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教案 > 我看到的村莊美術教案

我看到的村莊美術教案

發布時間:2020-12-23 17:23:59

『壹』 五年級下冊美術22課記錄家鄉的民俗活動教案

一、教材家鄉美分析
本課家鄉美以表現家鄉美為情感激發點,讓學生將對家鄉的情感融入到繪畫表現、圖案設計和宣傳刊的製作中。家鄉美
教材家鄉美的主圖為一幅攝影作品,暖暖的色調和隱隱約約的如夢畫面,讓大家似乎看到家鄉那熟悉的小景。教材家鄉美中還提供了一幅以表現現代化大都市為主題的攝影圖片和兩幅分別表現城市和農村美麗風景的學生作品,家鄉美為不同生活環境中學生的創作活動提供一定啟示。
不管你的家鄉在哪兒,我們都可以看到各種樹木花草,當我們認真凝視它時,家鄉美我們就會對其形狀結構、色
彩搭配的奇特與完美產生一種感覺留下一種美好的印象,它將會在裝飾設計中激發我們的靈感。我們可以充分利用自然形態作素材,採用簡化、誇張等方法,來變形、變色創作出美麗的圖案。活動二即為利用家鄉常見的植物進行圖案設計。
教材中安排了一個添加裝飾的小訓練,讓學生嘗試運用點、線添加的方法來裝飾圖案。
圖案用色宜單純,從單純中求豐富。主體形色與底色的關系,兩者互為主次。因此選用底色不能太鮮艷,應適當灰暗、淡雅一些,而主體的形色就要鮮艷明亮。
在完成記憶畫表現和圖案設計後,本課安排了一個綜合應用的活動。即將繪畫作品、介紹性文字、圖案組合起來辦一期介紹家鄉的宣傳刊。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此活動充分利用前兩節課的習得,和語文學習結合,提高學生組織排版的能力以及小組合作的能力,培養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學習屋」安排了一個課後延伸的作業,回家向長輩了解一些有關家鄉的歷史、傳說、民歌等,並用文字或繪畫的形式記錄下來。同學們互相交流,以進一步增加對家鄉的了解,起到傳承美術文化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了解、學習風景畫的表現方法。
◆學習圖案設計的基本方法。
◆培養學生組織安排版面的能力。
◆激發學生熱愛家鄉、歌頌宣傳家鄉的情感。

