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幼兒園大班社會活動《環保袋》課後反思
【活動反思】 「環保袋」這活動中,我們通過實驗看了塑料袋在:水、土、醋里是很難有變化的,燃燒會產生毒氣,危害我們的身體。這就讓孩子們直觀的知道了塑料袋的危害性,更讓孩子們知道了「減少白色污染」的意義,萌發保護環境的意識。新《綱要》里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城鄉各類幼兒園都應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地實施素質教育,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這就說明了,既強調幼兒園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奠基階段,又強調幼兒園教育是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可視為一生的健康發展打基礎。那這種保護環境意識更應該從小培養!
2. 幼兒園大班環保教案:水為什麼變臟了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初步的節約用水意識,教育幼兒愛護和保護水資源。
2、引導幼兒了解人們的生活離不開水。
活動准備:臟娃娃、水盆、毛巾、洗衣粉等。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 幼兒隨《灑水車》音樂自由表現自己,自有舞蹈。
2、師:「噓,小朋友們(輕聲地),看你們跳的這么熱鬧,我就一直在納悶兒,灑水車用什麼作用呢?它是干什麼的?」
二:基本部分
1〉娃娃變干凈了
1、師:「哦,原來灑水車是給馬路洗澡的!在灑水車後面的大水壺里裝著許多的水呢,這樣才能保證有足夠的水源來給馬路痛痛快快的洗個干凈!原來水的作用還真不小呢!」
2、師:「誒,對了,我心愛的玩具布娃娃被我玩的臟兮兮的了,就像一個灰老鼠一樣(出示布娃娃),難看了,小朋友們快幫我想個辦法吧!怎樣才能變干凈呢?」
3、教師洗娃娃:將娃娃放在水盆中洗干凈,用毛巾擦乾,並讓孩子們看看娃娃有什麼新變化?
2〉神奇的水——啟發幼兒討論水在我們生活中的用處和危害
1、 水的用處
水能喝、能洗東西,人與動物、植物都離不開水
2、 水的危害
a 、水多——造成洪水,沖毀良田、房屋、樹林、橋等。如印度發生的印度大海嘯、中國在多雨季節發生的洪水等。
b、水少——造成乾旱,人們不能因水,莊稼乾枯等
3〉欣賞故事《小強的夢》
1、教師有感情的講述故事。
2、引導幼兒根據故事內容討論:
a、水龍頭的作用是什麼?為什麼要關好水龍頭?
b、如果發現水龍頭在滴水,該怎麼辦?
c、學習兒歌《關好水龍頭》
關好水龍頭
自來水,嘩嘩流,
小朋友,忙回頭,
踮起腳,伸出手,
擰呀擰,扭呀扭,
用力關好水龍頭,
節約用水記心頭。
三、結束部分
1、師:「小朋友們,水的作用可真大,小朋友們渴了要喝水,魚兒離不開水,花朵也需要水;水還能幫助小朋友們講衛生、變干凈,所以我們應該愛惜水資源,不能浪費!」
2、師:「現在,我們就先去洗洗手,然後一起站整齊的隊伍,去喝水吧!」
3. 幼兒園大班美術環保教案
123
4. 求:幼兒園大班環保活動教案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為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構建社會主義與諧社會,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必須把環境保護擺在更加重要的戰略位置。現作出如下決定: 一、充分認識做好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意義 (一)環境保護工作取得積極進展。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環境保護,採取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各地區、各部門不斷加大環境保護工作力度,在國民經濟快速增長、人民群眾消費水平顯著提高的情況下,全國環境質量基本穩定,部分城市與地區環境質量有所改善,多數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得到控制,工業產品的污染排放強度下降,重點流域、區域環境治理不斷推進,生態保護與治理得到加強,核與輻射監管體系進一步完善,全社會的環境意識與人民群眾的參與度明顯提高,我國認真履行國際環境公約,樹立了良好的國際形象。 (二)環境形勢依然十分嚴峻。我國環境保護雖然取得了積極進展,但環境形勢嚴峻的狀況仍然沒有改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過環境承載能力,流經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許多城市空氣污染嚴重,酸雨污染加重,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危害開始顯現,土壤污染面積擴大,近岸海域污染加劇,核與輻射環境安全存在隱患。