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心理健康教育《我的好朋友》教案
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價值觀)。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教學方法(比如,啟發式。。。等)。 教學過程。 作業 教學反思。
② 心理健康教育一起玩游戲教案
教育課題:快樂伴我們成長
活動目標:
1.了解自己快樂的程度,引導學生體驗快樂的情緒。
2.進一步學會更多的尋找快樂的方法,學會更好地調節自己。
3.培養學生正確、積極的生活態度。能夠在生活中尋找到快樂,擁有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和愉快的情緒。
活動重點:
引導學生了解一些排除煩惱的方法, 能夠在生活中尋找到快樂,做個快樂的人。
活動難點:
引導學生用自己所掌握的尋找快樂的方法,更好地調節自己的心態。
活動准備:
1. 多媒體課件
2. 討論的表格
3. 「快樂天使」水果圖片若干
4. 一根快樂棒
活動時間:一課時
活動過程:
一、音樂律動,體驗快樂
1.同學們,今天這節課,老師首先送給大家一個見面禮,你們猜會是什麼呢?
2.學生各自猜想。
3.今天,老師要送給大家燦爛的笑容,更主要的是無比快樂的心情!來,讓我們一起跟著音樂,把手舞起來,把腳動起來,讓整個身體扭起來吧!(學生一邊唱健康歌,一邊做健康操,體驗快樂。)(課件:健康操音樂)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跟著音樂做健康操,快樂嗎?
師:快樂是一種美好的情緒體驗,能讓人身心健康,對我們的生活、學習都有積極的影響,我們今天上課的主題就是圍繞快樂展開的。
老師在這節課中還要評比出幾位快樂小天使,大家要努力哦。
二、學生互動,回憶快樂
師:古人講「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你們願意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快樂,讓一份快樂變成幾十份快樂嗎?現在讓我們在音樂聲中傳起快樂棒,注意音樂一停,棒在誰的手上就請誰在屏幕上挑選一個主題,按照上面的要求說說自己的快樂,讓別人也和你一起快樂。
(出示課件:快樂傳遞,配上音樂《讓我們盪起雙槳》)
1.把你做的最有趣的夢說給大家聽。
2.說說你在遊玩中遇到的高興的事。
3.說一件你認為最好笑、最有意思的事給大家聽。
4.給大家講一個有趣的笑話。
5.說說你與小動物之間發生的快樂事。
6.說一件你與父母之間開心的事。
……
師(小結):對了,剛才大家享受到了很多快樂的事情,我們在優美的環境里會快樂,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會快樂,別人表揚自己的時候會快樂。只要我們做生活的有心人,就會發現快樂就在我們的身邊。可是生活中不會總是陽光明媚,有時也會有烏雲密布,甚至是傾盆大雨的時候,在你和父母、老師、同學的交往中,你遇到過哪些不快樂或者煩惱的事情,你們願意來說說嗎?(板書:煩惱)
師(小結):不快樂是一種不良的情緒體驗,當你被人誤解委屈時你會不快樂;當你失敗時你會不快樂;當你處理不好和別人的關系時你會不快樂……如果我們能夠把不快樂變成快樂,那該多好呀。老師先給你們講一個故事吧。(出示課件:故事樂園)
三、故事樂園,尋找快樂
1.師:「有一個老太太,她有兩個女兒,大女兒賣草帽,小女兒賣雨傘。她們都很孝順,照說老太太應該很快樂,可是,她卻天天愁眉苦臉,為什麼呢?原來雨天的時候她愁大女兒的草帽賣不出去,晴天的時候她又愁小女兒的雨傘賣不出去。於是她晴天也愁雨天也愁,總是不快樂。一位鄰居看到了,告訴她一個好方法,她就天天眉開眼笑了。你知道怎麼回事嗎?(學生議論)原來啊,此後每逢天晴,她就想老大的生意肯定好得很,每逢下雨,她就想老二的傘肯定賣得俏。這么一想,心情就舒暢了。
2.老太太是怎麼改變自己的心情,趕走煩惱的呢?
