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教案 > 音樂只怕不抵抗教案

音樂只怕不抵抗教案

發布時間:2020-12-24 06:38:24

⑴ 冼星海在巴黎音樂學院考試時拉的曲子叫什麼

餓馬搖鈴

⑵ 冼星海的音樂作品有寫出5個

冼星海在短短的一生中,創作了數百首音樂作品和大量的音樂論文,主要作品有:交響樂《民族解放》《神聖之戰》,管弦樂組曲《滿江紅》,管弦樂《中國狂想曲》,小提琴曲《郭治爾•比戴》等作品。存世的作品近三百件,含四部大合唱、兩部歌劇音樂、兩部交響樂、四部交響組曲、兩百餘首歌曲、十餘首器樂曲等。先後發表有《聶耳--中國新興音樂的創造者》、《論中國音樂的民族形式》等三十餘首音樂論文。《拓荒歌》《犧盟大合唱》 《小孤女》 《心頭恨》《楊柳枝詞》《夜半歌聲》《贊美新中國》《在太行山上》《戰時催眠曲》《只怕不抵抗》《祖國的孩子們》《做棉衣》 、《熱血》《青年進行曲》《怒吼吧黃河》《牧歌》《民族解放》《茫茫的西伯利亞》《路是 們開》《梁紅玉》《九一八大合唱》《江南三月》《黃河之戀》《黃河》《婦女進行曲》《反攻》《到敵人後方去》《打倒汪精衛》《別情》《保衛黃河》《「三八」婦女節 》《「滿洲」囚徒進行曲 》《保衛盧溝橋墩》《拉犁歌》《二月里來》《救國軍歌》《莫提起》《贊美新中國》《誰來跟 玩》《游擊軍》《生產大合唱》《追悼歌》《頂硬上》。

⑶ 冼星海一些音樂作品

黃河協奏曲
《黃河船夫曲》
《黃河頌》
《黃河憤》
《保衛版黃河》

黃河大合唱
《黃河船夫曲》權
《黃河頌》
《黃河之水天上來》
《黃水謠》
《河邊對口曲》
《黃河怨》
《保衛黃河》
《怒吼吧,黃河》

《酸棗刺》
《只怕不抵抗》
《夜半歌聲》
《二月里來》
《上山虎》
《熱血歌》
《到敵人後方去》
《在太行山上》
《救國軍歌》
《游擊軍》
《軍民進行曲》
《生產運動大合唱》
《九·一八大合唱》
《風》和《朔拿大》這兩首是他在巴黎時創作的
第一交響曲(民族解放交響樂)、第二交響曲(神聖之戰)、管弦樂組曲(滿江紅)、交響詩《阿曼該爾達》是1940年在蘇聯創作的
似乎就是這么多了
另外他還為當時一些電影配樂。有《復活》、《雷雨》、《大日出》。

⑷ 只怕不抵抗英語是屬於哪種音樂體裁只怕不抵抗音樂音樂屬於哪種音樂體裁

民謠音樂,不然你可以自己試試

⑸ 洗星海簡介

冼星海(1905年6月日-1945年10月30日),曾用名黃訓、孔宇,祖籍廣東番禺,中國近代著名作曲家、鋼琴家,有「人民音樂家」之稱。1904年生於澳門,1926年入北京大學音樂傳習所,1928年進上海國立音專學習音樂。1929年去巴黎勤工儉學,師從著名提琴家帕尼·奧別多菲爾和著名作曲家保羅·杜卡斯。1935年回國後參加抗日救亡運動,創作了大量戰斗性的群眾歌曲。1938年赴延安,後擔任魯迅藝術學院音樂系主任。

