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誰給推薦幾首像藍色多瑙河一樣的經典音樂
http://www.verycd.com/topics/126396/
這個鏈接是哪種音樂都有的。
如果要古典類的經專典,就找那些世界名曲就好屬了,很簡單。
② 有誰能幫我運用音樂欣賞的4個層次來欣賞,分析藍色多瑙河
音樂欣賞可以被分為消遣、了解、領悟和研究四個層次.
【作品簡介】《藍色多瑙河》(約翰•施特勞斯)
圓舞曲《藍色多瑙河》全名《在美麗的藍色的多瑙河畔》,是約翰•施特勞斯所作170首圓舞曲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作於1867年。
1866年,奧地利在普奧戰爭中慘敗,維也納陷入了深深的消沉之中。為振奮人心,作者受維也納男聲合唱協會領導人赫貝克的委託寫作象徵維也納生命活力的圓舞曲。曲名和創作動機源自德國詩人卡爾•貝克題獻給維也納城的詩句,「在多瑙河旁,美麗的藍色的多瑙河旁」。半年後,作者把它改編成為管弦樂曲,在巴黎萬國博覽會上公演,獲得了極大的成功,並很快被介紹到英國、美國及其他國家,被譽為奧地利的「第二國歌」。而後合唱曲也開始流行,歌詞由詩人格爾納特重新創作。
寫於民族危亡時刻的《藍色的多瑙河》,充滿愛國之情,浸透著奧地利人民對祖國河山的敬仰之忱。每當遠離家國的維也納人聽到這支撼動心靈的旋律時,總禁不住熱淚盈眶。正如音樂評論家漢斯立克說的那樣: "不管奧地利人相逢在世界什麼地方,這首沒有歌詞的《馬賽曲》,就是他們的無形身份證。100多年來,《藍色的多瑙河》經久不衰。十九世紀歐洲最著名的浪漫派作曲家之一瓦格納贊譽這部作品在優美、精緻和真正的音樂方面,超過了當時所有的作品.
《藍色的多瑙河》旋律優美、流暢,色彩豐富,始終給人以新鮮變化無窮的感覺(每個小圓舞曲有兩個旋律),節奏鮮明,三拍子的強弱關系十分明顯突出,整體風格樂觀向上,輝煌華麗,伴奏聲部採用周期性反復的節奏型。
白樺林中的鳥語,蝶戀蜂迷的花香,微風漪瀾的河水,擁有三百條支流的多瑙河,讓我們為之心潮澎湃,讓我們伴隨著那優美、抒情、流暢的序奏,輕輕地徜徉在那美麗的藍色多瑙河畔。
作品分析① 序奏:
第一階段,小提琴碎弓奏出輕弱的震音,如同多瑙河水微波盪漾,在它的襯托下,圓號以其富於節奏的柔和音色如歌的奏出整首圓舞曲核心主題。(分解和弦構成的主導動機)這是充滿希望、積極向上的音調黎明的到來,使人聯想到晨曦映照的河岸,日出拔開了多瑙河上空的薄霧,這一段的速度比較舒緩。情緒較溫和、寧靜。
第二階段,速度變快,三拍子圓舞曲節奏的出現帶來了勃勃生機,活潑清新的旋律,使人為之一振,這一段是序奏的小高潮部分。
② 第一圓舞曲(單二部曲式)
第一樂段:主題素材來自序曲的主導動機,速度較快,旋律明朗,如同多瑙河水暢流不息,它歌唱美麗的藍色多瑙河,歌唱春天已來到奧地利人的故鄉。
第二樂段:對比段,活潑輕快,充滿生氣,表現了 「 春天來了,大地在歡笑,蜜峰嗡嗡叫,風吹樹梢多美妙 」 的景象。
教師在鋼琴上演奏全曲靈魂曲調請學生一起哼唱。
③ 第二圓舞曲(單三部曲式)
第一樂段:主題跳躍起伏,給人以健美、朝氣蓬勃的感覺,好象是姑娘們在阿爾卑斯山下,穿著天鵝絨舞裙在跳舞。
中段:情緒變為婉轉柔情,歌唱性的小提琴,演奏主旋律。
第三段:第一段的再現。
④ 第三圓舞曲:(單二部曲式)
第一段:三度和聲音程的連續進行,情緒典雅高貴,表現了 「 雲象面網在頭上飄盪,遍地鮮艷的花朵,在她腳下開放,這段的旋律極富於流動性。