3.你曾用過什麼好方法趕走了自己的煩惱呢。能不能和大家說說?(評選出「快樂天使」)
師:向別人傾訴的確是一種解決的好辦法。
師:不開心的時候這樣自己發泄也是個好辦法,可見你一定是個心胸開闊的人。
師:對呀,這樣就把不快樂轉移了,漸漸也就忘記了不開心,你是聰明的孩子。真有辦法。
(板書:傾訴、合理發泄、轉移……)
師:你們真是聰明,不但能發現自己身邊的快樂而且能把原本的不快樂變成快樂。我們的快樂小博士也給我們提供了一些「快樂小秘方」,我們一起去看看吧!(課件:快樂小秘方)
A.當你不高興時,可以深深呼幾口氣,馬上就會覺得心情輕松多了。(試著做一做)
B.看看漫畫和小笑話,說不定你會哈哈大笑起來。(課件:開心一刻)
C.聽聽歡快的音樂,唱唱歡快的歌,可以給我們帶來好心情。
D.經常與家人、同學、朋友在一起談心、玩耍,把心中的不快傾訴出來。
E.在勞動創造中體會快樂。……
四、出謀劃策,製造快樂
是啊!煩惱、不開心的事,你有,他有,老師也有。剛聽了大家說了那麼多趕走不開心的好方法,我才知道趕走煩惱和不開心是那麼簡單。現在老師請你們這些快樂小天使們行動起來,幫幫他們,有信心嗎?
現在每個小組選其中一種情況思考討論:我們怎樣幫助這個同學克服學習和生活中難以克服的消極情緒?請你把保持快樂的「妙方」告訴大家。
1.要求:
(1)每組一位主持人,一位記錄員。
(2)每組討論一個情境,看哪一組提供的方法又多又好。
課件:快樂天使,化煩惱為快樂
①自己學習進步了,考試也取得了比平時優異的成績,可同學們還是不相信,說是偷看同桌的……
②前段時間數學成績不理想,今天又考砸了,老師要求回家請家長簽字。
③父母答應考出好成績,給我買好吃的,結果他們沒有兌現。
④和同學發生爭執,別人占上風,被同學當成笑柄。
⑤有些事情自已認為是對的,卻被老師、同學誤解。
⑥課堂上老師提問,沒答出,被同學們嘲笑。
遇到的困難(煩惱)解決的辦法(快樂)
1.
2.
3.
4.
5.
……
2.展示學生「妙方」。(各組主持人發言,其他同學補充)
3.小結:真是非常感謝大家。同學們給這些有情緒困惑的同學帶來一帖帖好心情的「妙方」,也讓我們老師受益非淺。請大家以熱烈的掌聲為自己鼓掌。
4.現在請為你身邊的同學、老師送上美好的祝福,讓他們感受到一份快樂。
5.老師也有快樂要送給同學們。(課件:快樂祝福)
五、音樂祝福,共享快樂
今天這節課老師真快樂,分享了你們的快樂故事,學到了你們提供的這么多保持快樂的秘方,還有看到你們現在一張張開心的笑臉。快樂讓人年輕,快樂讓人充滿活力,讓我們在生活中多一點開心,多一點快樂吧!最後,讓我們在一首快樂的歌曲中邊唱邊跳,結束今天的活動。放《假如幸福的話拍拍手》音樂。
③ 心理健康朋友多,我快樂活動教案
幼兒園中班社會教案:朋友多,我快樂
活動目標:
1、在唱唱、看看、說說、玩玩中體驗朋友多的樂趣,並樂意、大膽地和別人交朋友。
2、正確認識自己與朋友交往中和言行,知道怎樣做才對,學習一些交往技能。
3、初步學會關心幫助同伴,增進愛同伴的情感。
活動過程:
1、韻律活動:找朋友,感受找到朋友的愉快。
師:讓我們跟著音樂一起唱起來動起來,去找一找自己的好朋友,和好朋友手拉手坐到位置上。
2、組織幼兒看電視討論怎麼樣交朋友。
出示視頻實錄三段:
(1)一個小朋友玩玩具時和好朋友爭搶玩具。
(2)喝水時,一個小朋友在推擠其他小朋友,搶著先喝。
(3)小朋友有了困難他也不去幫忙。大家都不和他做好朋友。
問:為什麼他找不到好朋友?怎麼樣做才能找到好朋友?(幼兒討論)
3、說說自己的好朋友。
師:誰願意告訴大家,你的好朋友是誰?為什麼喜歡他們做你的好朋友?
4、引導幼兒共同討論交朋友的樂趣。
師:交了這么多的朋友,你心裡感到怎麼樣?
5、師小結:朋友多了就會覺得覺得快樂,我們班的小朋友都有禮貌地交朋友,有的和好朋友分享玩具,有的互相謙讓,有的幫助別人,只有這樣我們才會有許許多多的好朋友。
6、發散幼兒思維:那麼除了人類是我們的好朋友,在大自然中還有誰是你的好朋友?
