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班美術活動(形狀萬花筒)教案
活動目標:
1、理解繪本中的語言,初步嘗試用完整的句子表達故事情節。內
2、能夠按照故事頁碼逐頁翻看容圖書,並嘗試與同伴合作閱讀。
3、體驗繪本中的貓從不開心到開心的情感變化,初步感知故事內涵。
活動准備:
《活了一百萬次的貓》的PPT;人手一本繪本資料;線索圖。
❷ 中班美工區角活動立體相框教案
區角活動觀察記錄表班級:中3班教師:蔡瑞瑞時間: 區角名稱:美術區觀察對象:黃瑋琪、林鉦樂觀察過程:
黃瑋琪和林鉦樂就跑到美工區,開始進行"指印畫"。黃瑋琪很熟練的用手指沾著顏料,根據作品需要運用著"平按、側壓、轉壓、點印"的技巧。一會兒,白色的畫紙就呈現了春天的景象。然後用濕抹布擦乾凈手,再畫下一景物。在繪畫過程中能將物品放回原位保持畫面整潔,操作熟練。在她一旁的林鉦樂情緒高漲,操作步驟也很有序,但由林鉦樂對黃瑋琪難說"你會印這個小女孩的胳膊嗎?幫幫我吧!" 黃瑋琪(思考了一下)"給我,我會"。 "你怎麼弄得?教教我吧。" 林鉦樂興奮又帶著祈求說。"你這樣就行了", 黃瑋琪邊說邊又畫了一次。"我試試吧",說著就迫不及待的手沾顏料畫起來,畫的沒有黃瑋琪快、好,但也畫出了基本特徵還是不錯的。活動結束音樂響起時,兩人有序整理材料,(按標記收放。)將作品整齊的擺放在站牌上,並主動洗手。
行為分析:
1.孩子已具備基本的繪畫技能的能力,且已學會自己思考並想辦法解決遇到困難時的解決方法。在孩子進行思考時,教師"不參與",是為了給幼兒提供充分的自主活動的機會,這樣有助於幼兒獨立性與自主性、合作性的培養。
2.在這一過程中,幼兒的行為可以說是孩子日常活動的再現,積累孩子們一定的活動技能經驗,展現出她們養成的良好規則意識,充分體現了幼兒區域活動的規則性。(圖標規則、繪畫程序規則)教育策略:
1.在活動中,當幼兒遇到困難時,教師給予孩子們充分的獨立思考空間,這樣提高了孩子們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合作意識。在幼兒自主活動過程中,教師應盡量採用間接介入的方法來引導幼兒,並以此提高他們對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幼兒脫離教師的範例,靈活運用繪畫技巧,發揮想像大膽繪畫。)2.幼兒的繪畫技能與語言表述能力、詞彙量及傾聽習慣的發展有很大偏差。教師應想辦法在講評活動中提高幼兒語言組織的完整性和表述的優美性、情節性。
效果及反思:
1.轉變觀念,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
2.建構積極的師幼互動。
3.讓孩子真正成為區域活動的主人。
4.指導到得當、適時,有針對性5.有效的抓住一切教育契機豐富幼兒的活動經驗。
❸ 中班美術我的媽媽的區域材料
來活動目標:
源1、提高幼兒正確、靈活使用剪刀的技能,進一步掌握鏤空剪紙方法,促進創新思維與動作協調發展。
2、在動手剪紙的活動中,培養學生對民間美術的興趣。
活動准備:
1、範例作品3—4幅。
❹ 中班美工區教案美麗的紙箱
一、來活動目標1、與同自伴共同利用紙箱紙盒等材料製作喜歡的玩具、物品等。
二、活動准備1、教師和幼兒共同收集各種大小不同的紙盒、紙箱,切割、刷色的工具(小刀、刷子等),輔助材料(鉛絲、繩子、掛歷紙等),各種顏料,積木,剪刀,一級糨糊,錐子,膠帶等。
教師:仔細觀察圖片,它們有什麼共同的地方?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大大小小的紙盒、紙箱和輔助材料,你認為它們用來做些什麼?
教師:請你們自由分成5個小組,每個小組在圖片中選一個喜歡的內容,並一起商量要製作的東西。
教師:請每個小組選個代表說說你們想製作的物品。
2、教師與幼兒討論製作的方法。
教師:這些物品怎麼做呢?要用哪些材料?如果需要兩個紙箱,怎麼連接?怎麼樣讓你們製作的物品更加美觀一點?