三、教學思路
命題畫是美術學習中一種作業要求較高的課業形式,學生要依據題意,搜集繪畫素材,用繪畫的形式將主題表現出來。本課活動一是以表現自然風景為主的命題畫創作活動。
在教學中可做如下安排:收集資料——交流感受——指導表現——欣賞小結。
教師在課前可安排學生觀察家鄉的景色,對能表現家鄉特點的景物重點觀察、記憶。也可以採用畫速寫、拍照片、找掛歷等方式收集資料。上課後師生交流所收集的資料,找出一些比較適合表現的、能代表地方特色的素材。通過這一過程,開闊學生的視野,升華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為下一步創作做准備。接著教師可以以收集的素材為例指導學生表現,著重幫助學生如何取景、構圖,如何表現好一幅風景畫。如構圖要注意有層次,前主後次,前實後虛,近大遠小。欣賞小結可著重從兩個方面來進行,一為構思選材,看看誰的畫面選材有新意,既能表現家鄉的美景又獨具表現的特點。二為構圖安排,看看誰的畫面安排最棒,既層次豐富又最能突出主題。
圖案設計這一活動旨在幫助學生了解一些簡單的創意和設計方法,培養學生的設計意識。所以教學時要盡量避免專業化傾向,避免簡單地說教,應採用趣味性的直觀感受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教學中可做如下安排:欣賞導入——方法指導——嘗試表現——作業反饋——欣賞提高——設計表現——評價、延伸。
首先教師可先將本地民間美術的作品給學生欣賞,讓學生了解到民間美術作品中的花和生活中的花的區別,由此導入新課。在指導學生設計這一教學環節中,可選擇本地最有代表性又相對簡潔,易處理變化的花或樹為例,來指導學生了解掌握抓住自然物的外形特點簡化的方法和添加的方法設計圖案。學生邊學習邊嘗試設計表現。嘗試表現後應抓住反饋指導環節,教師選擇較好的作業和問題較大的作業,到實物投影儀上,師生共同點評。學生在嘗試作業後對圖案設計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接著再給他們欣賞一些較優秀的圖案設計作品,以了解更多的設計方法,提高學生的欣賞品位,並對下一步更好地完成設計表現予以啟示。作業完成後,師生共同評價,最後給學生欣賞一些由單獨紋樣組成的花邊、團花以及圖案在生活中的應用等圖片資料,使其將所學的知識和生活聯系起來。
活動三為前兩個活動的綜合,在活動中,它既培養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還培養了學生排版、製作和小組合作的能力。
教學環節可安排如下:搜集素材——討論選材——設計分工——集體製作——張貼欣賞。
首先,小組可將課前收集的關於介紹家鄉的資料和上兩節課的作業集中,大家根據刊的大小,一起選擇適量的、較全面概括代表家鄉特點的、質量較高的命題畫或圖案作業和文字材料。然後大家將作業放在宣傳刊的底紙上擺一擺,留出刊頭的位置和文字說明的位置,看看如何組合更合理、更美觀,還可以繪制一幅草圖設計一下。接著可以根據每位同學的特長進行分工,如負責刊頭設計的,負責文字撰寫的和托裱作品的等等。製作時學生根據教材上的范圖學習托裱、粘貼的方法。學生們設計的植物圖案可放在適當的位置點綴宣傳刊。學生完成作業後,經過師生共同評價後進一步完善宣傳刊,最後張貼在教室、校園或者是社區內,以供大家欣賞、了解關於家鄉的知識以及美景。

四、教學選擇
1.有條件的學校,可首先進行新老照片對比欣賞的評述活動。課前讓學生尋找父輩或祖輩的有家鄉景色的老照片,再到這個地方將現在的樣子拍攝下來,帶到課堂,看一看,比一比家鄉的變化。接著再進行命題畫創作。活動三還可以將老照片和學生作業貼在一塊,以展示家鄉翻天覆地的變化。
2.在教學中教師可對活動安排靈活處理。如活動二可將花的圖案變形和樹的圖案變形分為兩課時進行。
3.教材中沒有涉及本課活動二圖案的色彩。在圖案設計的學習中,教師教學內容的選擇,既可以黑白圖案為主,也可以講述一些簡單的裝飾色彩知識,讓學生繪制彩色的圖案。
4.很多城市都有自己的市樹、市花,它是一個城市的標志。如:香港的紫井0花圖案,給我們每一位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活動二可以結合本地標志性的植物來設計繪制。

五、教學建議
1.活動一可和語文學習結合在一起,如結合以家鄉美為題的作文,讓學生為作文配畫。
2.除了省略、添加以外,誇張法也是圖案設計中的一種方法。一般是在特徵上加強,具體做法可以是圓的更圓,方的更方,長的更長。對於能力較強的學生可讓他們嘗試運用誇張表現的方法。

『貳』 《美麗的村莊》說課教案

《美麗的村莊》說課復稿
教材分析:歌曲制《美麗的村莊》採用二部曲式結構,第一樂段由弱拍起始,節奏比較密集,其中,附點及切分節奏使音樂的動力感得到加強。歌曲的旋律起伏較大,給人以清新活潑的感覺。歌曲第二樂段開始部分的節奏疏密相間,其中的切分節奏刻意加長,而旋律主要呈上揚的趨勢,使人們的情緒激昂、振奮,感情更加激動,由衷地表達出人們對家鄉的贊美之情。這就與前面的音樂情緒形成了對比。其後半部分的音樂基本上是與第一樂段相呼應,從而使歌曲在對比之後又求得統一。
(新課標中強調以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而且提倡學科綜合等新的教育理念。教師就應該把這些教育理念貫穿於教學的過程中,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教學目標:1.通過完整的聆聽教師的范唱,引導學生把握歌曲風格。
2.感受歌曲情緒的變化,並用歡快、活潑、熱情、有彈性的聲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通過聆聽、模唱、感受等活動,懂得歌曲的節奏、旋律、結構等特點。
4.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實踐和創造性活動,有創意地為歌曲伴奏。

