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幼兒園小班健康教案:該不該洗手
一、設計思路:
小班幼兒剛入園,吃飯時,我請幼兒去洗手,他們會有各種理由不去洗,「我洗過手了,我在家裡洗的。」「圖書是干凈的,不臟。」「衣服不臟,媽媽剛給我換的。」「玩具多漂亮呀,不臟。」當我告訴幼兒這些東西是臟的,洗干凈的小手摸到它們也會變臟時,幼兒會聽從我的建議去洗手,但同樣的事情、同樣的理由以後還會出現。用小毛巾擦一擦,把幼兒認為干凈物品上的「臟」東西從隱蔽的狀態顯現在眼前,幼兒真正理解了「臟」的概念,才會把老師的要求,轉化為自己的願望,有效地轉變自己的行為,養成愛洗手的習慣。
二、活動名稱:該不該洗手
三、活動目標:
1、知道周圍的許多東西是不幹凈的,許多臟東西是看不見的,吃東西之前願意洗手。
2、引導幼兒關心周圍的人,願意與周圍的人分享自己的食物。
四、活動准備:
1、好吃的食物一袋;白色濕毛巾;玩具、圖書等物品。
2、剛剛洗過手,分三組坐在桌旁,看圖書、玩玩具、聊天。
五、活動過程:
1、情景設置:大班哥哥姐姐送來好吃的食物
師:你是哪個班的小朋友?到我們班有什麼事嗎?
大班幼兒:我是大班的小朋友,給弟弟妹妹送晚點來了。我們吃晚點時,覺得幼兒園的晚點太好吃啦,想起小班弟弟妹妹還沒有吃過,一商量,大家就派我把好吃的晚點送來啦。
師:哥哥姐姐真好,有好吃的東西自己不吃,給我們小弟弟小妹妹吃,我們應該說什麼呀?(謝謝哥哥姐姐!)
2、請幼兒聞一聞晚點的味道,激發幼兒想吃好吃的的願望。引導幼兒商量吃的方法。提問:
1)哥哥姐姐送來的好吃的真香,誰想吃呀?請幼兒將桌上的物品收到架子上。
2)這么多小朋友都著急吃一袋好吃的,我們怎樣做才能快點吃到呢?
3)小朋友現在能吃好吃的嗎?為什麼?
4)誰不願意去洗手?為什麼?(手不臟,手沒摸臟東西,周圍的物品不臟。)
3、小實驗:它們干凈嗎
用白色濕毛巾擦拭幼兒認為干凈的物品如:圖書、桌椅和玩具等,引導幼兒觀察並發現毛巾顏色的變化。
結論:我們周圍的許多東西都是不幹凈的,許多東西臟了,小朋友用眼睛都看不出來,臟東西還會從一個地方跑到另一個地方呢。干凈的小手,摸了這些東西就不幹凈了。
提問:
1)毛巾為什麼變臟了?臟東西是哪兒來的?(圖書、桌椅和玩具是臟的,毛巾一擦,臟東西就跑到毛巾上。)
2)剛才小朋友為什麼說它們是干凈的?(看不見)
3)小手洗干凈後,再摸圖書、玩具、桌椅和衣服等東西,還干凈嗎?
4)現在誰願意先去洗手,把我們用眼睛看不見的臟東西洗掉,再回來吃好吃的食物?
