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幼兒園音樂公開課小魚游游游教案什麼寫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會用自然地聲音來演唱歌曲,並且用簡單的動作模仿。 2.願意聽音樂或教師的演唱做小魚游的動作,學習小碎步。 3.初步嘗試按規則游戲,在於教師教師單獨身體接觸的過程中增進師生情感。 活動准備: 1 小魚游水的圖片一張,畫面上有不同姿態、向不同方向游動的魚若干條。 2 幼兒觀察並模仿過小魚游的樣子。 一, 活動過程; (一) 出示圖片,激發幼兒學習小魚游的興趣。 1、教師:看!誰來了。 2、教師引導幼兒拍手歡迎小魚,向小魚問好 (二).幼兒跟音樂,學唱歌曲《小魚游》 1.教師示範唱。 2教師邊操作小魚邊說歌詞。 3幼兒看小魚表演熟悉歌詞。 4教師彈唱歌曲,讓幼兒熟悉旋律(小魚不動) 師:小魚游累了,我們讓小魚休息一下。老師把小魚剛才游的動作編成了一首歌,你們和小魚一起來聽一聽。 5教師彈唱歌曲《小魚游》,讓幼兒跟著節奏拍手,熟悉旋律。 6幼兒看小魚表演,跟著教師的旋律一起唱歌曲2-3遍。 起大聲唱 (三) 教師引導幼兒創編小魚游的動作。 1、 教師:小魚是怎樣游來的呢?誰用動作做一做? 2、 幼兒調動觀察積累的經驗,嘗試用動作表示小魚游, 教師注意反饋幼兒的動作,指導全體幼兒有重點的模仿學習。 (1)、引導幼兒用手臂在身體不同部位擺動表現小魚游。 (2)、帶領幼兒學習手的動作,幼兒跟教師邊唱《小魚游》邊動作。 (3)、引導幼兒學習走小碎步。 (4)、幼兒嘗試行進間做小魚游動作,教師引導幼兒注意觀察腳的動作,強調小魚游的輕輕的快快的。 二.幼兒玩游戲「小魚游」。 1 教師:魚寶寶今天要和媽媽做什麼游戲呢?聽聽與媽媽唱什麼。 2 教師完整演唱歌曲,引導幼兒注意最後一句歌詞我們是快樂的好朋友。 3 教師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游戲的玩法。 (1)教師:唱到我們是快樂的好朋友,都必須找到自己的好朋友。 (2)教師以魚媽媽的身份,其他幼兒邊唱歌曲邊找自己的好朋友,找到好點點 頭,搖搖尾巴,互相問好,勵幼兒大膽親近其他小朋友。 (3)幼兒繼續游戲。 三。活動延伸 教師帶領幼兒邊唱歌邊做游戲,到教室外面去找找別的班的孩當自己的好朋友。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會用自然地聲音來演唱歌曲,並且用簡單的動作模仿。 2.願意聽音樂或教師的演唱做小魚游的動作,學習小碎步。 3.初步嘗試按規則游戲,在於教師教師單獨身體接觸的過程中增進師生情感。 活動准備: 1 小魚游水的圖片一張,畫面上有不同姿態、向不同方向游動的魚若干條。 2 幼兒觀察並模仿過小魚游的樣子。 一, 活動過程; (一) 出示圖片,激發幼兒學習小魚游的興趣。 1、教師:看!誰來了。 2、教師引導幼兒拍手歡迎小魚,向小魚問好 (二).幼兒跟音樂,學唱歌曲《小魚游》 1.教師示範唱。 2教師邊操作小魚邊說歌詞。 3幼兒看小魚表演熟悉歌詞。 4教師彈唱歌曲,讓幼兒熟悉旋律(小魚不動) 師:小魚游累了,我們讓小魚休息一下。老師把小魚剛才游的動作編成了一首歌,你們和小魚一起來聽一聽。 5教師彈唱歌曲《小魚游》,讓幼兒跟著節奏拍手,熟悉旋律。 6幼兒看小魚表演,跟著教師的旋律一起唱歌曲2-3遍。 起大聲唱 (三) 教師引導幼兒創編小魚游的動作。 1、 教師:小魚是怎樣游來的呢?誰用動作做一做? 2、 幼兒調動觀察積累的經驗,嘗試用動作表示小魚游, 教師注意反饋幼兒的動作,指導全體幼兒有重點的模仿學習。 (1)、引導幼兒用手臂在身體不同部位擺動表現小魚游。 (2)、帶領幼兒學習手的動作,幼兒跟教師邊唱《小魚游》邊動作。 (3)、引導幼兒學習走小碎步。 (4)、幼兒嘗試行進間做小魚游動作,教師引導幼兒注意觀察腳的動作,強調小魚游的輕輕的快快的。 二.幼兒玩游戲「小魚游」。 1 教師:魚寶寶今天要和媽媽做什麼游戲呢?聽聽與媽媽唱什麼。 2 教師完整演唱歌曲,引導幼兒注意最後一句歌詞我們是快樂的好朋友。 3 教師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游戲的玩法。 (1)教師:唱到我們是快樂的好朋友,都必須找到自己的好朋友。 (2)教師以魚媽媽的身份,其他幼兒邊唱歌曲邊找自己的好朋友,找到好點點 頭,搖搖尾巴,互相問好,勵幼兒大膽親近其他小朋友。 (3)幼兒繼續游戲。 三。活動延伸 教師帶領幼兒邊唱歌邊做游戲,到教室外面去找找別的班的孩當自己的好朋友。