教學之餘,創作了不朽名作《黃河大合唱》和《生產大合唱》等作品。1945年10月30日病逝於莫斯科。

拓展資料

冼星海是我國現代著名的音樂家,他出生於1905年6月11日,1945年10月30日病逝於前蘇聯莫斯科。原籍廣東番禺,生於澳門貧苦船工家庭。童年和少年時期曾在新加坡生活和學習,後在嶺南大學預科、北京大學音樂傳習所、國立藝專音樂系、上海國立音專及法國巴黎音樂學院學習。1935年回國後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1938年到達延安,任「魯藝」音樂系教授和音樂系主任,同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他是一位多產的作曲家,一生中創作了近300首音樂作品和大量論文。塑造了無數生動的藝術形象,並以他對革命音樂的巨大貢獻,贏得了「人民音樂家」稱號。作品有《救國軍歌》、《只怕不抵抗》、《在太行山上》、《到敵人後方去》等。他在延安魯藝時期創作的《黃河大合唱》是我國音樂藝術的不朽名作。

⑹ 冼星海創作的樂曲有哪些

冼星海在短短的一生中,創作了數百首音樂作品和大量的音樂論文,主要作品有:交響樂《民族解放》《神聖之戰》,管弦樂組曲《滿江紅》,管弦樂《中國狂想曲》,小提琴曲《郭治爾比戴》等作品。存世的作品近三百件,含四部大合唱、兩部歌劇音樂、兩部交響樂、四部交響組曲、兩百餘首歌曲、十餘首器樂曲等。先後發表有《聶耳--中國新興音樂的創造者》、《論中國音樂的民族形式》等三十餘首音樂論文。 《拓荒歌》《犧盟大合唱》 《小孤女》 《心頭恨》《楊柳枝詞》《夜半歌聲》《贊美新中國》《在太行山上》《戰時催眠曲》《只怕不抵抗》《祖國的孩子們》《做棉衣》 、《熱血》《青年進行曲》《怒吼吧黃河》《牧歌》《民族解放》《茫茫的西伯利亞》《路是我們開》《梁紅玉》《九一八大合唱》《江南三月》《黃河之戀》《黃河》《婦女進行曲》《反攻》《到敵人後方去》《打倒汪精衛》《別情》《保衛黃河》《「三八」婦女節 》《「滿洲」囚徒進行曲 》《保衛盧溝橋墩》《拉犁歌》《二月里來》《救國軍歌》《莫提起》《贊美新中國》《誰來跟我玩》《游擊軍》《生產大合唱》《追悼歌》《頂硬上》。

⑺ 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音樂書內容

第一課春天1.《嘀哩嘀哩》2.《春天舉行音樂會》
第二課可愛的動物1.《頑皮的杜回鵑》2.《花喜鵲答和小烏鴉》
第三課童趣1.《一支短笛輕輕吹》2.《搖船調》
第四課音樂會1.《我是小音樂家》2.《嘹亮歌聲》
第五課牧童之歌1.《剪羊毛》2.《小小羊兒要回家》
第六課愛祖國1.《一個媽媽的女兒》2.《只怕不抵抗》
第七課老師的歌1.《每當我走過老師的窗前》2.《甜甜的秘密》
第八課愛和平1.《每人伸出一隻手》2.《友誼花開萬里香》
第九課家鄉美1.《山裡的孩子心愛山》2.《全都認識我》
第十課擁軍1.《我的庄靠山坡》2.《掛紅燈》
以上都是要學的,希望能幫助你。

⑻ 歌曲《只怕不低坑》是誰的作曲A、潘振聲B、洗星海

選B.冼星海。

《只怕不抵抗》是冼星海所作的一首反映抗日戰爭時期的革命歌曲內。歌曲以進行曲的節奏、平穩容級進和跳躍交替出現的旋律,描繪了兒童團員們不畏強暴,英勇殺敵的戰斗精神。歌曲為三段體結構,第三樂段是第一樂段的變化重復。最後兩句只怕不抵抗的歌詞,突出了主題,更加深了歌曲的感染力。

