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健康教育夏季常見的腸道傳染病有哪些
腸道傳染病主要包括甲類傳染病中的霍亂,乙類傳染病中的傷寒回和副傷寒、細菌性痢疾和阿答米巴痢疾、脊髓灰質炎(小兒麻痹)、甲、戊型病毒性肝炎,丙類傳染病中的除霍亂、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病,以及其他通過腸道傳播的(病毒性腦炎)一類傳染病。
Ⅱ 健康教育活動記錄表如何填寫
健康教育活動記錄表
活動時間:2011-7-25 活動地點:龍頭村衛生室
活動形式:講座、問回卷 主辦答單位:槐樹鎮衛生院
合作夥伴:龍頭村衛生室 參與人數:110人
宣傳品發放種類及數量:
「預防腸道傳染病知識要點」「中國公民健康素養」等4種折頁共計約600份。
活動主題:
培養健康生活行為方式,飲食衛生,遠離疾病
宣教人:
槐樹鎮衛生院副院長:張**
內科主任:*** 檢驗師:** 疾控計免員:***
活動小結:
講座開始前,我們先讓村民填寫了「夏秋季飲食衛生基本知識調查問卷」。然後發放了宣傳材料,首先就大家最關心腸道傳染病:腹瀉傷寒手足口病等臨床表現、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防控策略等做了細致深入淺出的講解,讓百姓全面了解腸道傳染病,消除恐慌心理,學會科學防控腸道傳染病,糾正了大家對腸道傳染病的一些錯誤認識,提高對腸道傳染病的知曉程度。(課件附後)
此活動氣氛活躍,提高了百姓的飲食衛生水平,收到了群眾的一致好評。
Ⅲ 春季易流行的呼吸道傳染病主要有幾種 小學健康教育教案
春秋季是各種傳染病流行的季節,有的孩子已有一些患傳染病的體驗,如水痘、腮腺炎、手足口病等,所有的孩子都有打預防針的經驗。此活動旨在結合季節和孩子的生活經驗,讓孩子了解有關傳染病的預防方法,增強幼兒預防疾病的意識。
活動目標:
1、通過討論、介紹等讓孩子了解有關一些傳染病的情況及預防疾病的方法,培養孩子的表達能力。
2、 增強孩子預防疾病的意識。 活動准備:收集有關傳染病的資料; 張貼衛生部門有關傳染病的宣傳資料。
Ⅳ 診危重患者健康教育的健康宣教有哪些
一、健康的含義是什麼?
健康是指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均處於良好狀態。
二、健康教育的含義是什麼?
健康教育是通過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的社會和教育活動,促使人們自覺地採納有益於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減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提高生活質量。
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人們樹立健康意識、促使人們改變不健康的行為生活方式,養成良好的行為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通過健康教育,能幫助人們了解哪些行為是影響健康的,並能自覺地選擇有益於健康的行為生活方式。
二、健康教育的目是什麼?
1、增強人們的健康,使個人和群體實現健康的目的;
2、提高和維護健康;
3、預防非正常死亡、疾病和殘疾的發生;
4、改善人際關系,增強人們的自我保健能力,使其破除迷信,摒棄陋習,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倡導文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
三、常見的有損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是什麼?
吸煙、酗酒、不良飲食習慣、缺乏體育鍛煉、心胸狹窄、性亂交等。
四、有害健康的八種行為是什麼?
