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班美術《大蘑菇》公開課教案
活動目標:
1.用橢圓形表現蘑菇傘,並用多種顏色裝飾。
2.知道畫面的排列要有大有小,使得畫面豐富、布局合理。
活動准備:小兔頭像、蘑菇圖片,范畫、畫紙、油畫棒。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引出課題
1.教師出示示範畫,講述故事:小白兔和小夥伴們在草地上玩,忽然下起了雨,他們跑呀跑,發現前面有很多漂亮的雨傘,仔細一瞧,原來是蘑菇。小白兔跑到蘑菇傘下面來避雨了。
2.小動物為什麼到蘑菇下面避雨呢?
3.請幼兒觀察蘑菇,看蘑菇是什麼樣子的?(有大大的、半圓形的頂,還有長長匠柄,能像雨傘一樣擋雨點。)
二、各種各樣的蘑菇。
1.教師示範畫蘑菇:畫個扁扁的橢圓形,下面長長的兩條線就是蘑菇的柄。
2.觀察示範畫中大蘑菇、小蘑菇、矮矮胖胖的、高高瘦瘦的蘑菇,每個蘑菇的花紋都不一樣。
3.教師請幼兒說說,總結畫蘑菇的方法,創編成兒歌的形式(PPT出示):圓圓的,扁扁的,像房子,像花傘,一個個,地上長,小白兔,真喜歡。
4.幼兒跟讀兒歌。
5.教師邊念兒歌示範畫兩個具有代表性的蘑菇:先畫橢圓形或半圓形的蘑菇頂,在蘑菇頂中間底下畫上蘑菇柄,然後在蘑菇頂上畫上不同顏色的小圓點或者斜紋作裝飾,最後給蘑菇塗上漂亮的顏色(教師示範時,強調塗色規則:從上到下,從左到右,色彩均勻)。
三、幼兒作畫,老師指導。
1、鼓勵幼兒大膽表現各種蘑菇傘的形狀,並用色彩和花紋裝飾蘑菇。
2、提醒幼兒不能將蘑菇的柄畫得太粗。
3、指導幼兒塗色,可以用多種顏色表現蘑菇花紋。
四、展示幼兒作品。
(1)中班美術戴帽子的老師教案擴展閱讀:
《學前兒童藝術教育活動指導(第2版)》從學前教育課程設置出發,結合藝術學科的特點和學前兒童的成長和認知特點,從學習幼兒藝術習得的發展規律,到通過欣賞達到對幼兒藝術的初步認識;再從幼兒藝術教育的大主題到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的具體任務、內容、特點、組織指導;最後通過專家的最新教學理念幫助學生提高理論修養,開闊眼界,並由一線教師的成功經驗幫助學習者體驗幼兒教師的自我實踐操作。
另外,本教材為了更好地配合理論學習,安排展示了許多國內外學者、專家在幼兒藝術教育領域的真實、生動、有趣的案例,供學習者分析、思考與借鑒。
參考鏈接:
學前兒童藝術教育活動指導=網路
『貳』 中班美術活動(形狀萬花筒)教案
活動目標:
1、理解繪本中的語言,初步嘗試用完整的句子表達故事情節。內
2、能夠按照故事頁碼逐頁翻看容圖書,並嘗試與同伴合作閱讀。
3、體驗繪本中的貓從不開心到開心的情感變化,初步感知故事內涵。
活動准備:
《活了一百萬次的貓》的PPT;人手一本繪本資料;線索圖。
『叄』 中班美術教案《禮品盒》
幼兒園教案:漂亮的禮盒
教師:屈老師
一、活動目標
1.感知球體、圓柱體、長方體等立體圖形的特徵。
2.能嘗試按圖紙製作立體紙盒。
二、活動准備
1.球體、圓柱體積木、長方體,易拉罐、乒乓球等實物若干。
2.自製圖形紙若干、剪刀、膠帶、漿糊等。
三、活動過程
1.觀察比較球體與圓柱體,感知圖形的特徵。
(1)出示球體與圓柱體。讓幼兒通過滾動實驗,感知兩個形體相同與不同的地方。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兩個很有趣的圖形,是什麼圖形呢?有誰認識嗎?它們有什麼地方一樣,又有什麼地方不一樣呢?
(2)師小結:不管從哪邊看,球體都是圓的,可以向任何方向滾動,叫球體。看起來像柱子,從上向下一樣粗,兩頭是圓的,並且兩個圓一樣大,叫圓柱體。
(3)進行游戲:看誰找得對。
請幼兒找一找老師提供的物體中有哪些東西是球體的,有哪些東西是圓柱體的。
師:現在請你們來找一找球體和圓柱體,找到後請你大聲說出這個物體是球體還是圓柱體。
2.認識長方體,並嘗試根據圖紙製作禮物盒。
(1)出示一個長方體紙盒,先認識長方體,再請幼兒將盒子拆開,仔細觀察長方體的構造圖,引導幼兒發現摺痕。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圖形,這個圖形的名字叫做長方體,那麼它是怎麼組合而成的呢?從盒子來看,看的不清楚,我們一起來把紙盒拆開來看一看,好么?