⑼ 兩道音樂題

1.冼星海(1905~1945),中國近現代著名的音樂家,中國作曲家。曾用名黃訓、孔宇。祖籍廣東番禺,生於澳門一個貧苦船工的家庭。1905年 6月13日生於澳門,1918年入嶺南大學附中學小提琴,1926年入北京大學音樂傳習所、國立藝專音樂系學習。1928年進上海國立音專學小提琴和鋼琴,並發表了著名的音樂短論《普遍的音樂》。1929年去巴黎勤工儉學,從師於著名提琴家帕尼·奧別多菲爾和著名作曲家保羅·杜卡。1931年考入巴黎音樂院。在肖拉·康托魯姆作曲班學習。留法期間,創作了《風》《遊子吟》《d小調小提琴奏鳴曲》等十餘首作品,1935年回國後,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創作了大量戰斗性的群眾歌曲,並為進步影片《壯志凌雲》《青年進行曲》,話劇《復活》《大雷雨》等譜寫音樂。抗戰開始後參加上海救亡演劇二隊,後去武漢與張曙一起負責開展救亡歌詠運動。1935年至1938年間,創作了《救國軍歌》《只怕不抵抗》《游擊軍歌》《路是我們開》《茫茫的西伯利亞》《祖國的孩子們》《到敵人後方去》《在太行山上》等各種類型的聲樂作品。1938年任延安魯迅藝術學院音樂系主任,並在「女大」兼課。教學之餘,創作了不朽名作《黃河大合唱》和《生產大合唱》等作品。1940年去蘇聯學習、工作,1945年10月30日卒於莫斯科。
在冼星海短促的一生中,創作生活約10餘年,共作歌曲數百首(現存250餘首),大合唱4部、歌劇1部、交響曲2部、管弦樂組曲4部、狂想曲1部以及小提琴、鋼琴等器樂獨奏、重奏曲多首。在冼星海的創作中,數量最多、影響最廣的是多種多樣的群眾歌曲。其中有正面表現中國人民的抗日斗爭、採用號召性、戰斗性的進行曲形式的《救國軍歌》《青年進行曲》《保衛盧溝橋》和《到敵人後方去》;有具體展示人民戰爭壯美的戰斗圖景、將抒情性與鼓動性或描繪性與概括性結合在一起的《在太行山上》《游擊軍》和《反攻》;有表現工農群眾的勞動生活、採用特定的勞動音調和節奏寫成的《頂硬上》《拉犁歌》《搬夫曲》和《路是我們開》;還有為抗戰中的婦女、兒童寫的《只怕不抵抗》《祖國的孩子們》和《三八婦女節歌》等等。在這些群眾歌曲中,冼星海根據不同內容,創造具有不同個性特徵的音樂形象,或以具有沖擊力的節奏和挺拔高昂、富於稜角的旋律,表現激昂慷慨的情緒和威武豪壯的氣勢;或以氣息寬廣的旋律、舒緩沉著的節奏和抒情含蘊的音調,體現革命人民豐富的內心世界。
《黃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響最大的一部代表作。黃河大合唱簡介

《黃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響最大的一部代表作。作於1939年3月,並於1941年在蘇聯重新整理加工。這部作品由詩人光未然作詞,以黃河為背景,熱情歌頌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光榮歷史和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斗爭精神,痛訴侵略者的殘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災難,廣闊地展現了抗日戰爭的壯麗圖景,並向全中國全世界發出了民族解放的戰斗警號,從而塑造起中華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黃河大合唱》寫成於抗日戰爭時期,1938年秋冬,作者隨抗日部隊行軍至大西北的黃河岸邊。中國雄奇的山川,戰士們英勇的身姿激發了作者的創作靈感,時代的呼喚促使他懷著高漲的愛國熱情譜寫了一篇大型朗誦詩《黃河吟》,後來被改寫成《黃河大合唱》的歌詞。作品由八個樂章組成,它以豐富的藝術形象,壯闊的歷史場景和磅礴的氣勢,表現出黃河兒女的英雄氣概。

