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海上美景》
參考: 活動目標1.感受帆船運動員的勇敢,激發對帆船運動的興趣。 2.了解帆船的外形特徵,嘗試用線描表現運動的帆船。 3.能選擇自己喜歡的色彩裝飾帆船。 活動准備1.經驗准備了解有關帆船比賽的知識。 2.材料准備 ①教師用材料:掛圖"帆船運動";帆船運動的視頻片段、示範畫紙1張、歡快...的背景音樂。 ②幼兒用材料:《情景創意美術.繪畫篇》第7~8頁;記號筆、油畫棒、水彩筆。 活動過程一、情境導入觀察帆船比賽的視頻,引導幼兒回憶有關帆船比賽的已有經驗,激發活動興趣。 指導語:畫面上有什麼?是什麼運動?帆船比賽運動在哪裡進行?帆船上有些什麼東西?運動員是怎樣拉動帆船進行運動的?你還發現了什麼? 二、探索發現1.出示掛圖"帆船運動", 觀察帆船的外形特徵。 指導要點:引導幼兒觀察帆船的外形,並用圖形歸納船身、船帆的形狀。 指導語:今天大海上有微微的風浪,帆船運動員乘著他們漂亮的帆船出海啦!船身和船帆像什麼形狀?帆船有哪些部分組成,分別是什麼形狀,像什麼?帆船在運動時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2.鼓勵幼兒嘗試用圖形組合的方式表現帆船。 指導要點:請幼兒在示範紙上繪畫出帆船,注意提醒幼兒表現出帆船的細節,如:桿、繩子等。 3.欣賞《情景創意美術.繪畫篇》第7頁"藝術角"中的幼兒作品,發現帆船的不同表現方法。 指導語:小畫家裝飾帆船用了哪些方法,你最喜歡哪艘帆船,為什麼? 三、創作表現1..請幼兒翻開《情景創意美術.繪畫篇》第8頁,引導幼兒在創意牆中進行創作。 指導語:小朋友們,把自己的小夥伴當成帆船運動員,站在帆船上拉動漂亮的船帆在大海里航行吧! 2.播放背景音樂,幼兒自由創作。教師提醒幼兒先畫帆船,再畫出海浪,然後裝飾帆船,最後添畫出背景豐富畫面。 3.教師巡迴指導,並對畫面布局,帆船裝飾的方法進行重點指導。 四、欣賞評議1.幼兒自由欣賞同伴作品,並找出"最有創意的帆船"、"最漂亮的帆船"。 2.教師從畫面中帆船的線條和色彩等方面進行評價。 五、結束活動引導幼兒收拾整理自己的繪畫材料;隨著音樂做帆船運動的動作。
2. 中班美術《船兒水上飄》教案
(一)激發來幼兒製作船帆的自興趣和願望
1、(幼兒圍坐在「大海」背景旁)師:「小朋友看,這是什麼地方?大海上有什麼?
2、啟發幼兒觀察周圍的帆船,說說帆船上少了什麼?(部分船沒有帆)
3、師:「帆船沒有帆能航行嗎?為什麼?那怎麼辦呢?」
(二)引導幼兒共同討論船帆的製作方法
1、鼓勵幼兒自由討論船帆的製作方法。
3. 幼兒園美術畫船教案總結與評價
1、了解船的基本常識和用途。 2、運用基本型組合的方法,以繪畫、製作的形式大膽表現想像中的船。 3、根據船的用途及自己的感受大膽進行想像。 教學重難點: 重點在於:運用形狀組合的方法,大膽表現想像中的船; 難點在於:結合生活中的船及其用途,大膽進行想像並表現新穎而 美觀的船。 教學准備:船的圖片及...圖像資料,水彩筆、油畫棒等。 教學過程:
4. 幼兒園繪畫《我的小帆船》的教案
一、活動名稱:美麗的帆船
二、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運用隨意折疊、塗色塊的方法表現不同的船帆。
2、初步培養幼兒對色彩的感受力。
3、發展幼兒的想像力、創造力。
三、活動准備:
1、「大海」背景圖一張、帆船模型若干
2、帆船底座人手1個、用來製作船帆的形狀各異的白紙、黑色水彩筆、油畫棒
四、活動過程:
(一)激發幼兒製作船帆的興趣和願望
1、(幼兒圍坐在「大海」背景旁)師:「小朋友看,這是什麼地方?大海上有什麼?