⑤ 第四圓舞曲(單二部曲式)
第一段:旋律開始是琶音上行,優美動人,樂觀向上。音樂形象從外在的歌唱變為內在的感受, 「 每到晚上,到處射出光芒,使人歡暢 」 。
第二段:放聲歌唱 「 春天來了,多麼美好 」 。旋律又具有舞蹈性質,好似舞步在飛旋。
⑥ 第五圓舞曲(單二部曲式)
第一段:由小提琴和木管奏出柔情似水的旋律
第二段:在激烈的打擊樂的伴奏下,出現了熱情歡樂的對比階段,從而將全曲推向高潮。
⑦ 結束部:規模較大,它再現了前面圓舞曲的幾個部分,一般的順序是三、二、四、一的部分圓舞曲旋律,最後在 D 大調上,主導主題後,樂曲在歡騰熱烈的氣氛中結束。
樂曲由序奏、五個圓舞曲和尾聲組成:
序奏開始時,小提琴在A大調上奏出徐緩的震音,好象是多瑙河的水波在輕柔地翻動。 在這個背景上,圓號吹奏出這首樂曲最重要的一個動機,它象徵著黎明的到來。
第一圓舞曲描寫了在多瑙河畔,陶醉在大自然中的人們翩翩起舞時的情景(片段1)。
第二圓舞曲首先在D大調上出現, 巧妙而富於變化的第二圓舞曲描寫了南阿爾卑斯山下的小姑娘們,穿著鵝絨舞裙在歡快地跳舞(片段2);突然樂曲轉為降B大調,富於變化的色彩顯得格外動人(片段3)。
第三圓舞曲屬歌唱性旋律,這段音樂採用了切分節奏,給人以親切新穎的感覺(片段4)。
第四圓舞曲在開始時節奏比較自由,琶音上行的旋律美妙得連作曲家本人也很得意,彷彿春意盎然,沁人心脾(片段5)。
第五圓舞曲是第四圓舞曲音樂情緒的繼續和發展,只是轉到A大調上。 起伏、波浪式的旋律使人聯想到在多瑙河上無憂無慮地盪舟時的情景(片段6)。 接下去的部分,是全曲的高潮和結尾。樂曲的結尾有兩種,一種是合唱型結尾,接在第五圓舞曲之後,很短。另一種是管弦樂曲結尾,較長,依次再現了第三圓舞曲、第四圓舞曲及第一圓舞曲的主題,最後結束在疾風驟雨式的狂歡氣氛之中。
在樂曲優美的旋律,歡快的風格之中,我們能感受到作者對維也納故鄉的無限深情和強烈的愛,許多移居他鄉的奧地利人一聽到他就會熱淚盈眶,在奧地利《藍色多瑙河》被稱為奧地利 「 第二國歌 」.
③ 誰有《藍色多瑙河》的音樂賞析
音樂賞析《藍色多瑙河》音樂賞析
「你多愁善感,
你年輕、美麗、溫純,
猶如礦中閃閃發光的金子,
真情在那兒蘇醒,
在多瑙河旁, 美麗的藍色的多瑙河旁。」
這是詩人卡爾·貝克的詩句, 一首頌贊多瑙河青春、美麗的詩篇.
大自然中秀麗多姿的多瑙河,是一條重要的國際河流,僅次於伏爾加河,是歐洲第二大河。它從德國阿爾卑斯山谷中奔流而出, 穿越那蒼翠而幽靜的維也納森林, 流淌在「世界音樂之都」-------維也納的身旁。因為它的河水在一年中要變換多種顏色: 棕色、濁黃色、綠色、鐵青色、寶石綠……是一條多彩的河,是一條奇特的變色河,像一條藍色飄帶蜿蜒在歐洲大地上。因此,人們把多瑙河稱作為「藍色的多瑙河」。
音樂,是維也納的驕傲;音樂,是維也納的靈魂。 自古以來,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彷彿就與音樂結下不解之緣。從地圖上看來,奧地利的地形就像一把金色的小提琴。寧靜的多瑙河泛著輕輕的波浪,狹窄的維也納河從市中心流過,兩條河流就像一粗一細的兩根琴弦,彈奏著生生不息的歌。美泉宮後花園里,那修剪成的一排排數丈高的大樹,像整齊的琴鍵,而那林中的雕塑便是一個個跳動的音符,當你漫步在維也納街頭或小憩公園的座椅,人們幾乎到處可以聽到優美的華爾茲圓舞曲,看到那一座座栩栩如生的音樂家雕像,他們著名的樂曲就彷彿又在人們耳邊回響…….. 