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藝術教案 > 亭子美術教案設計

亭子美術教案設計

發布時間:2020-12-23 16:30:04

⑴ 合肥學院一期藝術樓邊上的亭子和橋分別叫啥名字

橋叫落霞橋

⑵ 做藝術品的木頭,防腐,是怎麼加工處理的 庭院里的搖椅,亭子,,等一些木製品,那木頭都防腐,

蠟煮,

⑶ 論亭子在景觀設計中的演變過程

藝術來源於生活,園林藝術中的亭台也同樣來源於生活中的路亭、渡亭以及台榭建築等休憩設施。我們知道,園亭的歷史可追述至戰國時代,並且從那時起亭子和它的布局就與注重自然和對自然景觀之熱愛的哲學思想聯系在一起了。因此「亭子」成為中國古典園林中的基本元素。亭子的設計和形式在逐漸演變中雖然有些變化,但仍保持其基本特徵:尺度小巧,對稱的、單層的、起翹的屋頂,四面開敞。在庭院、山林和偏遠寺廟的景觀中,以及自宋代以後的山水畫中亭子變得普遍起來。當遠東的影響首次滲透到法國和英國時,中國獨特的建築,包括園亭,是最早令歐洲人著迷的神奇文化的一部分。本文將以令歐洲人痴迷的「中國事物」,即後來稱為「中國藝術風格」為背景,追尋17—18世紀期間中國園亭西漸的過程。那些異國情調的物品,像瓷器、掛毯、漆品和傢具令收藏家們倍感興奮,並孕育了他們對中國事物的熱情和中國風格藝術的產生。
現代景觀設計是自然與文化、形式與功能、生態與生命的全面融合。中國的景觀設計師們在尋找著嶄新的、既是民族的又是現代的景觀設計之路。民族的設計必須汲取民族文化的精髓。站在當今科技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之下,筆者解讀中國傳統造園的自然精神,品評它在現代景觀設計中的價值,探索現代景觀設計師應堅信的創作精神。
1中國古代的自然精神及形成背景
普列漢諾夫說:「一個民族的文化,都是由它的精神本性決定的。」東西方的造園都要求自然,但中國人與西方人對自然所持的態度不同。這也造就了中西方兩種不同的造園風格。西方人信奉人定勝天的思想,人的最大願望就是控制自然、戰勝自然、征服自然。中國人崇尚人與自然的和諧,重「天道」與「人道」的統一。天人合一的思想體現了中國人對自然的尊重。

中國古人強調「與渾成等其自然」,「萬物與吾一體」,物與我與自然,交融在一起,相輔相成。這是一種深層的感情和精神上的交流。這種自然精神的形成與中國自然經濟下的地理環境、政治結構有著密切的聯系。中國西北橫亘沙漠,西南聳立高山,與外部世界的交往聯系比之希臘、羅馬要困難得多。如此與西方隔離的大陸地理環境曾給中國人以生殖繁衍之利。為農業經濟生存與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而天時地利、自給自足的田園生活,使人們依賴自然、順應自然、信奉自然。這是一種統一的、有序的、和諧的整體觀念。這就形成了與西方人不同的內向文化心裡。

2傳統自然觀的危機

然而,近代以後,中國傳統文化面臨著西方外來文化的巨大沖擊。國門外蓄勢已久的西方現代景觀設計思潮或形式便乘虛而入,中國人不得不被西方人建立的科學體系所折服。一時間,中國大地變成了西方景觀的游樂園和博覽園,而中國詩情畫意、疊山理水的園林風貌在現代的景觀環境中已經愈來愈罕見,傳統的鄉土自然環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開發與沖擊。人們在享受著舒適方便生活條件的同時,也在承受著西方「破壞性建設」所帶來的不良後果。因此,重新審視中國鄉土自然精神的價值,也就顯得尤為重要。