❷ 小班可怕的大鯊魚曲線練習教案
的:1.結合游戲引導幼兒學畫不同方向的曲線, 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2.培養幼兒大膽作畫及互相合作的能力。准備:縐紙綵帶,彩色筆, 事先貼有小魚的大畫紙,錄有快慢兩段音樂的磁帶,教具魚一條。過程:一、讓綵帶跳舞。 1.與幼兒一起手持綵帶,隨著音樂有節奏地舞動,在游戲中感受曲線。2.引導幼兒跟著音樂 邊舞動綵帶,邊觀察曲線。3.引導幼兒自由舞動綵帶,從不同方向感受不同形態的曲線。二、 觀察曲線的畫法。1.請個別幼兒說說綵帶是如何「跳舞」的。幼兒每說出一種,教師就請大 家舞動綵帶模仿。2.教師根據音樂的節奏變化,用綵帶舞出不同方向的、不同形態的曲線, 並將其「記錄」在黑板上。三、在游戲情境中作畫。1.出示活動教具,以小魚的口吻引出遊 戲情景: 請你們幫助在池塘里畫上清清的河水, 長長的水草, 還有愛吃的小蟲子, 好嗎?570) this.width=570;" border=undefined>2.幼兒以小組為單位,聽著音樂共同表現自己體驗到的各 種曲線。3.引導幼兒觀察自己畫的曲線,說說它們分別像什麼。4.讓幼兒把綵帶塞在褲腰扮 作小魚,游到每個「池塘」去看一看,選擇一個自己最喜歡的「家」 。評析在設計美術活動 時,教師除了要重視孩子的生活經驗,還必須重視孩子的年齡特點。小班美術活動《歡樂的 曲線》中,教師根據小班幼兒直覺行動思維的特點,通過有趣的游戲形式建立良好的師幼關 系,創造了相對自由、輕松的活動情境。活動中,教師首先根據節奏變化示範了各種方向的 曲線,並賦予一定的意義(如水草、波浪) ,然後引導孩子把自己體會到的各種類型的曲線 以組畫的形式表現在畫紙上,讓孩子在動中體驗,在玩中發展,充分體現了小班美術活動游 戲
❸ 幼兒園小班語言鯊魚車教案
音樂活動:小魚和鯊魚 目標: 1、初步培養幼兒聆聽的習慣,感受小魚和鯊魚不同形態的音樂,引導創編各種小魚游的動作,表現其音樂形象。 2、激發幼兒喜歡小魚的情感及做音樂游戲的興趣。 重點與難點: 重點:引導幼兒創編各種小魚游的動作。 難點:分辨小魚和鯊魚兩種不同情趣的音樂。 准備: 大海圖一幅,各種水生動物。 過程: 一、幼兒聽音樂,開火車來到「海邊」。 問:我們來到了哪裡? 大海里有什麼呀? 幼兒自由想像,教師根據回答,在圖中放上螃蟹、海馬、烏賊蝦、帶魚、鯨魚、小魚和鯊魚等。 二、初步感受小魚的鯊魚的音樂。 1、自由想像音樂。(完整欣賞音樂一遍)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段好聽的音樂,想聽嗎?我們來聽吧! 問:你聽了音樂,有什麼感受? 2、小魚和鯊魚也來了,聽聽看,哪是小魚游,哪是鯊魚游。(完整欣賞一遍) (1) 欣賞小魚游的音樂,創編小魚游的動作。 A. 我們來聽這段音樂是誰來了。(幼兒欣賞辨別) B. 小魚怎麼游的? C. 我們跟著音樂來游吧!幼兒跟著音樂做小魚游。 D. 老師請出一位能跟著音樂節奏游的「小魚」示範。(引導幼兒發現,這條小魚能跟著音樂有節奏地擺動) E. 集體跟著音樂有節奏地擺動。 F. 小魚還可以怎麼游?讓幼兒創編各種不同的小魚游的動作。 G. 跟音樂不同的小魚游。 (2) 欣賞理解鯊魚的音樂。 A. 聽聽著段音樂是誰來了? B. 鯊魚的音樂聽上去怎麼樣?(幼兒自由想像) C. 鯊魚遇到小魚會怎麼樣?(幼兒自由述說) D. 辨別小魚逃跑的樂句。 音樂中有小魚逃跑的樂句嗎?我們來找一找! 三、師生合作游戲。 1、出示頭飾,激發幼兒玩游戲的熱情。 2、交代游戲要求: A. 老師做鯊魚,小朋友做小魚,小魚可以按自己喜歡的小魚游動作參加游戲。 B. 聽到小魚逃跑的樂句,才能逃跑。 3、游戲。 4、簡短小結,請一幼兒做鯊魚再次游戲。
❹ 幼兒音樂活動《小魚和大鯊魚》mp3,只有教案沒有音樂怎麼辦呀後天就講了,救急呀!