3、教師幼兒討論合作的方法。
教師:我們應該怎麼分工?(先討論並確定做哪些物品,每個人負責做什麼。)如果在合作的時候遇到矛盾怎麼辦?
4、幼兒製作,教師巡迴指導。
幼兒與同伴友好合作、協商。
鼓勵幼兒大膽使用輔助材料和工具。
請幼兒注意作品的整體美觀。
5、幼兒互相欣賞作品,交流感受。
教師:看看其他組小朋友的作品,你們覺得有哪些值得學習的地方?
❺ 中班美術《大蘑菇》公開課教案
活動目標:
1.用橢圓形表現蘑菇傘,並用多種顏色裝飾。
2.知道畫面的排列要有大有小,使得畫面豐富、布局合理。
活動准備:小兔頭像、蘑菇圖片,范畫、畫紙、油畫棒。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引出課題
1.教師出示示範畫,講述故事:小白兔和小夥伴們在草地上玩,忽然下起了雨,他們跑呀跑,發現前面有很多漂亮的雨傘,仔細一瞧,原來是蘑菇。小白兔跑到蘑菇傘下面來避雨了。
2.小動物為什麼到蘑菇下面避雨呢?
3.請幼兒觀察蘑菇,看蘑菇是什麼樣子的?(有大大的、半圓形的頂,還有長長匠柄,能像雨傘一樣擋雨點。)
二、各種各樣的蘑菇。
1.教師示範畫蘑菇:畫個扁扁的橢圓形,下面長長的兩條線就是蘑菇的柄。
2.觀察示範畫中大蘑菇、小蘑菇、矮矮胖胖的、高高瘦瘦的蘑菇,每個蘑菇的花紋都不一樣。
3.教師請幼兒說說,總結畫蘑菇的方法,創編成兒歌的形式(PPT出示):圓圓的,扁扁的,像房子,像花傘,一個個,地上長,小白兔,真喜歡。
4.幼兒跟讀兒歌。
5.教師邊念兒歌示範畫兩個具有代表性的蘑菇:先畫橢圓形或半圓形的蘑菇頂,在蘑菇頂中間底下畫上蘑菇柄,然後在蘑菇頂上畫上不同顏色的小圓點或者斜紋作裝飾,最後給蘑菇塗上漂亮的顏色(教師示範時,強調塗色規則:從上到下,從左到右,色彩均勻)。
三、幼兒作畫,老師指導。
1、鼓勵幼兒大膽表現各種蘑菇傘的形狀,並用色彩和花紋裝飾蘑菇。
2、提醒幼兒不能將蘑菇的柄畫得太粗。
3、指導幼兒塗色,可以用多種顏色表現蘑菇花紋。
四、展示幼兒作品。
(5)區域美術中班教案擴展閱讀:
《學前兒童藝術教育活動指導(第2版)》從學前教育課程設置出發,結合藝術學科的特點和學前兒童的成長和認知特點,從學習幼兒藝術習得的發展規律,到通過欣賞達到對幼兒藝術的初步認識;再從幼兒藝術教育的大主題到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的具體任務、內容、特點、組織指導;最後通過專家的最新教學理念幫助學生提高理論修養,開闊眼界,並由一線教師的成功經驗幫助學習者體驗幼兒教師的自我實踐操作。
另外,本教材為了更好地配合理論學習,安排展示了許多國內外學者、專家在幼兒藝術教育領域的真實、生動、有趣的案例,供學習者分析、思考與借鑒。
參考鏈接:
學前兒童藝術教育活動指導=網路
❻ 中班美術教案《圓圓的月亮》
設計意圖
藝術是情感啟迪、情感交流、情感表達的良好手段,是對幼兒進行情感教育的最佳手段。幼兒繪畫的源泉,來自於生活中各種物體在頭腦中的影像,讓幼兒動手學畫,首先要給幼兒提供繪畫內容的相關資料,實物、圖片或是錄影帶等,為幼兒提供切實的生活體驗。因此,設計了美術活動《爬到月亮上》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兒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發揮孩子們的聰明才智,動腦、動手去製作,創造出多姿多彩畫面。通過活動可以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想像能力、審美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引導幼兒學習去感受美、欣賞美並創造美的情趣。
教學目標:
1、能根據已有的橫禍經驗,感受作品表達的內容。
2、能自由想像和創作「爬到月亮上去」的情景。
教學准備:
1、掛圖。
2、《美工》第9頁。
教學過程:
一、爬樓梯
談談爬樓梯的經驗
1、為什麼我們每天都要爬樓梯呢?樓梯是什麼樣子的?你怎麼爬的?