1、吸煙;
2、飲酒過量;
3、不恰當的服葯;
4、缺乏經常的體育鍛煉,或突然運動量過大;
5、熱量過高或多鹽飲食、飲食無節制;
6、不接受科學合理的醫療保健;
7、對社會壓力產生適應不良的反應;
8、破壞身體生物節奏的生活方式。
春季防病知識
春天氣溫多變,氣候變化無常,冷暖不穩定且多風,細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便會乘機肆虐,易造成一些呼吸道傳染病的流行如流感、流腦、水痘、風疹等等;同時不穩定的氣候往往會使人情緒波動,影響到人的內分泌及生物鍾,導致心血管及精神病的發生。另外,春暖花開,空氣中飄浮各種花粉、顆粒、塵埃、塵蟎,對過敏性體質者易誘發變態反應引起過敏性皮炎、過敏性鼻炎、麻疹等。我們應及時做好預防工作:
1、過敏體質的人不要過多地曬太陽,可用防曬霜保護。外出遊玩要隨身帶風油精,抹後防蟲。桃花等花類觀賞就好,不要用手接觸花粉,以免過敏。
2、注意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毛巾、被褥要常曬太陽,多吃蔬菜水果,補充維生素C和B,少吃辛辣刺激的東西。加強營養,加強運動,提高人體免疫力。兒童要按時進行預防接種。
3、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人際關系,充實生活。保證良好的睡眠,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不可打亂生物鍾。如生活習慣、心理狀態發現異常及時找專科醫生咨詢。
4、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少參加劇烈和刺激的運動,控制飲食。根據天氣變化適當保暖,平時生活要有一定規律。老年人如有心血管方面的疾病要經常測量血壓、血脂,不可以參加激烈的運動。肉少吃,多響蔬菜水果,提倡低脂、低鈉、低糖飲食。
狂犬病防治知識
狂犬病又稱恐水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主要侵犯中樞神經系統的一種人畜共患的急性傳染病。主要有恐水、怕風、光、聲等臨床症狀,病死率幾乎100%。帶有狂犬病毒的狗、貓等動物及患狂犬病的人是主要的傳染源,被其咬傷、抓傷皮膚或被其舔粘膜而感染。
此外,狂犬病的潛伏期長短不一,據有關資料顯示,最短的5天,最長可達19年或更長,一般為1-3個月。
預防狂犬病最有效的途徑是給貓和狗注射疫苗。3個月以上的狗,就要注射疫苗。人被咬傷後應該先作傷口處理, 首先不要止血,讓血流出來,再用20%的肥皂水或1/1000—1/500的新潔爾滅溶液反復沖洗10—20分鍾,再用大量清水沖凈10分鍾,最後塗上碘酒消毒,傷口不要包紮。然後立即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全程注射狂犬病疫苗和免疫球蛋白。一般來說,被咬的傷口越深越嚴重,部位越靠近頭、面,越危險,必須立即注射狂犬疫苗和免疫血清。
流感防治知識
流感是呼吸道傳染病,傳染病性強,傳播速度快。由於流感是病毒性傳染病,沒有特效的治療手段,因此預防措施非常重要。專家對公眾提出如下建議:
