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班創意美術教案:海螺(連點塗色)
活動目標:
1.讓幼兒了解,認識陽台的作用。
2.跟隨歌曲進行表演。
活動准備:
1. 幼兒用書《美麗的陽台》。
2. 歌曲《小小陽台客人來》
B. 小班幼兒創意美術發展哪些動手能力
小班幼兒其繪畫發展水平正處於「塗鴉期」,由於年齡小,手的動作不夠靈活,加上他們繪畫的目的不太明確,不清楚應該如何畫,怎樣塗色,畫面怎樣變得漂亮,他們只是把繪畫當成一種游戲,隨自己興趣任意塗抹,畫出的物體不太規范(成形)。因此,小班幼兒的美術是教學難度較大的一個年齡階段,作為一名小班的教師來說,幫助幼兒提高繪畫技能,使幼兒學會繪畫的手段,表現他們內心意圖是十分必要的,在小班的繪畫過程中,我們是這樣做的: (一)激發幼兒對繪畫的興趣。 小班幼兒由於年齡小,對繪畫一無所知,他們只會持筆亂塗亂抹,來體現自己心中的喜、怒、哀、樂,伴隨著這種體驗,他們對畫畫逐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此,這時教師千萬不能急於教孩子畫些什麼,也不必強調幼兒畫得像不像,因為這樣易使幼兒失去繪畫的興趣和熱情,而應該去引導、呵護、培養。提高幼兒的這種興趣,如:在美工區,我們為幼兒提供各種繪畫工具、材料,使幼兒在高興時能隨時拿起自己喜歡的材料來自由描繪、表達,教師應時刻鼓勵幼兒「畫自己喜歡的」讓幼兒興致勃勃地自由塗畫,從中感受美術活動的樂趣。 (二)採用多種繪畫形式,激發幼兒興趣。 對於小班幼兒,如採用單一的油畫棒作畫,時間一長,孩子就會失去興趣。為此,教師要採用多種教學形式,如棉簽畫、吹畫、水彩畫等。在一張作業中,也用幾種作畫形式,幼兒不能掌握的,教師幫助完成。如在「河裡的小蝌蚪」的作業中,當幼兒用手指點畫好了一個個可愛的小蝌蚪後,教師可用藍色油畫棒,來幫助其畫上藍色的河水背景,使畫面更完美,幼兒嘗到成功的愉悅。另外,可利用手工與繪畫相結合的形式,激發幼兒興趣,因為手工與繪畫相結合,不像單純繪畫那樣追求作品效果,而注重動手操作的樂趣,為幼兒所喜愛。幼兒在捏泥、折紙、粘貼等活動中所獲得的對物體的感知,有助於他們在繪畫時表現此物體,如:為了讓幼兒感知、了解小雞的基本特徵,讓幼兒觀察小雞後,利用晨間桌面游戲,用橡皮泥把小雞的形狀捏起來,幼兒感知了小雞的形狀,繪畫時,不僅能很好的畫出外形,而且形態各一,充滿童趣。再如,用棉簽畫「柳樹」前,先進行戶外觀察活動。幼兒通過觀察對柳樹有了感知,再進行繪畫也就很容易了。 (三)誘發幼兒畫添筆畫。 添畫,是幼兒開始學畫的好方法。我們每天晨間桌面游戲時,都畫許多圓圈,讓幼兒發揮想像力,或幼兒添畫一條尾巴,耳朵,鬍子,眼睛等,注意添畫的難度要適應,太難會失去信心和興趣。如教師畫一條美麗的魚,可以讓幼兒在魚的周圍畫圓圈表示水泡泡;畫曲線表示水波浪;畫短直線集中在一點上表示水草等。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教幼兒從淺入深,由易到難的一些簡單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如:小點表示花朵、小草、樹干,用橫線表示棍子、繩子、欄桿等。例如:教幼兒畫線先教幼兒畫點、曲線、弧線,最後過渡到直線。在教學活動中,我先讓幼兒練習畫氣球、泡泡、太陽等。再逐步畫欄桿、格子布、房子等,使幼兒逐步掌握一些基本的用筆及對筆的控制力,然後再教幼兒在畫線、弧線、長短直線的基本的線條,並進行組合,最後到幼兒自由表現自己眼中的事物。例如對幼兒進行「線條」的單元練習,學習內容包括橫線、豎線、斜線、波浪線、螺旋線等。我們將繪畫與游戲和故事結合起來,安排了「花傘外的小雨」(添畫長短不同的直線)、「一塊格子布」(練習交叉線)「大河裡的輪船」(添畫波浪線)、「小兔的青草地」(練習鋸齒線)、「小蝸牛的殼」(練習螺旋線)等內容。通過單元練習,幼兒很快熟悉並基本掌握了「線條」這項基本技能, (四)用兒歌、故事內容導入,調動幼兒對繪畫的積極性 利用生動、形象、富於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文學作品兒歌、故事,使教學成為有趣的活動,容易引起幼兒的興趣,集中幼兒的注意力,使幼兒便於理解,易於掌握,如:教畫魚時,教師配上兒歌吸引幼兒「魚寶寶,膽子大,天黑下雨都不怕,能唱歌,會游泳,樂得爸媽笑哈哈。」