2、還有什麼好辦法爬樓梯?一次爬幾個台階?你覺得爬樓梯像什麼?
二、爬到月亮上去
1、創造情境
我們前面聽過一首歌,再聽聽好嗎?月亮爬到了天空中,我們一爬到月亮上去吧。但是我們沒有翅膀,不會飛,我們的飛機也飛不了那麼高。還是讓我們做一把梯子吧。大家想一想,要多高的梯子才能到月亮上去呢?
2、欣賞米羅的作品《犬吠月》
(1)我們來看看藝術家做了一把怎樣的梯子。這個梯子有多高?給你什麼樣的感覺?畫里的人到月亮上了嗎?
(2)畫畫上什麼地方最明亮?什麼地方最暗?你覺得畫家為什麼要畫成這樣?你最喜歡畫里的哪個地方?為什麼?
3、幼兒自由想像和創作「爬到月亮上去」的情景。
三、作品欣賞和交流
1.分享成果:請每個小朋友將作品放於桌子中間,小朋友之間相互之間欣賞作品。
2.幼兒評價哪個小朋友做的最漂亮。
3.教師總結評價。
活動反思
幼兒美術教育最富有意義的,就是發掘幼兒的創造潛能。在幼兒美術活動中應把發揮幼兒的創造性放在首位,不偏重知識技能的傳授,應該盡量為幼兒提供自我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大膽地表現自己獨特的思想感情。學習觀察生活,了解生活,提高幼兒的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和創作力。大膽地按自己的意願畫畫。相信通過這樣踏實的實踐,孩子們的美術能力會更好。
美術創作是一個極端個別化的活動,每個幼兒都有自己的構想與表現,但個人的思路畢竟是有限的。在幼兒活動過程中,教師介紹個別幼兒的創作思路和獨特表現,既不會對集體產生干擾,也不會限制其他幼兒的創造。相反,我認為是對幼兒創造的推動。但如果把這種介紹交流推遲到幼兒作品完成以後,幼兒再想學習、創造、超越的契機已經錯過了,其意義就非常小。
我堅信,只要不斷地引導幼兒感知、欣賞他人的作品、激發幼兒美感和創造興趣,他們的繪畫水平、鑒賞水平都會有質的變化。假如一味的急於求成,埋怨孩子,反而會適得其反,影響他們的作畫興趣,扼殺他們的創作慾望。
❼ 幼兒園中班美術小河流水教案
設計意圖: 一次散步的時候,孩子對小河裡潺潺流動的河水非常感興趣,不時地還在討論觀察一番。忽然有個小朋友驚喜地喊到:「河水碰到小石頭還會向前流的,真有趣。」 孩子們的驚喜使我聯想到我正要組織的一個美術活動——「彎彎的小河」。按照以往的教學,我會和小朋友分析河水是怎樣流的,然後讓小朋友把曲線整齊的排列成小河。這樣,幼兒始終處於被動接受的狀態。有了散步的啟發後,我設計了這樣的一個環節:布置一條小河,河裡有些小石頭,讓教師分別扮演水媽媽和水寶寶去學游泳。通過這個游戲讓幼兒感知水流動的特點。使幼兒從被動接受到主動探索,從而感受線條的順序美和藝術美。 教學目標: 1、通過游戲引導幼兒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感知水流動的特點,並嘗試用繪畫的方式進行大膽的表現。 2、通過曲線表現畫面的過程,充分感受線條的藝術美;體驗與同伴共同游戲的快樂和藝術創作的成功感。 教學准備: 場地布置:小河,河中各種石頭,錄音機; 教學具:各種蠟筆,卡紙; 幼兒:已有將各種線條整齊排列的繪畫經驗。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設,導入游戲。 我是水媽媽,你們是誰呀?(水寶寶)今天水媽媽要帶水寶寶到小河裡去游泳呢!寶寶們快來吧。 (二)自由探索,豐富感性經驗。 1、提出遊戲規則。 1)我們來到小河邊,哎呀,河裡有什麼?(圓石頭、方石頭)寶寶們動動小腦筋想想,我們跳下去游泳時,怎樣游才能既不撞到石頭,又不撞到其他水寶寶? 