●要保持良好的個人及環境衛生,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並用流動水洗手,不用污濁的毛巾擦手。雙手接觸呼吸道分泌物後(如打噴嚏後)應立即洗手。
●打噴嚏或咳嗽時應用手帕或紙巾掩住口鼻,避免飛沫污染他人;流感患者在家或外出時佩戴口罩,以免傳染他人。
●要均衡飲食、適量運動、充足休息,避免過度疲勞。
●每天開窗通風數次(冬天要避免穿堂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在流感高發期,盡量不到人多擁擠、空氣污濁的場所;不得已必須去時,最好戴口罩。
●在流感流行季節前接種流感疫苗也可減少感染的機會或減輕流感症狀。
●流感防治誤區:
1、服用維生素抗流感。各種維生素好處多多,這顯而易見、毋庸置疑。但它們卻不能使人遠離流感。包括使用抗病毒葯和各種維生素在內的綜合診治才是最理想的療法。
2、戶外可減少得流感風險。這種論點並不完全正確,因為我們在戶外,比如在大街上常常會遇到很多人,而他們中間就完全可能有流感病人。至於說戶外空氣新鮮,流感傳播風險相對不高,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封閉場所內如聚集很多人,流感傳播風險隨之便會高出成十上百倍。
艾滋病的防治
艾滋病的醫學名稱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症」(英文縮寫AIDS), 是一種病死率很高的嚴重傳染病。"艾滋"是它的英文縮寫「AIDS」的音譯。它是由於感染了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所引起的、具有一系列復雜症狀的綜合症,但對個人來講是可以預防,其主要預防措施是:
(1)不發生婚前性行為;
(2)不以任何方式吸毒;
(3)不輕易接受輸血和血製品。(如必須使用,要求醫院提供經艾滋病病毒檢測合格的血液和血製品);
(4)不與他人共用針頭、針管、紗布、葯棉等用具;
(5)不去消毒不嚴格的醫療機構或其他場所打針、拔牙、穿耳朵眼、紋身、紋眉、針灸或手術;
(6)避免在日常救護時沾上受傷者的血液;
(7)不與他人共用有可能刺破皮膚的用具,如牙刷、刮臉刀和電動剃須刀。
一、常見的傳染病
根據傳染病的主要傳播途徑,分為以下幾類:
1、腸道傳染病:霍亂(二號病)、痢疾、傷寒、甲肝、戊肝、脊髓灰質炎(小兒麻痹症)、感染性腹瀉等;
2、呼吸道傳染病: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結核、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腦、流行性腮腺炎、白日咳、白喉、猩紅熱、風疹等;
3、血源性傳染病:乙肝、丙肝、丁肝、艾滋病等;
4、蟲媒傳播及自然疫源性傳染病:鼠疫、狂犬病、鉤體、乙腦、瘧疾、登革熱、黑熱病等;
5、其它:炭疽、布魯氏菌病、急性出血性眼結膜炎(紅眼病)等。
二、傳染病的基本特徵
1、有病原體:包括細菌、病毒、立克次體、螺旋體、原蟲、蠕蟲等;
2、有傳染性:傳染病病人必須隔離治療;
3、有流行病學特徵:不同傳染病的發病時間、地區、人群等方面有各自的分布特點;
4、有感染後免疫:人體感染病原體後,體內會產生相應的抗體,可抵抗相同的病原體。
三、腸道傳染病的預防
(一)什麼是腸道傳染病?