維也納是歐洲古典音樂的搖籃,這里是孕育出音樂天才莫札特、貝多芬、舒伯特和約翰*斯特勞斯的聖地,對他們一生的成就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因此,維也納享有「世界音樂名城」的盛譽。 「圓舞曲之王」約翰·斯特勞斯就是在這種意境的孕育下, 寫出了充滿活力、抒情優美的《藍色多瑙河圓舞曲》.那美妙的旋律把人們帶到了美麗的藍色的多瑙河。
約翰.施特勞斯創作的《藍色多瑙河》是於1867年所創作的。它的全稱是《在美麗蘭色的多瑙河》它原是一首男女聲合唱曲,在維也納首演,半年後由作曲家改編成管弦樂,在巴黎舉行的萬國博覽會的演奏會上公演,獲得成功。從此流傳全世界,被稱為奧地利的「第二國歌」是聞名全球的圓舞曲的經典直之作。
下面我們就來欣賞這首世界聞名的圓舞曲《藍色的多瑙河》,讓我們領略多瑙河上美妙的異域風情。
樂曲按照典型的維也納圓舞曲的結構寫成,由較長的序奏、5首小圓舞曲和簡短的尾聲組成。滲透了維也納人熱愛故鄉的深情厚意。
樂曲的序奏一開始,圓號象一道霞光,在小提琴弦樂群碎輕輕奏出震音的襯托下,吹奏出音樂的主題。好象多瑙河的水波在輕柔地翻動,又好似黎明的曙光撥開河面上的薄霧,晨曦中,深睡在多瑙河畔的維也納開始蘇醒,在晨光照耀下,美麗的藍色的多瑙河,揚起歡樂的波濤展現在人們眼前,一切生物都開始了新的一天。
接著,木管樂器與小提琴相呼應,速度轉快,配以典型的三拍子圓舞曲的律動,情緒活躍起來,如河水擊岸,生機勃勃,使人感到振奮。緊接著小提琴與雙簧管以嫵媚的音調並以跳動、輕柔的音型對答起來,為第一圓舞曲的出現做好准備。
第1小圓舞曲是整個圓舞曲的主要主題。主題A抒情明朗的旋律、輕松活潑的節奏,以及和主旋律相響應的頓音,猶如春之神張開了幻想的翅膀,在藍色的多瑙河上空翩翩而至。美妙的旋律,就象娓娓動聽的語調,生動地表現了「春天來了,大地在歡笑」的歡樂情景,使人感到春天的氣息已經來到多瑙河;主題B輕松、明快,充滿生氣,彷彿是對春天的多瑙河的贊美。
第2小圓舞曲第1部分的旋律跳躍、起伏,層層推進,情緒爽朗、活潑,輕盈的曲調象春姑娘在高高的阿爾卑斯山上向多瑙河招手,給人以朝氣蓬勃的感覺;第2部分突然變得婉轉而柔情,好象南阿爾卑斯山麓的青年們在熱烈、歡快的舞蹈間隙,竊竊私語,相互傾吐內心的秘密,與第1部分形成對比。
第3小圓舞曲的主題A饒有新意的曲調,顯得典雅、高貴,富於奧地利鄉村舞曲特點,人們在輕盈的節奏中,彷彿看到多瑙河畔農村姑娘和小夥子在歡樂地舞蹈;主題B鏗鏘有力、節奏中強勁的重音,象是他們輕輕點蹋的舞點。刻畫出生活在這條藍色河畔的人民幸福田園生活的狂歡場面。
第4小圓舞曲的主題A優美動人,節奏拉寬,富於歌唱性,奏出樂觀向上的主題;主題B歡快的舞蹈節奏、情緒熱烈奔放 喧鬧熱烈,與主題A形成了對比。流暢的旋律勾畫出彎彎曲曲的藍色航道,在這有生命的線條中,流淌著奧地利人民的沸騰的熱血,急切奔放、粗獷的音響,向人們講述了英雄民族在多瑙河邊繁衍生息的古老歷史。
第5小圓舞曲的主題是第一首圓舞曲的旋律的擴充與發展。雖然在音調上它們相去殊遠,但在氣質上卻同是一曲歡呼春到多瑙河的熱情贊歌。一個短小的引子之後,A段由木管與小提琴輕輕地奏出婉轉多姿、優美動人、舒展柔情的旋律,由起伏波浪式的旋律使人聯想到多瑙河上無憂無慮盪舟時的情景,接著在漸次的暗漲的力度中,B段在熱鬧的打擊樂伴奏下,出現熱情、歡樂的對比樂段,從而達到全曲高潮。