4、小朋友洗手,品嘗食物,引導幼兒將好吃的送給客人吃。
『貳』 小班12月份健康教案《該不該洗小手》
教學案例、教學設計、教學實錄、教學敘事的區別:①教學案例與教案:教案(回教學設答計)是事先設想的教育教學思路,是對准備實施的教育措施的簡要說明,反映的是教學預期;而教學案例則是對已發生的教育教學過程的描述,反映的是教學結果。②教學案例與教學實錄:它們同樣是對教育教學情境的描述,但教學實錄是有聞必錄(事實判斷),而教學案例是根據目的和功能選擇內容,並且必須有作者的反思(價值判斷)。③教學案例與敘事研究的聯系與區別:從「情景故事」的意義上講,教育敘事研究報告也是一種「教育案例」,但「教學案例」特指有典型意義的、包含疑難問題的、多角度描述的經過研究並加上作者反思(或自我點評)的教學敘事;教學案例必須從教學任務分析的目標出發,有意識地選擇有關信息,必須事先進行實地作業,因此日常教育敘事日誌可以作為寫作教學案例的素材積累。
『叄』 幼兒園托班健康教案該不該洗小手
活動過程: 1. 游戲導入,引起參與興趣。 2. 觀看動畫片,激發幼兒勤洗手的興趣。 1)情節一: 幼兒討論:小鴨怎麼了,為什麼會肚子疼? 小結:沒洗手就拿東西吃會肚子疼,生病就要去醫院,小鴨應先洗手再拿東西吃。 2)情節二:幼兒討論:細菌最喜歡什麼樣的孩子?如果小細菌到了我們身上會怎樣? 小結:細菌最喜歡不愛干凈、不講衛生的孩子,如果小細菌跑到我們身上,就會渾身發癢,患皮膚病。如果用不幹凈的小手拿東西吃,就會肚子痛。 3.什麼時候要洗手 幼兒討論:我們什麼時候要注意洗手? 小結:飯前便後要洗手、玩完玩具後、做游戲後…… 4.怎樣洗干凈小手 1)組織幼兒討論:怎樣才能把小手洗的乾乾凈凈? 方法:幼兒邊說邊演示,運用課件將洗手各環節一一呈現。 (挽袖子—淋濕手—打肥皂—沖洗—甩水—用毛巾擦乾) 2)將洗手步驟編成兒歌,邊做洗手動作邊念兒歌 附:洗手歌 小朋友,來洗手, 捲起袖,淋濕手, 抹上肥皂搓呀搓, 流動水裡沖一沖, 甩一甩、擦一擦, 我的小手真干凈
『肆』 小班如何正確洗手教案
進入學校後就先洗一次手,飯前便後要洗手,提醒大家有常洗手的習慣,做好自身防護工作,離校前也要洗手,最好每次都要按七步洗手法。
同時,老師們的防護工作也要做好。
『伍』 小班健康活動教案:該不該洗手
目標正確就是指制定的教學目標既要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又要符合學生的實版際情況。教學目標是設計教學過權程的依據,是課堂教學的總的指導思想,是上課的出發點,也是進行課堂教學的終極回宿。如何制定出一個具體明確又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呢?首先要認真鑽研教材,結合數學課程目標和教學內容,制定出本節課的教學計劃:要使學生把握哪些知識、形成什麼樣的技能技巧、達到什麼樣的熟練程度、會用哪些方法解題等,這就是雙基目標。其次是考慮通過這些知識的教學,應該培養學生哪些思維能力,這是思維能力的目標。再次是想一想通過這些知識的教學,對學生進行哪些思想教育,培養哪些良好的道德品質,這是滲透思想教育的要求。最後是考慮哪些地方可以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怎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這是創新教育的要求,這也是課堂教學最重要的目標。
『陸』 小班活動為什麼要洗手》活動反思
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畫面,按順序講述畫面內容。
2.了解洗手的重要性,建立維護雙手清潔的意識。
重點難點:
觀察畫面,按順序講述畫面內容
活動准備:
掛圖《為什麼要洗手》,活動前請幼兒了解洗手的原因,小塊肥皂若干,洗手盆,清水
活動過程:
一、組織教學,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1.引導幼兒討論洗手的原因。
(1)請小朋友想一想,今天我們的手都做過什麼事情,摸過什麼東西?
(2)今天,我們的小手已經摸過這么多東西,讓我們看看自己的手,是不是有點臟了?(有的小朋友看不見手上有明顯的污跡會說不臟,教師要及時做好引導)雖然有事我們的肉眼看不見手臟,但是我們的手上會有許許多多看不見的細菌,如果雙手沾上看不見的細菌,會讓身體生病。所以,生活中我們隨時洗手,清潔自己的雙手很重要。
二、活動過程
1.出示掛圖,引導幼兒按順序觀察畫面,了解洗手的原因及時間。
(1)圖上的小朋友怎麼了?
(2)原來把手洗干凈是因為要把病菌沖掉或殺死,不要讓它們跑到身體裡面,讓我們生病。
(3)做哪些事情要記得洗手?