腸道傳染病是一組經消化道傳播的疾病。常見的主要有傷寒、副傷寒、細菌性痢疾、霍亂、甲型肺炎、細菌性食物中毒等。腸道傳染病病人的病原體從病人和病原攜帶者的糞便、嘔吐物中排出,污染了周圍環境,再通過水、食物、手、蒼蠅、蟑螂、等媒介經口腔進入胃腸道,在人體內繁殖、產生毒素引起發病,並繼續排出病原體再傳染給其他健康人。
(二)腸道傳染病的傳播途徑
1、經水傳播由於生活飲水源被腸道傳染病人和病原攜帶者的糞便、嘔吐物中排入水中或洗滌病人的衣褲、器具、手等造成了水源污染,可引起霍亂、傷寒、細菌性痢疾的暴發流行。
2、經食物傳播在食品的加工、儲存、製作、運輸的銷售等過程中被腸道傳染病的病原體污染,可造成局部的流行和暴發流行。
3、接觸傳播通過握手、使用或接觸過病人的衣物、文具、門具、門把手、人民幣等造成病原體傳播。
4、昆蟲傳播有些腸道傳染病的病原體可在人體內存活一段時間,通過到處活動的蒼蠅、蟑螂等昆蟲進行傳播。
(三)預防措施
預防腸道傳染病的關鍵是把好「病從口入」這一關,要注意飲食和飲水衛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做好預防工作。
1、積極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加強對糞便、垃圾和污水的衛生管理,發動群眾滅蠅、滅蟑螂。
2、注意飲食衛生。不吃腐爛變質食物,生吃蔬菜、瓜果一定要洗燙、剩飯、剩菜要煮後再吃,食具要經常消毒。飲食服務行業、食品加工銷售單位和集體食堂,要認真執行食品衛生法。
3、搞好飲水衛生。不喝生水,喝開水。保護好水源,嚴防污染。飲水用具要定期消毒,保證飲水衛生。
4、講究個人衛生。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的習慣。常剪指甲、勤換衣服。食堂、飲食業工作人員更要講究個人衛生,定期體格檢查,發現有傳染病,應及時調離工作崗位。
四、呼吸道傳染病的預防
(一)傳染性非典型肺炎
1、主要表現:起病急,以發熱為首發症狀,體溫一般超過38℃,可伴有畏寒、關節酸痛、肌肉酸痛、乏力、腹瀉,一般無鼻塞、流涕,可有咳嗽,多為乾咳,少痰,可有胸悶,嚴重者出現呼吸加速或呼吸困難。
2、傳播途徑:主要與病人近距離接觸而傳播,亦可經接觸病人的痰、氣管分泌物、糞便或被其污染的物品傳播。
3、預防方法:生活、工作場所保持通風;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用肥皂、洗手液、流水洗);不與患者或疑似患者接觸。
(二)流腦
1、主要表現:起病急,高熱,劇烈頭痛,嘔吐,皮膚黏膜出現淤點淤斑,少數嚴重患者可出現休克、昏迷甚至死亡。
2、傳播途徑:主要通過咳嗽、噴嚏等經飛沫直接從空氣傳播。
3、預防方法:接種流腦疫苗;搞好環境衛生,保持室內通風,盡量避免到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不與病人接觸。
(三)流行性感冒
1、主要表現:起病急,畏寒發熱,頭痛,全身乏力、酸痛,體質較弱的患者如老人、兒童可出現肺炎,劇烈咳嗽,呼吸急促。
2、傳播途徑:主要經飛沫傳播
3、預防方法:搞好環境衛生,保持室內通風,盡量避免到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不與病人接觸;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勤洗手;加強鍛煉,在每天洗臉時用冷水刺激鼻部,可以提高抵抗力,增加對寒冷的適應能力。接種流感疫苗。
(四)麻疹
1、主要表現:發熱,全身不適,食慾減退,咳嗽,打噴嚏,流涕,眼結膜充血、畏光、流淚,口腔黏膜出斑,皮膚出疹等。
2、傳播途徑:主要通過飛沫直接傳播。
3、預防方法:接種麻疹疫苗;搞好環境衛生,保持室內通風,盡量避免到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不與病人接觸。
五、血源性傳染病的預防
病毒性肝炎
1、種類:甲肝、乙肝、丙肝、丁肝、戊肝等。
2、主要表現:
(1)急性肝炎:起病急,畏寒、發熱、全身乏力、厭油、惡心、嘔吐、皮膚鞏膜黃染;
(2)慢性肝炎:疲乏、厭食、惡心、嘔吐、腹脹、腹瀉、肝區不適等。
3、傳播途徑:
(1)甲肝、戊肝:主要通過腸道傳播,即進食被病毒污染的食品或水而感染生病;
(2)乙肝、丙肝、丁肝:主要經血液傳播,可通過輸血、不安全注射、血透等途徑傳播,亦可經由母親傳給新生兒。
4、預防方法:
(1) 接種甲、乙肝疫苗可有效預防甲、乙肝;
(2) 養成良好衛生習慣,飯前便後洗手,不吃生、冷、變質食物,生食、熟食要分開存放,剩飯菜要熱透(尤其是熱天),不隨便到不衛生的攤點、飲食店就餐,防止病從口入。
(3)使用一次性注射器,不與他人共用針頭(包括針灸);盡量避免輸血和使用血液製品;患乙肝或攜帶乙肝病毒的婦女分娩時應加強對嬰兒的防護,避免傳給孩子,新生兒生下24小時內注射乙肝高效價免疫球蛋白;不接觸病人的血液及被血液污染的物品;不與病人共用食具、洗刷用具、剃須刀等。
六、蟲媒傳播及自然疫源性傳染病的預防
(一)狂犬病
1、主要表現:早期表現為被狗或其它動物咬、抓傷後癒合的傷口及其周圍有癢、痛、麻及蟻走等異樣感覺,繼而患者出現恐水、怕風、怕光、怕聲等症狀,絕大部分患者最後因呼吸循環衰竭而死亡。
2、傳播途徑:主要因被帶狂犬病病毒的狗、貓或其它動物咬、抓傷而感染生病。
3、預防方法:避免被狗咬、抓傷,被狗咬、抓傷後要立即用20%肥皂水沖洗傷口半小時以上,並在24小時內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防疫站)的動物咬傷門診進一步處理傷口和接種狂犬病疫苗,切不可掉以輕心,狂犬病可防不可治。
Ⅳ 求兒童健康教育工作計劃 急急急!!