樂曲的尾聲,結構龐大,音響豐富,幾乎包容了樂曲中的所有的圓舞曲的主題。但是,在演奏的次序,主題的選擇以及使用的樂器上,仍有多彩的變化。尾聲中現了第三、第四和第一首圓舞曲,然後,響起序奏中多瑙河水波盪漾的美妙回聲。在清澄的色彩中,長笛顫動跳躍的鳥語,讓人們沉浸到田園詩境之中。忽然,一陣急風驟般的音流洶涌而至。全曲在火熱的狂歡高潮中結束。
五段旋律連接起來就好象河水有時平穩如鏡,有時微波盪漾,有時洶涌咆哮。。。。
樂曲通過旋律對比,調性的轉換,音色的變化,情緒的起伏,不斷給人以歡快、活躍的感受。每一首圓舞曲,每一個音樂主題的變化都給人以新鮮的感覺,既表現了人們對多瑙河的贊美,又表現了對春天的贊美之情。
作曲家簡介及作品創作背景:
約翰·施特勞斯(1825-1899) 奧地利作曲家,是斯特勞斯家族裡前後五位圓舞曲作曲家中的佼佼者。其父與其同名,老約翰·施特勞斯,被人們稱為「圓舞曲之父」。而他小約翰·施特勞斯,自幼酷愛音樂,雖遭到父親的反對,但在母親幫助下偷學小提琴、鋼琴和作曲。十九歲時,組織了自己的一個管弦樂團樂隊,赴波蘭、德國各大城市舉行圓舞曲演奏會,使維也納圓舞曲風靡整個歐洲。遂被譽為「圓舞曲之王」。他一生共創作了一百二十多首圓舞曲,其中最受世人喜愛的就是這首被譽為維也納第二國歌的《藍色多瑙河》。
1866年由於在奧普戰爭中奧地利人慘敗給普魯士人的原因,使整個維也納處於悲憤、沉寂的氛圍之中,為了打破這一局面,鼓舞市民的勇氣,使人們重振起來,維也納男聲合唱協會指揮赫伯特向約翰·施特勞斯請求寫一部充滿生機和愛國之情的合唱圓舞曲。於是,他想起了德國詩人貝克獻給維也納的一首詩歌的末尾:「在那多瑙河邊,在那美麗、蔚藍色的多瑙河邊……」,詩人豐富的幻想,給了約翰·施特勞斯極大的啟發,於是這部不朽的《藍色多瑙河》起初,這首合唱圓舞曲並未引起人們過多的關注,半年後,作者把它改編成管弦樂曲,在法國的世界博覽會上演奏,頃刻間轟動了整個巴黎。
④ 藍色多瑙河圓舞曲的樂曲賞析
此曲按照典型的維也納圓舞曲的結構寫成,由序奏、五個小圓舞曲和尾聲組成:
序奏開始時,小提琴在A大調上用碎弓輕輕奏出徐緩的震音,好似黎明的曙光撥開河面上的薄霧,喚醒了沉睡大地,多瑙河的水波在輕柔地翻動。在這背景的襯托下,圓號吹奏出這首樂曲最重要的一個動機,連貫優美,高音活潑輕盈,它象徵著黎明的到來。
接下來是五首連著一起演奏的小圓舞曲,每首小圓舞曲都包含兩個相互對比的主題旋律。
第一小圓舞曲描寫了在多瑙河畔,陶醉在大自然中的人們翩翩起舞時的情景。主題A抒情明朗的旋律、輕松活潑的節奏,以及和主旋律相響應的頓音,充滿了歡快的情緒,使人感到春天的氣息已經來到多瑙河;主題B輕松、明快,彷彿是對春天的多瑙河的贊美。
第二小圓舞曲首先在D大調上出現,第一部分旋律跳躍、起伏,層層推進,情緒爽朗、活潑,給人以朝氣蓬勃的感覺;突然樂曲轉為降B大調,顯得優美委婉,與第一部分形成對比。巧妙而富於變化的第二圓舞曲描寫了南阿爾卑斯山下的小姑娘們,穿著鵝絨舞裙在歡快地跳舞,富於變化的色彩顯得格外動人。
第三小圓舞曲屬歌唱性旋律,主題A有優美典雅、端莊穩重的特點;主題B具有流動性特點,加強了舞蹈性,呈現出狂歡的舞蹈場面。這段音樂採用了切分節奏,給人以親切新穎的感覺。
第四小圓舞曲的主題A優美動人,富於歌唱性;主題B強調舞蹈節奏,情緒熱烈奔放,與主題A形成了對比。在開始時節奏比較自由,琶音上行的旋律美妙得連作曲家本人也很得意,彷彿春意盎然,沁人心脾。