生態破壞嚴重,水土流失量大面廣,石漠化、草原退化加劇,生物多樣性減少,生態系統功能退化。發達國家上百年工業化過程中分階段出現的環境問題,在我國近20多年來集中出現,呈現結構型、復合型、壓縮型的特點。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造成了巨大經濟損失,危害群眾健康,影響社會穩定與環境安全。未來15年我國人口將繼續增加,經濟總量將再翻兩番,資源、能源消耗持續增長,環境保護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 (三)環境保護的法規、制度、工作與任務要求不相適應。目前一些地方重GDP增長、輕環境保護。環境保護法制不夠健全,環境立法未能完全適應形勢需要,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現象較為突出。環境保護機制不完善,投入不足,歷史欠賬多,污染治理進程緩慢,市場化程度偏低。環境管理體制未完全理順,環境管理效率有待提高。監管能力薄弱,國家環境監測、信息、科技、宣教與綜合評估能力不足,部分領導幹部環境保護意識與公眾參與水平有待增強。 (四)把環境保護擺上更加重要的戰略位置。加強環境保護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是堅持執政為民、提高執政能力的實際行動,是構建社會主義與諧社會的有力保障。加強環境保護,有利於促進經濟結構調整與增長方式轉變,實現更快更好地發展;有利於帶動環保與相關產業發展,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與增加就業;有利於提高全社會的環境意識與道德素質,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有利於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提高生活質量與延長人均壽命;有利於維護中華民族的長遠利益,為子孫後代留下良好的生存與發展空間。因此,必須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環境保護工作,痛下決心解決環境問題。 二、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環境保護工作 (五)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按照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與諧社會的要求,堅持環境保護基本國策,在發展中解決環境問題。積極推進經濟結構調整與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性轉變,切實改變「先污染後治理、邊治理邊破壞」的狀況,依靠科技進步,發展循環經濟,倡導生態文明,強化環境法治,完善監管體制,建立長效機制,建設資源節約型與環境友好型社會,努力讓人民群眾喝上干凈的水、呼吸清潔的空氣、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環境中生產生活。 (六)基本原則。 ━━協調發展,互惠共贏。正確處理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的關系,在發展中落實保護,在保護中促進發展,堅持節約發展、安全發展、清潔發展,實現可持續的科學發展。 ━━強化法治,綜合治理。堅持依法行政,不斷完善環境法律法規,嚴格環境執法;堅持環境保護與發展綜合決策,科學規劃,突出預防為主的方針,從源頭防治污染與生態破壞,綜合運用法律、經濟、技術與必要的行政手段解決環境問題。 ━━不欠新賬,多還舊賬。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所有新建、擴建與改建項目必須符合環保要求,做到增產不增污,努力實現增產減污;積極解決歷史遺留的環境問題。 ━━依靠科技,創新機制。大力發展環境科學技術,以技術創新促進環境問題的解決;建立政府、企業、社會多元化投入機制與部分污染治理設施市場化運營機制,完善環保制度,健全統 一、協調、高效的環境監管體制。 ━━分類指導,突出重點。因地制宜,分區規劃,統籌城鄉發展,分階段解決制約經濟發展與群眾反映強烈的環境問題,改善重點流域、區域、海域、城市的環境質量。 (七)環境目標。到2010年,重點地區與城市的環境質量得到改善,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基本遏制。主要污染物的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重點行業污染物排放強度明顯下降,重點城市空氣質量、城市集中飲用水水源與農村飲水水質、全國地表水水質與近岸海域海水水質有所好轉,草原退化趨勢有所控制,水土流失治理與生態修復面積有所增加,礦山環境明顯改善,地下水超采及污染趨勢減緩,重點生態功能保護區、自然保護區等的生態功能基本穩定,村鎮環境質量有所改善,確保核與輻射環境安全。到2020年,環境質量與生態狀況明顯改善。