(2)將拆開的紙盒還原,進一步感知如何製作立體紙盒。
3.根據圖形紙,自己製作長方形紙盒。
師:看看,老師今天帶來了許多美麗的圖形紙,讓我們一起來跟著這些圖形紙製作一個漂亮的紙盒吧。
4.裝禮物:互相欣賞禮物盒並裝禮物。
大班數學《漂亮的禮盒》活動反思《漂亮的禮盒》活動吸引了孩子們的眼球,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教師進行精心設計的活動環節較為清晰流暢!製作的課件PPT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孩子們能夠開心的學習製作。
剛開始的觀察球體和圓柱體,引導他們自主發現圖形的特徵!還請幼兒親自做實驗,充分感知圖形的特徵!之後,教師請幼兒在給出的圖形中找出球體、圓柱體,進一步的鞏固圖形特徵!
幼兒對長方體的構造很感興趣,對做禮物盒很感興趣,在引導幼兒做紙盒前,可以先示範下,孩子製作禮盒的過程中就會不易出錯!
【更多幼兒園教案盡在:屈老師教案網】
『肆』 中班美術教案護士帽
設計背景
這節美術課我是根據中班幼兒的認知發展水平及其生活經驗,從幼兒的生活經驗中挖掘題材,《帽子》是幼兒熟悉的感興趣的題材。在幼兒的興趣點上,鼓勵幼兒生成自己想創作的東西,豐富幼兒的內心創作激情。在活動過程中通過讓幼兒觀察不同角度的帽子,讓幼兒知道每一種物體通過多角度觀察到的帽子形狀都是不一樣的。然後通過帽子的形狀進行借形想像。由於我提供了各種各樣的帽子,因此幼兒畫出來的形狀是各種各樣的,非常豐富。
活動目標
1、讓幼兒通過多角度了解帽子的基本構造,大膽地進行藉助帽子的「形」添畫想像。
2、培養幼兒發散思維能力和通過生活經驗進行想像的能力。
重點難點
讓幼兒通過多角度了解帽子的基本構造,大膽地進行藉助帽子的「形」添畫想像。
活動准備
實物:帽子 課件 畫紙 勾線筆。
活動過程:
一、出示實物帽子,引出課題。
這是什麼?它有什麼用?
師:帽子有好幾種如功能遮陽、擋雨,還可以保暖,所以帽子所用的材料不同、款式也不同,今天代老師帶來的帽子是其中的一款。
二、整體觀察帽子的形狀和構造。
1、觀察帽子的形狀。
這頂帽子看上去怎麼樣?像什麼?
2、了解帽子的構造。(演示課件)
你們知道帽子可以分幾個部分嗎?
(引導幼兒觀察帽子,根據幼兒說出的部分,引出帽蓋和帽檐)
3、教師小結:帽子是帽蓋和帽檐組成的。
三、局部觀察帽子,教師示範繪畫。(演示課件)
帽檐是什麼形狀?上面有什麼花紋?(特寫帽檐)
帽蓋的形狀是怎麼樣的?上面有什麼?看上去像什麼?(特寫帽蓋)
3、 轉換角度觀察。(教師選擇一種范畫)
1、從頂部上 、下觀察,帽子的形狀發生了什麼變化?帽檐的形狀怎麼樣,帽蓋的形狀怎麼樣?這時像什麼?
2、從底部下 、上觀察,帽子的形狀和剛才一樣嗎?發生了什麼變化?現在是從那個角度看的呢?
3、出示課件:三張不同角度的帽子
教師小結:原來同一頂帽子,從不同的角度看,它的形狀都是不一樣的,小朋友也要學會從各個角度仔細觀察。
四、教師示範繪畫。
現在老師也選擇一種角度來畫帽子,你們等會兒來猜猜。
五、 欣賞范畫
六、幼兒作畫
1、如果你們想把帽子畫下來,你想從哪裡開始畫?
2、幼兒把自己的作品張貼到黑板上。
七、 啟發想像。
教師根據幼兒的作品轉換角度啟發想像。
這頂帽子倒過來像什麼?你能把它變成什麼?