『叄』 《看世界》大班美術教案

活動目標:
1、在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能充分發揮想像力對周圍事物運用誇張的表現手法進行繪畫創作。
2、在對周圍環境原來的認知基礎上進一步感受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事物,從而萌發出對周圍環境和事物的熱愛。
3、知道眼睛能反射物體這一現象。
活動重點:
對眼睛的描繪從實體化到抽象化。
活動難點:准確運用線條和色彩。
活動准備:
1、教師自編詩歌《小小的眼睛》
2、眼睛的圖片、一個自製的大眼睛的框架。
3、繪畫紙張、繪圖筆、水彩筆。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師幼相互問好
2、教師出謎語請幼兒猜引發幼兒興趣。
謎面:兩只葡萄黑又亮, 白天陪我看世界,晚上伴我入夢鄉。
3、教師揭示謎底——眼睛。
二、開始部分
1、出示大眼睛框架引導幼兒用框架觀察周圍。「這是什麼?」
a、「請你用這個「眼睛」仔細的看看周圍都有些什麼東西?」
b、「這些東西都是我們認識的,你們喜歡用「眼睛」看他們嗎?為什麼?」
C、「除了這些東西,你還能想到用「眼睛」能到看什麼?」
d、教師總結「原來我們用眼睛看到了這么多東西啊?」「你們想知道我用我的眼睛的看到了什麼嗎?」「讓我用一首詩歌來回答你」。
2、教師朗誦詩歌,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我的眼睛「裝」下了什麼?是怎麼「裝」的?你的眼睛也能「裝」嗎?能「裝」下什麼?
3、引發幼兒思考:除了這些你的眼睛還能裝下什麼呢?
4、出示鑒賞畫,讓幼兒欣賞分析可以把眼睛裡看到的東西怎麼樣畫出來?
「看到這幅作品你想到了什麼?」
「除了這樣畫,你還能想到怎麼畫?」
三、操作部分
1、提醒幼兒:眼睛要畫的大大的才能「裝」下更多的東西。
2、發放紙筆,幼兒自主創作,教師巡視觀察指導。
附:
《小小的眼睛》
我有一雙小小的眼睛,
小小的眼睛能裝大大的世界。
小小的眼睛,
裝下藍藍的天空藍藍的海,
裝下紅紅的花兒綠綠的草。
小小的眼睛
裝下高高的大樓長長的馬路,
裝下飛翔的鳥兒爬行的螞蟻。
小小的眼睛,
裝下了風,裝下了雨,
裝下了爸爸媽媽和老師,
我用小小的眼睛裝下了整個美麗的地球。

說課稿
一、說教材
在此次活動中我選用的是幼兒想像畫,針對我班幼兒想像力豐富這一特點而設計,在活動中針對眼睛能反射周圍事物這里特點,利用眼睛做畫框,而讓幼兒想像將周圍熟悉的人、事、物、放在眼睛裡並用誇張的手法去體現,讓幼兒體驗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周圍,活動中還運用詩歌來拓寬幼兒的思路。
二、說目標
在活動中我將活動目標定位在幼兒的想像力和創作力的發揮上,希望通過活動幼兒的思維能更開闊、想像會更大膽。同時也定了讓幼兒了解科學方面的眼睛能反射物體這一現象,與此同時幼兒在觀察同伴眼睛的同時還能增進相互之間對身體構造的了解從而促進同伴之間的情感。
三、說准備