(4)除了吃東西以外,病菌也喜歡在你揉眼睛、挖鼻子的時候跑到身體裡面,讓身體不舒服。用肥皂洗手,可以把手上的病菌殺光光,讓手變得干凈。
2.幼兒討論如何正確洗手。
(1)教師引導幼兒找到正確的洗手方法。
(2)出示洗手圖,幼兒體驗如何正確洗手。
三、活動延生
給幼兒發放學習單《什麼時候要洗手》,請幼兒帶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討論,完成。
『柒』 幼兒小班《我要洗手了》教案
設計意圖我們周圍的環境存在著許多看不見的細菌、寄生蟲卵,幼兒好奇的天性使他們去到哪裡都想摸摸、玩玩,小手也在不知不覺中沾上細菌等微生物。如果不注意洗手,幼兒極易將病菌帶入口中。在小班幼兒中開展學習洗手的活動,可以幫助幼兒初步掌握洗手的基本方法,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
活動目標1、嘗試使用正確的方法洗手。
2、初步了解洗手的重要性,知道吃東西之前要洗手。
3、願意使用正確的方法洗手,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
重點:學習正確的洗手方法。
難點:掌握正確的洗手方法。
活動准備視頻、PPT、2個桶、2個大盆、15條毛巾、水果、《洗手歌》、洗手液4瓶。
活動過程(一)故事導入,引出問題。
幼兒觀看故事視頻《一定要洗手》,思考並回答問題:故事裡發生了什麼事?皮皮想用手拿薯條吃的時候,小女孩對他說了什麼?為什麼要洗手?
(二)學習洗手的方法。
1、觀看視頻,初步感知正確的洗手方法。
2、通過PPT學習正確的的洗手方法,老師引導幼兒一起按照PPT上的步驟圖練習。
3、幼兒自己根據步驟圖,練習洗手的方法,鞏固學習內容。
(三)創設情境,練習洗手。
1、教師出示水果盤,激發幼兒洗手的主動性。
2、幼兒分成兩組,通過實踐練習正確的洗手方法,教師關注幼兒並給予指導,提醒幼兒使用正確的方法洗手。
(四)活動小結,分享水果。
小結:手上容易沾上細菌,在吃東西之前我們用剛才的方法洗手,就可以讓我們變得健健康康。
『捌』 小班健康活動《該不該洗小手》教案及反思
設計思路 秋冬季節,孩子感冒發燒的情況特別多,在孩子剛入園的時候就已能聽從教師的建議,有的已主動會把小手洗干凈,但有的孩子還是會忘記。為了讓每個孩子都能養成愛洗手的好習慣,我設計了此教案。 活動目標1、知道周圍的許多東西是不幹凈的,許多臟東西是看不見的,吃東西之前願意洗手。 2、引導幼兒關心周圍的人,願意與周圍的人分享自己的食物。 活動准備 1、好吃的食物一袋;白色濕毛巾;玩具、圖書等物品。 2、剛剛洗過手,分三組坐在桌旁,看圖書、玩玩具、聊天。 活動過程1、 情景設置:大班哥哥姐姐送來好吃的食物老師: 你是哪個班的小朋友?到我們班有什麼事嗎?大班幼兒:我是大班的小朋友,給弟弟妹妹送晚點來了。我們吃晚點時,覺得幼兒園的晚點太好吃啦,想起小班弟弟妹妹還沒有吃過,一商量,大家就派我把好吃的晚點送來啦。老師: 哥哥姐姐真好,有好吃的東西自己不吃,給我們小弟弟小妹妹吃,我們應該說什麼呀?(謝謝哥哥姐姐!)
2、請幼兒聞一聞晚點的味道,激發幼兒想吃好吃的的願望。引導幼兒商量吃的方法。 提問: 1) 哥哥姐姐送來的好吃的真香,誰想吃呀?請幼兒將桌上的物品收到架子上。
2) 這么多小朋友都著急吃一袋好吃的,我們怎樣做才能快點吃到呢?
3)小朋友現在能吃好吃的嗎?為什麼?
4)誰不願意去洗手?為什麼?(手不臟,手沒摸臟東西,周圍的物品不臟。) 3、小實驗:它們干凈嗎用白色濕毛巾擦拭幼兒認為干凈的物品如:圖書、桌椅和玩具等,引導幼兒觀察並發現毛巾顏色的變化。結論:我們周圍的許多東西都是不幹凈的,許多東西臟了,小朋友用眼睛都看不出來,臟東西還會從一個地方跑到另一個地方呢。干凈的小手,摸了這些東西就不幹凈了。 提問:1) 毛巾為什麼變臟了?臟東西是哪兒來的?(圖書、桌椅和玩具是臟的,毛巾一 擦,臟東西就跑到毛巾上。)
2)剛才小朋友為什麼說它們是干凈的?(看不見)
3)小手洗干凈後,再摸圖書、玩具、桌椅和衣服等東西,還干凈嗎?
4)現在誰願意先去洗手,把我們用眼睛看不見的臟東西洗掉,再回來吃好吃的食物? 4、小朋友洗手,品嘗食物,引導幼兒將好吃的送給客人吃。哥哥姐姐有好吃的東西,想著送給我們小弟弟妹妹吃,他們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