針對幼兒愛聽故事的特點,根據教學需要選擇幼兒容易理解樂於接受的、情節簡單有趣、形象鮮明突出的故事。在教畫兔子時,我給幼兒講小兔的故事:「兔媽媽生了只小兔,大家給小兔起了許多名字,有叫長兒朵,有叫紅眼睛,有叫短尾巴……」兔子的基本特徵通過小兔子的不同名字就概括出來,給幼兒頭腦中留下深刻印象,調動了幼兒作畫的興趣。 (五)展示評價幼兒作品 培養兒童的美術興趣,盡可能正面評價兒童的作品,讓兒童參與評價作品。鼓勵兒童的繪畫興趣。因此,教師應善意地接納一切孩子的畫,盡可能正面評價每一個孩子的作品。在指導上可以用「談談你為什麼這樣畫?」來代替「不應這樣畫」、「應該那樣畫」。每次美術活動結束後,我們總要展示所有孩子的作品,這本身就是對他們創作的一種肯定,且有利於他們相互間的欣賞評價。每次作品展出後,孩子們總愛圍著作業欄自豪地介紹:「這是我的畫。」「老師說我想像很豐富";或是自由地評論:「這幅畫的顏色真漂亮!」「這群小雞好可愛"等等,這樣既增強了兒童的自信心,又使他們對美術活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C. 小班創意美術有哪些
小班美術主要是創意類的,通過不同的材質,不同載體達到想要的畫面效果,比如粘貼,揮灑,噴繪,吹畫等與線條結合;哎咔美工坊有很多小年齡段孩子不同方式的表達,可以借鑒
D. 幼兒園小班美術教案夾子創意印花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利用橡皮泥的變化特性印出不同的花。
2、鞏固幼兒畫短直線的技專能。屬
3、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
活動准備
1、橡皮泥人手一塊,每組調好的各色顏料、繪畫紙、棉花棒、擦手毛巾若干。
2、幼兒已有運用橡皮泥製作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用橡皮泥印花,引起幼兒興趣。
1、春天來了,草地上開滿了各種各樣的花。
(教師邊講邊把橡皮泥捏成各種形狀,蘸了顏料在白紙上印花,如圓形花、橢圓形花,
每印一次,就變一下形狀)
2、這些花還有莖的葉子呢。
(邊講邊用棉花棒蘸顏料畫出莖和葉)
3、你們覺得這些花漂亮嗎?剛才老師是請誰幫忙變出這些花的?
(幼兒說出橡皮泥的名稱)
E. 幼兒園小班diy手工教案香甜的爆米花教案
首先寫教學目標,現在是課改階段上課要有新的理念分三部分:知內識、能力、情感態度容價值觀。 然後分析教材:重點和難點 三 教具 四 教學方法 五 教學過程,可分詳案和簡案,詳案要設想每句話怎麼講比較麻煩,簡案只要寫一下時間安排,和每部分教師的活動和學生的活動 六 板書提綱 七 教學反饋 這樣的教案就比較完整,也能及時地總結問題。 我認為寫教案最重要的是先確立教學理念,也就是第一部分,千萬不能小看了這部分,否則上課就會漫無目的,效果比較差。
F. 小班創意繪畫教案快樂午餐
這里是關於午餐的幼兒園教案,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幼兒園教案:營養午餐
教師:屈老師
活動目標:
1、在選購營養午餐的活動中,提升幼兒對營養、新鮮、合理的飲食與健康身體關系的理解,豐富健康飲食的經驗。
2、感受合作分享的快樂
活動准備:超市貨架、食品(標有價格和保質期)、購物盤、評判牌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導入主題
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三年過去了,你們就要畢業了,老師真捨不得你們,為了讓你們和老師一起記住在幼兒園的快樂時光,老師想和你們一起舉行一次畢業郊遊活動,你們說好嗎?(好)
1.今天我們就進行一個健康郊遊餐比賽,為我們的畢業郊遊配一份健康郊遊餐!
2.那怎樣的郊遊午餐才是健康的呢?
