地回到家,把事情的經過對爸媽說了。媽說:「這人不錯。」爸爸先是不吭聲,過了一會兒說:「恐怕我是用老眼光看問題。」

【借鑒】

①欲揚先抑。有一段時問,攤販給人的印象不佳,似乎他們都是剋扣斤兩、以次充好的利慾熏心者。本文「我」的爸爸、媽媽也有這種思想,因此當「我」沒拿三元錢找頭後,便一致認為無必要再跟小販去計較,而且爸爸還以親身經歷說明計較是毫無用處的,還可能會招惹是非。這把小販的形象一貶再貶,然而事實證明,那賣雞的為人正直,且有自我批評的精神,不僅還了錢,還象徵性地賠償了一隻雞肫,這就一揚再揚。欲揚先抑的手法在本文中運用得很好。所以說,即使一件普通的小事只要通過巧妙的謀篇,也能成為一篇好文章。

②鋪墊蓄勢。本文主要的篇幅在議論那賣雞的:父親認為他年輕,買賣油滑,一定是個不擇手段地賺昧心錢的人;母親也認為去計較說不定反會挨揍,因為在她看來,做小商販的形同流氓,惹不得的。這些敘述與描寫都是作鋪墊蓄勢用,目的是為突出那賣雞者的形象。這鋪墊蓄勢,還與下文起對比作用。

閱讀全文

與畫人像美術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