2、啟發幼兒觀察周圍的帆船,說說帆船上少了什麼?(部分船沒有帆)
3、師:「帆船沒有帆能航行嗎?為什麼?那怎麼辦呢?」
(二)引導幼兒共同討論船帆的製作方法
1、鼓勵幼兒自由討論船帆的製作方法。
2、引導幼兒觀察「大海」上自製的帆船,討論船帆是怎樣做成的。
師:「你知道這些船帆是怎麼做的嗎?」(引導幼兒觀察船帆上的摺痕並發現這些摺痕是通過反復折疊而產生的。)
3、給每個幼兒一張白紙,請幼兒折疊並觀察摺痕。
4、師生共同總結製作方法:將紙隨意折疊數次,注意盡量用力折疊,使摺痕明
顯,然後打開,用水彩筆描出摺痕,最後上色,盡可能淺色和深色互相搭配或有規律地交替使用顏色。船帆做好後,把它插在底座上。
(三)幼兒製作,教師指導
1、請美味幼兒自由選擇一張圖形紙當船帆進行設計、裝飾。
2、啟發 幼兒將紙沿各種角度折疊,建議幼兒折疊次數不要過多,鼓勵幼兒折出與別人不同的圖案。
3、鼓勵幼兒正反面均勻塗色。
4、幫助幼兒將船帆插在底座上。
(四)組織幼兒共同欣賞
1、請幼兒將自製的帆船送到「大海」上。
2、幼兒互相欣賞,感受帆的造型美和色彩美,體驗成功的樂趣。
3、幼兒自由舉行「帆船比賽」。
5. 大船來了中班繪畫教案
活動目標復:
1、引導幼兒學習表現制輪船各個部分的結構關系,學會合理布局畫面。
2、引導幼兒感受美術活動的樂趣
准備活動:
輪船圖片、幼兒繪畫工具、範例等。
活動過程:
一、引起幼兒興趣。
小朋友坐過船嗎?大河裡有什麼船呢?誰來說說?鼓勵幼兒積極發言。
二、老師示範講解。
1、教師播放輪船圖片,小朋友看看這條大河裡的船是什麼船?(輪船)它是由哪幾個部分組成的呢?
2、出示範畫,我們看看這艘大船是怎樣畫的,先畫一條長直線做大船的底,然後在線條的兩端向上畫兩條斜線,船頭是尖尖的,船尾是彎彎的,船體有好幾層,每層船艙周圍都有欄桿,有門窗,還可以在船上掛上彩旗使船更漂亮。還可以畫些人在甲板玩耍。
四、幼兒作畫,老師巡迴指導。
提醒幼兒把船畫大些,畫清楚船的各個部分的合理布局。
五、總結評價,結束活動。
展示幼兒作品,讓幼兒互相欣賞,說說誰的輪船畫的好,好在什麼地方?