不容置疑的是中國傳統的自然觀在自然和西方文化的挑戰面前,愈來愈失去成功回應的能力。在現代景觀設計發展的過程中,西方機械化的園林風格曾風靡一時。這在房地產業里體現得最為明確,開發商為了起到好的效果,他們往往啟用國外的設計機構,許多設計的效果是純粹的西方園林風格,到處是羅馬柱和歐式雕塑,在植物的配植上講究群植,花團錦綉,豪華氣派,中國傳統風格的園林藝術難覓其蹤。在其出現的初期,人們感嘆其氣派和豪華,同時,對其開敞奔放的風格手法也倍感新奇,作品中充滿著高精尖的技術美感,幾何型、簡約、對稱式的布局沖擊著人們的視線(圖1),使中國人耳目一新。這種風格和款式在九十年代末達到了高峰。同樣,崇洋的思潮也影響了其他的園林綠化:如道路綠化、街頭小品、大型廣場(如江西南昌改建的八一廣場)等,都有了很強的西方園林色彩。今天傳統園林的風格受到嚴峻的挑戰。中國景觀在呼喚「今而中」的春天。在西方科技的強烈沖擊下,中國人不得不對籠統思維籠罩下的自然觀產生質疑。中國園林的傳統精神已難以滿足當今社會對景觀的需求。今天,各個景觀項目的性質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從自然原始景觀的保留到人工生態的再造,從傳統文化的發掘到現代精神的追求,從基於理性的解析重構到基於浪漫的隨心所欲,從基於工程技術的計算論證到基於文學藝術的靈感頓悟,總之,落實在各個具體項目中的現代景觀規劃設計時空跨度之大、項目種類之多、呈現結果之豐富,已遠遠超越了傳統意義上的景觀園林。

這一切,都讓中國人反思一個問題:中國傳統園林的自然精神是否還可以在現代景觀設計的浪潮中立於不敗之地?面臨這樣的問題我們給出的答案是:立足於本土的創新是唯一值得信賴的途徑。

3對傳統自然精神的再認識
傳統自然精神的合理性
中國園林崇尚「自然」。從老莊崇尚自然到以表現自然美為主旨的山水詩、山水畫和山水園林的出現、發展,都貫穿了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哲學觀念。這個觀念深刻影響了中國園林藝術的創作。傳統造園的自然精神強調「法天貴真」、「天趣自然」,反對成法和違背自然的人工雕鑿。這種尊重自然的觀念在今天的景觀設計中極其可貴。
著名科學家錢學森說:「人類離開自然,又要返回自然。」現代化的大都市方便了人們的生活,同時也讓人們遠離了自然的真諦。
中國人自然精神里最可貴的是高度的「自然精神境界」,即意境的表達。中國傳統園林表達出情景交融的氛圍,這在世界園林中獨辟蹊徑。它活潑而自然的處理手法營造了一種本於自然而又高於自然的意境。人與自然建立了一種親和而和諧的關系,以及人對自然生命活力的深切情感(圖3)。因此中國人的自然觀絕對不是對自然的簡單模仿。在景觀中放上一兩座中國式的亭子,堆疊假山,挖池養魚,這種簡單的符號的疊加是不可能創造意境深遠的園林景觀的。因為中國園藝師營造的是自然一樣的環境,或者說是自然感覺的表露。感覺靠園林符號的簡單堆積是無法實現的。西方僵硬、蒼白、幾何形的景園更不具備表達意涵的功能。

傳統自然園林所固有的快適性,已成為現代城市人人生情趣和文化感性的一種源泉。今天,人類整日被圍合在鋼筋混凝土的世界裡,對自然更加留戀。現代人生活節奏快,不可能像古人一般整日賞花飲酒,閑情雅緻,也不會產生那麼多豐富的情感。人們缺乏的是讓靈魂回歸本我的環境,而情景交融的環境才可喚醒人們心靈深處的靈魂。一句常在私下裡流露的無奈「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就足以反映出人們對回歸本我、遠離喧囂繁忙城市的渴望。城市人希望利用閑暇時間,到鄉土自然中來尋找樂趣,充實自己。當今已沒有幾人可以擁有「舉杯邀明月,把酒問青天」的情懷了。因此,情景交融的景觀園林是都市裡的佳境。優秀的景觀設計師應洞察人的情感,體會文化與哲理的審美,其作品必需與社會單體產生更多的共鳴。我們希望看到的是情景而不是單純的景物。意境的營造使人與景的交流和互動成為可能(圖4)。今天的景觀應使人重返「自然精神境界」,人的精神只有淋漓盡致地注入作為審美對象的自然環境,才能使對象具有擬人化的生命色彩。

閱讀全文

與亭子美術教案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