教學反思:
在活動過程中通過讓幼兒觀察不同角度的帽子,讓幼兒知道每一種物體通過多角度觀察到的帽子形狀都是不一樣的。然後通過帽子的形狀進行借形想像。由於我提供了各種各樣的帽子,因此幼兒畫出來的形狀是各種各樣的 。不足之處:在做畫的過程中,個別幼兒不聽指揮,隨心所欲。今後我將在教學中多學習、反思。
『伍』 教師節中班美術課教案
活動准備
物質准備:油性筆及瓷磚每幼兒人手一份。
知識准備內:帶幼兒觀察柳樹容,觀察其枝條和葉子的特徵。
活動目標
培養幼兒認真觀察和大膽表現的能力。
學慣用弧線畫柳條,用點畫的方法畫春天柳條上的嫩葉。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觀察柳樹,說說枝條和葉子的的特徵。
2.教師示範柳條的畫法。
3.提出作畫要求:先畫枝條再畫柳葉;大膽作畫。
4.幼兒作畫,教師重點指導柳枝的畫法。
5.展示幼兒作品並評價。
『陸』 中班美術活動教案頭巾
設計服裝教案--活動由來及設計思路:
一條剛剛放人角區的扎染頭巾立刻引起了孩子們的興趣,「真好看!」「哇,這個地方就像小珍珠一樣!」「我也要在布上畫這樣的花。」聽了孩子們這些有趣的話,我對他們說:「孩子們,這些圖案可不是畫上去的。」「那是怎麼弄上去的?」「這是用扎染的方法染出來的。」「扎染?」「扎染是什麼?」幼兒的興趣一下子被激發起來。美好的事物和漂亮的藝術作品對於幼兒有著天然的吸引力,同時,幼兒亦是天生的小藝術家,因為他們對於藝術活動具有很強的學習潛能,扎染活動對於中班幼兒來說,既陌生又新鮮,幼兒在學習了解扎染的製作過程中,能夠體驗到扎染帶來的樂趣,感受不同的扎染方法會帶來顏色、圖案多種變化。
設計服裝教案--活動目標:
1、嘗試使用各種材料,根據自己設計的圖稿來進行扎染活動。
2、感受不同的扎染方法與圖案變化之間的關系。
設計服裝教案--活動准備:
經驗准備:已嘗試過簡單的扎染方法,製作單層布作品。
物質准備:設計好的圖稿、染料、鍋、鹽、白背心、電磁爐、水盆、石頭、皮筋、棉線繩、竹夾子、鐵夾子、筷子、冰棍棍等。
設計服裝教案--重點、難點:
重點:能根據自己設計的圖稿進行製作。
難點:能在背心兩面扎染出不同的圖案。
設計服裝教案--活動過程:
1、出示幼兒已經設計好的圖稿,引導幼兒回憶自己的設計方案,並能說出與圖案相對應的扎染方法。
教師:這是上次大家自己設計的扎染圖稿,圖稿中的符號都代表著不同的扎染方法,請大家分別來說說這些圖形都代表著哪些扎染方法?
幼兒:圓圈表示用捆紮法。
幼兒:小正方形表示用竹夾子夾。
幼兒:長長的線是用鐵夾子夾。
幼兒:長方形是要用筷子和線繩捆的方法。
2、請幼兒根據自己的設計圖稿來進行扎染活動。
教師:現在大家就可以根據自己圖稿中設計的圖案來製作自己的服裝啦。
幼兒進行扎染製作,教師指導個別有困難的幼兒。
『柒』 中班美術布丁杯教案
3.交流活動:請客。
(1)幼兒自由討論,說說請小朋友到自己家做客需要說那內些話、做哪些事容。
指導語:客人來了,熱情地請客人進門,給客人遞拖鞋,為客人端水。
拿出自己的玩具和小朋友一起玩,一起閱讀圖書,還可以晴爸爸媽媽幫忙招待。
(2)教師引導幼兒學習使用「你好、請、謝謝、不客氣、再見、歡迎再來」等禮貌用語。
4.開展游戲:請到我家來做客。
引導幼兒分組利用環境布置「家」進行游戲,教師積極參與指導。
5.知識拓展:給東西和接東西的禮節
比如:鉛筆,剪刀
給東西的小朋友怎樣做?接東西的小朋友怎樣做?
三、結束
1.活動講評:根據幼兒參與活動使用禮貌用語情況進行講評。
2.活動延伸:要求幼兒在實際生活中運用禮貌用語。
『捌』 中班美術小雨傘穿新衣的教案
案例不僅要說明教學的思路,描述教學的過程,還要交待教學的結果--某種教學措施的即時效果,包括學生的反應和教師的感受,解決了哪些問題,未解決哪些問題,有何遺憾、打算、設想等。以「問題」為主線,有矛盾、沖突甚至「懸念」,能引起讀者興趣和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