2.【京劇介紹】
京劇是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以其無限的藝術魅力被稱為「國粹」。京劇用歌舞演繹故事,是包括文學、音樂、舞蹈、武術、美術、雜技等各藝術行類的綜合體現。傳統劇目約有一千三百出。它具有綜合性、虛擬性、程式性三大藝術特徵。京劇的行當有:「生、旦、凈、丑」。京劇的四功五法分別是:「唱、念、做、打」和「手、眼、身、法、步」。
京 劇 歷 史
京劇於清光緒年間形成於北京(一說形成於道光年間)。其前身為徽劇,通稱皮簧戲,同治、光緒兩朝,最為盛行。
徽戲進京是在公元1790年(清乾隆五十五年),最早進京的徽戲班是安徽享有盛名的「三慶班」。隨後來京的又有「四喜」、「和春」、「春台」諸班,合稱「四大徽班」。
道光年間,漢調進京,被二簧調吸收,形成徽漢二腔合流。嚴格地說,二簧與皮簧兩個名稱應有區別:二簧只代表初期的徽調,而皮簧則為包括西皮在內的新的徽調。至清末民初,通稱皮簧戲。光緒、宣統年間,北京皮簧班接踵去上海演出,因京班所唱皮簧與同出一源、來自安徽的皮簧聲腔不同,而且更為悅耳動聽,遂稱為「京調」,以示區別。民國以後,上海梨園全部為京班所掌握,於是正式稱京皮簧為「京戲」。「京戲」一名,實創自上海,而後流傳至北京。
京劇的正式形成大約是道光二十年(1840年)以後的事,這時京劇的各種唱腔版式已初步具備,京劇的語言特點已經形成,在角色的行當方面已出現了新的變化,已擁有一批具有京劇特點的劇目,京劇第一代演員也已經出現:余勝三、張二奎、程長庚被稱為老生「三鼎甲」,此外還有老生演員兼京劇劇作家盧勝奎。程長庚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人物,他在融合漢調、徽調並吸收崑曲加以改造和提高方面,比同時期的其他京劇演員作了更多的努力,對京劇表演藝術的形成貢獻很大,對後世京劇的發展影響起了很大的作用。

梅蘭芳(1894-1961),名瀾,又名鶴鳴,字畹華、浣華,別署綴玉軒主人,藝名蘭芳。江蘇泰州人,1894年生於北京,他出生於京劇世家,8歲就開始學戲,10歲登台在北京廣和樓演出《天仙配》,工花旦,1908年搭喜連成班,1911年北京各界舉行京劇演員評選活動,張貼菊榜,梅蘭芳名列第三名探花。1913年他首次到上海演出,在四馬路大新路口丹桂第一台演出了《綵樓配》、《玉堂春》、《穆柯寨》等戲,初來上海就風靡了整個江南,當時里巷間有句俗話:「討老婆要像梅蘭芳,生兒子要像周信芳」。他吸收了上海文明戲、新式舞台、燈光、化妝、服裝設計等改良成分,返京後創演時裝新戲《孽海波瀾》,第二年再次來滬,演了《五花洞》、《真假潘金蓮》、《貴妃醉酒》等拿手好戲,一連唱了34天。
回京後,梅蘭芳繼續排演新戲《嫦娥奔月》、《春香鬧學》、《黛玉葬花》等。1916年第三次來滬,連唱45天,1918年後,移居上海,這是他戲劇藝術爐火純青的頂峰時代,多次在天蟾舞台演出。綜合了青衣、花旦、刀馬旦的表演方式,創造了醇厚流麗的唱腔,形成獨具一格的梅派。1915年,梅蘭芳大量排演新劇目,在京劇唱腔、念白、舞蹈、音樂、服裝上均進行了獨樹一幟的藝術創新,被稱為梅派大師。

1919年4月,梅蘭芳應日本東京帝國劇場之邀赴日本演出,演出了《天女散花》、《玉簪記》等戲。一個月後回國。1921年編演新戲《霸王別姬》。1922年主持承華社。1927年北京《順天時報》舉辦中國首屆旦角名伶評選,梅蘭芳因功底深厚、嗓音圓潤、扮相秀美,與程硯秋、尚小雲等被舉為京劇四大名旦。