2)今天,我們要從岸的這邊一直游到岸的那邊。如果你覺得遊了一次還不夠,就可以游上岸,從岸的旁邊走過來,來到開始的地方再游一次,好嗎? 2、幼兒通過身體感知獲得「繞著石頭走」的進一步體驗,感受水流的方向。 3、寶寶們跟著媽媽從這里跳下去開始游泳吧!(放音樂) 1)教師語言提示:「媽媽慢慢地游呀游,哎呀,碰到大石頭了,怎麼辦?」(拐個彎,繼續往前游) 2)幼兒游戲:游泳2——3次。 (三)游戲結束,講解繪畫方法,幼兒操作。 1、講解繪畫方法。 1)寶寶們來吧,到媽媽身邊來,找個地方坐下休息一會兒。你們剛才玩得開心嗎? 2)你們看,這就是我們剛才游泳的小河,河裡有圓石頭、方石頭、三角形石頭……哪個水寶寶告訴媽媽,你剛才是怎麼游的?你碰到了大石頭是怎麼辦的? 3)噢!你是這樣游的。(教師邊講邊示範畫,表示水的曲線)從岸的這頭「撲通」跳下水,慢慢地游呀游,碰到大石頭拐個彎,繼續往前游,一直游到岸邊,你游得真好。 4)你們想知道媽媽是怎麼游的嗎?我從這頭跳下去慢慢地游呀游,碰到大石頭我拐了個彎,又回到岸邊,重新選了個地方又跳下去游。 5)剛才媽媽看見除了你們這樣游以外,還有許多水寶寶也是這樣游的。(示範畫一組水寶寶游泳的曲線) 從這頭跳下去,慢慢地游呀游,肩並肩,你不撞到我,我不撞到你,碰到大石頭拐個彎,繼續向前游,一直游到對岸。 6)除媽媽這樣游以外,還有許多水寶寶也是從這里跳下來,慢慢地游呀游,你不撞到我,我不撞到你,碰到大石頭回過去重新游。 7)水寶寶真能幹,我們今天就把自己在水裡怎樣游泳的,碰到動石頭怎麼辦的事情畫下來,好嗎? 2、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重點指導幼兒將游戲過程進行創造性再現,大膽流暢地畫曲線。 3、教師講評,結束活動。 1)看到水寶寶游泳你會想到什麼? 2)那些水寶寶最聰明,會繞過大石頭拐個彎,繼續向前游泳。 區域設置和日常活動組織: 保留小河的場地布置,在美工叫提供筆和紙,讓幼兒隨時體驗並隨時把體驗的結果表現在紙上。在日常美術活動時,讓幼兒多多練習各種線條進行有規律的排列。 與家長溝通計劃: 建議家長平時多帶領孩子觀察感知河水的流向,並嘗試用曲線進行表現。活動後保留幼兒作品,供幼兒和家長觀賞。
❽ 中班美術區域活動 美麗的雪花
為您奉上,請參考:
活動目的:
1、學會使用棉簽做畫用。棉簽畫叉,中間橫一條線,畫出雪花的六個角,再通過裝飾畫成小雪花
2、能大膽地用棉簽畫出大小不同的雪花。
3、在做畫過程中體驗黑白裝飾畫的美感,感受用棉簽做畫的樂趣。
活動准備:
1、黑顏色的紙人手一份,棉簽每人兩根,白色水粉每組兩盤。
2、濕抹布一塊。
3、雪花的圖片或實物。
活動過程:
一 引導幼兒欣賞雪花的圖片或實物。
教師:你們知道現在是什麼季節嗎?那你們說一說冬天都有什麼景象呢?
教師引導幼兒討論。
教師:冬天天氣很冷,天空中下起了雪花,小朋友你們喜歡雪花嗎?看老師今天給你們到來了什麼。
二 欣賞雪花,教師講解並示範畫雪花。
(1)教師出示雪花的圖片或實物讓幼兒進行觀察。
(2)教師講解畫。
教師:老師將這片雪花畫在了紙上,小朋友猜一猜我用什麼畫的。今天老師給你們介紹一種新的畫畫工具。
教師出示棉簽引起幼兒的興趣。
(3)教師邊畫邊講解。
教師:小朋友用一根棉簽輕輕地蘸上白顏色的水粉,在畫上畫一個叉,在叉的中間畫一條線,形成一個六個角的圖形;再蘸顏色在六個角上畫上小圓或一條條短橫線。這樣,一朵美麗的雪花就畫好了。
教師:小朋友的桌子上放有白顏色的顏料、棉簽和抹布。
(4)幼兒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