為了加強學校衛生工作,促進學生正常發育,增強對疾病防疫的知識和體質及提高學生健康水平。我校以陳思廉校長為首的行政班子及全校教師堅持以認為本,感悟巴金教誨、學習巴金品質,讓全體學生全面發展的理念。把心交給孩子!牢固樹立衛生安全責任重於泰山的意識,要狠抓細節,主動排查隱患,狠抓落實,完善管理措施,建立學校衛生工作的長效機制,讓學校衛生工作落到實處。
一、我們衛生室和大隊部相互配合,根據上級部門、學校、轄區及教學內容,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九月份:
1、 加強對校園衛生、食品衛生、安全的檢查及校園衛生的美化。
2、 開展2011秋季衛生宣傳月暨「預防腸道傳染病,遠離甲型h1n1流感」活動。
3、 狠抓學校衛生常規教育,促進學校健康課的健全實施。
4、 加強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教育。
5、 嚴格做好傳染病的防控預防措施。「從系從嚴,制度管理」的宗旨。
十月份:
1、 開展狂犬病的宣傳教育。
2、 保護視力、預防近視。(開展講座及護眼保眼專刊)
3、 一年級開展口腔衛生的講座。
4、 「均衡營養、身體才強壯」。
十一月份:
1、 進一步加強學生對傳染病的預防知識的宣傳教育,重點從學生個人衛生行為習慣的養成入手,並開展學生個人衛生和班級環境衛生的評獎活動,強化學生的衛生意識。
2、 開展「預防肺結核傳染病」知識的宣傳活動。
3、 加強對學生正確使用飲用水的衛生及節約用水的思想教育。
4、 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導。
十二月份:
1、 開展心理健康教學講座。(心理教師)
2、 開展「關注自己,預防艾滋病」的宣傳活動。(講座和板報形式)
3、 開展「考試期間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4、 開展學生體育鍛煉的衛生於安全教育。(體育組配合)
一、抓好健康教育課的教學計劃和備課,提高教學質量。
二、進一步配合防疫部門做好學生的體檢、防齲、常見病、傳染病、預防接種等工作並及時將學生體質健康檢查情況通知家長。
三、培訓好各班的生活委員、勞動委員,使他們成為保健教師的好做助手。
四、做好教材循環使用的消毒工作。
Ⅵ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育教案:預防疾病1
非常好,對幼兒健康幫助很多
Ⅶ 呼吸道疾病的健康教育
一、什麼叫呼吸道傳染病?
呼吸道傳染病是指病原體從人體的鼻腔、咽喉、氣管和支氣管等呼吸道感染侵入而引起的有傳染性的疾病。
二、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有哪些?
常見有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風疹、流腦、流行性腮腺炎、肺結核等。
三、什麼是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症狀有發熱、上呼吸道炎、眼結膜炎等。而以皮膚出現紅色斑丘疹和頰粘膜上有麻疹粘膜斑為其特徵。本病傳染性極強,在人口密集的地方易引起流行。約2~3年發生一次大流行。我國自1965年,開始普種麻疹減毒活疫苗後,已控制了大流行。
四、麻疹傳播的一般知識:
傳染源---麻疹病人自發病前2日至出疹後5日內,眼結膜分泌物、鼻、口、咽、氣管的分泌物中都含有病毒,具有傳染性。
傳播途徑---以空氣飛沫直接傳播為主,也可通過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間接傳播。
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多見於嬰幼兒,但近年來發病年齡有後移趨勢。
臨床表現---潛伏期為10—14天,臨床以發熱,皮疹及兩眼發紅、流淚、畏光、噴嚏、流涕、咳嗽為主要症狀,並以頰黏膜出現麻疹斑為特徵。病程中可出現肺炎、喉炎、腦炎等並發症。患病後一般可獲得持久免疫力。
五、個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預防:
1)盡量減少和患者及其患者家屬接觸。提高人群免疫力是預防麻疹的關鍵,故對易感人群實施計劃免疫十分重要,應按時接種麻疹疫苗。
2)室內空氣流通,流行季節少到公共場所。
3)煅煉身體,增強抗病能力。
4)關鍵要做到 「四早」,即: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5)勤洗手:呼吸道傳染病患者的鼻涕、痰液等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有可能通過手接觸分泌物,傳染給健康人,因此特別強調注意手的衛生,使用肥皂或洗手液並用流動水洗手,不用污濁的毛巾擦手。打噴嚏或咳嗽時應用手帕或紙巾掩住口鼻,避免飛沫污染他人。在呼吸道傳染病高發期,盡量不到人多擁擠、空氣污濁的場所;不得已必須去時,最好戴口罩。
6)多喝水:讓鼻黏膜保持濕潤,能有效抵禦病毒的入侵,還有利於體內毒素排泄,凈化體內環境。
7)要堅持體育鍛煉和耐寒鍛煉,適當增加戶外活動,因為運動不僅能促進身體的血液循環,增強心肺功能,對我們的呼吸系統也是一個很有益的鍛煉。(但霧天不要晨練,因為濃霧中不僅含有大量有害物質,而且水汽較多,會影響人體肺部的氣體交換)。
8)補充營養,適當增加水分和維生素的攝入。均衡飲食、適量運動、充足休息,避免過度疲勞。生活有規律、保證睡眠、不吸煙、少飲酒,並注意保暖防止感冒,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9)可進行免疫預防:流行季節前可進行相應的預防接種,如流感、麻疹、流腦等疫苗預防相應的呼吸道傳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