1930年春,梅蘭芳率團赴美,在紐約、芝家哥、舊金山、洛杉磯等市獻演京劇,獲得巨大的成功,報紙評論稱,中國戲不是寫實的真,而是藝術的真,是一種有規矩的表演法,比生活的真更深切。在此期間,他被美國波莫納大學和南加利福尼亞大學授予文學博士學位。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梅蘭芳遷居上海,先暫住滄洲飯店,後遷馬斯南路121號。他排演《抗金兵》、《生死恨》等劇,宣揚愛國主義。1935年他曾率團赴蘇聯及歐洲演出並考察國外戲劇。在京劇藝術家中,出訪最多和在國內接待外國藝術家最多的當屬梅蘭芳,他把中國京劇表演藝術和藝術家謙遜、朴實的優良品質介紹給了各國人民,因此人們稱他為本世紀二十年代至五十年代中國京劇藝術的文化使節。

抗戰爆發後,日偽想借梅蘭芳收買人心、點綴太平,幾次要他出場均遭拒絕。梅蘭芳考慮到在上海不能久留,遂於1938年赴香港。他在香港演出《梁紅玉》等劇,激勵人們的抗戰鬥志。1941年香港淪陷後,他安排兩個孩子到大後方讀書,自己於1942年返滬。

抗戰勝利後,梅蘭芳在上海復出,常演崑曲,1948年拍攝了彩色片《生死恨》,是中國拍攝成的第一部彩色戲曲片。上海解放後,於1949年6月應邀至北平參加第一次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當選為政協全國委員會常委。1950年回北京定居,任文化部京劇研究院院長,1951年任中國戲曲研究院院長,1952年任中國京劇院院長,並先後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1955年,他拍攝了《梅蘭芳的舞台藝術》,收入他各個時期的代表作《宇宙鋒》、《斷橋》等及他生活片斷和在工廠、舞台演出的《春香鬧學》等戲的片斷。1956年他率中國京劇代表團到日本演出。1959年5月他在北京演出《穆桂英掛帥》,作為國慶十周年獻禮節目。1961年8月8日在北京去世。著有《梅蘭芳文集》、《梅蘭芳演出劇本選》、《舞台生活四十年》等。代表劇目有《貴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鋒》、《打漁殺家》等,先後培養、教授學生100多人。

⑽ 音樂常識填空

冼星海在短短的一生中,創作了數百首音樂作品和大量的音樂論文,主要作品有:交響樂回《民族解放》、答《神聖之戰》,管弦樂組曲《滿江紅》,管弦樂《中國狂想曲》,小提琴曲《郭治爾·比戴》等作品。存世的作品近三百件,含四部大合唱、兩部歌劇音樂、兩部交響樂、四部交響組曲、兩百餘首歌曲、十餘首器樂曲等。

1931年考入巴黎國立音樂學院肖拉·康托魯姆作曲班。留學期間,創作有《風》、《遊子吟》、《d小調小提琴奏鳴曲》、《中國古詩》等十餘件作品。1935年畢業回國,積極投入抗戰歌曲創作和救亡音樂活動,創作大量群眾歌曲,並為進步電影《壯志凌雲》、《青年進行曲》、及話劇《復活》、《大雷雨》等作曲。後參加上海救亡演劇二隊,並赴武漢與張曙一起負責開展救亡歌詠運動。1935年到1938年,創作有《救國軍歌》、《只怕不抵抗》、《游擊軍歌》、《路是我們開》、《茫茫的西伯利亞》、《莫提起》、《黃河之戀》、《熱血》、《夜半歌聲》、《拉犁歌》、《祖國的孩子們》、《到敵人後方去》、《在太行山上》等大量各種題材、各種類型的聲樂作品。

閱讀全文

與音樂只怕不抵抗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