第五小圓舞曲是第四圓舞曲音樂情緒的繼續和發展,只是轉到A大調上。主題A旋律起伏回盪,柔美而又溫情;主題B則是一段熾熱而歡騰的音樂,形成了全曲的高潮。起伏、波浪式的旋律使人聯想到在多瑙河上無憂無慮地盪舟時的情景。
最後是全曲的高潮和結尾。樂曲的結尾有兩種,一種是合唱型結尾,接在第五小圓舞曲之後,很短,迅速地在熱烈的氣氛中結束。另一種是管弦樂曲結尾,較長,依次再現了第三小圓舞曲、第四小圓舞曲及第一小圓舞曲的主題,接著又再現了樂曲序奏的主要音調,最後結束在疾風驟雨式的狂歡氣氛之中。
⑤ 簡單介紹一下藍色多瑙河的這首名曲
《藍色多瑙河》,作者小約翰·施特勞斯,奧地利著名的輕音樂作曲家。被後人冠以「圓舞曲之王」的頭銜。這是一首典型的圓舞曲風格的管弦樂作品。音樂華麗、明快、活潑,通俗易懂。
1866年,任維也納宮廷舞會指揮的小約翰·施特勞斯應維也納男聲合唱協會的指揮赫爾貝克之約,根據卡爾·貝克的詩作《藍色多瑙河》的意境寫成了充滿維也納鄉土之情的圓舞曲《藍色多瑙河》。
這時的小約翰·施特勞斯雖已創作出數百首圓舞曲作品,但還沒有創作過聲樂作品。1867年,這部作品在維也納首演。因為當時的維也納在普魯士的圍攻之下,人們正處於悲觀、失望之中,因此作品也遭到不幸,首演失敗。直到1868年二月,小約翰·施特勞斯住在維也納郊區離多瑙河不遠的布勒泰街五十四號時,把這部合唱曲改為管弦樂曲,其中增添了許多新的內容,並命名為《藍色多瑙河》圓舞曲。這部樂曲同年在巴黎公演時獲得了極大的成功。僅僅幾個月之後,這部作品就得以在美國公演。頃刻間,這首圓舞曲傳遍了世界各大城市,後來竟成為作者最重要的代表作品。直至今日,這首樂曲仍然深受世界人民喜愛。在每年元旦維也納舉行的「新年音樂會」上,本曲甚至成了保留曲目。
樂曲由序奏、五個圓舞曲和尾聲組成。
引子分為兩個部分。樂曲開始,小提琴在A大調上奏出徐緩的震音,如黎明時平靜的多瑙河水微波盪漾,圓號吹出一個充滿希望的音調,好似晨曦撥開了多瑙河上的薄霧,黎明到來。音樂生機盎然,安謐寧靜。第二部分是序引的小高潮,這個由木管樂器演奏的活潑清新的動機,配以典型的圓舞曲律動,如河水拍岸,生機勃勃,使人振奮。
隨後,是第一圓舞曲。舞曲描寫了在多瑙河畔,陶醉在大自然中的人們翩翩起舞時的情景。輕快的節奏、明朗的旋律如多瑙河水暢流不息,它歌唱著美麗的藍色多瑙河,歌唱著灑遍春暉的奧地利人的故鄉。第一段的主題素材來自引子的動機。第二段由小提琴和木管在高音區斷奏,充滿喜悅,活潑而輕快。
第二圓舞曲是三部曲式。第一段旋律起伏、跳躍,給人以朝氣蓬勃的美好感受。中段的音樂婉轉而柔美,小提琴奏著主題,豎琴用琶音伴隨著,好像阿爾卑斯山麓的青年們在熱烈、歡快的舞蹈間隙,竊竊私語,互訴衷曲。
第三圓舞曲是二部曲式。第一段饒有新意,典雅而高貴。反復以後,對比性的第二段曲調生動活潑,富於流動性和旋轉性。
第四圓舞曲在開始時節奏比較自由,琶音上行的旋律美妙得連作曲家本人也很得意,彷彿春意盎然,沁人心脾。
第五圓舞曲是第四圓舞曲音樂情緒的繼續和發展,只是轉到A大調上。起伏、波浪式的旋律使人聯想到在多瑙河上無憂無慮地盪舟時的情景。第一段由木管樂器和小提琴弱奏出優美動人、舒展柔情的旋律。然後,在熱鬧的打擊樂器的伴奏下,歡騰、熱烈的對比樂段使全曲達到高潮。
樂曲的結尾有兩種,一種是合唱型結尾,接在第五圓舞曲之後,很短。另一種是管弦樂曲結尾,規模較大,第三圓舞曲、第四圓舞曲及第一圓舞曲的素材—一再現,最後全曲在疾風驟雨式的節日狂歡氣氛中結束
⑥ 藍色多瑙河前奏的歌曲