6. 幼兒園美術准備畫輪船應該怎麼介紹
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教案:《船》 媽咪愛嬰網 www.baby611.com2014年06月26日 15:36:26 [幼教互動社區] 【設計意圖】: 為了增強幼兒的繪畫自信心,使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幼兒在熟悉大運河上航行的船的發展史以及了解了船在人們生活社會發展中的作用的基礎上,通過開展了美術活動,來激發了幼兒的繪畫興趣,並在繪畫過程中發揮幼兒的想像力、創造力。 考慮到每個幼兒的發展進程…… 【設計意圖】: 為了增強幼兒的繪畫自信心,使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幼兒在熟悉大運河上航行的船的發展史以及了解了船在人們生活社會發展中的作用的基礎上,通過開展了美術活動,來激發了幼兒的繪畫興趣,並在繪畫過程中發揮幼兒的想像力、創造力。 考慮到每個幼兒的發展進程是有差異的,所以我們還為幼兒提供了其他簡單製作材料,啟發幼兒在畫好一艘輪船,再用剪貼、繪畫等組合方法製作船帆,這一做法可以擴大部分能力較強幼兒的創作空間。 【活動目標】 1、 在熟悉大運河上航行的船的發展史的基礎上,了解船在人們生活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2、 豐富水文化的內涵,引導幼兒養成愛水、節約水的好風尚,進一步激發幼兒的環保意識。 3、 在繪畫的過程中發揮幼兒的想像力、創造力。 【活動准備】 輪船圖片若干、各種繪畫輔助材料(白紙、記號筆、水彩筆、油畫棒等)。 【活動過程】 一、觀看多媒體——回顧大運河上「船」的歷史及其發展。 1. 欣賞船的歷史中具有代表性的幾幅圖片,請幼兒說出船名。 (1)出示木筏,師:這是什麼?(這是水上最早的交通工具。)(2)出示其它幾種船的照片,讓幼兒說出它們的名字及功用。 ①小木船——是用木頭做的,體積比較小,使用起來比較輕巧、方便。 ②帆船——帆的作用——藉助風力加快船行駛,轉動帆能改變船的行駛方向。 ③水泥船——是用水泥做的,比木頭船牢固,不容易腐爛。 ④鐵質船——是我們現在生活中最常見的船。 2. 進一步鞏固船的演變史。 (1)幼兒嘗試排圖——船的演變史。 師:從最早的小木筏到現在我們常見的鐵質船,它們是怎樣發展過來的呢? 師:看,這里有5種船,請小朋友按照船的演變順序把圖片拖放到相應的數字下面。 (2)比較對照,掌握正確答案。 師:小朋友都完成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正確答案吧。正確的小朋友為自己鼓掌,錯誤的小朋友就趕快改正吧。 二、了解船在人們生活、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1. 發散思維——請幼兒介紹自己知道的船的名稱作用。 問:你們還知道有哪些船嗎?它們的作用是什麼? ①軍艦——保衛祖國的; ②貨船——運送物資的; ③遊船——觀光旅遊的; ④油輪——開采及運輸石油; ⑤漁船——漁民捕魚的; ⑥連船——這是拖船,是許多船頭尾相連在一起,象一列長長的火車; ⑦烏篷船——這是在江浙一帶常見的生活用船。 2. 游戲「猜一猜」,進一步加深幼兒對各種船的了解。 3. 觀看被污染的運河的圖片,激發幼兒對運河的環保意識。 師:船離不開什麼?現在我們來看一看運河水。干凈嗎?為什麼會變得這么臟? 小結:船上一些廢油廢渣排放到河裡;船上的人和在岸邊生活的人也經常把垃圾扔到河裡,這樣慢慢的河水就越來越臟。 三、動手操作,發揮幼兒想像創新能力。 1、激發幼兒設計環保船的慾望。 師:小朋友我們能為我們的大運河做點什麼嗎? 幼:設計不排放廢油的船師:是啊,這種不污染河水的船我們叫它環保船。 2、與同伴交流商議設計環保船。 師:先想一想,和你的同伴商量一下,你准備設計什麼樣的環保船,你的環保作用體現在哪裡。 3. 幼兒繪畫——設計環保船,教師鼓勵幼兒大膽想像,創作,突出環保特點。 4. 幼兒大膽介紹自己的作品,表述環保的作用,體驗成功的快樂情緒。 四、活動延伸端午節就快到了,下面讓我們乘著我們的環保船,到大海上去賽龍舟吧!(體育活動「賽龍舟」)