你好,我是兔兔禿90,用網路網盤分享給你,點開就可以保存,鏈接內永久有效^_^鏈接容: https://pan..com/s/1AlxwhQPaVUV2WDmIUClNKg 提取碼: rm2b 復制這段內容後打開網路網盤手機App,操作更方便哦
如果有另外想要的資源或者鏈接失效,可以使用網路網盤推出的【收集文件】功能進行提問收集資源哦,無需轉存簡單快捷,功能鏈接:https://pan..com/disk/main#/transfer/list 微信小程序、網路網盤app、web端都已上線
❺ 優酷上《小魚和大鯊魚》幼兒活動,背景音樂是什麼了要講課用音樂。
10隻小魚和大鯊魚,音樂,伴奏,急需戳我主頁介紹有/
❻ 秋季小班語言故事《鯨魚和小魚》教案
鯨魚和小魚
大海里,一條鯨魚在游。
鯨魚的個子很大很內大,像一條大輪船那麼大。
他游過一容個小島時,碰到一條小魚。
小魚很小很小,像一片小樹葉那樣小。
小魚問鯨魚:「你會欺侮我嗎?」
鯨魚說:「才不呢,我喜歡和小魚交朋友。」
小魚和鯨魚成了好朋友。
小魚問鯨魚:「我們來玩藏貓貓游戲好嗎?」
鯨魚說:「不行。你在礁石後、海草里一藏就沒了,可是我怎麼藏起來呢?哪兒也藏不了我。
後來,鯨魚和小魚玩講故事比賽。
鯨魚講了個很長很長的故事,小魚很愛聽。
小魚講了一個很短很短的故事,鯨魚也很愛聽。
❼ 小班音樂公開課(小魚游)活動重點和難點
課題:《小蝌蚪找媽媽》活動目標:1、理解故事內容,了解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2、能夠用完整連貫的語言清楚表達自己的意思。3、感受動畫的意境美。活動重、難點:用完整連貫的語言表達自己對故事情節的理解活動准備:故事錄音帶、課件、圖片活動過程:一.猜謎語,引出課題。「大大的腦袋,黑黝黝,細細的尾巴水中游!」提問:「小蝌蚪從沒見過自己的媽媽,你們知道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嗎?」提問:為什麼小蝌蚪和自己的媽媽長得不一樣?幼兒討論:並發表自己的觀點,二.播放故事錄音,感知故事內容。教師提問:1、小蝌蚪找到自己的媽媽了嗎?它的媽媽是誰?2、小蝌蚪的媽媽長得是什麼樣的?3、在找媽媽的過程中它們碰到了誰?互相說了什麼?4、它們把誰當成了媽媽?三、整體欣賞故事情節。四、分段欣賞故事內容。1、小蝌蚪為什麼去找媽媽?2、看圖片1,遇到鴨媽媽時,他們說了些什麼?鴨媽媽說了些什麼?用圖表示。3、看圖片2、3、4,遇到魚媽媽、螃蟹媽媽、烏龜媽媽時,他們說了些什麼?小蝌蚪又說了些什麼?4、用連貫的語言說一說故事情節。五、熟悉掌握故事幼兒跟錄音邊看圖邊講述故事《小蝌蚪找媽媽》。六、活動延伸:欣賞小蝌蚪變成青蛙的課件。1、小蝌蚪和青蛙媽媽長得像嗎?她是長得怎麼樣的?蝌蚪是如何變成青蛙的?2、再次完整看圖片了解青蛙的生長過程。3、教師小結:原來小蝌蚪過幾天先會長出兩條後腿來,接著又會長出兩條前腿來,等四條腿長齊了,脫掉尾巴,換上綠衣裳,就變成了青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