輕音樂1. 回家 2. 藍色多瑙河 3. 茉莉花 4. 獻給愛麗絲 5. 人鬼情未了 6. 魂斷藍橋 7. 秋日私語 8. 美酒加咖啡 9. 永恆的愛 10. 羅密歐與朱麗葉 11. 昨日重現 12. 莫扎特搖籃曲 13. 牧童短笛 14. 仲夏夜之夢 15. 天鵝湖圓舞曲 16. Snow(靜靜的雪) 17. Annie s Wonderland(安妮的仙境) 18. 萬種柔情 19. 水晶音樂 20. 海邊的星空 21. 天鵝 22. 只此一生 23. 藍色狂想曲 24. 維也納森林圓舞曲 25. 水邊的阿狄麗娜 26. 歡樂頌 27. 卡農 28. 愛的紀念 29. 春之聲圓舞曲 30. 天空之城 31. 把愛留給你 32. The First Snowflakes(初雪) 33. 天鵝湖 34. 迷情仙境 35. 昔日情懷 36. Love Of My Life(一生愛戀) 37. Earth Melody(大地之歌) 38. 夜曲 神秘園 39. 平安夜 40. 藍色的愛 41. 第一小提琴協奏曲 42. 睡美人圓舞曲 43. 最後的華爾茲 44. 春風 45. 愛的協奏曲 46. 綠袖子 47. 歸鄉之路 48. 憂郁的愛 49. 漫步神秘園 50. 永恆的記憶
⑦ 幼兒園大班音樂欣賞藍色多瑙河教案
教學內容:欣賞《藍色多瑙河圓舞曲》。
教學目標:
1、欣賞《藍色多瑙河圓舞曲》,能夠區分樂曲的段落,記憶樂曲中第一圓舞曲的旋律主題。
2、感受這首充滿活力、抒情優美的樂曲。
3、通過本課的學習,了解世界多元文化,豐富情感體驗。
教學過程:
1、導入。
播放教師自製的錄像片段,畫面是春天來臨的景色,背景音樂是《藍色多瑙河圓舞曲》。
問:什麼季節?表現了什麼?背景音樂有誰聽過?
2、新授內容。
(1)初聽:歌曲表現了什麼內容?
(2)出示曲名:《藍色多瑙河圓舞曲》。
(3)復聽:歌曲是幾拍子的?
(4)分段欣賞。
聽賞第一圓舞曲。
第一圓舞曲的速度、旋律有什麼特點?
聽賞第二圓舞曲。
速度、旋律有什麼變化?表現了怎樣的情景?給這段舞曲起個名字。
聽賞第三圓舞曲。
這段旋律的音區發生了什麼變化?表現了怎樣的情景?給這段圓舞曲起個名字。
聽賞第四圓舞曲。
這段旋律的節奏與第三圓舞曲相比較發生了什麼變化?表現了怎樣的情景?給這段圓舞曲起個名字。
聽賞第五圓舞曲。(方法同上。)
3、介紹曲作者。
4、對比欣賞管弦樂曲《藍色多瑙河圓舞曲》。
5、拓展。
6、小結。
教學隨筆:學生能在聽賞的過程中積極主動地提出問題並尋找問題的答案。
⑧ 藍色多瑙河樂曲簡介
藍色多瑙河圓舞曲(The Blue Danube),奧地利作曲家小約翰·施特勞斯最富盛名的圓舞曲作品。被譽為「奧地利第二國歌」。每年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也將該曲被作為保留曲目演出。
藍色多瑙河圓舞曲,作品314號(An der schönen blauen Donau,Walzer,op.314),奧地利著名作曲家,被譽為「圓舞曲之王」的小約翰·施特勞斯創作於1866年,作品第314號,被稱為「奧地利的第二國歌」。
原為一首由樂隊伴奏的男聲合唱,後去掉人聲,成為一首獨立的管弦樂曲。由小序曲、五段小圓舞曲及一個較長大的尾聲(部分再現前面主要的音樂主題)連續演奏而成。樂曲以典型的三拍子圓舞曲節奏貫穿,音樂主題優美動聽,節奏明快而富於彈性,體現出華麗、高雅的格調。