7. 如何培養幼兒的想像力
【淺談如何培養幼兒的想像力】 摘要:想像力屬於人所特有的高級認識的過程,想像力是人將頭腦中已有的客觀事物形象重新組合成某種事物新形象的過程。而幼兒期是想像力發展的重要時期,幼兒想像力的特點是:主要以無意想像為主,內容簡單、結構單一,一般都是自己生活的翻版,記憶的成分多想像的成分少,並且想像和行動相結...合受情景的影響。因此我們應該在生活中各方面來引導發展和培養幼兒的想像力,我們可以通過游戲、玩教具、講故事、創設環境等方面來培養幼兒的想像力,讓幼兒在輕松的學習中思維空間更大,開發幼兒的想像力大有潛力,培養幼兒的想像力大有可為。 關鍵詞: 幼兒; 想像力; 培養 引言: 想像力概括這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社會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嚴格的說,想像力是科學研究中的實在因素,沒有想像就沒有創新世界就沒有前進。愛因斯坦曾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是無限的。 對於幼兒來說思維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豐富,但想像的內容還是淺顯的,有非常強的可塑性,通過培養和發展使幼兒的想像力更加豐富活躍,是對幼兒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 一、幼兒想像力培養的重要性 1、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不僅能感知新的事物遇到新的問題、產生新的需要,還能對頭腦里保留的事物形象進行加工改造,創造出某種沒有經歷過的生活中不存在的事物形象。比如在幼兒園繪畫《未來的汽車》中,幼兒會根據自己的想像畫出各種新型的汽車圖畫,有的幼兒會把輪船、飛機、火箭還有看過動畫片中的內容聯合在一起畫出來的汽車,這種汽車現實生活中是根本不存在的,是幼兒通過自己的想像加工改造畫出來的,這就屬於想像。 2、想像和發明創造緊密相聯在人類認知世界和改造世界中起著重要作用。馬克思曾稱:想像力為「十分強烈地促進人類發展的偉大天賦。」人類的創造性活動無一不是想像的結晶,沒有想像就沒有發明創造。因此我們更應該注重想像力的培養和發展。 3、想想在幼兒的學習、活動、生活中也起著重要的作用,幼兒在游戲、繪畫、聽故事等方面都需要展開想像的翅膀。比如幼兒在過家家的游戲中會把自己當成爸爸或媽媽,布娃娃看成是自己的孩子,孩子餓了他們會給孩子喂飯,生病了會給孩子喂葯和打針。幼兒把自己想像成了游戲中的重要角色,這就是幼兒的想像力。幼兒想像力的培養關繫到幼兒創造性的發展、關繫到幼兒新知識的學習。我們應特別強調培養幼兒的想像力,讓幼兒多接觸生活不斷積累經驗,使幼兒的頭腦中儲備豐富的形象為幼兒的想像提供條件。 二、幼兒想像力的培養的途徑與策略 (一)通過游戲活動的探索來培養幼兒的想像力 想像並不是憑空臆想,他需要在生活中有一定的知識積累,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如果我們觀察不難發現幼兒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玩各種各樣的游戲。幼兒的游戲活動是一種有目的、有意識地反映現實生活的活動。通過游戲幼兒會學到很多知識,對幼兒的想像力的培養也起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幼兒的游戲活動《開火車》中,幼兒把小凳子當做小火車,騎在小凳子上嘴裡邊唱著:「笛笛…..嘟嘟….,一列火車長又長,運糧運煤忙又忙,鑽山洞、過大橋。嗚— —到站了。」在這個游戲中幼兒已經置身於與想像中把自己想像成了一名列車員,通過讓幼兒模仿和想像扮演角色,有效的培養幼兒的想像力。幼兒園中應該經常開展此類模仿性的游戲,把幼兒的思維調動起來,在輕松的游戲環境中培養幼兒的想像力。 (二)玩教具在幼兒想像力培養中的作用不可忽視 幼兒在學習活動中離不開玩教具,對於幼兒來說,玩教具的價值不在於它的價錢是否昂貴,重要的是看它是否滿足幼兒想像力發展的需要。也許人們覺得簡單的玩具往往能夠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幼兒園中最常見的就是積木,雖然看似簡單的積木在幼兒的手中卻能變換的擺出各種各樣的造型:停車場、高樓、學校等,每次擺的造型都不同這些都是幼兒通過現實再頭腦中想像擺出來的。通過擺弄積木不僅可以培養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還可以對幼兒的操作能力和觀察能力起到一定的作用。 (三)通過故事的講述、文學作品的欣賞也是培養幼兒想像力的方法 兒童時期幼兒還不具備閱讀能力,他們很喜歡聽別人講故事,有時對自己非常熟悉的故事,幼兒會把基本的內容說出來。兒童故事是具備濃厚幻想色彩的,非常貼近幼兒的心理特點,有豐富的想像力其想像具有誇張性和多變性。在幼兒聽故事時其中的人物、情景、情節都能很深深地吸引著幼兒幼稚的心靈,喚起幼兒的想像力和好奇心展開豐富的聯想。如在講故事的時候一篇故事不一定都要講完,可以留有一定的空間讓幼兒自己去填充,豐富他們的想像力。 這樣幼兒不會受到局限說出自己的想法,是這鼓勵他們把想到的內容說出來。如《狼和小羊》的故事,故事中可以講到狼向小羊撲去就停止,不再繼續把明顯的結果說出來,留下給幼兒想像的空間讓幼兒動腦去想像結果會是怎樣的。幼兒會想出不同的結果,有的會把動畫片或漫畫書中的內容加進去。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幼兒的想像力還能鍛煉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幼兒的興趣更好的提高幼兒想像的積極性。 教師或家長還可以選擇一些優美動聽、活潑生動、內容符合幼兒的生活經驗,充滿豐富想像的詩歌、話劇等文學作品讓幼兒欣賞,在此基礎上引導幼兒想像,對於培養發展幼兒想像力有很大幫助。 (四)創設情境,為幼兒提供想像的環境激發幼兒寶貴的好奇心,讓幼兒在課堂和生活中啟發和發展幼兒的想像力。 陳鶴琴先生認為:「大自然,大社會是我們的活教材。」 擴大兒童的視野,豐富幼兒感性知識和生活經驗,讓幼兒多接觸大自然接觸生活,大自然中的一切都可以引發幼兒無窮的想像,激發幼兒寶貴的好奇心。想像是新形象的形成過程,這種新的形象的形成也是在過去已有的記憶表象加工而成的,取決於表象感性知識和生活經驗的多少。 因此在實際的生活中,要指導幼兒去感知客觀世界,使幼兒置身於大自然中,多讓幼兒去聽、看、想,通過觀察思考開闊幼兒的視野積累知識,豐富經驗增加幼兒的想像素材。例如,現在春天到了萬物復甦,天氣變得暖和起來,教師應帶幼兒們走出教室,看看美麗的花朵,摸摸大樹,觀察小動物等,有意識的引導幼兒觀察春天來到了我們周圍的動植物都發生了哪些變化。在大班的活動課中,幼兒們在院子里有很多的發現,有的幼兒發現柳樹的柳條變綠了抽出了小嫩芽,花朵上開出了小的花骨朵,草坪上的小草鑽出了地面·····有的幼兒指著花壇喊:「老師,好漂亮的迎春花。」還有的幼兒指著天空大聲喊:「天空那麼藍天上的白雲像是老爺爺放的綿羊。」「我也看到了,白雲好像我在公園里吃的棉花糖。」另一個幼兒也更這叫了起來。他們對大自然中的事情充滿了好奇,他們會用眼睛觀察用頭腦想像,提出稀奇古怪的問題,這些都是幼兒的好奇心所致。利用這次的觀察讓幼兒把觀察到的內容講出來或者用畫筆畫出來,有的幼兒會問天空為什麼是藍色的呢?這樣就不要限制幼兒的想像,告訴幼兒你自己覺得是什麼顏色就畫什麼顏色,對於幼兒提出的問題不能直接否定或拒絕,這樣會打消幼兒想像的積極性,阻止幼兒的好奇心。對於幼兒的問題應該給予鼓勵和表揚,提高幼兒提問的興趣和積極性,在回答是用比較簡單易懂的話語回答。 因此,創設情境,為幼兒提供想像的空間激發幼兒的好奇心,為幼兒提供想像條件,豐富幼兒的感性知識,尊重幼兒的天性和心理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