『肆』 小鎮的夜色美術教案

小鎮夜色復

已是黃昏時分,月亮升起制,在天空中留下她的臉
頰。
街上的吵鬧聲已漸漸遠去,
湖面上倒影著淡藍的
天空。
最後一抹陽光也悄悄退去,
幽藍向整片天空漫
延。燈光起來了,幕,退了,天空灰暗了,和湖面相
應著。燈光流向了整個小鎮,暗了,亮了,暗了,又
亮了,
像仙女用自己魔法棒在小鎮上點了幾筆,
連湖
水也隨著她變濃,變濃。天,暗了。

燈光,亮了。大廈上方的彩燈,開始工作了。路
旁的大樹上有幾盞流星似的白光運行了,
七彩的光束
向整個小鎮彌漫開來,湖面上方的霓虹燈像一條彩
帶,忽閃忽現,點綴著小鎮。小鎮又熱鬧起來,音樂
聲,
喇叭聲„„交雜在一起,
車燈像兩顆小星星似的
眨著眼睛。

『伍』 誰有小學美術十一冊第18課 家鄉的藝術 的教案

活動目標:

1、知識目標: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了解家鄉民居、建築的一些特點與變化。

2、能力目標:培養初步的探究能力,探究建築與人們生活的關系與影響。

3、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建築藝術的精美和家鄉勞動人民的智慧。

活動准備:

1、課前觀察自己住的房子,並把它的樣子畫下來。

2、收集各個地方不同建築、民居的照片、圖片、郵票等資料。

3、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了解家鄉房子的特點和變化

1、展示作品,了解家鄉房子的特點

課前大家都觀察了自己住的房子,並把它的樣子畫了下來。現在,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

(1)誰願意介紹一下自己的作品?

(2)在繪畫、欣賞和評時的觀察中,你覺得我們住的房子有什麼特點?

小結:我們住的房子大多是樓房;也有的是平房,或者說磚瓦房,紅紅的瓦,白白的牆,這一切構成了家鄉一道獨特的風景。此外,在我們的周圍還有許多老房子,讓我們去看一看。

2、通過比較,感知家鄉房子的變化

(1)(出示製作的「老房子」課件)想一想:我們家鄉有沒有這樣的老房子?你喜歡這樣的老房子嗎?它哪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根據學生回答適當板書:青青的瓦、灰灰的牆、展翅的屋檐、雕花的房梁……)

(2)同桌交流(可以結合課下搜集的照片或圖片進行交流);

①你在哪裡見過這樣的老房子?

②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說說你當時的感受。

(3)全班交流。

生1:在我的老家農村見過這樣的老房子,當時給我的印象就是歷史久遠。

生2:我也是在老家見過這樣的老房子,覺得非常得好奇,回家總喜歡到那裡去看看。

師小結。青青的瓦、灰灰的牆、展翅的屋檐、雕花的房梁、門前的石獅子,這一獨特的歷史文化在我們看來是那樣的古老、新奇。

同學們,我們生長在江南水鄉,讓我們一起來畫我們家鄉的老房子——江南水鄉。

A、講解線條畫

(1)勾畫外輪廓形及比例。

(2)從主要部分入手。

(3)線條明確,有密變化。

(4)明暗對比強烈。

B、講解色彩描繪的方法。

(1)在初步概括的線條畫基礎上作色,線條不要有明暗變化,只要線條明確。

(2)線條、色彩畫分兩種清淡,稍有色差及鮮灰變化。

(3)以色塊為主的,線條只要框出結構即可,色塊鮮明,對比強烈。

D、學生作業,教師輔導。

1、學慣用線條描繪老房子的特徵。

(1) 遵循原則:整體——局部——整體

(2) 討論用線的方法:是自然曲線好,還是筆直的好?

2、色彩描繪方法。

(1) 線條結合法。

(2) 色塊表現法。

3、小組討論總結線、色描繪方法,並想一想自己適合用哪一種方法,為什麼?

E、交流,好的作品上台交流。

閱讀全文

與我看到的村莊美術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