這首樂曲的全稱是「美麗的藍色的多瑙河旁圓舞曲」。曲名取自詩人卡爾·貝克一首詩的各段最後一行的重復句:「你多愁善感,你年輕,美麗,溫順好心腸,猶如礦中的金子閃閃發光,真情就在那兒蘇醒,在多瑙河旁,美麗的藍色的多瑙河旁。香甜的鮮花吐芳,撫慰我心中的陰影和創傷,不毛的灌木叢中花兒依然開放,夜鶯歌喉囀,在多瑙河旁,美麗的藍色的多瑙河旁。」
⑨ 藍色多瑙河,是什麼音樂嗎我想聽聽
藍色多瑙河 圓舞曲 鋼琴曲
藍色多瑙河圓舞曲,奧地利著名作曲家,被譽為「圓舞曲之王」的小約翰·施特勞斯創作於1866年,作品第314號,被稱為「奧地利的第二國歌」。原為一首由樂隊伴奏的男聲合唱,後去掉人聲,成為一首獨立的管弦樂曲.由小序曲、五段小圓舞曲及一個較長大的尾聲(部分再現前面主要的音樂主題)連續演奏而成。樂曲以典型的三拍子圓舞曲節奏貫穿,音樂主題優美動聽,節奏明快而富於彈性,體現出華麗、高雅的格調。
這首樂曲的全稱是「美麗的藍色的多瑙河旁圓舞曲」。曲名取自詩人卡爾·貝克一首詩的各段最後一行的重復句:「你多愁善感,你年輕,美麗,溫順好心腸,猶如礦中的金子閃閃發光,真情就在那兒蘇醒,在多瑙河旁,美麗的藍色的多瑙河旁。香甜的鮮花吐芳,撫慰我心中的陰影和創傷不毛的灌木叢中花兒依然開放,夜鶯歌喉囀,在多瑙河旁,美麗的藍色的多瑙河旁。」
1866年奧匈帝國在普奧戰爭中慘敗,帝國首都維也納的民眾陷於沉悶的情緒之中,當時小約翰·施特勞斯任維也納宮廷舞會指揮。為了擺脫這種情緒,小約翰接受維也納男聲合唱協會指揮赫貝克的委託,為他的合唱隊創作一部「象徵維也納生命活力」的合唱曲。這時的小約翰·施特勞斯雖已創作出數百首圓舞曲,但還沒有創作過聲樂作品。這首合唱曲的歌詞是他請詩人哥涅爾特創作的。
1867年2月9日,這部作品在維也納首演。因為當時的維也納在普魯士的圍攻之下,人們正處於悲觀失望之中,因此作品也遭到不幸,首演失敗。直到1868年2月,小約翰·施特勞斯住在維也納郊區離多瑙河不遠的布勒泰街五十四號時,把這部合唱曲改為管弦樂曲,在其中又增添了許多新的內容,並命名為「藍色多瑙河圓舞曲」。
同年,小約翰在巴黎萬國博覽會上親自指揮該曲並獲得了極大的成功。僅僅幾個月之後,這部作品就得以在美國公演。頃刻間,這首圓舞曲傳遍了世界各大城市,後來竟成為小約翰最重要的代表作品。直至今日,這首樂曲仍然深受世界人民喜愛。在每年元旦舉行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上,本曲甚至成了保留曲目,作為傳統在新年前夜午夜時分剛過的時候演奏。
⑩ 歌曲《藍色多瑙河》描繪了什麼樣的畫面
《藍色多瑙河圓舞曲》作於1867年。原為一首由樂隊伴奏的男聲合唱,後去掉人聲,成為一首獨立的管弦樂曲。由小序曲、五段小圓舞曲及一個較長大的尾聲(部分再現前面主要的音樂主題)連續演奏而成。樂曲以典型的三拍子圓舞曲節奏貫穿,音樂主題優美動聽,節奏明快而富於彈性,體現出華麗、高雅的格調。 奧地利首都維也納是一座具有音樂傳統的城市。1866年,其鄰國普魯士首相俾斯麥發動普奧戰爭,奧地利軍隊在薩多瓦戰役中失利,國內充滿戰爭創傷,民眾情緒壓抑。《藍色多瑙河圓舞曲》起到振奮民心的作用,被譽為「奧地利第二國歌」和「沒有歌詞的《馬賽曲》」。 約翰·施特勞斯一生寫了四百多首圓舞曲、一百多首波爾卡 及其它舞曲,此外還創作了十六部輕歌劇。約翰·施特勞斯享 有「圓舞曲之王」的美名。 《藍色的多瑙河》圓舞曲是約翰·施特勞斯創作的四百多首 圓舞曲中最著名的一首,寫於1867年。現在人們常聽到的是管 弦樂曲。其實,這支曲子當初是作為一首男聲合唱曲寫成的。 