5. 幼兒園大班社會整合活動公開課教案《地球怎麼哭了》
設計意圖:地球是人類和動植物生存的家園,保護地球、愛護環境是大家關注的話題,而我園面對的孩子絕大部分是來自農村效區,這些孩子家人的環保意識較淡薄,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孩子樹立較強的環保觀念。針對這樣的現象,我園開展了 「小手牽大手」的活動,希望通過提高孩子的環保意識和具體的環保行動,來影響他們父母及家人的環保意識。因此我設計了這個活動,引導他們觀察生活中與大自然息息相關的事物,使他們意識到各種污染在損害大自然的同時,也正在危害著人類,讓幼兒知道保護地球、愛護環境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本次活動我從幼兒生活經驗及理解能力出發,運用多媒體課件讓幼兒從各個角度了解地球的環境,促使幼兒從視覺、聽覺等不同角度形象地感知地球的現狀,同時,也讓幼兒深刻地感受到愛護環境,保護地球應該從我做起。 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了解地球環境受污染的狀況及危害。 2、激發幼兒自覺地愛護地球,愛護生活環境和自然環境的情感。 3、鼓勵幼兒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鍛煉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准備: 1、課件《地球怎麼哭了》 2、經驗准備:讓幼兒觀察生活中的污染現象。 活動過程: 一、 以談話的方式導入活動。 1、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你們的家在哪嗎?你們又知道陳老師住在哪嗎?」 2、幼兒回答問題。 3、師:「雖然我們住在不同的地方,但是我們共同生活的家園叫什麼?(幼兒回答)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 4、師:「你們知道我們地球都有些什麼嗎?」 5、幼兒交流討論。 6、師:「我們地球有這么多好玩的地方,又有很多的人,還有很多好吃的,今天還有一個X星球來的小客人要來我們地球做客,我們來看看他是誰?」 二、播放課件《地球怎麼哭了》至「地球爺爺生病了」暫停。 1、提問設計:今天來我們地球做客的小朋在,他叫什麼名字?他以前來過地球嗎?以前來地球的時候他去過什麼地方? 2、那時的海是什麼樣的?森林呢?海洋呢?空氣又是怎樣的? 3、咕嚕以前在地球上玩的時候,他玩的開興嗎?為什麼會開興呢? 4、教師小結:以前咕嚕來的時候,我們的地球非常地漂亮,有藍藍地天,茂密的森林,一望無際的大海,還有農民伯伯種的好吃的蔬菜水果,所以他在地球上生活的非常開興,他這次來地球做客打開對話儀時發現地球爺爺怎麼了?(幼兒回答) 5、小朋友們想想地球爺爺為什麼會生病呢? 6、幼兒交流討論。 7、師:「小朋友說了很多的想法,我們來聽聽地球爺爺是怎麼說的吧。」 三、播放課件《地球怎麼哭了》至「小朋友,你們應該怎麼做呢」暫停。 1、提問設計:地球爺爺為什麼會生病呢? 2、依次播放環境受污染圖片:空氣污染,海洋污染,生活環境污染。並根據每張圖片內容進行提問:這是什麼污染?它會造成怎樣的危害呢?你還在什麼地方見過這樣的污染? 3、教師小結:「小朋友都說的很好,我們的地球現在受到很多的污染,這些污染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的污染,我們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一點也不舒服,現在我們的地球爺爺生病了,小朋友們有沒有什麼好辦法幫助它呢?你們有什麼方法來保護我們的環境,我們共同的家園呢?」 4、幼兒交流討論環保的好方法。 四、依次播放環保圖片:不亂扔垃圾,保護森林海洋,不亂砍濫伐多植樹,世界無車日等圖片。並根據圖片內容進行提問: 1、圖中的人們都在干什麼?他們是怎樣保護環境的? 2、讓幼兒知道「無車日」「植樹節」的意義。 3、教師小結:教育幼兒保護環境應該從我做起,並呼籲身邊的親人一起加入保護環境的行列中來。 五、播放課件《地球怎麼哭了》至最後。 1、師:「咕嚕最後對我們說了什麼?」 2、再次呼籲孩子要愛護地球,保護環境,共同維護我們共同的家園。知道保護環境應該從我做起。 延伸活動:在班上開展「小手牽大手」的活動,讓孩子用具體的環保的行為來影響更多的人。
6. 大班環保活動《魚兒在我家》教學反思
通過來學習,孩子們都自說了我們要保護環境,要去跟工廠的叔叔阿姨說,叫他們不要污染環境等等。但也有不足的地方,如我不能夠為孩子們提供豐富的資源,比如給每組的孩子提供鯽魚,還有提供不同水質的水,這樣可以
讓孩子跟直接地觀察和發現了。
根據兩種不同水質的水,讓孩子們通過感官,感受水的質量和魚生存環境息息相關。並通過記錄,讓孩子們更加具體形象的了解不同環境帶給小魚的變化。給小魚想一想解決辦法,從而引導孩子們思考,從魚身上你發現了什麼,環境和人類的關系。教育孩子們,我們應該愛護好保護好我們的地球媽媽,使孩子們真正意識到擁有清新的環境對我們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