7、聽著音樂找更多的好朋友一起跳舞,並和好朋友做一些抱一抱、親一親的動作,增進朋友間的友誼。
8、師:現在和你的朋友一起去外面找找看,還有什麼也是你們的好朋友。
④ 心理健康課的教案設計
換一種角度,換一種心情
——樹立正確看待、解決問題的觀念
教學目的:
1. 使中學生能正確認識各種事物、情緒(狂喜,悲傷)的發生,學會以不同的眼光(積極的)去看待它。
2. 幫助學生樹立以積極、全面的眼光去看待、解決問題。
教學重點:
應如何看待發生在自己周圍的事、情緒。
樹立正確的看待、解決問題的觀念。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樹立以積極、全面的眼光去看待、解決問題
教學對象:處於青春期的初中,高中學生
教具:投影儀,電腦
教學方法:提問,討論,活動學習
教學過程:
1.問題導入:給學生看兩張心理學上的兩歧圖。提問:為什麼一開始沒有發現其中的奧妙?
2.闡述課題——換個角度看問題。
3.舉例說明任何事物從不同的角度看是不一樣的,產生不一樣的效果,引發不同的情緒和心境。(舉古人-花的例子,或半杯水的例子)
半杯水:樂觀的人,看到桌上的半杯水,會說:呵呵,還有半杯水啊,真好。
悲觀的人,看到桌上的半杯水,會說:咳,只剩下半杯水了。
4.強化主題。對剛才的例子讓學生討論,說說其產生的原因。再次引出課題,對其強化。
5.怎麼換個角度看問題才是科學的?
積極的看問題 改變注意、認知的對象 注意觀察、把握生活(美好的方面) 創新性
5.活動:邀請四個學生(最好是男生)上來,要求四個人不能用腳支撐身體也可以使四個人同時比較穩當的支撐在地面上。 備註:較好的方法四個人用手支撐在地上,腳放在另一個人的身上。
6.活動的思考:此看來,我們如果換一種思考的角度,往往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因此我們要常常學會換一個角度去看待問題。
7.討論:怎樣樹立樹立正確的看待、解決問題的觀念
一是知足常樂。人生是否快樂,關鍵看你是否知足。俗話說欲壑難填,人的慾望是無止境的,一種慾望滿足了還會有更多的慾望滋生,若慾望太多太高,則永遠得不到滿足和快樂。在各種滿足不了的慾望面前,我們需要換一個角度去理解。這樣會讓我們好過不少。
其次是心理換位。各執己見往往是人與人之間矛盾沖突的重要原因。人們在生活中難免會與家人、朋友、同事、學生或者領導產生這樣那樣的矛盾和分歧。這種矛盾和分歧會使人傷心氣憤,若矛盾雙方都各執己見,互不相讓,可能還會導致過激的言行,致使人際關系惡化,而人際關系惡化是非常有害於心理健康的。要避免這種情況出現,需要心理換位:試著站到對方立場上去思考,你就會發現其實對方的觀點也不無道理。
第三是要學會轉移認知對象。當我們因某個問題而困擾,因某個偶發事件而過度緊張和焦慮時,不妨暫時將自己的注意力強行轉移到其他事情上去。有些問題百思不得其解,越想越煩惱,想得頭腦也僵化了,這時如果轉換一種活動內容,也就換了一種心情,你就有可能如釋重負。
第四是要合理宣洩。比如找人傾訴,當心裡感到困擾時,找個可以信賴的朋友說上一通,只要對方願意耐心傾聽,你的心理壓力就會減輕很多。又比如寫日記,當身邊沒有可傾訴的對象時,把滿腔的話語付諸筆端。另外,每個人總會有一些隱秘的東西是不能與人分享的,不妨拿出一紙一筆,在上面盡情揮灑,怎麼寫都不要緊,寫什麼都不要緊,寫出來的東西通順不通順都不要緊,寫完了,氣消了,寫下的「成果」 當場撕毀也好,留待日後細細咀嚼也好,都沒關系,但是你的心情卻可能輕松許多。再如聽聽音樂,唱唱歌,不過癮時大喊幾聲,以排遣心中久積的郁悶和慵怠。實在覺得沒法子,找個沒人的地方或者躲到被窩里大哭一場,也會有很好的效果。
第五是自我安慰。魯迅筆下的阿Q雖然愚昧可笑,但他那種自欺欺人的自我安慰卻使他雖然生活在社會最底層卻感覺不到痛苦。當我們遭遇突如其來的沉重精神打擊時,為防止精神崩潰,我們可以學學阿Q,不妨也來一個自欺欺人,對自己說一句: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8.教師總結,再次點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