1867年,奧地利維也納男聲合唱協會,急需一首供表演用 的合唱圓舞曲。當時,約翰·施特勞斯已經創作了大量圓舞曲, 於是大家提出最好請約翰·施特勞斯來寫。「合唱協會」的指揮赫 爾柏克找到這位著名的作曲家,請求他為「合唱協會」創作一首 合唱圓舞曲。當這一要求提出以後,約翰·施特勞斯並沒有馬上 答應,雖然,他早就想寫一首以多瑙河為主題的作品,但是人 家要求他寫的是一首聲樂曲,而他過去從沒有寫過合唱。經指 揮一再請求,他才答應試一試。 多瑙河是流經中歐的一條 主要河流。這條河流對作曲家來講,如同母親一樣的親切、熟 悉。約翰·施特勞斯不知多少次泛舟多瑙河上,漫步在她的兩岸。 那湛藍的河水,如畫的風光,村民朴實的舞蹈,美麗動人的傳 說,使作曲家感到猶如投身在母親溫暖的懷抱之中,經常留連 忘返,不願離去。他更喜歡閱讀詩人們贊美多瑙河的詩篇。所 以,當赫爾柏克一提出要他創作一首以多瑙河為主題的圓舞曲 時,一幅幅多瑙河秀麗景色的生動畫面和柏希的詩句「在那多瑙 河邊,在那多瑙河邊 …… 」立即浮現在作曲家的腦海里。約翰 ·施特勞斯把自己的感受講給友人格涅爾聽。這位詩人也有同感 ,他很快寫下一首歌頌多瑙河的詩歌。當約翰·施特勞斯拿到 《美麗的藍色多瑙河》詩篇時,樂思如同奔騰的河水,激盪在 他的心頭。關於約翰·施特勞斯是怎樣創作《藍色的多瑙河》 圓舞曲的,是人們感興趣的事情,於是傳說紛紜。有人講:那 天,他忘了帶譜紙,於是在自己的襯衫袖子上匆匆記下了這些 樂思。這天夜裡,他沒有回家去,直到清晨,他才回到家裡脫 掉襯衫入睡。 他的夫人傑蒂·德雷弗絲是一位歌唱家。她發現丈夫襯衣袖 上的樂譜,知道這是他的什麼新作,就沒有動它。可是,當她 有事出門歸來時,發現這件寫有樂譜的襯衣被僕人當作臟衣服 拿去洗了。她不由得一驚,急忙跑出去找。幸好洗衣婦剛剛將 衣服丟進洗衣盆里。傑蒂從水中將襯衣撈出。還好,樂譜墨跡 還未泡掉。所以,今天,人們能聽到這支動人的圓舞曲,真應 該感謝傑蒂救譜之功。當然,傳說並不一定和事實完全相符, 但它說明人們對這支曲子的熱愛和想追根求源的迫切心情。 《拉德斯基進行曲》,管弦樂曲,老約翰·施特勞斯最著名的代表作,大概是世界上最為人們所熟悉的進行曲,經常作為通俗的管弦樂音樂會的最後一首曲目。每年著名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也總是以這首曲子作為結束曲,並已成為一種傳統。但此曲有一個鮮為人知的背景:這首曲子本是老約翰·施特勞斯題獻給拉德斯基將軍的,但實質上拉德斯基是一個鐵腕人物,曾殘酷鎮壓了鄰國的人民起義,可以說是一個反動軍閥。後來,就連施特勞斯本人及其子小約翰·施特勞斯也不願再演出這首進行曲。盡管如此,《拉德斯基進行曲》還是以其膾炙人口的旋律和鏗鏘有力的節奏征服了廣大聽眾,成為流傳最為廣泛的進行曲。常見的版本還有為管樂隊所作的改編曲。這里選用的是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結束時《拉德斯基進行曲》的錄音片段,為管弦樂曲。 這首曲子由對比鮮明的兩部分構成。強勁有力的引子之後是第一部分主題,彷彿讓人們看到了一隊步兵輕快的走過大街。反復一遍之後,音樂經過一個全樂隊齊奏的過渡句,隨後出現的是與前面主題相對比的輕柔主題,優美動聽。音樂最後在反復第一部分的主題後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