幼兒自由的講述,教師作相應的歸納:剛才小朋友們說了很多,要有主食、水果、水、這樣搭配才合理有營養。還有選的食品要新鮮、要安全,這樣才健康。
3.接下來,我們就進行健康郊遊餐比賽,請每組小朋友,拿著桌上的盤子,到超市挑選健康郊遊餐,在挑選前請聽清規則,在五分鍾內挑選一份夠一個人吃的午餐,選購的食品不能超過十元錢,選購時要注意營養、新鮮、安全。
幼兒選購時老師做適時的觀察,觀察每組幼兒選購時的側重點,以便老師做觀察。
二、評選健康郊遊餐
1、小小檢察員
你們本領真大,這么快就選好了郊遊午餐,四組的午餐哪一個最健康呢?就請你們四組相互檢查,剛才你們說了健康的郊遊餐要營養、新鮮、安全、我們就從健康營養、新鮮、安全、合理使用十元錢,來評選,我這里有四種顏色的評比牌,有笑臉和不高興的臉,你覺得好的就插一個笑臉,覺得不夠好就插不高興的臉。第一組檢查四組的郊遊午餐的健康營養,第二組檢查食品是否新鮮,第三組檢查每組選的郊遊午餐是否安全,第四組檢查每組購買的午餐是否超過十元錢
幼兒檢查,老師做總體觀察
2、健康郊遊午餐
老師就檢查結果作具體的分析問答。
如:黃顏色的牌子都是笑臉,每一組都沒有超過十元錢。每組各得一分,紅顏色的牌子有一個是不高興的臉,為什麼是不高心的臉?請檢查的幼兒回答理由。
歸納各組幼兒的笑臉數,笑臉數最多的作為健康郊遊午餐。
我們選出了健康郊遊午餐,我們把這個好消息去告訴所有的小朋友。
【更多幼兒園教案盡在:屈老師教案網】
G. 如何使小班創意美術教學與主題教學整合
這是幼兒繪畫活動中創造性表現的需要,幼兒創造性表現的內部心理因素之一是願望,可以說,在幼兒繪畫活動中,這種願望就是游戲。小班幼兒感知經驗少,表象貧乏,思維的直覺行動性以及對自己活動的控制和支配能力差
H. 小班美術撕撕草裙教案
教學目標
體驗與發現:感受報紙的意義和活動的樂趣,用報紙做衣服
實踐與創意:嘗試用報紙設計製作出具有創意的服飾用報紙做衣服。
欣賞與評議:主動地參與用報紙做衣服活動並議他人作品。
隱性滲透
情感與審美:感受服飾的多樣性,體驗製作紙衣服的樂趣。
想像與創意:通過紙材料的認識,用報紙做衣服創作有創意的衣服。
知識點:知道用紙張可裝飾衣服。
技能要求:學習靈活用報紙做衣服的方法用報紙做衣服。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設計製作出有創意的衣服用報紙做衣服。
教學難點:利用報紙特點變化製作的手段與方法。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准備:報紙、彩色即時貼、鈕扣、橡皮筋、剪刀、圖片。
教學過程
一、欣賞與引入
⒈教師出示大疊報紙,引起學生的好奇。
⒉出示各種材料製作的衣服圖片。
⒊討論了解材料在服飾上的運用。
⒋引入今天的課題:用報紙做衣服。
二、感受與拓展
⒈一張平面的報紙如何製作成立體的衣服,先請學生自己嘗試製作。
教師提出任務,四人一組,為同學設計服裝。
教師提示:報紙有易碎、易皺的特點,而只是因為它的獨特,製作出來的衣服也有特色,如團一下報紙,變皺了,可做成皺折的衣服,撕一下報紙,邊緣很毛糙,很像草裙,卷一下報紙,變長條,可做腰帶,也可裝飾,不同的方法能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帶來不同的感受。
⒉在鼓勵與肯定的基礎上,與學生一起探討服飾的變化。
教師可依據學生實際情況而定,也可以在這堂課的前一課時中,剪貼設計平
整的衣服,奠定一下熟悉服飾結構的基礎,如提醒學生領子、衣袖等被忽略
的地方,改變它們就改變了式樣。
⒊介紹報紙的特殊性所帶來的獨特方法,師生共做一件衣服。
⒋討論裝飾改造它的其它方法。
⒌介紹各種粘貼工具的不同運用。
學生平時較熟悉用膠水粘貼,但有的地方不宜固定,也浪費時間,而透明膠
、雙面膠,甚至欽鈕各有各的特點,可在不同的地方使用,讓學生自己選擇。
三、合作製作
⒈四人一組,一人做模特,共同出謀劃策製作。
⒉在製作過程中確立作品的主題名稱。
四、欣賞與評論
⒈模特上台展示。
⒉學生欣賞並討論感受。
⒊小組代表介紹自己作品的構思和名稱或最得意的地方。
板書
19.用報紙做衣服
分小組
一人當模特
幾人當設計師
⒈材料 報紙
⒉撕形
⒊裝飾 剪、貼